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 学案(含答案)

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 学案(含答案)

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 学案(含答案)
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 学案(含答案)

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学案(含答案)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三角函数的定义学习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掌握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3.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知识点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使锐角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在终边上任取一点P,作PMx轴于点M,设Px,y,|OP|r.1定义叫做角的余弦,记作cos,即cos;叫做角的正弦,记作sin,即sin;叫做角的正切,记作tan,即tan.依照上述定义,对于每一个确定的角,都分别有唯一确定的余弦值.正弦值与之对应;当kkZ时,它有唯一的正切值与之对应.因此这三个对应法则都是以为自变量的函数,分别叫做角的余弦函数.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2有时我们还用到下面三个函数角的正割sec;角的余割csc;角的余切cot.这就是说,sec,csc,cot分别是的余弦.正弦和正切的倒数.由上述定义可知,当的终边在y轴上,即kkZ 时,tan,sec没有意义;当的终边在x轴上,即kkZ时,cot,csc没有意义.知识点二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定义域sinRcosRtan知识点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如图所示.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1.sin,cos,tan的大小与点Px,y在角的终边上的位置有关.提示三角函数的大小由角终边位置确定,而

与点Px,y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2.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提示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3.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都是R.题型一三角函数定义的应用命题角度1已知角终边上一点坐标求三角函数值例1已知终边上一点Px,3x0,且cosx,求sin,tan.解由题意知r|OP|,由三角函数定义得cos.又cosx,x.x0,x

1.当x1时,P1,3,此时sin,tan

3.当x1时,P1,3,此时sin,tan

3.反思感悟1

已知角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在的终边上任选一点Px,y,设P到原点的距离为rr0,则sin,cos.当已知的终边上一点求的三角函数值时,用该方法更方便.2当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以参数形式给出时,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跟踪训练1已知角的终边过点P3a,4aa0,求

2sincos的值.解r5|a|.若a0,则r5a,角在第二象限,sin,cos,2sincos

1.若a0,则r5a,角在第四象限,sin,cos,2sincos

1.综上所述,2sincos

1.命题角度2已知角的终边所在直线求三角函数值例2已知角的终边落在直线xy0上,求sin,cos,tan,sec,csc,cot的值.解设角的终边上任一点为Pk,kk0,则xk,yk,r2|k|.当k0时,r2k,是第四象限角,sin,cos,tan,sec2,csc,cot.当k0

时,r2k,是第二象限角,sin,cos,tan,sec2,csc,cot.反思感悟在解决有关角的终边在直线上的问题时,应注意到角的终边为射线,所以应分两种情况处理,取射线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的坐标a,ba0,则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为sin,cos,tan.跟踪训练2已知角的终边在直线y2x上,求sincos的值.解在直线y2x上任取一点Px,2xx0,则r|x|.若x0,则rx,从而sin,cos,cossin.若x0,则rx,从而sin,cos,cossin.题型二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断例3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1sin145cos210;

2sin3cos4tan

5.解1145是第二象限角,sin14

50.210360150,210是第二象限角,cos2100,sin145cos2

100.23452,sin30,cos40,tan50,sin3cos4tan

50.反思感悟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由角的终边所在位置确定,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确定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同时牢记各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跟踪训练3如果点Psincos,2cos位于第三象限,则角是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答案B解析因为点Psincos,2cos位于第三象限,所以则所以为第二象限角.题型三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例4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2y.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需tanx0,所以

xk,kZ且xk,kZ,所以x,kZ.于是函数的定义域是.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得解得2kx2k,kZ,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反思感悟求函数定义域使式子有意义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1分母不为零.2偶次根号下大于等于零.3在真数位置时大于零.4在底数位置时大于零且不等于

1.跟踪训练4求函数fx的定义域.解要使fx有意义,则所以解得2kx2k,kZ,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弧度制与实数典例1已知是第二象限角,试判断的符号;2若sincoscossin0,则为第几象限角解1是第二象限角,0sin1,1cos0.tansin0,

tancos0.0.21cos1,1sin1,cossin0,故要使sincoscossin0,则必有sincos0.cos0,即为第二.三象限角或角终边在x轴的负半轴上.素养评析由于弧度制表示的角是一个实数,反过来一个实数也可看做是用弧度制表示的角,因此本例中sin,cos的值看成相应的角也就可以参与计算,这正是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运算的具体体现.1.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等于

A.

B.

C.

D.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x4,y3,r5,所以cos.故选

D.2.已知|cos|cos,|tan|tan,则的终边在

A.第二.四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一.三象限或x轴上

D.第二.四象限或x轴上答案D解析依题意,得为第四象限角或的终边在x轴非负半轴上.当为第四象限角时,作图可知,的终边在第二.四象限;当的终边在x轴非负半轴上时,2k,kZ,k,kZ,的终边在x轴上,故选

D.3.若点P3,y是角终边上的一点,且满足y0,cos,则tan 等于

A.

B.

C.

D.答案D解析cos,5,y216,y0,y4,tan.4.当为第二象限角时,的值是

A.1

B.0

C.2

D.2答案C解析为第二象限角,sin0,cos0.2.5.已知角的终边上有一点P24k,7k,k0,求sin,cos,tan的值.解当k0时,令x24k,y7k,则有r25k,sin,cos,tan.当k0时,令x24k,

y7k,则有r25k,sin,cos,tan.1.三角函数值是比值,是一个实数,这个实数的大小和点Px,y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只由角的终边位置确定.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只与角有关.2.要善于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解题,并且注意掌握解题时

必要的分类讨论及三角函数值符号的正确选取.3.要牢记一些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函数值

25.2锐角三角函数(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 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 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 教学准备:一副三角尺、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含30°和60°两个锐角的三角尺;②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能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用多媒体演示上面的问题,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 提示:让一位同学拿着三角尺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B 处,使这位同学拿起三角尺,她的视线恰好和斜边重合且过树梢C 点,30°的邻边和水平方向平行,用卷尺测出AB 的长度,BE 的长度,因为DE=AB ,所以只需在Rt △CDA 中求出CD 的长度即可. 问题1:我们前面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如果一个角的大小确定,那么它的正切、正弦、余弦值也随之确定,你能求出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吗? 二.新知学习 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师]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师]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生]sin30°= 2 1. sin30°表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 斜边的比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我们不妨设30°角所对的边为a(如图所示),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则斜边等于2a.根据勾股定理,可知30°角的邻边为a , 所以sin30°= 2 12=a a . [师]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 [生]cos30°= 2 323=a a . tan30°= 333 13==a a

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学案

5,则 b的值。 3的终边上,且|OP|=2,则点P的坐标? 2 ,-3),,则定义:叫做角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 α=- 5 2,则sin α,tanα的值分别为(另外,角α的正割:secα= 1 cosαx 角α的余割:cscα= 1 sinαy 角α的余切:cotα= 1 2C- 3 A 1 高一数学学案 必修四第一章第3节三角函数的定义(1) 制作人:适用范围:高一使用日期:4.17 【教学目标】 1、三角函数定义; 2、利用定义求角的六个三角函数;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通过角定义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内容】 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所示,以任意角α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以角α的始边的方向作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直 角坐标系.设P(x,y)是任意角α终边上不同于坐标原点的任意一点. 变式训练2: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b,4)且cosα=- 3 例2、求下列各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1)0;(2)π;(3) 3π 2 变式训练3:若点P在角 π 【课堂练习】 1、(1)已知角α终边经过点p( 1 cosα=______,sinα=______,tanα=______, cotα=______,secα=______,cscα=______。 其中,r=OP=x2+y2>0. x x r r y y r叫做角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sinα=r; 2、设π A、-1;不存在 B、1;不存在 C、-1;0 D、1;0 )。 y y x叫做角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tanα=x. r =; r =; x tanα=y. 例1、已知角α终边过点P(2,-3),求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3、如果角α的终边过点(2sin30°,-2cos30°),则sinα的值等于() 13 2 B- 2 D 2 4、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M(0,m)(m≠0),则下列式子无意义的是() A、sinα B、cosα C、tanα D、cotα 15.已知角 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 3 ,- 1 ),则角α的最小正值为( 22)变式训练1:设角α的终边经过点P(3x,-4x)(x<0),则sinα-cosα的值?

高中数学必修四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导学案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A 层学案) 学习目标:1.能借助单位圆记住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 2.记住诱导公式一并会应用。 学习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诱导公式一的应用。 学习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一、课前预习案 1.任意角三角函数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 ①y 叫做α的________,记作______,即sin α=y ; ②x 叫做α的________,记作______,即cos α=x ; ③ y x 叫做α的________,记作______,即tan α=y x (x ≠0).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y ),它到原点的距离r(r>0),r= ,那么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为: sin α= cos α= tan α= 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记忆口诀: 。 3.诱导公式一 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________,即: sin(α+k ·2π)=________,cos(α+k ·2π)=________, tan(α+k ·2π)=________,其中k ∈Z . 4.利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角α 0 π6 π4 π3 π2 23π 34π 56π π 3 2 π 2π sin α cos α tan α

二、课内探究案 知识点一利用定义求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3),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变式训练1: (1)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 0(3,4) P--,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a,3a)(a≠0),求sinα、cosα、tanα的值. 知识点二: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问题 例2. (1)α是第四象限角,则下列数值中一定是正值的是( ) A.sin α B.cos α C.tan α D.cos α或tan α (2)若sin θ·tan θ>0,cos θ·tan θ<0,则sin θ·cos θ______0 (填“>”“<”或“=”). (3)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 变式训练2: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 (1)sin 370°+cos 37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学案:28.1锐角三角函数(3)—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中学导学稿 28章.锐角三角函数年级:九年级学科:数学学期:下学期设计时间: 12月 课题28.1锐角三角函数(3)—特殊角三角函数值主备课时一课时 探 究 展 示活动三:自学教材P79例3完成下题: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DE⊥AB于E,BE=16cm,? = 13 12 sin A求此菱形的周长. 简单回顾一个直角三角形中,1、一个锐角正弦是怎么定义的?; 2、一个锐角余弦是怎么定义的?; 3、一个锐角正切是怎么定义的?。 学习目标1、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锐角度数。 2、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 反 思 对照学习目标,你学会了哪些,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学习过程 自主 合作 交流活动一: 思考:1、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是多少度?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 弦值和正切值码?. 2、归纳结果 活动二:自学教材P79例3完成下题:图1 1、 Sin230°+cos230°sin45cos30 32cos60 ?+? -? -sin60°(1-sin30°). 2、已知:如图1,Rt△ABC中,∠C=90°,求证:(1)sin2A+cos2A=1(2)? = A A A cos sin tan 30°45°60° siaA cosA tanA 当 堂 检 测 1.已知:Rt△ABC中,∠C=90°,cosA= 3 5 ,AB=15,则AC的长是(). A.3 B.6 C.9 D.12 2.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sin260°+cos260°=1 B.sin30°+cos30°=1 C.sin35°=cos55° D.tan45°>sin45° 3、计算: (1)2sin30°-2cos60°+tan45°(2)sin45 tan30tan60 ? ?-? +cos45°·cos30° (3)tan45°·sin60°-4sin30°·cos45°+6·tan30°(4)sin272°+sin218° 4、已知:如图,Rt△ABC中,∠C=90°,∠BAC=30°,延长CA至D点,使AD=AB. 求:(1)∠D及∠DBC;(2)tan D及tan∠DBC; 一/ 2

三角函数的定义学案

学习目标: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掌握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域,会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相关角的三角函数值。 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P14—P17,填充下列空格 1.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所示) 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y x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 (=r ),如上图所示,那么 ①比值 叫做α的正弦,记作 ,即 ; ②比值 叫做α的余弦,记作 ,即 ; ③比值 叫做α的正切,记作 ,即 ; ④比值 叫做α的余切,记作 ,即 ; ⑤比值 叫做α的正割,记作 ,即 ; ⑥比值 叫做α的余割,记作 ,即 。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3.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合作探究展示 角的终边 x y 0 αsin x y 0 αcos x y α tan

探究一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3),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变式一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a,-3a)(a ≠0),求2sin α+cos α的值; 探究二 求下列各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⑴0; ⑵π; ⑶2 3π。 求 43π和56 π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引申 填表:

探究三 确定下 列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⑴516cos π; ⑵?? ? ??-34sin π; ⑶21556tan ' 已知点p (tan tan ,cos αα )在第四象限,则角α 在第 象限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1,2),cos α的值为 ( ) A .- 55 B .- 5 C .552 D .2 5 2、α是第二象限角,P (x , 5 ) 为其终边上一点,且cos α= 4 2 x ,则sin α的值为 ( ) A . 410 B .46 C .4 2 D .-410 3.若0sin <α且0tan >α,则α是( ) A.第一象限的角 B.第二象限的角 C.第三象限的角 D.第四象限的角 4.设角θ终边上一点()()06,8<-a a a P ,则ααcos sin 2+的值为( ) A. 52 B.52或52- C.52 - D.与a 无关 二.填空题

2020年普通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22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诱导公式精品学案

2020年普通高考数学科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22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诱导公式 一?课标要求: 1 .任意角、弧度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n /2 ±a , n±a的正弦、余弦、正切)。 二.命题走向 从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考卷来看,试题内容主要考察三角函数的图形与性质,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诱导公式,在处理一些复杂的三角问题时,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预测2020年高考对本讲的考察是: 1.题型是1道选择题和解答题中小过程; 2 .热点内容是三角函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际应用,这也是新课标教材的热点内容。 三.要点精讲 1.任意角的概念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一条射 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就形成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叫的顶点。 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 2.终边相同的角、区间角与象限角 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 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要特别注意: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称为非象限角。 终边相同的角是指与某个角a具有同终边的所有角,它们彼此相差2k n (k € Z),即 { 3 | 3 =2k n +a, k€ Z},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都相等。 区间角是介于两个角之间的所有角,女口a€ { a| — WaW—}=[_,—]。 6666 3 .弧度制 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 1 rad , 或1弧度,或1(单位 可以省略不写)。 角有正负零角之分,它的弧度数也应该有正负零之分,如-n, -2n等等,一般地,正角 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角的正负主要由角的旋 转方向来决定。 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丄,其中,|是圆心角所对的弧长,r是半径。 r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主要抓住180 rad。 180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

教 学 设 计 课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和锐角的三角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3.理解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角终边上点的位置无关; 4.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5.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教学重点: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 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角终边上点的位置无关;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问题驱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情境1)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的推广,通过推广,使角动了起来,同时把角的范围也突破了0度和360度的界限,角可为任意大小。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怎样定义的?(学生回答) 二、 新授知识 【目标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情境二】事实上,锐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可以看作是在角的锐角的一边上任取一点,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用直角三角形的边之比来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取的点不同,所构造的三角形的大小也不一样。α的各三角函数值与所构造的三角形的大小有关吗?(无关,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以得到。) A C B α sin B C AB α=cos AC AB α=tan BC AC α=α

【情境三】角的概念推广之后,角可以是任意大小,把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它的三角函数显然已经达不到要求,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前面我跟同学们暗示过:今后在研究任意角的相关时,我们常常把角放在坐标系里进行研究! 【问题2】任意角在坐标系中是如何放置的?(学生回答) 将角的顶点放在原点,始边与x轴正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可能会落在某一象限内,也可能在坐标轴上。出示PPT。我们在角的终边上任取除顶点以外的一点P,则P有一确定的坐标,(x,y),P点到原点的距离也是确定的, >0。在有意义的前提下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三组 比值:y r ,x r ,y x 。由相似三角形可以得到这些比值和取的点的位置 无关,比值只和终边的位置有关! 定义:y r 为α的正弦,sinα=y r ; x r 为α的余弦,cosα=x r ; y x 为α的正切,tanα=y x 。 取以上各比值的倒数,又可相应得到α的另外三个三角函数,即: cscα=1 sinα=r y , secα=1 cosα =r x , cotα=1 tanα =x y 课本上没有这三个,作为高中生这也是必须了解的,同学们把它写在书上! 这就是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这种定义的方法称为坐标法,希望同学你们记牢固! 【情境四】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已知角终边上一点

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和特殊角Word版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和特殊角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正弦和余弦、正切的关系和互化. 2、了解同一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平方关系、商数关系 3、掌握30度、45度、60度的三角函数值,能够用它们进行计算。 自主学习 一.正弦和余弦的关系 1.任意锐角的正弦值都等于它的余角的 值.cos sin =α 2.任意锐角的余弦值都等于它的余角的 值.sin cos =α 二..平方关系:1.推导:=+αα22cos sin 1 2、已知α为锐角,且5 3sin = α,则αcos = . 3、已知α为锐角,且13 12cos =α,则=αsin . 三.商数关系:1.推导:αα αtan cos sin = 2、已知α为锐角,且5 3sin =α,那么=αtan . 3、已知α为锐角,且13 5cos =α,那么=αtan . 4、已知α为锐角,且2tan =α,则ααααcos sin cos sin -+= . 四、特殊角:根据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把108页表格填写完整。 合作再探 一、填空(正弦和余弦、正切和余切互化) ①sin48°= . ②cos63°= .sin54°= . ○ 4cos72°= . 2. 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 5 4,那么cos α= . 3. 已知α为锐角,且cos α=13 12,则tan α= . 4. 已知α为锐角,且tan α=3,则ααααcos sin cos sin +-= . 5、 若sinA=cos 245°,则∠A= 。 6、 △ABC 中,有01sin 22 3cos =-+-B A ,那么∠C= 。 7、若∠A=60°,则化简=-2)sin 1(A . 8、Rt ?ABC 中,∠C=?90,∠A ∶∠B=1∶2,则sinA 的值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导学案

2018年苏州工业技术学校数学“同题异构” 教研活动 公开课教案 课题: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师: 胡甲维 日期: 2018年3月20日

课题: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能力目标: 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 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式化简三角式. 情感目标: 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思维品质和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 【教学设计】 (1)由实际问题引入知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 (2)从特殊到一般,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发现一般角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证明; (3)例题讲解——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4)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5)拓展应用,提升计算技能.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教学导案、超星平台.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板书设计】

揭示课题 5.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构建问题 探寻解决 探究一: 设坡角(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α,如果sin α=0.6,小明沿着斜坡走了10米,则他升高了多少米? 探究二: 设坡角(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α,如果tan 0.75α=,小明沿着斜坡走了10 m,想知道升高了多少米,就需要求出坡角α的正弦值.这就需要研究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引入新知: 回忆以下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计算,观察他们之间的关系,猜想他们之间的联系. 问题:从以上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一般规律?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2sin cos 1αα+=,sin tan cos ααα= . 说明: 1、 2、一定是“同角”至于角的形式无关 3、是对“任意”一个角(使得函数有意义的前提下)关系式都成立. 提示:要灵活应用公式(正用、反用、变形) =+ 90cos 90sin 22=+ 30cos 30sin 22= 60cos 60sin = 45cos 45sin ()22 2sin sin sin ααα是并不是αα22sin 4+cos 4=1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会宁县第二中学数学教研组曹蕊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曾经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其研究范围是锐角;其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其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以上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正迁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具体的角的各三角函数值;能根据定义探究出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方法与过程目标:在定义的学习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分析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引导学生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定义。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六、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与其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如图1(课件中)在直角△POM中,∠M是直角,那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O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分别是什么?

2018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导学案新人教A版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单位圆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2.借助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3.通过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 知识点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使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在终边上任取一点P ,作PM ⊥x 轴于M ,设P (x ,y ),|OP |=r . 思考1 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等于什么? 答案 sin α=y r ,cos α=x r ,tan α=y x . 思考2 对确定的锐角α,sin α,cos α,tan α的值是否随P 点在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 不会.因为三角函数值是比值,其大小与点P (x ,y )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只与角α的终边位置有关,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只与角有关. 思考3 在思考1中,当取|OP |=1时,sin α,cos α,tan α的值怎样表示? 答案 sin α=y ,cos α=x ,tan α=y x . 梳理 (1)单位圆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 (2)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 ①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 即sin α=y ; ②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α=x ; ③y 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α=y x (x ≠0). 对于确定的角α,上述三个值都是唯一确定的.故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九年级数学下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A B C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学案北师大版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会探索推理得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会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 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出相应的锐角的度数。 一、前提补偿、自学展示 (一)基础回顾: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tan A A A ∠ = ∠ 的对边 的邻边 ,sin A A ∠ = 的对边 斜边 ,cos A A ∠ = 的邻边 斜边 (二)尝试练习: 如图,Rt△ABC中,∠C= 90°,∠A= 30°,则BC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 若BC=2,AB=4,则sinA=________,cosA=________,tanA=_______, sinB=________,cosB=________,tanB=_______。 二、达标导学 (一)知能点1: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法。 1.活动内容:探索30°角的三角函数值 ①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②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③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

学生探讨、交流,得出 30°角的三角函数值。 2.我们求出了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还有两个特殊角——45°、60°,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 3.请学生完成下表 三角函数 度数 sin α co α tan α 30° 45° 60° 例1: (1)sin30°+cos45°; (2)sin 2 60°+cos 2 60°-tan45° [牛刀小试] 22 sin45°+sin60°-2cos45° [解题反思] (二) 知能点2:特殊三角函数值的实际应用 例2: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 ,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

三角函数的概念学案

三角函数的概念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学案41 三角函数的概念、弧度制 一、课前准备: 【自主梳理】 .任意角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终边相同的角: 2.弧度制: , 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 , . 3.弧长公式: , 扇形的面积公式: . 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 , ,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符号口诀是 . 5.三角函数线 【自我检测】 . 度. 2.是第 象限角. 3.在上与终边相同的角是 . 4.角的终边过点,则 . 5.已知扇形的周长是6,面积是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 6.若且则角是第 象限角. 二、课堂活动:

【例1】填空题: (1)若则为第 象限角. (2)已知是第三象限角,则是第 象限角. (3)角的终边与单位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交于第二象限的点,则 . (4)函数的值域为_____ _________. 【例2】(1)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且,求的值; (2)为第二象限角,为其终边上一点,且求的值. 【例3】已知一扇形的中心角是,所在圆的半径是. (1)若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的弓形面积; (2)若扇形的周长是一定值,当为多少弧度时,该扇形有最大面积. 课堂小结 三、课后作业 .角是第四象限角,则是第 象限角. 2.若,则角的终边在第 象限.

3.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则 . 4.已知圆的周长为,是圆上两点,弧长为,则 弧度. 5.若角的终边上有一点则的值为 . 6.已知点落在角的终边上,且,则的值为 . 7.有下列各式:①②③④,其中为负值的序号为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轴为始边作锐角,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两点,已知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则 . 9.若一扇形的周长为,则当扇形的圆心角等于多少弧度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四、纠错分析 错题卡 题号 错题原因分析 学案41

数学人教A版高中必修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导学案

2.2.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学习目标】 1.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能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会用三角函数线表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值 3.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和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学习重点、难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 角的范围已经推广,那么对任意角是否也能定义其三角函数呢? 二、建构数学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点是角终边上任意一点,坐标为,它与原点的距离,一般地,我们规定: ⑴比值___________叫做的正弦,记作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值___________叫做的余弦,记作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值___________叫做的正切,记作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___________________时, 的终边在轴上,这时点的横坐标等于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无意义.除此之外,对于确定的角,上面三个值都是______________.所以,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_________为自变量,以__________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三角函数可以看成是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4.其中,和的定义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必修四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word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会利用倍角公式进行求值运算,培养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3、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 倍角公式的形成,及公式的变形形式的运用。 三、学习难点 倍角公式的形成,及公式的变形形式的运用。 四、学习过程 问题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什么? 问题2:若β=α,结果会如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α2S : α2C : α2T : 问题3:你能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公式对α2C 进行变形吗? 总结:公式α2S 、α2C 、α2T 叫做 ,简称 。 注意:(1)这里的“倍角”,实际上专指“二倍角”,遇到“三倍角”等名称时,“三”字等不能省去。 (2)倍角公式是和角公式的特例。 (3)倍角公式中的“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如:4α是8α 的二倍角。 (4)倍角公式的公式特征:“倍角”与“二次”的关系。 试一试:不查表,求值: (1)sin 2230cos 2230''?= ; (2)=-π18cos 22 ; (3)=π-π8 cos 8sin 22 ;(4)= 40cos 20cos 10sin 。 例1:已知)0,2 (135cos παα-∈=且,求sin 2α,cos 2α,tan 2α的值。

例2:化简απ απ α222sin )3(cos )3(cos -++-。 例3:证明下列恒等式 (1)θθθθθtan 2cos 2sin 12cos 2sin 1=++-+; (2)1)10tan 3(40sin =- 。 例4:求函数2sin (sin cos )y x x x =+的最小正周期,以及最值。 例5:在半圆形钢板上截取一块矩形材料,怎样截取使这个矩形面积最大? 五、巩固练习 1、化简(1; (2; (3; (4。

【2019A新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导学案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根据定义认识函数值的符号。理解诱导公式一; 3.能初步运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1.教学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 2.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建构过程,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一、设角, 是一个任意角,R ∈αα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y x 。 那么(1) 的正弦函数。叫做α记作 ,;sin α=y 即 (2) 的余弦函数。叫做α记作 ,;cos α=x 即 (3) 的正切。叫做α记作 ;tan α=x y 即 )0(tan ≠=x x y α是 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称为 (tangent function)。 二、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三角函数 定义域 αsin =y αcos =y αtan =y 三、诱导公式 =+)2sin(παk ;=+)2(cos παk ; =+)2(tan παk 。Z k ∈ 一、探索新知 探究一.角α的始边在x 轴非负半轴,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当πα=时,点P 的坐标是什么?当

322ππα或= 时,点P 的坐标又是什么?它们唯一确定吗? 探究二 :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α,它的终边OP 与单位圆交点P 的坐标能唯一确定吗?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角, 是一个任意角,R ∈αα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y x 。 那么(1) 的正弦函数。叫做α记作 ,;sin α=y 即 (2) 的余弦函数。 叫做α记作 ,;cos α=x 即 (3) 的正切。叫做α记作 ;tan α=x y 即 )0(tan ≠=x x y α是 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称为 (tangent function)。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他们称为三角函数. 通常将它们记为:正弦函数 R x x y ∈=,sin 余弦函数 R x x y ∈=,cos 正切函数 )(2,tan Z k k x x y ∈+≠=ππ 探究三:在初中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设)2 ,0(π ∈x ,把按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得的锐角x 的正弦记为1z ,并把按本节三角函数定义求得的 x 的正弦记为1y 。1z 与1y 相等吗?对于余弦、正切也有相同的结论吗?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1.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 . 2.与角α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角的集合为 . 3.轴线角(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 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 4.象限角是指: . 5.区间角是指: . 6.弧度制的意义:圆周上弧长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1弧度的角,它将任意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7.弧度与角度互化:180o= 弧度,1o= 弧度,1弧度= ≈ o. 8.弧长公式:l = ; 扇形面积公式:S = .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9.定义:设P(x, y)是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且 |PO| =r ,则sin α= ; cos α= ;tan α= ; 10.三角函数的符号与角所在象限的关系: 12解析式 y =sinx y =cosx y =tanx 定义 域 值 域 13.三角函数线:在图中作出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 + - + cos x , + + - - sin x , - + + - tan x , x y O x y O x y O αx y O

例1. 若α是第二象限的角,试分别确定2α,2α ,3α 的终边所在位置. 解: ∵α是第二象限的角,∴k·360°+90°<α<k·360°+180°(k∈Z ). (1)∵2k·360°+180°<2α<2k·360°+360°(k∈Z ), ∴2α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或角的终边在y 轴的非正半轴上. (2)∵k·180°+45°<2α <k·180°+90°(k∈Z ), 当k=2n (n∈Z )时, n·360°+45°<2α <n·360°+90°; 当k=2n+1(n∈Z )时, n·360°+225°<2α <n·360°+270°. ∴2α 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 (3)∵k·120°+30°<3α <k·120°+60°(k∈Z ), 当k=3n (n∈Z )时, n·360°+30°<3α <n·360°+60°; 当k=3n+1(n∈Z )时, n·360°+150°<3α <n·360°+180°; 当k=3n+2(n∈Z )时, n·360°+270°<3α <n·360°+300°. ∴3α 是第一或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变式训练1: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问3α 是哪个象限的角? 解: ∵α是第三象限角,∴180°+k·360°<α<270°+k·360°(k∈Z ), 60°+k·120°<3α <90°+k·120°. ①当k=3m(m∈Z )时,可得 典型例题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学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 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 (一)情境创设及问题提出 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 求值问题。 【情境创设】摩天轮旋转一周(比如如图30°角的位置)后又会 回到原位,你能否从数学角度或者用数学学语言来刻画一下什么是 “回到原位”?摩天轮旋转一周后,发生变化和没有变化的量分别 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 角函数值__________,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 (二)尝试推导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 角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陶维林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10003)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它的基础主要是几何中的相似形和圆,研究方法主要是代数中的图象分析和式子变形,三角函数的研究已经初步把几何与代数联系起来.它在物理学、天文学、测量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它是学习数学中其他学科的基础.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展到0°~360°内的角,再扩充到任意角,相应地,锐角三角函数概念也必须有所扩充.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出现是角的概念扩充的必然结果.比较锐角三角函数与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两个概念,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比值”,不同点是锐角三角函数是“线段长度的比值”,而任意角三角函数是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与长度的比值,或者是坐标的比值”.正是由于“比值”这一与在角的终边上所取点的位置无关的特点,因此,可以用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来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是概念的核心.这样定义,不仅简化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表示,也为后续研究它的性质带来了方便. 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类似于从自然数到整数扩充的过程,产生了“符号问题”.因此,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可以与锐角三角函数相类比,借助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建立起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重点是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它们是本节,乃至本章的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与三角函数有关内容的基础,具有根本的重要的作用.解决这一重点的关键,是学会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三角函数.因为正切函数并不独立,最主要的是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 任意角三角函数自然具有函数的一切特征,有它的定义域,对应法则以及值域.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或它的子集),这是因为,在建立弧度制以后,角的集合与 实数集合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角是实数”,三角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各种不同的三角函数定义了不同的对应法则,因而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域与值域.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是核心概念,它是解决一切三角函数问题的基点.无论是研究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符号、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还是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函数的性质,等等,都具有基本的重要的意义. 在建立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个定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与形结合,以及类比、运动、变化、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