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一)概念及其解析

这一栏目的要点是:阐述概念的内涵;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

本课内容的核心所在;必要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明确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概念

描述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最基本而重要的背景: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域:(弧度制下)任意角的集合;对应法则:任意角α的终边

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x,y),正弦函数为y=sinα,余弦函数为

x=cosα;值域:[-1,1]。

概念解析

核心:对应法则。

思想方法:函数思想--一般函数概念的指导作用;形与数结合--

象限角概念基础上;模型思想--单位圆上的点随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规

律的数学刻画。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对应法则--需要一定时间。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

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当前,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只从“课标”或“教参”上抄录,而且表述目标时,“八股”现象严重。我们主张,课堂教学目标不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或“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分列,而以内容及由内容反映的思想方法为载体,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隐性目标融于其中,并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特别要阐明经过教学,学生将有哪些变化,会做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

为了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以给课堂中教和学的行为做出

准确定向,需要对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词进行解析,即要解析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究等的具体含义,其中特别要明确当前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目标解析:

(1)知道三角函数研究的问题;

(2)经历“单位圆法”定义三角函数的过程;

(3)知道三角函数的对应法则、自变量(定义域)、函数值(值域);

(4)体会定义三角函数过程中的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等思想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这一栏目的要点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认知状况的分析,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思维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并对出现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

教学问题诊断和教学难点:

认知基础

(1)函数的知识--“理解三角函数定义”到底要理解什么?--三要素;

(2)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背景(直角三角形)、对应关系(角度比值)、解决的问题(解三角形)--侧重几何特性;

(3)任意角、弧度制、单位圆--在直角坐标系下讨论问题的经验,借助单位圆使问题简化的经验。

认知分析

(1)三角函数是一类特殊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下位概念,用“概念同化”方式学习,要理解“三要素”的具体内涵,其中核心是“对应法则”;

(2)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一种“形式推广”,载体要从直角三角形过渡到直角坐标系,其核心是要明确用坐标定义三角函数的思想方法;

(3)体会将“任意点”化归到“单位圆上的点”的意义--求简的思想。

教学难点

(1)先要在弧度制下(用单位圆的半径度量角)实现角的集合与

实数集的一一对应,再实现数到坐标的对应,不是直接的对应,会造成理解困难;

(2)锐角三角函数的“比值”过渡到坐标表示的比值,需要从函数角度重新认识问题;

(3)求简到“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思想方法深刻,学生不易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如下问题需要予以关注:

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

要给出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

要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应当认真思考每一问题的设计意图、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

另外,要根据内容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提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前面学习了任意角,你能说说任意角概念与平面几何中的角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吗?

(2)引进象限角概念有什么好处?

(3)在度量角的大小时,弧度制与角度制有什么区别?

(4)我们是怎样简化弧度制的度量单位的?

(设计意图:从为学习三角函数概念服务的角度复习;关注的是

思想方法。)

2.先行组织者

我们知道,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例

如指数函数描述了“指数爆炸”,对数函数描述了“对数增长”等。圆周运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其中最基本的是一个质点绕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变化规律该用什么函数模型描述呢?“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就是一个刻画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

(设计意图:解决“学习的必要性”问题,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3.概念教学过程

问题1对于三角函数我们并不陌生,初中学过锐角三角函数,

你能说说它的自变量和对应关系各是什么吗?任意画一个锐角α,你

能借助三角板,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找出sinα的值吗?

(设计意图:从函数角度重新认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突出“与

点的位置无关”。)

问题2你能借助象限角的概念,用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

锐角三角函数吗?

(设计意图:比值“坐标化”。)

问题3上述表达式比较复杂,你能设法将它化简吗?

(设计意图:为“单位圆法”作铺垫。学生答出“取点P(x,y)

使x2+y2=1”后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教师讲授:类比上述做法,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为

P(x,y),定义正弦函数为y=sinα,余弦函数为x=cosα。

(设计意图:“定义”是一种“规定”;把精力放在定义合理性的理解上。)

问题4你能说明上述定义符合函数定义的要求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函数的三要素说明定义的合理性,以此进

一步明确三角函数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值域。)

例1分别求自变量π/2,π,-π/3所对应的正弦函数值和余

弦函数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定义,从中概括出用定义解题的步骤。) 例2角α的终边过P(1/2,-/2),求它的三角函数值。

4.概念的“精致”

通过概念的“精致”,引导学生认识概念的细节,并将新概念

纳入到概念系统中去,使学生全面理解三角函数概念。这里包括如下内容: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问题;

终边与坐标轴重合时的三角函数值;

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

与锐角三角函数的比较:因袭与扩张;

从“形”的角度看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线,联系的观点;

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表示的三角函数;

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的“多元联系表示”,例如,把

实数轴想象为一条柔软的细线,原点固定在单位点A(1,0),数轴的正半轴逆时针缠绕在单位圆上,负半轴顺时针缠绕在单位圆上,那么数轴上的任意一个实数(点)t被缠绕到单位圆上的点P(cost,sint).

5.课堂小结

(1)问题的提出--自然、水到渠成,思想高度--函数模型;

(2)研究的思想方法--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因袭与扩张的关系,化归为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模型,数形结合;

(3)归纳概括概念的内涵,明确自变量、对应法则、因变量;

(4)用概念作判断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五)目标检测设计

一般采用习题、练习的方式进行检测。要明确每一个(组)习题

或练习的设计目的,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练习应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进行。当前,要特别注意摒除“一步到位”的做法。过早给综合题、难题有害无益,基础不够的题目更是贻害无穷。题目出不好、练习安排不合理是老师专业素养低的表现之一。

本课习题只要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题目即可,这里从略。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 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之中,锐角三角函数与两边之比的对应关系;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会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经历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⑵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的生活化经历; ⑵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难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通过创设“生活中测量塔的高度、山坡上修建的扬水站需要的水管 ”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能否求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合作探究,引出新知 1.实践:已知一个45°的∠A ,在角的一边上任意取一点B ,作BC ⊥AC 于 点C.量出BC ,AB 的长度(精确到1毫米).计算AB BC 的值(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并将所得的结果与你同伴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直观感知比值AB BC 非常接近,大小和点B 的位置无关,并由此猜想比值是个定值。在活动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测量、比较、归纳、猜想等,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经历了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对于给定一锐角α,比值AB BC 是一定值. ①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明“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一边 上任取一点B,作BC ⊥AC 于点C,比值AB BC 都是一个确定的值,与点B 在角的边上的位置无关”. ② 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对应于不同大小的角度,总有相应的比值AB BC ,让 学生直观感知比值AB BC 与角度的对应. 。 设计意图: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验证第一环节的猜想是正 确的,即:当角度确定时,比值AB BC 是个定值.同时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让学生 进一步感知:对应于每一个不同的角度, AB BC 都会有一个确定的值.至此,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锐角α确定时,AB AC ,AC BC 的比值也是定值,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先给出比值AB BC 是定值的验证,然后类比2的验证过程得出另两个比值也是定值,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难度,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探究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教案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的定义,根据定义探讨出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掌握同一个角的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应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3、情感目标: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教学难点:从函数角度理解三角函数。 3、教学关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形式:讲练结合法 四、课时计划:2节课 五、教具:圆规、尺子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知道他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 为函数值的函数,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 三角函数吗? 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它 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a,b ),它与原点的距离 r=22b a +>0.根据初中学过的三角函数定义,我们有αsin =r b , r a αcos =

a b αtan =,取r=1,则a b tan αa,cos αb,αsin ===,引入单位圆概念。 (二)新课 1、设α是以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 (x,y ),那么: (1) 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αsin , 即y αsin =; (2) 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αcos ,即x αcos =; (3) x 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αtan ,即x y αtan =)0(≠x . 注:用单位圆定义的好处就在于r=1,点的横坐标表示余弦值,纵坐标 表示正弦值。 2、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得到三种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通过观察发现: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只有正弦为正,第三象限只有正切为正,第四象限只有余弦为正。总结出一条法则: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方便记忆。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推出:1cos sin 22=+αα,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当)(2z k k ∈+≠π πα时,有αα αtan cos sin =。这就是说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α的正切。 4、例题 例1求 3 5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3π5=∠AOB ,易知AOB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坐标为)2 3,21 (-,所以

高中《三角函数》全部教案

三角函数
第一教时
教材:角的概念的推广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
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过程:一、提出课题:“三角函数”
回忆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值
来定义的。相对于现在,我们研究的三角函数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它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各门学科技术
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角的概念的推广
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
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于“狭
隘”
2.讲解:“旋转”形成角(P4)
突出“旋转” 注意:“顶点”“始边”“终边”
“始边”往往合于 x 轴正半轴
3.“正角”与“负角”——这是由旋转的方向所决定的。
记法:角 或 可以简记成 4.由于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1 角有正负之分 2 角可以任意大
如: =210
= 150
= 660
实例:体操动作:旋转 2 周(360 ×2=720 ) 3 周(360 ×
3=1080 )
3 还有零角
一条射线,没有旋转
三、关于“象限角”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讨论角
角的顶点合于坐标原点,角的始边合于 x 轴的正半轴,这样一来, 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
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例如:30
390
330 是第Ⅰ象限角
300
60 是第
Ⅳ象限角 585 1180 是第Ⅲ象限角
四、关于终边相同的角
2000 是第Ⅱ象限角等
1.观察:390 , 330 角,它们的终边都与 30 角的终边相同
2.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 0 到 360 的角与 k(k Z ) 个周角的和
390 =30 +360
(k 1)
330 =30 360
30 =30 +0×360
(k 0)
1470 =30 +4×360
(k 4)
1770 =30 5×360
(k 5)
3.所有与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 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S | k 360 , k Z
(k 1)
即:任何一个与角 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 与整数个周角的

4.例一 (P5 略)
五、小结: 1 角的概念的推广
用“旋转”定义角 角的范围的扩大
2 “象限角”与“终边相同的角”
第二教时
教材:弧度制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弧度制的定义,学会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并进而建立角的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高一级王拴礼 一、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因此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厚实的基础,新课的引入会比较容易和顺畅。学生要面对的新的学习问题是,角的概念推广了,原先学生所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否也可以推广到任意角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的发生是可能的,自然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象限符号。 (二)过程与方法 锐角三角函数就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引导学生把这个定义推广到任意角,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

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角终边所在位置不同,分别探讨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象限符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通过共同探究,发现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一个特例,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具有相同的地位,但是在具体的定义方式上又有所不同,应该按照概念的体系将之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揭示彼此之间的关系,认识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概念的同化与精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并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单位圆的作用。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1)(1)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 (2)能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能推导和理解半角公式; 4)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例题讲解,总结方法.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解掌握三角函数各个公式的各种变形,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逆用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倍角公式的应用. 难点:公式的推导. 三.学法与教法 教法与学法:(1)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导出倍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提出问题:公式中如果β=α,公式会变得如何? 3、让学生板演得下述二倍角公式:

α-=-α=α-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cos sin 22sin ααα2tan 1tan 22tan -= [展示投影]这组公式有何特点?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1.每个公式的特点,嘱记:尤其是“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如:4α是8α的倍角. 2.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 3.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 22cos 1sin ,22cos 1cos 22α-=αα+=α 这两个形式今后常用. (二)[展示投影]例题讲评(学生先做,学生讲,教师提示或适当补充) 例1.(公式巩固性练习)求值: ①.sin22?30’cos22?30’=4 245sin 21=ο ②.=-π18 cos 22224cos =π ③.=π-π8cos 8sin 22 224cos -=π- ④.=ππππ12cos 24cos 48cos 48sin 8216sin 12cos 12sin 212cos 24cos 24sin 4=π=ππ=πππ 例2.化简 ①.=π-ππ+π)12 5cos 125)(sin 125cos 125(sin 2365cos 125cos 125sin 22 =π-=π-π ②.=α-α2sin 2cos 44α=α-αα+αcos )2 sin 2)(cos 2sin 2(cos 2222 ③.=α+-α-tan 11tan 11α=α -α2tan tan 1tan 22 ④.=θ-θ+2cos cos 21221cos 2cos 2122=+θ-θ+ 例3、已知),2 (,135sin ππ∈α= α,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 解:∵),2(,135sin ππ∈α=α ∴1312sin 1cos 2-=α--=α

三角函数教案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 (3)了解如何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 (4)掌握并能初步运用公式一; (5)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公式一). 难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三角函数线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锐角O 的正弦、余弦、正切怎样表示? 借助右图直角三角形,复习回顾. 数, 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如图,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 (,)P a b ,它与原点的距离0r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则线段OM 的长度为a ,线 段MP 的长度为b .则sin MP b OP r α==; cos OM a OP r α==; tan MP b OM a α==. 思考:对于确定的角α,这三个比值是否会随点P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呢? 显然,我们可以将点取在使线段OP 的长1r =的 特殊位置上,这样就可以得到用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 sin MP b OP α= =; cos OM a OP α==; tan MP b OM a α==. 思考:上述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可以用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那么,角的概念推广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对初中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修改,以利推广到任意角呢?本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结合上述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我们应如何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呢? 显然,我们只需在角的终边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然后就可以类似锐角求得该角的三角函数值了.所以,我们在此引入单位圆的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

完整word版,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4.1、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直角三角形简单朴素的边角关系,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进行自然地推广而得到简明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紧紧扣住三角函数定义这个宝贵的源泉,自然地导出三角函数线、定义域、符号判断、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多组诱导公式、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定义必然是学好全章内容的关键,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由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本节教材的重点就是定义本身.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初中学生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因此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厚实的基础,新课的引入会比较容易和顺畅。学生要面对的新的学习问题是,角的概念推广了,原先学生所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否也可以推广到任意角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的发生是可能的,自然的。 三、设计思想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四、教学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的定义(包括这二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掌握并能初步运用公式一;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角终边所在位置不同,分别探讨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以及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借助有向线段进一步认识三角函数. 4、通过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加深特殊与一般关系的理解。 5、通过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合情猜测的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概念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高中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线》教案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线》 教学背景: 1.教材地位分析: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三角函数线的概念及其应用不仅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又贯穿整个三角函数的教学.借助三角函数线可以推出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求解三角函数不等式,探索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可以说,三角函数线是研究三角函数的有利工具. 2.学生现实分析: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诱导公式一,为三角函数线的寻找做好了知识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分别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并能利用三角函数线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尺规作图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归纳、数学表述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函数线的作法及其简单应用. 2.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它们的几何形式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选择:“设置问题,探索辨析,归纳应用,延伸拓展”——科研式教学. 2.学法指导:类比、联想,产生知识迁移;观察、实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猜想、求证,达到知识的延展.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实验探索(17分钟) (一)设置疑问,点明主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弧度制,角弧度数的绝对值l α=,其中是 r 以角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弧的长,r是圆的半径.特别地, 当r =1时,α=,此时的圆称为单位圆,这样就可以用单位圆中弧的长度表示l 所对圆心角弧度数的绝对值,那么能否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既可以引出单位圆,又可以使学生通过类比联想主动、快速的探索出三角函数值的几何形式. (二)概念学习,分散难点 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 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曾经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其研究范围是锐角;其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其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以上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正迁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具体的角的各三角函数值; 能根据定义探究出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方法与过程目标: 在定义的学习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分析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引导学生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定义。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 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六、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与其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问题1、初中时的锐角三角函数如何定义的? (学生上黑板画图,给出定义,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点评)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直角△OAP 中,∠A 是直角,那么 问题2、如果将锐角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表 示锐角三角函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规范思路和解答步骤)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P 的坐标为(x ,y ),那么22||y x OP += ,于是 问题3、对于确定的锐角,其三角函数值与终边上选取的点P 有何关系? 这说明三角函数值的决定量是什么? 学生互动: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比值关系,与终边上选取的点P 的位置无关, 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效果,展示三角函数值与点P 的位置无关, 仅与角α有关. 问题4、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刻画一下角与这个比值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对于确定的角α,比值 x y r x r y ,,都惟一确定,故正弦、余弦、正切都是角α的函数. 问题5、终边落在第一象限内的角能用上述比值表示吗?任意角呢? 请你给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O A P α O A P α x y O A P α x y M N

郭莉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锐角三角函数的正弦是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 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基础上,研究锐角与其对边、斜边之 间的关系。也为下节课其它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范例。 知识目标:1、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个事实。理 解正弦的概念。 2、能根据正弦概念准确实行计算。 教学重点:已知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教学难点:探究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和斜边的比是定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正弦概念的过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 性,养成独立思考,善于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树 立学习自信心。 学习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景 活动一:复习引入 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A C B 活动二:探究发现 问题1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实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在Rt △ABC 中,∠A=45°,分别求出图中∠A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A 450 6 C B 21

当∠A 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任意画Rt △ABC 和Rt △A‘B’C‘,使得∠C =∠C ’=90°,∠A =∠A ‘= 900 ,那么BC/AB 与 B ’C ’ /A ’B ’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如图,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sin ),记作sin A 即 例1 如图,在Rt △ABC 中,∠C =90°,求sin A 和sin B 的值 例2.如图,在Rt △ABC 中,∠C=90°,AB=13,BC=5 求sinA 和sinB 的值 例3、如图,在△ABC 中, AB=AC=5,sinB=4/5, 求△ABC 的面积。 c a A sinA = ∠=斜边的对边

1.2.1 三角函数线 教案 (1)(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2.1 三角函数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 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 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 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角的终边和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之间的联系,并在角的变化过程中,将这种联系直观地体现出来.所以,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本质.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同学们都在一些旅游景地或者在公园中见过大观览车,大家是否想过大观览车在转动过程中,座椅离地面的高度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有怎样 的相依关系呢? 思路2.(复习导入)我们研究了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学习了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成0°—360°角的三角函数的一组公式,前面还分析讨论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这些内容

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之上的,这些知识在以后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内容时,是经常、反复运用的,请同学们务必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记忆.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知道,对于角α的各种三角函数我们都是用比值来表示的,或者说是用数来表示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几何表示法.我们知道,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与坐标轴的方向有关.因此自然产生一个想法是以坐标轴的方向来规定有向线段的方向,以使它们的取值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 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问题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函数定义并思考:三角函数的定义能否用 几何中的方法来表示,应怎样表示呢? 问题②:回忆初中学过的线段,若加上方向会怎样呢?什么是有向线段? 活动:指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单位圆,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x 轴的正半轴与单位圆相交于A(1,0),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过A 作单位圆的切线,这条切线必平行于y 轴(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设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点T.教师点拨学生观察线段的方向与点P 的坐标.显然,线段OM 的长度为|x|,线段MP 的长度为|y|,它们都只能取非负值. 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我们可以把OM 、MP 都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 如果x>0,OM 与x 轴同向,规定此时OM 具有正值x;如果x<0,OM 与x 轴正向相反(即反向), 规定此时OM 具有负值x,所以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有OM=x. 如果y>0,把MP 看作与y 轴同向,规定此时MP 具有正值y;如果y<0,把MP 看作与y 轴反向,规定此时MP 具有负值y,所以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有MP=y. 引导学生观察OM 、MP 都是带有方向的线段,这种被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于是,根据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就有 sin α=r y =1 y =y=MP, cos α=r x =1x =x=OM. 这两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 、OM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 类似地,我们把OA 、AT 也看作有向线段,那么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 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就有tan α= x y =OA AT =AT. 这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AT,叫做角α的正切线.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这是一节关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课。 三角函数是高中范围内即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之后的最后学习的函数,是函数的一个下位概念,与指对数函数、幂函数属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它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学习数学中其他知识内容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锐角三角函数,知道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等于相应边长的比值。在此基础上,随着角的概念的推广,引入弧度制,相应地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此时它与三角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研究一个实数集(角的弧度数构成的集合)到另一个实数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或其比值构成的集合)的对应关系。认识它需要借助单位圆、角的终边以及两者的交点这些几何图形的直观帮助,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由锐角三角函数到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再到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直至得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体现了合情推理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将围绕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展开,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能够利用单位圆认识这个概念是解决教学重点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设置 1、借助终边上一点的坐标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

函数; (2)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 (4)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3、知道三角函数是研究一个实数集(角的弧度数构成的集合)到另一个实数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或其比值构成的集合)的对应关系,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4、在借助单位圆认识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结合思想,并利用这一思想解决有关定义应用的问题。 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利用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时可能存在障碍,因为之前掌握的是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比值来表示的,要克服这个困难,关键是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新学的内容,怎样把角放在坐标系内,怎样做出三角形,帮助学生建立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与直角三角形有过边长的比值的联系。 2、学生在如何使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变得更简洁的这个节点处,联想不到使用单位圆,因为以前没有接触

《281锐角三角函数_正弦》教学设计

《28.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教学设计 紫阳县汉王镇初级中学----郭昌林 一、教材简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用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锐角三角函数概念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学习本章的关键,难点在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实际问题来引入三角函数这一概念,并能使学生掌握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方法: (一)、运用类比教学,结合已学的基础知识,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知识内容,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含义。 (二)、运用数形结合,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数学问题,运用三角函数和几何图形中的边角关系,使实际问题以图形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目的。 (三)、运用转化对象,将抽象的数学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把学生难懂的问题转化为易于接受的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三角函数定义及正弦函数的概念。 2、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度数一定时,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的值。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弦函数定义,并能根据正弦函数定义正确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对正弦函数定义的探究,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分析、归纳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掌握归纳数学规律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正确理解正弦函数的概念,会根据边长求出正弦值,或根据正弦值及一边长,求另一边的长等应用题。 (二)、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的事实。 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汉王中学教学楼有多高 吗?(运用多媒体演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 观看多媒体 的演示,思考 老师提出的 问题。 问题的提出, 目的在于引出新 课和引起学生思 考。 激发学生兴趣 和求知欲望。 A M B N

三角函数线教案2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重点是掌握用这几种函数线分析三角函数的有关问题、难点是对有向线段表示实数的理解.建议教学中改用动态图形演示三角函数线,由学生观察各三角函数线的特征. 课题引入 三角函数线是用几何手段,形象地表示三角函数的重要工具,又是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好帮手.用三角函数线反映三角函数的性质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和使用.它的产生过程及过程中蕴含的思想如下(以正弦线为例) 知识讲解 本节课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讲授时注意讲清下几点: 1.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是有向线段,它与平面几何中所遇到的线段不同,它不但有长度,还有方向,我们引一条直线MN,点A在直线MN上移动到达点B,AB就是一条有向线段,记作AB,对于直线MN,可以规定某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例如数轴),则称MN

为轴,若AB 与轴的方向一致,就规定为“正”;若AB 与轴的方向相反,就规定为“负”.根据AB 与轴MN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分别把它的长度加上正号或负号,这样所得的数,叫做有向线段的数量,记作AB ,要强调AB 不能写成BA ,因为AB=-BA 2.单位圆中某些特定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和方向可以用来表示三角函数值,称它们为三角函数线(本课只讲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三角函数线既然是有向线段,在用字母表示这些线段时,就要注意它们的方向,分清始点和终点,书写顺序不能颠倒,为此,我们规定:凡由原点出发的线段,以原点为始点;不从原点出发的线段,以函数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始点,如图4-13中,MP 叫做角α的正弦线,A T 叫做角α的正切线,其中, (4-13) (1)正弦线、正切线的方向从纵坐标轴一致(向上)时为正,同纵坐标轴反向(向下)时为负, (2)余弦线的方向同横坐标轴一致(向右)时为正,同横坐标轴反向(向左)时为负. 3.三角函数线为什么可以表示三角函数值,是学生理解此概念的关键,教师务必使学生清楚理解: 正弦线是有向线段MP ,而有向线段MP 的符号和点P 的纵坐标y 的符号相同,且MP 的量度等于y ,又1=r ,所以MP sin === y r y α. 因此,可说明OM cos === x r x α 正切线是有向线段A T ,设点T 的坐标为),(y x '',由图4-13可以看出,OPM ?∽ OTA ?,并且当x 和y 同号时,x '和y '也同号;当x 和y 异号时,x '和y '也异号,又x '=1, 所以AT 1 tan ='='= ' '= = y y x y x y α,要强调指出,由x '=1可知,不管α是第几象限角,

【原创】三角函数求值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求值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能运用三角函数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2)能力目标:对于遇到角、函数名及其整体结构的分析,提高公式选择的恰当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的变换体现出将未知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这是解决三角中关于角的变换问题常用的数学方法之一。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三、教学难点:有关公式的灵活应用及一些常规技巧的运用.角度范围的控制。 四、教学过程: 1.讲授新课 问题一(给角求值) 50sin80(13tan10) ++ . 解:原式 2sin 80132sin 50(cos10sin10)cos102cos5+ +=2sin 80 2sin 50cos(6010 ) cos10cos5 +-= 250cos50) 22cos5+= 2cos(5045)2cos5-== [点评] 观察非特殊角的特点,找出和特殊角之间的关系。实现函数 名与角度的统一。 问题二(给值求值) 已知tan(45°+θ)=3,求sin2θ-2cos 2θ的值

解:法一:由已知 21 tan ,3tan 1tan 1=?=-+θθθ sin2θ-2cos 2 θ=θθθθ222cos sin 2cos -sin2+=5 4tan 12tan 22 -=+-θθ 法二: sin2θ -2cos 2θ=sin2θ-cos2θ -1=-cos(θπ 22 +)-sin(θπ 22 +)-1 =5 41) 4(tan 1) 4tan(2)4(tan 1) 4( tan 1222-=-+++-+++--θπθπ θπθπ [点评]法一:弦化切;法二:角度的配凑 问题三(给角求值)(1)已知A 、B 均为钝角且5SinA = ,10 SinB =。求A B +。 解:cos()cos cos sin sin A B A B A B +=-,2A B ππ<+<, 74 A B π∴+= [点评]选取恰当的函数名。 (2)已知11tan()tan (0)2 7 αββαβπ-==-∈,,且,,, 求2αβ-的值。 解:tan 2()tan tan(2)tan[2()]1tan 2()tan αββ αβαββαββ -+-=-+= --?, 又22tan()4tan 2()1tan ()3 αβαβαβ--===--,4137tan(2)141137 αβ- -= =+?, 而tan()tan 1 tan tan[()]1tan()tan 3 αββααββαββ-+=-+===--?,(0)αβπ∈,,,所以 04π α<< ,所以13tan 202724 ππ ββππαβαβ= -<<-<-<-=-,所以,,所以。 [点评]注意角度范围控制。 2.课堂练习 (1)11cos(2),sin(2)14αβαβ-=- -=已知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公开课教学设计

28.1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第 1 课时正弦 【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理解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事实; 2. 掌握正弦函数意义,能依据正弦函数定义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30°和45°与其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之间关系的探讨,可以获得“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一定时,这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这一重要结论,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在探索正弦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由特殊到一般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正弦函数定义,理解当锐角一定时它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固定不变这一事实.【教学难点】加深直角三角形中,当它的某一锐角固定时这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个定值”的理解.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 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 为使水管出水口到水平面的高度为35m,那么需准备多长的管? 【教学说明】对所提示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将这一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结论.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获取结论的过程,即是否运用 30 的对边1 “ 斜边= 2 ” 这一结论。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 1 如果将上述问题中出水口到水平面的高度改为50m,那么需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 1 通过对前面问题和探究的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说明】在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结论后,让他们相互交流各自体会,为掌握本节知 识积累感性认识.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道进行简要总结. 【归纳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为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 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1,是一个固定值. 2 ∠ C=90°,∠ A = 45°,计算∠ A的对边BC与斜思考 2 如图,在Rt△ACB中,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口述的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并用幻灯片展示. 问题1: (1)各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是什么?(只讨论正弦、余弦、正切)(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3)公式一的内容与作用是什么? 问题2:已知如何求的值. 教师引导:能否再把0°~36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化为我们熟悉的 0°~9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样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各象限三角函数的符号,对于诱导公式记忆起关键作用.提出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激起学生们的兴趣. (二)探索开发新结论 教师引导: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首先看,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 探究一: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问题3: ①(+)角的终边关系如何?(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 ②与(+)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则点P1与P2位置关系如

何?(关于原点对称) ③点P1(x,y),那么点P2的坐标怎样表示?(P2(-x,-y)) ④sin与sin(+),cos与cos(+),tan与tan(+)的关系如 何? 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 ???????????-----公式二 【设计意图】公式二的三个式子中,是第一个解决的问题,由于方法及思路都是未知的,所以采取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办法.通过脚手架式的层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诱导公式二,让学生体验证明猜想的乐趣,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试图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给学生传递“由宏观到微观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后两个均由学生类比讨论完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交流. 问题4:公式中的角仅是锐角吗? 【设计意图】课前提问的问题是以引入的,之后的讨论只是用代数方法换成了一般形式的角,有些同学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好,就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师生活动:演示几何画板课件,首先作出第一象限的任意角,之后得到相应的三角函数值,拖动其终边上任意点,再让学生观察每一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和它们之间存在的对称关系,从而验证了猜想,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这个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发现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类比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再来解决后面的两个问题.观察,由公式一知的终边与的终边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探究二: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