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2.doc

2017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2.doc

2017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2.doc
2017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2.doc

教 学 设 计

课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和锐角的三角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3.理解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角终边上点的位置无关;

4.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5.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教学重点: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 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角终边上点的位置无关;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问题驱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情境1)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的推广,通过推广,使角动了起来,同时把角的范围也突破了0度和360度的界限,角可为任意大小。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怎样定义的?(学生回答)

二、 新授知识

【目标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情境二】事实上,锐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可以看作是在角的锐角的一边上任取一点,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用直角三角形的边之比来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取的点不同,所构造的三角形的大小也不一样。α的各三角函数值与所构造的三角形的大小有关吗?(无关,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以得到。)

A C

B α sin B

C AB α=cos AC AB α=tan BC AC α=

【情境三】角的概念推广之后,角可以是任意大小,把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它的三角函数显然已经达不到要求,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前面我跟同学们暗示过:今后在研究任意角的相关时,我们常常把角放在坐标系里进行研究!

【问题2】任意角在坐标系中是如何放置的?(学生回答)

将角的顶点放在原点,始边与x轴正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可能会落在某一象限内,也可能在坐标轴上。出示PPT。我们在角的终边上任取除顶点以外的一点P,则P有一确定的坐标,(x,y),P点到原点的距离也是确定的,

>0。在有意义的前提下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三组

比值:y

r ,x

r

,y

x

。由相似三角形可以得到这些比值和取的点的位置

无关,比值只和终边的位置有关!

定义:y

r 为α的正弦,sinα=y

r

;

x r 为α的余弦,cosα=x

r

;

y x 为α的正切,tanα=y

x

取以上各比值的倒数,又可相应得到α的另外三个三角函数,即:

cscα=1

sinα=r

y

, secα=1

cosα

=r

x

, cotα=1

tanα

=x

y

课本上没有这三个,作为高中生这也是必须了解的,同学们把它写在书上!

这就是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这种定义的方法称为坐标法,希望同学你们记牢固!

【情境四】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已知角终边上一点

的坐标,就可以求出α的各个三角函数值。PPT 出示例1.

例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2,--3),求α的正弦,余弦,

正切值。

解:已知x=2,y=--3,则

sin α=y

r

=

=, cos α=x r

=

= , tan α=y x = 3

2

-。

由此可以知道三角函数是可以出现负数的,并且跟这个角终边所在象限有关系,那么接下来,大家请自由讨论分析,这些三角函数跟他们终边所在象限有什么关系呢?(五分钟后邀请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情境五】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研究三角函数有关知识的很重要的一项工具。比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邀请学生到前面分析展示)

据定义,sin α=y r ,cos α=x r 式子中r>0,由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知,α为任意角时,式子总有意义,故sin α,cos α的定义域是R 。tan α=y x ,要使式子有意义,x ≠0,

即终边上点的横坐标不为0,想想角的终边不能停留在什么位置?(

y 轴上)终边在y 轴上的角怎么表示?α=,2k k z π

+∈,故tan α的定义域为 α,2k k z π

π≠+∈ 。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随机对学生访问)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终边上点的位置无关,只与角的大小和终边的位置有

关;

3.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结束语】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研究三角函数的许多知识,比如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四、布置作业:P104.练习5.3.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的本质是任意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余切等于邻边比对边 正割等于斜边比邻边 余割等于斜边比对边 正切与余切互为倒数 它的本质是任意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 由于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它并不具有单值函数意义上的反函数。

它有六种基本函数(初等基本表示): 函数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从点O引出一条射线OP,设旋转角为,设OP=r,P点的坐标为(x,y)有 正弦函数sin=y/r 余弦函数cos=x/r 正切函数tan=y/x 余切函数cot=x/y 正割函数sec=r/x 余割函数csc=r/y (斜边为r,对边为y,邻边为x。) 以及两个不常用,已趋于被淘汰的函数: 正矢函数versin=1-cos 余矢函数covers=1-sin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平方关系: sin^2()+cos^2()=1 tan^2()+1=sec^2() cot^2()+1=csc^2() 积的关系: sin=tancos cos=cotsin

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学案

5,则 b的值。 3的终边上,且|OP|=2,则点P的坐标? 2 ,-3),,则定义:叫做角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 α=- 5 2,则sin α,tanα的值分别为(另外,角α的正割:secα= 1 cosαx 角α的余割:cscα= 1 sinαy 角α的余切:cotα= 1 2C- 3 A 1 高一数学学案 必修四第一章第3节三角函数的定义(1) 制作人:适用范围:高一使用日期:4.17 【教学目标】 1、三角函数定义; 2、利用定义求角的六个三角函数;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通过角定义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内容】 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所示,以任意角α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以角α的始边的方向作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直 角坐标系.设P(x,y)是任意角α终边上不同于坐标原点的任意一点. 变式训练2: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b,4)且cosα=- 3 例2、求下列各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1)0;(2)π;(3) 3π 2 变式训练3:若点P在角 π 【课堂练习】 1、(1)已知角α终边经过点p( 1 cosα=______,sinα=______,tanα=______, cotα=______,secα=______,cscα=______。 其中,r=OP=x2+y2>0. x x r r y y r叫做角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sinα=r; 2、设π A、-1;不存在 B、1;不存在 C、-1;0 D、1;0 )。 y y x叫做角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tanα=x. r =; r =; x tanα=y. 例1、已知角α终边过点P(2,-3),求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3、如果角α的终边过点(2sin30°,-2cos30°),则sinα的值等于() 13 2 B- 2 D 2 4、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M(0,m)(m≠0),则下列式子无意义的是() A、sinα B、cosα C、tanα D、cotα 15.已知角 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 3 ,- 1 ),则角α的最小正值为( 22)变式训练1:设角α的终边经过点P(3x,-4x)(x<0),则sinα-cosα的值?

三角函数练习题及答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 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 1.已知 α 为第三象限角,则 2 α 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 B .第二或第三象限 C .第一或第三象限 D .第二或第四象限 2.若sin θcos θ>0,则θ在(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一、四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3.sin 3π4cos 6π5tan ??? ??3π4-=( ). A .- 4 3 3 B . 4 3 3 C .- 4 3 D . 4 3 4.已知tan θ+θtan 1 =2,则sin θ+cos θ等于( ). A .2 B .2 C .-2 D .±2 5.已知sin x +cos x =51 (0≤x <π),则tan x 的值等于( ). A .- 4 3 B .- 3 4 C . 4 3 D . 3 4 6.已知sin α >sin β,那么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 A .若α,β 是第一象限角,则cos α >cos β B .若α,β 是第二象限角,则tan α >tan β C .若α,β 是第三象限角,则cos α >cos β D .若α,β 是第四象限角,则tan α >tan β

7.已知集合A ={α|α=2k π±3π2,k ∈Z },B ={β|β=4k π±3 π2,k ∈Z },C = {γ|γ=k π± 3 π 2,k ∈Z },则这三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为( ).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8.已知cos (α+β)=1,sin α=31 ,则sin β 的值是( ). A .3 1 B .-3 1 C . 3 2 2 D .- 3 2 2 9.在(0,2π)内,使sin x >cos x 成立的x 取值范围为( ). A .??? ??2π ,4π∪??? ??4π5 ,π B .?? ? ??π ,4π C .?? ? ??4π5 ,4π D .??? ??π ,4π∪??? ? ?23π ,4π5 10.把函数y =sin x (x ∈R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行移动3 π 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2 1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是( ). A .y =sin ??? ? ? 3π - 2x ,x ∈R B .y =sin ?? ? ??6π + 2x ,x ∈R C .y =sin ??? ? ? 3π + 2x ,x ∈R D .y =sin ??? ? ? 32π + 2x ,x ∈R 二、填空题 11.函数f (x )=sin 2 x +3tan x 在区间??? ???3π4π ,上的最大值是 . 12.已知sin α= 552,2 π ≤α≤π,则tan α= . 13.若sin ??? ??α + 2π=53,则sin ?? ? ??α - 2π= . 14.若将函数y =tan ??? ? ? 4π + x ω(ω>0)的图象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后,与函数y =tan ??? ? ? 6π + x ω的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为 . 15.已知函数f (x )=21(sin x +cos x )-2 1 |sin x -cos x |,则f (x )的值域是 . 16.关于函数f (x )=4sin ??? ? ? 3π + 2x ,x ∈R ,有下列命题: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大全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大全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cot(90°-α)=tan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特殊的三角函数值 0°30°45°60°90° 01/2√2/2√3/21←sinA 1√3/2√2/21/20←cosA 0√3/31√3None←tanA None√31√3/30←cotA 诱导公式 sin(-α)=-sinαcos(-α)=cosα tan(-α)=-tanαcot(-α)=-cotα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三角函数的定义学案

学习目标: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掌握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域,会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相关角的三角函数值。 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P14—P17,填充下列空格 1.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所示) 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y x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 (=r ),如上图所示,那么 ①比值 叫做α的正弦,记作 ,即 ; ②比值 叫做α的余弦,记作 ,即 ; ③比值 叫做α的正切,记作 ,即 ; ④比值 叫做α的余切,记作 ,即 ; ⑤比值 叫做α的正割,记作 ,即 ; ⑥比值 叫做α的余割,记作 ,即 。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3.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合作探究展示 角的终边 x y 0 αsin x y 0 αcos x y α tan

探究一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3),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变式一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a,-3a)(a ≠0),求2sin α+cos α的值; 探究二 求下列各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⑴0; ⑵π; ⑶2 3π。 求 43π和56 π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引申 填表:

探究三 确定下 列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⑴516cos π; ⑵?? ? ??-34sin π; ⑶21556tan ' 已知点p (tan tan ,cos αα )在第四象限,则角α 在第 象限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1,2),cos α的值为 ( ) A .- 55 B .- 5 C .552 D .2 5 2、α是第二象限角,P (x , 5 ) 为其终边上一点,且cos α= 4 2 x ,则sin α的值为 ( ) A . 410 B .46 C .4 2 D .-410 3.若0sin <α且0tan >α,则α是( ) A.第一象限的角 B.第二象限的角 C.第三象限的角 D.第四象限的角 4.设角θ终边上一点()()06,8<-a a a P ,则ααcos sin 2+的值为( ) A. 52 B.52或52- C.52 - D.与a 无关 二.填空题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 1.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在定义域内,只有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才相等 B .{α|α=k π+6 π,k ∈Z }≠{β|β=-k π+6 π ,k ∈Z } C .若α是第二象限的角,则sin2α<0 D .第四象限的角可表示为{α|2k π+2 3π<α<2k π,k ∈Z } 2.若角α的终边过点(-3,-2),则( ) A .sin α tan α>0 B .cos α tan α>0 C .sin α cos α>0 D .sin α cot α>0 3.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 (a ,a ),a ∈R ,且a ≠0,则sin α的值是( ) A . 2 2 B .- 2 2 C .± 2 2 D .1 4.α是第二象限角,其终边上一点P (x ,5),且cos α=42 x ,则sin α的值为 ( ) A .410 B .46 C .42 D .-410 5.使lg (cos θ·tan θ)有意义的角θ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D .第一、二象限角或终边在y 轴上 6.设角α是第二象限角,且|cos 2α|=-cos 2α,则角2α 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7.点P 是角α终边上的一点,且 ,则b 的值是( ) A 3 B -3 C ±3 D 5 8.在△ABC 中,若最大的一个角的正弦值是 ,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9.若α是第四象限角,则 是( ) A 第二象限角 B 第三象限角 C 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D 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10.已知sin α=4 5 ,且α为第二象限角,那么tan α的值等于 ( )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案

教 学 设 计 课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和锐角的三角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3.理解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角终边上点的位置无关; 4.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5.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教学重点: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 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角终边上点的位置无关;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问题驱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情境1)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的推广,通过推广,使角动了起来,同时把角的范围也突破了0度和360度的界限,角可为任意大小。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怎样定义的?(学生回答) 二、 新授知识 【目标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情境二】事实上,锐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可以看作是在角的锐角的一边上任取一点,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用直角三角形的边之比来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取的点不同,所构造的三角形的大小也不一样。α的各三角函数值与所构造的三角形的大小有关吗?(无关,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以得到。) A C B α sin B C AB α=cos AC AB α=tan BC AC α=α

【情境三】角的概念推广之后,角可以是任意大小,把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它的三角函数显然已经达不到要求,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前面我跟同学们暗示过:今后在研究任意角的相关时,我们常常把角放在坐标系里进行研究! 【问题2】任意角在坐标系中是如何放置的?(学生回答) 将角的顶点放在原点,始边与x轴正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可能会落在某一象限内,也可能在坐标轴上。出示PPT。我们在角的终边上任取除顶点以外的一点P,则P有一确定的坐标,(x,y),P点到原点的距离也是确定的, >0。在有意义的前提下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三组 比值:y r ,x r ,y x 。由相似三角形可以得到这些比值和取的点的位置 无关,比值只和终边的位置有关! 定义:y r 为α的正弦,sinα=y r ; x r 为α的余弦,cosα=x r ; y x 为α的正切,tanα=y x 。 取以上各比值的倒数,又可相应得到α的另外三个三角函数,即: cscα=1 sinα=r y , secα=1 cosα =r x , cotα=1 tanα =x y 课本上没有这三个,作为高中生这也是必须了解的,同学们把它写在书上! 这就是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这种定义的方法称为坐标法,希望同学你们记牢固! 【情境四】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已知角终边上一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认识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9年级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李碧瑶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 共()次课 课时:课时 教学课题锐角三角函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掌握锐角三角函数(sin A,cos A,tan A)的定义; 2.记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 运用三角函数的关系化简或求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正切、正弦和余弦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2.添加辅助线解直角三角形 课后作业详见教案 提交时间 2014 年 12 月 12 日学科组长检查签名:

( 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 知识点1 正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 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tan . ①tan 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 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其大小只与锐角A 的大小有关,与所在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③tan A 不表示“tan ”乘以“A ”; ④任意锐角A ,都有tanA>0,且锐角的正切值随着角的度数的增大而增大; ⑤tan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 A 的值越大. 【例1】在Rt △ABC 中,∠C=90o,AC=5,AB=13,求tanA 和tanB. 【变式】在Rt △ABC 中,∠C=90o,BC=3,tanA=12 5 ,求AC. ★坡度(或坡比) 定义: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用字母i 表示,即i =l h 坡度即为坡角α的正切值tan α,即i =tan α= l h (1)坡角与坡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坡角是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个角度,单位是度. (2)坡度描述的是坡面的陡峭程度,当tan α的值越大时,坡度越大,坡面也就越陡. (3)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比例的前项为1),后项可以是小数. 锐角三角函数的认识 典例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会宁县第二中学数学教研组曹蕊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曾经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其研究范围是锐角;其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其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以上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正迁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具体的角的各三角函数值;能根据定义探究出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方法与过程目标:在定义的学习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分析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引导学生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定义。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六、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与其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如图1(课件中)在直角△POM中,∠M是直角,那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O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分别是什么?

(完整word版)高一三角函数习题

(数学4必修)第一章 三角函数(上)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设α角属于第二象限,且2 cos 2 cos α α -=,则 2 α 角属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给出下列各函数值:①)1000sin(0 -;②)2200cos(0 -;③)10tan(-;④ 9 17tan cos 107sin πππ .其中符号为负的有(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2120sin 等于( ) A .23± B .23 C .23- D .2 1 4.已知4 sin 5α= ,并且α是第二象限的角,那么tan α的值等于( ) A .43- B .34 - C .43 D .34 5.若α是第四象限的角,则πα-是( ) A .第一象限的角 B.第二象限的角 C.第三象限的角 D.第四象限的角 6.4tan 3cos 2sin 的值( ) A .小于0 B .大于0 C .等于0 D .不存在 二、填空题 1.设θ分别是第二、三、四象限角,则点)cos ,(sin θθP 分别在第___、___、___象限. 2.设MP 和OM 分别是角 18 17π 的正弦线和余弦线,则给出的以下不等式: ①0<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 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曾经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其研究范围是锐角;其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其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以上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正迁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具体的角的各三角函数值; 能根据定义探究出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方法与过程目标: 在定义的学习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分析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引导学生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定义。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 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六、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与其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问题1、初中时的锐角三角函数如何定义的? (学生上黑板画图,给出定义,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点评)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直角△OAP 中,∠A 是直角,那么 问题2、如果将锐角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表 示锐角三角函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规范思路和解答步骤)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P 的坐标为(x ,y ),那么22||y x OP += ,于是 问题3、对于确定的锐角,其三角函数值与终边上选取的点P 有何关系? 这说明三角函数值的决定量是什么? 学生互动: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比值关系,与终边上选取的点P 的位置无关, 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效果,展示三角函数值与点P 的位置无关, 仅与角α有关. 问题4、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刻画一下角与这个比值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对于确定的角α,比值 x y r x r y ,,都惟一确定,故正弦、余弦、正切都是角α的函数. 问题5、终边落在第一象限内的角能用上述比值表示吗?任意角呢? 请你给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O A P α O A P α x y O A P α x y M N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2) 一、知识点 1. 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 2. 用sinA,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 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理解锐角的正弦与余弦和梯子倾斜程度的关系. 2. 能够用sinA,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有用的数学.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交流分享的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定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体会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在练习中回顾正切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负面作用(大脑负担重,而不会实际运用),测量旗杆高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出示幻灯片4):如图,请思考: (1)Rt △AB 1C 1和Rt △AB 2C 2的关系是 ; (2) 的关系是和2 2 2111AB C B AB C B ; (3)如果改变B 2在斜边上的位置,则 的关系是和2 2 2111AB C B AB C B ; 思考: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1 B 2 A C 1 C 2

三角函数的概念学案

三角函数的概念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学案41 三角函数的概念、弧度制 一、课前准备: 【自主梳理】 .任意角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终边相同的角: 2.弧度制: , 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 , . 3.弧长公式: , 扇形的面积公式: . 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 , ,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符号口诀是 . 5.三角函数线 【自我检测】 . 度. 2.是第 象限角. 3.在上与终边相同的角是 . 4.角的终边过点,则 . 5.已知扇形的周长是6,面积是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 6.若且则角是第 象限角. 二、课堂活动:

【例1】填空题: (1)若则为第 象限角. (2)已知是第三象限角,则是第 象限角. (3)角的终边与单位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交于第二象限的点,则 . (4)函数的值域为_____ _________. 【例2】(1)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且,求的值; (2)为第二象限角,为其终边上一点,且求的值. 【例3】已知一扇形的中心角是,所在圆的半径是. (1)若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的弓形面积; (2)若扇形的周长是一定值,当为多少弧度时,该扇形有最大面积. 课堂小结 三、课后作业 .角是第四象限角,则是第 象限角. 2.若,则角的终边在第 象限.

3.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则 . 4.已知圆的周长为,是圆上两点,弧长为,则 弧度. 5.若角的终边上有一点则的值为 . 6.已知点落在角的终边上,且,则的值为 . 7.有下列各式:①②③④,其中为负值的序号为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轴为始边作锐角,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两点,已知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则 . 9.若一扇形的周长为,则当扇形的圆心角等于多少弧度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四、纠错分析 错题卡 题号 错题原因分析 学案41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这是一节关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课。 三角函数是高中范围内即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之后的最后学习的函数,是函数的一个下位概念,与指对数函数、幂函数属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它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学习数学中其他知识内容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锐角三角函数,知道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等于相应边长的比值。在此基础上,随着角的概念的推广,引入弧度制,相应地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此时它与三角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研究一个实数集(角的弧度数构成的集合)到另一个实数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或其比值构成的集合)的对应关系。认识它需要借助单位圆、角的终边以及两者的交点这些几何图形的直观帮助,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由锐角三角函数到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再到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直至得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体现了合情推理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将围绕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展开,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能够利用单位圆认识这个概念是解决教学重点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设置 1、借助终边上一点的坐标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

函数; (2)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 (4)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3、知道三角函数是研究一个实数集(角的弧度数构成的集合)到另一个实数集(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或其比值构成的集合)的对应关系,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4、在借助单位圆认识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结合思想,并利用这一思想解决有关定义应用的问题。 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利用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时可能存在障碍,因为之前掌握的是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比值来表示的,要克服这个困难,关键是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新学的内容,怎样把角放在坐标系内,怎样做出三角形,帮助学生建立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与直角三角形有过边长的比值的联系。 2、学生在如何使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变得更简洁的这个节点处,联想不到使用单位圆,因为以前没有接触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多以中、低档题出现; 2.命题的热点为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 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所对的边BC记为a,叫做∠A的对边,也叫做∠B的邻边,∠B所对的边AC记为b,叫做∠B的对边,也是∠A的邻边,直角C所对的边AB记为c,叫做斜边. 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 同理;;.要点诠释: (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 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cosA,tanA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 , ,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另外,、、常写成、、., (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 (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tanA>0.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 则锐角.,

【2019A新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导学案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根据定义认识函数值的符号。理解诱导公式一; 3.能初步运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1.教学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 2.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建构过程,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一、设角, 是一个任意角,R ∈αα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y x 。 那么(1) 的正弦函数。叫做α记作 ,;sin α=y 即 (2) 的余弦函数。叫做α记作 ,;cos α=x 即 (3) 的正切。叫做α记作 ;tan α=x y 即 )0(tan ≠=x x y α是 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称为 (tangent function)。 二、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三角函数 定义域 αsin =y αcos =y αtan =y 三、诱导公式 =+)2sin(παk ;=+)2(cos παk ; =+)2(tan παk 。Z k ∈ 一、探索新知 探究一.角α的始边在x 轴非负半轴,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当πα=时,点P 的坐标是什么?当

322ππα或= 时,点P 的坐标又是什么?它们唯一确定吗? 探究二 :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α,它的终边OP 与单位圆交点P 的坐标能唯一确定吗?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角, 是一个任意角,R ∈αα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y x 。 那么(1) 的正弦函数。叫做α记作 ,;sin α=y 即 (2) 的余弦函数。 叫做α记作 ,;cos α=x 即 (3) 的正切。叫做α记作 ;tan α=x y 即 )0(tan ≠=x x y α是 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称为 (tangent function)。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他们称为三角函数. 通常将它们记为:正弦函数 R x x y ∈=,sin 余弦函数 R x x y ∈=,cos 正切函数 )(2,tan Z k k x x y ∈+≠=ππ 探究三:在初中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设)2 ,0(π ∈x ,把按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得的锐角x 的正弦记为1z ,并把按本节三角函数定义求得的 x 的正弦记为1y 。1z 与1y 相等吗?对于余弦、正切也有相同的结论吗?

三角函数常见习题类型及解法

1.高考考点分析 各地高考中本部分所占分值在17~22分,主要以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第一层次:通过诱导公式和倍角公式的简单运用,解决有关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问题。如判断符号、求值、求周期、判断奇偶性等。 第二层次:三角函数公式变形中的某些常用技巧的运用。如辅助角公式、平方公式逆用、切弦互化等。 第三层次:充分利用三角函数作为一种特殊函数的图象及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等特殊性质,解决较复杂的函数问题。如分段函数值,求复合函数值域等。 2.方法技巧 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本策略。 (1)常值代换:特别是用“1”的代换,如1=cos 2θ+sin 2 θ=tanx ·cotx=tan45°等。 (2)项的分拆与角的配凑。如分拆项:sin 2x+2cos 2x=(sin 2x+cos 2x)+cos 2x=1+cos 2 x ;配凑角:α=(α+β)-β,β= 2 β α+- 2 β α-等。 (3)降次与升次。(4)化弦(切)法。 (4)引入辅助角。asin θ+bcos θ=22b a +sin(θ+?),这里辅助角?所在象限由a 、b 的符号确定,?角的值由tan ?= a b 确定。 2.证明三角等式的思路和方法。 (1)思路:利用三角公式进行化名,化角,改变运算结构,使等式两边化为同一形式。 (2)证明方法: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代换法、相消法、数学归纳法。 3.证明三角不等式的方法:比较法、配方法、反证法、分析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利用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利用单位圆三角函数线及判别法等。 4.解答三角高考题的策略。 (1)发现差异:观察角、函数运算间的差异,即进行所谓的“差异分析”。 (2)寻找联系:运用相关公式,找出差异之间的内在联系。 (3)合理转化:选择恰当的公式,促使差异的转化。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函数的定义 目标要求: 1.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知识原理 1.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α|β=α+2kπ,k ∈Z } 2.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β|β= 2 πk ,k ∈Z } 3. 象限角:{β| 2πk <β<2)1(π+k ,k ∈Z },当k 被4除的余数为r 时,集合表示第r +1象限的角(r =0,1,2,3,). 4. 弧度制:圆周上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5.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弧度=180o . 6. 若点P (x ,y )是角的终边与单位圆x 2+y 2=1的交点,则sinα=y ,cosα=y ,tanα= x y .等价地,若点P (x ,y ) 是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r 是则sinα=r y ,cosα=r x ,点P 到原点的距离,tanα=x y . 7. 三角函数的符号: 例题选讲 例1 如图,点P 是半径为1的砂轮边缘上的一个质点,它从初始位置A 点出发,按照逆时针方向,以3πrad/s 的角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求点P 的纵坐标y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并求它运动了4s 时的位置. 例2(1)角α的终边上一个点P (4t ,-3t )(t ≠0),求2sinα+cosα的 值. (2)已知角β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用三角函数定义求sinβ和tanβ的值. 例3 已知一扇形的中心角为α,所在圆的半径为R .

(1) 若α=60o ,R =10cm,求扇形的弧长及该弧所在的弓形面积; (2) 若扇形的周长是一定值C (C >0),当α为多少弧度时,该扇形有最大面 积? 例4 已知函数f (x )=2sin 2(4π+x )-3cos2x ,x ∈[4π,2 π]. (1)求f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若不等式| f (x )-m |<2在x ∈[ 4π,2π]上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任意的锐角α,β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sin(α+β) >sinα+sinβ B .sin(α+β) >cosα+cosβ C .cos(α+β) <sinα+sinβ D .cos(α+β)<cosα+cosβ 2.已知α为第三象限角,则2 α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B .第二或第三象限C .第一或第三象限D .第二或第四象限 3.若函数f (x )=sin x +2|sin x |( x ∈)的图象与直线y =k 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3 B .1≤k <3 C .1<k ≤3 D .1<k <3 4.已知cosθtanθ<0,那么角θ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 B .第二或第三象限 C .第三或第四象限 D .第一或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 5.已知集合A ={x |kπ+3π≤x≤kπ+2 π ,k ∈Z },B ={ x |4-x 2≥0},则A ∩B = 6.若sin x +cos x =k ,且sin 3x +cos 3x <0,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 7.设全集U =R . (1)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1|+a -1 >0(a ∈R ); (2)记A 为(1)中不等式的解集,集合B ={x |sin(πx - 3π)+3cos(πx -3 π)=0},若A C U ∩B 中恰有三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8.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8.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0070911190543578657)第1题. (2007甘肃陇南非课改,3分) 如图,P 是∠α的边OA 上一点, 且点P 的坐标为(3,4), 则sin α= ( ) A . 35 B . 4 5 C . 34 D . 43 答案:B (20070911190544421885)第2题. (2007福建厦门课改,4分)已知在Rt ABC △中,90C ∠= ,直角边AC 是直角边BC 的2倍,则sin A ∠的值是 . (2007091119054531242)第3题. (2007甘肃兰州课改,4分)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 A B C '''△,那么锐角A ,A '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 A.cos cos A A '= B.cos 3cos A A '= C.3cos cos A A '= D.不能确定 答案:A (20070911190546140878)第4题. (2007甘肃兰州课改,4分)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x >的函数是( ) A.y = B.y = C.y = D.y = 答案:C (20070911190546843991)第5题. (2007广西河池课改,2分)已知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C = 4cm ,BC = 3cm ,sin A = . 答案:5 3 (20070911190547625356)第6题. (2007海南课改,2分)在Rt ABC △中, 90=∠C ,如果2=AB ,1=BC ,那么B sin 的值是( ) A . 2 1 B .23 C .33 D .3 答案:B (20070911190548859809)第7题. (2007山西太原课改,3分)在正方形网格中,α∠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 α的值为( ) 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