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3.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教案(一)

5.3.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教案(一)

5.3.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教案(一)
5.3.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教案(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

教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继而理解角与=2k+(kZ)的同 名三角函数值相等的道理。 过程:一、提出课题:讲解定义: 1.设是一个任意角,在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 (x,y ) 则P 与原点的距离0222 2>+=+=y x y x r (图示见P13略) 2.比值 r y 叫做的正弦 记作: r y =αsin 比值r x 叫做的余弦 记作: r x = αcos 比值x y 叫做的正切 记作: x y = αtan 比值 y x 叫做的余切 记作: y x =αcot 比值x r 叫做的正割 记作: x r =αsec 比值 y r 叫做的余割 记作: y r =αcsc 注意突出几个问题: ①角是“任意角”,当=2k+(kZ)时,与的同名 三角函数值应该是相等的,即凡是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②实际上,如果终边在坐标轴上,上述定义同样适用。(下面有例 子说明) ③三角函数是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④0>r ,而x,y 的正负是随象限的变化而不同,故三角函数的符号 应由象限确定(今后将专题研究) ⑤定义域: αααtan cos sin ===y y y )(2 Z k k R R ∈+≠π πα αααcsc sec cot ===y y y ) ()(2) (Z k k Z k k Z k k ∈≠∈+≠∈≠παπ παπα 二、例一 已知的终边经过点P(2,3),求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解:13)3(2,3,22 2=-+=-==r y x ∴sin=13133 cos=1313 2 23 cot=32 213 csc=3 13 例二 求下列各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⑴ 0 ⑵ ⑶ 2 3π ⑷ 2 π 解:⑴ ⑵ ⑶的解答见P16-17 ⑷ 当=2 π 时 r y x ==,0 ∴sin 2π=1 cos 2π=0 tan 2π不存在 cot 2π=0 sec 2π不存在 csc 2 π =1 例三 《教学与测试》P103 例一 求函数x x x x y tan tan cos cos + =的值域 解: 定义域:cosx0 ∴x 的终边不在x 轴上

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 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表示自然数集,N 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 示实数集? (3) 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或者a M,两者必居其一. (4) 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 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 无限集?③不含有 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已知集合有个元素,则它有个子集,它有个真子集,它有个 非空子集,它有2n2非空真子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1)

(2)—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函数及其表示 【】函数的概念 (1) 函数的概念 ① 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 A ,B 以及 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 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 f : A B . ②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 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b,满足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b]; 满足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b);满足a x b,或a x b 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b) , (a,b];满足x a, x a,x b,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 , b],( , b). 注意:对于集合{x|a x 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 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 于1. ⑤y tanx中,x k (k Z). 2 ⑥零(负)指数幕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 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 f (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 数f[g(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x) b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 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教案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教案【教材内容分析】 通过学生的回顾,再现初中变量观点描述函数的概念,为后面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来定义函数奠定基础。通过对实例的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有进一步认识,提高抽象概括、分析总结、数学表达交流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是函数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对函数符号y=f(x)的理解。 教具准备: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增大课容量,提高效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通过不同实例的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和步骤】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1、回顾、实例引入1)复习初中的常量、变量 与函数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 量x和y ,如果给定了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 定唯一的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 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2)请同 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哪些函数? (板书)Y=kx;y=kx+b;y=k/x;Y=ax2+bx+c; 请同学们再次回顾在初中物理及日常生活中 见到哪些符合上述的实例?(对应板书)3) 问题1:在加油站为汽车加油,油价为每升 4.93元,启动加油机开关后表示加油量和金 额的两个窗口的数字不停地跳动直到加油量 为12升时停止,问金额y元与加油量x升之 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回 答 学生回 答 学生 回答 通过学生的回 顾,再现初中变 量观点描述函数 的概念,为后面 用集合和对应 的观点来定义函 数奠定基础。 通过实例使 学生进一步认识 生活中充满变量 间的依赖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提高 发散思维能力 概念形成一、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9页至30页(1)到 (4),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从上述4例了解到哪些信息?(对应、唯 一、数集等) 2、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何关系?(法 则)T学生独 立思考 2~3分 钟,再讨 论、交 流、分 享。教师 关注学生 通过实际问题引 出概念,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给学生思考、探 索的空间,让学 生体验数学发现 和创造的历程, 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二、函数的概念 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内任意数x,按照确定的法则f,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值y 与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数集A)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如果自变量取值a,则由法则f确定的值y 称为函数在a处的函数值,记作y=f(a),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y∣y=f(x),x∈A}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三者关系深刻理解 f(x)中的f与x的关系 3、怎样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 总结出 函数关系 实质 1、师生互动抓住 函数概念这一重 点,举出实例来 突破理解对应法 则f这一难点。 2、突出强调重 点,积极调动学 生 例题精析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同一函数 1、y=x2,x∈R;s=t2,t∈R 2、y=x2,x∈R;s=2t2,t∈R 3、y=x2,x∈Z;s=t2,t∈R 4、f(x)= x2,x∈R;g(x-2)=(x-2)2, x∈R; 例2:求下列函数定义域 1、f(x)=2x, 2、f(x)= 3、f(x)= 4、f(x)=(2x-3) 例3:求函数f(x)= ,x,在x=0、1、2处的函 数值和值域 例4:1)已知函数f(x)= x2,求f(x-1) 2)已知函数f(x-1)= x2,求f(x) 例1~例3 第一问均 让学生独 立进行 然后师生 交流分享 例3第2 问及例4 交流后教 师讲解板 书 培养学生解题能 力及学习方法和 习惯 请同学们把下面集合用数轴表示出来 设a、b∈R,a<b 1、{x︱a≤x≤b,x∈R} 2、{x︱a<x<b,x∈R 3、{x︱a≤x<b,x∈R 4、{x︱a<x≤b,x∈R 从而引出闭区间,开区间,半开半闭区间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定义到单位圆中三角函数定义,最后到直角坐标系中一 般化的三角函数定义,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对定义域介绍,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 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教学难点:利用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刻画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符号以及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新知探究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 提出问题 问题①:在初中时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你能回忆一下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吗? 问题②: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 学习了弧度制,知道了角的集合与实数集是一一对应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图1 如图1,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那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a,b),它与原点的距离22b a >0.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线段OM 的长度为a,线段MP 的长度为b. 根据初中学过的三角函数定义,我们有 sinα=OP MP =r b ,cosα=OP OM =r a ,tanα=OP MP =a b . 讨论结果: ①锐角三角函数是以锐角为自变量,边的比值为函数值的三角函数. ②sinα=OP MP =r b ,cosα=OP OM =r a ,tanα=OM MP =a b . 提出问题 问题①:如果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为什么? 问题②:你利用已学知识能否通过取适当点而将上述三角函数的表达式简化? 最后可以发现,由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这三个比值不会随点P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过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 此时sinα=OP MP =b,cosα=OP OM =a,tanα=OM MP =a b . 在引进弧度制时我们看到,在半径为单位长度的圆中,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等于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符号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这样,上述P 点就是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表示.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图2 如图2所示,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 (1)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sinα=y; (2)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x; (3)x 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tanα=x y (x≠0). 所以,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 值得注意的是:(1)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2)sinα不是sin 与α的乘积,而是一个比值;三角函数的记号是一个整体,离开自变量的“sin”“tan”等是没有意义的. 二、例题讲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高中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诱导公式(一)。 <二> 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 教学过程 问题1:你能回忆一下初中里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吗?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问题2:在终边上移动点P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叫单位圆 即: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 推广: 我们也可以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则: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由于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三角函数可以看成是自变量为实数的函数.)

所以三角函数可以记为: 我们把角X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三角函数 问题3:如何求α角的三角函数值? 求α角的三角函数值即求α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纵、横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例1: 解: 例2: 事实上: 三角函数也可定义为: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经过点P(x,y),则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全章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120分钟150分 1.集合{1,2,3}的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 A.3B.6 C.7 D.8 2.下列五个写法,其中错误 ..写法的个数为() ①{0}∈{0,2,3};②?{0};③{0,1,2}?{1,2,0};④0∈?;⑤0∩?=?. A.1 B.2 C.3 D.4 3.使根式x-1与x-2分别有意义的x的允许值集合依次为M、F,则使根式x-1+x-2有意义的x的允许值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A.M∪F B.M∩F C.?M F D.?F M 4.已知M={x|y=x2-2},N={y|y=x2-2},则M∩N等于() A.N B.M C.R D.? 5.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2-2x,则f(x)在R上的表达式是() A.y=x(x-2) B.y=x(|x|-1) C.y=|x|(x-2) D.y=x(|x|-2) 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底边长y是一腰的长x的函数,则y等于() A.20-2x(0

8.已知y=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则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①y=f(|x|); ②y=f(-x); ③y=xf(x); ④y=f(x)+x.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9.已知0≤x≤3 2,则函数f(x)=x 2+x+1() A.有最小值-3 4,无最大值 B.有最小值3 4,最大值1 C.有最小值1,最大值19 4 D.无最小值和最大值 10.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b],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x|)的图象是() c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函数的概念

课题:§1.2.1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 化的思想. 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 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备用实例: 我国2003年4月份非典疫情统计: 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4.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注意: ○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4.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讨论 (由学生完成,师生共同分析讲评) (二)典型例题 1.求函数定义域 课本P20例1 解:(略) 说明: ○1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课前三个实例; ○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巩固练习:课本P22第1题 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教案苏教版

数学: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教案(苏教版必修4) 第 3 课时:§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和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3.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载体,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合情猜测的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概念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 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让学生在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函数思想,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建构过程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 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3.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用与用坐标均可表示圆周上点,那么,这两种表示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确切地说, ● 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与之间的关系? 二、研探新知 1.三角函数的定义 【提问】: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它与原点的距离是。当为锐角时,过作轴,垂足为,在中,,,

必修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 ,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 列举法:{a,b,c ……}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 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 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 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B A ?? /?/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一第二章2.4.1《函数的零点》 教学设计

《函数的零点》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①,B 版第二单元《函数》中的《函数的零点》,新授课,第一课时。 1.知识背景 2.4节《函数与方程》作为新课程改革试验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其课程目标是想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同时达到“方法构建、技术运用、算法渗透”这一隐性的教学目标。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利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问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了全章的始终,而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解,是在建立和运用函数模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解中均蕴涵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这也是本章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2.本节内容 《函数的零点》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分析,得到零点的概念,从而进一步 探索一般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定,这些活动就是想让学生在了解初等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图像进行全新的认识,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二次函数增图像的描绘,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体会我们在 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的一般思维方法。 (2)通过对一般函数图像的描绘分析,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之间的 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3)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函数图像,分析零点的存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再次领略“数形”的有机结合,渗透由抽象到具体的思想, 理解动与静的辨证关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零点的概念,判定二次函数零点的个数,会求函数的零点. 具体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画函数322--=x x y 的图像,并观察其图象与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322=--x x [师生互动] 师:引导学生通过配方,画函数图象,分析方程的根与图象和x 轴交点坐标的关系。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会宁县第二中学数学教研组曹蕊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曾经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其研究范围是锐角;其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其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以上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正迁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具体的角的各三角函数值;能根据定义探究出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方法与过程目标:在定义的学习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分析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难点:引导学生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定义。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六、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与其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如图1(课件中)在直角△POM中,∠M是直角,那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O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分别是什么?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选择题. 1. 设 A ={a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0∈A B. a ∈A C. a ∈A D. a = A 2. 设集合 A ={x |x = a 2 +1,a ∈N +},B ={y |y = b 2 - 4b + 5,b ∈N +},则下述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A = B B. A B C. A ?B D. A ∩B =? 3. 如图,阴影部分可用集合 M ,P 表示为( ) A. M ∩ P B. M ∪P C.(UM )∩(UP ) D.(UM )∪(UP ) 4. 若集合 A ,B ,C 满足 A ∩B = A ,B ∪C = C ,则 A 与 C 之间的关系必定是( ) A. A C B. C A C. A ?C D. C ?A 5. 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 )(x f = |x |,2)(t t g = B. 2)(x x f =,2)()(x x g = C. 1 1)(2--=x x x f ,1)(+=x x g D. 11)(-?+=x x x f ,1)(2-=x x g 6. 若函数 )(x f 的定义域为 [1,2],则函数 )(2x f y = 的定义域为( ) A. [1,4] B. [1,2] C. [2-,2] D. [2-,-1]∪[1,2] 7. 函数 1 1 1-- =x y 的图象是( ) A B 第 3 题

C D 8. 若二次函数y = x 2 + bx + c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 x = 2,则有( ) A. f (1)<f (2)<f (4) B. f (2)<f (1)<f (4) C. f (2)<f (4)<f (1) D. f (4)<f (2)<f (1) 9. 如果奇函数 f (x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是 5,那么函数 f (x )在区间 [-7,-3]上( ) A. 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 -5 B. 是增函数且最大值是 -5 C. 是减函数且最小值为 -5 D. 是减函数且最大值是 -5 10. 已知函数f (x )= x 5 + ax 3 + bx - 3,且 f (2) = 2,则 f (-2) =( ) A. -6 B. -8 C. -2 D. 6 二、填空题. 1. 若B ={a ,b ,c ,d ,e },C = {a ,c ,e ,f },且集合 A 满足 A ?B ,A ?C ,则集合 A 的个数是______. 2. 设 f (x )= 2x - 1,g (x )= x + 1,则 f [g (x )] = . 3. 已知f (2x + 1)= x 2 - 2x ,则=)2(f . 4. 已知一次函数 y = f (x )中,f (8)= 16,f (2)+ f (3)= f (5),则 f (1)+ f (2)+ f (3)+ ··· + f (100) = . 5. 若函数 a x bx x f ++= 2)( 为奇函数,则 a = ,b = . 6. 若函数 f (x )= x 2 + px + 3在(-∞,1]上单调递减,则 p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 1. 已知非空集合 A ={x |2a + 1≤x ≤3a - 5},B ={x |3≤x ≤22},能使 A ?(A ∩B )成立的所有 a 值的集合是什么?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概念定义域值域教学方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概念定义域值域教学方案(总1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记作)(x f y =,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B )叫做函数y=f(x)的值域. 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函数首先是两个数集之间建立的对应,A 、B 都是非空数集,因此定义域(或值域)为空集的函数不存在。 ②对于x 的每一个值,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都有唯一的y 值与它对应,这种对应应为数与数之间的一一对应或多一对应 ③认真理解()x f y =的含义:()x f y =是一个整体,()x f y =并不表示f 与x 的乘积,它是一种符号,它可以是解析式,也可以是图像,也可以是表格 ④函数符号)(x f y =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x f . 【例1】判断下列对应能否表示y 是x 的函数: (1)x y =;(2)x y =;(3)2x y =;(4)x y =2;(5)122=+x y ;(6)122=-x y 。 【练1】判断下列图象能表示函数图象的是( ) (A)

区间的概念和记号 设a,b∈R ,且aa,x≤b,x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任课教师:周老师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 姓名年级:高一教学课题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阶段基础()提高(√)巩固()计划课时第()次课共()次课 教学目标知识点:考点: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函数的基本概念 1.映射:设B A、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B A f→ :.(包括集合B A,及A到B的对应法则) 对映射概念的认识 (1)B A f→ :与A B f→ :是不同的,即A与B上有序的.或者说:映射是有方向的. (2)集合B A、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它类型的集合. (3)集合A中每一个输入值,在集合B中必定存在唯一输出值.输出值的集合是集合B的子集.即集合B中可能有元素在集合A中找不到对应的输入值. 即:(i)不允许集合A中有空余元素; (ii)允许集合B中有剩留元素; (iii)允许多对一,不允许一对多. 2.函数:设B A、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x f和它对应。称B A f→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A x x f y∈ =,) (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 {}A x x f∈ ) (的集合B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i)函数符号) (x f y=与) (x f的含义是一样的;都表示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x f是函数值,连接的纽带是法则f。f是单值对应。 (ii)定义中的集合B A,都是非空的数集,而不能是其他集合;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第一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中以至于大学都会经常用到三角函数的知识。初中已经学习过锐角的三角函数,教材第一节学习了任意角的表示方法,这些是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和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会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3、体会类比,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从函数的角度理解三角函数。 四,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二) 练习:sin30= cos30= tan30= 那么300度,30000度呢? 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 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那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a,b ),它与原点的距离r =22b a +>0,表示三角函数;

sin α=r b , cos α=r a , tan α=a b .取P ,使r=1,则sin α=b cos α=a tan α=a b ,引入单位圆的概念。 (三) 概念介绍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y ),那么, (1) 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α=y ; (2) 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α=x ; (3) x 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α=x y 。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 (四) 例题讲解 例一 求3 5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小结:让学生熟悉三角函数的概念,用单位圆表示三角函数。 例二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p (-3,-4),求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小结:通过这道题的求解,让学生知道质押知道终边上一个点的左边就可以求出三角函数值,于是用角的终边上任意点坐标的比值来定义三角函数和用单位圆是等价的。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等价性”的原因,并让他们自己给出新的定义: 角α的终边上一点P (a,b ),它与原点的距离r =22b a +>0,则 (1) r b 叫做三角形的正弦,即sin α=r b ; (2) r a 叫做三角形的余弦,即cos α=r a ; (3) a b 叫做三角形的正切,即tan α=.a b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U ={0,1,2}且U A ={2},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设集合A ={x |1<x ≤2},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a ≥1} B .{a |a ≤1} C .{a |a ≥2} D .{a |a >2} 3.A ={x |x 2 +x -6=0},B ={x |mx +1=0},且A B A =U ,则m 的取值集合是( ). A .??????21- , 3 1 B .??????21- ,31- ,0 C .??? ???21- ,3 1 ,0 D .??????21 ,31 4.设I 为全集,集合M ,N ,P 都是其子集,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M ∩(N ∪P ) B .M ∩(P ∩I N ) C .P ∩(I N ∩I M ) D .(M ∩N )∪(M ∩P ) 5.设全集U ={(x ,y )| x ∈R ,y ∈R },集合M =? ?? ? ? ?1=2 -3-,x y y x |)(, P ={(x ,y )|y ≠x +1},那么U (M ∪P )等于( ). A .? B .{(2,3)} C .(2,3) D .{(x ,y )| y =x +1} (第4题)

6.下列四组中的f (x ),g (x ),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 .f (x )=1,g (x )=x 0 B .f (x )=x -1,g (x )=x x 2-1 C .f (x )=x 2 ,g (x )=(x )4 D .f (x )=x 3 ,g (x )=39 x 7.函数f (x )=x 1 -x 的图象关于( ). A .y 轴对称 B .直线y =-x 对称 C .坐标原点对称 D .直线y =x 对称 8.函数f (x )= 1 1+x 2(x ∈R )的值域是( ). A .(0,1) B .(0,1] C .[0,1) D .[0,1] 9.已知f (x )在R 上是奇函数,f (x +4)=f (x ),当x ∈(0,2)时,f (x )=2x 2 ,则f (7)=( ). A .-2 B .2 C .-98 D .98 10.定义在区间(-∞,+∞)的奇函数f (x )为增函数;偶函数g (x )在区间[0,+∞)的图象与f (x )的图象重合.设a >b >0,给出下列不等式: ①f (b )-f (-a )>g (a )-g (-b );②f (b )-f (-a )<g (a )-g (-b ); ③f (a )-f (-b )>g (b )-g (-a );④f (a )-f (-b )<g (b )-g (-a ). 其中成立的是( ). A .①与④ B .②与③ C .①与③ D .②与④ 二、填空题 11.函数x x y +-=1的定义域是 . 12.若f (x )=ax +b (a >0),且f (f (x ))=4x +1,则f (3)= . 13.已知函数f (x )=ax +2a -1在区间[0,1]上的值恒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4.已知I ={不大于15的正奇数},集合M ∩N ={5,15},(I M )∩(I N )={3,13},M ∩(I N )={1,7},则M = ,N = . 15.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x <2m -1}且B ≠?,若A ∪B =A ,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