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化趋势

高中历史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化趋势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化趋势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演变;把握当今世界经济格局。

认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培养全球意识,学会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

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带来的影响,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的不同。

理解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形势中面临的挑战。

认识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1、世界经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2、格局: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和态势。

3、世界经济格局:在一定历史时期,世界范围的若干主要经济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

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独霸

美国对战后世界经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安排:

1、确定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2、缔结关贸总协定(GATT)

3、实施马歇尔计划

4、杜鲁门“第四点计划”

5、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禁运封锁

(二)20世纪70~80年代——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竞争加剧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商品、服务和经济要素借助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2、逐渐消除各种壁垒和阻碍;

3、国家间的经济关联性和依存性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1、概念比较: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个由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而使得各主体相互依赖性加深的过程。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integration)是指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一体化”比“全球化”更强调“制度安排”。

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潮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

“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济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四)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的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化

⏹金融的全球化

四、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在加剧着国家、地区以及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课堂讨论】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2、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下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课后思考】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第二章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与多极化趋势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规律。

在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上,能够分析现实问题。

深刻认识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本章重点、难点:

掌握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必然性与曲折性。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特征;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1、世界政治:国际社会中国家行为体之间、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以及各类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与矛盾运动的总和。

2、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的若干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转换

(一)雅尔塔体制的演变与终结:

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苏三国首脑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国际会议上达成的一系列协议而建立的体制。

1、冷战的开始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7.3.12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什么是“极”?“极”在国际关系中指在国际舞台上对国际事务具有重大影响力和作用的力量中心,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国家集团。

注意:“极”并不等于霸权主义中心。

2、两极格局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3、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两极格局的终结:苏联解体

5、这一次国际政治格局转变的特征:

和平方式、持续时间长

(二)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点:

(一)恐怖主义国际化,上升成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发生于2001年的“9·11”事件,标志着国际恐怖主义犹如恶性膨胀的毒瘤向全球蔓延,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二)美国仍无法摆脱“911综合症”

美国借9·11事件后世界各国对其同情和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憎恨,以反恐为名,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肆推行单边主义。

然而美国式的“反恐”形势并不乐观

(三)“金砖四国”继续和平崛起

(四)大国战略对话与协调在深化

四、多极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必然决定世界政治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和调整,促进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多极化的社会基础。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要求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

2、单极世界难以支撑的表现:

第一,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不是减少而是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第二,冷战后美国的野心太大,已经暴露出力不从心的迹象。

第三,美国在处理后冷战时期的很多问题上不得不倚重其他大国的支持。

3、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单极与多极的较量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

⏹国际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多极化虽然是客观趋势,但还不是定势。

五、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1、国际旧秩序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国际旧秩序的四大表现:

●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

●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国际协调机制

国际旧秩序的实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什么是新秩序:

西方国家的构想:

美日欧的国际新秩序观在价值观念、制度等实质问题上是有广泛共识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的新秩序。它们之间也存在分歧,在关于国际新秩序过程中的主导权、利益分配和手段等问题上矛盾尤其尖锐。

中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第一,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是维持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保证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

第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第三,新秩序的建立要依托于联合国。

第三章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安全观的变革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21世纪以来全球安全问题的新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认识非传统安全问题。

理解中国提出的以实现各国普遍安全为目标的新安全观。

运用新安全观分析现实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

什么是非传统安全问题。综合安全观及其意义。中国提出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教学内容:

一、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

(一)非传统安全的含义及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的背景:

什么是传统安全:传统安全主要指领土完整、主权不受侵犯、国家不受外来军事威胁。

什么是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以军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安全而言。非传统安全主要指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环境等领域的安全状态。国内有学者指出:“‘非传统安全’,又称‘新的安全威胁’,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地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

冷战结束后,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突出。

(二)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要求改变传统安全问题占绝对主导地位时期的国家安全模式,这客观上有利于拉近和改善国家间关系。

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成为国际合作与斗争的重要内容。

谋求对能源的控制也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

二、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人类的威胁:

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当前表现得最突出的是国际恐怖主义、环境安全和经济及文化安全等问题。

(一)国际恐怖主义及其治理

1、国际恐怖主义的含义:

国际恐怖主义是指跨越国界的恐怖主义,或者指针对在恐怖主义分子本国以外的目标而运用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从来都不是纯国内的。

2、国际恐怖主义的特征:

●行为主体的组织严密性

●手段的多样性

●目标的广泛性

●目的的政治性

3、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的加剧是国际恐怖主义赖以滋生的经济根源。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国际恐怖主义蔓延的政治诱因。

●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是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根源。

4、国际恐怖主义的防范和治理:

●鉴于国际恐怖主义是一种跨国犯罪行为,有必要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加强国

际反恐合作。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界定和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不搞双重标

准,由此加强对世界各地恐怖主义组织的打击力度。

●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是彻底铲除国际恐怖主义的重要途径。

5、反恐与反霸的关系问题。

(二)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安全是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新的安全概念,它赋予传统安全观以新的内涵,对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意义重大。

1、世界性生态资源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与世界经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反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将构成严重威胁。有学者指出:在安全的所有要素中,也许只有生态威胁是最具全球性的问题。

石油资源和水资源

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西方大国对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和争夺不断加剧,资源战略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也很严重。

2、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和优化。

全球性问题的缓解和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经济、文化安全及其维护:

经济安全:是指主权国家在经济领域不存在威胁和危险的状态,或者国家最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

●市场经济不完善

●金融体系相对脆弱

●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无法适应经济的改革与调整

●国际分工不合理,使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思考讨论】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安全威胁

三、人类安全观的变革:

(一)综合安全观的产生:

综合安全观:以新的视角审视安全问题,以个体、国家、地区、世界和非政府组织为主体,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信息、生态、文化等多类型安全在内的安全理论。

●综合安全突出安全因素的综合作用

●综合安全更加重视经济安全

●综合安全强调环境安全这一非传统安全

要处理好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

(二)倡导合作安全的中国新安全观:

1、新安全观提出的国际背景:

2、新安全观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特征:

●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

●新安全观以全方位的综合安全为安全视角。

●新安全观以合作安全为途径,实现普遍安全。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中国在新安全观上的实践。

第四章美国的政治经济与中美关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美国的经济的强势地位及其原因,美国基本政治制度,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实质。掌握中美关系的外交实践、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国际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

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实质,分析美国的国际行为;

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基本趋势,中国对美外交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

一、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兴起与衰落

1、美国出现“新经济”:

⏹特点:周期长;二高二低;结构变化。

⏹“新经济”的定义:

2、导致“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新经济”的衰退:

二、美国的政党制度与选举政治:

(一)政党制度:

美国虽然实行三权分立,以总统为主导的政治体制,但是,政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美国是两党制的国家。即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交替执政。

两党的特点:模糊性、松散性

(二)选举制度:

1、总统选举:

2、国会选举:

(三)美国民主的实质是金钱政治

三、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一)克林顿:“参与和扩展”

(二)乔治·W·布什第一任期:“单边主义”

单边主义的主要内容:

⏹追求世界绝对霸权、绝对领导权、绝对安全和绝对军事优势。

⏹借国际社会支持反恐的机会,推动建立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恐联盟,由此强化21世纪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对外输出民主、自由等价值观。

⏹全球战略重心向中东、亚太地区转移。

(三)布什第二任期:“新布什主义”

新布什主义的主要内容:

⏹突出强调在全球推广民主,重点对独联体国家和中东国家推进民主输出。

⏹突出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

⏹突出强调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关注。

(四)冷战后美国政府全球外交战略的实质:追求世界霸权和强权

四、中美关系:

(一)中美关系的外交实践(三个阶段):

1、相对隔离、敌视、对抗时期(1949~1969)

2、解冻、建交、发展时期(1969~1989)

背景:双方从本国利益出发有改善关系的需求。

民间外交的展开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第一个公报:1972.2.28《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第二个公报:1978.12《中美建交公报》

第三个公报:1982.8.17《八·一七公报》

3、曲折、起伏不定时期(1989至今)

背:景

⏹中美关系改善的战略基础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中美双方

形成了新的共同利益、合作的新平台;

⏹美已经发展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单边主义势头提升;中国经济实力上升,日益成为美眼中的潜在战略对手;

⏹由于台湾岛内情况的改变,中美关系增加了更多变数。

(二)今后中美关系的走向:

1、今后引起中美摩擦的主要因素

⏹台湾问题(是核心)

⏹意识形态的冲突

⏹双边经济贸易摩擦问题

⏹相互信任问题

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1)在维护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和平方面,有大量共同利益。

(2)在经贸方面,互补性非常强。

(3)在反恐、防扩、能源、环保、打击贩毒等许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

3、总结: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的发展必然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中美之间在国家利益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巨大分歧,但同时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总结:

⏹稳定中美关系是中国的一贯方针,这是由中美力量的不平衡和中国当前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对美关系的上限:保证两国顺利时不被西化、分化,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独立自主的外交,经济上进一步多元化,避免被美国所控制;

⏹对美关系的下限:在有问题、矛盾激化时,要保持斗而不断,避免双边关系的破裂和交往的断绝。

【课堂讨论】围绕中美关系的时事问题展开讨论。

第五章欧洲的一体化及中欧关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历程及其原因、欧盟的基本组织结构;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及其面临的困难;认识欧盟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欧盟的对外交往。掌握中欧关系的外交实践、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国际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

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及其面临的困难。

中欧关系的现状,分析中欧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一、欧洲一体化风雨历程

1、名称的变化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年8月)《巴黎条约》1952年8月生效。

思考:为什么欧洲的一体化是从煤钢共同体起步?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1月)

●欧洲共同体(1967年7月)

●欧洲联盟(1993年11月)

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 EU),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2、成员的增加

1973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接纳英国、爱尔兰、丹麦为正式成员;

1981年,欧共体第二次扩大,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欧共体第三次扩大,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共体。

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扩大到15国。

2004年,欧盟第五次扩大,吸收了中东欧10个国家加入,欧盟扩大到25国。

2007年1月1日,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国27个;人口4.8亿;GDP 约12万亿美元

3、统一货币——欧元

欧盟的统一货币为欧元(euro) ,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于1998年首批成为欧元国。2000年6月,欧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费拉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

4、政治一体化的尝试

《欧盟宪法条约》是欧盟的首部宪法,其宗旨是保证欧盟的有效运作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条约必须在欧盟全部成员国根据本国法律规定,通过全民公决或议会投票方式批准后方能生效。原设想,如获得所有成员国和欧洲议会的批准,条约将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生效;在2005年5月29日、6月1日,法、荷分别否决《欧盟宪法条约》之后,表决已暂时中止。

根据原宪法条约草案: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根据宪法草案:欧盟的会旗仍为现行的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联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铭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

2005年5月29日,法国成为第一个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欧盟成员国。

2005年6月,荷兰成为第二个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欧盟成员国。

欧洲一体化遭遇“制宪危机”。

二、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历史原因:

⏹政治原因:

⏹经济原因:

⏹其它原因:

⏹冷战后欧洲联合加速发展的原因

三、欧盟的地位与作用

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无疑会导致整个欧洲地区进行以欧盟为中心的进一步的力量整合,从而强化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力量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成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2007年3月25日,欧盟27国领导人齐聚柏林,庆祝《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世界媒体纷纷报道:欧盟50岁了!

中国有句老话:50而知天命。欧洲联合经过50年风风雨雨,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礼花和欢呼声的背后,欧洲人深知,前进的道路上仍有许多困难。

四、欧洲一体化前景

(一)政治一体化的新发展:

2007年6月23日,参加欧盟峰会的27国首脑在布鲁塞尔就替代《欧盟宪法条约》的新条约草案达成了一致,从而结束了长达两年的欧盟制宪危机。

⏹2007年10月19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在里斯本就新条约文本达成一致,并将其命名为《里斯本条约》。

⏹12月13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在里斯本正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根据规定,条约签署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在获各国批准后于2009年1月生效。

⏹2008年6月12日,爱尔兰全民公决否决了《里斯本条约》,欧洲一体化进程再次陷入困境。

(二)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面临许多难题:

第一,政策协调难度增大。

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之间经济、政治差异扩大,对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稳定都提出了挑战。

第二,机构改革面临巨大压力。

欧盟在发展中形成的超国家的决策和运作机制面临改革。

第三,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五、如何认识当今美欧关系:

1、矛盾在发展:

(1)联盟的基础发生动摇,被掩盖的矛盾表面化。

(2)欧洲实力上升,不愿再唯美是从。

表现:《京都议定书》、伊拉克问题、美国与北约的关系等

2、相互依存也在加深:

(1)相同或相似的意识形态。

(2)经济上高度的相互依存关系。

(3)美国占有综合国力的优势,欧洲并不能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3、结论:

协调是主要方面,矛盾是次要方面;矛盾不是敌我矛盾,而是战略伙伴间的矛盾。但是欧洲成为多极与单极较量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六、中欧关系:

⏹欧洲和中国没有战略冲突,或者说欧盟不希望与中国之间存在芥蒂。

⏹中欧在经济贸易领域存在一些摩擦和分歧。

⏹不能不承认,中西方在文化、社会和历史方面差距太大,在规则的理解、观念的沟通上是存在很大难度的。

第六章日本的经济政治及中日关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战后日本创造经济奇迹的经验及泡沫经济破灭的教训;认识日本的

基本政治制度及其改革。认识日本全面追求“政治大国”的战略。掌握中日关

系的外交实践、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国际问题。本章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矛盾和共同利益。

教学内容:

一、日本经济步入转型期:

(一)经济奇迹与泡沫经济的破灭

(1)战后初期,日本确立了经济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了“倾斜生产方式”等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

(2)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表现

▪工业生产名列前茅

▪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日本陷入“停滞的十年”。

(二)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第一,“改革优先”与“景气优先”左右为难。

第二,来自旧制度的既有权益结构的阻力。

第三,国内的保守倾向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二、“五五体制”的崩溃与政治体制改革:

1955年确立了“五五体制”,其特点:

⏹一党独大,保革对立;

⏹“官、政、财”铁三角关系。

1993年维持了38年的“五五体制”崩溃,日本政坛进入动荡转折时期。

从1989起12年间换了10任首相

政治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日本又进入“一年一相”的怪圈?

三、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变迁与“政治大国”追求:

(一)战后日本国民的认识。

(二)《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

(三)“一亿中流”与自主外交。

1982年11月中曾根上台,第一次明确提出日本要作“政治大国”。

竹下路线:

⏹和平合作

⏹扩充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

(四)“正常国家论”与“民生大国论”。

●90年代初小泽一郎提出日本要成为一个“普通国家”、“正常国家” 。

●与“正常国家”观点相左的是以《朝日新闻》知名记者、政治评论家船桥

洋一为代表的一派提出“民生大国”论。

(五)90年代后期,民族主义情绪增强。

9·11以后,要求成为“正常国家”的思想终于占了优势。现在民族主义最大的表现就是对“政治大国”的追求,在国际社会谋求大国地位,要求独立自主开展外交。

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表现:

(1)积极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

(2)推出新的防务政策,积极向军事大国迈进

向军事大国迈进一系列法制的出台:

⏹1992年日本通过了《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PKO法案)

⏹1999.4.27日本国会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三个相关法案——《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和《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

⏹2001年《反恐特别措施法案》、《海上保安厅法修正案》

⏹2002.4.4日本政府提出《有事三法案》

⏹2007.1.9日本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

(3)在历史问题上,试图尽快翻过战败的一页

(4)推动修改宪法

(六)总结:

日本的“正常国家化”趋势并不等于“军国主义化”,民族意识是日本发展到这个高度后的正常的需求,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健康的民族主义意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日本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大国?日本在追求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如何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这是值得日本及世界其它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用日本学者的话来说,日本现在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以及世界国家对日本这种趋势应当如何发挥正确的引导和牵制作用。

四、中日关系:

(一)中日关系的外交实践:

1、中日关系的三种类型:

强弱型

弱强型

平等型

2、中日复交以来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2~80年代初,中日关系主要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旋律。

第二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末,既有合作也有摩擦,双边关系继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三阶段:90年代至今,既谋求合作伙伴关系又存在竞争与相互戒备状态。【课堂讨论】如何认识当前的中日关系?(1学时)

(二)当前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和共同利益:

1、主要障碍:

(1)思想意识上的问题:

历史上,中日从来没有在一个平等的层面上对话过。今天对于两强并存的局面,中日都需要调整心态,尤其是日本。

(2)国家利益的现实问题:

●历史问题:参拜问题、修改教科书问题

●台湾问题:

●边界争端问题:钓鱼岛

●东海海域和大陆架划界与开发问题

新华网北京2008年6月1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8日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2、共同利益:

⏹经济领域: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日本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政治领域: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中国台湾问题

⏹地缘政治方面:东亚地区合作、缓和地区热点、维持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三)今后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

⏹东亚国际环境

⏹美国因素

(美国利用中日的相互不信任来维持在东亚地区的均势,维护自己的利益。)

⏹中日两国的实力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中俄关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建设方面,还是在抗击法西斯主义等方面,都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后来,苏联共产党在思想上逐渐僵化,没能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

2.中俄关系自1992年以来,经历了“友好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几个阶段。目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坚定不移地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实现世代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必然选择。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中俄关系的新发展。

本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中俄关系:中俄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缘政治大国

(1)中国追求“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不仅引起国际社会的议论纷纷,也引起周边邻国的高度关注。作为中国重要的近邻俄罗斯,必然会感受到因中国“和平崛起”而带来的各种变化。在教学中重点分析阐述俄罗斯如何认识这些新的地缘政治变化,如何根据自己对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把握而调整对华政策,和平崛起道路将给中俄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

(2)重视处理中俄关系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所必需的资源和技术,而且也能争取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在国际舞台获得足够的安全空间,在教学中重点讲授、分析在新世纪前20年战略机遇期甚至更长时期,中俄关系将受到的五项战略相关性因素的影响。

2、教学难点: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现状与基本走向

在普京任总统的8年中,俄罗斯的垂直权力体系基本确立,同时又面临诸多变数。普京执政以来,通过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击各种有碍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势力,确立了以总统为核心的权力体系。这种权力体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现实选择。它以现有的宪政体制为基础,保证国家在政治生活中的强势地位。这种权力体系在稳定中逐步加强完善,但也存在诸多变数。从外部因素看,“强人政治”,尤其是一系列加强中央权力的行政改革遭到了西方的指责和批评。俄罗斯先后出现的“可控民主”、“主权民主”等概念,这是俄罗斯对西方国家以“民主”为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的一种应对;此外,俄当局还制订了一系列应对“颜色革命”的具体措施。从内部环境看,普京的“社会福利货币化”改革进展不顺利,并存在着激化社会矛盾的危险。分析讲授俄罗斯的政治现状及发展趋势,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内容:

一、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现状及基本走势

(一)当前俄罗斯政局的基本特点:

●普京的总统垂直权力体系基本确立,同时又面临诸多变数。

●相对和谐和社会政治气氛形成。

●权力和财富的排列组合发生变化。

●中央集权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渐趋稳定,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

强。

(二)影响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基本因素: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识点梳理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美国企图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建立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2.建立 (1)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①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内容有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①世界银行:1945年建立,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美国为了扩大商品输出,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3)“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 2.形成 (1)标志:1947年,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2)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3.影响 (1)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3)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4)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未来走向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未来走向第一章:前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的增长、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和投资的兴起,都使各个国家的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影响和挑战。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对此,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并作出恰当的应对。 第二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格局演变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大幅度增长。随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数据处理和网络化等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不断强化了全球化的趋势。大量的跨国公司和跨国投资企业在不断涌入新兴市场,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发展,逐渐引领着全球经济的变化。 第三章:新兴市场崛起和传统大国的竞争 在新兴市场崛起的背景下,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兴市场的崛起不仅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增长,更对传统大国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新兴市场的竞争,传统的大国需要放慢其经济发展速度,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并与其他国家保持合作、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稳定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第四章: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令人眼花缭乱。虽然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机会是明显的,但同样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汇率失衡、环境污染以及失业问题等。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各国经济体都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第五章:国际政治环境与全球经济的演变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国际政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各个国家之间的霸权争夺,加剧了国际贸易和投资间的政治竞争,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对此,全球各国政府应该采取一种合作支持的态度,重视多边机制的发展,并在国际经济关系上加强协调和合作。 第六章:未来走向及其启示 对于未来走向的展望,应该十分重视全球经济的变化、全球化趋势的重大影响,以及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新形势。应关注世界经济中新发展的趋势,瞄准未来的战略性需求,以及在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应采取合适的措施。 总之,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下,各国应该相互倾听、协调、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形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预计未来的经济形势仍然是波动的,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仍然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中历史概念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中历史 概念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中历史概念大全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中历史概念大全 提示:下边这行带“下划线文字”均可以点击跳 转页面,自己探索吧。|小窝全科资料目录| |历 史全资料目录||黑谷逆袭战法(必看)| |求资料求 电子版戳这里|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 1、历史: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2、经济:资本主义空前发展 3、科技: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机制: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5.环境:两极格局已经崩溃,大部分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它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1)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2)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对策:抓住机遇,制定合理对策,通过积极参与谋求发展。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995年) (一)建立背景 1.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2.经济全球化加速 3.关贸总协定是“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 2017年题组 1.(2017·江苏单科·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考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当前的全球化实质上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故B项正确。逻辑混乱不是材料的中心意思,故A项错误;全球化在政治领域很难实现,故C项错误;全球化的经济意义并非刻意彰显,而是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6年题组 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34)表1 成立时间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新兴独立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

【解析】表格中国际组织的出现主要因素是,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其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利局面,资源紧缺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面对西方国家的冲击,新兴独立国家加强彼此经济合作,纷纷建立一些国际组织,以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一开始就出现在生产领域,而不是等到二战后,故C项错误;表格中国际组织还未形成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5年题组 1.(2015·天津文综·10)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国际经济交流 【解析】材料中仅肯德基的设立体现了经济体制的变革,兵马俑巡展不能体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故①错误;两则材料都没有体现出中西文化的融合,故②错误;由外国开始在中国设立肯德基到中国的兵马俑到外国巡展体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故③正确;这个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国际交流范围扩大,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014年题组 1.(2014·江苏单科·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过程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阶段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 ☆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的政策。 ☆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则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 ◆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另 一体系 ●从实力看,社会主义经济没有构成能影响世界 经济的重要力量。 ●隔绝于世界经济整体之外的局面,不仅给社会 主义各国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而且对社会主义事 业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2.70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70年代以来的能源危机和低速发展的冲击:美国经 济霸权的丧失,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 变,主要表现是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形 成,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巨大转折的主要原因 1961--1980年间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三大经济中心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比 二是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能源危机。 ☆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是美国扶植欧日造成美日欧经济发展水平均衡化,一国独霸向三足鼎立过渡。 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标志着三足鼎立形成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 ☆欧洲联盟(EU) 欧洲联盟(EU) 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2009.1) ●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27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 ●27国: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欧盟的宗旨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岳麓版高一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点整理

岳麓版高一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知识点整理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问题设置: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什么原因?有什么意义? 过渡:中国古代曾经积极对外联系,但这些活动在时间上并不连贯,地区上也并非全球,世界各地还是鼓孤立的,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大多数民族只是和本民族居住地周边的其他地区和民族有联系。而这样的状态是什么时候大视改变的呢?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发展的? 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的新时代,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就开始了。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 问题设置:20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有哪些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被接近的距离”,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问题设置: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教师总结:、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新型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人与物体在世界各地的流动变得容易、便捷,方便。、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条。“冷战”之后,世界形势趋向缓和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把增强综合国力作为战略重点,经济因素再国际关系中得作用日益突出。“冷战”时期处于对峙状态得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得交流。、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促进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局面。、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惊醒全球性,贸易、资本、科技等领域进一步国际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国际资金流通速度加快,国际金融市场加强相互依存。、国际协调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国际经济,欧盟、东盟和亚泰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合作。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问题设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点拨性总结、国际贸易发展,贸易范围扩大,贸易额增加。、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更加具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含解析)

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40分钟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 A.大大促成了欧盟的建立 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解析】选D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故A错误;“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不能体现其经济发展速度,故B错误;“1949—1963”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中,“冷战”是世界的主题,故C错误;“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有利于缓解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仇恨,赢得欧洲国家的理解,故D正确。 2.(2019·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西班牙《阿贝塞报》刊发的新闻漫画《就欺负你!》。该漫画反映出( ) A.欧元居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欧元与美元竞争激烈 C.欧洲统一的货币体系走向分裂 D.欧元推动欧洲一体化 【解析】选B。美元与欧元都是世界货币体系中重要的货币,并且是并列关系,故A、D不正确;C 没有体现图示中的现象,也可以排除。由漫画可以看出美元与欧元的竞争关系,故选B。 3.199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7.2万亿美元,欧盟为8万亿美元。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中,美元占到61.5%,欧洲货币一共占20.1%。这反映出 ( ) A.欧盟各国应该使用统一货币

B.布雷顿森林体系维系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C.德国经济在欧盟中位列第一 D.欧洲货币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 【解析】选D。材料中呈现的是欧洲货币一共占的比例低于美国,不是说统一货币后比例就会上升,故统一货币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已经瓦解,故B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德国的经济,故C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对比,欧洲货币在中央银行的储备低(即货币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欧盟在国内生产总值高)不相称,故D正确。 4.有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列出了以下图示。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B.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C.国际组织的发展变迁 D.西欧走向合作的历程 【解析】选A。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而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的经济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经之路,故图示反映的是A。B、C、D都只反映图示的一部分,不全面。 【拓展延伸】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急速扩张:2007年欧盟迅速扩大到27个国家。苏联解体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加入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越来越大,问题随之增加。 (2)欧盟盟主:德法无疑是欧盟的火车头,在欧盟的发展问题上,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但是,也存在谁是盟主的争夺。 (3)美国因素:过去,美国出于联合欧洲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对欧洲一体化建设采取支持、默许的态度。随着欧盟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美国日益强烈地感到欧洲一体化建设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压力,这促使它从过去的支持、默许演变为阻挠、制约。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案设计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评价极其问题 (2)学生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宗旨、意义,中国入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2)应用热点让学生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树立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采访历史课代表 晚上洗头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和香皂?——潘婷、舒肤佳(美国宝洁)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国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机?——诺基亚(芬兰) 提问:通过采访,同学们从课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回答:经济全球化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思考】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答略)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致辞时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3、【思考探究】

高中历史知识世界经济全球化

高中历史知识世界经济全球化 高中历史知识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由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常设组织,而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 加入:中国是关贸总协定(GATT)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中国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开始参加多边贸易谈判。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 影响: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中国的加入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本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

考情分析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教师资格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考查的内容比较固定,如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与进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其本质进行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着重掌握这些史实。 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方式来呈现,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 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 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密不可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高度发展的结果。 从新航路的开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政治与经济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 第一节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与演变 ★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1、主权国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行为主体,是世界技能攻击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并对其他行为主体起一定的制约作用。 2、区域经济组织:欧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 3、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4、跨国公司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2、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90年代以来经济多极化的深入发展 ★ 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资本主义三大经济中心的形成 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日本经济的崛起;西欧的发展与经济联合 1975年第一次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标志着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2、苏联的经济大国地位及其变化 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现 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属于此类国家和地区。 ★ 90年代以来经济多极化的深入发展 (1)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东亚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二节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问题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崛起 3、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 4、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1促进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与相互融合2、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3、为各国提供了经济发展机遇4、推动世界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新科技革命的特点:全球性、广泛性、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相连、科技成果有新的性质、技术门类日益增多信息技术成为主导技术 5)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深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与演变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7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重难知识记忆】 一、理解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一)原因 1.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具体因素:美国、苏联的相对衰落;欧共体、日本、中国的崛起,冲击着两极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二)过程 1.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日益振兴,广大发展中国家采取不结盟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2.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 3.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的国际政治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全面理解经济全球化 (一)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资本的推动、发达国家的推动、信息流动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推动、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 (二)特点:世界贸易呈现体量巨大、增长乏力;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增长速度;“规则之争”更加显著。 (三)表现 1.从生产国际化走向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 2.从流通国家化走向贸易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 3.全球金融市场联网和各国货币国际化形成金融市场一体化。 4.世界经济增长中心走向多元化。 (四)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深刻影响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普遍的生产模式;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影响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加剧世界不平衡与不平等。 (五)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对策 1.中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2.中国将加快同有关国家商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国内高标

高中历史必修下 (教案)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此节课的内容较之以往容量大、难度大,处理起来比较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需要言简意赅的对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做个交代,更多的使学生对此趋势的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讲解要与现实结合,更能讲的透彻。【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高一学生对这些知识相对比较熟悉,因此利用学生熟知的国际大事拉近学生对新知的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如何探究世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多极化呈现“一超多强”局面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原因、表现;世贸组织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主要全球性问题。了解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借助图文,汲取历史信息、沟通历史与现代,构建历史时空意识,逐步形成以辩证、发展的眼光解释多极化发展的根源,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性问题。 3.感悟经济全球化的不可抗拒性,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面对全球问题,中国所发挥的大国作用。 【教学重点】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全球性问题与全球化治理机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以日常生活引出本课主旨。 师:2018年,注定不平静的一年。中美贸易战成为本年度最热门的话题,中美双方都出招你来我往。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越发严重。其实中美贸易战的阴云一直未散,现如今中美贸易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5日报道,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5日就全面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风险提出警告,称美国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程标准】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和影响。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根本原因); (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民用客机、超级运输机、集装箱运输)和通讯方式(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体制条件); (5)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2、经济全球化进程 (1)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二战后初期,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建立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3、主要表现 (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3)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评价:即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3)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4)发展中国家:①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②挑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③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世界贸易组织: 1、建立:⑴建立:前身是世界关贸总协定;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⑵意义: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2、特点:规范化与法制化。 3、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4、作用:⑴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⑵逐步取消贸易壁垒,促进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⑶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达标检测: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人民版) Word版含答案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2022·江西八校联考)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材料表明( ) A.世界金融的一体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进展 B.地区贫富差距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进展 C.资本运行的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贸易的自由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2.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全球化在进展中国家“风光不再”。以往经济学家所标榜的经济全球化将成为进展中国家崛起的千载良机,好像已经蜕变为“秀丽的谎言”。毁灭这种现象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 ) ①进展中国家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③发达国家向进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④发达国家对进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2022·陕西咸阳模拟)20世纪90年月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而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峰会的大量毁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区域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 B.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进展的需要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靠程度加深 4. (2021漳州质检)太平洋马克坦岛的一块石碑上写着:“公元1521年4月27日,菲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麾下丁众交锋,身受重创,殒于此焉……”此材料最适合于争辩( ) A.英国殖民霸业 B.新大陆的发觉 C.黑人奴隶贸易 D.经济全球化历程 5. (2022·河北唐山模拟)1996年,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假如我是一个波兰企业家,我会很警醒。加入欧盟六个月后,波兰将被扫地出门,由于在市场、生产等领域里,我们还远没有力气去竞争。”在波兰加入欧盟后,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6%,成为欧洲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表明( ) A.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B.信息技术的进展使国际联系快速加强 C.波兰在全球化进程中缺乏糊涂的推断 D.欧盟东扩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扩张 6. (2022·江西南昌模拟)有墨西哥国内人士说:“虽然自由贸易区没有解决一切问题,但假如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现在的状况可能更糟糕。”下列表述符合这种观点的是( ) A.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是墨西哥经济进展的基础 B.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有利 C.美国和加拿大挂念墨西哥进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解决了墨西哥的社会问题 7. (2022·湖北黄冈模拟)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判越南战斗是“一个宏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的“可憎”的战斗。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美国霸权地位渐渐确立 B.欧洲共同体的实力进展 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8. (2022·新乡模拟)欧元纸币共分为5、10、20、50、100、200、500欧元7种面值,对于这7种面值的纸币,都无一例外的正面为门窗、背面为桥形建筑(如图),这种设计可能代表着( ) A.开放与协作B.悠久与连接 C.动力与团结D.合作与沟通 9. (2021青岛模拟)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曾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当努力向二战后约束市场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近来市场的动荡担忧,部分缘由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毁灭的失序”。特里谢在此主要强调( ) A.金融危机发生主要缘由是金融市场没有纪律 B.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C.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管理 D.美国在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10. (2022( ) 厂商/合作者产品/服务成本 苹果Apple(美) 设计— 东芝Toshiba(日) 闪存、触摸屏$40.00 三星Samsung(韩) 应用处理器$14.46 英飞凌Infineon(德) 相机组件、 GPS接收器 $11.80 富士康Foxconn(中) 组装≤$6.50 注:$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状况表》 A.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快速进展 D.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11. (2022·周口模拟)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全都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促进政治一体化 C.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展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12. (2021郴州一模)与近代相比,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二、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随着全球化的深化进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头毁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与跨国公司相比,典型的全球公司以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公司其他的全部机

2021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义:第31讲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第31讲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过程 ①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 ②1991年,“马约”签署;1993年,欧盟宣告成立。 ③2007年发展到27国;2002年,欧元进入流通领域。 (2)性质:欧洲经济和政治双重区域合作组织。 (3)影响 ①对欧洲: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稳定;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②对世界格局: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欧洲联合的原因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核心论点:欧洲走向联合有文化、民族性格的因素,也是吸取战争的教训及摆脱美苏控制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建立:1992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3)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4)影响:三国间相互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从而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3.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建立:1989年,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 (3)发展 ①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②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③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影响:其组织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4.东南亚国家联盟 (1)原因:为了改变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寻求互助自强的道路。 (2)建立: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3)宗旨:通过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并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4)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7月,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5)意义: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 ①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繁荣。 ②关贸总协定不适应时代潮流。 (2)建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3)宗旨和基本原则: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4)意义 ①标志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 ②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2020年高考历史原创专题卷:《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原创历史专题卷 专题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30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5颗星 27题 考点31 新航路的开辟及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2颗星 27题 考点3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2颗星 26题 考点37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立 2颗星26题 考点4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颗星1到4题 考点48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2颗星 5到12题 考点49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3颗星 12题到2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来源】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考点47 难1955年,世界贸易额增长至新的记录,但不发达国家的贸易量却徘徊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甚至下跌了。1956年8月,苏联提出在联合国框架下召开世界经济会议,以商讨成立面向所有国家开放的贸易组织。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 贸易机制存在明显不足 B. 金融体系缺乏制度基础 C. 战后世界整体发展加快 D. 自由贸易秩序亟待重建 2.【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点47 易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l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材料表明 A. 美俄两国的意识形态有分歧 B. 全球化是“寄生虫”出现的根源 C.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 D. 美国寄生主要依靠美元垄断地位 3.【来源】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二次(4月)模拟考点47 易 1959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从美国国库中获得黄金比重最大的国家,恰恰是美国派出军队予以保护的国家,他们几乎要“吸干”山姆大叔。这反映了当时 A. 美国有意停止对欧洲的援助 B. 美国不愿意为北约承担更多责任 C. 军备竞赛拖垮了美国经济 D. 汇率制度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 4.【来源】【全国校级联考】2017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开年第一考考点47 易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实行浮动汇率和黄金作货币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源是其本身不可调和的矛盾 B.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多元”与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多元”呈现一致性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是世界各国主要的储备货币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实际上是对金融市场有序性的否定 5.【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考点48 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