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四个全面”为遵循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以“四个全面”为遵循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珠海社科联副主席:以“四个全面”为遵循推进

社会治理创新

时间:2015-04-13 来源:珠海文明网编辑:金泉州

社会治理强调多主体的共谋作用,鼓励参与者在沟通协商的环境中,形成符合民众整体利益的社会政策,谋求社会整体发展。社会治理理论打破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府主导下的管理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韬略,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布局,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飞跃,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新遵循。它要求我们从更高站位、以多维视角审视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充分认识社会治理新常态,增强社会治理创新紧迫感责任感从社会治理理论认识新常态。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年在《我们的全球之家》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在管理共同事务时所采用的方式总和,是在调和各种社会冲突和利益矛盾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性过程。社会治理旨在建立一种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等多元主体协调互动的治理状态,强调各行为主体主动参与的社会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既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治理的形势、任务、目标和方式方法,解析了社会治理新常态。从治理与管理的区别看:一是主体差异。社会管理主要是以政府为单一行为主体的管治行为。而社会治理则强调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政府、社会组织、自治组织、部分私人部门以及直接参与公共生活的公民都将成为新的治理主体。二是目标差异。社会管理主要是为了改变管理技巧,丰富管理手段,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突出效率。而社会治理则强调效率、公平和利益共享,实现治理目标的多元化和公共性。三是方式差异。社会管理的方法是靠政府的权威力量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以此来规范和管理社会事务。而社会治理则强调多主体的共谋作用,鼓励参与者在沟通协商的环境中,形成符合民众整体利益的社会政策,谋求社会

整体发展。可见,社会治理理论打破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府主导下的管理方式,为协调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实现渠道。

从社会发展实践认识新常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一些重大变化的挑战。一是阶层结构的变化。原有的利益分化较小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简单阶层结构,已经转化成利益分化较大的、由许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相处的秩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二是城乡结构的变化。先后有2亿多农民离开耕作的土地和生活的村庄,转变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人,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过上不同于父辈的生活,如何使转变了职业的农民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成为社会治理的重大挑战。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产业化。衡量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的基尼系数逐步攀升,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分配不公现象引起群众不满。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四是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几千年来家庭代际的金字塔结构,在城市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开始出现倒金字塔家庭结构,社会流动的加强和代际关系的转变使城乡家庭小型化、居住人少化趋势明显,很多过去可以由家庭和代际帮助解决的问题如养老、单亲抚养、疾病照顾等逐渐成为社会问题。五是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过去社会组织“单位人”已逐步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化。传统管理体制基础的“单位组织”把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的能力弱化,有些单位组织彻底解体;另一方面,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社会流动加快,改革开放后大量新产生的就业组织大都采取了“非单位”的管理体制。“社会人”“社区人”的管理必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还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和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都给社会治理带来严峻考验和挑战。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增多,排查化解的难度加大。二是刑事治安案件日益增多,打击犯罪的难度加大。三是新型行业和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政府无力包办。四是漂泊社会人日益增多,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遭遇严峻挑战,管理难度加大。五是高风险社会已经来临,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难度加大。六是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瓶颈难以突破,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时期。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切实综合施策,加以解决。

努力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一要加快改革和完善政府社会治理体制。珠海已制定出台了《珠海市社会建设实施意见》《珠海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等系列重要文件,为改革和完善政

府社会治理体制奠定了基础。当下,我们应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保障公民权利、协调社会利益、回应社会诉求、规范社区自治、监管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安全以及应对社会危机等内容不断加快改革和完善现有社会治理体制,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促成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从而构建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环境。加快完善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正、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法规体系,制定各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有针对性的社会政策。

二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作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大决策,是对法治和德治关系的深刻把握,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必须继续着力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作用,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切实把珠海建成道德圣地、道德之城。一方面必须着力加强法治建设。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灵魂。当前,法治受到来自权力、金钱、人情、关系、非理性社会情绪等的扭曲、稀释、通融、异化,使法治权威和宪法至上大打折扣。只有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三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社会治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就是要实现党委政府主导下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目前,珠海社会组织尽管已有1700多个,但组织还比较脆弱,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空间。因此,要明晰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规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委托事项,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推进基层民主,健全城乡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引导居民依法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要多维联动,逐步形成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社区治理架构。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服务能力,不断扩大社会自治和自我服务的社会空间,实现社会自治。

四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机制。首先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健预防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建立完善社会个体保健机制。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目标上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因此,应围绕解决群众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建立完善社会个体保健机制。要建立完善公共危机预防体系。公共危机预防体系硬件建设

和软件建设,要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等方面下足功夫。其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问题化解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个体的矛盾化解机制。主要是发现机制、调解机制、仲裁机制、复议机制、诉讼机制、防控体系等。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的应对化解机制。主要是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决策机制、危机处置机制、舆论引导机制、恢复重建机制、评估提升机制等。

总之,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也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着眼“四个全面”,不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认识社会治理新常态、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引领社会治理新常态,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才能肩负起历史重任,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化、现代化。(作者为珠海市社科联副主席曹诗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