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结果

(一)著作类:

一等奖(1部)

1.《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人权利意识的演进和培育》(中国劳动关系

学院学术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9出版

作者:林燕玲

二等奖(3部)

1.《悲剧哲学的诞生——从悲剧角度透视尼采哲学的尝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出版

作者:王江松

2.《甲乙经中医学用语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

新华书局2008.12出版

作者:姜燕

3.《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出版

作者:燕晓飞

三等奖(4部)

1.《重返人性:超越和激活模式管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10出版

作者:乔东

2.《竞争政策与政府规制——关系、协调及竞争法的制度构建》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8出版

作者:肖竹

3.《中国社会救助立法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9出版

作者:杨思斌

4.《会计信息与工资集体协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出版

作者:任小平

青年科研鼓励奖(2部)

1

1.《在文学与政治之间:瞿秋白左翼时期的文艺思想研究》

新华出版社2008.9出版

作者:彭维锋

2.《基于协和控制的团队绩效管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9出版

作者:岳玲

(二)论文类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8篇)

1. 企业社会性: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逻辑前提

《哲学动态》2009.7期发表,CSSCI收录

作者:曹凤月

2. 从“盐田国际”罢工事件看中国工会维权路径中的制度救济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8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CSSCI收录

作者:许晓军任小平

3. 恩格斯的健康人格思想

《江汉论坛》2009.4月发表,CSSCI收录

作者:邵慧萍王江松

4.“五四”女作家苏雪林笔名考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5月发表

作者:王翠艳

5.在国家、企业和劳工之间:工会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多层角色《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乔健

6.基于Voronoi图的环评等值线快速拓扑填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2期发表,EI收录

作者:吴培宁

7.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付麟

8.自由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

《广东社会科学》2009.1期发表

作者:佘云霞

三等奖(12篇)

1.我国粮食供求与农业开放政策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2009.11月发表

作者:杨晓智

2. 我国职务发明认定和利益分配制度的完善

《社会科学》2009.5月发表,

作者:郑其斌

3. 基于BP神经网略的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12月,EI收录

作者:王明哲周超

4. 转型条件下的劳资关系及其治理机制

《改革》,2006.2期发表

作者:刘泰洪

5. 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形成路径探析

《贵州社会科学》,2008.9期发表,CSSCI收录

作者:李杏果

6. 改革开放30年来工会工作方针的发展演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5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高爱娣

7.农民工的层级结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1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全文转载

作者:刘亚红赵健杰

8.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立法趋势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3期发表

作者:杨冬梅

9.从《劳动合同法》出台看中国劳动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1期发表

作者:郑桥

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理论前沿》2009.9期发表

作者:吴亚平

3

11.集体合同主体辨析

《政法论坛》2009.3期发表

作者:孙德强

12.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兼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与完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6月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全文转载

作者:张冬梅

青年科研鼓励奖(5篇)

1. 工会主席素质模型研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闻效仪

2.团队诊断一法——整体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6月发表,CSSCI收录

作者:阳辉

3. 贝叶斯理论方法在策略分析决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2008年无线通讯、网略与转移计算国际会议管理科学与服务管理分会》会议论文2008.12月发表,EI收录

作者:周超王明哲

4. 论中国旅游救援体系的构建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月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

作者:翟向坤

5. 从中国与新西兰《劳动合作谅解备忘录》看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问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6期发表

作者:汪培佘云霞

2009年12月11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史沿革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史沿革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单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是中央部属高校,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以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主,重点培养从事工会工作、劳动法律、劳动关系、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以实施普通本科教育为重点,并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是建于1946年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1949年初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改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97年学院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先进学校"称呼,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北京市成人高校示范校"称号。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中国工运学院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改制后的中国工运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设有社会工作系、法学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工商管理系、财务管理系、行政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经济学系、

汉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企业文化系等系,专科设置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数控技术、旅游英语、计算机应用、艺术设计等专业。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ca6446388.html,/beijing/yangb/zgldgxxy.html 由:https://www.doczj.com/doc/ca644638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a644638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a644638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a644638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a6446388.html,整理上传

2017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新年晚会主持稿

2016-2017法学院“约法三十载”新年晚会主持人主持终稿(A:蒋啸磊B:郭诗蕊C:黄弘毅D:何文博) 【开场舞】 (很随意的走上来) A:哎学姐,马上都要过年了,每次啊都是只有在这个时候,这个舞台上才能见到你。 B:那可不,你也不在微信上多跟我聊聊天,每次都只会发表情包。 D:哎你们看刚才那个舞蹈了么,摩登与街舞的完美结合,跳得真不错! A:这有什么,这个我也会。(准备要跳被黄弘毅拦着) C:哎哥行了行了,这个下去再跳,先言归正传,把晚会给主持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约法三十载”新年晚会的现场,首先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今天晚上的主持人黄弘毅,站在我旁边这位的…… (互相介绍扯犊子) A: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今天到场的来宾。他们是:法学院院长姜颖教授、行政副院长、党支部田程书记、副院长杨欣教授、副院长沈建峰副教授、教务副主任孙德强教授、党日红教授、赵洪石副教授、孙晓副教授、张冬梅副教授、肖竹副教授、王守俊副教授、张丽云副教授、李文沛副教授、李文涛副教授、宋艳慧副教授、高维佳老师、高战胜老师、尚春霞老师、郭辉老师、李娜老师、团总支部书记刘志松辅导员、巴雅丽格辅导员、教学秘书葛日福老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到来。 B:接下来,有请姜颖院长为我们带来新年致辞,掌声欢迎。 (姜颖致辞) A:感谢姜颖院长的致辞。 B:三十年,一路风雨兼程的跋涉; C:三十年,一首催人奋进的诗篇; D:三十年,一曲荡气回肠的歌谣; A:三十年,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 B:三十年的风雨我们共同走过,有多少感动,有多少荣光,有多少梦想,有多少辉煌,都铭记在每一个法学人的心里,也印在法学院发展的里程碑里。

关于招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3-2014学年

关于招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3-2014学年 迎新志愿者的通知 各系(院)团总支: 为弘扬志愿者精神,体现我校优良传统,使大一新生能够更快且更全面地了解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并方便大三学生搬往本部,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与青年志愿者协会现面向两个校区招募2013年迎新志愿者。现特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活动时间:2013年9月9日全天 2.活动方式:涿州校区迎新志愿者志愿者将分为不同小组安排到咨询台、大学生活动中心、教材发售中心、各宿舍楼等处为大一新生进行服务;北京校区志愿者将主要在宿舍楼下和注册地点为搬往北京校区同学服务。 二、报名要求: 1.迎新志愿者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有较高的工作热情,热心公益事业;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2. 报名人员应有一定时间保障,应确保在2013年9月8日晚17点前到校。(涿州校区迎新志愿者将于9月8日17点在圆形广场集合签到,并分配迎新志愿任务并分发志愿者衣帽;北京校区志愿者将于9月8日17点在本部图书馆前集合,分配志愿任务并分发志愿者衣帽。) 三、报名方式: 1.各系(院)应组织同学积极报名,每系(院)最少10名同学(8名同学在涿州校区服务,2名同学在北京校区服务,北京校区志愿者原则上选择11级同学)。 2.各系(院)团总支在收到通知即日起,组织有意报名的同学填写“迎新志愿者登记表”,收齐纸质版后与7月2日晚18时前上交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 3.各系(院)团总支统计本系(院)报名人数,并填写“迎新志愿者汇总表”,与登记表一并上交。 四、志愿者保障:

1.本次迎新志愿者可于2013年9月7日返校入住宿舍,在志愿服务期间有工作餐与饮用水保障。 2.本次志愿活动结束后将可获得志愿活动证明一份。 附件一:迎新志愿者登记表 附件二:迎新志愿者汇总表 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 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3年6月27日 附件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迎新志愿者报名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院院级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评审、结项等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院级科研项目面向全院,公平竞争,专家评议,经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后,择优立项。 第三条院级科研项目提倡整合学科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集约经费,加大对优秀项目的资助力度,以利于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第四条院级科研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重点项目研究期限为3年,一般项目研究期限为2年,青年项目研究期限为1年。 第二章申报 第五条院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和科研处在充分征询和综合各部门选题的基础上提出院级科研项目选题指南,项目申报人按院级科研项目选题指南进行申报。 第六条院级科研项目申报时间一般为每年春季。 第七条院级科研项目的申报通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管理系统进行。 第八条院级重点项目申请人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院级一般项目申请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39周岁以上具有中级职称的申请人申报一般项目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的推荐书;院级青年项目申请人年龄须在39周岁(含)以下。 第九条院级科研项目尚未结项者不得申请新项目。项目主持人不得以一般成员身份参加其他院级科研项目。作为项目的一般成员,以参加两项为限。 第十条申请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应根据本部门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对申报工作进行认真组织、指导,把握好项目论证并对论证和完成条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三章立项评审 第十一条院级科研项目申请人需向学术委员会报告选题和设计论证,包括: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概况、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申请人和参加者完成本项目的条件。 第十二条学术委员会根据申报人的选题和论证,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对学科带头人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予以倾斜。积极支持集体攻关项目和学科带头人吸收青年教师参与的项目。本着注重质量的原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采用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行业特色型高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2017-2018学年,学校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精神和5月2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华全国总工会王东明主席和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来校指导工作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坚定了“崇尚劳动育英才、弘扬特色创一流”的办学思路,并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认真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工会、面向社会,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该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定位,既体现了我校人才培养与其他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特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又彰显了新时期我校人才培养的独特性——立足工会事业发展、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强化劳动情怀培育,为学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二)本科专业情况 学校现有工会学院、劳动关系系、经济管理系、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安全工程系、文化传播学院和高职学院8个院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外语教学部、数学与计算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4个公共教学部,开设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劳动关系等16个普通本科专业,覆盖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劳动关系和法学专业(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三)本科生源质量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8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4723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73.92%。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提高,本科生源质量不断提升,新生报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一)著作类: 一等奖(1部) 1. 《中国工会的博弈制衡与和谐劳动关系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 院学术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出版 作者:曹荣许晓军任小平王晓慧等 二等奖(3部) 1.《反就业歧视的制度与实践——来自亚洲若干国家和地区的启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作者:林燕玲等 2.《当代中国劳动政策制定中的劳动者参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8月出版 作者:李杏果 3.《盈余管理研究:基于雇员工资合约的视角》(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学术论丛)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3月出版 作者:任小平 三等奖(6部) 1. 《大学英语拓展阅读教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规划教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9.10出版 作者:董连忠董丽娜等 2.《鲁迅文化观略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7月出版 作者:雷世文 3.《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2出版 作者:谢琦 4.中国企业年金发展问题研究——反思、借鉴与现实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8月出版 作者:刘军丽 5.清代赋税法律制度研究(1644年—1840年) 1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4 月出版 作者:尚春霞 6.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5月出版 作者:赵鹏飞 青年科研鼓励奖(3部) 1.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理论与实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12出版 作者:祝映兰 2.《史记品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出版 作者:杨波 3.《基层工会及事业单位经审工作研究——以审计为基础的工会经费审查监督》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12月出版 作者:周珺华 (二)论文类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8篇) 1.从企业治理参与到地方治理参与—从国家治理模式转变看中国工 会组织与制度变革 《学海》2011年第1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吴建平 2. 法人制度理论视野下的工会法人资格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发表,新华文摘转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杨冬梅 3. 劳资冲突与工会转型 《天津社会科学》2011.2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全文转载、CSSCI收录 作者:刘泰洪 4.论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独立性与代表性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学生成绩考核及管理办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本科学生成绩考核及管理办法 (修订) 2008年9月1日 第一条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知识,检查和评定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特制定如下办法。 第二条学生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历年成绩表。 第三条每学期结束,学校应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考试或考查。一般每次期末考试科目不得少于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其余为考查科目。跨学期的课程,按每学期一门课程记载考试成绩,大学英语除外,具体做法请参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学英语考核及成绩管理规定》。 第四条学生无故缺课(含实践性教学环节)累计超过该门课程学期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含)时,除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外,不得参加该门课程本学期的考核,成绩记为零分。 第五条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笔试又可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式。具体考试方式,由任课教研室根据考试内容、特点和要求决定。每学期开学一周内,由教研室提出考试方式,经系主任同意后,送教务处审批备案。考试方式一经确定,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改变考试方式,须由教研室提出意见,系部主任同意,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没有提出考试方式要求的视同闭卷考试。 第六条考试题目的拟定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兼顾考题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试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要有层次,题量一般为两个小时。 第七条各门课程的考试试卷由任课教师负责命题,提供A、B 两套试题,由教研室主任审定后,方可作为正式考题。公共必修课(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英语等)、两个以上班级统一讲授的课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院教字[2012]27号 第一章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按照招生规定被我校录取的新生,须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录取通知书》和其它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以书面形式向学校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两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经学校招生办公室提出意见,报教务处长批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违反招生规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骗取入学资格者,无论何时被发现,一经查实,取消学籍。情节恶劣者,提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3年印发)对新生进行体检复查,发现新生患有疾病(包括新患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学习,应取消其入学资格。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在一年内可病愈并达到入学体检标准者,由学校招生办公室提出意见,经教务处长批准后,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并应回家治疗。 保留入学资格者应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离校手续,未按期离校者,不再保留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者,必须在下学年开学前一个月,向学校招生办公室提出入学申请,并附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开具的“病已痊愈可以正常学习”的诊断书,交学校招生办公室,经教务处及校医院同意后,按通知时间到校复查,复查合格方可入学,随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如原录取专业未招生,由学校指定编入相近专业学习。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四条在校学生应于每学期开学时持学生证到所在系(院)部办理注册手续。每学年第一学期须缴齐学年学费并出示学校财务处开具的学费收据方能注册。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且未办助学贷款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必须事先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注册且不办理暂缓注册手续者,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二章请假与考勤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校内申诉管理规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校内申诉管理规定 2017年6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校要求,切实保证学校处理行为的客观、公正,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41号令)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章程》,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完善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申诉,是指学生对学校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处理或处分决定不服,向学校提出意见和要求。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学生。 第四条学生坚持严肃、认真、诚实的原则提出申诉;学校坚持公开、公正、实事求是和有错必纠的原则处理学生的申诉。 第二章申诉的机构设置 第五条学校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负责受理并审查学生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学校党政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第六条申诉处理委员会主任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 任,委员由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及校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和法律顾问等组成。 临时委员由两名教师代表和三名学生代表组成。教师临时委员由校工会推举。申诉人为本、专科生的,三名学生临时委员由校学生会推举;申诉人为研究生的,三名学生临时委员由校研究生会推举。临时委员不能由申诉人及利害关系人所在院系的师生担任。 第七条申诉处理委员会负责受理学生的申诉,对涉及学生申诉的事项,有权进行查询和调查。其职责包括: (1)受理申诉人的申诉; (2)书面审查申诉人的申诉; (3)召开听证会会议,对学生申诉的问题进行处理; (4)提出维持或撤销原处理决定等复议意见,报校长办公会审批,并将申诉结果送达申诉人。 第三章申诉的受理 第八条学生对学校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下列处理或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学校处理或处分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1)对学生本人作出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违纪处分; (2)对学生作出的取消入学资格、退学、休学、复学、推荐升学、评选奖学金等有关的决定; (3)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出申诉的其它处理决定。 第九条学生提出申诉时,应当向申诉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诉申请书,并附上学校作出的处理或处分决定(复印件)。申诉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1)申诉人的姓名、班级、学号及其它基本情况; (2)申诉的事项、理由及要求; (3)提出申诉的日期。 第十条对学生提出的申诉,申诉委员会应当在接到申诉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1)不符合申诉条件的不予以受理,并告知申诉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试行)(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发 [2007]13号和财政部、教育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教 〔 2007〕 90号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 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科、高职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国家奖学金的名额由学院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按照规定比例分配到各系(院。 第三条我院的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 第二章奖励标准与申请条件 第四条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 8000元。第五条国家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校期间无任何违纪处分记录;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5、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突出。第三章申请与评审 第六条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 , 实行等额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七条国家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学院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 (含二年级的本科、高职学生。 同一学年内, 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八条我院国家奖学金的申请与评审工作由学生处组织实施。学院制定具体评审办法,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第九条每年 9月 30日前,学生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国家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向学院提出申请。 第十条各系 (院具体负责组织国家奖学金的申请及资格审核工作, 提出当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 经学生处汇总并审核后, 报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 进行不少于 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在规定期限内将国家奖学金学生名单审批汇总成表上报教育部。 第四章奖学金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十一条学院需对中央财政拨付的奖学金加强管理。第十二条学院于每年 11月 30日前将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 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 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三条各系院要切实加强管理, 认真做好国家奖学金的申报和推荐工作,确保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及装订规范 为了统一和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规范,特制定本规范。 1.内容要求 1.1 题目 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能够最为恰当、准确地反映出论文主旨,一般不超过20字。题目可使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题目应表述准确客观,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丽不实的词藻。 (2)题目应简明,便于记忆和引用。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3)题目所用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 (4)题目应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1.2 诚信承诺书和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生应签署《诚信承诺书》和《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诚信承诺书》保证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不存在抄袭和剽窃行为。《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同意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1.3 摘要与关键词 1.3.1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明归纳,应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要求如下:(1)用语要规范,一般不用公式和非规范符号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等。 (2)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应出现主观性评价的语句。 (3)一般以200~300字为宜。 论文应附有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以便于进行国际交流。英文题目和英文摘要应明确、简练,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 1.3.2 关键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结果 (一)著作类: 一等奖(1部) 1.《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人权利意识的演进和培育》(中国劳动关系 学院学术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9出版 作者:林燕玲 二等奖(3部) 1.《悲剧哲学的诞生——从悲剧角度透视尼采哲学的尝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出版 作者:王江松 2.《甲乙经中医学用语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 新华书局2008.12出版 作者:姜燕 3.《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出版 作者:燕晓飞 三等奖(4部) 1.《重返人性:超越和激活模式管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10出版 作者:乔东 2.《竞争政策与政府规制——关系、协调及竞争法的制度构建》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8出版 作者:肖竹 3.《中国社会救助立法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9出版 作者:杨思斌 4.《会计信息与工资集体协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出版 作者:任小平 青年科研鼓励奖(2部) 1

1.《在文学与政治之间:瞿秋白左翼时期的文艺思想研究》 新华出版社2008.9出版 作者:彭维锋 2.《基于协和控制的团队绩效管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9出版 作者:岳玲 (二)论文类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8篇) 1. 企业社会性: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逻辑前提 《哲学动态》2009.7期发表,CSSCI收录 作者:曹凤月 2. 从“盐田国际”罢工事件看中国工会维权路径中的制度救济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8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CSSCI收录 作者:许晓军任小平 3. 恩格斯的健康人格思想 《江汉论坛》2009.4月发表,CSSCI收录 作者:邵慧萍王江松 4.“五四”女作家苏雪林笔名考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5月发表 作者:王翠艳 5.在国家、企业和劳工之间:工会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多层角色《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乔健 6.基于Voronoi图的环评等值线快速拓扑填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2期发表,EI收录 作者:吴培宁 7.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付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 (2013年6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我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我校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科门类有: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根据教育部批准我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适时增加学科门类。 第二章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 第三条学位授予工作应坚持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考核的原则,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 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 步能力; 3、有正式学籍,在允许的修业年限内,学完培养计划规 定的课程(包括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答辩)并取得培 养计划规定的学分。 第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毕业时,最终成绩的平均学分绩点GPA小于2.10 者。(平均学分绩点GPA计算方法参照《中国劳动关系 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平均学分绩点GPA 课程的学分绩点=该课程的绩点×该课程的学分数 平均学分绩点GPA =某一时段所修课程的学分绩点之和÷该时 2、由于未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毕业设计 或毕业论文答辩)的学分而结业者。 第五条因出现第四条第2项的情况而无法取得学位者,满足下列条件,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学士学位: 因出现第四条第2项情况而未能取得学位者,在离校一年内回校补考、重修或补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后达到授予学士学位条件者。 第六条在校期间有一次考试作弊记录者,取得毕业证后延迟一年获得学位申请资格,有两次作弊记录者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和处罚规定》作出处理。 第三章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七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由25人组成,任期3年。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担任,设秘书长1人,成员由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教师、专家组成。 根据我校情况,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按学科门类设分委员会协助工作,各分委员会由7—9人组成,任期3年。其成员主要从副教授以上人员中遴选,设正、副主任各1人,秘书1人,主任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 第八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分委员会成员的人选均由系(部)推荐,院长办公会审批。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名单须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一直受到全总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现有北京及涿州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学生活动中心、现代化运动场、游泳场、学生公寓、培训大楼、电教中心、语音室、教学实验室等各类办学设施。作为中国工会图书资料和信息中心,图书馆现有中外藏书50余万册,为学校师生及全国工会组织提供教学研究及信息查询服务。 近年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劳动关系新变化的特点,学校提出了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广大劳动者的办学宗旨,确立了“靠特色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把教学科研质量的提升作为中心环节,把落实人才观和质量观作为体现办学思路的两项基本任务,并通过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支持、形成以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重点培养劳动关系、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人才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的法学专业和劳动关系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文化传播实验室”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的教学团队。 作为工会及劳动关系研究领域的最高学府,学校有一批从事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劳动保障、劳动经济、劳动力市场研究等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师资队伍,在劳动关系理论、劳动法学、劳动经济、劳动与社会保障、安全

工程、工会理论研究等学科专业的学术研究水平方面居于国内前列。学校下设有劳动关系研究所、企业发展研究所、劳工研究所、劳动力市场研究所、文化与传播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大量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次参与了国家工会及劳动立法工作。 建校以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社会各界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秉承勤奋进取、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历史传统,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在劳动关系、公共管理、劳动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普通高等院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