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行业特色型高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2017-2018学年,学校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精神和5月2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华全国总工会王东明主席和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来校指导工作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坚定了“崇尚劳动育英才、弘扬特色创一流”的办学思路,并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认真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工会、面向社会,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该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定位,既体现了我校人才培养与其他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特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又彰显了新时期我校人才培养的独特性——立足工会事业发展、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强化劳动情怀培育,为学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二)本科专业情况

学校现有工会学院、劳动关系系、经济管理系、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安全工程系、文化传播学院和高职学院8个院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外语教学部、数学与计算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4个公共教学部,开设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劳动关系等16个普通本科专业,覆盖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劳动关系和法学专业(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三)本科生源质量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8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4723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73.92%。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提高,本科生源质量不断提升,新生报到

率逐年上升。2014至2018年,录取分数达到或超过当地一本线考生数量及比例年分别为113人/ 9.37%、147人/11.76%、121/10.1%、358人/28.64%、550人/44%;本科新生报到率分别为95.27%、95.28%、95.52%、96.39%、96.47%。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1.生师比

截止到2018年9月15日,学校专任教师总数286人,外聘教师数为94人,折合在校生数6635.5人,生师比为19.93:1。

2.队伍结构

(1)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正高、副高职称人员130人,占专任教师的45.45%;中级职称人员133人,占专任教师46.50%,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2)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60人,硕士学位11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55%,学位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

(3)年龄结构:学校通过培养和引进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2人,占比25.17%;36-45岁教师150人,占比52.45%;46岁及以上教师64人,占比22.38%。

(4)学缘结构:学校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接收国内外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教师队伍学缘结构良好。286名专任教师中,毕业于境内其他高校的教师267人,境外高校的19人,合计占比100%。

3.教师发展与培训

学校重视教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2017年度,学校用于教职工培训学习的经费支出为145万元,人均3120元。教师发展中心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发展现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配套相应考核办法,确保培训经费使用效益。2017-2018学年,学校分两批选拔和资助5名专任教师出国访学;资助外语教学部和高职学院5名英语教师出国进行为期4-6个月的语言培训;支持2名专任教师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访学项目。在国内培训方面,学校组织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理论培训班,对35位教学院(系、部)和职能部门思政工作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培训;组织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对27位教学院(系、部)党总支书记(副书记)、职能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开展专题培训;组织了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北京市教工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组织了6名教师参加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组织46名教师赴厦门大学参加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班;组织教务处等主要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各院(系、部)教学秘书等31人赴北京大学参加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研修班。2018年我校一名教师荣获第六届北京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

等奖;一名教师荣获第四届北京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

(二)教学条件

1.经费投入

学校逐年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2157.11万元,生均3421.27元;本科实践教学支出(含实验及实习经费)205.94万元,生均实践教学经费为436.04 元。各项费用较2015、2016年均有明显增长(见表1)。

表1: 教学经费概况一览表

教育经费总额(万元)24,928.77 25,144.42 31,422.73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万元)1,801.761,934.752,157.11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2842.793000.073421.27教学改革支出(万元)99.38 58.64 60.31

专业建设支出(万元)65.62 179.87 159.66 本科实践教学支出(万元)121.5797.18205.94生均本科实验及实习经费(元)135.81 159.39 436.04

2.教学基本设施

学校北京校区和河北涿州校区共有土地面积约630亩。学校重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专门制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专项规划》。2018年,北京校区第二综合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两校区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增至88499平方米。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专业实验室63个,实验室、实习场所总面积11237.75平方米,生均1.7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152.51万元,当年新增值746.22万元,生均1.68万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拓展,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本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1 个。体育设施较为齐全,运动场面积41167.46平方米,体育馆面积4850.79平方米。图书馆配套较为完备,建有图书馆2个,总面积9711.06平方米,阅览座位数1282个,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总量847488册,当年新增30877册,生均127.72册,电子图书1510050册,当年新增148000册,纸质期刊1080种,数据库196个。

学校积极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完成教学场所桌面网络千兆级介入,获取数字资源量9200GB,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550GB,基本建成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中心的三大数字校园平台以及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在线学堂等运行良好的信息系统。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基本情况

2017-2018学年,全校开设课程总数799门,其中校级公共选修课145门,引入超星在线学分课程45门、在线自主学习课程29门、在线考研辅导课程14门,推荐本校优质在线课程4门。所有课程均严格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开设,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情况如表2所示,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情况如表3所示。学校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2017-2018学年,主讲本科课程(不含讲座)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0.24%,教授讲授的本科课程占课程总数(门)的比例为15.52%。

表3: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二)教学建设与改革

1.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学校持续完善“需求导向、能力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17-2018学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立项6项,一般项目立项41项,财

政部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教改委托项目5项,累计资助经费342万元。

2.专业建设稳步推进

2017-2018学年,学校完成了政治学与行政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企事业行政文化建设方向)、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和酒店管理6项本科专业综合建设与改革项目立项,安全工程、法学、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等8项专业特色建设项目立项。学校印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增本科专业实施方案》,按照“内部调整、优化结构、挖掘潜力、提升效益”的思路,依据“有基础、相关联、强特色”的遴选标准,完成劳动经济学、职业卫生工程2个新增专业的调研论证、学校审议及校内公示工作。

3.课程建设不断优化

2017-2018学年,学校修订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坚持通识与专业并重,启动实施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共资助视频课程、共享课程、通识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建设项目21项,资助经费达117万元。一方面,继续推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将“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工会与劳动关系”“创新创业”8个模块通识核心课程纳入公选课,系统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特色课程视频公开课建设,本学年发布本校推荐在线课程4门,其中《财务分析——教你看报表》,截至2018年9月13日的校内点击次数已达5万余次。

4.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7-2018学年,学校修订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教材选用规定,要求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求前提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课程应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其他课程教材应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或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017-2018学年,学生选用本科教材400余种,其中,“马工程”教材约13种,选用“马工程”、国家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和教指委推荐教材数量约占本学年课程总门数的40%。

此外,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教学成果撰写出版各类教材,2017-2018学年共立项资助校级规划教材3部、实验规划教材9部(见表4),资助教师出版教材7部(见表5)。

5.合作办学进一步拓展

2017-2018学年,学校在继续开展与国(境)外10多所高校交流合作活动的同时,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沃森学院进行了深度交流,就开展安全工程专业“3.5+1.5”人才联合培养达成书面合作意向。在国内高校交流方面,2017年9月,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制定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项目交流实施方案,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有26名本科生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15名学生修读中国人民大学暑期国际小学期课程并获学分。

6.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进

2017-2018学年,学校印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修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实施办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条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向北京市教委提

交《创新教育理念引导创业工作实践》报告,完成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

高校申报工作,组织召开了“创新创业研讨会”。学校聘请优秀校友、企业家、人力资

源主管、创业领域专家等作为“创业导师”,开设“大学生自主创业实务指导和素质提升”系列讲座,解读创业政策、分享成功案例。举办了第九届创新创业设计大赛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遴选出14支创业团队入住大学生创业园,帮助“大创咖啡”创业团队成功入驻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区。成功完成2017年12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项,发表期刊文章12篇;成功申请2018年国家级大

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8项,获资助经费38万元。在2018年5月的“学创杯”全国大学

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北京市决赛中,我校三支代表队均获得本科组二等奖。

7.第二课堂育人成效显著

2017-2018学年,学校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精神为主线,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团的建设;

以金秋文化艺术节、“挑战杯”学术科技节、五月合唱节等传统品牌为平台,积极组织各类校内外文化活动;以“青年服务国家”项目为引领,组织二十支志愿者团队深入祖国各地、村庄农户、学校社区、知名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i劳动,爱传递”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载体,采用“志愿+专业”、“志愿+劳动”、“志愿+赛会”等方式,开展全方位、专业性志愿服务工作。

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劳动关系系、安全工程系和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称号,经济管理系、网络信息中心、工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称号。“We心动?V行动?志青春”活动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提名奖。“传承劳动情怀,弘扬志愿精神”项目被评为2017年海淀区和北京市优秀小微志愿服务项目。大学生合唱团在第二届全国电视合唱大奖赛中继续摘得金奖,在2018年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声乐类市级展演中获得银奖,17个学生社团在首都高校各项比赛中获奖共计32项。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齐抓共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学校领导重视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1月,学校召开第七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刘向兵校长、刘玉方副校长等学校领导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就未来两年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做出整体部署。本学年,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研究本科教学相关工作共计27次、议题40余项。2017年12月和2018年4月学校领导走访教学院系部和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调研和评建工作检查。各职能部门、教学院系部认真对照审核评估项目、要素和要点,查找本部门在开展或服务人才培养工作、落实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撰写自评报告、拟定评建工作计划。党委组宣部、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积极做好审核评估意义与知识的宣传,引导大家端正认识,真正把迎评工作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加强本科教学基础建设结合起来。各部门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服务本科教育教学的意识更加明确。

(二)与时俱进,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2017-2018学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精神,学校系统修订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普通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转专业的规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辅修第二专业(学位)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实践教学促进办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办法》,修订了《中国劳

动关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纲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教学规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课堂教学管理规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还对76个教学管理制度文件进行系统梳理,完成了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三)加强检查,不断加大问题整改追踪力度

2017-2018学年,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听课214人次,覆盖比例为40.30%;同行和督导专家听课312人次,覆盖比例为58.76%。在学生评教方面,为切实发挥学生评教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作用,学校坚持做好学生期初、期末两次评教工作,要求教师及时上网查阅学生评教分数和评教意见,填写《学期教学工作自评表》,总结本人根据学生评教意见改进教学的情况。2017-2018学年共有学生63023人次参与评教工作,覆盖了本学年全部任课教师,其中,优秀率(90分及以上)为76.62%。任课教师491人次提交《学期教学工作自评表》,占当年学校本科课程任课教师总数的93.05%。

在做好常态监控的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大了专项检查力度。2017-2018学年,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了两次试卷抽查和毕业论文抽查,共抽查试卷1209份,毕业论文793份。此外,还组织了一次毕业实习检查,深入了解了各院系毕业实习组织工作情况;以随堂听课的方式,对任课教师各类教学材料准备情况及教学进度落实情况进行专门检查。每次专项检查都注意覆盖到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并及时将检查结果汇总反馈至相关院系与职能部门,督促其整改落实。

(四)健全机制,努力落实院系督导工作责任

2017-2018学年,学校修订印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与原办法相比,新办法明确规定了院系部教学督导小组的工作职责,要求院系部教学督导小组在完成学校督导工作任务的同时,制定本部门学期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向有关教师或教研室反馈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并检查整改工作落实情况,撰写本部门教学督导工作总结报告和教学质量报告。依据新办法,全校12个本科教学单位均成立由院系部主任或教学副主任担任组长的教学督导小组。

(五)注重实效,积极引入外部专业评估力量

学校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大一至大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发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成长评价报告(2018)》;对2017届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形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报告(2018)》;对过去三年聘用我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发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用人单位跟踪评价报告(2018)》。

在校生调查报告从新生教育和适应性、学习行为、教学培养、专业认知与职业成熟

度、德育能力素养增值情况、就业落实情况、在校体验等方面,全面调查了学生的满意度及学习成长情况;毕业生调查报告聚焦于就业质量、教学培养质量、学生工作及后勤服务质量,深入调查了毕业生的满意度和相关工作质量效果;用人单位跟踪评价重点关注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聘用分析、使用评价以及能力、素质和知识水平评价。学校组织各院系部、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学习研究三项调查结果,据此形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完善教务管理、学生工作、第二课堂和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具体行动计划。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情况及学习成就

2018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1219人,获得毕业证人数1208人,毕业率为99.1%;获得学位证人数1196人,学位授予率为98.1 %,四级累计通过率为74%,六级累计通过率为34.29 %。132人考取国内研究生,77人出国学习深造,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7.47%。

(二)体质测试达标率

2017年-2018学年,我校本科生总计4050人参加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达标率为89.21%。其中,2018届毕业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85.75%,较2017届毕业生(85.01%)略有提升。

(三)学习满意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成长报告(2018)》显示,我校大一至大四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5.69%、94.95%、90.21%、93.58%,均高于麦可思调查的同类院校同年级水平(分别为93%、86%、84%、87%);对学校学生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4.52%、90.59%、90.91%、94.05%,也高于麦可思调查的全国同类院校同年级水平(分别为90%、87%、83%、8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应届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8)》显示,我校2017届毕业生九成以上(92%)毕业生对母校整体教学工作表示满意,高于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平均水平(87%);八成以上(85%)认为学习的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重要。此外,我校2017届毕业生自我评价的总体能力满足度(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为87%,比麦可思调查的全国新建本科2017届毕业生(84%)高3个百分点。

(四)就业情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用人单位跟踪评价报告(2018)》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应届

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8)》显示:过去三年聘用过本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国有企业的比例最高(37%),其后依次是民营企业/个体(29%)、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20%)等;从行业类来看,建筑业用人单位的比例(18.4%)最高。从就业领域来看,2017届毕业生有近六成(57.1%)在北京就业,主要就业于政府及公共管理(21.6%)等相关行业领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22.4%)、行政/后勤(15.1%)等相关工作。

根据我校对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3.19%,具体就业去向见表6。

表6: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五)就业满意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应届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8)》显示: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4%,高于麦可思调查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平均水平(68%)。有半数以上(52%)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从薪资水平来看,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5563元,高于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平均水平(4477元)。六成以上(63%)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毕业生的离职率(19%)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强。学校对2018届毕业生进行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就业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显示:94.31%的2018届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指导工作表示满意,93.72%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满意。

在用人单位满意度方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用人单位跟踪评价报告(2018)》显示:过去三年聘用过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总体满意度高(96%),近七成(69%)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整体表现高于平均水平。来我校招聘过的用人单位绝大多数(98%)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我校毕业生。

六、本科人才培养特色

(一)求实、求活、求新,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指示,近年来,我校思政教育工作努力在体系上求实、在方法上求活、在内容上求新,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体系上求实,初步形成“四个课堂”联动、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所谓“四个课堂”,即以理论学习为主的第一课堂、以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为主的第二课堂、以校园特色活动引领下学生自学为主的第三课堂、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在线学习第四课堂。在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思政教学部还在大二上学期专门开设思政实践课,安排专人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校团委每年也会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2017-2018学年,安全工程系2015级学生梁梵洁等合作完成的实践调查论文,荣获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是我校在此项目评选活动中连续7次获奖。学校还通过社团文化节,一月一书、一期一会,青年大学习等特色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广泛读书、自主学习。2018年6月,我校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协会的唐书清等同学撰写的《新时代下青年社会参与影响因素探析——基于两个调研实例的思考》,在2018年首都高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理论社团交流会上获得优秀论文奖。近年来,学校还积极引入中成智慧课堂、雨课堂等新型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创建CULR思修微平台、纲要课CULR等微信平台,加强学生的在线学习、考核与交流,实现“四个课堂”同向同行、贯通协同。

方法上求活,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的积极性。一是改革教学方式。《形势与政策》、《马列经典导读与科学思维培养》、《与大国工匠面对面》等课程,均采用由专职思政教师把握课程主线、邀请其他学科知名学者或实务专家走进课堂讲授重点专题的“项链式”教学新模式,既保证了思政课堂的主旋律,又通过业界精英的亲身讲授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受到学生广泛好评。二是改革考试方式。在加大平时考核力度的同时,多门思政课程采取了更能体现学生参与度与思考力的开放性考试方式。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求学生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成长感悟”为题完成结课考试,反映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真实感悟与成长故事;《工运领袖和工会故事》则要求每位学生聚焦一位工运领袖,对其工运贡献进行分析和评价,撰写论文完成结课考试。三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教学活起来。利用中成智慧课堂、雨课堂等APP软件,实现了课前推送学习资料,课上点名签到,课中检验学习成效、学生全员线上参与、

师生在线及时交流,有效提高了思政课的“到课率”、“抬头率”、“参与率”。

内容上求新,积极研发校本特色思政课程。思政教学部在扎实上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六门必修课程的同时,还结合我校特色,陆续研发开出了五门校本选修课程——《思政课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马列经典导读与科学思维培养》、《工运领袖与工会故事》、《与大国工匠面对面》。这些课程因为内容新颖独特,教学方式亲切灵活,授课教师专业性强,成为学生争相选修的热门课程。(二)推进六个“一”工程,将劳模精神融入育人过程

我校是国内唯一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的高校,至今已有26年劳模本科教育历史,培养了600余名劳模本科生。学员主要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在校园、大国工匠在身边”的优势,积极推进六个“一”工程,努力探索将劳模精神融入育人过程的新机制。2018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是对我校弘扬劳模精神、崇尚劳动育英才的莫大肯定与勉励。

一是开创一系列特色课程。在坚持上好“工会与劳动关系”、“工运史大讲堂”等颇具我校特色的系列讲座公选课的同时,自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开设了《与大国工匠面对面》公选课,采取由“2位授课教师+1个主题+1个领域”组成的“211”授课模式,邀请全国劳模走进课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共同授课。课上,劳模们演示精湛技艺、讲述工匠事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进行思想引领,用鲜活素材生动阐释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

二是完善一种共建机制。近年来,劳模学员所在党总支创新基层党建机制,积极开展与本科生党支部结对子、互帮互学活动,劳模党员分享先进事迹,本科生党员畅谈学习心得。通过支部共建,劳模党员和本科生党员同学习、共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学校将为每一个学生党支部配备一名劳模党员,完善共建机制,进一步发挥劳模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选聘一批劳模导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积极探索建立聘请劳模学员担任大学生德育导师或兼职辅导员制度。劳模学员担任大学生德育导师或兼职辅导员,不仅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注入了新的力量,还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式,育人效果突出。学生工作部在总结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讨制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辅导员聘任管理办法》,旨在实现劳模学员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四是拓展一片文化阵地。学校充分运用各宣传阵地展示劳模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塑造“崇尚劳动崇尚创造”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以多种形式展示我国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传播劳模精神。充分运用

新媒体技术,让劳模精神活起来,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在官微开设“身边劳模”专栏,在官网报道劳模故事,增强劳模精神的时代感和感染力。

五是打造一个特色品牌。2014年5月,学校开办“劳模大讲堂”,先后邀请许振超、郭明义等全国著名劳模和20余位劳模学员与师生座谈,分享成长经历,弘扬劳模精神,示范引领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5月,教育部关工委和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在学校涿州校区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走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专场活动。“劳模大讲堂”和“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已成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得到全国总工会、北京市教工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六是搭建一个学术平台。学校充分发挥劳动领域学科高度集聚、高度相关的优势,积极培育“劳动+”学科群,大力加强劳动领域的科学研究,提升劳动领域的科研水平。组建了全国高校第一家以“劳动关系与工会”为主题的新型智库——“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参与发起成立了国家一级学会——劳动经济学会,成立了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通过每年主办全国工会学研究会年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年会暨全国工会理论和教学研讨会、“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等全国性会议,提升劳动科学的社会影响力。近五年,学校资助出版《劳动的名义》、《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劳模口述史》、《劳动与发展》等劳动领域著作13部。这些学术平台与研究成果是我校弘扬劳模精神、培育劳动情怀的重要载体。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学研究与改革有待深入推进

虽然我校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较高,教改项目覆盖面较广,但也存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率与推广度不高,高水平、高级别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偏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识不强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校拟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严格项目考核机制,加大优秀教改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二是加强高水平教学改革研究团队的培育力度,引导各院(系、部)以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核心,围绕学校“十三五”规划和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确立的重要教学改革任务,确立团队攻关研究课题。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高度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四是完善配套制度,将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为相关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建构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创新创业教育需进一步完善

问题表现为:学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数量偏少;

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创业园入驻项目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学生创业指导教师数量较少,指导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少等。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切实发挥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与协调指导的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引导教师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加大创新创业项目相关政策解读和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意识。遴选有能力、有意愿的专业教师、聘请校外优秀创业导师,专兼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给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政策保障,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北京校区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业机会和必要的场所和资源。

(三)学校内部自我检查与评估工作有待优化

学校重视教学工作的常规性检查与评估,但缺乏配合学校发展需要、推进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检查,如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情况、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际应用情况的检查与评估等;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尚未建立;本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院系部本科教学工作测评等工作未能很好地坚持和优化。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拟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一是着手研究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推进我校数据采集的信息化。二是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力量,吸纳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评估,积极开展依托第三方的认证和评估工作。三是加大开展创新性检查与评估工作的力度,力争每学期或学年开展1-2项创新性检查与评估项目。

(四)第二课堂工作需加强统筹

我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活动参与面较广泛,但仍存在两个课堂的衔接配合不够密切、专任教师承担第二课堂教学任务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轻视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活动场地数量不足、部分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

为改进第二课堂工作,学校拟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第二课堂统筹设计,强化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配合,完善第二课堂管理体系。二是完善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把教师第二课堂教学或指导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范围并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三是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研发网络管理系统,让学分统计和成绩录入工作更规范高效。四是根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加大第二课堂场地、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9-2010学年度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理解中,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在新的年中能更上一层楼,现将2009-2010学年成绩分析如下: 一、教学工作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 我校2009-2010学年度中考和小学毕业班考试成绩居全县中下游水平,从“两率一分”来看,我校优秀学生较少,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科问题日益突出,从全县各校对照情况来看:我校初中部的理科是弱科,政治、英语,小学部的语文、科学、品德学科的整体水平急待提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工作上进心不强 一些同志工作实绩平平,主观不努力,却一味的找客观,只怨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配合,教学条件不好,生活福利不高等,未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姿态和标准去要求自己,不去想方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来搞教学。 (2)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 部分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不想请教老教师,对教学不甚了解,几年讲的是总是一个话题,教学思想僵化,上课采用一字教学法,文科是“背”,理科是“做”,没有学法指导,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典型的活人教死书。 (3)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4)班级管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浓厚 3、今后工作打算: 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 (一)规范教师个人备课行为 1、教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天内制定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本学期教材的基本内容、系统、重点、难点;②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③课时分配和教学进度; 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重大的教学活动安排等基本内容。 2、每位教师所授的所有科目都必须提供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包括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的具体内容及教学反思。 3、教师的备课进度应比实际授课进度提前1—2节。 4、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杜绝教师不备课上课或抄袭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中国农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类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定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控制教育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1、本科专业设置。本学年未新增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规模与上学年相同,仍为65个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七个门类的40个专业类。 2、本科招生情况。2016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录取普通本科学生2909名,河北、江西、国际学院计划安排在提前批,其他全部在各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其中录取理科生2526人、文科生383人;男生1205

人,女生1704人;共产党员5人,共青团员2798人;城镇考生2170人,农村考生739人;汉族2613人,其他民族296人;英语考生2881,其他语种4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不应是外语24人)。 生源质量继续提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为2889人,第一志愿率为99.31%。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92.68%,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为48.40%。除部分专业特殊类考生外,理工类在26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的分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98.56分,比2015年提高了12.26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九连增。文史类普通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66.15分,比2015年提高了7.16分,为近年来最高。 在校生规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9341人,其中本科生11395人(占58.9%)、硕士生4478人(占23.1%)、博士生3183人(占16.5%)、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285人(占1.5%)。学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11395名本科生(女生6765)分布在58个专业和2个试验班中,平均每个专业190人,平均每年级每专业47.5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生师比为15.0: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教师人数最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本学期,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学区具体指导下,我校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多学科全方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做到了以学科课程标准标为准绳,强化教育科研,强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实施教学教研计划,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克服工作中的不足,现将近本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如下:一、检测的结果本次小学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全校有693名学生参加。湖岭镇二小2007年度第2学期学科质量分析表班级执教者学科人数总分平均分得分值合格数合格率得分值优秀数优秀率得分值总分值20% 60% 20% 一(1)语文57 4925 86.4 17.3 53 93.0 55.8 40 70.0 14 87.1 一(2)语文56 5041 90.0 18.0 54 96.0 57.6 35 63.0 13 88.2 二(1)语文54 4484 83.0 16.6 50 92.6 55.56 24 44.4 9 81.0 二(2)语文56 4472 79.9 16.0 51 91.1 54.66 13 23.2 5 75.3 三(1)语文58 4883 84.2 16.8 55 94.8 56.88 38 65.5 13 86.8 三(2)语文57 4857 85.2 17.0 52 91.2 54.72 45 78.9 16 87.5 四(1)语文60 4712 78.5 15.7 54 90.0 54 23 38.0 8 77.3 四

(2)语文57 4493 78.8 15.8 56 98.0 58.8 11 19.0 4 78.4 五(1)语文54 4816 89.2 17.8 54 100.0 60 46 85.2 17 94.9 五(2)语文61 5312 87.1 17.4 60 98.4 59.04 53 86.9 17 93.8 六年级语文123 10447 85.0 17.0 119 97.0 58.2 99 80.5 16 91.3 总分值185.5 625.26 131 941.6 平均分值16.9 0.0 0.0 56.8 0.0 0.0 11.9 85.6 一年级数学113 8353 73.9 14.8 96 85.0 51 24 21.2 4 70.0 二年级数学110 8916 81.0 16.2 101 91.8 55.08 36 32.7 7 77.8 三年级数学115 8786 76.4 15.3 97 84.3 50.58 40 34.8 7 72.8 四年级数学117 9733 83.2 16.6 109 93.2 55.92 75 64.1 13 85.4 五年级数学115 8222 7平均分值15.7 0.0 0.0 53.0 0.0 0.0 9.0 77.7 三年级科学115 7612 66.2 13.2 85 73.9 44.34 17 14.8 3 60.5 四(1)科学58 4026 67.1 13.4 46 77.0 46.2 12 20.0 4 63.6 四(2)科学56 3651 64.0 12.8 35 61.0 36.6 8 14.0 3 52.2 五(1)科学54 3000 55.6 11.1 23 42.6 25.56 1 1.9 0 37.1 五(2)科学61 4032 66.1 13.2 45 73.8 44.28 16 26.2 5 62.7 六年级科学126 10689 86.9 17.4 123 100 60 110 89.4 18 95.3 总分值81.2 257.0 33.3 371.4 平均分值13.5 42.8 5.5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 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配合《2018年惠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一年一度的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采集工作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了更好地显示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状态,充分反映各学院、专业自身的优势特色,展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成果。惠州学院继续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要在充分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撰写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展示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 现就做好2017-2018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科门类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二级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设备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

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四)专业培养能力(分专业撰写)。展示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此项将合并到学校质量年报内对全社会公开) (五)质量保障体系:阐述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测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六)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七)特色发展:总结二级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八)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二、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要求 (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报告中要用图表形式体现相应的支撑数据(见附件)。 (二)统计数据时间为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不能以年度统计的数据以时点为准。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落实学校第四届党代会确立的“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和今后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强化“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为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各本科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服务面向是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初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013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抓手,构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科专业体系,将传统工科类专业逐步调整为与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相适应的轻型化专业,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的专业,以适应北京地区产业(行业)布局调整需要。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殊教育。有11个学院共计12个专业被选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旅游管理、历史学和金融学3个专业评选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历史学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6篇精选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6篇精选 教学质量分析是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起着反馈与调控作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报告 为了取得质量检测真实的、可信的效果,为学校进行质量分析提供客观、全面、原始的理论数据,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阅卷,做到了公正、公平,数据真实可信。 20xx年2月4日上午(上学期期末),蓬街镇中心小学分语文组、数学组进行了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会上,以年级组为单位发言,组长们总结了本学期的教学成功经验,分析了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主处。最后形成共识:在小学期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给学生一样属于自己一生有用的东西或特长,特色就是重点、增长点、闪光点、突破点,学校要争取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同时要注意:学生全面发展是目标,优秀特色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寓于学生的乐学、好学、会学之中。这次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对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根据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的有关数据,结合平时教学调研、检查等情况,作如下分析: 自z20xxxx月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规化轨道,质量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新的教学理念也已逐渐形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保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1、以各年级平均分为例(略) 2、以各年级及格率为例(略) 3、以各年级优秀率为例(略)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学科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1、提高课堂效率 上学期虽然教学时间较长,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很多的,所以利用课外时间提优补差的机会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加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质量分析 陈侃学校 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理解中,圆满完成了上学期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在新的一年中能更上一层楼,现将成绩分析如下: 一、教学工作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 我校历年考试居全镇中下游水平,从“三率”来看,我校优秀学生较少,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科问题日益突出,从各校对照情况来看:我校科学、高年级数学、英语是弱科,整体水平急待提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工作上进心不强 一些同志工作实绩平平,主观不努力,却一味的找客观,只怨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配合,教学条件不好,生活福利不高等,未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姿态和标准去要求自己,不去想方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来搞教学。 (2)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 部分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不想请教老教师,对教学不甚了解,几年讲的是总是一个话题,教学思想僵化,上课采用一字教学法,文科是“背”,理科是“做”,没有学法指导,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3)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4)班级管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浓厚 3、今后工作打算: 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

(一)规范教师个人备课行为 1、教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天内制定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本学期教材的基本内容、系统、重点、难点;②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③课时分配和教学进度;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重大的教学活动安排等基本内容。 2、每位教师所授的所有科目都必须提供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按照三步导学进行。每课要有教学反思。 3、教师的备课进度应比实际授课进度最少提前1—2节。 4、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杜绝教师不备课上课或抄袭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 二规范教师上课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纪律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不私自调课;准时上课,不早退,一般不拖堂; 2、上课时不抽烟、不坐讲、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把手机等通讯设备带进课堂; 3、上课衣着整洁,举止文明大方,教态自然; 4、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或侮辱学生; 5、杜绝酒后进课堂。 (二)课堂教学方法要求 1、教师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组织教学,杜绝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 2、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能力; 3、处理好讲练关系,坚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及《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狠抓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使我院朝着“努力把北碚校区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同类学院前列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将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适当增加本科招生专业和扩大范围,xx年新增本科专业方向三个,招生范围扩大至11个省市,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均在96%以上。 目前北碚校区两个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共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师范类的小学教育(语

文、数学、英语)专业、小学教育(应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专业、音乐学(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专业和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达1621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的77.4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北碚校区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学校“人才强校”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学院采取“培养骨干、吸纳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旨在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xx年学院继续全面实施和推进在职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有6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选派5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近5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从整体上提升在职教师的学术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 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

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 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

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第一

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为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区教育局安排,我校在西区小教统一组织指导下,顺利完成了2010 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工作。为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切实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将学校检测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质量检测,我校在校班级学生参加测试,检测所有统考学科的教学情况如下: 1、各年级能够切实落实教学大纲程计划;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扎实细致,管理思想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广大一线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积极探索课改之路,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各班级级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及格率、优秀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初见成效。 2、通过综合分析也发现,一是有效组织、领导和实施课改工作力度不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推进。二是在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指导落实不到位,有效地组织校本教研不够。三是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教育发展很不均衡。 二、试题分析 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综合分析,本次检测的试题呈现出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试题能严格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充分体现课改新理念和新教材的特点,符合中职教育的方向。

二是试题紧贴课标,紧扣教材,既重视“双基”,又注重动手实践,实验操作、分析、综合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难易适度,题量适中,知识覆盖面宽,能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差异。 三是试题(卷)设计上灵活多样,活泼新颖,符合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启发性、激励性和指导性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总之,本次检测的试题是一套对基层教学工作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比较成功的试题。 (二)问题及原因: 就本次检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书写不规范, 随意涂改答案,卷面不整洁;字迹不端正。 2、学生审题不够细致或缺乏灵活性,归根结底是训练不够,未能因练而熟,因熟而精,因精而形成能力,强化素质。 3、当堂训练,课外训练以及平时检测要求不具体,标准不明确,随意性强。 三、改进措施 (一)结合学校实际,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明确管理目标,突出管理实效性。 (1)建立校长负责,教研组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教研组要重视校本教研的有形成果,积极组织教师长期开展校本教研“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每人有一次示范课;有一篇成功的典型课例;有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有一件自制优秀课件;有一篇有价值的教学研究论文。 (3)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经常开展推门听课、评课活动。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引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 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3) 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5)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 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5、教学行政用房及设备情况 (6) 6、图书信息资源及应用情况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7) 1、培养方案特点 (7) 2、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8) 3、教材建设 (8) 4、实践教学 (9) 5、毕业论文(设计) (9)

6、教学改革 (9) 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 四、质量保障体系 (12) 1、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12)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12) 3、教学质量保障的政策和措施 (12) 4、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情况 (13) 5、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14) 五、学生学习效果 (14) 1、学生学习满意度 (14) 2、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15) 3、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15) 4、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6) 六、特色发展—秉承哈军工“三严”传统,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坚持工学并举,校企协同实施卓越计划,积极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7) 附件1: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一览表 (20) 附件2:学校基础数据表 (21)

引言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13万平方米。现设有20个学院以及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2014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过程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中1项为参与)。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探海利器——声呐》2门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舰船动力技术虚拟仿真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专项经费800万元。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为加强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对我上学期六年毕业班级教育教学测评做如下分析: 一、本次期末测评考试的基本情况 弓棚子镇第二中心小学共有三所村级小学5个六年毕业教学班参加考试学生87人,期中语文平均分76.27、数学平均分68.65英语平均分61.54.在全县统考排名第十二,我校平均成绩高于全县六年毕业平均成绩。特别是英语平均成绩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21分。总体考试成绩能反映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总体上看,各科较上一学年的成绩有所退步,全校主科语文、数学、英语都有所进步。主科平均成绩比上学年提高了,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的老师要下大力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主要成绩: 从毕业班质量检测成绩上看,我们在上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心方向是正确的,能及时剖析我们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抓好六年级毕业班教学工作,特别是努力做到抓好语、数英三大主科的教学工作,语文重点抓好学生的阅读和做文教学,特别是我们我们的晨读活动和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水平,同时我们开展的好词佳句摘录也为学生积累词语打下基础,数学纠错本的合理利用,让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得以提高,英语的一日一词,一周一句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学生的词语及句子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1、少数学生语言积累较少,存在书写错别字现象,对字词的理解,阅读理解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作文出现没有认真审题,导致离题现象,有的语句表达不通顺、语意不清。 2、少数学生答题马虎,导致失分,有的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理解能力还须强化,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 2012年,我校积极应对医疗卫生制度和高等医学教育变革,在本专科教学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012年,我校对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的制药工程专业(工学)调整为中药制药专业(理学),同时申报了药学专业(理学),目前本科教育共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10个本科专业,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2012年,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共5634人(含大陆学生4642人、台港澳学生262、留学生730人),全日制在校生共计927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7%,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49%。 2012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招生,实际录取1100人。其中:男生337人,占31%,女生763人,占69%;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1067人,群众31人;汉族977人,少数民族123人,其中政策

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43人。我校今年本科录取生源质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我校在全国26个省市本科全部为一志愿一次性投档录取;二是24个省市最低录取线均高于2011年,平均高出一本线34分,各省市平均分高出一本线59分。呈现整体上升水平;三是医学类各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达到专业志愿匹配率100%,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均为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四是本科新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比2011年上升6%:岐黄国医实验班男生26人,占42%,比2011年增加25.33%;五是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基本素质优秀,16个省市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得分率高于80%。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各省市录取平均分数平均高出一本线79分,相比于2011年平均上升了9分;六是自主招生报名生源省份为历年最高水平,达到28个。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862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教育部就业率统计时点,落实去向818人,去向落实率(初次就业率)达到94.90%,其中升学287人,占33.29%;出国47人,占5.45%;就业 484人,占56.15%;未就业44人,占5.10%。我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期招聘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及社会需求调查》。其中问及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评分,用人单位选择满意的比例占80%;选择一般和很满意的比例各占10%。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保障的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10篇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10篇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一): 我校在“抓管理促质量、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教学管理逐渐科学化,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现从期末考试状况对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分析。 一、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1、数据分析说明:我校1-5年级学校统一组织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的考试,六年级参加区统一考试。1-5年级学生人数332人,语文合格人数319人,占96%,优秀人数251人,占76%;数学合格人数312人,占94%,优秀人数244人,占74%;科学合格人数262人,占94%,优秀人数212人,占76%;英语合格人数137人,占65%,优秀人数94人,占44%; 从平均分看一至五年级语文的平均分都高于了76分,80分以上的班有7个,数学平均分1-4年级都在84分以上,五年级数学均分普遍较低在75分以下,科学科均分都在80以上,英语科平均分三年级80分以上,四年级低于60分,五年级一个班低于68分,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2、试卷答卷状况分析:语文试卷能紧扣教材,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难易还较适中。知识面较广,注重考查学生

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灵活运用。有必须的难度。阅读题量大,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潜力。作文题材范围广泛,有利于学生组织材料,有资料可写。数学试卷知识面较广,题目难易适中,紧扣教材,基础知识题目较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说明平时训练扎实。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答卷看,还需加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加强学生的习惯培养。 二、主要措施 1、树立教育质量观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重塑教学质量观,学校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学和教研上,经常性地举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常规管理办法,构成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观。有了这一教学质量观,教学管理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我们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价值取向。 2、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班教学成绩的多个方面,包括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巩固率等全方位的考核体系,构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方案,加大了教师的紧迫感,提高了教师的用心性。 3、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全程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具体要求,它包括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施教常规、学生学习常规。要建

五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

二〇一四年三月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目录 前言 (1) 一、学校基本概况 (2)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4)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4) (二)专业结构 (4) (三)课程结构 (7)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8) (五)学业要求 (9) (六)奖学金、帮困助学金 (9) (七)本科生生源及其质量情况 (9)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1)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1) (二)生师比 (13)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13)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14)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4)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5) (七)国际交流 (15)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7) (一)专业建设 (17) (二)课程建设 (19) (三)教学改革 (21) (四)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3) 五、质量保障 (26) (一)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6)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8)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 (30) 六、学生学习效果 (3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32) (二)就业率总体情况 (33) (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5) (四)毕业生成就 (35) 七、特色发展 (35) 八、挑战与对策 (36)

前言 2012-2013学年度,学校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总数达到41个。推进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各类教师,聘请了一批企业行业高水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协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引进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突出的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械-电子类、纺织-化工-环境类、土木-交通类以及经济-管理类等优势专业群。成立教学评估中心,加强教学监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提升学生学业服务水平。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54%,培养了一批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怎么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怎么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怎么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公文式,另一种是新闻报道式。它又分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双标题是指既有正标题,又有副标题。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格式: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或称质量评价报告,是一种大型正规性考试或检测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分析并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或建议性意见的书面报告。其作用是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教学工作,剖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为学校强化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是教研员、广大教师常用的一种文章。 一、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在某种考试结束后针对试题或考试效果所作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决教师所关心的考得怎么样、今后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2、功利性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指出的是学科教学中所出现的确确实实的问题,提出的是实实在在的改进措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帮助作用,对下一步提高质量有促进作用,是对考试的理性认识。 3、时效性 教学质量分析的目的是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改进今后

的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质量奠定基础,时间性很强。因此分析要迅速,报告要及时,如果时过境迁,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4、指导性 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其它的应用文,它要求我们分析试题特点、教学效果时要抓准典型试题,典型问题。分析典型时,要与当时教育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以及基层学校存在的倾向性结合起来,使分析报告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一篇好的分析报告,能引起反思、引起改进、引起调整教学思路和学习策略。当前,我们分析试题时,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指导作用强。 二、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标题。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标题与调查报告的标题有相似之处,一般是通过标题把分析单位、分析内容明确而具体地表现出来,如:《XX市二00六年中考语文科质量评价报告》、《XX县二00五至二00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 测分析报告》等。 (二)正文。这是质量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在结构上分为开头部分、中心部分、结尾部分。 1、开头部分:有的称"引言"、"背景"等,有的直接开始,或介绍本次考试的范围、规模、目的、意义等,或介绍本次考试的指导思想、出题依据、试题总体评分,或对调阅试卷的总体情况进行全面概括,提出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引人注目,唤起读者重视。 2、中心部分:这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主体,需要把分 析后归纳出的问题阐述详尽。这部分要联系实际,写得具体、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3 三、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6 四、学院质量保障体系10 五、学生学习效果12 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5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985工程”大学中唯一的一所综合性管理学院。根据兰州大学本科生教育为“精英教育”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于“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成才”的崇高使命,确立了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开设有管理学基础理论班、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本科生共950人。本科生生源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生源质量位列全校文科类专业生源前列。为了满足国际会计化人才需求,2013年3月由教务处组织经校内外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专家论证会,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学院有实力开设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学校决定从2013年起从入校新生中选拔40名本科生。 (1)甘肃省管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学学术精英。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技能,能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全国第一批31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从兰州大学毕业。行政管理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各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