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扫描电镜实验指导

扫描电镜实验指导

扫描电镜实验指导
扫描电镜实验指导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结合扫描电镜实物,介绍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深对扫描电镜结构及原理的了解。

2. 选用合适的样品,通过对表面形貌衬度和原子序数衬度的观察,了解扫描电镜图像衬度原理及其应用。

二﹑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细聚电子束在样品表面逐点扫描,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各种物理信号,这些信号经检测器接收、放大并转换成调制信号,最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图像。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大连续可调、分辨率高、样品室空间大且样品制备简单等特点,是进行样品表面研究的有效分析工具。

扫描电镜所需的加速电压比透射电镜要低得多,一般约在1~3kv,实验时可根据被分析样品的性质适当地选择,最常用的加速电压约在20kv左右。扫描电镜的图像放大倍数在一定范围内(几十到几十万倍)可以实现连续调整,放大倍数等于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像横向长度与电子束在样品上横扫的实际长度之比。扫描电镜的电子光学系统与透射电镜有所不同,其作用仅仅是为了提供扫描电子束,作为使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的激发源。扫描电镜最长使用的是二次电子信号和背散射电子信号,前者用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后者用于显示原子序数衬度。

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六大部分,电子光学系统、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系统、信号放大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及控制系统。

三、扫描电镜图像衬度观察

1. 样品制备扫描电镜的优点之一是样品制备简单,对于新鲜的金属端口样品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可直接进行观察。但在有些情况下需对样品进行必要有处理。

(1)样品表面附着有灰尘和油污,可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

(2)样品表面锈蚀或严重氧化,采用化学清洗或电解的方法处理。清洗时可能会失去一些表面形貌特征的细节,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

(3)对于不导电的样品,观察前需要在表面喷镀一层导电金属或碳,镀膜厚度控制在5~10nm为宜。

2. 表面形貌衬度观察二次电子信号来自于样品表面层5~10nm,信号的强度对样品微区表面相对于入射束的取向非常敏感,随着样品表面相对于入射束的倾角增大,二次电子的产额增多。因此,二次电子像适合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

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较高,一般约在3~6nm。其分辨率的高低找取决于束斑直径,而实际上真正达到得分辨率与样品本身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电镜的操作条件如高压、扫描速度、光强度、工作距离、样品的倾斜角等因素有关,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目前可达到的最佳分辨率为1nm。

扫描电镜图像表面形貌衬度几乎可以用于显示任何样品表面的超微信息,其应用己渗透到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在失效分析、刑事案件侦破、病理诊断等技术部门也得到广泛应用。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表面形貌衬度在断口分析等方面显示有突出的优越性。下面就以断口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为例说明表面形貌衬度的应用。

利用试样或构件断口的二次电子像所显示的表面形貌特征,可以获得有关裂纹的起源、裂纹扩展的途径以及断裂方式等信息,根据端口的微观形貌特征可以分析裂纹萌生的原因,裂纹的扩展的途径以及断裂机制。举例说明断口形貌二次电子像。

解理断口特点:在解理断口上存在有许多台阶。在解理裂纹扩展过程中,台阶相互汇合形成河流花样,这是解理断裂的重要特征。

准解理断口的形貌特征:准解理断口与解理断口有所不同,其断口中有许多弯曲的撕裂棱,河流花样由点状裂纹源向四周放射。

沿晶断口特征:晶粒表面形貌组成的冰糖状花样。

韧窝断口的形貌:在断口上分布着许多微坑,在一些微坑的底部可以观察到夹杂物或第二相粒子。

疲劳断口在扩展区的主要形貌特征:疲劳裂纹扩展区断口存在一系列大致相互平行、略有弯曲的条纹,称为疲劳条纹。

具有不同形貌特征的断口,若按裂纹扩展途径分类,其中解理、准解理和韧窝型属于穿晶断裂,显然沿晶断口的裂纹扩展是沿晶表面进行的。

图显示二次电子像,,与光学显微镜相比。利用扫描电镜表面形貌衬度显示材料的显微组织,具有分辨率高和放大倍数大的优点,适用于观察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的显微组织。为了提高表面形貌衬度,在腐蚀试样时,腐蚀程度要比光学显微镜使用的金相试样适当的深一些。

表面形貌衬度还可用于显示表面外延省生长层(如氧化膜、镀膜、磷化膜等)的结晶形态。这类样品一般不需进行任何处理。可直接观察。

思考题:试说明扫描线圈的作用,并画图说明进行表面形貌分析时所采用的两种扫描方式。

烘焙实验报告撰写具体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面包制作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面包生产工艺,掌握面包制作技术及相关原理。 2. 面团形成和发酵的基本原理 【补充】 3.面包的配方 4. 实验仪器 和面机、醒发箱、烤箱、冰箱、台称及其他食品制作小工具。 5.制作工艺及操作步骤 面包一次发酵法制作工艺流程:【补充】 操作步骤如下: (1)称料(按配方百分比计量称重) (2)调整加水水温。“水温=3×面团理想温度-室温-面粉温度-和面摩擦升温”(测定室温、面粉温度,确定面团理想温度,和面升温,计算出加水水温)(3)投料:粉→酵母→干搅匀→糖、面包改良剂→干搅匀→加水(边加水边搅拌)(4)搅拌:慢速搅拌,至无粉粒(约2min),加入融化的黄油慢速搅拌lmin,快速搅拌(约10~12min),面团受拉,形成薄膜。 (5)切割:切割成450g重面团。注意:称重时加减面团要切,不应拉面团,以免破坏已形成的面筋网络。 (6)搓团:将切好的面团搓成圆形。表面要形成光滑,无接口,接口放在底部。 (7)舒缓:将搓圆后的面团放在工作台上,用塑料布盖住,静止约15min。 (8)成型:将舒缓好的面团放入成型机内(压片→卷折→成型);或将面团用杆面

仗压成面片状,将面片卷折2.5圈以上,再顺搓,成长型面包坯。 (9)装模:将做好的面包坯装入模盒内。 (10)醒发:将模盒放在烤盘内,一起送入醒发箱。醒发时间约1h,箱内温度:约35℃。醒发后的面团两边与模盒相平。 (11)焙烤:将醒发后的面团送入烤箱。上火:180℃,下火:210℃,时间:25min 6.面包评分【附产品外观和切面组织图片】 按面包评分标准,逐一评述。如: 面包表皮色泽为棕黄,有斑点且无光泽,4分; …….. 7.结果分析分析影响面包品质的因素。 结合评分结果分析影响面包品质的因素【参考《食品工艺学》】 附:面包评分标准 1.表皮色泽(5分) (1) 棕黄、金黄、红棕、浅棕色; 5分 若有斑点、无光泽、不均匀扣0.5分。 (2) 棕黄、棕色、浅褐色; 4分 若有斑点、无光泽、不均匀扣0.5分。 (3) 棕灰、褐灰。 3分 (4) 灰白或焦黑色 2分 (5) 灰白或焦黑色并呈塌陷状 1分 2.表皮质地与面包形状(5分) (1) 冠大,预极明显,无裂纹,平滑无斑 5分 不平滑,厚而硬,有裂纹扣0.5分。 (2) 冠中等,颈短,表皮光洁平滑无斑点。 4分 (3) 冠小,颈短,表皮光洁平滑无斑点。 3分 表皮不光洁,不平滑扣0.5分。 (4) 冠不显示,无颈,塌陷。 2分 (5) 无冠,无颈,塌陷。 1分 3.面包心色泽(5分) (1) 洁白、乳白并有丝样光泽; 5分 无丝样光泽扣除0.5分。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扫描电镜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结构; 2.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样品微观形貌观察。 二实验原理 扫描电镜(SEM)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试样为块状或粉末颗粒,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其中二次电子是最主要的成像信号。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作栅网式扫描。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背散射电子等物理信号,二次电子发射量随试样表面形貌而变化。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扫描电镜由下列五部分组成,如图1(a)所示。各部分主要作用简介如下: 1.电子光学系统 它由电子枪、电磁透镜、光阑、样品室等部件组成,如图1(b)所示。为了获得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扫描像,由电子枪发射的扫描电子束应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尽可能小的束斑直径。常用的电子枪有三种形式:普通热阴极三极电子枪、六硼化镧阴极电子枪和场发射电子枪,

其性能如表2所示。前两种属于热发射电子枪,后一种则属于冷发射电子枪,也叫场发射电子枪。由表可以看出场发射电子枪的亮度最高、电子源直径最小,是高分辨本领扫描电镜的理想电子源。 电磁透镜的功能是把电子枪的束斑逐级聚焦缩小,因照射到样品上的电子束斑越小,其分辨率就越高。扫描电镜通常有三个磁透镜,前两个是强透镜,缩小束斑,第三个透镜是弱透镜,焦距长,便于在样品室和聚光镜之间装入各种信号探测器。为了降低电子束的发散程度,每级磁透镜都装有光阑;为了消除像散,装有消像散器。 六硼化镧阴极电子枪105~1061~10 ≈500 10-4 场发射电子枪107~108 0.01~ 0.1 ≈5000 10-7~10-8 样品室中有样品台和信号探测器,样品台还能使样品做平移运动。 2.扫描系统 扫描系统的作用是提供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以及阴极射线管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同步扫描信号。 3.信号检测、放大系统 样品在入射电子作用下会产生各种物理信号、有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特征X射线、阴极荧光和透射电子。不同的物理信号要用不同类型的检测系统。它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电子检测器、阴极荧光

激光加工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激光加工技术 专业代码580114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本专业覆盖激光加工技术等职业领域的岗位群。 1.毕业生可适应的初始职业岗位有: (1)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各加工工种岗位、激光加工设备装配、调试、使用、维护、维修等岗位; (2)光电设备、机电设备及相关成套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 2.毕业生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进修)后发展职业岗位有: (1) 激光及数控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营销、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企业管理岗位群; (2) 升迁的职业岗位及预计平均获得的时间为三年。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主要面向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和使用行业,培养从事大功率激光加工设备操作及维护,小功率激光加工设备组装、调试及售后服务等岗位,兼顾光电设备、机电设备及相关成套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数控加工设备操作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激光加工设备装配调试、操作使用、销售及售后服务各工种岗位主要包括激光美容仪、激光打标机、激光雕刻机、激光焊接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的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使用维护等岗位构成本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群。 毕业生经过三年左右的工作经验累积或进修,可升迁至激光及数控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计划员、统计员、调度员、采购员、对外协作员等)、技术管理(工艺师、工装夹具设计师等)、质量控制(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检验、分析)、产品营销等企业管理岗位群。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有: 在掌握激光加工设备本体的装配与调试工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激光器光路装置的装配与调试工艺。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 文件和.EXE文件)。 3.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源代码:(.C的文件) 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可读性:有注释。 B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1.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

sem实验报告

电子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2、初步学会使用电子显微镜,并能够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基本的材料表面分析。 二、实验仪器 透射电镜一是由电子光学系统(照明系统)、成像放大系统、电源和真空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本实验用S—4800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实验原理 电子显微镜有两类: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该实验主要研究前者。 (一)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经会聚镜、物镜聚焦后,在样品表面形成一定能量和极细的(最小直径可以达到1-10nm)电子束。在扫描线圈磁场的作用下,作用在样品表面上的电子束将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作光栅扫描。电子束从样品中激发出来的二次电子,由二次电子收集极,经加速极加速至闪烁体,转变成光信号,此信号经光导管到达光电倍增管再转变成电信号。该电信号经视屏放大器放大,输送到显像管栅极,调制显像管亮度,使之在屏幕上呈现出亮暗程度不同的反映表面起伏的二次电子像。由于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的扫描和显像管中电子束在荧屏上的扫描由同一扫描电路控制,这就保证了它们之

间完全同步,即保证了“物点”和“像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一对应。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如图1。 图1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高能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时,由于电子和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很多信息,如图2所示,主要有以下信息:

图2 电子束与样品表面作用产生的信息示意图 1、二次电子:二次电子是指入射电子束从样品表面10nm左右深度激发出的低能电子(<50eV)。二次电子的产额主要与样品表面的起伏状况有关,当电子束垂直照射表面,二次电子的量最少。因此二次电子象主要反映样品的表面形貌特征。 2、背散射电子象:背散射电子是指被样品散射回来的入射电子,能量接近入射电子能量。背散射电子的产额与样品中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关,原子序数越大,背散射电子发射量越多(因散射能力强),因此背散射电子象兼具样品表面平均原子序数分布(也包括形貌)特征。 3、X射线显微分析:入射电子束激发样品时,不同元素的受激,发射出不同波长的特征X射线,其波长λ与元素原子序数Z有以下关系(即莫斯莱公式):ν=hc/λ=K(Z-σ)2 SEM主要特点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姓名:xxx 专业:xxx 学号:xxxxxxxx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扫描电镜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学习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 3. 学习扫描电镜的操作; 3. 利用扫描电镜对铝粉的形貌进行观察。 二、实验原理 扫描电镜原理是由电子枪发射并经过聚焦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激发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经过检测、视频放大和信号处理,在荧光屏上获得能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扫描图像。扫描电镜由下列五部分组成,主要作用简介如下: 1.电子光学系统。其由电子枪、电磁透镜、光阑、样品室等部件组成。为了获得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扫描像,由电子枪发射的扫描电子束应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尽可能小的束斑直径。常用的电子枪有三种形式:普通热阴极三极电子枪、六硼化镧阴极电子枪和场发射电子枪。前两种属于热发射电子枪;后一种则属于冷发射电子枪,也叫场发射电子枪,其亮度最高、电子源直径最小,是高分辨本领扫描电镜的理想电子源。电磁透镜的功能是把电子枪的束斑逐级聚焦缩小,因照射到样品上的电子束斑越小,其分辨率就越高。扫描电镜通常有三个磁透镜,前两个是强透镜,缩小束斑,第三个透镜是弱透镜,焦距长,便于在样品室和聚光镜之间装入各种信号探测器。为了降低电子束的发散程度,每级磁透镜都装有光阑;为了消除像散,装有消像散器。样品室中有样品台和信号探测器,样品台还能使样品做平移、倾斜、转动等运动。 2. 扫描系统。扫描系统的作用是提供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以及阴极射线管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同步扫描信号。 3. 信号检测、放大系统。样品在入射电子作用下会产生各种物理信号、有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特征X射线、阴极荧光和透射电子。不同的物理信号要用不同类型的检测系统。它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电子检测器、阴极荧光检测器和X射线检测器。 4. 真空系统。镜筒和样品室处于高真空下,它由机械泵和分子涡轮泵来实现。开机后先由机械泵抽低真空,约20分钟后由分子涡轮泵抽真空,约几分钟后就能达到高真空度。此时才能放试样进行测试,在放试样或更换灯丝时,阀门会将镜筒部分、电子枪室和样品室分别分隔开,这样保持镜筒部分真空不被破坏。 5. 电源系统。其由稳压、稳流及相应的安全保护电路所组成,提供扫描电镜各部分所需要的电源。

lmn3015m激光切割机实训报告.doc

lmn3015m激光切割机实训报告 一、前言 机电机是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以其加工精确,快捷、操作简单,自动机电统的切割方机电都非常好,尺寸一致、精确、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可切割任意形状的图形,开发速度快,由于激光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只要在计算机专用软件上设计,编程、输出,即可实现激光切割、雕刻,可边设计边出产品。激光切割机已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的制造业中,激光切割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机电 二、实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习,使学生在学完数控技术等相关理论课程的同时,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熟练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进一步掌握数控程序的编程方法,以便能够系统、完整的掌握数控技术,更快更好的适应机械专业的发展和需要。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1、掌握五轴激光切割机成型加工的原理,熟悉该激光机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2、通过激光切割工艺规程的设计,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激光切割工艺的要求及加工工艺的设计。

3、熟悉五轴激光切割机使用,观察工艺参数选择与加工效果的关系;了解脉冲宽度、加工电流对成型精度的影响 4、了解激光切割机的操作方法 四、实习地点与设备: 实习地点:唐山金沙燃烧热能股份有限公司 唐山金沙燃烧热能股份有限公司地处河北省东北部迁安市境内,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接京津唐,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是设计制造各类燃烧设备、热能设备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公司于2016年底新三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870389。。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现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煤粉燃烧系统)和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位置。拥有一支高技术、高素质、专业经验丰富、凝结力强的研发团队和员工队伍。 实习设备:lmn3015m激光切割机 适用范围广,激光切割机提供了两种加工方式,即切割和雕刻,其中切割是指切割机沿图形或文字的轮廓进行加工,也可以进行分色切割,即根据软件中设定不同颜色的线条,切割出不同的深度。雕刻是指切割机根据点阵位图逐行逐列的加工出整个图形或文字,在雕刻方式下,切割机可以进行坡度雕刻,即在凸起线条的根部雕刻出具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增加凸起线条的强度,适用于制作印章,印刷胶板等,扫描方式可以制作半色调图,即以点的疏密度表现颜色的深浅,成品据有黑白照片的效果。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源代码:(.c的文件) 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 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 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1. 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 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行的。 3. 提交到个人空间中的内容应是上机实验中的全部内容。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扫描电镜的发展,原理,应用范围。 2 初步掌握扫描电镜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二实验仪器及样品 JEOL扫描电镜;硫酸钙晶须。 三实验原理 扫描电镜,全称为扫描电子显微镜,英文为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用于观察物体表面结构的电子光学仪器。 1 扫描电镜的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造是依据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当一束高能的人射电子轰击物质表面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和连续谱X射线、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在可见、紫外、红外光区域产生的电磁辐射。同时,也可产生电子-空穴对、晶格振动(声子)、电子振荡(等离子体)。如对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的采集,可得到有关物质微观形貌的信息;对X射线的采集,可得到物质化学成分的信息。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电子束入射角有关,也就是说与样品的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体收集,并在那里被闪烁器转变为光信号,再经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转变为电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图像为立体形象,反映了标本的表面结构。 2扫描电镜的结构 (1)镜筒镜筒包括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及扫描系统。其作用是产生很细的电子束(直径约几个nm),并且使该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同时激发出各种信号。 (2)电子信号的收集与处理系统在样品室中,扫描电子束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多种信号,其中包括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X射线、吸收电子、俄歇(Auger)电子等。在上述信号中,最主要的是二次电子,它是被入射电子所激发出来的样品原子中的外层电子,产生于样品表面以下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区域,其产生率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形貌和成分。通常所说的扫描电镜像指的就是二次电子像,它是研究样品表面形貌的最有用的电子信号。检测二次电子的检测器的探头是一个闪烁体,当电子打到闪烁体上时,就在其中产生光,这种光被光导管传送到光电倍增管,光信号即被转变成电流信号,再经前置放大及视频放大,电流信号转变成电压信号,最后被送到显像管的栅极。 (3)电子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系统扫描电镜的图象显示在阴极射线管(显像管)上,并由照相机拍照记录。显像管有两个,一个用来观察,分辨率较低,是长余辉的管子;另一个用来照相记录,分辨率较高,是短余辉的管子。 (4)真空系统及电源系统扫描电镜的真空系统由机械泵与油扩散泵组成。电源系统供给各部件所需的特定的电源。 3扫描电镜的用途 扫描电镜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各种固体样品表面进行高分辨形貌观察。大景深图像是扫描电镜观察的特色,例如:生物学,植物学,地质学,冶金学等等。观察可以是一个样品的表

(完整word版)激光光束分析实验报告讲解

激光光束分析实验报告 引言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激光作为一种相干光源,以其高亮度、高准直性、高单色性的优点,一直在各种生产和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激光具有上述优点,然而严格地说,激光并不是平面光束,而是一种满足旁轴近似的旁轴波。由稳定谐振腔发出的激光束大多为高斯光束,其主要参数为光束宽度、光束发散角和光束传播因子。由于这几个参数不同,不同激光束的质量也就有了差别,因此就需要制定评价光束质量的普适方法。常用来评价光束 质量的因子有:衍射极限倍数因子、斯特列耳比、环围能量比、因子和因子的倒数K因子(通常称为光束传播因子)。其中因子为国际ISO组织推荐的评价标准,也是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的评价标准。 因子的定义为: 其中为实际光束束腰宽度,为实际光束远场发散角。 采用因子时,作为光束质量比较标准的是理想高斯光束。基模(模) 高斯光束有最好的光束质量,其,可以证明对于一般的激光光束有。因子越大,实际光束偏离理想高斯光束越远,光束品质越差。当高斯光束通过无像差、衍射效应可忽略的透镜、望远镜系统聚焦或扩束镜时,虽然光腰尺寸或远场发散角会发生变化,但光束宽度和发散角之积不变,是几何光学中的拉格朗日守恒量。 实验原理

如图选定坐标系。设光束的束腰位置为,束腰直径为,远场发散角为。为了简化问题,假设光束关于束腰对称,则可求出传播轴上任一垂直面上的光束直径。光束传播方程的一级近似为: 光束的因子为: 其中n为传播介质折射率,为光束波长。对于束腰宽度和远场发散角, 可用如下方法测得。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的CCD能够测量在柱坐标系中传播轴上任一垂直面上的光束能量密度函数。由于能量密度函数关于传播轴中心对称,故在分布函数中没有自变量。对于高斯光束,可以证明: 其中: 因此只要测出能量密度函数就可以求出传播轴上任一垂直面上的光束直径。 有了测量光束直径的方法后,分别在轴向位置处测量能量密度函数,求出光束直径和,之后将其代入光束传播的一级近似方程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15-76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 求(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 文件和.exe文件)。 3.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源代码:(.c的文件) 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SEM扫描电镜结构与断口观察

扫描电镜结构与断口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成相原理; 2、掌握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生的信号和各种信号在测试分析中的作用; 3、了解扫描电镜基本操作规程; 4、掌握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5、掌握韧性断裂、脆性断裂的典型断口形貌。 二、实验原理: 1、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扫描电镜是介于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一种微观性貌观察手段,扫描电镜的优点是,①有较高的放大倍数,20-30万倍之间连续可调;②有很大的景深,视野大,成像富有立体感,可直接观察各种试样凹凸不平表面的细微结构;③试样制备简单。目前的扫描电镜都配有X射线能谱仪装置,这样可以同时进行显微组织性貌的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因此它像透射电镜一样是当今十分有用的科学研究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由电子光学系统,信号收集处理、图象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其中电子光学系统包括电子枪、电磁透镜、扫描线圈和样品室。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各个电磁透镜不做成相透镜用,而是起到将电子束逐级缩小的聚光作用。一般有三个聚光镜,前两个是强磁透镜,可把电子束缩小;第三个透镜是弱磁透镜,具有较长的焦距以便使样品和透镜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装入各种信号接收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射到样品上的电子束直径越小,就相当于成相单元的尺寸越小,相应的放大倍数就越高。 扫描线圈的作用是使电子束偏转,并在样品表面做有规则的扫动。电子束在样品上的扫描动作和显相管上的扫描动作保持严格同步,因为它们是由同一个扫描发生器控制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有两种扫描方式,进行形貌分析时都采用光栅扫描方式,当电子束进入上偏转线圈时,方向发生转折,随后又有下偏转线圈使它的方向发生第二次转折。发生二次偏转的电子束通过末级透镜的光心射到样品表面。在电子束偏转的同时还带用逐行扫描的动作,电子束在上下偏转线圈的作用下,在样品表面扫描出方形区域,相应地在样品上也画出一帧比例图像。样品上各点受到电子束轰击时发出的信号可由信号探测器收集,并通过显示系统在

激光脉冲测距实验报告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激光脉冲测距 组长:孙汉林(制作PPT) 组员:张莹(讲解) 吕富敏(制作报告)

目录 一工作原理 (3) (1)测距仪工作原理 (3) (2)激光脉冲测距仪光学原理结构 (3) (3)测距仪的大致结构组成 (4) (4)主要的工作过程 (4) (5)激光脉冲发射、接收电路板组成及工作原理 (5) 二激光脉冲测距的应用领域 (5) 三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6) (1)优点 (6) (2)问题及解决方案 (7)

一工作原理 (1)测距仪工作原理 现在就脉测距仪冲激光测距简要叙述其工作原理。简单地讲,脉冲法测距的过程是这样的:测距仪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测距仪接收,测距仪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t,光速 c 和往返时间t 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测距仪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一般一个典型的激光测距系统应具备以下四个模块:激光发射模块;激光接收模块;距离计算与显示模块;激光准直与聚焦模块,如图2-1 所示。系统工作时,由发射单元发出一束激光,到达待测目标物后漫反射回来,经接收单元接收、放大、整形后到距离计算单元计算完毕后显示目标物距离。在测距点向被测目标发射一束强窄激光脉冲,光脉冲传输到目标上以后,其中一小部分激光反射回测距点被测距系统光功能接收器所接受。假定光脉冲在发射点与目标间来回一次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被测目标的距离 D 为:式中:c 为激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D 为待测距离;t 为激光在待测距离上的往返时间。 R=C*T/2 (公式1) 图一脉冲激光测距系统原理框图 (2)激光脉冲测距仪光学原理结构

实验报告格式与要求

作业格式要求 一、作业题目 围绕如何学习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掌握专业知识等内容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 二、用纸、页面设置要求 作业应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A4复印纸,单面打印。 页面设置: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下方(地脚)应留边25mm左右,左侧(订口)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317mm左右。页码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 三、作业内容打印要求 作业中所有标点符号必须是中文全角逗号、句号。 (一)目录 采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 目录(黑体小3号) (自然空一行) 第一章 XXXXXXXX ……………………………………………1 (黑体小4号) 1.1 XXXXXX ………………………………………………2 (宋体小4号) 1.1.1 XXXXX …………………………………………6 (宋体小4号) 第二章 XXXXXXXXXX ………………………………………40(黑体小4号)(二)正文字体要求 每章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四号加黑;每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小四号加黑。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三)行间距要求 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章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节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正文行距设置:设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四)正文章节序号编制 章,编写为:第一章,第二章…。 节,编写为:1. 1、1. 2…,2. 1、2. 2…。 小节,编写为:1. 1. 1, 1. 1. 2…。 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①, ②…。层次采用如下格式: 例如: 第一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小四号宋体)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小四号宋体) (下一章另起一页) 第二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宋体小四号)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宋体小四号) (五)报告的公式、图与表 公式号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二章的第4个公式。 公式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 图与表中的文字小于正文中的文字字号。 图与表以章分组编序号,如图3-5表示第三章的第5幅图。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姓名:扫描电镜实验报告 姓名:高子琪 学号: 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掌握扫描电镜样品的准备与制备方法; 3.掌握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并上机操作拍摄二次电子像; 4.了解扫描电镜图片的分析与描述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样品 1.实验仪器:D5000-X衍射仪 基本组成:1)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光阑、样品室等 2)偏转系统:扫描信号发生器、扫描放大控制器、扫描偏转线圈 3)信号探测放大系统 4)图象显示和记录系统 5)真空系统 2.样品:块状铝合金 三.实验原理 1.扫描电镜成像原理 从电子枪阴极发出的电子束,经聚光镜及物镜会聚成极细的电子束(0.00025微米-25微米),在扫描线圈的作用下,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作扫描,激发出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等信号,被二次电子检测器或背散射电子检测器接收处理后在显象管上形成衬度图象。二次电子像和背反射电子反映样品表面微观形貌特征。而利用特征X射线则可以分析样品微区化学成分。 扫描电镜成像原理与闭路电视非常相似,显像管上图像的形成是靠信息的传送完成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逐点逐行扫描,依次记录每个点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X射线等信号强度,经放大后调制显像管上对应位置的光点亮度,扫描发生器所产生的同一信号又被用于驱动显像管电子束实现同步扫描,样品表面与显像管上图像保持逐点逐行一一对应的几何关系。因此,扫描电子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能很好地反映样品的表面形貌。 2.X射线能谱分析原理 X射线能谱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是Moseley定律,即各元素的特征X射线频率ν的平方根与原子序数Z成线性关系。同种元素,不论其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如何,所发射的特征X射线均应具有相同的能量。

激光加工实验报告要求

激光打标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典型激光打标机结构组成、加工特点、基本原理及应用场合;学会利用激光打标的控制软件进行简单图形的编辑;在此基础上,掌握激光打标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熟悉激光打标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重点为光学谐振腔和振镜部分; 2. 熟悉激光打标机的控制软件及操作,学会简单图形的编辑及参数设置; 3. 了解激光打标工艺参数的选择与加工质量之间的关系; 4. 典型材料和图案的激光打标工艺设计及设备的简单操作。 三. 实验报告要求 1.简要叙述激光打标机的工作原理 YAG/M50型激光打标机基本工作原理 2.画出激光器关键组成部分光学谐振腔及振镜的示意图 光学谐振腔部分示意图

振镜部分的示意图 3.分析激光打标机加工的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 结构特点 性能参数 4.根据加工后的图形定性分析激光打标时不同激光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影响的规律。 a.有效矢量步长(建议值:0.01mm) 作用:笔画划分成许多等份,每份的长度。 太大:打标出的笔画不够精细,稀疏,无深度,打标速度快。 太小:打标山的笔画精细,致密,有深度,打标速度慢。

b.有效矢量步间延时(建议值:20us) 作用:走每份笔画步长所需时间。 太大:打标出的笔画精细,致密,有深度,打标速度慢。 太小:打标出的笔画不够精细,稀疏,无深度,打标速度快。 c.空矢量步长(建议值:0.03us) 作用:空笔画划分成许多等份,每份的长度。 太大:空笔画处理时间短,打标总时间减少,但会出现笔画相连的情况。太小:空笔画处理时间长,打标总时间增加。 d.空矢量步间延时(建议值:20us) 作用:走每份空笔画步长所需时间。 太大:空笔画处理时间K,打标总时间增加。 太小:空笔画处理时间短,打标总时间减少,但会出现笔画相连的情况。 e.激光开延时(建议值:2step) 作用:一个笔画结束后,到另一个笔画的开始,由于存在着首脉冲问题,开始点会形成重点。让振镜往前走一段距离,再打开激光, 太大:振镜往前走得太多,激光才打开,笔画的开始会不够长。 太小:振镜往前走得太少,激光就打开,笔画开始点会出现重点。 5. 思考题:阐述目前激光打标机的主要应用行业,并列举典型适用产品类型。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正式版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复劳动,因此需要首先把预习报告做的规范、全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实验数据。但是为了使报告准确、美观,此时应该把实验测量数据先记录在草稿纸上。等到整理报告时再抄写到实验报告纸上,以避免错填了数据,造成修改,把报告写得很乱。

3. 在实验中,如果发生实验测量数据与事先的计算数值不符,甚至相差过大,此时应该找出原因,是原来的计算错误,还是测量中有问题,不能不了了之,这样只能算是未完成本次实验。 4. 实验报告不是简单的实验数据记录纸,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要把通过实验所测量的数据与计算值加以比较,如果误差很小(一般5%以下)就可以认为是基本吻合的。如果误差较大就应该有误差分析,找出原因。 5. 在实验报告上应该有每一项的实验结论,要通过具体实验内容和具体实验数据分析作出结论(不能笼统的说验证了某某定理)。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要求

扫描电镜实验报告要求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意义 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掌握扫描电镜样品的准备与制备方法 3、掌握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并上机操作拍摄二次电子像 4、了解扫描电镜图片的分析与描述方法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 1、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构造 2、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3、扫描电镜成像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JSM-5610 LV扫描电镜 2、JFC-1600离子溅射仪(样品喷涂导电层用) 3、银导电胶、双面胶(制样用) 4、粉末样品、块状样品 四、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 1、介绍扫描电镜的基本情况与最新进展(场发射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的特点及应用) 2、结合具体仪器介绍扫描电镜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重点介绍扫描电镜样品的准备与制备方法,并要求每位同学动手制样,掌握扫描电镜样 品的准备与制备方法; 4、了解扫描电镜的操作过程,掌握二次电子像的观察过程,要求每位同学上机操作,并在 2-4个样品上拍摄2-4张二次电子像图片,要求图片清晰有代表性; 5、仔细观察和分析现场给出的200多张图片,并对某类或某几张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描 述(要求总字数150字以上)。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 一、实验原始记录 按实验过程进行记录: 1、样品的准备与制备过程 2、仪器操作过程与照片的拍摄过程。 第三部分: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与分析 1、现场没描述照片的同学,对“附件二、扫描电镜图片”进行微观形态描述(要求:写清 楚图片或样品名称,不需要打印照片,描述图片张数自己确定,总字数要达到150字以上); 2、将2-4张自己拍摄的照片打印并粘贴到实验报告上,写上样品名称。 3、总结对扫描电镜实验课的体会。

激光实验报告讲解

激光实验报告 He-Ne 激光器模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使学生了解激光器模式的形成及特点,加深对其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测 试分析,掌握模式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本实验使用的重要分光仪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了解其原理,性能,学会正确使用。 要求: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测量He-Ne 激光器的相邻纵横模间隔,判别高阶 横模的阶次;观察激光器的频率漂移记跳模现象,了解其影响因素;观察激光器输出的横向光场分布花样,体会谐振腔的调整对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激光模式的一般分析 由光学谐振腔理论可以知道,稳定腔的输出频率特性为: L C V mnq η2= [1q (m 2n 1)+++π]cos -1[(1—1 R L )(1—2R L )]1/2 (17) 其中:L —谐振腔长度; R 1、R 2—两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 q —纵横序数; m 、n —横模序数; η—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横模不同(m 、n 不同),对应不同的横向光场分布(垂直于光轴方向),即有不同的光斑花样。但对于复杂的横模,目测则很困难。精确的方法是借助于仪器测量,本实验就是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来分析激光器输出的横模结构。 由(17)式看出,对于同一纵模序数,不同横模之间的频差为: )(12' ':n m L C n m mn ??πηυ?+= cos -1[(1-1R L )(1-2 R L )]1/2 (18) 其中:Δm=m -m ′;Δn=n -n ′。对于相同的横模,不同纵模间的频差为 q L C q q ?ηυ?2':= 其中:Δq=q -q ′,相邻两纵模的频差为

L C q ηυ?2= (19) 由(18)、(19)式看出,稳定球面腔有如图2—1的频谱。 (18)式除以(19)式得 cos )(1'':n m n m mn q ??πν??+=-1[(1-1R L )(1-2 R L )]1/2 (20) 设:q n m mn υ?υ??'':= ; S= π 1 cos -1[(1-)]1)(21R L R L -1/2 Δ表示不同的两横模(比如υ00与υ 10)之间的频差与相邻两纵模之间的频差之 比,于是(20)式可简写作: S n m ? = ?+?)( (21) 只要我们能测出Δ,并通过产品说明书了解到L 、R 1、R 2(这些数据生产厂家常给出),那么就可以由(21)式求出(Δm +Δn )。如果我们选取m=n=0作为基准,那么便可以判断出横模序数m 、n 。例如,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得(Δm +Δn )=2,那么,激光器可能工作于υ00、υ10、υ01、υ11、υ20、υ02。 2.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由两块镀有高反射率的凹面镜构成,如图2—2。反射镜的曲率半径R 1=R 2=L 。 图 2-2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现象、定律、原理等,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小组成员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用的设备和材料。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