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下第十单元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随堂练习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下第十单元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随堂练习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下第十单元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随堂练习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下第十单元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随堂练习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下图为某中学的午餐食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肉富含淀粉B.番茄富含维生素

C.花生油富含纤维素D.米饭富含蛋白质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石油、煤、氢气化石燃料

B.过氧化氢、二氧化硅、臭氧氧化物

C.HNO3、H2SO4、CH3COOH酸

D.干冰、葡萄糖、蛋白质有机物

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

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全部

5.口罩是抗新冠肺炎的“必备武器”。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消毒。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环氧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B.环氧乙烷是高分子化合物

C.环氧乙烷中H的质量分数最高D.环氧乙烷属于无机化合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多吃果蔬可以补充维生素

C.炒菜用加碘盐可补充碘元素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7.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含有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8.甲烷和乙醇均属于

A.酸B.碱C.氧化物D.有机物

9.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醇是一种有机物

B.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C.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100%=26.1%

D.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

46

10.甲醛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类别上看:甲醛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宏观上看: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看: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1.电石(CaC2)遇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aC2+2H2O=Ca(OH)2+X,X遇明火会剧烈燃烧,下列

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C2H2

B.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O2=CO2+H2O

C.X是有机化合物

D.CaC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5%

12.下列食物富含淀粉的是

A.牛肉B.苹果C.奶油D.米饭

1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石油、煤、氢气——化石燃料

B.过氧化氢、二氧化硅、臭氧——氧化物

C.HNO3、H2SO4、CH3COOH——酸

D.干冰、葡萄糖、蛋白质——有机物

14.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因最早由细

胞核中分离得到,而且具有酸性而得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酸中一定含有C、P B.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都相同

C.核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D.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5.“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从营养丰富的早餐开始。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玉米、红薯B.鲜奶、豆浆C.苹果、西红柿D.牛油、奶油

16.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基本营养物质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A.糖类B.油C.蛋白质D.维生素

17.物质分类方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C60——化合物B.小苏打——盐

C.水煤气——混合物D.蔗糖——有机化合物

18.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带电的原子是离子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C.实验室中常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D.纤维素作为六大基本营养素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

19.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安全常识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坏血病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高钙牛奶中的"钙"指钙元素②家用电器着火,

立即用水浇灭

C.化学与环境

D.物质的分类

①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①纯碱不是碱

②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②生铁不是纯净物

A.A B.B C.C D.D

20.2020年6月,袁隆平科研团队首次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试种海水稻。稻谷中富含的淀粉属于

哪种营养素?

A.油脂B.维生素C.糖类D.蛋白质

二、计算题

21.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屠呦呦是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对疟疾有出色疗效

的科学家,也因此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青蒿素为(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用最简整数的表示)。

(4) 28.2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22.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

如图是某品牌纯牛奶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xx纯牛奶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净含量:250mL/盒

营养成分:

(每100mL)

钙≥0.11g

脂肪≥3.3g

蛋白质≥2.8g

(1) 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为(填一种即可)。

(2) Ca10(PO4)6(OH)2由种元素组成。

(3) 一盒牛奶含钙至少多少g?(精确到0.01)

(4) 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而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要喝多少盒牛奶?

三、综合题

2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 妈妈为了让小宇身体更健康,给她买了某品牌的保健品,标签部分信息如下:

产品名称:××牌××口服液

主要原料:??

功效成分及含量:每支含:钙86.6mg,铁3.14mg,锌3.04mg,硒6.999μg??

这里钙、铁、锌、硒指的是。(选填“原子”、“分子”、“物质”、“元素”)

(2) 均衡膳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就能满足健康成长的需要,不必刻意用保健品来补充。某

天,妈妈准备的午餐如下:米饭、红烧肉、排骨汤、炸鸡腿。

从均衡营养的角度看,这份午餐还缺少的营养素是。(填字母编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3) 妈妈炒菜的铁锅、烧水的铝壶都属于材料。(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

“复合材料”)。

24.熟练运用化学原理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心应手。

(1) 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剂主要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发热原理,自热米饭包装的

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防止食物腐败;自热米饭中鸡蛋为我

们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2) 在燃气灶上煮汤,若锅底易出现黑色,则需要(填“调大”或“调小”)炉具的进风口。

(3) 炒菜时油锅着火,灭火的方法是。

(4) 校园里篮球架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25.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一定浓度的乙醇、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溶液能有效杀

灭病毒。

(1) 在这三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2) 若将50mL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cm3)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3%

(该溶液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均为1.0g/cm3)的医用溶液,需要加水mL。

(3) 将氯气(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得到次氯酸钠(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写出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26.对化合物的分类,是研究化学物质分类的一个主要内容。下面请用H、C、O、S、Na等

元素填空:

(1) 最简单的有机物;

(2) 碱性氧化物;

(3) 碱;

(4) 含氧酸,物质名称;

(5) 二元无氧酸,物质名称;

(6) 酸式盐,物质名称。

27.用适当的化学式填空:

(1) 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2) 在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剂的是;

(3) 少量存在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4) 农业上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5)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6) 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可作干燥剂的是。

28.完成下列小题。

(1)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切组织的部分,细胞内除了水外,其他80%的物质是蛋白

质。、、等都是蛋白质。

(2) 蛋白质中主要含有、、、四种元素,有些蛋白质中还含有少量

的、、、、等元素。

(3) 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

有:、、、、、等。植物性蛋白质有、等。蛋白质分子中的基本单元是。

29.复学防疫,化学助力。

(1) 起床后,测体温。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汞原子。

(2) 上学时,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 (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

的质量比为。

(3) 到校后,勤消毒。过氧乙酸用于教室消毒,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4O3=2C2H4O2+X↑,则X的化学式为。用于手部消毒的酒精溶液属于易燃物,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用餐时,讲营养。如午餐仅食用米饭、红烧肉、鸡蛋汤、牛奶,从均衡营养角度出发还应补

充的一种食物是。

30.过氧化氢能极缓慢分解,可看成分解为水和氧原子:H2O2→H2O+O,其水溶液显弱酸性。过氧

化氢是实验室中重要化学试剂,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MnO2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而制得氧气,MnO2在反应中作,

下列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的是(选填字母编号,下同),可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有。

(3) 氧原子容易与许多有机物反应而破坏其结构,所以过氧化氢溶液能杀死新冠病毒,这个过程

叫做蛋白质的。

(4)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猜想其

褪色原因可能有两种:

①H2O2显酸性消耗了NaOH,而使红色褪去;

②H2O2分解产生的氧原子与酚酞反应破坏其结构,而使红色褪去。究竟哪种猜想合理?请

用本次实验用过的试剂设计实验(补充完实验方案)。有兴趣的同学可在后续学习中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31.中国北斗、导航未来!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系统中第55颗卫星搭乘长征三

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开空,宜告北斗系统的正式完善。回答下列问题:

(1) 卫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能量转化,其能量转化方式是将太阳能转化为能。

(2) 运载火箭的第一、第二级燃料可用偏二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的“二元推进剂”,偏甲肼

属于(选填“有机”或“无机”)物,分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 氧化铝陶瓷可用于火箭腹部的隔热瓦,可知氧化铝的熔点。

32.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以其强大的传染性和杀伤力惊惶了全世界。

(1) 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各场所进行消毒,但是一定要注意84消毒液不能

与洁厕灵混用,因为84消毒液与洁厕混用会生成黄绿色有毒气体——氯气,氯气的化学式为。

(2) 搞好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有益健康,75%的免洗洗手液是疫情防控期间常见的清洁用品,下

列关于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贴好标签,密封放置

B.失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

C.远离火源,远离儿童

D.为使消毒效果更好,应在家里大量喷洒

(3)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一定注意保护自己,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要配戴好口罩,口罩中过滤层为

聚丙烯熔喷布,熔喷布属于(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4) 专家提醒: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要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日常生活中应摄入足量鸡蛋,牛奶

等食物,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富含(填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碳的氧化物、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故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答案】B

【解析】A、牛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番茄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C、花生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D、米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3. 【答案】C

【解析】A、石油、煤属于化石燃料,氢气可用水来制取,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化氢、二氧化硅均属于氧化物,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

错误。

C、HNO3、H2SO4、CH3COOH均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故选项说

法正确。

D、葡萄糖、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

因此把它看作是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 【答案】D

【解析】①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由酸和碱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它是盐,③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它是无机物,观察选项,故选D

5. 【答案】A

【解析】A、环氧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44,说法正确;

B、环氧乙烷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说法错误;

C、环氧乙烷中C、H、O的质量比为(12×2):(1×4):16=24:4:16,质量分数最高的是碳

元素,说法错误;

D 、环氧乙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错误; 故选:A 。

6. 【答案】A

【解析】A 、葡萄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有机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几十万到几百万,选项错误;

B 、蔬菜和水果中富含有维生素,所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选项正确;

C 、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可补充碘元素,选项正确;

D 、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选项正确。故选A 。

7. 【答案】D

8. 【答案】D

9. 【答案】D

10. 【答案】B

11. 【答案】B

【解析】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钙原子都是 1 个,反应前碳原子是 2 个,反应后应该是 2 个,包含在 X 中,反应前氢原子是 4 个,反应后应该是 4 个,其中 2 个包含在 X 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 2 个,X 的化学式是 C 2H 2,该选项说法正确;

B 、

C 2H 2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 2H 2+5O 2===点燃

4CO 2+2H 2O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 C 2H 2 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 、 CaC 2 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64×100%=62.5%,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

12. 【答案】D

【解析】A 、牛肉富含蛋白质,选项A 不正确; B 、苹果富含维生素,选项B 不正确; C 、奶油富含油脂,选项C 不正确;

D 、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或块茎中,因此大米做成的米饭富含淀粉,选项D 正确。 故选D 。

13. 【答案】C

14. 【答案】B

【解析】A、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属于有机化合物,核酸中一定含有C、P,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核酸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核酸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核酸中一定含有C、P,所以核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达

几百万,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 【答案】B

【解析】A. 玉米、红薯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不符合题意;

B. 鲜奶、豆浆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 苹果、西红柿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 牛油、奶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 【答案】A

【解析】A、糖类可以提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符合题意;

B、油脂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答案】A

【解析】A、C60是由同种元素(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水煤气是由一氧化碳、氢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蔗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答案】D

【解析】A.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离子,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中常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增大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摄入的纤维素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的作用,但是不能被人体吸收,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9. 【答案】B

【解析】A、人体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坏血病;高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指的是钙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故符合题

意;

C、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纯碱不是碱而是盐;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答案】C

【解析】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糖类主要包括葡萄糖、蔗糖、淀粉。即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C。

二、计算题

21. 【答案】

(1) 有机物

(2) 282

(3) 90:11:40

(4) 18g

22. 【答案】

(1) 蛋白质(或矿物质、油脂)

(2) 4

(3) 0.28

(4) 2盒

【解析】

(1) 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知道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为矿物质、油脂、蛋白质。

(2) Ca10(PO4)6(OH)2由Ca、P、O、H等4种元素组成。

×

(3) 由标签知每100mL牛奶含钙至少0.11g,一盒牛奶250mL含钙至少为:0.11g

100mL 250mL=0.28g。

(4) 根据题意来自牛奶的钙有:0.6g×90%=0.54g,由(3)知一盒牛奶含钙0.28g,则一个人

每天要喝牛奶的盒数是:0.54g÷0.28g≈2盒。

三、综合题

23. 【答案】

(1) 元素

(2) D

(3) 金属

【解析】

(1) 该保健品中的钙、铁、锌、硒指的是物质中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 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排骨汤、炸鸡腿中含有蛋白质、油脂、无机盐和

水,从均衡营养角度看,这份午餐还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D。

(3) 铁锅和铝壶都是由金属或合金制成的,故属于金属材料。

24. 【答案】

(1) CaO+H2O=Ca(OH)2;空气(氧气);蛋白质

(2) 调大

(3) 盖锅盖或撇青菜

(4) 刷油漆或喷油漆均可

25. 【答案】

(1) 乙醇

(2) 495

(3) Cl2+2NaOH=NaClO+NaCl+H2O

【解析】

(1) 在这三种物质中,乙醇是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过氧化氢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是氧化

物;次氯酸钠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

(2)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mL=1cm3,可得:50cm3×

1.1g/cm3×30%=(50cm3×1.1g/cm3+x)×3%,x=495g,需要加水495mL;

(3) 将氯气(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得到次氯酸钠(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O+NaCl+H2O。

26. 【答案】

(1) CH4

(2) Na2O

(3) NaOH

(4) H2SO4;硫酸

(5) H2S;氢硫酸

(6) NaHCO3;碳酸氢钠(合理均可)

27. 【答案】

(1) Ca(OH)2

(2) NaCl

(3) HCl

(4) Ca(OH)2或CuSO4

(5) CH4

(6) CaO

28. 【答案】

(1) 基本组成;肌肉;指甲;头发

(2) 碳;氢;氧;氮;硫;磷;锌;铁;铜

(3) 猪肉;牛肉;羊肉;鱼;虾;家禽;豆类;硬壳类;氨基酸

29. 【答案】

(1) 间隔增大 (2) 36:6(或 6:1)

(3) O 2;C 2H 5OH +3O 2===点燃

2CO 2+3H 2O (4) 白菜(或苹果等)

30. 【答案】

(1) ?1

(2) 催化剂;B ;ab (3) 变性

(4) 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解析】

(1) 因为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 H 2O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 为零,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1。

(2) MnO 2 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而制得氧气,MnO 2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 MnO 2 在反应中作催化剂;A 装置中长颈漏斗未插入液面以下,若用此装置制氧气,将不能收集到氧气,C 装置中的 MnO 2 加热不能生成氧气,因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装置是 B ;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且氧气难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因此选择 ab 。

(3) 蛋白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内部的结构和性质出现了一定的改变被称为蛋白质变性,因此过氧化氢溶液能杀死新冠病毒,这个过程叫做蛋白质的变性。

(4) 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变红,如果变红则说明 H 2O 2 不是通过破环酚酞来使溶液褪色的,也就是猜想 ①H 2O 2 显酸性消耗了 NaOH ,而使红色褪去正确,如果不变红色,则说明猜想 ②H 2O 2 分解产生的氧原子与酚酞反应破坏其结构,而使红色褪去正确。因此检验的方法是: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31. 【答案】

(1) 电

(2) 有机;3:1 (3) 高 【解析】

(1) 卫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能量转化,其能量转化方式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 偏二甲肼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偏二甲肼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12×2):(1×8)=3:1。

(3) 氧化铝陶瓷可用于火箭腹部的隔热瓦,可知氧化铝的熔点高。

32. 【答案】

(1) Cl 2 (2) D (3) C

(4) B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 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

2014初一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练习题(含答案)

2014初一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练习题 (含答案) 生物人教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1)种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2)不同的食物(每100克)所含营养成分的多少不同。营养物质 面粉12.7 224.1 11 71 1.5 ― 黄豆10.2 670.5 35 18 16 ― 辣椒 91.9 18.92 1.4 3.7 0.3 62 花生 48.6 263.1 12 5.2 25 14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种类不同,不同食物含每种营养物质的多少也不同,即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食物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有()。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糖类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 A.①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解析:A ×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所以,①②③④⑤⑥都是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选项C是正确的。B × C √ D × 答案:C 2.蛋白质(1)作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供能不是蛋白质的主要作用。(2)缺少蛋白质的病症。如果儿童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等。如果成人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出现体重减轻,抵抗力下降,创伤修复缓慢,贫血和肌肉萎缩等现象。(3)食物来源。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丰富的有奶类及奶制品、蛋类、瘦肉、鱼虾类、豆制品等等。【例2】关于蛋白质的作用,错误的叙述是()。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B.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可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蛋白质是储备的能源物质解析:A ×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B × C ×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 一般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重点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重点 ★字词总复习 ◎第一单元: 惮(dàn)踱(duó)归省(xǐng)行辈(hánɡ)撺掇(cuān duō)凫水(fú)潺(chán )倘(tǎnɡ)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蕴藻(yùn zǎo)懈(xi è)屹立(yì)舀(yǎo)吁气(xū)家眷(juàn)楫(jí)亢奋(kànɡ)晦暗(huì)羁绊(jī)蓦然(mò)冗杂(rǒnɡ)烧灼(zhuó)恬静(tián)闭塞(sāi)磅礴(pánɡbó)辐射(fú)戛然而止(jiá)撇(piě)蘸(zhàn )惬意(qiè)参差不齐(cēn cī)水门汀(tīnɡ)咿哑(yīyǎ)静穆(mù)颦蹙(pín cù)粲然(càn)嗔视(chēn)低回婉转(wǎn zhuǎn )叱咤风云(chìzhà)浑身解数(xiè)尽态极妍(yán)惆怅(chóu chànɡ)收敛(lian)屹立(yi)奸馋矫健铿锵(kengqiang)婀娜(e nuo)优雅金碧辉煌忠心耿耿(geng)鸦雀无声少顷(shǎo qǐnɡ)犬吠(quǎn fèi )呓语(yìyǔ)叱(chì)曳屋许许声(yèhǔ) ◎第二单元: 宰割(zǎi ɡē)筹划(chóu)彷徨(pánɡhuánɡ)仰慕(yǎnɡmù)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ǎn)当之无愧(kuì)锋芒毕露(l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rú)马革裹尸(ɡu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ɡōnɡcuìyǐ)至死不懈(xiè)元勋(xūn)孕育(yùn)黯然神伤(àn)曛(xūn)铤(tǐng)衰微(shuāi wēi) 赫然(hè)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xuè) 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一反既往(fǎn jì) 慷慨淋漓(kānɡ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dǒu)卓越(zhuó)浠水(xī)弥高(mí)炯炯(jiǒnɡ)窥视(kuī)无暇(xiá)衙门(yá)派遣(qian)热忱(chen)鄙薄(bo)以身殉职拈轻怕重(nian)漠不关心(mo)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重荷(hè)深邃(suì)踌躇(chóu chú)巴望锁闭磐石(pán)惹人注目杂乱无章喧嚣(xuān xiāo)沉郁(yù)应声而至(yìnɡshēnɡ)一拍即合(jí)义愤填膺(yīnɡ)魅力(mèi)琐事(suǒ)滑稽(jī)荒谬(miù)头颅(lú)轮廓(kuò)钦佩(qīn)白皙(xī)脚踝(huái)卿(qīnɡ)邪(yé)涉猎(shèliè)孰(shú)刮目相待(ɡuā) 词语解释: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终止。 大彻大悟——佛教用语,彻底醒悟的意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息息相通——呼吸想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知道死了为止,指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都明白。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截然不同——形容完全不同,有很大的差别。 妇孺皆知——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了,形容人人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都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目不窥园”。后世用来形容埋头读书。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如既往——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博学多识——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多方面的知识。 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拈轻怕重niān: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麻木不仁: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更好。益,更。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背诵课文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文学常识 1.《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社戏》)、《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诗集《野草》(《风筝》),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总结

食物中的有机物知识总结 1.有机物:人们把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但是CO、CO2、H2CO3、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都是无机物。 3.所以有机物一定含碳,但是含碳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4.有机物种类的繁多的原因是:因为碳的连接方式比较多。碳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还可以与其他原子连接起来。 5.常见的有机物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甲醇(工业酒精中的成分,有毒):CH3OH 甲醛(新装修的房子或者新家具会散发出来的气味、水溶液是防腐剂):CH2O 甲酸:CH2O2 乙醇(酒精。):C2H6O 乙醛:C2H4O 乙酸(醋酸):C2H4O2 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我们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7.有机物的特点:大多数能燃烧,大多数不溶于水。 8.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棉花(纤维素)、羊毛(蛋白质)、蚕丝(蛋白质)、 天然橡胶、淀粉(糖类)。 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9.人体的六大营养素。 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 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 10.人们获取有机物的方式。 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油脂:食用油、冰激凌、牛奶。 蛋白质:肉、蛋、奶、豆。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11.糖类人体的主要功能物质。 (1)包括葡萄糖、淀粉、纤维素。 (2)葡萄糖:C6H12O6,,白色粉末,有甜味,能溶于水。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单糖。 葡萄糖的生成(植物的光和作用,方程式): 检验方法:向新制取的氢氧化铜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10单元1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1.了解有机物及无机物的概念。 2.初步学会检验食物中淀粉的方法。 3.了解糖类(淀粉和葡萄糖)、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阅读课本第7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有机化合物:通常人们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作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将除了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2.种类: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已经发现的数千万种物质中,90%以上是有机物。甲烷(CH 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食醋中含有的醋酸(CH 3COOH)、酒中的乙醇(CH 3CH 2OH)等也属于有机物。 3.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 、CO 2和Na 2CO 3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糖类和油脂 阅读课本第79-8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糖类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又叫作碳水化合物。蔗糖(C 12H 22O 11)、葡萄糖(C 6H 12O 6)、淀粉[(C 6H 10O 5)n ]等都属于糖类。 2.在实验探究10-1中,分别向面包片、米饭、土豆片和苹果片上滴加几滴碘水,观察到这些食物都呈现蓝色,说明它们均含有淀粉。淀粉是一种长链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3.食物中的淀粉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而是在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并溶解在血液中。 4.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油,呈固态的油脂称为脂肪。 油和脂肪均为混合物。 5.油脂的转化:在脂肪酶和水的作用下,油脂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1.淀粉转化:(C 6H 10O 5)n +nH 2O ――→淀粉酶nC 6H 12O 6。 2.淀粉检验:淀粉遇到单质碘(常用碘酒做实验)变蓝色,以此检验淀粉的存在。 蛋白质和维生素 阅读课本第80-8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和修补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蛋白质的转化:在蛋白酶和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氨基酸。 3.维生素是一类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4.维生素的主要分类: 维生素A :保护视力,缺少会引起夜盲症。 维生素C :对皮肤和牙龈有重要作用,缺乏引起坏血病。 维生素D :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缺乏引起佝偻病。 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试着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

鲁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点燃镁条 (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3、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 (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初三思想品德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单元是唯一一个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其余三个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理想教育。是初中阶段道德教育的升华与拓展,是学习国情国策的必要前提,树立远大理想的思想道德基础。本单元基本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一个项目“我们向往公平” 第二个项目“为正义而高歌”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一个项目“责任对于你我他” 第二个项目“面对责任的选择” 第三个项目“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学情分析: 社会中的个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必须承担义务。社会越开放,就越需要有责任心的公民。即将择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九年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日益成熟,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是一种必须。 九年级教材第一课使学生在与人合作的基础上了解了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意味着相互承担责任,对社会负责,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状态,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就无法进行。所以树立学生的公平意识,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使他们理解自己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就成为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 同时教材设置第二、三、四单元国情、国策及理想成才,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是后面内容的学习基础。第一框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人人都要承担责任,更是学习以后知识的思想动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度;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能力目标: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理解有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重点——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分清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培养正义感 ;承担责任的意义(好处)和代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难点——公平的含义;从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角度了解社会正义;责任的产生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承 担 责

鲁教版初三下册化学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4)知道糖类(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5)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元素。 (6)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弄清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功能、作用及其营养价值。 难点: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体中的功能以及转化和吸收。 关键点:各种食物的作用及富含的食品。 教学媒体:碘水,各种富含淀粉的食品(面包片、米饭、土豆片、苹果片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你还记得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吗?还能从别的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吗?如何分类?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强调: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和Na2CO3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新课: 一、糖类 提出问题: 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什么?如何检验它的存在?其在体内是如何转化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存在于哪些食品中? 淀粉遇碘变蓝 人体所需热量的60%~70%来自糖类 淀粉类食品:馒头、面包、小麦、大米、面条、饼干、土豆、地瓜 水 淀粉——→葡萄糖 酶 缓慢氧化 C6H12O6+6O2=======6CO2+6H2O 二、油脂 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液态油脂:豆油、花生油、香油等; 固态油脂(脂肪):猪油、奶油等。 三、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身体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水 蛋白质------→氨基酸 蛋白酶 蛋白质类食品:鸡、鱼、豆、花生、核桃等。 四、维生素 调节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以保持身体健康; 存在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中。 长话短说: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巩固: 教材82页“挑战自我”。 板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一、糖类: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鲁教版)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泊位()呼吁()剥豆()豆壳() 湖泊()吁气()剥削()地壳() 2.简答。 ①小说开头说“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后又写“我”受到朋友们的“嘲笑”,这矛盾吗?为什么? ②在看社戏的过程中,双喜为什么要向“我”解释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③从文中看,社戏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可小说最后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为什么? 3.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①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②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③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_______________ 夜渔:__________ ______ 阅读《枯枝与鲜花》,完成练习。(02天津)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如何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有新物质生成; B、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 气体、生成沉淀)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化学变化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坩埚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用嘴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灯帽要重复盖一次,避免负压,灯帽不易打开。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1)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一) 知识脉络 饮用食品不仅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调节口味、满足人体营养需要,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还是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防御疾病发生、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本节教材从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作为饮品、调味品的乙醇、乙酸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入手将学生逐步带入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即由简单有机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由单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油脂)到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由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酯、油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这样编写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及迁移应用。 (二) 知识框架 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不拘泥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单一的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这样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了一些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烃的衍生物 单官能团 多官能团 乙醇 乙酸 酯 油脂 简单低分子 天然有机高分子 葡萄糖 氨基酸 淀粉 纤维素 蛋白质

1.使学生认识教材所涉及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对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本质的辨证认识。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 收集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和调味品(图片或实物) 2.预习 (二)教师准备 1. 教学媒体、课件;准备“活动·探究”实验用品。 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五、教学方法 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六、课时安排 5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展示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和调味品(图片或实物)。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单元总结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的是() ①用于信号传输的光导纤维②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③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④ 医疗上用的人造血管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2.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A.功能材料的制造B.“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天轨道的设定C.农药化肥的研制D.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干冰升华B.电灯发光C.矿石粉碎D.粮食酿酒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中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酒精挥发B.气球爆炸C.食物腐烂D.湿衣服晒干 5.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菜刀生锈B.葡萄酿酒C.食品发霉D.瓷盘摔碎6.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7.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取用液体试剂 C.加热固体 D.加热液体 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的使用B.试管夹套入试管 C.熄灭酒精灯D.液体药品的取用

食物中的有机物

食物中的有机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一节转折课,从熟悉的无机化学过渡到有机化学。本节中涉及的淀粉、油脂、蛋白质等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节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科方法,初步建立了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能够从微粒观、元素观两个方面认识物质,能够用物质观、能量观、微粒观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有了金属、溶液、酸碱盐的初步知识和生物学上有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战胜疾病方面的重要贡献,既是对所学化学知识在生活领域内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化学、生物、生理学所学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进行相互渗透。 另外,模型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力。从简单分子到复杂分子,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有机高分子,通过淀粉等天然高分子的学习,为学生高中学习合成材料作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4)知道糖类(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5)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元素。 (6)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重点:弄清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功能、作用及其营养价值 难点: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体中的功能以及转化和吸收 关键点:各种食物的作用及富含的食品 五、教学准备:碘水,各种富含淀粉的食品(面包片、米饭、土豆片、苹果片等)、火柴、毛线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自学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1

第四单元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能区分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物质分类观。 2、了解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知道糖类(淀粉和葡萄糖)、油脂等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其食物来源。 3、能根据淀粉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4、初步认识研究复杂事物的简化方法——模型法。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做饭时,如果把米饭、馒头烧焦了,会产生黑色的残余物,这些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_。 2、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都含有元素,例 如、。化学上,通常把含有_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_;把_________ 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其中有些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等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无机化合物相似,所以习惯上也属于无机化合物。 3、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中都含有。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已经发现的3000多万种物质中,90%以上的是,食醋中含有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酒中的_____________化学式为 )等也属于有机物。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_______等元素。 4、食物的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与无机盐和水等统称为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素。 5、葡萄糖(化学式___________)、蔗糖(化学式____________)、淀粉(化学式____________)它们都属于糖类,又叫_______________。人类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6、淀粉分子是一种长链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属于。 7、葡萄糖在体内缓慢氧化的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油脂的___________与糖类相同,只是它们的____________和不同。油脂在小肠中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9、糖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脂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思考):什么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有哪些?有机物和无机物属于物质分类中的哪一类? (阅读):课本112页1、2两自然段。 (小结):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虽然都含有碳元素,却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所以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交流):学生交流食品包装袋上列出的食品的主要成分,并找出其中的有机物。 (小结):食品的主要成分是 __、、、等有机物;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分类法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物质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你已经学习到的物质中,按照组成可以将物质进行怎样的分类?你能用网络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 [跟踪训练]: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要求用框图的形式表示,层次分明,分类精细。其中纯净物要用化学式表示。) 二氧化碳、氢气、氢氧化钾、氧化钙、镁、硫酸、酒精、碳酸钠、澄清的石灰水。 【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1、要善于运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注意知识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2、在学习化学时,我们应当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物质分类观,同时体会运用分类法学习化学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层次性和简捷性。 学习任务二:糖类 (思考):1、你知道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食物中含有哪些糖类物质吗?你能用化学式表示这些糖类物质的组成吗?为什么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糖类对人体有什么重要作用?请自主学习课本87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高青县实验中学张延春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四个年级、八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 分析课文,不要纠缠在一些细微末节,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从字——词——句——节——段——篇,学会从具体内容中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读、写的基础)。 3、读懂、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从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及作者如何表达的基本方法。 4扎实掌握读写的基本能力和文体阅读的基本能力。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

与许多学校相比,体育运动也许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模式。你至少可以从体育运动得到8个启示: (1)所有体育运动成就者都有梦想。他们梦想不可能的事情,并使其发生。冠军要打破1英里3′50″的纪录,或者拿金牌,或者跻身于世界级强手之中。各个层次所有的体育运动成就者都有梦想。 (2)所有人都有特定的目标。他们把那些目标分成几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因而,梦想总是存在着,他们将梦想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之上。你不能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冠军,你必须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排除障碍,并在取得每一个胜利时进行庆祝。 (3)所有体育运动成就者将头脑、身体和行动结合了起来。他们知道,当他们将正确的心态、健康、饮食和运动技巧结合起来,他们的目标才可以得到实现。 (4)他们都有远见,他们学会了将他们的目标视觉化。他们预先看到他们取得了成功。 (5)他们都充满激情。他们有巨大的成功欲望。 (6)每个人都有一个教练、私人教师和指导。事实上,就真正的教育而言,与大多数大学课堂相比,我们也许能从美国大学教练体制的成功中学到更多。如果你不相信,那么看看有多少奥林匹克运动员、篮球和足球明星从大学崛起,他们的教练都是私人教师、朋友和指导。 (7)所有体育运动成就者对错误都有极为积极的态度。他们甚至不把错误当作错误,他们把错误当作实习。即使是伯约恩·柏格(BjormBorg)、约翰·麦肯罗(JohnMCEnroe)和玛蒂娜·娜夫拉蒂洛娃(MartinaNavratilova),在他们通向网球冠军的道路上都有数千次将球打进网内的经历,没有哪个教师把那些击球当作失败,这些击球都是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8)他们都通过实干而有所成就。体育运动是一种参与性活动。通过读书,你不能使身体健康,尽管读书能帮助你获得理论知识。你盯着电视机看,不会练出发达的肌肉。你在教室里不会跳远超过28英尺。所有体育成绩都来自于行动。 摘自《学习的革命》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