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10单元《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10单元《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10单元《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10单元《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10单元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合物的分类及糖类、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体会化学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学会用化学方法检验淀粉、蛋白质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

2、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

3、初步认识一种研究复杂事物的简化方法——模型思维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淀粉的检验。

2、淀粉、油脂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问题导学、合作互动、分组讨论、导向自学。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碘水淀粉滴管药匙表面皿

五、教学过程

导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可以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呢?同学们每天的食物搭配合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有机物,从这节课中寻找答案。

老师提问:指出物质的分类: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那么什么叫有机化

合物,什么叫无机化合物呢?请同学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本内容,然后交流讨论,共同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什么是无机化合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其余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有机物中除了含有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甲烷 H、O、 N、CI、P、S等

3、自然界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哪类物质?

有机物

那么有机物有什么共同性质呢?

有机物的共性

1、一般熔点低,受热易分解或燃烧

2、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

3、一般不导电

那么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化合物中是否含碳来区分。

那么是不是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呢?

(学生回答)CO、CO2、H2CO3及碳酸盐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在线测试:1、在自然界中,下列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 D )

A、酸

B、碱

C、盐

D、有机物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

B、CO2、 CaCO3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它们都是有机物

C、大多数有机物易燃

D、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一)糖类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1页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与同学们交流。

1、常见糖类物质有哪些?记住他们的化学式。糖类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淀粉被人体吸收的过程是怎样的?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3、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什么?哪些食物富含淀粉?

4、请设计实验并检验食品中含有淀粉?提示:淀粉遇碘水变蓝

(二)油脂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0页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与同学们交流。

1、你知道油脂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油脂如何分类?

2、油脂在人体内是如何转化?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关系?你知道哪些食物富含油脂吗?

知识拓展:一般成人体内贮存约人体质量10%~20%的脂肪,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

(三)蛋白质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0~ P81页的有关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

1、蛋白质组成元素?作用?

2、哪些食物中含丰富的蛋白质?

3、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代谢情况?

知识拓展: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成人每天需摄取60g~90g,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另外,万一人体缺乏糖类和油脂,蛋白质也是备用能量来源。

实验探究:取头发用火柴点燃,闻一闻灼烧后的气味,这就是_______气味。人体肌肉、皮肤、毛发、血液、激素中含有大量_______ 。

(四)维生素

小故事: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受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甚至皮肤淤血和渗血,最后痛苦地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了。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那么,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页的有关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维生素的作用?

2、食物来源?

3、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C缺乏症?

知识拓展: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

体健康的作用。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并介绍食物纤维的作用。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 A . 称量药品 B . 点燃酒 精灯 C .取用固 体 D . 过滤 2 . 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 ) A .酒精燃烧 蜡烛熔化 B .冰雪融化 工业制氧 C .剩饭变馊 高粱酿酒 D .滴水成冰 铁锅生锈 3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4 .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 .守恒观:16g 硫与32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 二氧化硫 C .转化观:O2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5 .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下现象:①发现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穿透金箔,②小部分a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的a 粒子被反弹回来(如图)。该实验能

说明() A.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B.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C.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D.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所占的体积很大 6 .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175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 C.该元素的原子中有289个中子 D.该元素的原子带正电 7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8 .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2届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七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 备考要点 素养要求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 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 2.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 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道催化剂可以 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 意义。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化学反应速率是变化的,知 道化学反应速率与外界条件有关,并遵循一定规律;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速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与化学反应速率有 关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影响化学反 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必备知识自主 预诊 知识梳理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指明具体物质。 (2)由v = Δc Δt 计算的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 而不是瞬时速率,且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 值。 (3)对于固体或纯液体反应物,其浓度视为 ,故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4)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之比。例如,对于反应 m A(g)+n B(g)p C(g)+q D(g),v (A)∶v (B)∶v (C)∶v (D)= 。 3.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图像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导学号62920061】低钠盐中的钠是指() A.单质 B.分子 C.原子D.元素 2.【导学号62920062】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 D.质子数不同 3.【导学号62920063】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 mL,则实际液体体积() A. 大于20 mL B. 小于20 mL C. 等于20 mL D. 无法判断 4.【导学号62920064】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A.水的净化 B.水的汽化 C.水的蒸馏D.水的电解 5.【导学号62920065】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中装置的 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注射器内有液体 6. 【导学号62920066】以下事例能证明分子间的间隔可以改变的是 () A. B. C. D. 7.【导学号62920067】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为了加快过滤的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 8.【导学号62920068】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 分析正确的是() A.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9.【导学号62920069】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B.天然水为混合物 C.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10.【导学号62920070】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使用原则 (1) “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mL,固体只需。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 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 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点燃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7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S—32Cl—35.5Ba—137 第Ⅰ卷(选择题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D) A.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B.减弱皮蛋中的涩味 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 A.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可用滴加稀盐酸的方法除去杂质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氢氧化钠易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3.(C) A. C.肥皂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食用过多的食醋 4.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A) ①X+碱→盐+水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5.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C) 6.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类比推理正确的是(A) A.NaOH和KOH都是强碱,两者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N2和O2都是非金属单质,两者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 C.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两者都易挥发 D.CaO和Fe2O3都是金属氧化物,两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7.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A)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 ③NaOH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8.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A)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51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9.(4分)在H、C、O、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2)可作干燥剂的氧化物CaO。 (3)汽水中含有的酸H2CO3。(4)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HCl。 10.(3 (1)呈中性的是糖水。 (2)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加水稀释(或向其中加碱溶液) 的方法。 (3)用pH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厕所清洁剂的结果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1.(5分)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③处填入一种物质,③是氧化铜(或CuO) 。 (2)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盐。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BaCl2+H2SO4 === BaSO4↓+2HCl(合理均可) ,其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 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制镁的转化过程; 3.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知道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材预览: 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主要以_____的形式存在。 2.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转化过程如下 (在横线和方框内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 海水或卤水镁 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常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人们在海底又发现了一种新型能源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还蕴含着一种多金属结核---_________。 4.海水中除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外,还有丰富的_____和_____资源。 5.目前,世界上已经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中最普遍采用的是______法中的

“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法和______法。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 30~31, 交流和总结: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离 子符号)。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 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了解海底矿物。 ,,交流和总结: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 31~32 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知识点三:海水淡化 1.结合课本中所给出的仪器、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得到淡水,原理是什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 2.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掌握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蒸发皿、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烧杯、药匙、玻璃棒、小气球。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生石灰、氢氧化钙溶液、浓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 碱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回忆、回答碱的概念,写出电离方程式。 二、新课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别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振荡,并让学生触摸管外壁温度的变化。从感性上认识氢氧化钠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结:指导学生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氢氧化钠(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一)物理性质 [问题讨论] 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 思考、讨论: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 (二)化学性质 1.NaOH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指导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 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现象?是哪类物质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那么,NaOH能否与CO2反应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中的道理。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烧杯,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学案2(新版)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案2 (新版)鲁教版 教师寄语:锁定差距,缩小差距,消灭差距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2.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到用一种新的标准——12C原子质量的1/12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会使得衡 量结果更接近常规的数据范围。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课前热身】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课堂展示】 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质量: 根据上表思考下列问题: 1.表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使用起来方便吗?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如何表示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探究发现:结合碳12原子的质量探求上述四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归纳: 相对原子质量≈+ 例1: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归纳总结】 根据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完成下面问题: () 1.相对原子质量=——————————— () 2.求相对原子质量时,标准是。 3. 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两个概念区别与联系。 【当堂达标】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其它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相比较所得的比值 C.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D.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 通过观察上表,不仅可以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 ; (2). ; (3). 。 3.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另一种A原子的质量是1.7937×10-26 kg,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9 B. 24 C.56 D.108 4.已知资料获悉,目前人工合成的最重原子是118号元素的一种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是293,该原子里的电子数比中子数少() A. 57 B.75 C.118 D.185 5.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则实际质量为ng的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2 n/m B. 12 m/n C. n/12 m D. m /12 n 【课后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说出来大家交流。

九年级化学全册1.1奇妙的化学学案1无答案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学习准备】 1、木材、棉花、石料等都是_________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都是_________材料。 2、化学已渗透到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___________研制、______________探索等。 3、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 化。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 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面发生了变化。 6、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__能、______能和______ 能。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原料________________地转变成产物,生产 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随堂练习】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人类的生活需要能源,下列能源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C、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和发出的光 D、水利发电 3、镁带燃烧的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镁带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白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绿色化学特点的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常见的酸 1、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酸。如: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 3、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4、如何区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方法 (1)闻浓盐酸有挥发性闻有刺激气味浓硫酸不挥发无色无味;(2)看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冒白烟浓硫酸不挥发; (3)根据脱水性浓硫酸有强化性放一张白纸在上面白纸会变黑浓盐酸不会使白纸炭化变黑 5、浓流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化学性质),木炭、纸张、皮肤等 物质遇到硫酸能变黑,这是硫酸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 玻棒不断得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将水倒入浓 硫酸中。如果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在手上,如果少量可直接用水 冲洗,量多,应先用布擦,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6、如果浓硫酸沾在衣服上应怎么办?要立即清洗,然后涂上碳 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在衣服上不及时清洗可以吗?不行,否则水份蒸发, 使稀硫酸逐渐变成浓硫酸,也会使衣物碳化腐蚀。7、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的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二、酸的通性 1、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 2、酸+金属→盐+氢气(放热反应)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其中铁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其中镁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大量的热量。 要求:能够熟练写出镁、锌、铁、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叙述实验现象。 注意: (1)酸是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2)金属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金属 (3)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注意:酸除铁锈的实验现象: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氯化铁的溶液是黄色。)如果将带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酸中,现象: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而后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又会由黄色转为浅绿色。 用酸来除锈时,能长时间将金属浸泡在酸溶液中吗?不能。因为铁锈除去后还能与铁发生反应。 4、酸+盐→新酸+新盐 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Na2CO3+H2SO4=Na2SO4+CO2↑+H2O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简单方法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要求: (1)能够熟练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1. 5. 8. 9.

(完整版)鲁教版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与典型例题,推荐文档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2、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自学)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三、水的人工净化 1、水的分布:淡水资源缺乏,不到总水量的0.3% 2、水的净化 自然沉降(固体大颗粒) 沉降→过滤→消毒或杀菌(化学变化)→煮沸 加絮凝剂(固体小颗粒) 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空气、河水、泥沙、矿泉水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蒸馏水等 4、物质的提纯 过滤法:(固不溶于液)

物质的提纯蒸发:(固溶于液) 蒸馏:(液溶于液) 5、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 典型例题 1、下面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是() A炒菜时闻到香味B压缩空气C干冰升华D湿衣服晾干 2、“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来过扬州的人无不为扬州城的美丽风景所吸引。 下列选项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落叶缤纷 D 冬天, 雪花飘飘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液态氧 C.不锈钢 D.医用酒精 5 4、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 纯净物的是 (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3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初步学会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能梳理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参加反应的木炭、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若生成4.4g二氧化碳,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为g。 2.某反应AB+CD=AD+CB,若25gAB与10gCD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AD,则10gAB与CD完全反应,生成CB的质量是g。 3.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氢气,欲制取1g氢气,需电解水多少克? 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现有一种能帮助消化、减缓胃痛的药品A,能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药品A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含量为260mg/片。若患者按医嘱服用药品A,每日两次、每次3片,请你计算服用药品A一天理论上可以中和盐酸中的氯化氢多少毫克? 5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质量(g)346 SO2质量(g)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2的质量比是。(2)第一次为什么生成6g的二氧化硫而不是7g的二氧化硫? (3)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4)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方法探究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几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2284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 (1)反应结束后X的质量g 。 (2)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0g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常温,测得容器内仍有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可能是()。 A.1:4 B.1:2 C.1:8 D.1:9 反思交流

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七单元金属单元侧平试题

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6HCl====2FeCl3+3H2↑+2NaOH====Cu(OH)2↓+Na2SO4 +HCl====CaCl+CO2↑+H2O +O2点燃MgO 解析:A项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FeCl2而不是FeCl3;C项中CaCO3和稀HCl反应生成CaCl2,而不是CaCl;D项中方程式Mg+O2点燃MgO没有配平。 答案:B 2.实验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相信你对身边的许多金属进行过观察和探究,你认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铜的表面呈现红色,在潮湿的地方放置较长时间会产生铜绿 B.硬币表面是银白色的,它可以导电 C.铅笔芯是用金属铅为主要材料制造的,它是黑色的 D.铁锅通常需要加一个木柄或塑料柄,因为铁的导热性能强 解析:A项正确,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铜容易生锈,即变成“铜绿”;B项正确,硬币本身是由金属组成,可导电;C项错误,制造铅笔芯的材料是石墨而不是铅;D项正确,因为金属导热效果好,加一个木柄或塑料柄,防止烫手。 答案:C 3.铝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金属之一。关于铝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强的原因,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①铝的化学性质本来不活泼,难被腐蚀;②市场上的铝材料通常是铝合金,合金是不发生化学反应的;③铝性质活泼,表面能产生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你所认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解析:①错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②错误,合金同样能发生化学反应,但合金的机械性能优于纯金属;③正确,由于铝与氧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铝的性质虽然活泼,但不易于被腐蚀。 答案:C 4.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果我们逐个进行学习和研究,时间上不允许,同时也不便于寻找规律,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习。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是( ) +H2SO4====ZnSO4+H2↑+2O2点燃Fe3O4 +2O2点燃CO2+2H2O 加热+O2↑ 解析:置换反应的特征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A项符合。 答案:A 5.自然界的矿物含量非常丰富,我国蕴藏了多种自然界稀少的金属矿物。在下列矿物中,不属于金属矿物的是( ) A.石灰石 B.赤铁矿 C.黄铜矿 D.硫磺 解析:石灰石学名碳酸钙,是金属钙的碳酸盐;赤铁矿是三氧化二铁;黄铜矿是铜的硫化物;硫磺是非金属单质。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专题有关知识点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复习专题有关知识点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2.(2013,广西柳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加碘食盐C.氮气D.果汁饮料 3.如图2-1所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图2-1 4.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A.蒸馏 B.活性炭吸附 C. 加入肥皂水 D.过滤 5.(2013,重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2013,辽宁大连)如图2-2是氩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2-2 A.元素符号是Ar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 7.(2013,福建漳州)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2-3所示。 图2-3 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是一种混合物 B. N4是一种单质 C.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9.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2-4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D.若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5 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10 mL 10.(2013,南宁)根据图2-5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九年级化学全册 物质组成的表示学案(无答案) (2012新版)鲁教版

课题:物质组成的表示3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教材分析: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其前提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在次基础上,教材以水为例,设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识;在学生能理解的进行计算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由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能读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的物质结构理论来说明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几种元素的质量比 3、会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知识链接: 1、回答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本73页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相对分子质量概念 练兵场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O 3 NaCl CO 2 Cu(OH) 2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总结 环节二: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本73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生产生活中的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工业上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废水 B.工业上重复用水以节约水资源 C.加工香肠时加入少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 D.家中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及时打开排风扇或抽油烟机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收集CO2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 3.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 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金属锌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5.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水壶壁上个水垢B.减弱皮蛋中的腥味 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6.实验室许多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下列对药品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澄清的石灰水——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O2和H2O反应 7.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果汁中含有有机物 B.用炉具清洁剂刷洗坐便器 C.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D.溶液都能导电 8.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 B.有机化合物一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C.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糖类是人类的主要供能物质,纤维素属于糖类,所以纤维素能给人体供给能量9.某同学错题本中记录的下列内容,不合理的是() A.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金刚石可用来割玻璃 C.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0.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氧化钙、熟石灰、CaO、氧化物 B.氯化氢、盐酸、HCl、酸 C.氢氧化钠、火碱、NaOH、碱 D.碳酸氢钠、苏打、NaHCO3、盐 11.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 和OH—结合生成了H2O D.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 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石墨用于铅笔芯 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Zn和Fe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FeSO4溶液后过滤 B.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C.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放到纸上称量,再用50mL量筒量取水 D.鉴别NaOH溶液、Ca(OH)2溶液和稀硫酸,可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