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犹太人历史读后感

犹太人历史读后感

犹太人历史读后感
犹太人历史读后感

犹太人历史读后感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在犹太人长期生活的欧洲,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下达过驱逐令。世界其他地区的统治者也往往借助驱逐手段对犹

太人进行迫害。翻开历史, 可

以看到驱逐犹太人的事件屡

屡发生, 从未间断过。早在亚

述和巴比伦帝国时代, 犹太

人便遭驱逐。罗马人也曾多次

以犹太人不适在耶路撒冷居

住为由对其进行驱逐。莎士比

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绘

的犹太高利贷商夏洛克的形

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

少欧洲人心中对犹太人的偏

见。希特勒也曾在其自传《我

的奋斗》中表达了自己对犹太

人的憎恨,可是这个民族却生

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世界上极

为成功的民族,世界上的杰出

人士中,几乎各个领域都有犹太人的身影: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J可罗,P.A萨缪尔森,西蒙、经济理论专家-----大卫.李嘉图、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商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老罗斯柴尔德-----尼桑.罗斯柴尔德、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个10亿富翁,石油大王美孚公司------洛克菲勒······是什么造就了这个民族?我将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我认为,犹太人能生存至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他们非常重视整个民族的人的知识教育,这里先举一个事例足以说明

这个道理。在犹太人种族里,当他们的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孩子的

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们去尝一尝书上的那一滴蜂蜜的

味道。第一感观和知觉上,让孩子就懂得蜂蜜是甜的,书本也是甜的

道理。使人从小就像爱吃蜂蜜一样爱啃书本,在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热

爱读书学习的烙印。而且对孩子从小进行启发式学习教育,这不仅是

一个或两个母亲这样做,全民族都是如此,把蜂蜜滴在孩子的书本上,

变成犹太人的良好习惯和有效的手段,并当作传统发扬光大。在犹太

人眼中,学习不只是学习,而是以本身所学为基础,自行创造出新的

东西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另一个教师,也不是人的拷贝,

而是在于创造一个新的人.世界之所以进步即在此.犹太人也蔑视一

般的学习,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任何创新.实

际上,学习应该是怀疑,思考,提高知性能力的过程.只要是活着,

犹太人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

命.犹太人认为,肯学习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在犹太教中,

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个组成

部分。这种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

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他们孜孜以求在知识

海洋中积累的丰富知识,对形成犹太人所特有的计划谋略与智慧发挥

了文化滋养的作用。可以想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或知识缺乏者在世界

舞台上根本不会有运筹帷幄的智慧。这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

2.永恒的探索心境,犹太人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崇

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

要敢于怀疑敢于发问。

3.广泛与各民族交流、接触,仅就肤色来看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过接近二

千年的流浪,和当地人的通婚,使到犹太人的肤色变得多种多样,有

白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和黑种犹太人,及印度和拉美的亚肤色的

犹太人。

最后以一首犹太古谚作为本文的结尾

《贤人七德》

一不班门弄斧

二不打断别人说话

三不急于求成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

五解答要符合情理

六谈话要有始有终

七做事要立足于实际

71 43 YF

关于犹太人的几个历史常识

关于犹太人的几个历史常识 11月14日至21日,持续8天的“防务之柱”行动,再次将“巴以问题”推到了世界舆论的聚光灯下。同时也吸引了我们对“以色列”、“犹太人”、“反犹主义”、“屠犹事件”以及贯穿于整个以色列国家史(亦即整个“巴以问题”史)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等等相关问题的兴趣。 评论新闻事件而对其历史背景一无所知,无异于瞎子摸象。诚实地学习历史,是获知世界真相的起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原本属于历史常识、今天却罕为人知的知识,择其要发表出来,供广大关注巴以问题的朋友们分享。 本文是一篇学习笔记,只着眼于几个历史问题的产生根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对现实中的巴以国际争端以及穆斯林、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作评论。 本文所涉几个历史问题关系巴以问题的根本,远非一篇短文所能面面俱到。因此文中不作背景复述,只就相关问题提供资料索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文末所列参考书目,作认真的深入探究。 犹太人不是一个民族 “犹太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犹太人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犹太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这是今天世界的常识,也是几乎一切媒体报道或评论犹太人相关事件的熟练句式。 没有人不承认犹太人古老、智慧、多灾多难……抛开这种经年累月刻意强调的宣传策略所蕴含的意图,以及它与“犹太人是上帝的优选民”理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智慧”一类小册子之间的默契不谈,这一宣传中所包含的一个根本性错误是:犹太人不是一个民族。 承认犹太人“古老,智慧,多灾多难……”是因为我们把犹太人视作人类的平等一员,视作人类大家庭中的同胞兄弟--如同中国人,如同阿拉伯人,如同美国白人和印第安人、包括被称之为“桑博”的印第安人和美洲黑奴混血人种。我们绝不认为犹太人比其他人类种群更愚昧、低劣、下贱,我们也绝不认为犹太人比其他人类更智慧、优越、高等。就精神品级而言,我们认为:人类的差别只存在于道德表现,而绝不存在于人格和天赋权利方面。即便在道德上一部分人类优越于一部分人类,也绝不是以民族、宗教、人种、地域这样的群属概念来笼统区分,而只存在于个体人类的比较。 而今天的宣传,不但把犹太人描绘成一个永恒的“受压迫者”的形象,而且把犹太人想象成一个在智力等方面先天优越于其他人类的特殊人群;不但把犹太人描绘成一个为“救赎人类”而作出了“特殊牺牲”、肩负着某种“特殊使命”的优选民,而且把种族成分极其迥异、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想象成了一个共同民族。 法国思想家罗杰·格鲁迪(Roger Garaudy)在其《以色列问题》一书中,从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种学三个方面,清楚地论证了:从来不存在一个犹太民族。1976年的阿尔巴版等多次重大考古发掘清楚地证明:被犹太人奉为先民的希伯来人,最初形成于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迁居迦南地区的游牧民阿拉米人。而这是一个由“形形色色不同肤色、不同宗教”的人群构成,由当时“不同种族组成、最为复杂的”游牧部落。就其语言而非血统来说,阿米尔人就是当时的闪族人,即今天的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土生犹太人的共同先民。希伯来人形成于这一人种成分极其复杂部落的基础之上,而并未曾在游牧民阿米尔人进入迦南之前形成一个特定的民族。 在“出埃及”时期,来自埃及的所谓“希伯来人”,是一个处于反对派地位、由各种族构成的人群集合,是一个受到法老统治歧视的社会阶层,而非某一特定民族。这一人群通过和平或战争的手段渗入迦南的希伯来各部落居民中,逐渐在文化和婚姻上与当地居民完成了

欧洲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恩怨

欧洲人反对犹太人的原因 世纪时,许多欧洲人发现他们的家乡来了这样一群人: 同样信奉上帝,他们却不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更不认为耶稣是什么救世主,他们坚信只有自己是上帝的“特选子民(theChosenPeople)”,而且拒绝与本地居民通婚。 不久就有小道消息传来,说其实就是这帮人害死了欧洲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耶稣。 这群人就是犹太人,犹太人起源于中东地区,连续被埃及、巴比伦、罗马帝国奴役驱逐,沦落世界各地,其中的多数流落到了欧洲,由此开始了犹太人与欧洲人长期格格不入、别别扭扭的共同历史。 在很长的时间里,整个欧洲***社会都普遍存在虐待和迫害犹太人的现象,而且这种歧视和迫害贯穿从政治领袖、宗教人士、知识精英到一般民众的各个阶层。 其手段从限制就业到限制居住地区,从勒索财富到驱逐人口,多种多样。 犹太教不承认新约,不认可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虽然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从犹太教中延伸出来的。但对于已经自我标榜为上帝“新的选民”的欧洲人来说,犹太人就有些大逆不道,被其斥为异端邪说也就很自然了。 犹太人2000年以来流离失所,没有自己的祖国。这在崇尚力量的欧洲,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自然就是一种完全的劣势。历史上,犹太人、吉普赛人等弱小民族在欧洲被屠戮、驱赶了无数次。其实就是那句话,柿子要捡软的捏。 .也正因为第二点,犹太人大都很自强,强烈的危机感使他们在欧洲历史的夹缝中努力生存的很好。但这一点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妒忌,并引发很多的贪婪举动。 在欧洲历史的各个时期,犹太富人多数被当做储蓄筒。当权者在需要的时候就打碎他们,将其掠夺一空。至于借口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也有世俗方面的。这些借口的使用更增加了欧洲人对犹太人的歧视。

五个犹太人改变世界

五个犹太人改变了西方世界 有这样一种说法,五个犹太人改变了西方世界。第一位是摩西,他说一切都是律法;第二位是耶稣,他说一切都是苦难;第三位是马克思,他说一切都是资本;第四位是弗洛伊德,他说一切都是性;第五位是爱因斯坦,他说一切都是相对的。 摩西是公元前1300年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摩西替上帝颁布“十诫”,至今是西方法律的根本,全世界每星期都休息一天就是十诫之一。 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基督教信仰人类有原罪。为了赎世人之罪,耶稣甘愿受辱以致被钉十字架上。他的出生年为公元纪年之始,圣诞节和复活节都与耶稣有直接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类发展历史最大问题在于利益的掠夺,他的《资本论》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他站在哲学的高度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促进了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 弗洛伊德本身是个精神病医生,也是精神分析学家。他认为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力源于动物性本能,核心即性。只不过在文明、道德、法律的框架下,人本能地将性压抑于潜意识之中,以其它形式发泄,例如创作文学,人类冲突等等。 爱因斯坦是个物理学家,与前四人截然不同,他用科学的大脑想问题,科学地表述一切,但他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他的《相对论》据说当时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能懂,但不妨碍他人格的伟大。 五个犹太人构成了西方世界的精神框架。社会的秩序稳定,宗教思想的追随,资本的力量,性的原动力,辨证地看待事物,一切的一切,一切如斯。 1. 感冒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身体累了需要休息。否则即使再冷也不会感冒。 2. 世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是因为你眼里看到的世界就是这样,你看见什么取决于你的思想,你看到的是你信念的投射。 5.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一个更加兼容的时代,意味着你要不断扩大你的格局,也就是扩充你心灵的空间,你要毫无偏见地更加包容一切的存在。 6. 你尊重别人,不是你把尊重给了别人,而是你向别人呈现你的尊重。你越多地呈现你的尊重,你就越成为尊重本身,你尊重的是你自己。 7. 未来社会衡量个人对社会贡献,是以个人贡献给社会和他人正向能量为个人价值的标准,而不是以你的身份、地位、金钱。 8. 赞美别人是给别人发送正能量,被赞美的人要将这种正向能量接收进来,同时也向对方发送正向能量。 9. 科技的发展必须以人类的爱心同步,脱离人类爱心的科技过度发展,会导致人类自身的毁灭。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毁灭就是如此。如今时代,人类必须觉醒于爱! 10. 当一个人用手指着我说话,我看到的是这个人的伤痛和恐惧,我会小心的帮她包好伤口,握着她的手,让她下次指的时候更加自如。 13. 思想的境界是带你从此岸到彼岸,是设定一个目标并努力去完成。灵性的境界是奇迹的生活状态,你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顺漂然后享受惊喜! 14 你的生命是要不断体验各种游戏的乐趣,你把能量投放到哪里,哪里就会更强大。你滋养问题之树,问题就会变大,你滋养奇迹之树,奇迹就会更多。你的人生是要不断取得平衡,自由穿梭,出神入化,一切由你来选择。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 ——以巴问题的历史其实,今天斗得你死我活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源于一个古老民族——闪族(闪米特)。具体到巴勒斯坦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迦喃人,此后一支叫做哈卑路的游牧民族迁入,排挤了迦喃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他们就是希伯莱人的祖先。 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家,他的儿子所罗门王史载是一位睿智的伟大君主,他在耶路撒冷建立了都城,耶路的意思是城,撒冷是和平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和平之城,可惜这个城市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就几乎没有和平过。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建立了宏伟的所罗门圣殿,后来犹太教视耶路撒冷为圣城,圣殿所在的圣殿山为圣地。 公元前935年,以色列—犹太国家分裂,北方称为以色列国,南方称为犹太国,这便以色列和犹太两词的来历。说起这犹太人的历史,是非常悲苦的,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的500多年中,他们经历了三次大离散,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祖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攻灭犹太国,摧毁了耶路撒冷,将数万名犹太贵族、工匠押回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离散。 公元前538年,波斯人攻占巴比伦,巴比伦之囚才返回故乡。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全书》,大约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200年后,马其顿人大举南下,犹太人再次被征服,流落到南欧、北非、中亚,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离散。公元前63年,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在几十年中不断起义反抗,都遭到了罗马人的残酷镇压,被卖为奴隶的达一百万人以上,幸存者也纷纷逃离家园,流落他乡,这便是犹太人的第三次大离散。至此,犹太人作为巴勒斯坦地区主要居民的历史结束,犹太人变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 犹太人走后六百多年,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帝国的一个省,此后当地居民逐步阿拉伯化,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就一直繁衍生息在这里,这里就成了他们的祖国。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阿拉伯人与历次东侵的十字军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斗争,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自己的祖国。看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说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到底是阿拉伯人的呢,还是犹太人的呢?真是一桩难缠的历史公案啊。 犹太人在离开巴勒斯坦以后,大多经小亚细亚半岛,流散到了欧洲,虽然没有了自己的祖国,但是犹太人仍然信仰自己的犹太教,讲希伯莱语,用希伯莱文。常言道,没娘的孩子象根草,没有祖国的以色列人,就象没娘的孩子,走到那都是少数民族、异教徒,倍受歧视,心酸异常。就在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不久,基督教产生了,其实基督教最还是从犹太教脱胎出来的,但是从基督教产生开始,两教就一直对立,传说耶稣就是被犹太教上层人士勾结罗马总督害死在耶路撒冷并升天的。中世纪基督教独步欧洲,犹太教自然被视为异端邪说,一切天灾人祸都被归罪给犹太人,黑死病、霍乱、鼠疫,都被说成是犹太人招来的,教堂失灾火、洪水泛滥都是犹太来造成的,总之犹太人成了万恶的灾星,动辄被暴尸荒郊。 为了生存,犹太人又一步一步从西欧、南欧迁移到中欧、东欧。在无依无靠,任人宰割的犹太人心中,只有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重建犹太国,才是唯一摆脱人间苦难的出路,“明年在耶路撒冷”成了犹太人的祈祷语,这便是犹太复国思想的起源。很多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到揶路撒冷,伫立在所罗门圣殿被毁后仅剩的一堵残墙下哭泣,寄托者对故国的哀思,憧憬着复国的一天,这堵墙后来便被世人称为哭墙,哭墙见证着犹太人的苦难,也见证着犹太人复国的理想。 在西欧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宗教压迫缓和,中、西欧犹太人走上了与居住国同化的道路,并相继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欧洲主要国家的帝国主义化,从19世纪中叶开始,新一轮反犹浪潮开始,到19世纪末达到一个高峰,尤其是1881年的俄国屠犹事件和法国1894年的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地历史(附历史表)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的历史(附历史表) (摘自:希尼之声) 犹太信仰的历史既悠久又傲人。这段至今超过三千八百年的犹太历程交织着伟大的发现、无止尽的创造力与辉煌的成就,但也曾有过深沉的绝望、痛苦的灾难与破碎的梦想。 犹太人在享有几个世纪的自由与独立后,被放逐漂流了数千年之久。不止一次,甚至是超过十次以上,犹太人所得到的接纳、欣赏与尊重到头来都被暴政、压迫与几乎逃不掉的杀戮所破碎。 但犹太人与犹太信仰在历经这一切之后仍得以幸存,并稳定和茁壮下去。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着他们对上帝的坚定信靠,对实践上帝诚命的委身,对犹太社群所展现的永久信心,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奔放的希望与信靠。 若想完全了解犹太信仰,必须先对犹太历史做个综览,并了解犹太信仰与实践的历史来龙去脉。而若要明白并掌握犹太历史的全貌,也有许多值得参考与阅读的好书。 这篇文章所提供的只是一个犹太历史的基本综览,先列出大要的时间点,接着补上附有评注的完整相关事件纪录。这个简表列了许多对犹太生活造成巨大冲击的重要事件,也提供了一条管道,让我们藉以理解历史背景、哲学与政治环境、时势、不同的民族,以及那些塑造犹太信仰及犹太人的思想。

公元前 大约前1800年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 亚伯拉罕宣告信仰独一的主上帝;犹太信仰的开始。 大约前1700年希伯来人迁居埃及 雅各布的子孙开始长达450年在埃及的寄居。 大约前1250年出埃及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脱离埃及为奴之地。 大约前1250年上帝在西乃山赐下启示 上帝将十诫颁赐给以色列民。 大约前1200年征服迦南地 乔舒亚带领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 大约前1200-1030年士师时期 十二支派定居应许之地;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饱受四境列国的攻击;士师们相继承担领导大任。 前1030年扫罗被膏为王 建立君主政体。 前1010年戴维王朝 本身既是战士,又是诗人的戴维王定都耶路撒冷,并让该地成为献祭敬拜的中心。 前970年所罗门王朝 这位智能又和平的君王为以色列地及其百姓带来了一段太平盛世。前950年建造圣殿

犹太历史与文化(第三章)

第三章犹太民族的文化 第一节塔木德文化 一、塔木德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1.罗马帝国的统治 2.“第二圣殿”被毁后犹太教的发展面临新的转折 二、塔木德文化的内容 1.《密西拿》 它是一部包含公元初年犹太人各种成文和口传的宗教法、民法和道德法的大典,于公元3世纪广泛流传于各散居地犹太人生活之中,在6世纪时成为《塔木德》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包括6卷,63篇: 第1卷《泽拉伊姆》(播种):主要阐述与农事有关的章则,共11篇。 第2卷《摩耶德》(节期):记述宗教节期及奉献礼仪,共12篇。 第3卷《那希姆》(妇女):关于订婚、结婚、离婚及婚姻誓约的律法,共7篇。第4卷《涅济金》(损害):阐述债务、遗产以及偷盗等民事和刑事处理条例,共10篇。 第5卷《科达希姆》(圣事):探讨宗教献祭仪规及有关圣殿事宜,共11篇。 第6《特哈罗特》(洁净):是关于身体、食物、居室和用具等方面的洁净与比洁净条例的规定,包括12篇。 2.《革马拉》 巴比伦犹太学者在详尽研究《密西那》的基础上对之进行补充与诠释,以当时西亚犹太人通用的亚兰语编成又一部律法释义汇编。 3.《塔木德》 《密西那》与《革马拉》合并,在经页上左右分列,组成《塔木德》。在公元4世纪中叶由巴勒斯坦拉比们完成的被称为《巴勒斯坦塔木德》(75万字);而6世纪初由巴比伦学者完成的被称为《巴比伦塔木德》(250万字),即一般意义上所通称的《塔木德》。 《米德拉西》:占《塔木德》中三分之一篇幅,阐述道德伦理训诫和宗教律法礼仪的犹太教布道经卷。它的内容又划分为《哈拉卡》(规范)以及《哈嘎达》(宣讲)。 三、塔木德文化的历史影响 1.它反映了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犹太人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之间1000年文化宗教生活的历史演变。 2.它给流散中的犹太人提供了宗教生活的礼仪准则以及为人处事的伦理规范,对于巩固和完善犹太教律法、维护和加强犹太流散民族同一性发挥了不容低估的历史作用。 第二节塞法迪文化 一、塞法迪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1.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2.穆斯林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 3.西班牙犹太社团 在公元8-13世纪,西班牙犹太人热情地投入到文化复兴运动中,在科尔多瓦、

5分钟了解伦敦(历史)2

「倫敦金融城的秘密(一)历史」- The (Secret) City of London, Part 1: History The Great City of London, 伟大的伦敦城 known for its historical landmarks, modern skyscrapers, ancient markets and famous bridges. 以其历史地标现代摩天大楼古代集市和著名大桥而闻名 It's arguably the financial capital of the world 它无疑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 and home to over eleven thousand people. 也是一个属于超过一万一千名民众的家园 Wait, what? Eleven... thousand? 慢着什么?一万……一千名? That's right: but the City of London is a different place from London, 没错不过伦敦城跟伦敦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though London is also known for its historical landmarks, modern skyscrapers, ancient markets, famous bridges 尽管伦敦也是以其历史地标现代摩天大楼古代集市和著名大桥而闻名 and is home to the government, royal family and seven million people. 但它还是英国政府英国王室和七百万民众共同的家园 But, if you look map of London crafted by a careful cartographer 如果你去看看由严谨的制图师制作的伦敦地图 that map will have a 1-square-mile hole near the middle. 你会发现那个地图接近中央的位置会有一个一平方英里大的洞

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

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究其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透视: 1、历史的原由。在历史上,欧洲人对犹太人持有成见。为了阐明问题,有必要对犹太民族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机关的回顾。犹太人的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他们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马勒斯坦土地上。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巴基斯坦后,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大规模反抗罗马占领者的起义,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到公元135年的犹太人起义再义惨遭失败为止,在这1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罗马统治者屠杀了百万犹太人,最后把还把余者全部赶出马勒斯坦土地,使他们流散到西欧完全处于落后的小生产的农牧社会,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逃往西欧后,当地的封建主们非常歧视他们,不许他们占有土地,只许他们经营商业。不知是历史过错教育了他们,还是生死磨难砥砺了他们,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历史赋予的机遇,总之,由这一切所构成的历史集合体,铸就了犹太人的特质,使得他们聪明起来,坚强起来。他们不仅在困境中顽强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渐地富有了。 公元13至1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地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们,产生了利益冲突,噩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大批犹太人被迫流往东欧及美洲各国,开始了历史上的犹太人第二次逃亡。不幸的是,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居然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沉淀,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一直“遗传”到现代。尤其是进入本世纪后的德及奥民族,反犹情绪与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随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宗教的情结。基督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人们普遍信仰基督耶稣。虽说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但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所以说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同样,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世代“遗传”,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当这种潜在的东西某个(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时,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成为一种疯狂的社会驱动力。 应该看到,当时的德及奥民族的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下,希特勒的“仇犹反犹”观点逐步形成,并迅速成为了这股社会情绪的主导,一方面,当时德及奥民族仇犹反犹的社会情绪极大地刺激着他的政治野心,使其民族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为其日后仇犹反犹灭犹政策和措施制造社会价值取向,培植政治力量。

犹太人移民潮历史

犹太人移民潮历史 8月4日,来自美国、加拿大的250名犹太移民在以色列定居。这批犹太移民得到“犹太灵魂联合会”的帮助顺利来到以色列。该组织发言人透露,如果顺利的话,近期还将有另一批移民踏上以色列国土。 “犹太灵魂联合会”是一个在北美地区专门负责犹太移民事务的组织,受到以色列政府的资助。3周前,这一组织已成功地将500名来自北美地区的犹太人移居到以色列。根据该组织的计划,今秋之前,将有1500多名美、加的犹太人移居到以色列。此前,200名法国犹太移民于7月28日抵达以色列港口城市特拉维夫。这些都表明,以色列再次涌起一股移民潮。 这些移民令以色列政要笑逐颜开,总理沙龙、副总理奥尔默特等到机场主持欢迎仪式,迎接同胞的到来。 吸收移民乃基本国策 千方百计吸引世界各地的移民来以色列定居,是以色列建国以来历届政府恪守不变的基本国策。 1948年,以色列《独立宣言》规定:“以色列国将向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敞开移居的大门”。随后,它又相继颁布了《回归法》和《国籍法》,从法律上赋予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可以自由移居以色列并永久性居住的权利。 这一政策为增加以色列的人口起了重要作用:建国头3年,以色列人口翻了一番,从65万猛增到130万。在1948—1972年间,有4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约140万犹太人移居以色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100万当地的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此外,以色列还通过1984年的“摩西行动”和1991年的“所罗门行动”,将3万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空运到以色列。而零星的移民从未间断。 以色列把移民当作基本国策,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在经历了二战纳粹的屠杀后日见减少,且散居于世界各地,在巴勒斯坦地区处于人数上的劣势,如不大量移民,将会淹没在不断增长的阿拉伯人口大海中。 以色列国内现有犹太人520万,阿拉伯人130万,而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还居住着350万的阿拉伯人。巴勒斯坦政府总理库赖今年1月8日说,如果巴勒斯坦建国无望,与以色列“统一”,实行“一个国家、两个民族”的制度,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此话吓了以色列一跳。因为,如果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并到以色列,以色列将有1000万人口,犹太人约占52%,阿拉伯人占48%。但阿拉伯人的出生率高出犹太人数倍,不出几年,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口将大大超过犹太人,犹太人将成为少数民族。 这种局面让以色列政治家感到尴尬,促其加速移民。

犹太人的历史观

犹太人的历史观 旧约的历史又是如何体现“超自然”世界中的神与“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中的人之间的从属、互动的动态关系。以divine history与希伯来民族与以色列国家的humane历史的缠结中如何来认识“神性”与“人性”的原型呢? 旧约可以看作希伯来文明以想像与信仰构建的一部神与人关系的史诗,并与历史上自己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起来,以神性观照人性、叙述历史,实现真理的伦理意义。 美国Brandeis University校长Abram Leon Sachar博士在其《犹太人史》(A History of the Jews)中对“希伯来主义”(Hebraism)做出了准确概括: The Hebrew stressed reliance upon an omnipotent God and conformity to a divinely sanctioned moral law; he was essentially serious, restrained, willing to recognize his finite limitations. To seek God was the ultimate wisdom, to follow His precepts the ultimate virtue. The Hebrew was inclined to mysticism; he accepted the moral law and would not go beyond it. The ultimate idea with the Hebrew was conduct and obedience and the Hebrew believed in the beauty of holiness (Mathew Arnold)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God ?Collection of documents in Israel laws 旧约的历史叙述 旧约分“申命派”与“祭司派”两种不同史观 The Deuteronomist Joshua Judges 1 Samuel 2 Samuel 1 Kings 2 Kings The Priestercodex 1 Chronicles 2 Chronicles Ezra Nehemiah

上海犹太人研究

一、研究上海犹太人资料综述 对于上海犹太人的研究在图书、期刊、报纸等多种媒体均有较为丰富的记载。在资料的收集中,共整理到相关书籍631 篇,期刊885篇,报纸75篇,学位论文88篇,会议论文8篇, 纪录片1部。 二、上海犹太人研究涉及问题以及研究方式 研究问题主要涉及到: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包括行踪、宗教、社团活动、政治、经济、建筑等各个方面),活跃在上海 各个领域的具有影响力的犹太精英,对于犹太人在上海避难所 ---提篮桥的考察,对现代犹太区的现状调查,现代犹太人的回 访、域外犹太记者对在沪犹太墓碑的收集,对犹太文化的文化 符号的解读、海外华侨和在华犹太人的一个对比。 可找寻到的资料大多集中在1)对犹太在沪历史的纪录,纪录途径包括犹太人的回忆录、当时的报纸刊载、当事人的书 信来往,遗留下的建筑、收集相关历史图片、对中国人抗战的 影响。2)突出纪录了爱因斯坦的访华,主要围绕爱因斯坦的旅 行日记,以及当时媒体对此事件的反响,爱因斯坦访华对中国 影响。3)犹太人在沪遗址的现状,包括走访、政府出台的保护 政策、对建筑的修缮、并开发新经济。4)将上海犹太人与上海

的城市发展相联系,包括犹太人为上海创造的犹太教堂、学校、犹太人的独特生活方式,在生育、饮食上的独特观念。并提到现在上海成了中国与犹太人之间联系的一个特殊纽带。 三、新闻媒体的关注程度 现代的新闻对于上海犹太人的报道的刊载比较少,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零散,综合来看,新闻媒体们较为关注对于上海犹太人的一些纪念活动、如相关音乐剧的演出和电影的拍摄;也关注了上海对犹太人的影响。还报道了在上海犹太纪念馆举行的第一场中犹婚礼。 综上所述,

犹太人最重视教育

犹太人最重视教育:“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 (2010-09-20 16:46:00) 转载▼ 标签: 孙云晓推荐 分类:为您服务 文化 学希伯莱语的以色列孩子。

一位《托拉》经抄录员和他的儿子一起学习。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她为什么扫大街?为了供两个才华横溢的女儿上大学……她们住在一间房子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她们读书,拥有足够的学习用品。犹太家庭向来如此,他们相信教育是在为未来投资,是任何人无法从你孩子那里剥夺掉的东西,即便,但愿不会这样,有战争,有另一场移民潮,有更多的歧视法,你也能迅速地卷起文凭,藏到衣服夹缝里,逃向允许犹太人生活的任何地方。 每个民族都有“十诫” 9月8日太阳落山,以色列庆祝犹太历5771年新年。人们经常用“奇迹”“神秘”“谜”来形容这个国家和民族。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犹太人那样,屡遭大灾大难,全球流亡2000年却流而不散,逆境中为人类贡献了《圣经》,最终说着85种语言、从115个国家汇聚到4000年前的祖先故土,回归梦萦魂绕的圣地建国。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以色列,虽然被《圣经》誉为“流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实际却资源极其贫乏,但依靠其最大的资源——人才,依靠科技、资金优势,在艰险的战争环境中,边打仗边建设,仅用一代人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现代国家。全球1300万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29%的诺贝尔奖,在各个领域大师辈出,群星灿烂: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大卫·李嘉图,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基辛格…… 记者曾采访以色列总统佩雷斯,问及犹太民族创造辉煌奇迹的原因,他略思索后,用诗一般的语言说,犹太人全球漂泊,600多字的“摩西十诫”是民族凝聚的核心和动力,也是现代发展的基础。他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十诫”,它传承着民族素质和梦想。智慧重于知识,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古老而年轻的智慧民族,在不断地创造着知识和奇迹。 重视教育的民族 犹太人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以色列建国后,把教育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国总理古里安说,犹太历史经验就一条: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建国第二天爆发战争,战火中古里安也没忘把只有两个人的教育部留在后方起草义务教育法。总理梅厄夫人说,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纳冯总统说,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他甚至在卸任后甘当教育部长。以色列重基础教育,突出犹太传统、宽容精神,鼓励科技创新人才。

犹太人文明历史发展历程

世界历史探索课程论文 学院名称:经济学院 专业名称:经济学类 学生姓名:刘成群 学号:1202010286 指导教师:朱兵老师 完成时间:2013年6月17号

哈尔滨近代发展中的犹太人 经济学院经济学类123班刘成群 1202010286 摘要:19世纪80年代,二战中为躲避东欧及俄国普遍反犹排犹而受迫害的俄国犹太人,纷纷逃亡北美。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与通车,一部分俄国犹太人穿过西伯利亚来到中国东北等地,而哈尔滨作为当时中国犹太人的聚集地,其犹太社区是形成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完备程度最高,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最大的犹太社区。哈尔滨犹太人在中国存在了近一个世纪,对中国哈尔滨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哈尔滨哈尔滨犹太人发展历史经济状况教育文化状况 一引言 对于犹太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二战后,犹太人逃亡哈尔滨,哈尔滨曾一度成为东亚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地,对中国哈尔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而引发的哈尔滨犹太研究也一度成为中国及俄国犹太人研究的重点。 哈尔滨犹太人作为世界犹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99—1985年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俄罗斯和欧洲受到歧视,虐待,迫害的多达两万的犹太人,在哈尔滨找到了栖息的乐土与发展的空间。正如以色列第四任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所讲的那样:“中国是世界上为数较少的不存在对犹太人迫害的国家之一,并为寻求庇护的犹太难民提供无私的人道援助。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为躲避迫害而从沙俄和东欧逃离,来到中国的哈尔滨重建家园,在那儿他们真正体验到了人道主义的所在。” 即使在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博物馆中,这段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历史鲜有提及,并不广为人知。但对于中国的犹太研究学者来说,在对哈尔滨犹太人的研究中,犹太人仍然发挥着其民族信仰与精神,百折不挠,积极创造,在各个方面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哈尔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哈尔滨犹太人发展历史 在犹太人随着中东铁路的建立而初到哈尔滨到哈尔滨最后一名犹太妇人去世的一个世纪中,纵观哈尔滨犹太人约100年间的历史,大概可以看出犹太人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鼎盛,衰败,尾声等5个阶段。

读《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

读《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 ——兼评我尊敬的学者黎鸣 文/徐桂权 穿过幽深的巷子,再次来到这静谧的小园。一幢古朴的旧式小楼,门庭 碧草青青,四面绿树环绕。这里就是紫竹院报恩楼的天则经济研究所。黎鸣 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学识渊深,性情率真,每次发言总是慷慨激昂、见解 深刻,常常获得在座众人的共鸣与激赏。从他的言行与著作中,我看到了一 个真正的学者应有的智慧与良知。 黎鸣生于1944年,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控制系统理论专业的硕士学位。他早年从事社会控制理论和信息哲学的研究,在80年代文化启蒙热潮中贡献极大,曾撰写翻译《控制论与社会改革》、《信息哲学论》、《中国的危机与思考》、《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等多部影响很大的著作,并担任过著名丛书《二十世纪》的主编。90年代以来他渐渐从公共视线中淡出,潜心钻研中西哲学文化。近年来他的思考研究成就显著,出版了《问人性》、《中国人性报告》、《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等力作,《西方哲学死了》、《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问天命》等见解独到的作品也将在今年内出版。 新著《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天才咏叹调》是自然科学大天才爱因斯坦、社会科学大天才马克思和心理科学大天才弗洛依德的生平传记。(所谓天才,黎鸣定义为在某一项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上具有特殊才能和贡献的人。)第二部分《天才黄金律》从三位天才的经历中归纳出人类思想天才诞生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坚定执着的信仰意志;第二,受到种种困难或环境的压迫;第三,具有减轻压力或逃避迫害的“绿洲”。这三个条件又叫“天才意志规律”、“天才磨压规律”和“天才减压律”。如果是一般的传记,写到这个程度也就足够了,然而黎鸣并不满足于此,他在第三部分《天才二元论》中深入分析了三位大天才是如何从不同的领域把西方哲学的三对范畴,即绝对与相对、必然与自由、主观与客观,推向了极限。而各种范畴的过分膨胀已经严重侵犯了彼此的边界,继续把二元论的方法论坚持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了。在第四部分《天才孕东方》中黎鸣的价值底牌已充分显露,他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深入研究发现构成人类的不可或缺的三种元精神,即公元前八百年至公元二百年之间发源于古希伯来人、古希腊人和古中国人之中信仰精神、求知精神和仁爱精神,这三种元精神性分别构成了兴起于希伯来、希腊和中国的神学、哲学和人学的精神的核心。正是这三种元精神的某种缺失才造成了人类及其社会、文化、历史发展中的困厄之境。继承了两希传统的近代西方哲学凭着二元性的智慧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和民主的成就。但是在理性精神高扬的同时,西方的信仰精神则走向了衰亡。黎鸣一针见血地指出,哲学的理性主义单独发展的结果,必将带来全面、彻底的人性的分裂。20世纪的历史即是巨大的见证,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地球上所发生的人类之间最巨大的战争、最巨大的人类集团的分裂、最巨大的自然生态破坏、最巨大最严重的道德沦丧……均在20世纪降临于全人类。因此,哲学必须革命,思维方法必须革命,在21世纪的新时代人类将呼吁以仁爱精神为核心的人学的新创造。 黎鸣说,这本新书是专为具有大志向的青少年写的,他热切地期望未来的天才将在东方涌现。关于西方哲学走向死亡和21世纪人学创造的观点,黎鸣将在分别在《西方哲学死了》和《问天命》中具体阐述。另外一本著作《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并非诅咒中国人,而是希望通过对中国人弊病的揭示以引起人们重视和疗治。黎鸣的书屋中挂着一幅字:“惟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对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命运的关注与思考真可谓用心良苦。 每次天则所散会之后,我总爱与黎鸣老师在风景优美的紫竹院公园漫步,听他指点江山,纵论世事,每每感觉获益良多。我衷心希望黎鸣老师健康长寿,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更希望他的著作的价值能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而这正是一个学者最大的愿望。

犹太人的历史

犹太人的历史 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旧约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巴勒斯坦一带),他有两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而其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阿拉伯发音易斯玛仪)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古兰经中也承认亚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犹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雅格)(阿拉伯发音为叶尔孤白),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天使搏斗的人”,并且在他和天使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他们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他生有12个儿子,在一次灾荒中迁移到埃及,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的优待,居住在尼罗河下游,转变为农业民族。喜克索人被努比亚人暴动赶出埃及后,犹太人的地位急剧下降,沦为埃及人的奴隶,他们在摩西(阿拉伯发音为穆萨)的带领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以色列的12个儿子的后代形成12个部落,原来在巴勒斯坦分居,后来统一成一个国家,由犹太部落的大卫担任国王,以色列国家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阿拉伯称为苏莱曼大帝)担任国王期间达到鼎盛,所罗门死后,10个部落的人不同意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继承王位,他们拉出去单独成立以色列国,推举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为王;犹太部落和本雅明(便雅悯、本杰明)部落联合成立了犹太国。以色列国不久即被巴比伦人消灭,犹太国尚坚持了几百年,后来也终于被亚述帝国攻占。人民被虏到巴比伦成为奴隶,波斯帝国消灭亚述后,犹太人被允许回国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以后犹太国相继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国,最终因起义反对罗马人,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开始自称为犹太人。 犹太人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叫“拉丁诺文”;在德国、波兰的犹太人语言为“意地胥文”;在中国的犹太人,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吃猪肉,被称为“蓝帽回回”,并逐渐和其他回族混淆。因为他们信仰不同,在基督教国家受到歧视,不得拥有土地,只好经商,逐渐积累商业经验,基督教徒不允许放高利贷,而犹太人的信仰不禁止,可以从事信贷活动,逐渐成为欧洲的著名商人和银行家,更为低层平民所憎恶,不时发生打击犹太人事件。终于导致在希特勒德国发生迫害、消灭整个民族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大量移居美国和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国,重新人为恢复口语希伯来语言,导致和当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矛盾斗争,使中东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 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故乡,但罗马帝国占领了耶路撒冷后,开始迫害犹太人,犹太人只有背井离乡,聪明的犹太人却在欧州和美州的金融、文化、思想、科学界大放异彩,以至于以色列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经常只提两点:如果没有犹太人,就没有原子弹,没有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爱因斯坦和马克思都是犹太人。很不幸,犹太人的突出并不受当地人喜欢,他们把腐化、失业、贫穷归咎于犹太人,这有点类似华人在印尼的。从莎士比亚时期或更早开始,欧州排犹思潮开始了,《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就是犹太人,到19世纪,欧州已基本没有一个国家欢迎犹太人,这时以色列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西奥多·赫茨尔,法籍犹太人,他领导创建了犹太复国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大

历史手抄报资料幸存的犹太人文字稿

历史手抄报资料幸存的犹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批犹太人被希特勒的纳粹集中营 囚禁起来,然后被杀害。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 杀中,全世界约1/3的犹太人被杀害。 但是,哈佛大学研究犹太人发展史的专家发现,在这场 大屠杀中,有一个奇异的犹太人群体得以幸存。研究者们把这些 幸存者与战前就移居美国的犹太人相比较,发现他们的受教育程 度普遍很低。而那些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几乎无一幸免。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被纳粹视为将来肯定无所作为的普 通人,日后的成就却比生活在美国的那些没有经历人生磨难的犹 太人大得多,收入也比他们高得多。在以色列,这些从纳粹集中 营回来的人,很快成为国家复兴的中坚力量以及各个行业的领军 人物。 这些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犹太人,经历磨难后为 什么有了爆发的力量?他们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后来,研究者们发现,这些人在纳粹集中营的时候,并 不像那些精英们那样一成不变,摆出与纳粹势不两立的架势。他 们的头脑十分灵活,能够针对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存 方式。他们都坚守着这样的人生理念:只要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便无须羞耻。为了活下来,他们选择了隐忍,并在改变中一步步 接近自己的目标。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把这个例子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条传递 给学生,希望他们走上创业之路时,不要学习纳粹集中营里那些 故步自封的犹太人,而要学习这些幸存者。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明明已经接 收到了新信息,却对既定计划不思改变,拉不下脸来承认错误, 更不肯重新考虑修正原来的策略或方法,致使错误程度不断加深,以致造成更大的失败。 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知道,最好的计划往往是在信息并 不齐全的状态下制定的,任何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谓 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犹太人历史读后感

犹太人历史读后感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在犹太人长期生活的欧洲,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下达过驱逐令。世界其他地区的统治者也往往借助驱逐手段对犹 太人进行迫害。翻开历史, 可 以看到驱逐犹太人的事件屡 屡发生, 从未间断过。早在亚 述和巴比伦帝国时代, 犹太 人便遭驱逐。罗马人也曾多次 以犹太人不适在耶路撒冷居 住为由对其进行驱逐。莎士比 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绘 的犹太高利贷商夏洛克的形 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 少欧洲人心中对犹太人的偏 见。希特勒也曾在其自传《我 的奋斗》中表达了自己对犹太 人的憎恨,可是这个民族却生 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世界上极 为成功的民族,世界上的杰出 人士中,几乎各个领域都有犹太人的身影: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J可罗,P.A萨缪尔森,西蒙、经济理论专家-----大卫.李嘉图、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商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老罗斯柴尔德-----尼桑.罗斯柴尔德、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个10亿富翁,石油大王美孚公司------洛克菲勒······是什么造就了这个民族?我将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我认为,犹太人能生存至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他们非常重视整个民族的人的知识教育,这里先举一个事例足以说明 这个道理。在犹太人种族里,当他们的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孩子的 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们去尝一尝书上的那一滴蜂蜜的 味道。第一感观和知觉上,让孩子就懂得蜂蜜是甜的,书本也是甜的 道理。使人从小就像爱吃蜂蜜一样爱啃书本,在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热 爱读书学习的烙印。而且对孩子从小进行启发式学习教育,这不仅是 一个或两个母亲这样做,全民族都是如此,把蜂蜜滴在孩子的书本上, 变成犹太人的良好习惯和有效的手段,并当作传统发扬光大。在犹太 人眼中,学习不只是学习,而是以本身所学为基础,自行创造出新的 东西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另一个教师,也不是人的拷贝, 而是在于创造一个新的人.世界之所以进步即在此.犹太人也蔑视一 般的学习,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任何创新.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