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实验4 2金属镁铝锌化学性质的探究练习讲解

高中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实验4 2金属镁铝锌化学性质的探究练习讲解

高中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实验4 2金属镁铝锌化学性质的探究练习讲解
高中化学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实验4 2金属镁铝锌化学性质的探究练习讲解

第四单元实验 4-2 金属镁、铝、锌化学性质的探究

一、选择题

1. 下列金属不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是( )

A.Mg B.Al

C.Fe D.Cu

答案:D

解析:

解答:镁在空气中能被点燃而剧烈燃烧,因此有些反应可用镁来“引火”,如铝热反应;铝和铁虽不能在空气中被点燃,但在氧气中能被点燃,与氧气剧烈反应而燃烧;铜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加热,但反应不剧烈(不能称为燃烧),铜被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镁、铝、铁、铜的金属活泼性是解题的关键。

2. 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答案:D

解析:

解答:金元宝主要成分是铂、金等贵重金属,密度大于铜锌合金;铜锌合金能与硝酸、盐酸发生反应而表面被腐蚀,而铂、金不会与硝酸、盐酸发生反应;金元宝与铜锌合金外观酷似,难以用肉眼区别。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锌和铜的化学性质、常见金属的鉴别方法,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金元宝与假元宝的组成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铝和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

B.两份相同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前者多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熔点都高

1

D.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难熔的金属,如钒

答案:D

解析:

解答:A项中常温下铝遇到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是由于与其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碍继续反应,而不是不反应。B项中Al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但都有关系:2Al~3H↑,足量酸或碱,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H一样多。C项中合金的熔点低于各成分金属的22熔点。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铝的化学性质,熟练掌握金属铝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和强碱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a g与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水分后4. 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

b g,则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为( 得固体(不含结晶水))

baba)/49 g (--)/48 g B.A(.ba)/98 g D.无法计算 C.(+答案:A

解析:

ab g)即为相应金属的硫酸盐, g最后得固体(解答: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不含结晶2-2-+aambb)

=()/48 g-(H-为) gSO的质量,综合电荷守恒“SO~2H~”,。(H2442熟练掌握守恒法的应题目

难度不大,本题考查金属混合物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用是解题的关键。

) 5. 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浓氨水的是(

B.Zn(OH) A.AgCl 2 AgOH D.Al(OH)C.3D 答案:解析:+、AgOH与

氨水分别形成[Ag(NH)]Zn(OH)解答:本题考查常见配合物的形成。AgCl、、223++2不与浓氨水反应,

选而使沉淀溶解,])、])[Zn(NH[Ag(NHAl(OH)D。34332分析:本题考查中学阶段常见能发生络合反

应的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2

6. 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温度,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速率最快的是()2

编号金属(粉末状)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

(mol) (℃)

硝酸 A Mg,0.1 6 mol·L-110mL 60

-110mL 80

B Mg,0.1 3 mol·L盐酸-110mL 60 L 盐酸

C Fe,0.1

3 mol·L-110mL 60 硫酸 D Mg,0.1 3 mol·L

D 答案:解析:解答:在其它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

剂、或增大反镁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均可以即可反应速率。由于硝酸是氧化性酸,和金属反应得不

到氢气。的活泼性其余铁,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分析: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熟

练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现象、操作或反应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7.

解现象、操作或反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不滴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淀粉在此条件下未水.向滴有稀

硫酸的热淀粉液中滴加碘水,液体呈蓝

形成锌铜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和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向盛有足Z

D.鸡蛋清溶液遇乙酸铅溶液会产生沉淀蛋白质发生盐析

答案:解析:A.氧化铝熔点较高,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生成氧化铝,导致熔化不滴落,

故解答:A 错误; BB.淀粉遇碘变蓝色,滴加碘水液体呈蓝色,说明含有碘,但不能说明未水

解,故错误; C.锌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铜、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正确;错误。D.铅为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故D反应原理及金属冶炼的考查实验方案的

评价,分析:实验现象与物质的性质和制取的关系、3

关系等知识。

8. 下列有关NaCO和NaHCO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332A.等浓度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放出气体的快慢NaCO

分子质量NaCO

解析:

解答:B、NaHCO加热分解,而NaCO加热不分解,即热稳定性NaCO>NaHCO,故错;C、常333223温

时水溶性NaCO>NaHCO,故错;D、相对分子质量NaCO>NaHCO,故错。故选A。322333分析:本题考

查NaCO和NaHCO性质的异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NaCO和NaHCO性332233质,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9. 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与氧气和水反应,还能与很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要研究金属钠和酒精、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用不到的是()...A.观察法 B. 分类法 C. 实验法 D. 比较法

B 答案:解析:即观解答:研究金属钠和酒精、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异同点,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即通过实验比较两者反应的剧烈情况,分察两者发生反应的剧烈情况; B类法对研究金属钠和酒精、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异同点没有意义,故本题的答案选择。该题所以对学生科研基本功的考查,本题考查了化学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分析:比较简单。

然后再向其中加入现先将其溶于足量盐酸中,10. 为测定一小块铁铝合金样品中的含铝量,将沉淀物在空气中灼烧,最后得足量的烧碱溶液,待沉淀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时过滤,洗涤。) 到红棕色粉末,经称量知其质量跟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70% B.A30% C.无法计算54% D4

答案:B

解析:

解答:红棕色粉末的质量跟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得出铝的质量与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相同,其质量分数就等于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3)/(56×2+16×3)=48/160=0.3,即30%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化学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1.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A.氯化铝 B.碳酸氢钠 C.硫酸镁 D.高锰酸钾

答案:C

解析:

解答:A.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氧化铝。错误。B.碳酸氢钠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碳酸钠。错误。C.硫酸镁是难挥发性的强酸弱碱盐,硫酸镁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硫酸镁。正确。D.高锰酸钾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铝盐的水解反应产物的判断、盐类的水解等,题目难度不大。

12. 可用于鉴别MgCl、AlCl与ZnCl溶液的试剂组是()。232 A.盐酸、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钠、氨水

C.盐酸、氨水 D.硝酸银、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解答:MgCl、AlCl与ZnCl加入NaOH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223失的是AlCl,在另外两种原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先生成沉淀、然后溶解的是ZnCl,只生23成沉淀的是MgCl。2分析:本题考查常见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具体操作,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被检验物质的行知是解题的关键。

13.

5

如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与稀硫酸没有接触,而稀硫) ( 酸准备的又不够了,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⑥浓氨水CCl ⑤溶液③适量硫酸铜稀溶液④NaCO溶液①食盐水②KNO4233.②⑥ B A.①③⑤

D .①②④ C.③⑤

A 答案:解析:不能引发产解答:原装置是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不能消耗硫酸,溶液会与锌粒、稀硫酸共同NaKNOCO溶液、浓氨水会消耗稀硫酸,生其他气体的副反应。323,适量硫酸铜稀溶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气体。可以选用的是食盐水、适量硫酸铜稀溶液、CCl4的速率。液还会加快反应生成H2分析:本题一金属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为载体考查实验室中气体的制取方法和装置。

)

( 14. 将质量相同的锌粒分别投入下列四个烧杯的溶液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D 答案:解析:D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反应速率应该相等,但B、C解答:由计算可知,上述A、+浓度较前三者大,故反应速率最快。反应速率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而溶液中烧杯HSOH42与浓度大小有关。熟练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解分析:本题考查氢离子浓度对锌的反应速率的影响,6

题的关键。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铝和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

B.两份相同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前者多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熔点都高

D.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难熔的金属,如钒

答案:D

解析:

解答:A项中常温下铝遇到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是由于与其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碍继续反应,而不是不反应。B项中Al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但都有关系:2Al~3H↑,足量酸或碱,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H一样多。C项中合金的熔点低于各成分金属的22熔点。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铝的化学性质,熟练掌握铝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 某研究性学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镁粉只能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水是镁粉与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D.镁粉与溴水中的酸发生反应,导致平衡移动使溴水褪色

答案:B

解析:

Br解答:由①把镁放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说明镁与冷水不反应,溴水中存在少量与溴-,

反应导致溴水的颜色逐渐褪镁粉放入溴水中有气体生成,但溴水的颜色褪去,所以Mg 项正确。B去;③④比较可知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速率较快,所以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实验题,熟练掌握金属镁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正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17.

7

FeO及硫酸盐的信息,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32A.铝热剂就是单指FeO粉和铝粉的混合物32B.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O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3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a mol FeO所需H、AlC.分别还原、CO物质的量之比为3∶2∶3 223D.明矾属硫酸盐,含结晶水,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解答:铝热剂是指铝粉和铁、铬、锰等一些金属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故A错;粉碎后的FeO32不溶于水,故B错;明矾是复盐,化学式为KSO·Al(SO)·24HO,是纯净物,故D错。242243分析:本题考查铝、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8. 将炭粉和铁粉均匀混合,撒入内壁分别用氯化钠溶液和稀醋酸溶液润湿过的具支试管中,并按下图装置连接好仪器,观察下图,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解答:发生析氢腐蚀时产生H,具支试管内压强增大,A装置盛水试管中导管的液面应该下2降而不是上升,故A错;注意D装置的具支试管没有用橡皮塞密封,故D装置盛水试管中导管的液面应该不变;发生吸氧腐蚀时,具支试管内O被消耗,气压减小,故B对,C错。2分析:将炭粉和铁粉均匀混合,撒入内壁分别用氯化钠溶液和稀醋酸溶液润湿过的具支试管中,铁粉分别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8

19. 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SOA.2 mol·L H421-溶液 HSOB.18 mol·L421-溶液C.6 mol·L KOH1-溶液D.3 mol·L -1溶液

HNO3A 答案:解析:溶液不与C项中KOHH解答:A项中镁铝均与其反应产生氢气最多;B项中浓SO使铝钝化;42HNO与镁铝反应不能生成氢气。镁反应;D项中3分析:本题考查镁铝的化学性质、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题目难度不大。

) 20.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代号实验实验目的A 观察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

同温下测定相同浓度NCB

NS溶液的酸碱比较硫酸与碳酸的酸性

CAlCMgC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比较镁与铝单质的还原强

D同温下用同一电路分别测定同浓度的盐酸和某一元比较该一元酸与盐酸酸的强溶液导电能

答案:C

解析:

解答:AlCl、MgCl和氨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能比较镁、铝单23质还原性的强弱。

分析:本题考查镁铝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判断等,题目难度不大。

9

二.非选择题

21. 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70

良好良好 660.4℃银白色固体较软良好3- g·cm 将该金属投入冷水中无变化,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试回答:填“强”或(1)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________,该金属的活泼性比铜________( “弱”)。 )|强答案:电线电缆(或加热器皿等请自选试剂,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泼性强弱,并完成下表:(2)

预测实验现象猜想验证方法该金属比铁活泼

该金属活泼性比铁弱

答案:

猜验证方预测实验现

该金属比将该金属投入溶液FeC溶液的浅绿色逐渐消活将该金属与铁片、稀硫酸溶液组成该金属活铁片溶解,该金属上有气泡产性比铁电

解析:溶液中来FeCl解答:根据比较金属活泼性的方法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不能将该金属投入到3判断该金属与铁的活泼性强弱。利用金属间的置换反应或原电(分析: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及验证金属活泼性的实验设计池原理等)。

某同学通过如下实22. 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验探究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烧杯实验I10

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

(1)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 3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为碱式碳酸镁[xMg(OH)?yMgCO] 32答案:猜测1:Mg(OH) 2(2)为了确定产物成份(包括产生的气体、白色不溶物及溶液中溶质),进行以下定性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安静燃烧,火焰气体成分为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①

呈淡蓝色白色不溶物中将实验I中的白色不溶物滤出、洗含有③实验Ⅲ

MgCO涤,取少量加入足量②3产生白色沉淀,取实验Ⅲ中的滤液,向其中加入适2-实验ⅣCO离子溶液中存在3溶液红色变浅量④稀溶液答案:氢气(或H)|稀盐酸(合理均可)|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CaCl或BaCl 222(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中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

行以下定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称取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 4.52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后装置A增重0.36 g,装置B增重1.76 g。

①装置C的作用是;

②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Mg(OH)?2MgCO 或322Mg(OH)(CO)2

怎样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几条规律

一、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九条依据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F>O >N>C>B;Cl>S>P>S i等。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O >S>Se;N>P>As等。 【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如F2、Cl2、Br2、I2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 【3】.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如稳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PH3, 所以非金属性:F>O>Cl>N>Br>I>S>P。 【4】 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 则非金属性:Cl>S>P>C>Si。 【5】 如2F2+2H2O=4HF+O2↑;O2+4HCl=2H2O+2Cl2(地康法制Cl2);Cl2+2NaBr=2NaCl+Br2;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6】.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单质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则非金属性S<I<Br<Cl<F。 【7】.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 →CuCl2;2Cu+S→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8】.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 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9】、能量: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放热,放热越多离子越稳定,非金属越强。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已知甲乙丙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如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的金属活动性在甲乙丙丁中最强B.丙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C.乙应该是铁D.丁是一种廉价金属 2.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再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可能含 Cu B.滤渣中只含 Fe C.滤液中不含 CuSO4D.滤液中不一定含 FeSO4 3.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和Cu D.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可能有Zn(NO3)2和AgNO3 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A.CH4+2O2点燃 CO2+2H2O B.3Fe+2O2 点燃 Fe3O4 C.NaOH+HCl═NaCl+H2O D.H2CO3═CO2↑+H2O 5.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 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7.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1.下列对物质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 B .纯铁是黑色的 C .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D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的是 ( ) A .铁片 B .铜片 C .铝片 D .石灰片 3.下列对铁的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铁容易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 .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4.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艺术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 A .铝不易被氧化 B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D .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作用 5.某金属单质R ,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 可能( ) A .Fe B .Mg C .Ag D .Cu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所属反应类型: (1)铝与稀盐酸反应 ,属于 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 ,属于 反应。 (3)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制得氧化铝和铁 ,属于 反应。 7.锌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较 (填“活泼”或“不活泼”)能与 、 、 等几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锌与以上几类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某不纯锌块6.5克,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0.18克,则锌块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 )A.Mg B.Al C.Fe D.Cu 9.金属(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 4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Cl 4+2 MgTi +2 MgCl 2。该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无法确定 10. 木炭、氧化铜、铁粉都是黑色粉末,鉴别它们最理想的试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 .硫酸铜溶液 B .水 C .稀硫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11.不法分子贩卖的假银圆大多是锌的某些合金。鉴别真假银圆时,可以将其浸入 ( )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1.课后习题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 >Fe >Cu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测试题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本节要介绍的金属,也仅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几种常见金属。 初中化学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与氧气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 1、初三已经学习过铁、镁、铝等金属的有关性质; 2、曾经背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对于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他们还没有开始接触,一般都不懂得从结构上去分析演绎。 4、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

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三、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③通过演示、探究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从分析现象中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②通过思考和交流、实验和观察、探究实验,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 难点:铝为何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试讲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

明师教育试讲教案 华南师范大学 罗京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 第二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1)学习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及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3)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 教学重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及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反 应)。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大多数呈银白色,银和铁呈银白色,金为黄色,铜为紫红色),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随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且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金属都低。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条件)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 2 ===== 2MgO 4Al + 3O 2 ===== 2Al 2O 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 2 ==== Fe 3O 4 2Cu + O 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 反应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以上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 高温 高温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与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就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 需说明的就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与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就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判断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与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Pb。 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与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与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这里需说明的就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Cu。 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 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 5、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 如从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得知金属性:Na ﹥Mg ﹥Al。 6、根据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情况判断 通常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性较强。如Zn与Cu比较时,把Zn与Cu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铜片上有气泡,说明锌为负极,故金属性Zn﹥Cu。但也应注意此方法判断中的特殊情况,如铝与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冷浓硝酸中,因铝钝化,铜为负极,但金属性却为Al﹥Cu。 7、根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

(完整版)《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 班级 姓名 1.下列成语或谚语中描述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斩钉截铁 B .铁杵磨针 C .铁石心肠 D .真金不怕火炼 2.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A.铁片 B.锌片 C.镁片 D.铝片 3.下列变化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4Al +3O 2==2Al 2O 3 B .Fe+H 2SO 4==FeSO 4 + H 2↑ C .2H 2O 2 2 H 2O+ O 2↑ D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4.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铝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镁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 C.铝的化学性质不如铁的活泼 D.铝制容器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膜,可以用来盛装盐酸 5.在甲乙丙三种金属中,将丙浸入甲的硝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将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乙溶解而丙不反应,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 甲>丙>乙 B. 甲>乙>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6.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 .FeCl 3 B .ZnCl 2 C .CuCl 2 D .MgSO 4 7.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办法中错误的是( ) A .看颜色 B .测密度 C .用火烧 D . 加盐酸 8.金属的应用广泛,回答下列生活中金属应用的有关问题: (1)实验室的废酸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铸铁制)。是因为 。 (2)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长期使用铁锅炒菜做饭,可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人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学生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将一粒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 盐酸的玻璃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上(如图所示)。然后将从废旧电池外壳中收集来的锌片(过量)投入杯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为 止(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与开始时相比,小球所处的位置 是( ) A .往上浮 B .不变 C .往下沉 D .无法判断 10.某同学为判断A 、B 、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①将金属B 放入C 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C ;②将金属B 放入酸中,看能否置换出酸中的氢;③将金属A 放入B 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B ;④将金属C 放入A 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A 。你认为上述可以不做的实验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球 盐酸

比较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重点专题----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填空:元素的金属性:。 1.如何通过一些实验可测的手段来比较金属钠和金属镁的金属性强弱?(注意:答案和划线数无关) 。 2.如何通过一些实验可测的手段来比较金属铝和金属镁的金属性强弱? 。 思考:以上二题比较方法完全相同吗? 总结: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常见方法。 。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定义: 1.如何来比较氧和氟的非金属性强弱?(注意:答案和划线数无关) 。 2.如何来比较S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 。 思考:以上二题比较方法完全相同吗? 总结: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常见方法。 。

重点专题----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填空:元素的金属性: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1.如何通过一些实验可测的手段来比较金属钠和金属镁的金属性强弱?(注意:答案和划线 数无关) 与水反应的条件和反应剧烈程度的比较:钠与冷水剧烈反应,镁在加热情况下与水发生反应。 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强弱对比:氢氧化钠强于氢氧化镁 测定同浓度时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的酸性强弱得出结论:氯化镁的酸性强于氯化钠,所以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 2.如何通过一些实验可测的手段来比较金属铝和金属镁的金属性强弱? 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比较产生氢气速率的快慢:产生较快者金属性强。 测定同浓度时氯化铝和氯化镁溶液的酸性强弱得出结论:氯化铝的酸性强于氯化镁 将打磨过的铝和镁分别加入热水中进行反应并滴加酚酞:颜色较红者为镁,即金属性更强将镁铝、盐酸和若干导线组合成原电池:极上先出现气泡者为金属性弱的,即铝 思考:以上二题比较方法完全相同吗? 总结: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常见方法。 单质与水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或速率:反应越剧烈,即金属性越强。。单质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快慢:快者为金属性较强 测定同浓度的盐溶液的PH:根据酸性强弱,推断原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设计成原电池,负极为活泼金属 设计成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行比较。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定义: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1.如何来比较氧和氟的非金属性强弱?(注意:答案和划线数无关) 比较HF H2O的稳定性的强弱:H F的稳定性更强,其非金属性更强。。比较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易者、剧烈者为非金属强,F2与氢气在冷暗处爆炸,非金属性强。 F2将O2从水中置换出来。 2.如何来比较S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 比较硫化氢和氯化氢的稳定性:氯化氢更稳定,氯元素的非金属强。。比较硫、氯气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氯气在点燃火光照下反应,更易进行,所以非金属性更强。 比较高氯酸和硫酸的酸性强弱: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所以氯的非金属性更强。 比较硫离子和氯离子的还原性的强弱: Cl2+ H2S→2HCl+ S 根据氯气、硫分别于铁反应,根据产物中铁的价态来区别:化合价更高者为非金属性强方。思考:以上二题比较方法完全相同吗? 总结: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常见方法。 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比较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比较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二者形成互化物时显负化合价者为非金属性强的一方 与同种变价金属反应时,根据产物中金属元素的价态,价态更高者,对应元素非金属性更强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及答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基础达标 1.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11·广东中考)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S+O 2点燃 SO 2 B.2H 2O 通电 2H 2 ↑+O 2 ↑ C.C+2CuO 高温 CO 2 ↑+2Cu D.Al(OH) 3+3HCl ==== AlCl 3 +3H 2 O 3.下列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4Fe+3O 2点燃 2Fe 2 O 3 B.Fe+H 2SO 4 ==== FeSO 4 +H 2 ↑ C.2Fe+6HCl ==== 2FeCl 3+3H 2 ↑ D.2Fe+3CuSO 4 ==== 3Cu+Fe 2 (SO 4 ) 3 4.(2011·北京中考)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 A.铝 B.铁 C.铜 D.银 5.(2011·鸡西中考)把金属X放入Cu(NO 3) 2 溶液中,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 放入Mg(NO 3) 2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 序正确的是( ) A.Mg、X、Cu B.X、Mg、Cu C.Mg、Cu、X D.Cu、X、Mg 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 3 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 ℃,Ag的熔点为962 ℃ 7.(2011·长沙中考)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铜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C.钢是纯净物 D.银能把铁从氯化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 8.把铁粉放入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没有的是( ) A.锌 B.铁 C.铜 D.银 9.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CuSO 4 溶液)时,不用铁桶盛装,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56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含解析)

考点56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一、选择题 1.(2017广西省来宾市,题号23,分值2)为了探究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装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则X溶液是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 【答案】A 【解析】A.相同的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稀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的试管中,镁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锌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少且慢,铜表面无气泡产生,由此可得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Zn>Cu,A正确; B.镁、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金属铜,三个反应现象基本相同,无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错误; C.镁、锌均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两种反应的现象基本相同,无法判断镁、锌的活动性强弱,C错误; D.镁、锌、铜与氯化镁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D错误。 2.(2017广东省广州市,20题,2分)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答案】D 【解析】打磨后的铝丝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证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铜,A正确; 铜丝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在铜丝表面出现黑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B正确; 由实验甲、乙可证明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Al>Cu>Ag,C正确; 硫酸铜、氯化铜均为可溶性铜盐,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可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可将硫酸铜溶液换成氯化铜溶液完成上述实验,D错误。 3.(2017湖南省娄底市,题号31,分值2)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下实验。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的知识点,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后面的金属。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 2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卷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50克镁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3.6克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无水硫酸盐,其质量为() A.226.4克B.222.8克C.172.8克D.无法计算 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4.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 > Z > Y B.Y > X > Z C.Y > Z > X D.Z > Y > X 5.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6.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C.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7.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 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 8.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溶液可能为蓝色B.金属M可能是铝 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 9.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钻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10.向 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Mg(NO3)2和 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11.有X、Y、Z三种金属,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减少并放出气体,X、Z无变化;把X、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设计思想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从教学目标来看,将原来的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转变为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俱为一体。从课程内容来看,将化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内容,以及体现化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影响的内容作为主要课程内容。从教学方法来看,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化学,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要将化学知识融合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利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利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时让学生真正理解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通过实验过程探究和设计探究,培养他们科学实

氧化还原性强弱顺序

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 一、顺序的由来及依据 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反应 ①2FeCl2+Cl2=2FeCl3②2FeCl3+2HI=I2+2FeCl2+2HCl ③I2+K2S=S+2KI 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Fe3+>I2>S 同样可以得出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Cl-

+H2SO4可得,还原性I-

2.推测能否反应及产物 如①Fe3+与I-可反应但不能与Cl-,Br-反应; ②浓H2SO4能干燥HCl但不能干燥HBr、HI、H2S; ③Fe与Cl2,Br2能生成FeCl3,FeBr3但与I2,S只能生成FeI2,FeS; ④能把Fe氧化成Fe3+的有Cl2,HNO3,浓H2SO4,Br2但I2,S都只能把Fe 氧化成+2价。 ⑤HNO3能氧化HBr,HI,H2S但不能氧化HCl 3.推测反应顺序 ①如少量Cl2通入到FeBr2,FeI2中的离子方程式就不同; ②把Fe投入到Fe2(SO4)3+H2SO4+CuSO4混合液中时相继发生的反应顺序。 4.判断氧化还原产物及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 如书写KMnO4与SO2的方程式,应生成Mn2++SO42-然后结合元素守恒判断出其它产物。 5.需要说明的问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向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有气体生成 B.溶液中有氯化铜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溶液质量一定减小 2.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 A.Fe、Ag、Cu(NO3)2B.Fe、Cu、AgNO3 C.Fe、CuSO4、AgNO3D.Fe、Cu、Ag、HCl 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 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5.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C.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6.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g。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C.滤液中一定有和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7.为了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Zn>Fe>Cu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把握不好,往往会造成对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的理解和错误处理。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做一小结,以期对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Cs)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F)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 二、利用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反映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如金属钠(Na)与冷水反应不及钾(K)剧烈,金属钾与冷水反应甚至可听到爆鸣声,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钾弱。镁(Mg)与盐酸反映剧烈放出氢气,铝与盐酸缓慢反映放出氢气,所以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三、可利用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如卤素按氟(F)、氯(Cl)、溴(Br)、碘(I)的顺序,其单质与H2反应越来越难,氢化物(HX)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弱,所以卤素的非金属性按氟、氯、溴、碘顺序逐渐减弱。 四、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 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金属性)也越强。如酸性HNO3>H2CO3,则非金属性N>C;碱性NaOH>Mg(OH)2,则金属性Na>Mg。 五、利用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判断 依据盐溶液与金属作用规律,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样就可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如铁(Fe)能从硫酸铜(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则Fe的金属性比Cu强。非金属间也存在类似的作用规律(常见非金属的活动性顺序F>O>Cl>Br>I>S)。所以可根据Cl2与NaBr溶液间的置换反应,判

《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最新整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 班级姓名 1.下列成语或谚语中描述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是() A.斩钉截铁B.铁杵磨针 C.铁石心肠D.真金不怕火炼 2.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A.铁片B.锌片C.镁片D.铝片 3.下列变化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4Al+3O2==2Al2O3B.Fe+H2SO4==FeSO4 + H2↑ C.2H2O2 2 H2O+ O2↑D.CaCO3+2HCl═CaCl2+H2O+CO2↑ 4.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铝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镁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 C.铝的化学性质不如铁的活泼 D.铝制容器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膜,可以用来盛装盐酸 5.在甲乙丙三种金属中,将丙浸入甲的硝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将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乙溶解而丙不反应,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甲>丙>乙 B. 甲>乙>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6.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FeCl3B.ZnCl2C.CuCl2D.MgSO4 7.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办法中错误的是( ) A.看颜色B.测密度C.用火烧D.加盐酸 8.金属的应用广泛,回答下列生活中金属应用的有关问题: (1)实验室的废酸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铸铁制)。是因为。 (2)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因为(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3)长期使用铁锅炒菜做饭,可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 ;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人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 9.某学生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将一粒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 盐酸的玻璃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上(如图所示)。然后将从废 旧电池外壳中收集来的锌片(过量)投入杯中,至不再有气泡产 生为止(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与开始时相比,小球所处盐酸 的位置是() A.往上浮B.不变C.往下沉D.无法判断 10.某同学为判断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①将金属B 放入 C 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C;②将金属B 放入酸中,看能否置换出酸中的氢;③将金 属A 放入B 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B ;④将金属C 放入A 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A。你认为上述可以不做的实验是()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卷及解析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3.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均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4.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B. C.D. 5.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6.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钻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7.为了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Zn>Fe>Cu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一、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金属性是指气态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气态阳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离能数值越大,它的金属性越弱。 金属活动性则指在水溶液中(非固相或气相),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简单水合离子)能力的性质。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为标准的,标准电极电位与原子的电离能、升华能、水合能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一般来说,金属性强的元素,金属活动性越强,但两者有时也表现不一致。例如Cu和Zn、Na和Ca,金属性:Cu>Zn,Na>Ca;金属活动性:Zn>Cu,Ca>Na。 二、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除外)。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与水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3、常温下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与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4、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极少数除外)。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 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7、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8、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如铝热反应。

三、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子亲合能来表示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子亲合能越大,它的非金属性越强。 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稳定,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化合的条件,反应条件越容易。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与H 2 3、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F除外)。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5、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6、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 7、与同一可变价金属反应,生成物中金属元素价态的高低。金属元素在该产物中价态越高,则说明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