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开课对象:2005级国际商务(专科)学时:36

一、课程性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我国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将外贸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课程。对于国际商务的学生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为国际商务理论的四门课程之一,成为其取得国际商务的执业资格,从事国际商务专业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使其了解并熟悉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了解并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运用的外贸战略;

2、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工作的具体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外贸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分析研究我国外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1、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2、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的作用

4、中国对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章中国发展外贸的理论依据

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3、新贸易理论

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1、出口商品战略

2、以质取胜战略

3、科技兴贸战略

4、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5、进口商品战略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1、对外贸易的立法管理

2、对外贸易的经济调节手段

3、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

第五章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1、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市场价格

2、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

3、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

4、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

5、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1、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2、中国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

第七章中国货物贸易

1、中国货物贸易概述

2、中国货物贸易结构

3、中国货物贸易方式

第八章中国技术贸易

1、中国技术贸易概述

2、技术引进

3、技术出口

第九章中国服务贸易

1、服务贸易概述

2、中国服务贸易出口

3、中国服务贸易进口

第十章中国与WTO

1、入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WTO进出口公平制度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3、WTO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1、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2、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

3、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4、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

5、中国与其单独关系区的经贸关系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

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重点部分:

1、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

2、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3、中国各阶段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状况和效果

难点部分:

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

2、外贸依存度、外贸代理制等有关概念

第二章中国发展外贸的理论依据

重点部分:

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论

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国际分工、国际价值

3、新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技术差距论、需求重叠论

难点部分:

结合我国国情,运用相关理论来解释我们发展对外贸易的动因

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重点部分:

1、出口商品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

基本概念

2、中国各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难点部分:

1、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含义

2、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的必要性

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重点部分:

1、外贸立法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经济调控手段的含义

2、对外贸易管理模式、关税配额管理、出口主动配额、WTO基本原则等概

3、对外贸易管理的经济调控手段;

难点部分:

1、经济调控手段相对与其他管理手段的特点

2、实施外贸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第五章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重点部分:

1、对外贸易价格的概念

2、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主要因素

3、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

4、外贸宏、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及提高宏、微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难点部分:

1、进出口商品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4、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与做法

3、影响外贸价格因素的供求弹性;

4、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货币因素;

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重点部分:

1、外商在我国投资的主要形式;

2、我国利用外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

3、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益的概念

4、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内容与必要性

难点部分:

1、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益的概念

2、直接投资国对资本输出国和东道国的贸易效应

3、相互替代税、互补共存税、“走出去”战略等有关概念

第七章中国货物贸易

重点部分:

1、出口依存度、产业内贸易、货物贸易结构、加工贸易等基本概念

2、改革开放后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的特点、货物结构和贸易方式的变化

难点部分:

1、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概念应用

2、加工贸易的特点及来料加工等概念的掌握

第八章中国技术贸易

重点部分:

1、技术贸易、专利权、专业技术、技术引进、技术出口等基本概念

2、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和贸易方式以及中国技术贸易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难点部分:

1、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2、中国技术出口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九章中国服务贸易

重点部分:

1、国际服务贸易、跨境交付、商业存在、境外消费等基本概念

2、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观念的理解

难点部分: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迅速发展的原因

2、中国对服务业开放所作承诺的阶段性原因和主要内容

第十章中国与WTO

重点部分:

1、世界贸易组织、倾销、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基本概念

2、反倾销、反补贴观念的理解及案例分析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难点部分:

反倾销、反补贴观念的理解及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重点部分:

1、配额限制、贸易摩擦、市场经济地位等概念的理解

2、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关系的基本政策和主要原则

3、中国与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的贸易关系的发

展情况、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对外贸易关系状况以及对外贸易

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难点部分:

1、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前景

2、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及现象分析

五、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占30%

七、教材及参考书:

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王绍熙、王寿椿编著,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前沿》,江小涓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国际服务贸易法律的多边化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法制》,陶凯元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八、说明

1、课堂上要介绍分析当前形势、当前方针政策和当前的实际问题,并且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2、依据实际情况介绍较深或较前沿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探索学习,

3、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课堂讲授以重点、难点、新问题为主,一般内容可由学生自学,课堂上组织讨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对外开放: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2,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他是独立关税主体间以自愿结合方式,就贸易自由化及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 3,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具体又分为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4,主动配额:是指在输往国家或地区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对部分商品的出口,针对具体国家或地区主动实施的数量限制。 5,关税配额:是指对货物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对在一定时期内规定的关税配额内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内税率缴纳关税,属于关税配额外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外税率缴纳关税。 6,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利用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制成品后出口并获得相应利润的经营活动,通常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方式。 7,来料加工:又称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广义上的来料加工包括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两个方面,是指国内的厂商利用外商提供的原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按照外商提出的规格、质量和技术标准要求加工成制成品或半制成品,交由外商销售,加工商不负责盈亏,只收取加工费(工缴费) 8,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按一般商业条件进行的技术跨越国境的转让或技术使用用许可行为。 8,专利权:是指获得法律地位的专利发明人所获得的使用专利发明的独占权利。9,专用技术:是指为制造某一特定产品或使用某一特定的工艺所需要的一切知识、经验和技能。 10,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将商品挤进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11,补贴:是指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即指一个企业、产业或一组企业、产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者减少向其领土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性措施。 12, 对外贸易的经济调节:是指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汇率调节,税收调节,信贷调节,价格调节等经济杠杆,间接影响和约束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行为。 13,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利,采取发布命令,制定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 14,技术贸易:又称有偿技术转让,定义关于制造商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并明确指出单纯的货物买卖或只涉及租赁的交易都不包括在技术转让的范围之内。 15,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各科期末考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一、考试章节 第一章全章;第二章第3节;第三、四、五章全部;第九章第1、2节二、考试题型 选择(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论述 三、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年,1978年,2010年) 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 (1)50-70年代: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 (2)80年代:轻工业品、纺织品 (3)90年代-现在: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 (4)将来(205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 3、(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怎样发展、表现、全面分析阐述) 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 纵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2008年↗ 上升;2009年↘ 下降;2010年↗ 上升再从横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位次不断上升。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二)进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三、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正在形成 从进出口国别、地区情况看 对前十大出口市场依赖程度:1995年为92.2%;2007年下降到82.9%;2010年下降到79.7% 四、对外贸易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出口主力 1979年,赋予外资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9年,赋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2004年7月,任何企业、组织及个人均可依法从事外贸经营活动 五、沿海省市在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中的地位显著 2010年1-9月沿海10个省市出口1023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0.2%,其余的21个省(市、区)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8%。2010年1-9月,10个沿海省市进口额9161.187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0.3%。 六、贸易方式多样化,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出口贸易方式 4、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P27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实施品牌战略,重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4)、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5)、全面稳健地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5、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P49-51 【课本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 内容: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能促进各国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分析 一、课程定位和性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一门经济学科,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分析、研究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正确的阐明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关方针政策,总结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要结合基本理论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实际问题。 2、英文名称:Foreign Trade of China 3、开课学期:第4学期 4、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讲授32学时 5、课程性质:选修课 6、考核方式:考查 二、教学目标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从战略上认识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做好我国的对外贸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设计及重点难点把握 (一)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讲授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 2、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理解中国改制前的对外贸易体制 3、掌握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内容和含义;掌握各阶段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状况和效果。 【阅读参考资料】 赵蓓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J].世界经济研究,2013(4). (二)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讲授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了解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2、理解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 3、掌握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 4、结合中国国情,运用相关理论来解释我们发展对外贸易的动因 【阅读参考资料】 姜兰香.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J].中国商贸,2010(17).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讲授4学时) 1、了解中国各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特点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中国衔接段的主要进口商品战略 3、掌握中国各阶段的出口商品战略的内涵 4、能够理解并运用主要措施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的措施解释实际问题 【阅读参考资料】 刘海燕.比较优势理论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四)中国对外贸易管理(讲授4学时) 1、了解对外贸易各种管理手段的内容 2、理解中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理解中国对外贸易各种管理手段的使用条件 3、掌握中国对外贸易各种管理手段的含义和特点 【阅读参考资料】 杨曼曼.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五)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讲授4学时) 1、了解进出口商品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对外贸易价格的概念;理解正确处理国内外价格关系的意义 3、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与评价指标;掌握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与做法 4、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初步订立价格合理的外贸商品价格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1980年6月,邓小平在借鉴外宾时,第一次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公诸于世。 1981年11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国新宪法,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作为基本国策最终确立了。 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记住上,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最根本) 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使用先进技术 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4、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5、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6、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 从点到线、由线到面,有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倒吸,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一、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 1、建立经济特区:1979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1990年:

浦东;2006年:滨海新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 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东、湛江、北海 3、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厦漳泉地区;1988年 40个市划入开放区 二、1992年-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 2、开放演讲和内陆省会城市 3、设立特殊经济功能区 4、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三、2001年以来,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 总结:我国的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分层次、有重点的由内向外逐步推进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方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东到西、由南到北,逐步展开 PS: 自由贸易协定:它是独立关税主题之间以资源结合方式,就贸易自由化及其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 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指标。 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其他贸易方式 企业性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他企业 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FTAA美洲自由贸易区CZFTA中欧自由贸易区 AFTA东盟CAFTA中国-东盟 第三节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出口商品战略 二、以质取胜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 中国是一个以出口驱动的经济体,对外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政策和运 作机制的理论系统性讲解。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发展 历程和重要性。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 国际交换活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主要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出口 是指中国将商品和服务卖给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是指中国从其他国家和 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中国对外贸易的范围广泛,包括农产品、工业品、 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在古代,中国的丝绸、陶瓷和茶叶等产品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世界各地。然而,在 20世纪初期,由于中国的国内政治动荡和外部侵略,中国的对外贸易受 到了很大的干扰。 开放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1978年,中国宣 布实行开放政策,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开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 立经贸关系,出口和进口贸易逐渐增加。此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了重要的全球贸易参与者,对外贸易规模逐年增长。如今,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首先,对外贸易使中国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通过对外贸易,中国能够将这些优势 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可以为中国带来外汇收入。出口贸易可以增加中国的 外汇储备,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保障。同时,外汇收入还可以 用于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中国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再次,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通过与其他国 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中国能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 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最后,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中国的对外贸 易规模庞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为中国带来了许多贸易机会和 商业合作的机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第一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对外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 对外贸易,中国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获取外汇收入,促进产 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一、对外贸易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定义:对外贸易是指国内居民与外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一种经济活动。 2.发展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始于古代,由丝绸之路发展为现代对外贸易系统。中国对外贸易在开放政策下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和特点 1.出口贸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电子设备、服装和家具等。外贸出口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2.进口贸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进口主要以原材料和中高端产品为主,如石油、铁矿石、机械设备等。进口对中国经济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3.贸易伙伴: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1.外贸政策:中国实行一系列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包括贸易便利化、出口退税、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倡议等。 2.关税政策: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水平,鼓励进口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高水平开放。

3.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一些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需要采取一些贸易救济措施和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 四、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挑战 1.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出口和进口的增长促进了国内生产和就业。 2.影响产业结构:依靠对外贸易,中国逐渐发展为制造业强国,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国内中高端产品不足等问题。 3.贸易不平衡: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仍然偏向出口,进口依赖度相对较低,导致对外贸易不平衡。 4.国际竞争: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在提高贸易竞争力和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5.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规则制定和,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 总之,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以及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 学习总结

通过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我对为何我国重视发展对外贸易有了深刻的理解,学习到了相关的对外贸易的理论知识,从根本上认识到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为我以后从事对外贸易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比如说通过学习第二章的内容,中国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使我认识到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想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要走出去,和世界联系起来。在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产品、资源、资本和技术,要发展经济,必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国更是如此。只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高级综合平衡。再比如说对于第六章,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进口贸易在我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和出口贸易一样,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重要的地位。进口贸易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创造条件,促进贸易稳定,还能促进产业水平提升,丰富商品结构,改善国内的供应状况,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尤其是在我国,进口贸易更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不能仅仅靠数量,还要依靠质量和品牌。我们要“以质取胜”,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响亮的品牌。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重视出口商品质量的意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出口商品质量。如今的世界风云突变,如果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节奏,就会被狠狠地甩在身后。所以我们也要加快出口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开发高科技产品。以上就是我通过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所获得的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吧。当然了,收获不止这些。我认为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用数据说话。以前的学习,嗯,我可能只会用一些泛泛的事例去说明一些问题,当我上了这门课以后,我明白那是不够的,也是不准确的,只有用白纸黑字所写出来的数据才是最真实可信的。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牢记这一点。另外,课程上老师一直在重复一个道理,“你们下面在坐的只听我讲,而不自己想,那是万万不行的。”好的思考才能产生好结果,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思考总是在成就之前,成功绝非偶然。人们并不可能在无数次跌倒后忽然叩开成功大门,然后明白成功的奥秘,无论你是医生或者是商人,木匠或是老师或者是富人,如果你重视思考,你的成功层次较会大大提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概述和总结。 经济开放是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力。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与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外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外商纷纷涌入中国投资和贸易。这使得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是出口和进口。从出口的角度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中国以其丰富的劳动力和低成本的制造业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进口的角度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中国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和对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了中国的进口规模。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了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逐渐由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了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了挑战。尽管中国依然保持着高开放度的外贸政策,但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包括关税壁垒、贸易限制措施等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中国对外贸易还面临一些其他问题,如质量与安全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等。中国政府在努力应对这些问题,推动对外贸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开放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和地域布局不断优化与扩大。但同时,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贸易保护等措施。中国政府需要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以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国际 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对外贸易规模 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本文 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况进行论述,包括贸易发展的历程、特点以及面临 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在开放初期,中 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举措,包括引进外资、实行市场经济、放宽对 外贸易的限制等。这些措施促使中国对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实现了 外贸规模的快速扩张。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促进了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开放。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是世 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具有强大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中国的制造业产 品以价格低廉、质量可靠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其次,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地理优势,临海的地理位置为中国与海外贸易提供了便 利条件。此外,中国还积极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加强经济 一体化,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的抬头,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进行了反倾销和限制措施,给中国的出口 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 和资源成本逐渐上升,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此外,中国对外 贸易结构不合理,过于依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随着全球贸易结 构的变化,中国面临着产业升级和优化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首先,中国 积极推动贸易多元化,开拓发展新兴市场,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其次,中国加大对外贸易的创新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 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港 建设,提供更加便利和自由的贸易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和跨国企业。 展望未来,中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看,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有望实现更加 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从挑战来看,除了前文提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成 本压力,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高 企业的贸易信用和合规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 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具有 地理优势和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等特点。然而,中国对外贸易也面 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通过政策措施和结构调整来应对。展望未来,中国对 外贸易有望实现更加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 更大的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中文)

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英文名称:Foreign Trade of China 一、课程简介 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伙伴、贸易方式等角度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和国际地位;梳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法律制度、关税收取和海关管理规则;运用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增强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格局、政策、法律制度及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并运用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增强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课程实践2学时) 主要内容: 1.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以及对外贸易方式。 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3.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习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外贸发展基本现状 重点、难点: 1. 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对外贸易方式 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3.新常态下外贸发展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过度 (二)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主要内容: 1.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 2.贸易理论对中国的应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期各理论的主要观点

重点、难点: 1.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论在中国的应用 2.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3.比较利益陷阱 其它教学环节:无 (三)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课程实践1学时) 主要内容: 1.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大经贸战略 2.中国自贸区战略 3. 世界区域贸易合作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区域合作发展概况,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期国内外区域合作现状,了解TPP、上海自贸区 重点、难点: 1. 对外贸易战略: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混合发展战略、大经贸战略 2. TPP、RECP 3. 上海自贸区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贸发展的意义 (四)第三章:中国的关税政策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 主要内容: 1.中国海关进出口税种类 2.税费的计算和征收 3. 原产地规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税费的计算,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期原产地规制的来源和发展 重点、难点: 1. 海关税则 2. 原产地规则 3. 海关估价 其它教学环节:无 (五)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课程实践2学时) 主要内容: 1.外贸法的法律渊源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五版课后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五版课后答案 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发展演变趋势及其特点 答案要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走上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轨道,规模得到巨大增长。其中,可以从“改革开放到入世前”、“入世后到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至今”三个阶段探讨。具体表现出的发展特点有: 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中国对外贸易由逆差变为顺差,尤其近几年顺差增势迅猛。 2.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市场结构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 商品结构: 1.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而进口比重下降,结构不断优化; 2.初级产品出、进口额稳定增长,且各类产品所占比重变化不大;3.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进口比重增加。 市场结构:1.从整体来看,中国出口商品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市场。历年来,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区是亚洲,所占份额一般都在50%左右: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所占份额一般都在20%左右:其他洲所占份额都比较小,一般都在5%左右。而从变化趋势来看,1986-2013年期间,亚洲地区所占份额逐渐下降,欧洲地区所占份额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中国加强了与该地区的贸易往来,与这些地区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均缓步,上升。 3.贸易方式主要有哪些分类?中国对外贸易方式构成如何? 答案要点:中国对外贸易方式主要分为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其中,般贸易主要包括代理、包销、寄售、招标与投标、拍卖等形式;加工贸易又分为进

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4大类:其他贸易方式有对销贸易、.期货交易、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设备、租贸易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而其它贸易方式在整体上处于从属地位。

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1贸易额飞速增加 A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是怎样的? B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藏终究是好还是坏? C中国与哪些国家存在贸易摩擦? 1.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先后冲击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国的货币。 2.〔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到达1898 3.8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 3.伴随着中国国产业构造和对外贸易构造的提升,中国的效劳贸易会持续增长。〔正确〕 1.2中国的贸易余额 1.2005时一个美元能兑换〔8.2个〕人民币 2.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货物贸易的盈余和逆差是〔交替出现〕 3.中国在〔2005〕年进展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在当天一次性升值2%。 4.贸易逆差是:进口<出口(错误) 5.贸易盈余和吸引外资共同决定了外汇储藏的多少。〔正确〕 1.3巨额的外汇储藏 1.中国的外汇储藏在〔2006年〕首次超过了一亿美元。 2.外汇储藏是官方持有的,在中国外汇储藏是由〔中央银行〕持有的 3.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刚成立头10年,我们国家的外汇储藏〔低于1亿美元〕。

4.黄金也是外汇储藏〔正确〕 5.在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泰铢贬值了20%。〔错误〕 1.4两个争论 1.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换外汇,需要去哪个指定的银行?〔中国银行〕 3.以下观点中不属于中国外汇储藏"过多论〞的观点是〔高额的外汇储藏使中国的产业失去竞争力〕 4.高额的外汇储藏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正确〕 5.外汇储藏的增加有助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正确〕 1.5克鲁格曼说 1.抑制通货膨胀,应采取的措施是〔控制货币供给量〕 2.以下哪个不是减少货币供给的方法〔降低贴现率〕 3.克鲁格曼有一个观点,认为中国购置美国国债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正确〕 1.6外汇储藏的功能 1.外汇市场的参加者不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外汇储藏的功能是什么?〔以上都正确〕 3.目前,国际储藏体系中最重要的储藏资产是〔外汇储藏〕 4.在储藏资产里,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都是比拟少的,主要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国债〔正确〕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 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 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 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 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 (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 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 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 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 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 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 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八五”计划——(1991-1995)机电产品在各类商品贸易中增长最快,成为贸易额最大的一类商品。 “九五”计划——(1996-2000)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这时期我国制定了“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出口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比例】 “十五”计划——(2001-2005)继续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 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内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以数量增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 有品牌的商品出口。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内容:加快培养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

期末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A 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 B 社会政治制度 C 社会民主制度 D 社会法制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B ; A.利用 B.没收 C.改造 D.限制 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B 开放; A.发达国家 B.所有国家和地区 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B ;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B、发展出口贸易 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D、利用外资 5、C 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 B1985年 C 1992年 D1991年 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B ;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C ; A、农产品 B、矿产品 C、机电产品 D、纺织品 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A ; A、多元化 B、集中化 C、细分化 D、平衡化 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C; 多项多项 项项 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 A

A、商品出口 B、许可证贸易 C、直接投资 D、工程承包 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 D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 D A、1972年 B 、1973年 C、1974年 D、1979年 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D ; A、对外贸易垄断制 B、自由贸易制度 C、保护贸易制度 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D ; A、联合国标准商品分类目录 B、我国自定的商品分类目录 C、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 D、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 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B ; A、所得税与消费税 B、增值税与消费税 C、关税与增值税 D、消费税与关税 16、按照效益、公正、公开的原则,从1994年起我国对部分出口商品配额采取了B 分配; A、行政 B、招标 C、计划 D、平均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 A、1994年7月1日 B、1994年5月12日 C、1992年7月1日 D、1992年5月12日 18、中国的外汇管理A A、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方针 B、对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C、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D、最终目标是实现外汇收入结汇制,银行售汇制 19、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是适应 C 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D )是消除成员国在贸易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的障碍,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和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一体化方式。P59 A.共同市场 B.关税同盟 C.自由贸易区 D.经济一体化 2.世界贸易组织第一次将(B )引入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一成员提供给第三方的优惠(优待、特权、豁免)均应 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方。P165 人国民待遇原则B最惠国待遇原则 C.互惠互利原则 D.透明度原则 3.甲国生产手表需要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要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 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 ) A.甲国出口手表和自行车 B.乙国进口手表和自行车 C.甲国出口手表,乙国出口自行车 D.甲国出口自行车,乙国出口手表 4.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与地区间所组成的一体化是(B )。 A.垂直经济一体化 B.水平经济一体化 C.部门经济一体化 D.全盘经济一体化

5..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缔约国对方的特权、优惠及豁免待遇,应与缔约方给予 (D )。 A.任何第三国的待遇相同 B.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C.第三国或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口.其参加的关税同盟的其他成员国的待遇相同 6.( B )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P45 A.技术差距理论 B.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7.假定一国以2000年为基期,2004年出口价格指数为70,进口价格指数为120,那么该国2004年的贸易条件为 (C )。 A.36 B.50 C.58.3 D.171.4 8.关税按照征税的目的可分为(A )。 A.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9.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C.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D .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和选择税 10外贸企业实施(D ),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外贸公司与外贸生产企业、供货基地之间存在的相互分离、信息隔 绝状态,为寻求更为合理的外贸生产、营销组织形式而实行的战略。P111-124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式 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 对外贸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国家的产生(社会条件);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物质条件) 概念: 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 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 《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第二款作了这样的定义:本法所指的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 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 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 两个明显特征: 1、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 率。 2、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显著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演变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

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并与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材、有色金属、 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 3.出口大豆、桐油、茶叶、猪鬃、肠衣、蛋品、厂丝、钨砂、水银和绸 缎等。 4.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 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元, 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 49.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 进口了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 1957年,进出口总额31.03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了1.73倍。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 1958年国民经济出现“大跃进”,1959年对外贸易额增到43.81亿美元,比1957年增加41.2%。 1959年开始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以及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对外贸易大幅度下降,1962年降为26.63亿美元,倒退为1954年的水平。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对经济进行调整。从前苏联的贸易开始转向西方,从西方进口了大量的粮食、糖、动植物油、棉花、化纤、化肥等支援国内市场,消费资料进始转向日本和欧盟市场,轻工业产品棉纱、棉布、罐头、缝纫机、自行车、搪瓷、球鞋、闹钟、洗衣粉等,到1965年出口额恢复到22.98亿美元,提前偿还了对前苏联的全部债款。进出口总额为42.45亿美元。 (四)“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8)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习题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章后习题 参考答案或提示 第1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1.1判断题 (1)×(2)×(3)×(4)×(5)√(6)√(7)√ 1.2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B 1.3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DE (3)ABC 技能题 1.1答:第一,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1)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2)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条件。(3)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4)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机会。(5)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6)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1)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作出了贡献。(2)中国的出口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发展的,充实了国际市场的商品供应,为各国、各地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3)中国的进口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4)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2答:外贸代理制是指外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代生产、订货部门办理进出口业务,收取手续费,盈亏由委托单位负责的一种制度。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公司在出口方面一直是采取收购制,即由外贸公司用自有资金向国内供货部门收购出口商品,然后由外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自营出口、自负盈亏。推行外贸代理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的传统做法,即改为由外贸公司接受国内供货部门的委托,代其对外签订出口合同,代办出口手续,收取约定的佣金,至于出口的盈亏则由国内供货部门自负。这项改革的主要好处在于:它有利于国内供货部门了解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促使他们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强其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增强国内生产供货部门对履行出口合同的责任感,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减轻外贸公司在收购出口货源方面的财务负担,并使外贸公司的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对于工贸双方都十分有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规不健全,立法不统一。我国外贸代理中,当事人的责任和利益不相称,权利和义务不公平、不符合代理制度的一般原则。现行的外贸代理制难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也不符合国际贸易代理制的发展趋势。 观念应用 1.1答: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分层次、有重点的由外向内逐步推进的历史进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首先是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沿海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进程。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兴办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起步的;沿海开放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层次;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三个层次;内地是我国对外开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