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概念。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 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

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

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

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出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高,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与发展时期。这期间尽管也规律性地出现世界性经济危机,但其破坏性已大大低于30年代大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了贸易结构变化第新特点。

第三章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1、何为外贸发展战略,它是如何分类的?2、全面了解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3、一国不应照般某种外贸战略,而应依据国内外条件选择恰当的外贸战略。

知识点:

1.出口导向:指一国经济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让外国竞争者较广泛地进入本国市场,并努力把自己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2.出口导向战略的配套政策有哪些?(1)降低贸易壁垒。(2)汇率政策由以前的高估本币币值转为低估本币币值,并逐渐过渡到单一的市场汇率。(3)放松外汇管制,刺激企业和个人相对自由的持有、兑换

和使用外汇。(4)鼓励出口政策,以调动厂商们的出口积极性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利用外资政策,包括利用国外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3.进口替代战略的配套政策有哪些?(1)保护关税政策。(2)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制。(3)高估本币币值。(4)复汇率和外汇管制政策。(5)对进口替代产业实行政府补贴政策。

4.简述选择外贸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1)本国的市场容量和自然资源条件。(2)本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3)国际经济环境。

第四章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难点重点:1、我国统制性外贸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弊端。2、三个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我国外贸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有哪些?

知识点:

1.我国的对外贸易统制:是指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管理、控制和调节,因而也被称为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具体包括:(1)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法律、方针和政策;(2)国家统一设立管理外贸的专门机构;(3)国家统一设立对外贸易专业公司和审批其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4)国家制定外贸的中长期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5)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包括价格、税收、利润、信贷、外汇留成、承包指标等,统一调控、管理对外贸易活动。

2.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先后推出了若干外贸体制改革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这其中,有些已得到了彻底的贯彻落实,有些则正在实施中。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可以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1979~1987年的改革;1988~1993年的改革;1994~2001年的改革;2002年加入WTO之后的改革。

3.我国外贸体制的发展方向:我们应看到,经过多次改革后的我国外贸体制还并不完善,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目标和建立符合国际经贸惯例的规范的自由贸易制度的目标相比,无论是在外贸宏观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外贸企业微观经营机制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这种改革将会继续深入下去,以便使我国的外贸体制能得以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和今后将会加大力度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可归纳为下面几点:(1)实施“大经贸”战略;(2)继续推行外贸代理制;三、进一步深化外贸企业改革;四、建立国际化、规范化的外贸运作机制。

第五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难点重点: 1、影响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2、当代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3、世界市场价格的形成

知识点:

1.为什么说生产力是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生产力的发展为国际分工的深化创造了条件。(3)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内容与形式。

2.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商品经济范畴,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世界市场是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3.世界市场的自由化趋势:世界市场自建立之初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为障碍与贸易壁垒。各个国家在利用世界市场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制定各种限制政策与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阻拦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此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经济。虽然在不同的进展时期中,世界市场里的贸易障碍的强弱程度是不相同的,但世界市场与贸易障碍却总是相伴而行。二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市场的贸易自由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尽管70年代以

来由于美国等国的连年外贸赤字而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潮流,对很多的商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设置了各种类型的贸易障碍,但这并未从根本上阻挡住世界市场的自由贸易大趋势。在各种国际性贸易机构的协调下,尤其是在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懈努力下,世界市场中的各种壁垒和障碍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消除,为商品和服务在各国间的自由流通铺平了道路。

4.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有何作用?(1)刺激贸易各国改进出口商品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技术。(2)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3)调节国际分工。(4)调节各国的商品生产和资源配置。(5)加深了贸易参加国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6)对国外贸政各策的制定起着重要作用。

第六章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上)主讲张宏教授(博导)

难点重点: 1、贸易差额论的理论与政策。2、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异同点。3、穆勒相互需求论与马歇尔相互需求论的异同点。

知识点:

1.贸易差额论的理论思想。(1)重商主义的财富观。(2)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的顺差是增加金银的主要途径。(3)贸易差额论分为两个阶段

2.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1)货币管制政策。(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3)奖出限入政策。(4)鼓励发展本国航运的政策。(5)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

3.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斯密认为,若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且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或已有的“活的优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出口这种产品,而进口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成本论”。

4.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1)比较成本论在更广的范围里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开展。(2)比较成本论坚持了劳动价值论。(3)更明显地反映了发达国家向外实行经济扩张的要求。

5.穆勒的相互需求方程式。穆勒的国际贸易理论最终落脚在对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分析上。(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含义。(2)相互需求方程式的确定。以英德两国生产两种产品为例。(3)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失衡与恢复。综上所述,在两国间的贸易中,一国所获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交易条件靠近哪个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而交易条件是靠近上限还是下限,则是由两国的相互需求强度所决定的。

6.提供曲线弯曲的原因是什么?提供曲线弯曲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释:(1)从商品的效用角度分析。商品的价值由产品的效用决定,而产品的效用大小则是由该类商品的供求状况所决定,而商品随着数量的增加而效用降低。(2)从商品的成本角度分析。商品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而生产成本的高低则与商品的产量密切相关。

第七章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主讲张宏教授(博导)

难点重点:1、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相比,有何创新?有何继承关系?

2、俄林的国际贸易理论。

3、里昂惕夫之谜及解释。

4、战后出现的各种新贸易理论。

知识点:

1.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要素供给比例主要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第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第二、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三、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第四、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总之,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说明: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的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要素生产的商品。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赫-俄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含义是:商品的国际贸易,即商品在国间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拉平各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际间要素流动性的不足,减少国际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不均所产生的要素价格差异。

3.里昂惕夫之谜:根据俄林的资源赋予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情况与资源赋予论所述不符。

4.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是指各国彼此交换同一产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即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同时存在着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的行为。

5.技术周期说。技术周期说的代表人物是波斯纳,他把技术的创新和转移以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划分为了几个阶段:(1)需求滞后,指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和消费到别国开始进口该类商品这段时间;(2)模仿滞后,指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到别国已熟练掌握这段时间。模仿滞后又分为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段时间。

6.国家竞争优势的四个发展阶段。波特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家竞争优势,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其驱动力的影响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1)要素驱动阶段。(2)投资驱动阶段。(3)创新驱动阶段。(4)财富驱动阶段。

第八章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下)主讲张宏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1、李斯特、凯恩斯、普莱维什的保护贸易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2、这几种保护贸易理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掌握保护贸易论者的政策主张

知识点:

1.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1)李斯特在对古典学派的批评中阐述了自己的保护贸易理论。(2)李斯特保护主义的核心是生产力理论。(3)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4)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保护的目的、保护的重点、保护的手段、保护的程度以及保护的期限。

2.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论:当商品劳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它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商品劳务进口时,必然向国外支付货币,于是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与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因此得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获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3.普莱维什的中心——外围论及其政策主张。(1)“中心——外围论”。普莱维什认为,整个国际经济体系实际上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少数工业化国家,除在国际经济体系的中心;另一部分是非工业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经济体系的外围地带。(2)利用保护贸易政策改善外围国家的被动处境。普莱维是在政策主张上积极提倡外围国家实施保护贸易政策,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摆脱受剥削受控制的必由之路。他的政策主张包括几点:第一、利用保护贸易政策改善需求弹性。第二、利用保护贸易政策提高本国工业化程度,以彻底改变“外围”的地位。第三、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以利于外围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第四、主张中心国家向外为国家开放市场。

4.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1)战略性出口补贴政策。是指政府向国内厂商提供出口补贴以鼓励其攻占更多的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迫使外国竞争对手作出让步,把外国厂商的利润转移到本国厂商身上,以增进本国福利。该理论通常以美国波音公司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之间的竞争性博弈为例进行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2)战略性进口关税政策。是指政府以征收进口商品关税的形式把部分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转移到国内,同时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成长。战略性进口关税政策根据实施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用关税获取外国垄断利润。第二,用关税扶持本国企业的进入与成长。

第九章关税措施主讲孔庆峰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 1、关税的种类有哪些?2、征收关税的方法有哪些? 3、海关税则。4、关税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知识点:

1.海关税则:国家根据其关税政策和总体经济政策,以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颁布和实施的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及按照商品类别排列的关税税率表。关税税则的种类通常有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两种类型。

2.混合关税:又称复合税。它是指在税则的统一税目中订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同时使用两种税率计税,计算公式为:混合税额=从价税额+从量税额。

3.进口附加税:进口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一般进口税之外,还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额外的关税,这部分加征的关税称为进口附加税。

4.普惠制: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某些出口产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优惠的一种减税制度。普惠制有三条主要原则,即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但是给惠国往往在给惠方案中做出种种限制性的规定

5.有效保护率:是指在有关税保护条件下生产单位商品附加价值的增加率,也是指关税对本国产品的实际的、有效的保护率。

第十章非关税壁垒措施主讲孔庆峰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 1、了解非关税壁垒的特点有哪些?2、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种类有哪些? 3、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对国内外经济发展会产生些什么影响?

知识点:

1.关税配额: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量不加限制,而是对配额内的进口商品给予免税、减税或低税的优惠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关税。特点是将关税和配额结合起来,主要是依赖经济手段调节进口水平。

2.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有何不同?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进口国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在该限额内允许进口,超过限额则不准进口。关税配额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进口的巨额对数量不加限制,只是对配额内的进口商品给予免税、减税或低税的优惠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关税。

3.“自动”出口配额制:实际上是进口配额的一个变种。它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迫于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自己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3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规定的限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它通常是在进口国家的压力或要求下被迫做出的

4.海关估价:是指海关对进口商品估算一个价格,一般是高于进口商品实际的到岸价格。通过海关估价,以较高的价格计征关税,这就等于变相提高了关税税率,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第十一章出口鼓励与出口管制措施主讲孔庆峰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 1、鼓励出口的政策主要分为哪些种类?2、经济特区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的?3、出口管制的商品和方式有哪些?

知识点:

1.鼓励出口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ies)。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降低本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出口补贴又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方式。

2.信贷政策主要包括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度。(1)出口信贷是指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对本国的出口厂商、外国的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指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贷款,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予以补偿的一种制度。

3.保税区:是指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受海关监督的特定区域。存入保税区的商品可以暂时不交进口税,如果再出口也不必交纳出口税,运入保税区的商品也可以储存、改装、分类、展览和加工等。

4.外汇倾销对本国贸易的效应和必须具备的条件。外汇倾销是指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1)外汇倾销的本币贬值会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2)外汇倾销使外国货币升值会提高外国商品的价格水平,从而降低进口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控制进口规模。由于外汇倾销效应的滞后性、暂时性、有限性等缺点,要想行之有效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货币对外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2)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较大。(3)其他国家不同时进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措施。

5.出口管制及其目的:出口管制是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歧视政策的重要手段。它们往往以保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为由制定出口管制法令,限制某些商品的出口,以达到一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的。

出口管制的目的有以下两个:一是政治军事目的。出口国为了干涉和控制进口国的政治与经济,或是为了遏制敌对国或臆想中的敌对国的经济发展,往往以出口控制措施对进口国施以压力或进行经济制裁。如美国商务部出版的《美国出口管制规章摘要》即公开写道:“管制战略物资是针对共产党国家的出口”。二是经济目的。出口国为了保护国内稀缺资源或非再生资源,维持国内市场供应,防止或平抑国内通货膨胀,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稳定国际市场商品价格,防止贸易条件恶化等,对有关商品的出口适当控制,甚至禁止出口。

第十二章世界贸易组织主讲孔庆峰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职能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4、世贸组织的决策制度与运作机制5、中国与世贸组织的关系

知识点: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riff and Trade),简称关贸总协定(GATT),是有关国际关税减让及调整缔约方之间经济贸易关系和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对自由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世贸组织的宗旨:主要体现在该组织协议正文的前言中,与关贸总协定的宗旨相似,其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量,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削减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关贸总协定的宗旨不同的是,世贸组织的宗旨中又加入了下列新内容:(1)扩大服务贸易;(2)保护环境;(3)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份额。

3.WTO的基本原则。

(1)非歧视待遇原则;

a.最惠国待遇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2)互惠原则

(3)透明度原则

(4)关税保护原则

(5)公平贸易原则

(6)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原则

(7)例外条款:

a.幼稚产业保护例外;

b.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例外;

c.保障条款。

4.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贸易条约或协定中,缔约国之间相互保证给与另一方的自然人(公民)、法人(企业)和商船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同等的待遇。在国际贸易中,国民待遇原则

是指缔约国在征收国内税和有关国内销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所使用的的法令、法规、条例等发面,对进口产品和国产品一视同仁。

5.保障条款:是指当某类产品的进口大量增加,对进口国的同类行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产生“严重威胁”,并且“严重损害”或“严重威胁”与该类产品进口激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进口国可以对该类产品实行临时性进口限制。

第十三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主讲孔庆峰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 1、跨国公司内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公司内国际贸易的内部化理论。

知识点:

1.公司内国际贸易即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是指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公司相互之间在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所进行的贸易。之所以称其为“公司内国际贸易”,是因为这种交易虽然导致商品跨越国界的运动,但交易行为的主体实际上是同一个所有者。这种交易既具有公司内部商品调拨的特征,也同时具有国际贸易的特征。这种公司内国际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因而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公司内部化理论:起源于30年代的“科斯定理”。科斯(R·H·Coase)于1937年在其著作《公司的性质》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由于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增加了产品的交易成本,迫使企业不得不从事公司内部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愈来愈显露了出来,人们称其为“科斯定理”。1992年,科斯因其在经济理论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指出,企业并不仅仅从事商品的生产,还要从事研究开发、采购、销售、职工培训等。这些活动都要与市场发生关系,并因此而支付一定的成本。这些交易成本包括:寻找合适贸易价格的成本、在合同中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成本、与接受合同有关的风险成本、对市场贸易所支付的交易成本等等。科斯认为,由于外部市场的不完善(效率过低、垄断过强),企业所付出的交易成本太高,这对企业是不合理的。企业自己虽然无力改变外部市场的不完善,却能够通过把各项交易尽可能地在企业内部完成的方式来节省向外部市场支付的交易成本。

3.公司内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1)防止技术优势的扩散和丧失。2)降低外部市场交易造成的不确定性。(3)可以减弱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引致的损失。(4)可以利用转移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第十四章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主讲孔庆峰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 1、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的原因何在? 2、掌握关税同盟理论、大市场理论和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3、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国际贸易有哪些影响?

知识点:

1.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1)关税同盟由于取消了内部关税,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2)获得规模经济。(3)刺激投资。(4)促进技术进步。(5)提高要素的流动性。(6)促进了经济增长。

2.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1)日本教授小岛清提出了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2)实行协议性分工的条件:必须是两个(或多数)国家的资本、劳动禀赋比率没有多大差别,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对象商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作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不论对哪个国家,生产协议性分工的商品的利益都应该没有很大差别。(3)上述三个条件表明,经济—体化或共同市场必须在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建立;在发达工业国家之间,可以进行协议性分工的

商品范畴的范围较广,因而利益也较大。另外,生活水平和

文化等互相类似、互相接近的地区,容易达成协议。

3.简述大市场理论。(1)大市场理论是论证共同市场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西陶斯基和德纽。(2)这种理论认为,建立大市场的目的是通过扩大市场来获得规模经济利益,并依靠市场扩大化竞争激化的经济条件,实现上述目的。(3)西陶斯基认为,共同市场可以提高效率,达到大市场—竞争激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的良性循环。而德纽认为,只有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才能促进和刺激经济扩张。(4)大市场理论提出了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果,人们对大市场理论仍存在争议。

第十五章国际服务贸易主讲孔庆峰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 1、中国及全球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2、当代服务贸易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知识点:

1.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范围:实物形态的经济物品通常被人们称作商品或货物(goods),而非物质实体形态的经济物品通常被人们称作服务(services)。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各种类型的服务业的“产品”越出一国国界而在国际间进行的交易活动。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有其自身的特点:(1)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2)服务是难以贮存的,易逝的;(3)服务是无形的,在交易完成后,就会消失。

2.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1)世界产业结构及国民经济中心向服务业调整。(2)商品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3)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4)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5)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促进。

3.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可以归纳为以下15类:(1)国际运输;(2)国际旅游;(3)国际金融服务;(4)国际通讯服务;(5)国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际信息处理以及软件和资料的传递服务;(8)广告、设计、企业管理等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和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服务;(15)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 /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2=600 边界如下所示: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定义 1.定义 (1)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是各国或地区之间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2)对外贸易: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 2.国际交换是国际贸易学的核心 3. 注: (1)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标准是,看商品交换是否在两个经济上(而不是主权上)完全独立的社会实体之间的居民(而不是公民)中进行。 (2)单独关税地区可以成为国际贸易主体。 (3)对外贸易在某些岛国被称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4)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南北贸易南南贸易)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 1.产生条件 第一,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第二,出现了政治实体。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对外贸易的发展 1.发展历史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 2.驱动力量 技术变革(生产技术、通讯与信息技术、运输技术)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关税非关税壁垒的削减、金融交易自由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3.注: 1、国际贸易发展速度超过历史水平 2、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国家 3、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 4、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服务业发展 5、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断提高 6、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角色 7、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8、世界贸易体制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 9、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发展 10、出现国际物流“革命” 11、中国贸易地位崛起 四、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 相同点:都是商品、服务和要素的交换活动;交易过程大同小异;经营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 不同点:对外贸易难度大,比国内贸易复杂;国际贸易风险大。 五、对外贸易分类 1.按交易内容: 国际货物贸易:用数字区分的10大类世界货物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易,无形贸易,包括12个部门 国际技术贸易: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如许可贸易、工业产权等 2.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区分 出口贸易:必须是外销货物(旅客自带不算) 进口贸易:必须是内销货物 过境贸易:通过第三国国境运送,但货物所有权不属于第三国居民 复出口与复进口: 复出口: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称为复出口 复进口: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称为复进口 净出口与净进口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因为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瞧待的贸易活动,因此称其为对外贸易。 3.出口依存度 一定时期内国内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联系程度,其越高,讲明该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靠程度越高。 4.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外贸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与出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外贸依存度能够细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还能够细分为对某些国家的贸易依存度。 5.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人们通常用计算一国贸易条件指数的方法来了解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6.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刻〔时刻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相比的差额。要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喊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盈余,有成出超; 要是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喊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赤字,又称进超。 7.间接贸易 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截了当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讲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讲是间接进口。 8.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额与贸易量,是以货币表示的反响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9、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要紧表现形式。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1.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有何区不与联系? 过境贸易,是指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时,对乙国来讲,这确实是根基过境贸易。这种贸易对乙国来讲既不是进口,也不是出口,仅仅是商品过境而已。 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要紧表现形式。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2.间接贸易与直截了当贸易有何区不与联系? 直截了当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表现为直截了当出口和直截了当进口。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概念。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 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 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 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 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出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高,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与发展时期。这期间尽管也规律性地出现世界性经济危机,但其破坏性已大大低于30年代大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了贸易结构变化第新特点。 第三章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 重点难点:1、何为外贸发展战略,它是如何分类的?2、全面了解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3、一国不应照般某种外贸战略,而应依据国内外条件选择恰当的外贸战略。 知识点: 1.出口导向:指一国经济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让外国竞争者较广泛地进入本国市场,并努力把自己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2.出口导向战略的配套政策有哪些?(1)降低贸易壁垒。(2)汇率政策由以前的高估本币币值转为低估本币币值,并逐渐过渡到单一的市场汇率。(3)放松外汇管制,刺激企业和个人相对自由的持有、兑换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一:定义题 二:专业术语英汉互译 绪论: 1、国际贸易惯例:是国际贸易法的主要渊源之一,是指在国际贸 易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有较为明确和固定内容的贸易习惯和一般做法。 国际贸易公约:1988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是与我国进行货物进出口贸易关系最大,最重要的一项国际条约,我国在1980年12月11日对其做了两项保留:①关于公约使用范围的保留②关于合同形式的保留P.5 2、进出口贸易的基本业务程序:出口贸易 ①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对国际市场调查研究、制定商品经营方 案、落实货源或制定出口商品生产或收购计划、进行广告宣 传、选定客户并与之建立关系等 ②出口交易磋商和合同订立:磋商的内容主要是买卖货物的各 种交易条件 ③出口合同的履行:准备货物、落实信用证、安排装运、 进口贸易:进行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和合同订立、合同的履行。 第一章:商品的名称而后质量 1、ISO9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P.15 2、F.A.Q:Fair average quality (中国)良好平均品质P.21

3、凭品牌或商标买卖:sale by brand or trade mark 凭产地名称或地理标志买卖:sale by name of origin 参考样品:reference sample P,22 3、质量机动幅度:是指对特定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可以机动。 适用于初级产品,以及某些工业制成品的质量指标。①规定范围②规定极限③规定上下差异 质量公差:是指允许交付货物的特定质量指标在公认的一定范围内的差异。适用于制成品。P.25 第二章:商品的数量 1、毛重:gross weight 指商品本身的重量加皮重(tare),即商品连同包装的重量。以毛作净:gross for net 净重:net weight 指商品本身的重量,即毛重扣除皮重的重量。(最常用) 公量:conditionged weight,计算货物重量时抽去商品中所含水分,再加标准水分重量,求得的重量为公重。公重=商品净重*(1+公定收回率)/(1+实际收回率) 2、1公吨=1000千克1长吨(英国常用)=1016千克 1短吨(美国常用)=907.2千克木箱wooden case 纸箱carton 麻袋gunny bag 布袋cloth bag 纸袋paper bag 塑料袋plastic bag 3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 在规定具体数量的同时,再在合同中规定允许多装或少装的一定百分比。

国际贸易章节详解

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 一、什么是贸易术语? 贸易术语是构成国际贸易商品单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一个简短的概念,几个外文缩写字母来说明在一定价格基础上,买卖双方责任划分的名词。 国际贸易商品单价的组成部分是:计量单位、单价金额、货币名称、贸易术语。 比如彩电:一台1000 美元FOB 责任划分:因为任何一个贸易术语都包括三个方面的职责,这三个方面就是责任、费用和风险。责任指的是责任大小,费用多少,风险谁来承担。这三方面,不同的贸易术语是不一样的,所以贸易术语是表明在一定价格基础上,买卖双方责任划分的名词。 二、贸易术语的性质 它具有两重性,一是它体现价格,二是它体现交货条件。因为不同的交货条件买卖双方的责任是不一样的,价格也就不同,比如FOB与CIF就完全不同。 三、国际贸易术语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国际贸易术语产生于19世纪初,是国际贸易长期实践的产物,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来源于国际惯例。 发展——1812年开始有了FOB,1862年有了CIF,后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术语越来越多。到了1953年被国际商会认可的贸易术语就有9个。在1980年贸易术语发展到14个,到1990年,被国际商会认可的为13个。(去掉了FOA和FOR/FOT,增加了DDU.)到现在国际上通用,并为国际商会认可的术语就是13个,并对部分术语代码作了一些改动,使术语的解析更加系统条理规范化了。 四、贸易术语的产生也来源于国际惯例,那什么是国际惯例呢? 所谓国际惯例就是国际贸易中,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贸易交往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某些习惯和先例,后来得到许多国家的承认和遵守,这种习惯和先例就叫做国际惯例。 性质:国际惯例不是法律,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对任何买卖双方没有法律的结束力;但它是权威,它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是大家公认的做法。对国际贸易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的作用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惯例本身虽然并不是法律,对买卖双方不具有强制性,但如果双方同意采用某一惯例来约束这项贸易时,并在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时,那惯例就有了强制性,即具有法律效力。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国际贸易术语 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 第一节贸易术语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贸易术语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在长期贸易实践中形成的,以英文缩写表示货物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确定风险、责任、费用划分等问题的专门术语。 (2)作用: ①简化交易内容 ②表示商品价格的构成 ③利于争端的解决 第二节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 《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20》 一、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Warsaw-Oxford Rules 1932 1928年,国际法协会(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在波兰 华沙制定《华沙规则》(Warsaw Rules, 1928),共22条,旨在 统一解释CIF买卖合同下买卖双方所承担的费用、风险、责任。 二、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Revised American Foreign Trade Definitions 1990 对6种贸易术语进行解释。其中FOB又分为6种形式 三、Incoterms? 2020 现已成为国际上应用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国际贸易惯例。 最新版本INCOTERMS? 2020于2019年9月正式面世,并将于2020年1月1日生效。 对INCOTERMS作历次修订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其适应当代的商业实践。1980年的修订是为了适应运输技术——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发展;1990年的修订是为了适应使用日益广泛的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Incoterms? 2020 副标题为:ICC rules for the us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erms INCOTERMS? 2010贸易术语分类 1.Rules for any mode or modes of transport:(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EXW FCA CPT CIP DPU DAP DDP (DPU:2020从DAT改为DPU) 2.Rules for sea and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适用水上运输方式) FAS FOB CFR CIF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 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 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 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 值大于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全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4.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 5.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6.贸易逆差: 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7.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8.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9.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10.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100。 1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1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3.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4.贸易依存度: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15.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16.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17.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18.总贸易: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19.专门贸易: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20.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1.无形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 22.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23.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24.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25.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26.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经过计价的商品货物作为清偿手段。 27.水平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28.垂直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 ) 1、国际贸易的特点 答:(1)困难大;(2)复杂;(3)风险多。 2、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 答:(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3、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 答:(1)国际贸易的理论;(2)国际贸易的政策与宏观协调;(3)国际贸易实务;(4)国际贸易营销。 4、国际贸易的类型划分 答:(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

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 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 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 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 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 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第二版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第二版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 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技术等。贸易的方式可以通过进出口实现,也可以通过投资和合作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更具比较优势的商品,而从国外进口其他商品。这样可以提高全球贸易效率,并使各国都从中受益。 第三章: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与比较优势理论相似。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可以通过其相对更高效的生产能力来获得贸易优势。通过专门化生产能够增加效率,并提高全球贸易水平。 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补贴等政策手段。这些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并调整国际贸易的平衡。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国内外的利益平衡,以及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影响。 第五章:国际贸易组织 国际贸易组织旨在促进和规范国际贸易。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IMF)等。这些组织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各国能够就贸易和经济问题 进行对话和协商。 第六章: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交流和汇率决定机制。国际贸易的进行需要 一种通用的货币体系,以方便交易和结算。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但近年来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在改变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 第七章: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国际贸易而进行的融资活动。包括贸易融资、 信用保险、保理等。这些融资方式可以帮助贸易方在交易过程中解决资金问题,降低风险,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各章学习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下划线标记为重点中得重点!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得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得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得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得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得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得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得标准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得标准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得比。 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得行为。 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得行为。 第二章 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就就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得劳动分工,它就就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得结果。国际分工就就是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得基础。 简答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得主要因素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得基础----自然条件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得决定性因素----社会生 产力 国际分工就就是生产力发展得结果,生产力水 平得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 力得发展决定国际分工得广度、深度与形式,生产 力得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得产品内容 国际分工得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与 市场 国际分工得深入发展得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 国际分工得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可推进与延缓国际分工得形成与发 展 2、比较成本说(课本18-21,全部瞧) 3、要素禀赋理论(课本22-27,全部瞧) 4、里昂惕夫反论:美国就就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 动力比较稀缺得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该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 惕夫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与进口 产品得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得要素含量进 行比较。她发现,美国实际就就是出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得就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 于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计算:贸易条件 课本44-46,四个贸易条件得计算公式及说明 第四章 重商主义 基本观点:只有金银才就就是一国真正得财富, 除了开采金银,只有对外贸易才就就是财富得真正 源泉,利润就就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 生得,而国内贸易,由于买卖得失相抵,对财富无 所增益,对外贸易得原则就就是少买多卖,只有出 超才能使金银进口,主要就就是通过对外贸易顺差, 保证金银进口。 货币差额论 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货币,在对外贸易上应奉行 绝对得少买多卖,以求增加贸易顺差,换回更多得金 银。主张国家要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国 外,对于商品贸易实行奖出限入政策。 贸易差额论 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金银输出得思想,认为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在保证有更多 得金银运回本国得前提下,允许金银出口。在对外 贸易方面,扩大农产品与工业品得出口,减少外国制 成品得进口,通过奖出限入得外贸易政策,保证外 贸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得目得。 简答 自由贸易理论得主要论点: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 有利得国际分工;扩大国民得实际收入;自由贸易 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自由贸易 有利于提高利润率。 李斯特得保护理论: 历史背景 贸易保护理论就就是在与自由贸易理论论战 得过程中逐步形成得。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国家利 益,因而会对落后国家不利。国际自由贸易得有 利性就就是有条件得,必须以各国不同得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 1.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风险大的特点。 2.《2000通则》保留了原来的13种术语,只是在对当事人的有关义务的规定方面做了适当的变更。最近,国际商会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2000通则》进行了修订,增删了部分术语,将原来的13种术语改为11种,并由此产生了《2010通则》。 3.现行的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 (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的。 (2)《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中解释的贸易术语共有6种: ①EXW(产地交货) ②FOB(在运输工具上交货) ③FAS(在运输工具旁边交货) ④CFR(成本加运费) ⑤CIF(成本、保险费、运费) ⑥DEQ(目的港码头交货) (3)《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当代影响最大、采用最多的惯例《2010通则》对《2000通则》的修改从形式上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部分贸易术语进行了删改:《2010通则》删去了DAF\DS和DDU代之以新增加的DAP(目的地交货)。另外,删去了DEQ代之以DAT(运输终端交货)。这样一来,《2010通则》中包含的术语由原来的13种减少为11种。 ②改变了原来的数月分类标准:《2000通则》将其包含的13种术语,按照起始字母的不同分为E、F、C、D四个组。《2010通则》不再按E、F、C、D分组,而是根据它们适用的运输方式分类,即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术语和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按照新的分类,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术语包括:EXW、FCA、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章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章

作者: 日期: 国际贸易J k 第-章导论■ 1.何谓国际贸易? 答: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答:对外贸易产生需要的条件是: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岀现了政治实体。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如何分类? (1)按交易内容划分 ①货物贸易,指有形商品的国际交易,也称为有形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 国际货物分为10大类。 ②服务贸易是指无形商品的交易,也称为无形贸易。服务业包括12个部门。即商业、通 讯、建筑、销售、教冇、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 ③国际技术贸易是指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交易。主要包括:许可贸易,工业产权、 非工业产权的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合作生产与合作设计,工程承包, 与设备买卖 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 ①岀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②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③过境贸易,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 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④复出口与复进口:复岀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出。复进口是指输出 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入。 ⑤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岀口是指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岀口又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 大于进口量和值。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岀口量和值小于进口量 和值称为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 ①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卖、买货物的行为。对生产国而言,是直 接出口贸易,对进口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 ②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对生产 国来说,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贸易。 ③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 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从第三国角度来看,即是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4)按运输方式划分 ①海运贸易,海运贸易是指通过海上各种船舶运送货物的贸易行为,它是国际贸易最主要 的运输方式。 ②陆运贸易是指通过陆上各种交通工具运送货品的行为,它经常发生在各大陆内部陆地相 连的国家之间。 ③空运贸易是指通过航空器具运送货物的行为,它适合鲜活食品、贵重物品和急需商品的运送。 ④多式联运讀易是指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结合运送货物的行为。国际物流革命促进这 种方式的贸易。 ⑤邮购贸易是指通过邮政系统进行的贸易。 4.如何区分狭义和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 ①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②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或服务贸易本身的结构比较,可分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立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是指一左时间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服务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项目的构成。 ③广义和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岀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等。 5.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哪些? (1)对外贸易依存度或国际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国际贸易》考点

《国际贸易》考点 第一章导论 主要掌握概念,名词解释&选择 1、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1)有形贸易即围绕有形商品展开的国际贸易。 (2)无形贸易指买卖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的活动。 (如运输、保险、金融、国际旅游、技术转让等方面劳务的提供和接受) 2、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1)总贸易,即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进口,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 (2)专门贸易,即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当外国商品进入过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或只在免税的自由经济区内流通,而不进入关境,则不列为进口; 只有进入关境的外国商品才列为进口,同时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则被列为出口。 (总贸易和专门贸易所含经济意义不同。前者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后者反映一国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重要 1、重商主义 (1)主要观点:A、一国的财富等于该国持有贵金属的数量 B、出口有所得,而进口必有所失 C、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 (2)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区别(简答) A、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者不买甚至通 过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出口,精致货币输出一积累货币财富。 B、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重视长期和总体上的贸易顺差,认为一定时期的贸易逆 差可以被允许,只要最终贸易结果是顺差即可。 2、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中国际贸易的基础 (1)绝对优势理论: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商品价格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的基础。 (2)比较优势理论:相对的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学重点

国际贸易学重点 第一章 导论 1、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只是和服务)的交换 2、对外贸易:也叫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经济实体之间进行 4、服务贸易:从一成员境内像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意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 5、国际贸易的分类:按商品形态划分,有形贸易、无形贸易;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按统计境界标准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划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按贸易参加国数量划分,双边贸易、多边贸易;按清偿工具划分,自由结汇贸易、易货贸易;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贸易、垂直贸易(简答题)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或“绝对成本理论” 2、衡量一个国家绝对优势产品的方法有两种:劳动生产率L ’=Q/L 和劳动成本法C=L/Q 3、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与外国相比,所有产品在生产上都存在劣势,但是,仍然可以按照“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生产并出口本国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产品,进口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的产品,其结果会在资本与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出总量,使贸易各国均获其利。 4、判断比较优势的方法: (1)相对劳动生产率' ' ' //i j i j L L L = (2)相对成本i j i j C C C //= (3)机会成本j i j Q Q C ∆∆-=0 5、相互需求理论:穆勒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受国际间需求均衡规律支配的,而国内贸易的商品价值则取决于该商品的生产费用,两者是不相同的。“外国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也即进口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为了换取该项进口所需出口的商品的数量。而这种“国际交换的条件”,即贸易条件,又取决于贸易双方对对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弹性 6、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是由贸易国双方的国内交换比例来决定的

国际贸易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额:是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相加后得出的数额。 2.贸易顺差: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相差之数称为"贸易顺差"。 3.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贸易依存率,是指一国〔地区对外贸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了一国〔地区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4.要素禀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5.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6.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7.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地区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它是一国〔地区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地区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特别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商品,如成套备、船舶等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 8.商品倾销:是指将一国〔地区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地区市场内的行动。 9.国民待遇:国民待遇原则是缔约国保证缔约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也称作平等待遇原则,是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补充。 10.关税同盟:指成员方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即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统一了成员方对同盟外国家的关税政策。如东非共同市场。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之间通过订立协议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12.品质公差:是指工业制成品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的存在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