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

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

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
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

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3、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4、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6、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7、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8、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9、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11、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12、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13、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14、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1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16、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17、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9、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0、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2、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23、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2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5、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6、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27、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2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30、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3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2、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33、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34、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35、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36、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3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8、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39、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0、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41、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42、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43、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44、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5、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7、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48、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0、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5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3、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4、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55、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56、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57、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5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9、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60、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6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2、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6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64、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6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6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67、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68、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69、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70、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71、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72、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73、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74、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75、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7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77、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7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79、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陆游杜甫屈原的忧国忧民思想

陆游杜甫屈原的忧国忧民思想 陆游、杜甫、屈原,诗,的忧国忧民思想 陆游~出生于宋金南北对峙、国家分裂的南宋时期。作为手无博鸡之力的孱弱书生~他一生却以诗为剑~面对朝政腐败~反复呼吁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发愤图强、统一国家。喜欢陆游~不仅佩服他的才华横溢~更多的是喜欢他的一腔才情。他的情~首先体现在爱国忧民之上。他与岳飞一样有着“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的远大政治抱负。其次~他的情也大量体现在儿女私情上。他一辈子的感情生活不可谓不丰富~可婚姻生活却成了他一生最大的不幸。面对百万胡虏~他可以吼出“弹压胸中十万兵”的豪言壮语,而面对封建礼教~却只能无奈长吟“错、错、错:”。吟诵他的诗文辞章~我们不仅为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与立志报效祖国的忠诚所激励~也为他那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不忘的追求所感动。他那一首首情诗~字字哀怨~句句情长~既体现了这位七尺男儿对爱的执着追求~也是他对吃人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杜甫做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故有“诗史”之美誉。从长安诗开始~杜甫大多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杜甫不仅随时随地不忘君国~如苏轼所说“一饭不忘君”,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把这种感情视为其生命的一部分。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开篇就描写忠君爱国之情~当时摆在杜甫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归隐田园~过“潇洒送日月”的浪漫生活,二是出仕做官~介入纷纭复杂的官场争斗。选择引起杜甫内心的激荡~他把自己的内心的矛盾如剥春笋

描写忧国忧民的诗句

描写忧国忧民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3、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4、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秋逢甲《春愁》 7、天时地利与人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8、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9、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1、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12、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3、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14、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5、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16、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8、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19、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2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1、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22、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3、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24、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5、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26、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27、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忧国忧民的古诗文

忧国忧民的古诗文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忧国忧民的古诗文 1、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3、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5、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 9、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2、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8、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22、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2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2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28、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记南征诸将》 29、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3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

杜甫古诗颁奖词

杜甫(颁奖词) 江水不尽,壮志滚滚奔泻千里;落木无边,孤愁潇潇飘洒万年。八月的淫雨,你用朴素的姿态走来,瘦弱的身躯,支撑起,时代的高度,你是诗中的圣贤,披襟挡风,踞立绝顶,众山因你而渺小;你是乱世里的芝兰,朱门酒肉,路边冻骨,历史因你而芬芳。你用啼血的忧心,温暖了天下的破庐,流年带走了人间的爱娇,却蹂躏不了你英雄的壮志,命运喝干了你的血汗,却摧折不了你人性的伟岸。 为什么你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你爱这土地爱得深沉!篇二:颁奖词-杜甫 第二组 拄一只竹杖,你从泥泞的小路走来, 光焰万丈的吟诵却如晨星照亮半壁诗空。 着一领布衣,你自华丽的大唐退去,一泻千里的叹息却像明镜映出一朝民生。 你,动荡一生,书山河支离破碎,终达巍峨山巅。 你,尾随二主,道百姓民不聊生,末至诗圣之境。 庇天下寒士,愿为街角饿殍乞衣羹。斥满朝权贵,甘做边疆小吏守兵器。国破之中,却酣撒血泪锻造不朽爱国诗, 家亡之下,仍满载苦难书写非凡真英雄。 你脸颊总挂忧思,为国疾首书《三吏》你眼角常噙泪水,为民痛心做《三别》渺茫之中,似曾看到一位有丝丝白发的中年人走在《北征》之路上, 身后留下稀疏的脚印,永恒的脚印,永烙于后人心中。篇三: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杜甫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杜甫篇(2015届版) (2013-05-04 21:36:08)转载▼ 标签:高中语文颁奖词杜甫教育分类:桃红柳绿[学生的美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杜甫篇(2015届版) 【注】模仿“cctv感动中国颁奖词”写作训练之一——学完《杜甫诗三首》,命学生按传统惯例作“感动中国杜甫颁奖词”,选较佳颁奖词若干篇。 (近日不断增补中,以孩儿们来邮件先后为序。) 你一步一回首,定格为少陵野老,永远的悲戚,国忧民忧,被你抑扬顿挫成一篇篇史诗。记录下了唐朝由盛至衰和压在最低层百姓的呻吟,你的每一个字都影响着后代,成为无价的文化瑰宝,诗圣是闪耀于你身上最美的光环。 【2015届高一(9)班张欢】 “车辚辚,马萧萧”之中,我看见了瘦骨嶙峋的杜甫。他可以不顾自己常年多病,可以忘记自己“艰难苦恨繁霜鬓”,可以忘记自己“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坚韧善良的杜甫没有顾怜自哀,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百姓,自己蜷缩在茅屋,却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谓字字血,声声泪。纵然只有一身疾病,一叶孤舟,杜甫炽热的胸怀里绵亘着的依然是万里江山,满载着的依然是家国之悲。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诗圣”杜甫漂泊一生,却忧民一世,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在青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届高一(9)班杨雅晶】 十载长安的屈辱和心酸,饱尝“感时花渐泪”的心伤,战乱贫困病老积淀的一生,有如苍老坚毅的西南高山,厚重的底蕴承载千年华章。即便杨花落尽,仍旧锲而不舍,“戎马关山北”如你,“永夜月同孤”如你。“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顿挫即是你的基调,厚德载天即是你的涵蕴。

忧国忧民 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

忧国忧民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 一个在清辉月影之中悲春伤秋如泣如诉的诗人。 一个在朝廷之中忧国忧民却无处报国的臣子。 一个在情爱之中母命难违爱而不得的失意之人。 一个在刀光剑影之中纵横捭阖亦不惧生死的武将。 我们初识陆游,惊叹于他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伤感于他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力吟叹;悲伤于他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的终生遗憾。他“六十年间万首诗”,是我国古往今来写诗数量最多的诗人。其诗多为经典,代表宋诗的最高成就,是我国诗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一生志在社稷,怀抱苍生,是继屈原、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的身影,让我们我穿越时空,走近陆游…… 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还在襁褓中的陆游便尝到了人世的艰辛,先是随父亲从东京回到寿春,3 岁时,由于金兵不断南侵,再次踏上逃难的路途,这段艰苦危险的离乱生活,是陆游一生中最初的记忆,令他刻骨铭心。成人之后,他又饱尝了人世的磨难:28 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 29 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名;33 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当时的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的人存在,悲哀啊! 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洪水、旱灾,他都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 100 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的安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中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地形地貌,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国贵族铁蹄的蹂躏之下,“泪尽”一词,千回万转,广大中原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

苏轼忧民的诗句

苏轼忧民的诗句 导读:苏轼是一个身系黎明百姓的伟大诗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忧民的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在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写出了密州上元

的寂寞冷清。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在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在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杜甫诗歌中修身齐家的儒家思想

杜甫诗歌中修身齐家的儒家思想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兼大将,曾为《左传》作过注。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的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父亲杜闲,曾任衮州司马、奉天县令。对这一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杜甫常常引以为自豪,他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这个?未坠素业?当然也包括了读书做诗这一传统,因此,他又说?吾祖诗冠古?从诗人生平的思想与经历来看,他确实是把?奉儒?与?写诗?当成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业。由于他秉性正直敢言。又未遇明主识察重用,因此只做了很短时间的小官,结果还没能守住,这?奉儒?就只好到诗歌中去表现了。对于杜甫的儒家思想,在诗人身后的一千余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里,备受统治阶级的推崇赞赏,他们将杜甫树为?每饭不忘君??忠君爱国?之忠臣节士的楷模典范;而自?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以来,他又因?奉儒?而屡遭指责,甚至批判。那么,从杜甫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儒家思想究竟是否全都符合封建统治阶级所要求的思想行为规范呢?它对于诗人自我道德的修养、理想人格的树立起了哪些作用呢?或者说,儒家思想给予杜甫的主要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呢?下面试作具体辨析。 一、“仁民爱物”的仁爱精神与“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周谷城教授在《儒学别解》中说:?‘仁’这个字,是由‘人’、

‘人’合成的?,?‘人’、‘人’意即象人或把人当成人。对自己讲,要争取做人;对别人讲,要把人当人。?从?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出发,杜甫特别重视人民的生活状况,始终把关心民生疾苦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的笔下,描写了众多的人民形象:农民、士兵、织妇、船夫、渔父、负薪的女子、无告的寡妇、被迫应征的老汉、提前服役的儿童,诗人不仅从多方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生活,而且还表达了他们的愿望要求:?谁能叩君门,下令减租赋!?(《宿花石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兵车行》)?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昼梦》)?儒家从民本思想出发,提倡?节用面爱人?(《论语?学而》)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他的弟子冉求为大贵族季氏?聚敛而附益之?,他闻讯非常气愤,不但宣布脱离师生关系,而且还要其他弟子?鸣鼓而攻之?。杜甫反对加重人民赋税既出自于儒家思想,也与他在中下层人民中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对老百姓的痛苦深有体会有关。他认为老百姓痛苦的根源,一是朝廷租税太重,二是贪官污史盘剥勒索,三是统治集团奢侈浪费。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诗人不仅揭露了?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这样的客观事实,而且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双比鲜明的形象画面一针见血地对贫富对立问题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在《岁晏行》中,他还说:?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字履酒肉,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古诗诗句大全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古诗诗句大全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8、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9、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10、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 1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

疾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18、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1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辛弃疾 2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5、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26、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

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一)

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一) 内容摘要:杜甫做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故有“诗史”之美誉,在他的诗中贯穿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源于他身上较为浓厚的儒家思想。表现为矢志不移的忠君爱国思想和深沉广博的仁爱精神。这不仅是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其诗作能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关键词:杜甫儒家思想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仁爱精神 一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渊源 杜甫自始至终执着地关注现实是与他头脑中的指导思想有关的。杜甫是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呢?杜甫常常自称“儒生”、“老儒”、“腐儒”,谈到自己的家世也说“奉儒守官”,所以历来批评家认为这是儒家的思想意识的体现,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仁政学说铸就了杜诗中的忧国忧民的主旋律。 郭沫若先生的《李白与杜甫》一文中强调儒家思想对杜甫的影响,并认为这对杜甫的“阶级意识”“门阀观念”“功名欲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事实上决定他思想的,还是十载长安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和辛酸,是“三年饥走荒山道”和人民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是“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这些,正是这些,是杜甫思想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古代诗人绝大多数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然而这些难以计数的大批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惟有杜甫一人。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等自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之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表达出来,打动与感染读者。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这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 忧国忧民思想的表现之一 ——忠君爱国 传统的儒家观点认为,忠君即是爱国。如孔子强调“尊王攘夷”,即尊奉周天子,抵御外敌入侵中原地区。孟子则宣扬“大一统”,力主以“仁政”统一中国。即对百姓施以仁政,以体恤百姓。真正做到想民所想,忧民所忧。此为儒家忧国忧民的光辉典范。而且儒家关注群体意识的最高境界就体现在对国家、对天下(当时对儒家来说“天下”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天下”)“一统”和安定的关注上。杜甫承继了儒家的对“天下”“一统”的思想片断,把它发展成为忠君爱国的强烈的意识、并成为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永恒的主题。 实现和维护天下一统是儒家群体意识的最高境界,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是很少的。那时人的眼界极为狭小,大多只是局限在个体生命的自生自灭上。一生执着于“忠君爱国”,其道德、其胸襟都是那个时代很难达到的境界,这样的人是需要具有忘我的灵性的。在杜甫那里,“君”不是坐在皇帝高位上的独夫民贼,而是天下民众这一群体的代表。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杜甫的忠君爱国不是作为臣工的职业性的奉献、更非泯灭了个性以后唯一的选择。杜甫是注重个体自我价值的人,他把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了对群体的关注之中。这些在他的诗歌中有长足的表现。 流传到现在的杜诗绝大部分写于滞留长安以后,从长安诗开始,杜甫大多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杜甫不仅随时随地不忘君国,如苏轼所说“一饭不忘君”(当时的“君”就是“国”的代表);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把这种感情视为其生命的一部分。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开篇就描写忠君爱国之情,当时摆在杜甫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归隐田园,过“潇洒送日月”的浪漫生活;

《晴》杜甫古诗鉴赏

《晴》杜甫古诗鉴赏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杜甫古诗鉴赏吧! 古诗鉴赏大全简析杜甫1:八阵图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赏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 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

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古诗鉴赏大全简析杜甫2: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

表达忧国忧民的诗句

精心整理 表达忧国忧民的诗句 1、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3 4 5 6 7 8 9、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张华《游侠篇》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2、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13、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14 15 16 17 18 19 20、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2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22、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23、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24 25 26 27 28 29 30 3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3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33、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3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5 36 37 38 39 40 41 雨》 4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43、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4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5、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46 47 48 49 50 51 尚书》 52、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53、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春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远 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 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9.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18.C 19.借助意象和炼字技巧,使得景物化实为虚、虚实结合:以平凡中见神奇,“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惟”“独”两字,富有意蕴,“唯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虚实结合,妙不可言;“惟”“独”两字将景物写活了。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结构上,照应上文,以哀写哀,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思念家国之情做铺垫。 【解析】 1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是一道客观题,选项涉及了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多方面。把选项信息与诗句逐一、仔细对照后判断是否有误,理解不太好拿不准时可以采用排除法。 C项,“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错误。“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颈联这两句对仗工整,互文修辞,以点带面突出内忧外患四境不安。“何曾”,什么时候,整句话意思是西南边陲什么时候清净过

论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以他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现就对这位伟大诗人诗篇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作几点粗浅的论述。 一、杜甫忧国忧民思想与时代紧密相关。 诗人生逢安史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唐王朝衰落的开端。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与漫游(35岁以前)——积极进取 杜甫从生长于开元盛世,读书颇多,才艺出众,“七龄思即壮,开口吟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十四五岁时的诗作就为洛阳名人们所惊赏。二十岁以后,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思想,南游吴越名胜。二十三岁应试落第,又以山东为中心,漫游齐、赵、梁、宋,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青年时期的苦学与壮游,使杜甫积累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学素养,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长安十年(35岁——44岁)———壮志难酬 杜甫35岁赴长安应试,遭李林甫阴谋而落第。他曾向当权者投诗自荐,不果。四十岁时他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得到赏识,待制集贤院,却无结果。直到四十岁才得到右卫

率府兵曹参军的职务。此期杜甫仕途失意,生活贫困,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明”(《三大礼赋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寄家奉先县幼子饿死的极其潦倒辛酸的生活。社会状况和个人处境,使他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以诗歌直接面对惨淡的社会人生,初步形成了“沉郁”的风格。他逐渐从爱自己的家族、个人的建功立业,转到爱国、忧民,诗歌创作从较多的抒发个人情怀转而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这就使原来比较抽象的“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其名篇《丽人行》、《兵车行》、《至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都作于这一时期。 3、经历战乱(44岁——48岁)——离乱中咏叹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与人民一道逃难。目睹战乱惨景,亲尝国破家亡的苦难,加上屡受贬斥的屈辱,使他与社会、人民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爱国精神和同情人民苦难的不朽诗篇。 4、漂泊西南(49——59岁)——颠沛流离中深沉爱国 杜甫入蜀后,在友人的资助下,定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51岁时曾由友人严武表荐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为期半年,以后曾到过梓州、阆州,又漂流到夔州。大历三年携家离川,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流转徙,最后病逝于湘水舟中。杜甫晚年动荡不安,但创作精力空前旺盛,忧国忧民的感情有增无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离骚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

离骚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位著名人物吧!那么在屈原的著作《离骚》当中,有那一句诗是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哟! 答:《离骚》中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作品思想《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嬃之婵嫒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叙述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描写他激励引导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富强的理想,和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实践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诽谤和诬蔑漫天而来,而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时,屈原为实现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纷纷变质,使屈原的处境极为孤立;在此情况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民生之多艰”,而祖国陷入“路幽昧以险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爱国爱民的屈原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满怀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复无常,不辨忠奸,昏庸无能的作为;同时揭露腐

朽的贵族集团贪婪嫉妒,苟且偷安,背法妄行,结党营私,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罪恶;描写了屈原不向反动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首先,女嬃劝他接受历史的教训,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古往今来的史实,否定了女嬃建议;于是屈原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历程。首先,他上叩“天阍”,却遭到冷遇;接着,诗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这象征性地说明了争取楚王已经毫无希望了;于是屈原去找神巫灵氛占卜,灵氛劝他去国远游;诗人犹豫不决,又去找巫咸问策,巫咸则劝其暂留楚国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议中,诗人分析了国内政情,觉得不能久留于黑暗无望的楚国,决定离楚远行;但是,远行的想法又与屈原爱国的衷情发生矛盾,所以在他升天远行时,忽然看到了楚国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离楚的道路,最后诗人决心“从彭咸之所居”,用死来殉其“美政”的理想。 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人物形象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

结合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谈其现实意义

流传到现在的杜诗绝大部分写于滞留长安以后,从长安诗开始,杜甫大多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杜甫不仅随时随地不忘君国,如苏轼所说“一饭不忘君”(当时的“君”就是“国”的代表);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把这种感情视为其生命的一部分。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开篇就描写忠君爱国之情,当时摆在杜甫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归隐田园,过“潇洒送日月”的浪漫生活;一是出仕做官,介入纷纭复杂的官场争斗。选择引起杜甫内心的激荡,诗人把自己的内心的矛盾如剥春笋似地一层一层地展示出来,最后,杜甫表明自己心迹: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向太阳,物性固难夺! 忠君爱国之心已经成为了诗人的天性(如葵藿之向阳),想纠正也不可能了。正是这样的“物性”,当事关国家之时,他不仅能够这样要求自己:“济时敢爱死”(《岁暮》),而且对于朋友他也能说出:“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后者看来更难。所谓“严公”就是杜甫落难成都时全身心依靠的顶头上司严武。严武入朝有可能出任宰相,为这样有光辉前程的人物送行,帮忙或帮闲们大约要说尽人间的祝福话语的。我想聪明的今人更会如此。而杜甫本着儒家的“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的精神却讲了这样不吉利的话,而且讲得如此富于激情、掷地有声! 把七律推向最高峰的是杜甫,他的七律代表了近体诗的最高成就。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杜公才力既雄,涉猎复广,范围今古”,“七言律,唐以老杜为主”。杜甫的七律“字字不闲,千锤百炼”。他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蜀相》、《登高》、《登楼》等,不但格律精湛,而且思想感情深邃,体现了忧国忧民、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给人以激励,产生了时代的共鸣。 杜甫的七律“沉郁顿挫”。“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开阔的意象表现雄浑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忧国忧民感情。“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其一)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阔大雄浑,景象幽美却渗透诗人极不平静的心情.“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白帝》),其中也有着诗人跳动的激情和那个混乱时代的阴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首句如狂飙来自天外,使全诗为悲哀激荡的气氛所笼罩,“渚清”一句语势平缓,仿佛闲笔,实际上借写望中所见而逼出第三四句。“无边”一句,给人以万景纷驰、百感交集之感。可是紧接着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不仅展现出开阔辽远,无比壮观的境界,而且突出了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情。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杜甫的诗,读来才知什么是忧国忧民,家国情怀

杜甫的诗,读来才知什么是忧国忧民,家国情怀 杜甫最有名的12首诗,读来才知什么是忧国忧民,家国情怀!一起来感悟伟大诗人的心灵世界和济世心胸。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上元二年(公元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

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小传——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蒹葭、杜甫的忧国忧民在诗中表现

?《蒹葭》中的意象为什么所指不明,读来却让人意味深长,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①首二句以蒹葭起兴,“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却可望难即的纯洁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以秋水的描写连接思念之人的深情。秋水盈盈,似乎是相爱者之间的脉脉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顾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独特感受。 ②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嘟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如自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木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 ③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④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在表现上采用复沓的形式,在表现的思想感情上有没有什么关联? 有联系。《蒹葭》在表现上采用复踏的形式,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①、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②、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③、《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④“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多次的运用,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更能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 (译文参考: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