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学案第三课

经济生活学案第三课

经济生活学案第三课
经济生活学案第三课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

2、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3、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

4、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自学导图】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预习填空】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居民的收入:

⑴一般来说,收入和消费水平成________的关系。_______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⑵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___________的影响。

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___________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

_______;反之,________________,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____________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二、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按消费对象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按消费目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消费。

三、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是随着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_______,消费结构________。

【自主探究】

探究一:近年来,我国政府一再强调要扩大内需,结合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试着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二:关于贷款消费你如何认识?

探究三:生活在苏北农村的学生小明,其家庭及家乡变化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某高二(3)班学生就此对小明家进行了走访,经过整理得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同学们小向父母了解了家庭变化,经过整理,得到以下图表。

请你指出图和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Tips :

国际粮农组织认为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 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温饱型);40%—49%为小康水平; 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知识构建】

【教师点拨】

关于CPI 、PPI

材料一图片

【成果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30年前,拥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曾是许多人的追求,如今,拥有电脑、汽车、商品房等对越来越多的百姓来说早已是梦想成真。新“三大件”取代旧“三大件”的根本原因是( ) A.居民收入的增加 B.求新求异消费心理的变化

C.消费类型的变化 D.生产的发展

读漫画《新对策》,完成2~3题。

2.面对金融危机,主人公采取“生活要像挤牙膏”的对策是

因为(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

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④物价的变动影响

人们的购买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要彻底扭转“生活像挤牙膏”状况,从根本上讲必须( )

A.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B.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C.加强宏观调控,严防物价上涨 D.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4.甲说:“谢天谢地,我的购房贷款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乙说:“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够买一套房子了。”对话说明( )

A.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D.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5.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从10年来最高值8.7%回落到5.9%。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降低,意味着( ) A.居民收入减少 B.居民购买力普遍提高 C.居民购买力普遍降低D.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加大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旅游业遭受巨大损失,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降价打折等吸引游客的措施,各地前往川西著名景点观光度假的游客仍大幅度减少。据此回答6~7题。

6.从消费的目的看,旅游消费属于( )

A.生存资料消费 B.钱货两清的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 D.劳务消费

7.四川旅游业因地震而遭受巨大损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庭消费( )

A.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B.受市场消费环境影响

C.由家庭收入水平决定 D.受市场物价水平影响

8.到2010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0%和40%,2020年将有望分别下降到25%和35%。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

①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②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不断改善

③食品支出的金额会不断减少④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会逐渐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易混易错】

1、家庭消费是家庭的事、是个人的事,与社会无关,对国家无碍

2、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没有严格区别

3、只要贷款消费就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超前消费,与适度消费相矛盾

5、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人为地抑制消费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预习填空】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有四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

量入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性消费,保护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艰苦奋斗2、绿色消费体现了新的发展要求,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探究一:情景一:妈,给我买个音乐手机, 今年特流行,好多同学都有。

情景二:这次我得买条牛仔裤来穿穿,再挖它几个洞,有型、透气。

情景三:没钱?不行!借钱也要给同学买个进口MP4作生日礼物,要不今后怎么抬得起头呀。

情景四:名牌鞋太贵了,我自己又不挣钱,还是买双国产回力运动鞋吧,才55元,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很耐穿。

以上述情景为引子,探讨我们消费中受哪些心理的影响?你怎样评价这些消费心理?

探究二:流行于大学校园的顺口溜:“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千三千才算酷,四千五千真大户!”上半月“小富翁”,下半月“小负翁”。“月光一族”进校园.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你怎么看待?

2、贷款消费是不是适度消费?为什么?

盲从?冲动?

中国消费四大怪:重腹轻脑;重幼轻老;重节轻闲;重娱轻健。

探究三:上述图片和材料给你什么启示?你如何理解?

探究四:

材料:董建华拒吃“野味”

香港首任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先生曾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张家界。董建华先生等人游完张家界著名景点后,他们在人们簇拥下到景区一家酒店用餐。出于热情和礼貌,那家酒店在菜谱中安排了珍稀野味来款待尊贵的客人。然而,不管店主如何诚恳地劝说,董建华先生硬是坚持撤换了“野味”菜。后来,这件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绿色消费宣言

●绿色消费是一种权益,它保障后代人的生存和当代人的安全与健康;

●绿色消费是一种义务,它提醒我们:环保是每个消费者的责任;

●绿色消费是一种良知,它表达了我们对地球母亲的孝爱之心和对万物生灵的博爱之怀;

●绿色消费是一种时尚,它体现着消费者的文明与教养,也标志着高品质的生活质量

在中国销量的年增长率是50%,中国劳斯莱斯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劳斯莱斯轿车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中国人手机的更换频率高得惊人,特别是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基本上几个月换一部。

“面子饭”变泔水长沙每天浪费食物约120吨

探究五:我国人民生活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提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知识构建】

【成果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消费行为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2、近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说明()

A.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理性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

3、某市一位服装店经理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小洞,使该裙无人问津。该经理将错就错,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以金边,美其名曰“凤尾裙”。此裙不仅卖了高价,而且消息一传开,不少女士专门前来购买“凤尾裙”,销量顿时大增。这位经理能够将一个偶然的失误转化为商机,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消费者的( )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4、国家“汽车下乡”补贴细则正式出台,引发了新一轮的农村汽车消费热潮。有位准备购车的消费者说“汽车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服务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合理。”

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

A.攀比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实心理 D.适度消费二、非选择题:

(2)目前刘先生的消费水平还存在哪些误区?(2分)(3)请为刘先生的消费支出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8分)

【易混易错】

1、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过时

2、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违背适度消费的原则

3、绿色消费的核心是节俭消费。

4、做理性消费者要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拒绝舒适的生活。

第四课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学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问题探究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 二、课前预习 1、生产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2)生产决定消费的。 (3)生产决定消费的和。(4)生产为消费。 2、消费于生产,消费拉动,。(1)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 (2)一个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消费时生产的和。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 (1)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2)是要求。 4、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 (2)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 (3)才能不断增强,提高我国的; (4)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1)从生产力角度: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牢牢扭住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 ③必须加快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2)从生产关系角度:必须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四、反馈练习 1、随着轿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家庭轿车拥有量不断增加,省内、省际的“自驾游”开始成为部分人群旅游的“新宠”。这主要说明() A.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 B.轿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 C.消费创造了新的劳动力 D.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2012年,我国生产汽车1379.1万辆,居世界第一。汽车生产的大发展,使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向往更强烈。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航天科技的民用化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得益于航天科技发展的人造心脏技术、汽车导航技术、红外线温度计、数码相机等走进了大众生活。这体现了() A.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B.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C.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水平 D.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经济的发展 4、3G最大的优点即是高速的数据下载能力,它可以实现名副其实的移动宽带,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随着3G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一、本课的逻辑结构: 由生活中“洋货”随处可见,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载体——由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进而引出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由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入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性——由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即“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出对外开发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知识结构图 三、考点概览 (1)经济全球化:①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①世界贸易组织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考查国际经济合作;立足于企业经营,考查企业参和国际竞争的措施;立足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考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多以体现类和启示类为主,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我国参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具体措施。材料题多以措施类和意义类为主,重点考查企业“走出去”战略,以及我国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措施。 五、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是指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为什么”是指为什么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怎么做”主要强调如何参和经济全球化,教材主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进行了表述。 2.立足单元和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阐明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所以复习中必须把握对外开放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外开放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立足教材结构,必须明确对外开放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对外开放和企业生产的关系,对外开放和财政、税收等宏观政策的关系。 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本课时的主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核心。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①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理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②以近几年的危机危机为背景,结合频发的贸易摩擦,总结运用WTO规则,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③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认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并结合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认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具体要求。 ④结合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协调,认识对外开放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意义。 六、〖名师点睛〗: 一个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基本战略 两个影响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经济生活学案(消费类型)

襄樊三中经济生活(必修1)学案﹙5﹚ 课题: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一、学习目标 1、重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 2、难点 对贷款消费的理解 二、预习导引 1、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受哪两大因素影响? 2、消费的分类﹙注意分类标准即按照交易方式、按消费对象、按消费的目的﹚ 3、什么是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 三、知识梳理(见《金牌学子》p19-20) 四、知识拓展 1、全面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见《金牌学子》p20) 2、准确理解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见《金牌学子》p21) 3、理解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别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 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水准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 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 0.6则属于危险状态。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 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我国贫富差别在扩 大 五、易混知识 1、国家鼓励公民贷款消费。 2、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高;系数越小,说明消费结构层次越低。 3、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成正比。 4、物价越低,生活水平越高。 5、消费就是生活消费。 六、经典回放 1.(09江苏卷8)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2.(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第十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试说明] 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局限性。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 控的重要性 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为了满足多方 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中好 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 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住处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 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 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

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就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 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 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措施: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交易必 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 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 和失信惩戒制度。 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 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 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

高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一课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学案 一、学习目标: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A)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二、基础再现: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_。 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公有制包括________ 国有经济指由_______________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_________,在国民经济中起_______作用。集体经济是由________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_________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工业和服务业中。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____________成分和__________成分。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_________中占优势。这是就_____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__________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由劳动者______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个体经济以劳动者________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________所有和支配。 私营经济: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___________企业以及_________企业、__________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5.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__________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_________的发展,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两个符合,三个有利于) 如何坚持?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两个毫不动摇一个新格局) 三、重难点突破 情境一:李明家有六口人,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他们工作企业的性质 1、爸爸在中石油上班 2、爷爷在村委拥有一家煤厂工作 3、奶奶自己开了一家烟花厂,雇有20个工人 4、妈妈自己开了一家理发店 5、姐姐在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采购部工作(该公司为韩国三星集团独资) 6、李明在上海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国有资金占80%,非公有资金占20%)

经济生活学案22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编写人:张小明审稿人:张慧日期: 班级:姓名: 目标导学 知识目标 1、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2、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3、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以及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含义。 4、了解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含义。 5、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2、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3、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4、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是比较经济合算的,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2、通过学习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树立竞争意识,了解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效率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 学案诱思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商品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商品价格上涨,人需求就,反之,则。 (二)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影响(较大/较小),而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影响(较大/较小)。 (三)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如果某种商品有替代品存在,一旦其价格上涨,就会大量减少需求量,导致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反之,其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需求量,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例如,牛肉和羊肉、火车和飞机等 如果某种商品有互补商品,该商品价格上涨,就会使其需求量减少,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反之,该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例如,汽车和汽油、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等。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第二,; 第三,。 知能训练 单项选择题 1.盛夏来临,空调的价格提高了,导致风扇的销售量增加,是因为()A.风扇是空调的互补商品 B.风扇是空调的替代品 C.风扇较受人们喜欢 D.风扇的价格降低了 2.下列属于互补商品的是()A.牛肉与猪肉 B.货车与飞机 C.汽车与汽油 D.自行车与电动车 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为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我国乙醇汽油的使用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此外,受油价过高影响,美国市场中型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根据材料回答3~4题。 探究活动一 材料:如何购物更实惠。 ⊙在你的日常消费中,哪些商品是在旺季购买的,哪些是在淡季购买的?理由是什么?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市场上是不是真有“物美价廉”的商品?探究活动二 材料:牛蒡事件。 ⊙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生产活动的?⊙怎样才能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

(完整版)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本单元教学计划 引言 走进经济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生活消费。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要用货币从市场购买。我们的学习,就从这里开始。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在经济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如何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我们怎样看待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形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理性地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彰显时代风采而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可以为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知识上的准备。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引言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享受市场提供的服务也要支付货币;等等。货币到底是什么?货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教学内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材分析 本课从商品入手,让学生全面掌握有关货币的知识。具体包括: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与货币发行相关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人们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等一系列知识。 第1页

教学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课2课时;复习课1课时;练习课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价格的含义、两种结算方式、信用卡的优点、两种支票的用途;懂得外汇的含义;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汇率的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经济生活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联系人民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制意识;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信用卡;外汇;汇率;正确对待货币。 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对商品、货币、纸币、外汇等概念,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直接采用讲授法;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及其影响,汇率变动的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等知识直接采用讨论法对货币的产生及纸币的产生等知识直接采用情境设疑法。 学生的学法:1、探究法,即教师设置探究活动并设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探究中形成认识; 2、讨论法,即结合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在观点碰撞中掌握真理; 3、自学法,即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阅读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任务说明 完成《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教学 本科时教学的具体内容 回顾生活,情境导入 说明:可利用课文P4中的虚框内容和提问,也可利用学生课桌上的课本学习用具。教师通过提问而引入新课程内容。略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题板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板书) 探究活动一: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如学生身边的课桌、书籍、学习用品等等。 说明: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商品的含义,懂得“商品的两必备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的道理。 第2页

经济生活第四课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班级姓名 【考点扫描】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 3.公有制为主体 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知识网络】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决定环节)、、 、消费(是 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1、生产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②生产决定消费的;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④生产为消费创造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①消费是生产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 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同落后的之 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2、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 ⑴必要性: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②发展,对于全面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⑵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 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差距, 赶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的才能不 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的基 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含义:指由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 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 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2)集体经济:含义:是由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 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地位:是社会主 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 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混合所有制经济:含义: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 济形式。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地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 混合所有制是资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 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将进一步发 展。 ③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A: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 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 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B: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 的集体经济。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 一,;第二, 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生 产 与 经 济 制 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 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 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四个环节的内容 四个环节的关系 公有制的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 坚 持 和 完 善 我 国 的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原因 意义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经济生活学案第九课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4: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5: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自学导图】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预习填空】 一、市场调节 1、 ______在资源配置中起____________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_____和_______资源配置的两 种基本手段。 2、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_____的涨落 以及__________的变化,由_______来安排和调整的。 二、市场秩序 1、市场秩序要靠_____________来维护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对____________ 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3、加强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⑴___________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_______为支撑、_____为保障 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_________。 ⑵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_______、________规范和引导。 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探究一:近几年, 汽车市场十分火暴. 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许多原本不生产汽车的企业也试图涉足汽车产业.激烈的竞争迫使一些企业退出了汽车行业,一些企业纷纷下调汽车价格,加快推出性能更好的新车型. 讨论:上述材料中,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谁在指挥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探究二:某北方城市缺水严重,夏季为解决供水矛盾,从今年开始每年7、9月都将执行季节性水价,由现行的每吨1.95元调整为2.34元,水价上涨,使价格较高的节水型器具开始热销。商家纷纷开始引进新技术生产节水型器具,从而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分组讨论:根据材料,说说市场经济的优点。 探究三:新教堂结婚仪式 神父:你是否愿这个男子成为你丈夫?陪他吃三聚氰胺奶、注水肉、避 孕鱼、明胶囊…直至永远?新娘:最毒妇人心,我愿意!神父:你是否愿这 个女人成为你妻子?为她买镉大米、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明胶老酸奶…… 直至永远?新郎:无毒不丈夫,我愿意!神父:恭喜你们结为中国式夫妻。 1、上述问题反映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哪些缺陷? 2、如何看待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它们违背了市场规则的什么内容? 3、如何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 (参考角度:国家、食品行业、经营者、消费者)

经济生活第11课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选修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考点51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影响 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载体:跨国公司 4影响:A积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3)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B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C中国态度: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面对,迎接挑战。【巩固提升】(2013广东文综, 24,4分) 2012年10月, 某跨国公司关闭其苏州工厂, 将生产线向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 导致该厂与我国300多家代加工企业的合同被解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B.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向 C. 企业应从代加工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转变 D. 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2014苏锡常镇一模, 17) 2013年12月, “巴厘一揽子协定”实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8年来多边谈判的“零突破”。谈判中各方多次强调: “作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无可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 A. 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B.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C.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D. 自由贸易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 考点52 跨国公司 1在中国拥有一个总部,在其他国家建立子公司,是我国走出去的表现。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载体,因此它促进了资金、技术、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巩固提升】(2012课标全国, 14,4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回答下题。 2012年1月, 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 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②开拓国际市场③加速资本周转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53 世界贸易组织的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1主要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议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基本原则:①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②市场准入原则③互惠原则④公平竞争原则⑤公平贸易原则⑥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巩固提升】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它为国际贸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重要原则是( ) A. 非歧视原则 B. 最惠国待遇原则 C. 自由贸易原则 D. 透明度原则 1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 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 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 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 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 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必须经过劳动)

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 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 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 到一只羊呢?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任何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 (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活动探究一:准备五张纸分别写上马匹、食盐、棉布、粮食、茶叶代表五种不同的商品。 找到参与活动的五位同学,将五张代表商品的纸分别发到他们手里。 要求拿到马匹的同学换到食盐,拿到食盐的同学换到棉布,拿到棉布的同学换到粮食,拿到粮食的同学换到茶叶,拿到茶叶的同学换到马匹。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高中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学案教案

高中经济生活第五课第 一框学案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淄博实验中学09级政治学案⑨《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编辑人:谌红娟审核人:尹建平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2、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课堂目标1.正确认识企业的含义 2.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会作选择) 3.公司制的优点和公司的基本特征 4.影响公司成功的因素(必背) 5.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了解) (一)公司的类型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组织。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 请判断,下面哪些是属于企业 A、淄博实验中学 B、淄博市委、委人民政府 C、新华制药厂 D、中国建设银行 E、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F、旅行社 G、校园文学社 H、银座购物商场 I、中国人民银行(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2)地位:企业是___________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___________的细胞。 思考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p38) (3)分类: ①按所有制来分:我国的企业有____________、集体企业、私营企业、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②按组织形式来分:企业分为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2、公司——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1)正确理解公司的含义: A.含义:公司是_______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 _________构成的,以_______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小贴士:教材上所说的公司是法律意义上的、规范意义上的公司,公司具备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特征,包括具有法人资格、承担有限责任、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所以不要以为生活中只要带“公司”字眼的就是教材中所说的公司,其实,在世界各国,有很多在企业名称中带有“公司”二字的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事实上,它们只是一些责任无限的个人独资公司或合伙制企业。)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 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它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C.它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袁争力 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5、.总体上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为此,我们要()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②高度重视“三农”问题③加快中西部的发展 ④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⑤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 D.①④ 6、多年以来,GDP一直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受到广泛的重视。在这之前,我们所有经济理论都是围绕G DP提高而展开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GDP数字() ①GDP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②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它不包括经济消耗和环境指标等方面 ③GDP的增加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水平不断增强④GDP是考核官员政绩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零点调查公司最近对我国7个大城市居民的统计表明,7成以上的城市居民知道我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但只有1/3的人准备改变生活方式,以节约资源。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必须()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树立科学发展观 C.大力发展新能源 D.增加能源进口 8.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说明() A.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应把实现工业化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 B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推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C.我国已实现了信息化,但仍面临着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重任 D.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9、2005年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东西部地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跨越,必须() ①发展附加值高、消耗低的高科技经济,发展循环经济 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创品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 ③加强环保投入,保护生态环境 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 A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 C.加快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D.统筹我国区域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 11.振兴老工业基地()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主要是() A. 消除城乡差别 B.扩大消费,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需要 C.推进工业化的需要 D.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要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②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原则决定的 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④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样做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②有利于发挥工业的主要作用,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有利于缩小工农、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④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05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 A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B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 C.缩小社会分工 D.使农村变城市 16、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17.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 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 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 18%。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 D.总体小康社会 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经济生活学案第八课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学习目标】 1.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2.理解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了解财政支出的种类和含义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6.了解税收的含义 7.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8.了解个人所得税 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自学导图】 第一框国家财政 【预习填空】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就是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⑴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年度_________________。 ⑵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 ⑴国家财政是促进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__的物质保证。 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⑶国家财政具有促进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____________的最重要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基础性的)和__________。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⑴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__________,或支出大于收入___________,都属于 财政收支平衡 ⑵财政盈余:是指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⑶财政赤字:是指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自主探究】 探究一:谁来拯救?——中国守法奶农 受三鹿影响,国内中国奶制品厂商纷纷停产整顿,善良的奶农看着牛奶卖不出去,只好倒掉,掩面哭泣中央财政紧急拨付了奶农临时救助补贴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内蒙古、河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6个奶业主产省(区)特别困难的倒奶奶农。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采取切块一次性下达,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这体现财政具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 (1)地铁、青藏铁路、西部开发的“四大工程”、三峡工程和载人航天事业是谁投资建设的?(2)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3)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探究三: 材料一: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8%。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2%。其中美国为2.3%,欧元区为-0.4%,日本为2.0%。 ● 2012 ●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8%。 材料二:P65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2)国家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么做? (3)说明财政具有怎样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