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片机通信协议处理(状态机)

单片机通信协议处理(状态机)

单片机通信协议处理

现在大部分的仪器设备都要求能过通过上位机软件来操作,这样方便调试,利于操作。其中就涉及到通信的过程。在实际制作的几个设备中,笔者总结出了通信程序的通用写法,包括上位机端和下位机端等

1.自定义数据通信协议

这里所说的数据协议是建立在物理层之上的通信数据包格式。所谓通信的物理层就是指我们通常所用到的RS232、RS485、红外、光纤、无线等等通信方式。在这个层面上,底层软件提供两个基本的操作函数:发送一个字节数据、接收一个字节数据。所有的数据协议全部建立在这两个操作方法之上。

通信中的数据往往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送的,我们把这样的一个数据包称作为一帧数据。类似于网络通信中的TCPIP协议一般,比较可靠的通信协议往往包含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帧头、地址信息、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块、校验码、帧尾。

帧头和帧尾用于数据包完整性的判别,通常选择一定长度的固定字节组成,要求是在整个数据链中判别数据包的误码率越低越好。减小固定字节数据的匹配机会,也就是说使帧头和帧尾的特征字节在整个数据链中能够匹配的机会最小。通常有两种做法,一、减小特征字节的匹配几率。二、增加特征字节的长度。通常选取第一种方法的情况是整个数据链路中的数据不具有随即性,数据可预测,可以通过人为选择帧头和帧尾的特征字来避开,从而减小特征字节的匹配几率。使用第二种方法的情况更加通用,适合于数据随即的场合。通过增加特征字节的长度减小匹配几率,虽然不能够完全的避免匹配的情况,但可以使匹配几率大大减小,如果碰到匹配的情况也可以由校验码来进行检测,因此这种情况在绝大多说情况下比较可靠。

地址信息主要用于多机通信中,通过地址信息的不同来识别不同的通信终端。在一对多的通信系统中,可以只包含目的地址信息。同时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则适用于多对多的通信系统。

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块是主要的数据部分。数据类型可以标识后面紧接着的是命令还是数据。数据长度用于指示有效数据的个数。

校验码则用来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通常对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块三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运算得到。最简单的做法可是对数据段作累加和,复杂的也可以对数据进行CRC运算等等,可以根据运算速度、容错度等要求来选取。

2.上位机和下位机中的数据发送

物理通信层中提供了两个基本的操作函数,发送一个字节数据则为数据发送的基础。数据包的发送即把数据包中的左右字节按照顺序一个一个的发送数据而已。当然发送的方法也有不同。

在单片机系统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调用串口发送单个字节数据的函数。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处理器在发送过程中全程参与,优点是所要发送的数据能够立即的出现在通信线路上,能够立即被接收端接收到。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中断发送的方式,所有需要发送的数据被送入一个缓冲区,利用发送中断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出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占用处理器资源小,但是可能出现需要发送的数据不能立即被发送的情况,不过这种时延相当的小。对于51系列单片机,比较倾向于采用直接发送的方式,采用中断发送的方式比较占用RAM

资源,而且对比直接发送来说也没有太多的优点。以下是51系列单片机中发送单个字节的函数。

void SendByte(unsigned char ch)

{

SBUF = ch;

while(TI == 0);

TI = 0;

}

上位机中关于串口通信的方式也有多种,这种方式不是指数据有没有缓冲的问题,而是操作串口的方式不同,因为PC上数据发送基本上都会被缓冲后再发送。对于编程来说操作串口有三种方式,一、使用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串口通信控件,这种方式使用起来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接收时的阻塞处理和线程机制。二、使用系统的API直接进行串口数据的读取,在windows和linux 系统中,设备被虚拟为文件,只需要利用系统提供的API函数即可进行串口数据的发送和读取。三、使用串口类进行串口操作。在此只介绍windows环境下利用串口类编程的方式。

CSerialPort是比较好用的串口类。它提供如下的串口操作方法:

void WriteToPort(char* string, int len);

串口初始化成功后,调用此函数即可向串口发送数据。为了避免串口缓冲所带来的延时,可以开启串口的冲刷机制。

3.下位机中的数据接收和协议解析

下位机接收数据也有两种方式,一、等待接收,处理器一直查询串口状态,来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二、中断接收。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前的一篇关于串口通信的文章中详细讨论过。得出的结论是采用中断接收的方法比较好。

数据包的解析过程可以设置到不同的位置。如果协议比较简单,整个系统只是处理一些简单的命令,那么可以直接把数据包的解析过程放入到中断处理函数中,当收到正确的数据包的时候,置位相应的标志,在主程序中再对命令进行处理。如果协议稍微复杂,比较好的方式是将接收的数据存放于缓冲区中,主程序读取数据后进行解析。也有两种方式交叉使用的,比如一对多的系统中,首先在接收中断中解析“连接”命令,连接命令接收到后主程序进入设置状态,采用查询的方式来解析其余的协议。

以下给出具体的实例。在这个系统中,串口的命令非常简单。所有的协议全部在串口中断中进行。数据包的格式如下:

0x55, 0xAA, 0x7E, 0x12, 0xF0, 0x02, 0x23, 0x45, SUM, XOR, 0x0

D

其中0x55, 0xAA, 0x7E为数据帧的帧头,0x0D为帧尾,0x12为设备的目的地址,0xF0为源地址,0x02为数据长度,后面接着两个数据0x23, 0x45,从目的地址开始结算累加、异或校验和,到数据的最后一位结束。

协议解析的目的,首先判断数据包的完整性,正确性,然后提取数据类型,数据等数据,存放起来用于主程序处理。代码如下:

if(state_machine == 0) // 协议解析状态机

{

if(rcvdat == 0x55) // 接收到帧头第一个数据

state_machine = 1;

state_machine = 0; // 状态机复位

}

else if(state_machine == 1)

{

if(rcvdat == 0xAA) // 接收到帧头第二个数据

state_machine = 2;

else

state_machine = 0; // 状态机复位

}

else if(state_machine == 2)

{

if(rcvdat == 0x7E) // 接收到帧头第三个数据

state_machine = 3;

else

state_machine = 0; // 状态机复位

}

else if(state_machine == 3)

{

sumchkm = rcvdat; // 开始计算累加、异或校验和xorchkm = rcvdat;

if(rcvdat == m_SrcAdr) // 判断目的地址是否正确state_machine = 4;

else

state_machine = 0;

}

else if(state_machine == 4)

{

sumchkm += rcvdat;

xorchkm ^= rcvdat;

if(rcvdat == m_DstAdr) // 判断源地址是否正确state_machine = 5;

else

state_machine = 0;

}

else if(state_machine == 5)

{

lencnt = 0; // 接收数据计数器

rcvcount = rcvdat; // 接收数据长度

sumchkm += rcvdat;

xorchkm ^= rcvdat;

state_machine = 6;

}

else if(state _machine == 6 || state _machine == 7)

m_ucData[lencnt++] = rcvdat; // 数据保存

sumchkm += rcvdat;

xorchkm ^= rcvdat;

if(lencnt == rcvcount) // 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毕

state_machine = 8;

else

state_machine = 7;

}

else if(state_machine == 8)

{

if(sumchkm == rcvdat) // 判断累加和是否相等

state_machine = 9;

else

state_machine = 0;

}

else if(state_machine == 9)

{

if(xorchkm == rcvdat) // 判断异或校验和是否相等

state_machine = 10;

else

state_machine = 0;

}

else if(state_machine == 10)

{

if(0x0D == rcvdat) // 判断是否接收到帧尾结束符

{

retval = 0xaa; // 置标志,表示一个数据包接收到

}

state_machine = 0; // 复位状态机

}

此过程中,使用了一个变量state_machine作为协议状态机的转换状态,用于确定当前字节处于一帧数据中的那个部位,同时在接收过程中自动对接收数据进行校验和处理,在数据包接收完的同时也进行了校验的比较。因此当帧尾结束符接收到的时候,则表示一帧数据已经接收完毕,并且通过了校验,关键数据也保存到了缓冲去中。主程序即可通过retval的标志位来进行协议的解析处理。

接收过程中,只要哪一步收到的数据不是预期值,则直接将状态机复位,用于下一帧数据的判断,因此系统出现状态死锁的情况非常少,系统比较稳定,如果出现丢失数据包的情况也可由上位机进行命令的补发,不过这种情况笔者还没有碰到。

对于主程序中进行协议处理的过程与此类似,主程序循环中不断的读取串口缓冲区的数据,此数据即参与到主循环中的协议处理过程中,代码与上面所述完全一样。

4.上位机中的数据接收和命令处理

上位机中数据接收的过程与下位机可以做到完全一致,不过针对不同的串口操作方法有所不同。对于阻赛式的串口读函数,例如直接进行API操作或者调用windows的串口通信控件,最好能够开启一个线程专门用于监视串口的数据接收,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可以向系统发送一个消息。笔者常用的CSerialPor t类中就是这样的处理过程。CSerialPort打开串口后开启线程监视串口的数据接收,将接收的数据保存到缓冲区,并向父进程发送接收数据的消息,数据将随消息一起发送到父进程。父进程中开启此消息的处理函数,从中获取串口数据后就可以把以上的代码拷贝过来使用。

CSerialPort向父类发送的消息号如下:

#define WM_COMM_RXCHAR WM_USER+7 // A character was rec eived and placed in the input buffer.

因此需要手动添加此消息的响应函数:

afx_msg LONG OnCommunication(WPARAM ch, LPARAM port);

ON_MESSAGE(WM_COMM_RXCHAR, OnCommunication)

响应函数的具体代码如下:

LONG CWellInfoView::OnCommunication(WPARAM ch, LPARAM port) {

int retval = 0;

rcvdat = (BYTE)ch;

if(state_machine == 0) // 协议解析状态机

{

if(rcvdat == 0x55) // 接收到帧头第一个数据

state_machine = 1;

else

state_machine = 0; // 状态机复位

}

else if(state_machine == 1)

{

if(rcvdat == 0xAA) // 接收到帧头第二个数据

state_machine = 2;

else

state_machine = 0; // 状态机复位

......

5.总结

以上给出的是通信系统运作的基本雏形,虽然简单,但是可行。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协议比这个要复杂,而且涉及到数据包响应、命令错误、延时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并且实现出较为稳定可靠的系统,

多机通信协议规范

通信协议 来自中国工控网 所谓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约定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 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因此,也叫做通信控制规程,或称传输控制规程,它属于ISO'S OSI七层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目前,采用的通信协议有两类: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同步协议又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以及面向 字节计数三种。其中,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主要用于DEC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中。 串行通讯简单认识 串行通讯的基本概念: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讯。基本的通讯方式有并行通讯和串行通讯两种。 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同时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并行通讯。并行通讯的特点是:各数据位同时传送,传送速度快、效率高,但有多少数据位就需多少根数据线,因此传送成本高,且只适用于近距离(相距 数米)的通讯。 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 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 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串行通讯又分为异步通讯和同步通讯两种方式。在单片机中,主要使用异步通讯方式。 MCS_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串行口。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只需要一根输出线和一根输入线。数据的输 出又称发送数据(TXD),数据的输入又称接收数据(RXD)。串行通讯中主要有两个技术问题,一个是数 据传送、另一个是数据转换。数据传送主要解决传送中的标准、格式及工作方式等问题。数据转换是指 数据的串并行转换。具体说,在发送端,要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而在接收端,却要把接收到的 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的定义 如果在通信过程的任意时刻,信息只能由一方A传到另一方B,则称为单工。 如果在任意时刻,信息既可由A传到B,又能由B传A,但只能由一个方向上的传输存在,称为半双工传输如果在任意时刻,线路上存在A到B和B到A的双向信号传输,则称为全双工。 电话线就是二线全双工信道。由于采用了回波抵消技术,双向的传输信号不致混淆不清。双工信道有时也发信道分开,采用分离的线路或频带传输相反方向的信号,如回线传输。 --------> <--------> --------> A---------B A----------B A---------B <--------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R55 101 #define RAA 202 #define RLEN 203 #define RDATA 104 #define RCH 105 //#define unsigned char gRecState=R55; unsigned char gRecLen; unsigned char gRecCount; unsigned char RecBuf[30]; unsigned char gValue; void isr_UART(void) interrupt 4 using 1 { unsigned char ch;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temp; if (RI==1) { ch=SBUF; switch(gRecState) { case R55: // wait 0x55 if (ch==0x55) gRecState=RAA; break;

case RAA: if (ch==0xaa) gRecState=RLEN; else if (ch==0x55) gRecState=RAA; else gRecState=R55; break; case RLEN: gRecLen=ch; gRecCount=0; gRecState=RDATA; break; case RDATA: RecBuf[gRecCount]=ch; gRecCount++; if (gRecCount>=gRecLen) { gRecState=RCH; } break; case RCH: temp=0; for(i=0;i

MCGS软件与MCS51单片机多机通信的几种方法

MCGS软件与MCS51单片机多机通信的几种方法 Multi-machineSerialCommunicationMethodbetweenConfigurationSoftwareMCG SandMCS51SCMLiaoningMechanicAndElectricityProfessionTechnologyAcademy InformationInstrumentliunaPostcode:118002[摘要]MCGS是目前较常见的一 种工业控制通用组态软件,可以利用它十分方便地构成了分布式系统的监控画面,动态显示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历时曲线和报表、上下限报警等。在该系统中对于由多个MCS51单片机控制的下位机仪表,其工作由MC Multi-machine Serial Communicat io n Method between Configuration Software MCGS and MCS51 SCM Liaoning Mechanic And Electricity Profession Technology Ac ad emy Information Instrument liuna Postcode:118002 [摘要] MCGS是目前较常见的一种工业控制通用组态软件,可以利用它十分方便地构成了分布式系统的监控画面,动态显示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历时曲线和报表、上下限报警等。在该系统中对于由多个MCS51单片机控制的下位机仪表,其工作由MCGS远程监控,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资源进行各种管理。那么对于MCGS与MCS51单片机多机组成的系统如何设计其通信方式,本文介绍几种工程 中可用的通信方法。 [abstract] MCGS is the normal industry configuration software. We can use it to consist apicture of DCS system , it can display the device’s dynamic moving state, the moment 、history curves and reports、high and low alarm。In the system more MCS51 SCM is under control, the MCGS remote control the SCM, the method can use the pc’s source to manage the matter. So how to design multi-machine serial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configuration software MCGS and MCS51 SCM, the article introduce some communication method. [keywords] Configuration Software VB SCM multi –machine Serial Communication Fuction OLE 一、引言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分布式监控系统常常采用计算机机为上位机、单片机做下位机的系统,这是一种经济、可靠、真观、合理的控制方式。组态软件MCGS 是目前较常见的一种工业控制通用组态软件,是开发工程一非常有效的上位机工具软件,下位机采用单片机来开发的仪表,则具有计量精度高,功耗低,稳定可靠,成本低等特点。 组态软件MCGS与MCS51单片机的通迅方法一般有三种:一、单片机通过PLC、采集板卡、智能模块等设备实现通信;二、通过采用VB编制通信服务程序,利用串口通讯控件与单片机进行多机通信, 利用OLE功能在服务程序和MCGS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行了MCGS与单片机的多机通信。;三、通过使用MCGS 嵌入版的串行口通迅函数进行PC机与单片机多机通信。前者实现简单,只需对

C51单片机和电脑串口通信电路图

C51单片机和电脑串口通信电路图与源码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我们采用了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这是最简单的连接方法,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电路如下图所示,MAX232的第10脚和单片机的11脚连接,第9脚和单片机的10脚连接,第15脚和单片机的20脚连接。 串口通讯的硬件电路如上图所示 在制作电路前我们先来看看要用的MAX232,这里我们不去具体讨论它,只要知道它是TTL和RS232电平相互转换的芯片和基本的引脚接线功能就行了。通常我会用两个小功率晶体管加少量的电路去替换MAX232,可以省一点,效果也不错,下图就是MAX232的基本接线图。

按图7-3加上MAX232就可以了。这大热天的拿烙铁焊焊,还真的是热气迫人来呀:P串口座用DB9的母头,这样就可以用买来的PC串口延长线进行和电脑相连接,也可以直接接到电脑com口上。

为了能够在电脑端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利用一个免费的电脑串口调试软件。本串口软件在本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c83902092.html,可以找到 软件界面如上图,我们先要设置一下串口通讯的参数,将波特率调整为4800,勾选十六进制显示。串口选择为COM1,当然将网站提供的51单片机实验板的串口也要和电脑的COM1连接,将烧写有以下程序的单片机插入单片机实验板的万能插座中,并接通51单片机实验板的电源。

设计单片机通讯协议论文(非常经典)

如何设计单片机常用通信 协议论文

目录 1.自定义数据通信协议 (3) 2.上位机和下位机中的数据发送 (3) 3.下位机中的数据接收和协议解析 (4) 4.上位机中的数据接收和命令处理 (8) 5.总结 (9)

单片机通信协议现在大部分的仪器设备都要求能过通过上位机软件来操作,这样方便调试,利于操作。其中就涉及到通信的过程。在实际制作的几个设备中,笔者总结出了通信程序的通用写法,包括上位机端和下位机端等。 1.自定义数据通信协议 这里所说的数据协议是建立在物理层之上的通信数据包格式。所谓通信的物理层就是指我们通常所用到的RS232、RS485、红外、光纤、无线等等通信方式。在这个层面上, 底层软件提供两个基本的操作函数:发送一个字节数据、接收一个字节数据。所有的数据协议全部建立在这两个操作方法之上。通信中的数据往往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送的,我们把这样的一个数据包称作为一帧数据。类似于网络通信中的TCPIP协议一般,比较可靠的通信协议往往包含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帧头、地址信息、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块、校验码、帧尾。 帧头和帧尾用于数据包完整性的判别,通常选择一定长度的固定字节组成,要求是在整个数据链中判别数据包的误码率越低越好。减小固定字节数据的匹配机会,也就是说使帧头和帧尾的特征字节在整个数据链中能够匹配的机会最小。通常有两种做法,一、减小特征字节的匹配几率。二、增加特征字节的长度。通常选取第一种方法的情况是整个数据链路中的数据不具有随即性,数据可预测,可以通过人为选择帧头和帧尾的特征字来避开,从而减小特征字节的匹配几率。使用第二种方法的情况更加通用,适合于数据随即的场合。通过增加特征字节的长度减小匹配几率,虽然不能够完全的避免匹配的情况,但可以使匹配几率大大减小,如果碰到匹配的情况也可以由校验码来进行检测,因此这种情况在绝大多说情况下比较可靠。 地址信息主要用于多机通信中,通过地址信息的不同来识别不同的通信终端。在一对多的通信系统中,可以只包含目的地址信息。同时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则适用于多对多的通信系统。 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块是主要的数据部分。数据类型可以标识后面紧接着的是命令还是数据。数据长度用于指示有效数据的个数。 校验码则用来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通常对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块三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运算得到。最简单的做法可是对数据段作累加和,复杂的也可以对数据进行CR C运算等等,可以根据运算速度、容错度等要求来选取。 2.上位机和下位机中的数据发送 物理通信层中提供了两个基本的操作函数,发送一个字节数据则为数据发送的基础。数据 包的发送即把数据包中的左右字节按照顺序一个一个的发送数据而已。当然发送的方

三个51单片机通信汇编程序

(1)主机程序 AT89C51-A ORG 00H JMP START START: MOV SP,#60H ;设置堆栈 MOV TMOD,#00100000B ;TIMER1工作在MODE2 ANL PCON,#01111111B ;SMOD=0 MOV TH1,#0F3H ;波特率为2400 MOV TL1,#0F3H SETB TR1 ;启动TIMER1 MOV SCON,#11010000B ;UART工作在MODE3 MOV IE,#10010000B ;UART中断使能 SETB SM2 ;设SM2=1 MOV P2,#0FFH ;给P2口赋初值 MOV 32H,0FFH ;两个副CPU地址暂存器 SCAN0: MOV R3,#F7H ;键盘扫描初始值 SCAN: JB RI,UARTI ;是否有接收中断 MOV R1,#00H ;TABLE取码指针 SCAN1: MOV A,R3 ;输出行扫描 MOV P1,A MOV A,P1 MOV R4,A SETB C MOV R5,#03H ;扫描4列 L1: RLC A JNC KEYIN ;C=0表示有键按下 INC R1 ;C不等于0,未按则取码指针加1 DJNZ R5,L1 ;扫描下一列 MOV A,R3 ;扫描下一行 SETB C

RRC A MOV R3,A JC SCAN1 ;4行扫描完 JMP SCAN0 KEYIN: MOV R7,#0D0H ;消除抖动 D2: MOV R6,#19H DJNZ R6,$ DJNZ R7,D2 D3: MOV A,P1 ;按键放开否? XRL A,R4 JZ D3 MOV A,R1 ;至TABLE取键盘码 MOV DPTR,#TABLE MOVC A,@A+DPTR MOV 30H,A XRL A,#83H ;“#1”是否按下? JZ UART1 MOV A,30H XRL A,#C6H ;“#2”是否按下? JZ UART2 MOV A,30H MOV SBUF,A ;载入SBUF发送出去WAIT: JBC TI,SCAN ;发送完毕否? JMP WAIT UART1: SETB TB8 ;设TB8=1 MOV SBUF,#01H ;发送AT89C51-B的地址01H WAIT1: JBC TI,L2 ;发送完毕否? JMP WAIT1 L2: CLR TB8 ;清除TB8=0 JMP SCAN0

51单片机与PC串口通讯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 ............................................................................................................................ - 1 - 1.1课题名称 (1) 1.2任务 (1) 1.3要求 (1) 1.4设计思想 (1) 1.5课程设计环境 (1) 1.6设备运行环境 (2) 1.7我在本实验中完成的任务 (2) 第2章概要设计 ............................................................................................................................ - 2 - 2.1程序流程图 (2) 2.2设计方法及原理 (3) 第3章详细设计 ............................................................................................................................ - 3 - 3.1电路原理 (3) 3.1.1STC89C52芯片 ............................................................................................................. - 3 -3.2串口通信协议 (4) 3.3程序设计 (5) 3.3.1主程序模块 .................................................................................................................... - 5 - 3.3.2串口通讯模块 ................................................................................................................ - 6 - 3.3.3控制部分文件 ................................................................................................................ - 8 - 3.3.4公共部分模块 .............................................................................................................. - 11 -3.4电路搭建 (12) 3.4.1电路原理图 .................................................................................................................. - 12 -第4章上位机关键代码分析 ...................................................................................................... - 12 - 4.1打开串口操作 (12) 4.2后台线程处理串口程序 (15) 4.3程序运行界面 (18)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 - 19 -第6章致谢 .................................................................................................................................. - 19 -参考文献........................................................................................................................................... - 19 -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5-2016学年第1学期通信实训报告 系别:电子通信工程系 班级:xxxxxx 学号:13xxxxxxxxx 姓名:xxxxxxx 2015年12月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 摘要:串行通信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实现爽片单片机床航通信,通信的结果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行双击通信。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关键字:通信双机 一、总体设计 1设计目的 1.通过设计相关模块充分熟悉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2.通过软件仿真熟悉keil和proteus的配合使用; 3.通过软件编程熟悉51的C51编程规范; 4.通过实际的硬件电路搭设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设计要求: 两片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A机将0x06发送给B机,在B机的数码管上静态显示1,B机将0~f动态循环发送到A机,并在其数码管上显示。 3.设计方案: 软件部分,通过通信协议进行发送接收,A机先送0x06(B机数码管显示1)给B机(B机静态显示),当从机接收到后,向B机发送代表0-f的数码管编码数组。B收到0x06后就把数码表TAB[16]中的数据送给从机。 二、硬件设计

1.51单片机串行通信功能 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51单片机用4个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输入与数据输出就是并行通信,并行通信的特点是传输信号的速度快,但所用的信号线较多,成本高,传输的距离较近。串行通信的特点是只用两条信号线(一条信号线,再加一条地线作为信号回路)即可完成通信,成本低,传输的距离较远。 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是一个全双工的接口,它可以作为UART(通用异步接受和发送器)用,也可以作为同步移位寄存器用。51单片机串行接口的结构如下: 图1.AT89C51(52) (1)数据缓冲器(SBUF) 接受或发送的数据都要先送到SBUF缓存。有两个,一个缓存,另一个接受,

51单片机通信协议

单片机通信协议 现在大部分的仪器设备都要求能过通过上位机软件来操作,这样方便调试,利于操作。其中就涉及到通信的过程。在实际制作的几个设备中,笔者总结出了通信程序的通用写法,包括上位机端和下位机端等。 1.自定义数据通信协议 这里所说的数据协议是建立在物理层之上的通信数据包格式。所谓通信的物理层就是指我们通常所用到的RS232、RS485、红外、光纤、无线等等通信方式。在这个层面上,底层软件提供两个基本的操作函数:发送一个字节数据、接收一个字节数据。所有的数据协议全部建立在这两个操作方法之上。 通信中的数据往往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送的,我们把这样的一个数据包称作为一帧数据。类似于网络通信中的TCPIP协议一般,比较可靠的通信协议往往包含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帧头、地址信息、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块、校验码、帧尾。 帧头和帧尾用于数据包完整性的判别,通常选择一定长度的固定字节组成,要求是在整个数据链中判别数据包的误码率越低越好。减小固定字节数据的匹配机会,也就是说使帧头和帧尾的特征字节在整个数据链中能够匹配的机会最小。通常有两种做法,一、减小特征字节的匹配几率。二、增加特征字节的长度。通常选取第一种方法的情况是整个数据链路中的数据不具有随即性,数据可预测,可以通过人为选择帧头和帧尾的特征字来避开,从而减小特征字节的匹配几率。使用第二种方法的情况更加通用,适合于数据随即的场合。通过增加特征字节的长度减小匹配几率,虽然不能够完全的避免匹配的情况,但可以使匹配几率大大减小,如果碰到匹配的情况也可以由校验码来进行检测,因此这种情况在绝大多说情况下比较可靠。 地址信息主要用于多机通信中,通过地址信息的不同来识别不同的通信终端。在一对多的通信系统中,可以只包含目的地址信息。同时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则适用于多对多的通信系统。 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块是主要的数据部分。数据类型可以标识后面紧接着的是命令还是数据。数据长度用于指示有效数据的个数。 校验码则用来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通常对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块三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运算得到。最简单的做法可是对数据段作累加和,复杂的也可以对数据进行CRC运算等等,可以根据运算速度、容错度等要求来选取。 2.上位机和下位机中的数据发送 物理通信层中提供了两个基本的操作函数,发送一个字节数据则为数据发送的基础。数据包的发送即把数据包中的左右字节按照顺序一个一个的发送数据而已。当然发送的方法也有不同。 在单片机系统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调用串口发送单个字节数据的函数。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处理器在发送过程中全程参与,优点是所要发送的数据能够立即的出现在通信线路上,能够立即被接收端接收到。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中断发送的方式,所有需要发送的数据被送入一个缓冲区,利用发送中断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出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占用处理器资源小,但是可能出现需要发送的数据不能立即被发送的情况,不过这种时延相当的小。对于51系列单片机,比较倾向于采用直接发送的方式,采用中断发送的方式比较占用RAM资源,而且对比直接发送来说也没有太多的优点。以下是51系列单片机中发送单个字节的函数。 v oid SendBy te(unsigned char ch) { SBUF = ch; while(TI == 0); TI = 0; }

modbus 协议 及 modbus RTU 的 C51 单片机 程序

modbus 协议及modbus RTU 的C51 单片机程序 Modbus通讯协议 Modbus协议最初由Modicon公司开发出来,在1979年末该公司成为施耐德自动化(Schneider Automation)部门的一部分,现在Modbus已经是工业领域全球最流行的协议。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许多工业设备,包括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当在网络上通信时,Modbus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们的设备地址,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如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应答并使用Modbus协议发送给询问方。 Modbus 协议包括ASCII、RTU、TCP等,并没有规定物理层。此协议定义了控制器能够认识和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标准的Modicon控制器使用RS232C实现串行的Modbus。Modbus的ASCII、RTU协议规定了消息、数据的结构、命令和就答的方式,数据通讯采用Maser/Slave方式,Master端发出数据请求消息,Slave端接收到正确消息后就可以发送数据到Master端以响应请求;Master端也可以直接发消息修改Slave端的数据,实现双向读写。 Modbus 协议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串行协议中除有奇偶校验外,ASCII模式采用LRC校验,RTU模式采用16位CRC校验,但TCP模式没有额外规定校验,因为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协议。另外,Modbus采用主从方式定时收发数据,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某Slave 站点断开后(如故障或关机),Master端可以诊断出来,而当故障修复后,网络又可自动接通。因此,Modbus协议的可靠性较好。 下面我来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于Modbus的ASCII、RTU和TCP协议来说,其中TCP 和RTU协议非常类似,我们只要把RTU协议的两个字节的校验码去掉,然后在RTU协议的开始加上5个0和一个6并通过TCP/IP网络协议发送出去即可。所以在这里我仅介绍一下Modbus的ASCII和RTU协议。 下表是ASCII协议和RTU协议进行的比较: 协议 开始标记 结束标记

51单片机实现的485通讯程序

51单片机实现的485通讯程序 #ifndef __485_C__ #define __485_C__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nsigned char uchar #define unsigned int uint /* 通信命令*/ #define __ACTIVE_ 0x01 // 主机询问从机是否存在 #define __GETDATA_ 0x02 // 主机发送读设备请求 #define __OK_ 0x03 // 从机应答 #define __STATUS_ 0x04 // 从机发送设备状态信息 #define __MAXSIZE 0x08 // 缓冲区长度 #define __ERRLEN 12 // 任何通信帧长度超过12则表示出错uchar dbuf[__MAXSIZE]; // 该缓冲区用于保存设备状态信息uchar dev; // 该字节用于保存本机设备号 sbit M_DE = P1^0; // 驱动器使能,1有效 sbit M_RE = P1^1; // 接收器使能,0有效

void get_status(); // 调用该函数获得设备状态信息,函数代码未给出 void send_data(uchar type, uchar len, uchar *buf); // 发送数据帧 bit recv_cmd(uchar *type); // 接收主机命令,主机请求仅包含命令信息 void send_byte(uchar da); // 该函数发送一帧数据中的一个字节,由send_data()函数调用void main() { uchar type; uchar len; /* 系统初始化*/ P1 = 0xff; // 读取本机设备号 dev = (P1>>2); TMOD = 0x20; // 定时器T1使用工作方式2 TH1 = 250; // 设置初值 TL1 = 250; TR1 = 1; // 开始计时 PCON = 0x80; // SMOD = 1 SCON = 0x50; // 工作方式1,波特率9600bps,允许接收 ES = 0; // 关闭串口中断 IT0 = 0; // 外部中断0使用电平触发模式 EX0 = 1; // 开启外部中断0

51单片机多机通信课程设计

《单片机应用与仿真训练》设计报告 单片机多机通信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所在学院: 2011年7月5日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AT89S52单片机温度检测传输的三机通信系统,有三个单片机组成,其中一个作为主机(上位机),控制并负责接收来自从机1号和从机2号采集的数据信息,并显示在数码管上。由主机发送控制信息(通过按键控制),确定是接收来自想要得到各从机数据。从机1号和2号是数据采集模块,用来采集室内或室外温度信息,并通过通信协议传送给主机。为保证三机通信可靠性,通信口要有识别功能,51单片机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中SM2位正是满足这一要求而设置的。当串行口以工作方式三工作时,接收和发送的信息都是11位数据,既包含SBUF寄存器传送的8位数据,还包括SCON中可编程第9位数据即TB8或RB8,主机可通过设定TB8是0或1,来区别发送的是地址还是数据。从机都先将SCON中的SM2设置为1,待主机发送地址信息,与本身的地址对照,如果是,则令从机SM2为0,准备接收主机信息并发送温度信息,如果不是,则继续等待。主机通过中断口接收数据,处理后显示在数码管上。此次设计由于只有一个18b20温度传感器,这里用三个任意的数据代替从机2采集温度数据,由于传输距离较短,这里不用MAX232,直接将主机的发送端接从机接收端,主机接收端连接从机发射端,仿真结果正常显示,实验结果正常。

目录 1概述 (1) 1.1设计概述 (1) 1.2多机通信基本原理 (1) 1.3 通信协议 (2) 2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3) 2.1总体设计方案 (3) 2.2硬件电路设计 (3) 3软件设计 (7) 3.1控制流程图 (7) 3.2串行口采集步骤 (7) 3.3软件流程图 (8) PROTEUS仿真 (9) 课程设计体会 (11) 参考文献: (12) 附件1:主机A源程序代码 (13) 附件2:原理图 (24)

单片机通信协议处理解析

单片机通信协议处理 现在大部分的仪器设备都要求能过通过上位机软件来操作,这样方便调试,利于操作。其中就涉及到通信的过程。在实际制作的几个设备中,笔者总结出了通信程序的通用写法,包括上位机端和下位机端等 1. 自定义数据通信协议 这里所说的数据协议是建立在物理层之上的通信数据包格式。所谓通信的物理层就是指我们通常所用到的 RS232、 RS485、红外、光纤、无线等等通信方式。在这个层面上,底层软件提供两个基本的操作函数:发送一个字节数据、接收一个字节数据。所有的数据协议全部建立在这两个操作方法之上。 通信中的数据往往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送的,我们把这样的一个数据包称作为一帧数据。类似于网络通信中的 TCPIP 协议一般,比较可靠的通信协议往往包含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帧头、地址信息、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块、校验码、帧尾。 帧头和帧尾用于数据包完整性的判别,通常选择一定长度的固定字节组成,要求是在整个数据链中判别数据包的误码率越低越好。减小固定字节数据的匹配机会,也就是说使帧头和帧尾的特征字节在整个数据链中能够匹配的机会最小。通常有两种做法,一、减小特征字节的匹配几率。二、增加特征字节的长度。通常选取第一种方法的情况是整个数据链路中的数据不具有随即性,数据可预测,可以通过人为选择帧头和帧尾的特征字来避开,从而减小特征字节的匹配几率。使用第二种方法的情况更加通用,适合于数据随即的场合。通过增加特征字节的长度减小匹配几率,虽然不能够完全的避免匹配的情况,但可以使匹配几率大大减小,如果碰到匹配的情况也可以由校验码来进行检测,因此这种情况在绝大多说情况下比较可靠。 地址信息主要用于多机通信中,通过地址信息的不同来识别不同的通信终端。在一对多的通信系统中,可以只包含目的地址信息。同时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则适用于多对多的通信系统。

十二.PC 机与单片机通信(RS232 协议)

十二.PC 机与单片机通信(RS232 协议) [实验任务]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应用,通过串口,我们的个人电脑和单片机系统进行通信。个人电脑作为上位机,向下位机单片机系统发送十六进制或者ASCLL码,单片机 系统接收后,用LED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和向上位机发回原样数据。 [硬件电路图] [实验原理] 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正式公布的串行总线标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串 行接口标准,用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讯。RS-232串行接口总线适用于:设备之间的通讯距离不大于15m,传输速率最大为 20kBps。RS-232协议以-5V-15V表示逻辑1;以+5V-15V 表示逻辑0。我们是 用MAX232芯片将RS232电平转换为TTL电平的。一个完整的RS-232接口有22 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是简化的9芯插头座。 注意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晶振是11.0592M的,而不是12M。因为波特率的设置 需要11.0592M的。 “串口调试助手V2.1.exe”软件的使用很简单,只要将串口选择‘CMO1’波特率设置为‘9600’数据位为8 位。打开串口(如果关闭)。然后在发送区里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单击手动发送就将数据发送出去了。注意,如果选中‘十六进制发送’那么发送的数据是十六进制的,必须输入两位数据。如果没有选中, 数字二进制Px0~Px7 Abcdefg p 十六进制 0 00111111 00000011 11111100 0xco 1 00000110 10011111 01100000 0xf9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reg52.h" //包函8051 内部资源的定义 unsigned char dat; //用于存储单片机接收发送缓冲寄存器SBUF里面的内容 sbit gewei=P2^6; //个位选通定义 sbit shiwei=P2^5; //十位选通定义 sbit baiwei=P2^4;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88,0x83,0xc6,0xa1, 0x86,0x8e,0x40,};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c) //延时程序 { while( tc != 0 ) {unsigned int i; for(i=0; i<100; i++); tc--;} } void LED() //LED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十进制) { shiwei=0; P0=table[dat/10]; Delay(10); shiwei=1; gewei=0; P0=table[dat%10]; Delay(10); gewei=1; baiwei=0; P0=table[dat/100]; Delay(10); baiwei=1; } ///////功能:串口初始化,波特率9600,方式1///////// void Init_Com(void) { TMOD = 0x20; PCON = 0x00; SCON = 0x50; TH1 = 0xFd;

51单片机实现的485通讯程序

标签:modbus8051源程序 modbus协议--51端程序的实现 RTU需要一个定时器来判断3.5个流逝时间。 #define ENABLE 1 #define DISABLE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ULT 0 #define RECEIVE_EN 0 #define TRANSFER_EN 1 #define MAX_RXBUF 0x20 extern unsigned char emissivity; extern unsigned char tx_count,txbuf[15]; extern unsigned char rx_count,rxbuf[15]; extern unsigned char tx_number,rx_number; extern bit rx_ok; unsigned char rx_temp; void InitTimer1() //针对标准8051 { TMOD=(TMOD|0xf0)&0x1f; //将T1设为16位定时器 TF1=0; TH1=0x62; //设T1位3.5位的接收时间35bit/9600bit/s=3.646ms TL1=0x80;//晶振为11.0592MHz,T= 65535-3.646ms*11.0592MHz/12=0xf2df //0x6280是22.1184M下LPC9XX下的值。 ET1=1; //允许T1中断 TR1=1; //T1开始计数 } void timer1() interrupt 3 using 2 //定时器中断 { TH1=0x62; //3.646ms interrupt TL1=0x80; if(rx_count>=5) //超时后,若接收缓冲区有数则判断为收到一帧 { rx_ok=TRUE; } } void scomm() interrupt 4 using 3 //modbus RTU模式 {

51单片机串口通信,232通信,485通信,程序

51单片机串口通信,232通信,485通信,程序代码1:232通信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flag,a,i; uchar code table[]="i get"; void init() { TMOD=0X20; TH1=0XFD; TH0=0XFD; TR1=1; REN=1; SM0=0; SM1=1; EA=1; ES=1; } void main() { init();

while(1) { if(flag==1) { ES=0; for(i=0;i<6;i++) { SBUF=table[i]; while(!TI); TI=0; } SBUF=a; while(!TI); TI=0; ES=1; flag=0; } } } void ser() interrupt 4 {

RI=0; a=SBUF; flag=1; } 代码2:485通信 #include #include"160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nsigned char flag,a,i; uchar code table[]="i get "; void init() {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TR1=1; REN=1; SM0=0; SM1=1; EA=1; ES=1;

} void main() { init_1602(); init(); while(1) { if(flag==1) { display(0,a); } } } void ser() interrupt 4 { RI=0; a=SBUF; flag=1; }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课程设计 1000110061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设计 姓名:杨应伟 学号:100110061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 班级:机电二班

前言 单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在许多场合采用单机控制已不能满足现场要求,因而必须采用多机控制的形式,而多机控制主要通过多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串行通信作为单片机之间常用的通信方法之一, 由于其通信编程灵活、硬件简洁并遵循统一的标准, 因此其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测控系统和工程应用中,常遇到多项任务需同时执行的情况,因而主从式多机分布式系统成为现代工业广泛应用的模式。单片机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廉、开发应用方便,尤其具有全双工串行通讯的特点,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IBM-PC机正好补充单片机人机对话和外围设备薄弱的缺陷。各单片机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任务,同时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传给PC机,PC机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显示或打印,把各种控制命令传给单片机,以实现集中管理和最优控制。串行通信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实现爽片单片机床航通信,通信的结果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行双击通信。 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在测控系统和工程应用中,常遇到多项任务需同时执行的情况,因而主从式多机分布式系统成为现代工业广泛应用的模式。单片机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廉、开发应用方便,尤其具有全双工串行通讯的特点,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IBM-PC机正好补充单片机人机对话和外围设备薄弱的缺陷。各单片机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任务,同时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传给PC机,PC机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显示或打印,把各种控制命令传给单片机,以实现集中管理和最优控制。 串行通信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实现爽片单片机床航通信,通信的结果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行双击通信。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