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

一、概述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它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这种协议通常用于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具有简单、可靠、高效等优点。

二、通讯协议组成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物理层:这是协议的最底层,负责数据的实际传输。它涉及到串行通信的物理接口,如RS-23

2、RS-485、SPI等。

2、数据链路层:这一层负责数据的打包和解包,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它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

3、传输层:这一层负责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确保数据能够高效地传输。它还提供了流量控制机制,以避免数据的拥塞和丢失。

4、应用层:这一层负责定义数据的内容和格式,以及数据的使用方式。它由一系列应用协议组成,如Modbus、Profinet等。

三、通讯协议的实现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的实现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物理连接:首先需要将单片机与目标设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连接起来,建立物理通道。

2、初始化:然后需要对串行通信接口进行初始化,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3、数据传输:在初始化完成后,可以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发送数据时,需要将数据打包成协议规定的格式,然后通过接口发送出去;接收数据时,需要从接口接收数据,然后进行解包处理。

4、错误处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如果发现错误,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重发数据或报告错误。

5、关闭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需要关闭串行通信接口,释放资源。

四、总结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简单、可靠、高效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

于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它的实现需要经过物理连接、初始化、数据传输、错误处理和关闭连接等步骤。通过使用这种协议,可以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

一、概述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它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这种协议通常用于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具有简单、可靠、高效等优点。

二、通讯协议组成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物理层:这是协议的最底层,负责数据的实际传输。它涉及到串行通信的物理接口,如RS-23

2、RS-485、SPI等。

2、数据链路层:这一层负责数据的打包和解包,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它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

3、传输层:这一层负责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确保数据能够高效地

传输。它还提供了流量控制机制,以避免数据的拥塞和丢失。

4、应用层:这一层负责定义数据的内容和格式,以及数据的使用方式。它由一系列应用协议组成,如Modbus、Profinet等。

三、通讯协议的实现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的实现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物理连接:首先需要将单片机与目标设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连接起来,建立物理通道。

2、初始化:然后需要对串行通信接口进行初始化,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3、数据传输:在初始化完成后,可以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发送数据时,需要将数据打包成协议规定的格式,然后通过接口发送出去;接收数据时,需要从接口接收数据,然后进行解包处理。

4、错误处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如果发现错误,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重发数据或报告错误。

5、关闭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需要关闭串行通信接口,释放资

源。

四、总结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简单、可靠、高效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它的实现需要经过物理连接、初始化、数据传输、错误处理和关闭连接等步骤。通过使用这种协议,可以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单片机串口通讯设计

一、引言

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中,串口通讯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单片机因其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以及易于集成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的控制系统中。通过单片机实现的串口通讯,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使得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便捷和高效。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串口通讯的设计方法。

二、单片机与串口通讯的基本概念

1、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内部含有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I/O)

接口以及计数器等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

2、串口通讯:是一种常见的通讯方式,数据一位一位地顺序传送,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的时钟信号每次同步一次。串口通讯具有简单、灵活、通用性强等优点。

三、单片机串口通讯的设计

1、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如Arduino、STM32等。这些单片机通常具有内置的串口通讯模块。

2、硬件连接:将单片机的串口通讯模块与其它设备(如计算机、液晶显示屏等)通过串口线连接。硬件连接应包括电源、地线以及数据线的连接。

3、软件设置:在单片机上编写程序以实现串口通讯。程序应包括初始化串口、发送数据、接收数据等部分。不同的单片机型号可能具有不同的串口通讯库函数,需参考相应的开发文档。

4、调试与测试:通过编写测试程序,对单片机串口通讯进行调试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数据的发送、接收是否正确,通讯是否稳定等。

四、案例分析

以Arduino单片机为例,介绍其串口通讯的设计。首先,需要安装Arduino IDE并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接着,在IDE中编写如下示例程序来实现串口通讯:

c++

void setup() {

//初始化串口通讯,设置波特率为9600

Serial.begin(9600);

}

void loop() {

//发送数据

Serial.println("Hello, world!");

//延时1秒

delay(1000);

}

在完成编程后,将程序上传到Arduino单片机中。此时,通过连接至单片机的计算机上的串口监视器可以观察到发送的数据。如果需要接收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一个接收程序,或者在Arduino单片机上添加接收功能的代码。

五、结论

本文介绍了单片机串口通讯的设计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单片机、硬件连接、软件设置以及调试与测试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实现单片机串口通讯,为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数据传输提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和编程语言,并严格按照设计步骤进行实施。

单片机与PC机的串口通讯

在当今的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通信领域,单片机与PC机的串口通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和PC机的基本概念,阐述串口通讯的基本原理和方式,并给出具体的实现方法以及应用实例。本文还将讨论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总结串口通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单片机与PC机

1、单片机

单片机是一种微型计算机,通常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它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如智能家居、工业控制、智能仪表等。

2、PC机

PC机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机,由主板、CPU、内存、硬盘等部件组成。它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可以运行各种软件和应用程序。

二、串口通讯基本原理

串口通讯是一种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它采用串行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即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输。串口通讯可以通过串口线缆将多个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实现多设备同时通讯。

三、串口通讯实现方法

1、硬件实现

(1)单片机的设置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串口通讯功能的单片机型号,如

STM32F103C8T6。然后,根据单片机的串口引脚分布和PC机的串口类型,选择合适的串口连接线缆。

(2)PC机的设置

对于PC机,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串口的型号,如USB转串口适配器。然后,根据适配器的串口类型和单片机的串口引脚分布,选择合适的串口连接线缆。

2、软件实现

(1)通讯程序的编写

在单片机端,需要编写用于串口通讯的程序,包括初始化串口、设置波特率、发送和接收数据等操作。在PC机端,也需要编写用于串口通讯的程序,同样包括初始化串口、设置波特率、发送和接收数据等操作。

(2)串口通讯协议设计

为了保证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正确无误,需要设计一套适用于它们的通讯协议。通讯协议应包括数据的传输格式、波特率、校

验位等信息。

四、应用实例

以单片机通过串口向PC机发送温度数据为例,说明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讯的实现过程。

1、硬件连接

将单片机的TXD和RXD引脚分别连接到PC机的RXD和TXD引脚上。同时,在单片机的VCC和GND之间连接一个合适的电源。

2、软件实现

(1)单片机程序实现

在单片机端,我们需要编写一个用于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并发送到PC机的程序。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①初始化串口,设置波特率为9600;

②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

③将温度数据按照“温度,℃”的格式组成一个字符串;

④通过串口发送字符串到PC机。

(2)PC机程序实现

①初始化串口,设置波特率为9600;

②创建一个线程用于接收来自单片机的数据;

③在线程中,通过串口接收来自单片机的数据;

④将接收到的字符串解析为温度数据;

⑤在界面上显示温度数据。

五、注意事项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应与所用串口的波特率相匹配;否则,可能会导致通讯不稳定或出现误码等问题。因此,在选择单片机型号时,应考虑其晶振频率是否与所用串口的波特率兼容。

计算机与单片机的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在许多现代电子设备中,单片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和监测任务。其中,串行通信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式,用于将计算机与单片机相互

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本文将探讨计算机与单片机的串口通讯程序设计的关键步骤。

一、串口通讯的基本原理

串口通信,也称为串行通信,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在一条线路上逐个比特地进行传输。串口通讯协议通常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可选的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二、单片机与计算机的串口连接

单片机通常有一个或多个串行通信接口(UART),这些接口可以与计算机的串口进行通信。计算机的串口通常是RS-232接口,而单片机的串口通常是TTL或CMOS电平。因此,在进行通信之前,需要将这两种电平进行转换。

三、程序设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设计,演示了如何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来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请注意,这个例子是基于Linux系统,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需要对代码进行一些修改。

python

import serial

#初始化串口对象

ser = serial.Serial('/dev/ttyUSB0', 9600, timeout=1)

#发送数据

ser.write(b'Hello, MCU!')

#接收数据

data = ser.readline()

print(data)

#关闭串口

ser.close()

在这段代码中,serial.Serial是Python串口库中的一个类,用于创建串口对象。/dev/ttyUSB0是Linux系统中的一个串口设备名,你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修改这个参数。9600是波特率,也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imeout=1表示读取数据的超时时间为1秒。

ser.write(b'Hello, MCU!')这行代码是向单片机发送数据。b'Hello, MCU!'是一个字节字符串,单片机接收到这个数据后,会通过它的UART 接口进行处理。

ser.readline()这行代码是读取单片机发送的数据。print(data)这

行代码会将接收到的数据打印出来。

最后,ser.close()这行代码会关闭串口连接。这是一个良好的编程

习惯,因为它可以释放系统资源,并避免可能的资源冲突。

四、结论

通过以上程序设计,我们展示了如何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的串口通讯。这是一个简单但基础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大家的具体需求进行扩展和修改。例如,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更复杂的通信协议,或者使用其他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串口通讯。

基于51单片机串口通讯的多路采集系统

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多路采集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系统可以通过同时采集多个参数,如温度、压力、湿度等,来实

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51单片机串口通讯的多路采集系统,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多路采集方法、通信协议制定以及结果显示等方面的内容。

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串口通讯的多路采集系统主要由51单片机、多路模拟开关、A/D转换器、串口通讯模块等组成。其中,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负责协调和控制整个系统;多路模拟开关用于切换不同的模拟信号输入通道;A/D转换器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串口通讯模块用于将数据上传至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多路采集

多路采集的关键技术包括模拟信号的调理、A/D转换器的使用和数据采集与传输。在本系统中,我们使用多路模拟开关来切换不同的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然后通过运算放大器对模拟信号进行调理,以满足A/D转换器的输入要求。接着,使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储在51单片机的存储器中。最后,通过串口通讯模块将数据上传至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通信协议

为了实现串口通讯,需要制定通信协议。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Modbus 协议进行通讯。首先,需要设置通讯、数据类型和长度等参数。通讯用于标识不同的设备,数据类型和长度则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然后,使用Modbus协议的读写指令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结果显示

为了方便用户观察采集到的数据,我们通过LCD显示屏将数据结果展示出来。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LCD显示屏,并连接至51单片机。然后,编写程序控制LCD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可以使用字符或图形两种方式来展示数据结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系统测试

为了验证本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系统测试。首先,需要制定测试方案和测试流程,明确测试目的和测试标准。然后,按照测试流程进行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串口通讯的多路采集系统,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多路采集方法、通信协议制定以及结果显示等方面

的内容。通过多路采集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多个参数,例如温度、压力、湿度等,同时通过串口通讯模块可以将数据上传至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本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扩展性强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基于Modbus协议的DSP与触摸屏串口通讯

引言

在现代化的工业控制系统中,串口通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允许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其中,Modbus协议

由于其简单性、开放性和通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通讯。本文将介绍如何基于Modbus协议实现DSP与触摸屏之间的串口通讯。串口通讯基础

串口通讯是一种通过串行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常用于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讯。它可以通过RS-232、RS-485等接口实现。Modbus协议是一种常见的通讯协议,专为工业电子设备之间的通讯

而设计。它采用主从通讯方式,设备之间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DSP与触摸屏连接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TI公司的DSP TMS320F和一款10.1英寸的电阻式触摸屏。首先,我们将DSP和触摸屏通过RS-232串口连接,以便进行数据传输。在软件设置方面,我们需要对DSP和触摸屏进行初始化,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串口通讯实现

要实现DSP与触摸屏之间的串口通讯,我们需要对通讯寄存器进行设置。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Modbus RTU模式。首先,我们需要定义通讯寄存器的和数据类型。例如,我们可以在DSP中定义一个Modbus寄存器,为0,数据类型为16位整数。然后,我们可以使用DSP的串口通讯库函数来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在触摸屏中,我们也需要相应的Modbus库函数来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以上的设置和操作,我们成功实现了DSP与触摸屏之间的串口通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串口通讯速率较慢,数据传输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提高串口通讯速率,或者优化数据传输的算法,以减少通讯延迟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验,我们验证了基于Modbus协议实现DSP与触摸屏之间串口通讯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虽然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优化硬件连接、软件设置和算法来解决。总的来说,基于Modbus协议的串口通讯为工业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通讯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R55 101 #define RAA 202 #define RLEN 203 #define RDATA 104 #define RCH 105 //#define unsigned char gRecState=R55; unsigned char gRecLen; unsigned char gRecCount; unsigned char RecBuf[30]; unsigned char gValue; void isr_UART(void) interrupt 4 using 1 { unsigned char ch;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temp; if (RI==1) { ch=SBUF; switch(gRecState) { case R55: // wait 0x55 if (ch==0x55) gRecState=RAA; break;

case RAA: if (ch==0xaa) gRecState=RLEN; else if (ch==0x55) gRecState=RAA; else gRecState=R55; break; case RLEN: gRecLen=ch; gRecCount=0; gRecState=RDATA; break; case RDATA: RecBuf[gRecCount]=ch; gRecCount++; if (gRecCount>=gRecLen) { gRecState=RCH; } break; case RCH: temp=0; for(i=0;i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 一、概述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它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这种协议通常用于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具有简单、可靠、高效等优点。 二、通讯协议组成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物理层:这是协议的最底层,负责数据的实际传输。它涉及到串行通信的物理接口,如RS-23 2、RS-485、SPI等。 2、数据链路层:这一层负责数据的打包和解包,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它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 3、传输层:这一层负责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确保数据能够高效地传输。它还提供了流量控制机制,以避免数据的拥塞和丢失。 4、应用层:这一层负责定义数据的内容和格式,以及数据的使用方式。它由一系列应用协议组成,如Modbus、Profinet等。

三、通讯协议的实现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的实现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物理连接:首先需要将单片机与目标设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连接起来,建立物理通道。 2、初始化:然后需要对串行通信接口进行初始化,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3、数据传输:在初始化完成后,可以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发送数据时,需要将数据打包成协议规定的格式,然后通过接口发送出去;接收数据时,需要从接口接收数据,然后进行解包处理。 4、错误处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如果发现错误,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重发数据或报告错误。 5、关闭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成后,需要关闭串行通信接口,释放资源。 四、总结 单片机串口通讯协议是一种简单、可靠、高效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

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

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 单片机的双机串口通信原理是通过串口连接两个单片机,使它们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和通信。串口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它使用两条信号线进行数据的传输:一条是串行数据线(TXD),用于发送数据;另一条是串行接收线(RXD),用于接收数据。通过串口通信,两个单片机可以进行双向的数据传输,实现信息的互相交流和共享。 在双机串口通信中,一台单片机充当主机(Master),另一台单片机充当从机(Slave)。 主机负责发起通信请求并发送数据,从机负责接收并响应主机发送的数据。通信过程中,主机和从机需要遵守相同的协议和通信规则,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和可靠传输。 双机串口通信的主要步骤如下: 1. 端口初始化:在双机串口通信开始之前,两台单片机的串口端口需要初始化。主机和从机需要设置相同的波特率(Baud Rate),数据位数(Data Bits)、停止位数(Stop Bits)和校验方式(Parity Bit),确保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通信能够正常进行。 2. 数据发送:主机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到串口发送寄存器中,然后通过串口发送线路将数据位一位一位地发送给从机。主机发送完所有数据位后,等待从机的

响应。 3. 数据接收:从机通过串口接收线路接收主机发送的数据位,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位存放在串口接收寄存器中,等待从机的处理。 4. 数据处理:从机接收到主机发送的数据后,根据通信协议和通信规则进行数据处理。从机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解析和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将处理结果写入到串口发送寄存器中,以供主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5. 响应发送:从机将处理结果写入到串口发送寄存器中,然后通过串口发送线路将数据位一位一位地发送给主机。从机发送完所有数据位后,等待主机的进一步操作。 6. 数据接收:主机通过串口接收线路接收从机发送的数据位,然后将接收到的数据位存放在串口接收寄存器中,等待主机的处理。 7. 数据处理:主机接收到从机发送的数据后,根据通信协议和通信规则进行数据处理。主机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解析和执行相应的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主机和从机可以在串口通信中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和通信。 在双机串口通信中,通信协议和通信规则对于数据的正确和可靠传输非常重要。

单片机的通信协议

单片机的通信协议 一、概述 通信协议是指在通信过程中,设备间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单片机作为一种微型计算机,常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在嵌入式系统中,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单片机的通信协议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地探讨。 二、常见的通信协议 在单片机中,常见的通信协议有以下几种: 1. 串口通信协议(UART) 串口通信协议是一种简单且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它是通过串行通信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串口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与电脑、传感器等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串口通信协议灵活、易于实现,但传输速度较慢。 2. I2C通信协议 I2C通信协议是一种双线制的串行通信协议,它适用于多个设备之间的通信。I2C 通信协议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常用于单片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 3. SPI通信协议 SPI通信协议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通信协议,它适用于单片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SPI通信协议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常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通信场景。 4. CAN通信协议 CAN通信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通信协议,它适用于多设备之间的分布式通信。CAN通信协议具有高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的特点,常用于单片机与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

三、通信协议的优势和劣势 不同的通信协议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串口通信协议(UART) •优势: –简单易实现,成本低廉。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灵活性高。 •劣势: –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通信距离有限。 2. I2C通信协议 •优势: –双线制结构,可同时支持多个设备。 –传输速度较快,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劣势: –距离限制较为严格。 –存在主从设备冲突问题。 3. SPI通信协议 •优势: –高速的全双工通信。 –稳定性好,实时性强。 •劣势: –连接设备数目较少。 –通信距离有限。 4. CAN通信协议 •优势: –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 –支持分布式通信,适用于复杂系统。 •劣势: –成本较高。 –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单片机的通信协议

单片机的通信协议 一、概述 单片机的通信协议是指单片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是保证单片机之间可靠通信的关键。 二、常见通信协议 1.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是单片机之间最常见的通信方式。串口通信协议包括硬 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个方面。硬件部分主要指串口接口电路,而软件 部分主要指数据传输格式和控制流程。 2.I2C总线协议 I2C总线协议是一种基于同步串行传输方式的短距离数据传输标准。 I2C总线协议可以实现多个器件在同一个总线上进行数据交换,具有简单、灵活、可扩展等优点。 3.SPI总线协议 SPI总线协议是一种基于同步串行传输方式的短距离数据传输标准。SPI总线协议可以实现多个器件在同一个总线上进行数据交换,具有高速、简单等优点。 三、设计通信协议的原则 1.可靠性原则 设计通信协议时必须考虑到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如数据丢失、数据错误等,要通过各种手段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2.实用性原则 设计通信协议时必须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尽可能地简化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3.兼容性原则 设计通信协议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尽可能地遵循标准化的通信协议。 四、单片机通信协议的实现 1.串口通信协议的实现 串口通信协议的实现需要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需要设计串口接口电路,而软件方面需要编写相应的程序来控制串口接口电路进行数据传输。 2.I2C总线协议的实现 I2C总线协议的实现需要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需要设计I2C接口电路,而软件方面需要编写相应的程序来控制I2C接口电路进行数据传输。 3.SPI总线协议的实现 SPI总线协议的实现需要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需要设计SPI接口电路,而软件方面需要编写相应的程序来控制SPI接口电路进行数据传输。 五、总结 单片机的通信协议是单片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关键。设计和实现通信协议需要考虑到可靠性、实用性和兼容性等多个方面,同时需要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

单片机通信协议

单片机通信协议 单片机通信协议是指单片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协同工作的一种规则或标准。通信协议定义了通信双方之间数据格式、传输方式、时序控制等具体细节,以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可靠地传输。 在单片机通信协议中,最常用的是串行通信协议,包括UART、SPI和I2C协议。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 步收发器)使用一对引脚(TX和RX)实现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在UART通信中,每个字节的数据以连续的数据位(bit)、起始位(Start bit)和停止位(Stop bit)的形式传输。通过波特率(Baud Rate)来定义数据传输速度,常用的波特 率有9600、115200等。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是一种同步的串行通信协议,使用四根信号线(SCK、MISO、MOSI和SS)实现通信。SPI通信采用主从架构,主设备通过SCK时钟信 号驱动数据传输,数据从主设备的MOSI线输入,从设备的MISO线输出。通过控制SS线,主设备可以选择与哪个从设 备进行通信。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串行二进制接口)是一种双线制 的串行通信协议,使用两根信号线(SDA和SCL)进行通信。I2C通信中的一个节点扮演主设备的角色,负责向其他节点发 送读写请求。在I2C通信中,每个节点都具有唯一的地址,主

设备通过地址来选择与哪个节点进行通信。I2C通信中还包含 了起始条件和停止条件,用于确定数据传输的开始和结束。 这些串行通信协议在单片机中被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可以通过这些通信协议与其他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比如与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与显示器进行数据显示、与存储器进行数据存储等。 除了串行通信协议,单片机通信还可以采用并行通信协议。并行通信协议使用多根信号线同时传输多位数据,通信速率较快。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并行通信协议有总线通信协议,比如 I/O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通过总线通信,单片机可以 与其他外部设备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总之,单片机通信协议是确保单片机之间能够正常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的一种规则或标准。串行通信协议和并行通信协议是常用的通信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以满足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要求。

单片机中的串口通信原理与实现

单片机中的串口通信原理与实现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数字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单片机领域。本 文将介绍单片机中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串口通信原理 串口通信是通过数据线将数据逐位地传输,并根据一定的协议规定 传输格式和速率。在单片机中,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有UART和SPI。 1. UART通信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异步 串行通信协议,它通过单线传输数据。UART通信常用于短距离传输,适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UART通信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 波特率(Baud Rate):表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发送和接收双方必须设置相同的波特率。 - 数据位(Data Bits):表示每个字节的位数,常见的数据位有8位。 - 停止位(Stop Bit):表示在每个字节之后发送的停止位的数量, 常见的停止位有1位、2位。 - 校验位(Parity Bit):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常见的校验 位有无校验位、奇校验位、偶校验位。

UART通信的原理是通过波特率控制传输速率,数据位和停止位控制数据的位数,校验位用于检测传输错误。 2. SPI通信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它通过四线(时钟线、数据线、主从选择线、使能线)传输数据。SPI通信常用于短距离高速传输,适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SPI通信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 时钟极性和相位:SPI通信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钟极性和相位,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方式。 - 数据位顺序:SPI通信可以选择先传输最低位还是最高位。 SPI通信的原理是通过时钟信号同步传输数据,数据线上的数据在时钟上升或下降沿进行传输。 二、串口通信实现 在单片机中,串口通信的实现需要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1. 硬件实现 硬件上,需要使用UART或SPI模块,并连接相应的引脚。一般来说,单片机的UART或SPI模块都提供了相应的寄存器和控制位,用于配置通信参数和数据传输。 2. 软件实现

单片机中的串口通信协议与应用

单片机中的串口通信协议与应用串口通信是单片机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单片机与其他 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在单片机开发中,了解串口通信协议及其 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应 用场景。 一、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 串口通信协议是指在串行通信中定义的信号的电气特性、通信速率、数据格式等规范。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UART等。 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它规定了通信设备之间串行数 据传输的电气特性和信号格式。RS232采用负逻辑,逻辑1对应于负 电平(-3V至-25V),逻辑0对应于正电平(3V至25V)。RS232通 信速率常见的有9600bps、115200bps等。 RS485是一种多点通信协议,通过两根传输线实现双向通信。 RS485可以连接多个设备,采用差分信号方式传输数据,电平范围一 般为-7V至-12V表示逻辑1,+7V至+12V表示逻辑0。RS485的通信 速率较高,常见的有115200bps、1Mbps等。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 异步收发器,是实现串口通信的核心部件。UART通过两根数据线(TXD和RXD)进行数据的收发。在数据传输中,UART采用帧同步 方式,每个数据帧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以上就是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不同的协议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二、串口通信协议的应用场景 1. 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 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中,单片机通过串口通信与传感器、仪表等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交互。通过串口通信,可以实时获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进行分析和控制。 2.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单片机通过串口通信与PLC、人机界面等设备进行数据的交换和控制。通过串口通信,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效率和稳定性。 3. 智能家居系统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单片机通过串口通信与温湿度传感器、人体感应器等设备进行数据的获取和控制。通过串口通信,可以实现房间温度、湿度的监测和家电的远程控制。 4. RFID门禁系统 在RFID门禁系统中,单片机通过串口通信与RFID读卡器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通过串口通信,可以读取RFID卡片中的信息,并进行身份验证和门禁控制。 5. 车载电子系统

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

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 单片机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实现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它在嵌入式 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串口通信协议是指在串口通信中规定的数据传输格式和通信规则,它决定了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的帧格式、数据的校验方式等重要参数,是保证串口通信正常进行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串口通信技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是通过 串行通信接口实现的,它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发送出去,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析和处理。串口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是按照一定的时序和规则进行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遵守相同的通信协议才能正常进行数据交换。 在单片机串口通信中,通信协议的制定非常重要。通信协议包括数据帧格式、 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其中,数据帧格式决定了数据的传输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波特率是指数据传输的速率,常用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数据位是指每个数据字节中的数据位数,通常为8位;停止位是指每个数据字节后面的停止位数,通常为1位;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常见的校验方式有奇偶校验、偶校验和无校验等。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确定,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通信协议参数。 在实际的单片机串口通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选择既要考虑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又要考虑数据传输的效率。通常情况下,波特率越高,数据传输的速率越快,但是对硬件要求也越高;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的数据格式和传输距离来确定,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同时,还需要考虑通信协议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以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是保证串口通信正常进行的基础,它决定了数据的 传输方式、数据的帧格式、数据的校验方式等重要参数。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

PL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实现探讨

PL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实现探讨 要实现PL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需要有完善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LC的串口和单片机的串口进行通信,并介绍常见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1. 硬件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PLC和单片机。对于PLC,我们需要选择带有串口接口的PLC。对于单片机,我们可以选择带有串口接口的单片机或者使用外接的串口芯片。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串口线连接PLC和单片机。 2. 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分为两种:点对点通信和多点通信。点对点通信是指单片机与PLC之间建立一条直接连接进行通信,适用于直接控制PLC的场景。多点通信是指多个单片机与PLC建立连接进行通信,适用于需要多个单片机同时控制PLC的场景。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点对点通信方式。 3. 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是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定,包括通信的数据格式、命令、指令等。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通信协议。 (1)Modbus协议 Modbus协议是一种应用于串行通信网络的协议,通信双方需要遵循规定的通信协议。PLC的串口可以支持Modbus协议。单片机需要编写程序实现与PLC的通信。在单片机发送数据时,需要按照Modbus协议的格式将数据打包,发送到PLC。在PLC接收到数据后,需要按照协议格式进行解码,并根据协议规定的指令进行执行。 (2)ASCII码协议 4. 编写程序 要实现PLC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需要编写程序。下面简单介绍使用C语言编写串口通信程序的步骤。 (1)打开串口 在单片机上,我们需要使用C语言调用串口接口库函数打开串口。在PLC上,需要配置串口参数。 (2)发送数据

(3)接收数据 在单片机上,我们可以使用C语言调用串口接口库函数,接收PLC发送回来的数据。在PLC上,需要编写程序读取串口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并进行解码和指令执行。 5. 总结 通过对PL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实现探讨,我们可以简单了解PLC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原理,以及常见的通信方式和协议。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和协议,并编写程序实现通信。

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

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 1. 引言 单片机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通信方式,它允许单片机与其他外部设备进 行通信。串口通信协议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波特率等参数,确保通信的稳定和可靠性。本文将介绍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协议。 2. 串口通信基础 串口通信是通过串行数据传输来实现的。其中,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实现串口通信的重要组件。UART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通过串口进行 传输。在单片机中,常用的串口通信引脚是TX(发送)和RX(接收)。 3.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定义了数据传输时各个数据包的格式和规则。常见的串口通信协 议有以下几种: 3.1. RS-232 RS-232是最早出现的串口通信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电气特性和信 号级别。RS-232使用9个引脚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发送和接收数据线、数据控制 线等。该协议具有较长的最大传输距离和可靠性,但通信速率相对较慢。 3.2. RS-485 RS-485是一种多点通信的串口协议。相比于RS-232,RS-485支持多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它使用不同的信号级别和电气特性,可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和更高的通信速率。RS-485通信中设备分为主设备和从设备,主设备负责控制通信流程。 3.3. SPI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口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与 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SPI使用四条引脚进行通信,包括时钟线、数据线、主设备 输出从设备输入线和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线。SPI通信速率较快,适用于高速数 据传输。 3.4. I2C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多主从通信的串口协议。I2C使用两条引脚进行通信,包括时钟线和数据线。在I2C总线上,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实现多个

单片机串口通讯及通信分类、特点、基本原理、参数与设计计算方法(图文并茂解析)

单片机串口通讯及通信 分类、特点、基本原理、参数与设计计算方法 一、按照数据传送方向分类 1、单片机的通讯功能就是由串口实现的,在串口的基础上可以扩展出RS23 2、RS485、LIN等。 2、单工:数据传输只支持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3、半双工: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是,在某一时刻,只允许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它实际上是一种切换方向的单工通信;它不需要独立的接收端和发送端,两者可以合并一起使用一个端口。 4、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因此,全双工通信是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需要独立的接收端和发送端分别如下图中的a、b、c所示。

二、按照通信方式分类 1、同步通信:带时钟同步信号传输。比如:SPI,IIC通信接口。 2、异步通信:不带时钟同步信号。比如: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单总线在同步通讯中,收发设备上方会使用一根信号线传输信号,在时钟信号的驱动下双方进行协调,同步数据。 例如:通讯中通常双方会统一规定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对数据线进行采样。 在异步通讯中不使用时钟信号进行数据同步,它们直接在数据信号中穿插一些用于同步的信号位,或者将主题数据进行打包,以数据帧的格式传输数据。 通讯中还需要双方规约好数据的传输速率(也就是波特率)等,以便更好地同步。常用的波特率有4800bps、9600bps、115200bps等。 在同步通讯中,数据信号所传输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有效数据,而异步通讯中会则会包含数据帧的各种标识符,所以同步通讯效率高,但是同步通讯双方的时钟允许误差小,稍稍时钟出错就可能导致数据错乱,异步通讯双方的时钟允许误差较大。 三、STM32串口通信基础 1、STM32的串口通信接口有两种,分别是: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USART(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 而对于大容量STM32F10x系列芯片,分别有3个USART和2

单片机通信协议

单片机通信协议 单片机通信协议是指在单片机系统中,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遵循 的规则和约定。通信协议的设计和选择对于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对单片机通信协议有所了解,并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来满足系统的需求。 在单片机系统中,常见的通信协议包括串口通信协议、SPI通信协议、I2C通 信协议等。这些通信协议各自具有特定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 首先,串口通信协议是单片机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协议之一。串口通信 协议包括UART和USART两种类型,通过串口通信协议,单片机可以与计算机、传感器、显示器等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串口通信协议具有简单、成本低、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因此在很多应用场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SPI通信协议是一种高速的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 间的高速数据传输。SPI通信协议通过主从式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多个外部设备 同时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因此在一些对通信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外,I2C通信协议是一种双线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 的短距离通信。I2C通信协议具有简单、灵活、可靠的特点,可以实现多个外部设 备与单片机的连接,因此在一些对通信线路要求较为严格的场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选择通信协议时,我们需要考虑通信速度、通信距离、通信线路、外部设备 的兼容性等因素。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单片机系统的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来满足系统的需求。 总的来说,单片机通信协议在单片机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选 择和设计通信协议,可以实现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稳定、高效的数据交换,从

串口通信协议制定

串口通信协议制定 篇一:单片机与上位机通信协议的制定 单片机与上位机通信协议的制定 单片机和上位机的串口通信协议分为上行协议和下行协议,要分别制定!上行协议,即由单片机向上位机发送数据。下行协议,即由上位机向单片机发送数据。 而通信协议又要分固定长度和不定长度两种 本文所介绍的协议属于简单的固定字长的通信协议! 下行协议由四个字节构成 上表是简单的上位机对单片机的控制指令 下述函数是C#中封装的串口通信类中的发送函数的封装 public void SerSendCommu(byte orderDef, byte data)//参数1为命令字,参数二为要发送的数 //据,需要时可直接调用{ Byte[] BSendTemp = new Byte[SEND_LENTH]; BSendTemp[0] = PRE; BSendTemp[1] = orderDef; BSendTemp[2] = data; BSendTemp[3] = END; this.serialPort1.Write(BSendTemp, 0, SEND_LENTH);}

下位机中用中断方式接收字符,本文用的是GCC语言,下面是串口接收数据中断 ISR(USART_RXC_vect)//串口接收中断 { unsigned char status,data; status = UCSRA; //**首先读取UCSRA的值,再读取UDR值,顺序不能颠倒,否则读取UDR后的 UCSRA的 //值即会改变** data = UDR; if(!Uart_RecvFlag)//判断缓存中的数据是否读完,读完则接收指令 { if((status&((1<

PC机与单片机通信(RS232协议)

PC 机与单片机通信(RS232 协议) 目录: 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应用 2、PC控制单片机IO口输出 3、单片机控制实训指导及综合应用实例 4、单片机给计算机发送数据: [实验任务]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应用,通过串口,我们的个人电脑和单片机系统进行通信。 个人电脑作为上位机,向下位机单片机系统发送十六进制或者ASCLL码,单片机系统接收后,用LED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和向上位机发回原样数据。 [硬件电路图] [实验原理] 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正式公布的串行总线标准,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串 行接口标准,用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讯。 RS-232串行接口总线适用于:设备之间的通讯距离不大于15m,传输速率最大为20kBps。RS-232协议以-5V-15V表示逻辑1;以+5V-15V 表示逻辑0。我们是用MAX232芯片将RS232电平转换为TTL电平的。一个完整的RS-232接口有22 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是简化的9芯插头座。 注意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晶振是11.0592M的,而不是12M。因为波特率的设置 需要11.0592M的。 “串口调试助手V2.1.exe”软件的使用很简单,只要将串口选择‘CMO1’波 特率设置为‘9600’数据位为8 位。打开串口(如果关闭)。然后在发送区里 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单击手动发送就将数据发送出去了。注意,如果选中‘十六 进制发送’那么发送的数据是十六进制的,必须输入两位数据。如果没有选中,

则发送的是ASCLL码,那么单片机控制的数码管将显示ASCLL码值。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reg52.h" //包函8051 内部资源的定义 unsigned char dat; //用于存储单片机接收发送缓冲寄存器SBUF里面的内容 sbit gewei=P2^4; //个位选通定义 sbit shiwei=P2^5; //十位选通定义 sbit baiwei=P2^6; //百位选通定义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1~10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c) //延时程序 { while( tc != 0 ) {unsigned int i; for(i=0; i<100; i++); tc--;} } void LED() //LED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十进制) { gewei=0; P0=table[dat%10]; Delay(10); gewei=1; shiwei=0; P0=table[dat/10]; Delay(10); shiwei=1; baiwei=0; P0=table[dat/100]; Delay(10); baiwei=1; } ///////功能:串口初始化,波特率9600,方式1///////// { TMOD = 0x20; PCON = 0x00; SCON = 0x50; TH1 = 0xFd; TL1 = 0xFd; TR1 = 1; } /////主程序功能:实现接收数据并把接收到的数据原样发送回去/////// void main() { while(1) { if ( RI ) //扫描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 { dat = SBUF; //接收数据SBUF赋与dat RI=0; //RI 清零。 SBUF = dat; //在原样把数据发送回去(接收数据为发送数据的ASCII码,如发送q显示为113)

单片机串口通信485modbus

项目七单片机通信实践 知识目标: 1. 了解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 2.了解MAX232通信原理及标准的通信协议。 3. 了解MODBUS通信协议标准 2. 采用通信芯片MAX485,及多机通信原理。 技能目标: 1, 根据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要求硬件连接,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 2. MCU与PC 机及多个单片机的硬件连接方法 3. 应用PROTEUS仿真工具软件绘制硬件连接图 4. 使用Keil C 完成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5. 使用最小系统板实现硬件调试 任务一基于RS232的点对点通信 任务提出 通过MAX232直接应用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或单片机与PC微机之间数据传送。 知识准备 7.1.1串行与并行通信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常常要进行信息交换,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也要交换信息,所有这些信息交换可称为通信。 在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所涉及的数据传送都是采用并行方式,如单片机与存储器,的数据传送,存储器与存储器的数据传送,单片机与并行打印机之间的数据传送,CPU处理数据以8位数据并行方式同时一次传送一字节的数据,这样的传送方式要求用8条数据线和若于条控制信号线,传送距离较近。当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较远时过多的电缆使这种方式不够经济。

串行通信是用一位数据线传送数据,只用几条电缆线作控制信号线,串行通信适合远距离数据传送,处于两地的计算机之间采用串行通信就非常的经济,当然串行通信要求通信双方具有相同的数据转换格式,规定的时间控制,相等的逻辑电路,通一的通信协议。 7.1.1.1 串行与并行通信基本概念 1.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通常是根据信息传送的距离决定采用哪种通信方式,如果距离小于30cm则可采用并行通信方式,当距离大于30cm时则要采用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方式是指数据的各位同时进行传送的通信方式,其优点是传送速度高,缺点是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多少根数据传送线,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属于并行通信图7-1-1(a)所示为AT89C51系列单片机与外部设备间的8位数据并行通信的连接方法,并行通信方式在位数多、传送距离远的情况下就不太合适了。 串行通信间数据是一位一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图7-1-1(b)所示为单片机与外部设备间的串行通信连接方式,可以看出最单间的串行连接只需三条线,因此利用电话线就可作为传输线,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串行通信的缺点是传送速度较低。假设并行传送N位数据所需时间为T,那么串行传送的时间至少为NT,实际上总是大于NT的。 图7-1-1两种通信方式连接 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串行通信的传送方式通常有3种: ⑴单向(或单工),只允许数据向一个方向传送; ⑵半双向(或半双工),允许数据向两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传送,但每次只能有一个站点发送; ⑶全双向(或全双工),允许同时双向传送数据,全双工配置是一对单向配置,它要求两端的通信设置具有完整和独立的发送和接收能力。

单片机串口通信modbus

工程七单片机通信实践 知识目标: 1. 了解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 2.了解MAX232通信原理及标准的通信协议。 3. 了解MODBUS通信协议标准 2. 采用通信芯片MAX485,及多机通信原理。 技能目标: 1, 根据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要求硬件连接,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 2. MCU与PC 机及多个单片机的硬件连接方法 3. 应用PROTEUS仿真工具软件绘制硬件连接图 4. 使用Keil C 完成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5. 使用最小系统板实现硬件调试 任务一基于RS232的点对点通信 任务提出 通过MAX232直接应用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或单片机与PC微机之间数据传送。 知识准备 7.1.1串行与并行通信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常常要进行信息交换,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也要交换信息,所有这些信息交换可称为通信。 在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所涉及的数据传送都是采用并行方式,如单片机与存储器,的数据传送,存储器与存储器的数据传送,单片机与并行打印机之间的数据传送,CPU处理数据以8位数据并行方式同时一次传送一字节的数据,这样的传送方式要求用8条数据线和假设于条控制信号线,传送距离较近。当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较远时过多的电缆使这种方式不够经济。

串行通信是用一位数据线传送数据,只用几条电缆线作控制信号线,串行通信适合远距离数据传送,处于两地的计算机之间采用串行通信就非常的经济,当然串行通信要求通信双方具有相同的数据转换格式,规定的时间控制,相等的逻辑电路,通一的通信协议。 7.1.1.1 串行与并行通信根本概念 1.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通常是根据信息传送的距离决定采用哪种通信方式,如果距离小于30cm那么可采用并行通信方式,当距离大于30cm时那么要采用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方式是指数据的各位同时进行传送的通信方式,其优点是传送速度高,缺点是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多少根数据传送线,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属于并行通信图7-1-1〔a〕所示为AT89C51系列单片机与外部设备间的8位数据并行通信的连接方法,并行通信方式在位数多、传送距离远的情况下就不太适宜了。 串行通信间数据是一位一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图7-1-1〔b〕所示为单片机与外部设备间的串行通信连接方式,可以看出最单间的串行连接只需三条线,因此利用线就可作为传输线,这样大大降低了本钱,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串行通信的缺点是传送速度较低。假设并行传送N位数据所需时间为T,那么串行传送的时间至少为NT,实际上总是大于NT的。 图7-1-1两种通信方式连接 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串行通信的传送方式通常有3种: ⑴单向(或单工),只允许数据向一个方向传送; ⑵半双向〔或半双工〕,允许数据向两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传送,但每次只能有一个站点发送; ⑶全双向〔或全双工〕,允许同时双向传送数据,全双工配置是一对单向配置,它要求两端的通信设置具有完整和独立的发送和接收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