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网络教育离线作业法理学中国司法制度法律文书

2013年网络教育离线作业法理学中国司法制度法律文书

2013年网络教育离线作业法理学中国司法制度法律文书

第一篇:2013年网络教育离线作业法理学中国司法制度法律文书法理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B、法的阶级性)。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出自(C、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根本目标是在党的哪一次大会上首次提出的?(D、十五大)

5、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D、特色甚浓的立法体制)。

6、法的废止属于立法过程的(C、立法完善阶段)。

7、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义务性规范)。

8、西方首次提出法治思想的是(A、亚里士多德)

9、立法体制的核心是(A、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

10、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D、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保证立法的质量)。

11、“有法可依”的含义是指(D、必须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逐步制定一套完备的法律,以便依法办事)。

12、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D、党的政策)。

13、在法学著作中,一般是将普通法系的判例法与制定法来对称的,有时又把判例法称为(A、普通法 C、衡平法)。

14、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15、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律为公法,凡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为私法。这是谁最先提出来的?(C、乌尔比安)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试述法律溯及力。

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就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而言,一般以法律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2、概述法律解释的种类。

(1)按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标准,法律解释通常只有法定解释与非法定解释的区分。

(2)按法律解释的方法标准,法律解释可分为以下种类:

1学理解释与任意解释;○2语法解释与字面解释;○3历史解释与逻辑解释;○4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比较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的不同。

(1)立法权的归属和法的渊源的比较(2)法的体系的比较(3)法的分类的比较

(4)司法组织的比较(5)诉讼活动的比较

2、试论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法律文书》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批准直接受理决定书的制作单位是(D、省级以上检察院)

2、行政抗诉书, 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确有错误,并已生效的行政案件判决、裁定,向有关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制作的文书。(A、重审)

3、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正文包括事实、、判决结果三部分。(A、理由)

4、以下不符合法律文书写作要求的是(C、文风朴实,格调诙谐)

5、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就刑事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称(A、刑事裁判文书)

6、刑事判决书中,文种标题“刑事判决书”的字型比正文大(A、二号)

7、以下有关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理由部分的阐述正确的是(C、驳回上诉,维护原判的,不需引用实体法条文)

8、民事再审申请书的结构略同于(A、上诉状)

9、以下有关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案号的表述,正确的是(A、(1998)扬刑初字第110号)

10、公安机关执行逮捕时制作的凭证性法律文书是(A、逮捕证)

11、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尾部包括(D、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

12、反诉状的核心是要写好(B、事实和理由)

13、人民法院的行政判决书应当强调举证责任的一方是(B、被告)

1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判决书的署名应是(C、合议庭组成人员

15、批准侦查实验的是(D、公安局长))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被告人项应依次写清哪些身份要素?

应写明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何时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在何处。

2、民事上诉状主要应针对原审判决的什么错误而提出上诉?

(1)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2)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3)原审判决违反法律程序。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简述制作仲裁申请书条件。

(1)有仲裁协议(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3)属于

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2、简述公诉意见书正文部分的内容有哪些?

(1)阐明检察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法律根据、法庭上身份、职责;(2)简要概括评述法庭调查结果;

(3)阐述支持公诉的意见;(4)结论。

中国司法制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A市甲公司与B市乙公司在C市签订一份合同,该合同履行地在D市,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约定,如本合同发生争议提交C市仲裁委员会仲裁。现甲、乙两公司发生合同纠纷,甲公司欲申请仲裁,得知C市未设立仲裁委员会,但A、B、D三个市均设立了仲裁委员会,甲公司应当怎么办?(D、向C市或D市法院起诉)

2、依照法律规定,公证特别程序不适用以下的业务范围:(D、收养)

3、对出生、死亡、不可抗力等法律事件的真实性依法进行证明的活动,属于公证机关的下列业务:(A、证明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4、郝律师因酒后驾车,撞死一妇女,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因此(B、郝律师的律师执业证书不能被吊销)

5、担任一审民事案件代理人的律师,在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提出上诉的情况下:(B、必须由当事人重新签订委托合同才能成为二审程序中当事人的代理人)

6、公证处在办理公证过程中发现公证事项不真实、不合法或者有违反法律的事由,应当(B、拒绝公证)

7、关于人民调解的描述正确的是:(C、人民调解应当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8、新中国成立以后,—————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司法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D、上述A、B、C)

A、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

B、1954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C、1954年宪法

D、上述A、B、C9、直接体现侦查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任务要求,反映侦查机关的办案速度和诉讼效率的工作原则是:

(D、迅速及时原则)

10、根据监狱法的规定,我国监狱分为:(B、监狱和未成年犯管教所)

11、民事法律行为公证,主要是证明(A、合同、委托、遗嘱等)

12、设立律师事务所资产必须达到人民币(C、10万元)

13、律师明知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由(C、律师和委托人负连带责任)

14、收养公证适用(A、地域管辖)管辖。

15、某市仲裁委员会仲裁某一合同争议案件,首席仲裁员某甲认为应裁决合同无效,仲裁庭组成人员某乙、某丙认为

应裁决合同有效,但某乙认为应裁决解除合同,某丙认为应裁决继续履行合同。本案应如何作出裁决?(A、按某甲的意见作出)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我国仲裁法确立的仲裁基本制度有哪些?

(1)协议仲裁制度,又称协议管辖制度,是指仲裁机构必须根据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仲裁协议受理仲裁案件,没有仲裁协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或裁或审制度,是指当事人对于仲裁法管辖范围内的争议事项,在争议发生之前或者争议发生以后,有权自主地选择解决争议的途径,既可以选择仲裁方式,也可以选择法院诉讼方式。

(3)一裁终局制度,是指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对同一争议当事人不得再向仲裁机构申请仲

裁,也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不公开审理制度,仲裁法规定,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2、什么是法官的保障制度?

根据法官法规定,法官履行职责受以下保护:

(1)职业保障。履行法官职责应当具有相应职权和工作条件;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非因法定事由、

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

(2)工资保险福利保障。法官按规定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3)人身保障。法官的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

(4)其他保障。法官有辞职、提出申诉或控告、参加培训等权利。法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金和其他待遇。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论律师责任赔偿制度。

律师责任赔偿即律师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是指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因违法执业或因过错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构成要件:

1)律师必须实施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2)律师主观上存在过错;

3)律师的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且损失与律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律师行为具有违法性;

5)律师的损害行为必须是发生在执业过程中.律师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律师事务所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律师追偿。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2、论述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和有效条件。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双方之间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自愿达成的将争议提交约定的仲裁机构仲裁的一种书面意思表示。仲裁协议分为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即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将它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的书面明确表示。(2)仲裁事项。即双方当事人提请仲裁的争议范围。(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必须明确约定的处理其争议的某个仲裁机构。

仲裁协议在下列情况下无效:

(1)仲裁协议未采用书面形式;(2)仲裁协议的法定内容不完善或者不明确;

(3)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了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4)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5)一方采用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

第二篇:2015秋浙大法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法理学》课程作业

—————————————————————————————

第一编法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法学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学体系

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所研究的范围也就十分广泛,从而形成若干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就是法学体系。

从法律部门角度的划分:可分为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从认识论角度的划分:可分为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

3.法理学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4.法

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等。

二、简答题

1.国家认可法律的情形主要有哪几种?主要有4种:

1、赋予社会上既存的某些一般的社会规则;

2、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赋予国际规范以域内效力;

3、判例法国家对判例中所蕴含的法理的分析与归纳;

4、赋予权威法学家的学说以法律效力。

2.法的社会规范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

1、规范性;

2、普遍性;

3、从法的规范性和普遍性两个属性中还可以派生出法的其他一些属性:如效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等。

3.法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

1、法是一种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2、法的强制具有潜在性的特征;

3、法的强制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二编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法系

依据法律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存在样式和运行方式,而对现存的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2.法律移植

指现成的可用来表征同时代(共时性)的国家间相互引进和吸收法律这种实践的术语

3.大陆法系

也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是指以古罗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以及在其法律传统的影响下而仿照它们而制定的各国法律体系的总称。

4.英美法系

又称普通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即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第三编法的本体

一、名词解释1.权利规则又称授权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2.法律概念

指人们从各种事实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赋予其法律意义后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3.法律原则

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基础或本源的原理或准则。法律原则可以说是法律的精神和价值。

4.成文法

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制定法。

5.社会法

社会法是现代在公法和私法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新的法律类型而作的新的法律种类。它是指既调整国家与个人又调整个人之间的、兼具公法和私法两种调整方法的法律部门的总称,主要包括经济法、环境资源保护法、社会保障法。

6.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

指各种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而制定的、属于法的各种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应当有统一的规格和标准,从而使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成为规严整、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7.法律部门

在有的法学著作和教材中被称为“部门法”,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8.公法

古罗马法学家将公法界定为有关国家利益的法律,现代法学一般则认为,凡涉及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和上下服从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

9.法律体系

法学中有时也称“法的体系”或简称为“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0.法律渊源

指那些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法的渊源也叫法的形式。

11.法的溯及力

又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则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不具有溯及力。

12.权利能力亦称法律人格,指的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它是有关主体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13.权利

权利为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14.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5.法律事实

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各种客观情况的总称。

16.违法行为

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主体违反法律规定,造成社会危害,产生法律责任的有过错的行为。

17.法律行为

指由法律规定的或从法律中演绎出来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能发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18.积极行为

又称“作为”,是行为主体积极、主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表现

为做出一定的动作。

19.要式行为

指必须具备特定形式或者遵循特定程序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通常,对于涉及重大利益与需要慎重决定的行为,法律会规定必须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做出。

20.过错责任

指以存在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的法律责任,换言之,即承担责任以其行为有主观过错为前提的一种责任。

21.法律责任

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对于相关主体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强制的不利后果。

22.法律程序

法律规定的人们从事法律行为时必须遵守的过程、方式和手续,它是对法律行为的形式要求,是实现实体权利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

23.正当程序

正当程序是一种为了限制恣意,通过角色分派与交涉而进行的、具有高度职业自治的理性选择的活动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首先,在社会体系中,法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其次,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2、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就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因此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

4、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力量。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有哪些局限性?法律规范有以下局限性:

1、法律规范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会存在遗漏。

2、法律规范有僵化的潜在势力。

3、语言的拙劣性。

4、法律规范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

5、法律规范是抽象的、一般的,适用时总要经过法律推理,而这种推理过程及其复杂,因而也暴露了法律规范的弱点。

3.法律原则有哪些特征?法律原则有以下特征:

1、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本源性依据。

2、法律原则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3、法律原则不设定具体的、确定的事实状态。

4、法律原则对法律适用乃至实施具有理念上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5、法律原则有时也能作为直接的行为规范或作为法律适用的具体依据起作用。

6、法律原则也有局限性。

4.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

一、在法律创制中的功能与作用:

1、法律原则是构建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制定各级法律、法规的依据。

2、法律原则保证了法律系统的有要统一,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

3、法律原则在法治秩序的建设中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在法律实施中的功能与作用:

1、指导法律的执行,主要表现在对法律解释和推理有重要指导意

义。

2、弥补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

3、对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限制。

5.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之间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1、调整对象不同。分别是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市场主体与社会。

2、作用方式不同。分别是国家强行干预、私法自治、宏观调节。

3、法的本位不同。分别是国家利益本位、个人利益本位、社会利益本位。

4、价值目标不同。分别是公平与秩序、自由与效益、公平与秩序和自由与效

益的统一。

6.简述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

客观原则;目的原则;平衡原则;发展原则;主次原则。

7.如何区别民法、商法与经济法三个法律部门?

民法法律部门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法律部门是指调整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法律部门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同商法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调整一切平等主体的相关关系,商法调整的是商事关系或商事行为。由于我国实行民商合一,民法的有关概念、原则也适用于商法,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会逐步得到承认并达成共识。

经济法与民法的重要区别在于二者的调整手段和方法不同。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由民法调整,非平等主体间的经济关系(或称经济领域中的纵向关系)由经济法调整。

8.如何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是现代法律调整的核心?

1、法律的调整重心经历了从传统的权力与个人义务之间服从关系到权利与权力之间制约关系的重大转变。

2、如何制约权力、保护权利始终是法治社会中法律重要的任务所在。

3、如何正确平衡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也是现代法律最大的难题所在。

9.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权利和义务二者是互相关联的,即对立统一的。

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权利和义务在数量上是等值的。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是以权利和义务双重机制来指引人们的行为,调处社会关系的,并且是在权利和义务的互动中运行的。权利和义务各有其独特的而总体上又是互相补充的功能。

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10.试比较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异同。

1、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的行为。事实行为是与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中是否存在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具备这种意图,该行为构成民事法律行为;反之,则构成事实行为。民法上区别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区别其行为的生效要件。

3、无论民法上的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都能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因此,它们都属于法理学意义上的法律行为。

11.简述法律责任对于法律实施的意义。

1、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上看,法律责任的规定是使法律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2、从法律的规范功能看,法律责任具有保证法律目的实现的功能。

3、从法律实施主体角度看,追究法律责任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主要的法律活动,也是立法机关的重要内容。

12.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法律责任的免除有哪些条件与情况?

1、时效免责。

2、不诉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

4、补救免责。

5、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

6、自助免责。

7、人道主义免责。

13.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

1、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即主体A对主体B的责任关系。

2、法律责任还表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或追究否定性、不利性后果。

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4、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执行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14.试述法律责任于法律制裁的关系。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具有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与原因,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首先,是否对主体进行法律制裁取决于其是否负有法律责任,如果主体的行为不构成责任就不能对其进行制裁;其次,法律制裁的性质应当与法律责任的性质相适应,例如,对于民事责任主体只能实施民事制裁而不能实施刑事制裁;再次,法律制裁的范围、程度、方式及期限都应依照法律责任的相应内容确定,不能对主体实施与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不符的制裁手段。

15.正当程序对于法治的普遍意义有哪些?

1、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平等的前提。

2、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力制衡的机制。

3、正当的法律程序是解纷效率的保证。

4、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实现的手段。

5、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法律权威的保障。

16.为什么说法律程序具有相对独立的?第一、法律程序的合理性

有其自身的评价标准第二、程序有独立的可信度

第三、程序法的发展稳定性和和延续性第四、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实现的手段第五、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法律权威的保障

17.简述一般法律程序的特点。

1、法律程序是针对特定的行为而做出要求的。

2、法律程序是由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构成的。

3、程序具有形式性。

18.简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1、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3、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第四编法的运行

一、名词解释 1.法典编纂

指对属于某一类的或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审查、补充、修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系统化法典的法的创制活动。

2.法的创制

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3.立法体制

又称为法律创制体制,是指有关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

度和结构,它既包括中央和地方关于法的创制权限的划分制度和结构,也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及地方各国家机关之间关于法的创制权的划分制度和结构。法律创制体制解决的是如何分配国家立法权的问题。

4.法的适用

通常简称为“司法”,是法的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5.法律监督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这是广义的法律监督。狭义的法律监督专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6.执法

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和涵义。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概念,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谓之为“行政执法”。

7.法律解释

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律的字义和目的所进行的阐释。

8.司法解释

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

9.立法解释(狭义)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宪法和法律条文本事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它的效力在法律解释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10.法律推理

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

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11.形式推理

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

12.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特殊性的知识。其特点是结论寓于前提之中,或者说结论与前提具有蕴涵关系,所以它又是必然性的推理。只要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是必然真实的。演绎推理主要表现为三段论推理。

13.三段论

由三个直言判断组成的演绎推理,它借助于一个共同的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直言判断的推理,它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

14.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知识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原则的推理。

15.类比推理

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某些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点的推理。

16.辩证推理

法律适用中的辩证推理又称实质推理,它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当作为推理的前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

17.法律职业

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严格的法律伦理的法律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创制程序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1、法律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草案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

2.简述法典编纂的条件。

1、在编纂法典之前,要有一定数量的、同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存在,并且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一些或一部分已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社会情势和需要。

2、社会关系的发展需要用统一的法典来对每个权利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

3、从事法典编纂工作的人(立法者)具有编纂法典所需要的基本立法技术。

4、要有编纂法典的法定职权或授权,且应有较为完善的不同于立法程序的法典编纂程序。

3.简述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区别

1、行政权在运行时具有主动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

2、行政权在它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面前,其态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司法权则具有中立性。

3、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但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

4、行政权在发展与变化的社会情势中具有应变性,司法权则具有稳定性。

5、行政权具有可转授性,司法权则具有专属性。

6、行政权主体职业的非法律性,司法主体职业的法律性。

7、行政权效力的非终极性,司法权效力的终极性。

8、行政权运行方式的非交涉性,司法权运行方式的交涉性。

9、行政权的管理关系存在官僚层级式的服从性,司法权的管理关系上则是非服从性的权力。

10、行政权的价值取向具有效率优先性,司法权的价值取向具有公平优先性。

4.法律程序对司法权的约束主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法

律程序是限制审判权的重要机制。

第二,法律程序是法官进行理性选择的有效措施。第三,法律程序还是判决结论成立和产生实效的前提。第四,法律程序是法院解纷效率的保证。

5.试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源自法律的局限性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法律解释对于法律适用的意义尤其重要。

就我国的现实状况而言,法律解释还有如下两点特殊的必要性:第一,从法律解释的本国传统来看,我国是一个成文法传统的国家,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形式的特点在现代中国法律上仍然不会改变,由此也说明法律解释在中国的特殊意义。第二,从法律解释适应社会要求来看—今天我们重视法律解释更重要的还在于它适应了社会改革与发展对法律解释提出的迫切要求。

6.实质推理的适用范围或者作用是什么?

1、当法律无明文规定时,弥补法律漏洞。

2、当被适用的法律规定含糊时,推演法律合理语义。

3、当被适用的法律规定相互抵触或者存在竞合时,确定或者选择其中的合理规则。

7.请列举四种最主要的法律解释方法,并对它们作一简要说明。

1、文理解释,包括文字解释、语法解释、逻辑解释,所以它又称为语义解释或文义解释。它是指按照法律条文用语的字义、文义及语言的通常使用方式和逻辑规律所作的解释。

2、论理解释,指斟酌法律理由,依一定的标准进行推理论证来确定和阐明法律本义的解释方法。

3、体系解释,依据法律条文在法律整体中的地位进行解释,即根据法律的编、章、节、款、项之前后关联位置以及相关法律条文之关系,阐明法律规范的意义。

4、效力解释,在解释时依据法律效力位阶之高低,寻找法律内在意义的高级效力依据,换言之,依效力位阶较高的法律规范来解释效力位阶较低的法律规范。

法理学作业题(全)

法理学作业题 一、你认为学习法理学有意义吗? 答:有。 (一)对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或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法理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有关一般法律特别是本国法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它们是比较抽象的,主要是通过各部门法法律规范的中介潼社会生活的联系。这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是各门应用法学共同适用的。它们是从应用法学中概括出来又用以指导应用法学的。正因此,法理学对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或法学课程来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学习各门应用法学,总应该了解法律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功能)、形式;应该了解法律与社会、经济、政治、国家、道德等现象的关系;应该了解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上的权利(权力)和义务、法律的效力和解释、守法与违法等概念和原理。 (二)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与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或者民主法制观念,主要是看他是否能将法律的理论和知识变成他的牢固的信念,能真正体现在为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行动上。认真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培养这种信念。 二、简述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这一特征表明法不同于同

上一层建筑中思想意识和政治组织的特征。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因而从现象上说,它具有规范性和一般性(又可称普遍性和概括性)。规范性是指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从而为人们的行为规划出可以自由行动的基本界限。一般性主要包括几种含义:第一,法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它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或事而不是特定的人或事:第二,它在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第三,它意味同样情况同样适用,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也就是使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形式。这一特征明显地表明了法与其他社会规范,例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以及习惯礼仪等的差别。 (三)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法规定或确认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这一特征也表明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有的社会规范(如政党或其他社会团体的规章)也规定各自成员的某种权利和义务,但在内容、范围和保证实施的方式等方面,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同其他社会规范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有很大区别的。像道德、宗教等规范,一般说仅规定义务而无权利。 (四)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任何社会的法来说,都不可能指望全体社会成员都会遵守。因此,法必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也即对违法行为实行不同形式的追究以至制裁。法

法理学_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及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法理学》第九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法的生成 法的实现 执法 司法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事实 法律责任 法律制裁 法律监督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律解释是(D) A.对法律制定机关的说明 B.对法律表现形式的概括 C.对法律调整对象的表述 D.对法律内容含义的阐明 2.下列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有(A) A.王某病死 B.甲违章开车 C.甲借给乙一万元 D.丙订立遗嘱 3.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A) A.自然人 B.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 C.物 D.行为 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D)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5.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不包括(B)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6. 以下情形不得免责的是( C ) A.超过法定时效 B.权利人放弃诉讼 C.政府机关公职人员将所贪污的所有赃款退还 D.作为债务人的企业法人经破产程序后仍未能清偿的债务。 7.我国宪法规定的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B)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8.以下责任类型中,以补偿性的财产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类型是(A)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9.下列不属于执法原则的是(D) A.依法行政原则 B.公平合理原则 C.注重效能原则 D.被动原则 10.下列可能引发法律责任的是( B) A.大风吹倒甲新盖的房屋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法理学 _3

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 一、单选题 1.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 2.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 A.党的监督 B.国家监督 C.社会监督 D.舆论监督 3.从“54宪法"到“82宪法",检察院的存废问题一直都有争议。“54宪法"以前,检察系统是人民政府的一部分。“54宪法"以后,检察院是相对独立的。但“54宪法"实施的不理想,检察院只是进行一般监督。“75宪法"取消了检察院,“78宪法"时恢复,到“82宪法"时,还有人提出取消。当时,有的官员正愁着机构改革不好“砍机构",所以对取消检察院的意见很感兴趣,比如取消检察院,把检察院职能中的公诉、监督保留下来,将这些职能交给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负责检察院的职能。有学者认为,公安本身也需要监督,如公安的侦查、讯问活动。把检察机关的监督权交给公安机关,相当于裁判员和运动员为同一人。这一讨论分歧很大,最后确定下来要保留检察院,“82宪法"比较系统的恢复了检察制度。关于检察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检察权的行使具有被动性 B.检察机关的决定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 C.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无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 D.检察权是一种权利 4.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是() A.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下列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的是()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 6.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 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7.下面主张“恶法非法”的是哪一学派() A.自然法学派 B.分析法学派 C.规范法学派 D.社会法学派 二、多选题 1.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下面哪些原则不适用()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后法优于前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 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停车费,并不给收据 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记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经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拥挤受伤 D.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1.5元 3.我国于2015年公布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随即作出修改。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我国,政策与法律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目标 B.立法在实践中总是滞后的,只能“亡羊补牢”而无法适度超越和引领社会发展 C.越强调法治,越要提高立法质量,通过立法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D.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压力 4.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992年,守墙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审判,因他射杀了企图翻墙而过的青年克里斯。他申辩是执行命令,没责任。法官说:“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暴政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这个东西。作为士兵,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据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官认为,“把枪口抬高一厘米”,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 B.法官认为守墙卫兵是有罪的 C.守墙卫兵严格执行命令射杀青年克里斯,不应当受到谴责 D.法官依据“良知”判决守墙卫兵有罪,不符合法治原则 5.以下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继承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B.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C.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D.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和解放战争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6.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A.惩罚 B.补偿 C.调解 D.强制 三、判断题 1.法的起源即法源。() 2.法律价值之间不可能存在冲突。() 3.违法必究是指对一切违法的公民都要无例外地依法追究责任,予以适当的制裁。() 4.法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5.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法理学产生于近代。()

《法理学》作业

《法理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规范性文件中,表现法律原则时,法律一词一般作( ) A.狭义解释B.广义解释C.中义解释 D.普通解释 2.中国历史上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中,接近自然法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和墨家B.墨家和道家 C.道家和法家 D.儒家和法家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 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 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5.法的关系根源于( )。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C.物质生活关系 D.财产关系 6.在西方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法治的经典性论述即“法治应当优于(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孔子 D.韩非子 7.法制一词的词义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在( ) 后不断演变。 A.1949年 B.1982年C.1992年 D.1997年 8.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法治的时间是( )。 A.17世纪后期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9.在法与经济的关系中其中与( )的关系尤为密切和重要。 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经济关系 D.经济体制10.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在( )意义上所说的。 A.直接B.最终意义C.基础D.阶级意义11.把利益分为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的标准是( ) A.利益存在的不同领域 B.计算角度的不同C.利益主体不同 D.是否为法律所承认 12..主张“恶法亦法”的学派是( )。 A.自然法学B.分析法学 C.社会法学D.政策法学 13.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 )。 A.氏族 B.胞族 C.部落D.部落联盟 14.法的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阶级冲突激化 B.生产力发展C.社会分工发展 D.人文因素影响 15.法与国家( ) A.二者同时产生 B.二者产生没有内在联系C.先有国家后有法 D.先有法后有国家 16.法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概念出现于( ) A.古希腊B.古罗马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17.在西方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法学思想是( ) A.自然法思想 B.经济分析法学C.批判法学D.分析法学18.法理学概念从西方传人中国的中转站是( )

2013年网络教育离线作业法理学 中国司法制度 法律文书

法理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B、法的阶级性)。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出自(C、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根本目标是在党的哪一次大会上首次提出的?(D、十五大) 5、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D、特色甚浓的立法体制)。 6、法的废止属于立法过程的(C、立法完善阶段)。 7、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义务性规范)。 8、西方首次提出法治思想的是(A、亚里士多德) 9、立法体制的核心是(A、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 10、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D、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保证立法的质量)。 11、“有法可依”的含义是指(D、必须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逐步制定一套完备的法律,以便依法办事)。 12、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D、党的政策)。 13、在法学著作中,一般是将普通法系的判例法与制定法来对称的,有时又把判例法称为(A、普通法C、衡平法)。 14、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15、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律为公法,凡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为私法。这是谁最先提出来的?(C、乌尔比安)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试述法律溯及力。 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就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而言,一般以法律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2、概述法律解释的种类。 (1)按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标准,法律解释通常只有法定解释与非法定解释的区分。 (2)按法律解释的方法标准,法律解释可分为以下种类: ○1学理解释与任意解释;○2语法解释与字面解释;○3历史解释与逻辑解释;○4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比较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的不同。 (1)立法权的归属和法的渊源的比较(2)法的体系的比较(3)法的分类的比较 (4)司法组织的比较(5)诉讼活动的比较 2、试论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2013 年7 月法理学试题

2013 年7 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 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肉。每小题2分,共2 0分} 1.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强调"行动中的法"才是 真正的法。这一法学流派是( C)。 A.自然法学 B.分析法学 C. 社会法学 D.行为法学 2. 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人民主权和基本人权制度的法律是( C)。 A. 奴隶制法 B. 封建制法 C. 资本主义法 D. 社会主义法 3. 按照是否准许自主调整,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A )。 A. 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B. 命令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C. 强行性规施与相对性规范 D. 命令性规范与逻辑性规范 4. 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B )。 A. 该条是关于权利的规定,属于授权性规则 B.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人的自由,自由也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C 该条规定过于宽泛和抽象,并无实际作用 D. 该规定只对违法者有警示作用,对守法公民则没有作用 5. 我国《刑法》规定"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 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J'其中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是该规范的( C)。 A. 假定部分 B.处理部分 C. 制裁部分 D.处分部分 6.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面诸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D )。 A. 法律汇编 B.法典编篡 C. 法规清理 D. 司法判例汇编 7. 在法律解释的分类中,历史解释是属于(B )。 A.字面解释 B.论理解释 C. 扩大解释 D.学理解释 8.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 法与道德总是一致的,不可能发生冲突 B. 法律与道德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关系密切 C. 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方面和内容方面都是相同的 D. 法与各阶级的道德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9. 一个画家全部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可以被称为(C )。 A. 立法体系 B. 法学体系 c.法律体系 D.法系 10 。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 B)。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监察机关的监督 D.审判机关的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

法理学网上作业

法理学网上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2、法律:是由统治阶级制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律规制:法律规范对人的行为构成了社会关系调整和引导,是法的功能和作用基本体现表明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的社会功能在于实现社会关系的一种有序状态即秩序 4、法的正式渊源:法的渊源分为形式的渊源和实质的渊源,一般来说我们讲法的渊源,就是讲法的形式渊源,也就是法的表现形式 5、法的溯及力:所谓法的溯及力,就是指新法可否适用于其生效以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并对这些事件和行为法律上的效果发生面向过去和未来的影响。如果新法适用于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并改变已经发生的法律上的效果,是溯及既往;如果新法适用于正在发生的事实或者对在持续中的法律上的效果面向未来地加以改变,是不溯及既往;如果新法只适用于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则是不溯及既往。狭义的溯及力往仅指溯及既往,广义的则还包括不溯及既往力 6、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7、法的价值:法的价值是指,法这样一种社会规范有哪些为人所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所谓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1)同价值的概念一样,法的价值也体现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2)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律对人们而言所拥有的正面意义,它体现其属性中为人们所重视、珍惜的部分; (3)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 8、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法理学基础(专科) 》在线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 说明:试题顺序和选项顺序是随机的,请用Ctrl+F 查找试题与答案 (一) 单选题 1. 关于法制和法治的区别,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法制是指法律和制度,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 (B) 法治要求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C) 法制和法治都是一种治国的方略 (D) 法治蕴涵着法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法制不必然具有正当性 参考答案: (C) 2. ()国家的法与宗教的关系是法律的宗教化和宗教的法律化。 (A) 政教分离 (B) 政教合一 (C) 英美法系 (D) 大陆法系 参考答案: (B) 3. 党的政策对法有()。 (A) 制约作用 (B) 限制作用 (C) 监督作用 (D) 指导作用

参考答案: (D) 4. 中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是()。 (A) 社会舆论的监督 (B) 公民的监督 (C) 执政党的监督 (D) 国家机关的监督 参考答案: (D) 5.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句话出自()。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阿奎那 参考答案: (A) 6. 自由、平等等对个人的价值属于法的价值体系中法的()。 (A) 最高价值 (B) 社会价值 (C) 一般价值 (D) 自身价值 参考答案: (C) 7. 最早的法的历史类型是()。

(A) 原始社会的习惯(B) 奴隶社会的法制(C) 封建社会的法制(D) 古代的法制 参考答案: (B) 8. 下列关于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法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 (B) 法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 (C) 法与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D) 道德的调整范围小于法律 参考答案: (C) 9. “徒法不能以自行”体现了()。 (A) 法的阶级性 (B) 法的不确定性 (C) 法的局限性 (D) 法的继承性 参考答案: (C) 10. “把国家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民主程序、人民的民主权利,用法律固定下来,使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做法被称为()。 (A) 民主的法制化 (B) 法制的民主化 (C) 形式法治 (D) 实质法治 参考答案: (A)

法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法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法学 所谓法学,也称法律学,法律科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索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法学的职业性 就是法学的专业性,即通过系统的法学专业学习培养职业素养,而所有从事法律专业的人员是在统一的法学语言中对话。或者说,要把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法律专业问题进行思考。 3、法学体系 也叫法学的分科体系,是指法学各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法理学的地位?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一致的,即,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第一、法理学是研究法学的一般理论的学科。 法理学以一般法——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具体分析法律制度和部门法问题;将部门法的具体制度抽象为法律的一般问题;运用一般理论指导具体的法律活动,解释具体的法律现象。 第二、法理学研究法学的基础理论。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法理学研究法的普遍问题,即适用于一切部门法的理论基础,其二,法理学要提出和构建系统的、统一的法学范畴——具有内在意义的概念系统,如法、权利、义务规范、法律原则,等。

第三、法理学研究法学方法论。 可以理解为法理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判断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核心是法律推理方法和法律解释方法。 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法学 是指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比较为其基本研究方法的法学学科。 2、法系 是指由若干国家或特定地区的、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法系不是一个国家法律的总称,而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总称。 3、英美法系 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习惯法)为基础和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又叫做普通法法系。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法是调整人们关系行为的规范? 第一、法是一种规范。 所谓规范,就是标准,针对不同的人有效。如果只针对特定的个人,则不是规范。法律的规范性表现为三个方面,法律调整一般行为,具有概括性;法律表达一种规则,就是规则性;法律明确地表达抽象的意思,以此区别于宗教与道德,因而具有明确性。 第二、法调整关系行为。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第一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法学体系:是法学作为一门学科,由法学的全部分支学科构成的统一整体。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5.法律:在广义上计,“法律”也指体现国家判断人们行为合法与否、人人必须遵守的标准。但严格意义(狭义)上的“法律”则专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6.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据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人类社会的法所作的分类。 7.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西方社会存在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8.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二、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参阅孙国华主编《法理学》(第二版)第7页。 2.如何理解法的外部特征?

答:参阅孙国华主编《法理学》(第二版)第23-26页。 3.历史上有哪些基本法的历史类型? 答:古代社会(奴隶奴隶制法制、封建社会法制),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制。 4.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何在? 答:参阅孙国华主编《法理学》(第二版)第58页,最后一段。 5.怎样理解法和正义的关系? 答: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决定着统治阶级的正义观,法是体现和实现统治阶级正义观的重要手段。统治阶级的正义观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之后,就具有了一种道德上的权威性,使法能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贯彻执行。统治阶级的正义观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法的内容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法是上层建筑中法律制度的范畴,它不仅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正义观,而且与统治阶级的正义观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具体来说,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1)正义是实在法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它表现为以正义的要求作为其追求目标,并将其确定为一套可操作的行为准则,给人们提供行为模式和标准;(2)法律通过和平和公正解决冲突的规定和程序来保障正义原则的实现。正义对法律进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义作为法律的最高目的、作为区别良法恶法的标准,始终是法律进化的精神驱力。任何实在法律制度都或多或少、至少统治者在口头上承认正义为其目标。不管统治者愿意不愿意,正义作为社会价值,始终是衡量法律良恶的标准。另一方面,法律是实现正义的重要手段。正义的最低要求是限制任意暴力,它的实现离不开规范,尤其离不开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法律。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第五章至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规范:是法律之中规定主体行为模式、逻辑上周全的行为规则。 2.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这种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实际

《法理学》形考作业1-4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形考作业1-4及答案 法理学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法学 参考答案: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 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法学体系 答案: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法学体系是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3.法理学 参考答案: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科学,它是系统阐 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法 答案: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5.法的历史类型 答案: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法,根据其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做出的基本分类。凡是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之

上,反映同一阶级同一社会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的法,便属于同一个法律的历史类型。 6.法系 答案:指法律的系谱,即法的形式传统。把具有相同形式传统或系统法律系谱的法归结为法系。 7.英美法系 答案: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习惯法)为基础和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又叫做普通法法系。 8.法的价值 参考答案: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有哪些? 参考答案: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习近平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十一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四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五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七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八是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法的概念的争议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法的概念的争议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项选择、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每题1分,共10分。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以下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标准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 2、卡尔·马克思说:“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对于这句话,以下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法官的法律世界与其他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没有关系 B.法官的裁判权不受制约 C.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但必须是法律的奴仆 D.在法律世界中〔包括在立法领域〕,法官永远是其他一切法律主体〔或机构〕的上司 3、现代陪审制发源于英国并长期作为一种民主的象征被广泛运用。关于英国陪审制度,以下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陪审团职责是就案件的程序部分进行裁决 B.法官在陪审团裁决基础上就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判决 C.对陪审团裁决一般不允许上诉 4、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关于我国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以下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县欲更名,须报该县所属的省级政府审批 B.乙省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应由全国人大审议决定 C.丙镇与邻近的一个镇合并,须报两镇所属的县级政府审批 D.丁市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国务院授权丁市所属的省级政府审批 5、为大力发展交通,某市出资设立了某高速公路投资公司。该市审计局欲对其实施年度审计监督。关于审计事宜,以下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该公司既非政府机关也非事业单位,审计局无权审计 B.审计局应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该公司送达审计通知书 C.审计局欲查询该公司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应经局长批准并委托该市法院查询 D.审计局欲检查该公司与财政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应委托该市税务局检查 6、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具有广泛的职权。关于联合国大会,以下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其决议具有法律拘束力 B.表决时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票数多于其他会员国 C.大会是联合国的立法机关,三分之二以上会员国同意才可以通过国际条约 D.可以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或联合国任何机关的任何问题,但安理会正在审议的除外 7、2015年3月,甲国公民杰夫欲向中国法院申请承认并执行一项在甲国境内作出的仲裁裁决。中国与甲国均为《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成员国。关于该裁决的承认和执行,以下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杰夫应通过甲国法院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 B.如该裁决系临时仲裁庭作出的裁决,人民法院不应承认与执行 C.如承认和执行申请被裁定驳回,杰夫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D.如杰夫仅申请承认而未同时申请执行该裁决,人民法院可以对是否执行一并作出裁定 8、青田轮承运一批啤酒花从中国运往欧洲某港,货物投保了一切险,提单上的收

国家开放大学《法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法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形考作业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有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5.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者制定给被统治者以及统治者自身必须遵守的规定规章、命令条例。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6.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7.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8.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法律现象;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科学性与服务的倾向性是统一的。

2.如何理解法的外部特征? 参考答案: (1)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4)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5)法是由专门机构和程序实施的规范。 3.历史上有哪些基本的法的历史类型? 参考答案: 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四种不同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前三种类型的法都建立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的意志。 4.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何在? 参考答案: 法律思维方式不同。法律渊源不同。判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诉讼程序不同。另外,在法律分类、法律概念、法律教育等方面,这两个法系之间也存在一系列不同点。 5.怎样理解法与正义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正义观念的进步能够引起法律的革新; (2)正义是衡量法律优劣的尺度和标准; (3)正义观念能够引导法律向正义的方向发展。 形考任务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 2.法的渊源——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

郑州大学网络教育法律文书学03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下列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原告和被告 2. 法庭审理笔录由制作D.书记员 3.公证书的编号正确写法是C.年度全称、制作机构简称、公证书类别简称和案件顺序号 4.交代交代上诉权利,一般用方法B.介绍法 5.调查笔录应当交校阅并签名A.被调查人 6.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裁判,在法定期限内请求上一级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撤销、变更原裁判所制作的文书是D.上诉状 7.第一审行政判决书中当事人的称谓是C.原告和被告 8.下列文书中属于诉讼类律师文书的是C.代理词 9.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被追诉者的称谓是D.被告人 10.被称作法律文书的“灵魂”A.理由 11.具体行政行为有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D.主要证据不足的 12.对于单位犯罪的,起诉书中应当将被起诉的单位称作A.被告单位 13.法律文书中的叙述一般使用A.第三人称 14.民事起诉状中被诉方当事人的称谓是D.被告 15.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除外 B.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 16.辩护词属于文书。B.刑事诉讼 17.对案由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原告xx与被告xx……纠纷一案 18.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应当经批准。A.同级人民检察院 19.公证处的名称应写在公证书的B.尾部 20.下列不属于法律文书说理的是D.列举证据材料 21.起诉意见书属于C.刑事诉讼文书 22.行政赔偿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是D.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 23.是主题形成的客观依据D.材料 24.法律文书写作忌用方言土语,反映了语言的A.庄重性 25.通缉令属于A.填写类文书

2013年1月XXX《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1月XXX《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2013年1月XXX《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 A。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确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 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 漏洞 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 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XXX 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 A。类比法律推理 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 D。设证法律推理

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 A。字面解释 B。正式解释 C。文义解释 D。法律解释 6.XXX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 A。XXX的人身利益 B。XXX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 C。XXX购买的火车票 D。铁路部门运送XXX的行为 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C)。 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 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 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 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法理学离线作业(一)答案及讲评

法理学离线作业(一)答案及讲评 1.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答案及解析:D 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全部现行国内法规范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全意义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它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情况,不包括历史上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还没有生效的法律。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概念是部门法体系,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是中国法制向近代转型的标志,在此之前近代部门法体系意义上的法律体系当然也无从存在。我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法律制度分别属于不同的法系,由于“一国两制”的实行,出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基本性质和不同法系的法律并行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以上法律体系的并存。由于我国国家主权统一,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根据宪法授权制定,而宪法是我国全部法律统一的中心和出发点,因此中国仍然可以看作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法系背景的差异并不影响中国法律体系的统一。古代中国法律一直是诸法合体,但是这种法典编撰体例上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并不能否定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因此答案选D. 2.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答案及解析:B 权利和义务是法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对概念,在两者的关系中,权利具有最终的地位,义务始终是为权利服务的,这就是“权利本位”思想。A 说明了权利和义务的地位有主次之分,是正确的。C 说明了两者互为条件,也是正确的。D 说明了设定义务的目的就是保证权利的实现,是正确的。而B 则认为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的履行义务,这违背了“权利本位”的思想。 3.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答案及解析:A 违法行为一般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1 )以违反法律为前提;(2 )是某种违反法律的作为或不作为;(3 )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4 )一般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5 )行为人具有法定行为能力或法定责任能力。在这些构成要素中,违反法律即在法律上被确定为违法是前提和基础,其他要素都是基于这一要素而存在的。如果不满足这一要素,违法行为就不成其为“违法”行为。这也就是“法未禁止不为非”的原则。因此,A 为应选项。至于B 、C 、D 项,虽然作为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但是具有例外情形,如无过失责任的存在,限制行为能力人做出的违法行为等。同时,其自身的界定也离不开法律的确认。 4.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答案及解析:D 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时代不同,其所叙内容不同,它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这种要求是具体的。因此D是错误的。 5.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 B.最早出现的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 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D.法的产生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 答案及解析:B 法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了权利和义务观念,出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分离。这种分离首先表现为在财产归属上有了“我的”、“你的”、“他的”之类的区别,故不选A.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已经上升到制定法的高度,已经不是单纯的习惯法了,而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法是习惯法,习惯法不是成文法。故选B.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故不选C.法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使争端可以通过非暴力方式解决,故不选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