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一、管理办法的含义

管理办法是一种管理规定,通常用来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特殊活动的一种规章制度。它具有法律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人人必须遵守。

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是一种管理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付结算管理办法,欢迎大家分享。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的意见》(文号待定)等文件精神,规范药品和医用耗材(以下简称“药械”)货款线上结算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过省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收付药械货款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含参与我省集中采购的军队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以下简称“医药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药生产及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医药企业”)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平台在线支付结算工作,应遵循安全、规范、精简、统一、高效、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监管账户用途及管理

第四条省医疗保障局按规定在银行开设药械货款集中支付监管账户(以下简称“监管账户”),专项用于办理并监管医药机构与医药企业通过平台开展的药械采购货款收付业务,以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受医药机构委托使用医保基金预付药械货款业务。除因划转账户利息外,监管账户不得提取现金,不得办理与药械采购业务无关的收付业务。监管账户可设立明细账户进行分账管理。

第五条省医疗保障局指导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监管账户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

第三章结算账户登记与变更

第六条结算账户是指医药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药企业用于在线结算药械货款的银行账户,主要信息包括:开户单位名称、账号、开户银行等。每单位限在平台登记一个结算账户信息,医药机构和医药企业登记的结算账户为本单位基本存款账户,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登记的结算账户为医保基金支出户。

医药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药企业对所登记账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第七条医药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药企业登记或变更结算账户信息,应向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基本存款账户或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登记(变更)申请、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原件及业务经办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各一式两份),所有资料均加盖公章。

第八条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负责结算账户信息登记、变更工作,对不按要求提供登记、变更资料的,不予办理相关业务。

第四章资金结算

第九条药械货款在线结算分为带量采购结算和非带量采购结算两种类型。

第十条带量采购结算。医药机构与医药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后,医药机构应委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使用医保基金预付药械货款(以下简称“基金预付款”)。在购销合同签订15个工作日内,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不低于合同采购金额的50%进行首次预付,合同采购量执行过半后,于15个工作日内再次预付剩余部分的药械货款。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基金预付款转至监管账户,监管账户在收到基金预付款后,将款项支付给对应医药企业的结算账户。发生退货并产生退款时,医

药企业应在确认退货后按合同约定时间将药械货款退回至监管账户,监管账户在收到退款后,将款项支付给对应医药机构的结算账户。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与医药机构做好带量采购的基金预付款清算工作,在医保基金月度拨付费用或年度清算费用时进行等额扣减,当次医保结算费用不足以充抵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预付款时,差额部分在下一次医保结算费用中继续抵扣,直至结清。完成合同约定采购量后的超量部分,按照非带量采购结算类型处理。

第十一条非带量采购结算。医药机构在药械交货验收合格后30天内,将药械货款支付给监管账户,监管账户收到货款后,将款项支付给对应医药企业的结算账户。发生退货并产生退款时,医药企业应在确认退货后按合同约定时间,将药械货款退回至监管账户,监管账户收到退款后,将款项支付给对应医药机构的结算账户。

医药机构、医药企业可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委托金融机构支付或退回药械货款。不支持一笔订单分批支付。

第十二条医药机构与医药企业发生的药械货款收付业务,以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受医药机构委托使用医保基金预付药械货款业务,均应按照平台要求进行在线支付,开通网上银行转账功能,积极主动做好药械货款结算。

第五章账务处理

第十三条监管账户的账务处理按照《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省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集中支付结算药械货款有关事项的通知>》执行。

第十四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代医药机构预付药械货款时,凭医药机构委托支付协议、银行回单等资料作“暂付款-药品集中采购预付款”处理,并按医药机构名称设立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发生等额扣减时,冲减“暂付款-药品集中采购预付款”科目。

第十五条医药机构发生药械货款收支业务时,按《政府会计制度》和《关于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药械采购货款在线支付结算纳入《四川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信用评价暂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医疗保障部门根据医药机构、医药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等情况实行激励惩戒及药械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等政策。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20XX年X月X日起施行,原有政策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有效期两年。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省医疗保障局负责解释。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2

第一条为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保障支付结算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适用本办法,但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第四条支付结算工作的'任务,是根据经济往来组织支付结算,准确、及时、安全办理支付结算,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管理支付结算,保障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银行)以及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第八条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账户内

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没有开立存款账户的个人向银行交付款项后,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第九条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未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票据无效;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第十条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应按照本办法和附一《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第十一条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

项目工程结算支付管理办法

项目工程结算支付管理办法 1. 概述 项目工程结算支付是指在项目工程竣工和验收合格之后,依据建设合同的约定 和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工程结算和款项支付的过程。结算支付工作是项目工程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项目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建设单位、工程承包方、监理单位等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编制《项目工程结算支付管理办法》,明确结算支付的具体流程和实施 方案,明确建设单位、工程承包方、监理单位等各方责任,规范结算支付程序,提高结算支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项目工程实施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结算支付程序 项目工程结算支付程序包括:施工单位提出结算报告、监理单位初审、建设单 位审核、监理单位复审、支付单位付款等环节。 下面,针对以上环节逐一进行解析。 2.1 施工单位提出结算报告 施工单位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后,应当向建设单位提出结算报告。结算报告应当 包括施工单位对工程量的计量,以及其它工程量、费用、税金、利润等方面的计算,列明各项费用的结算标准和计算方式,并按照项目合同的约定附上有关资料和证明文件。 2.2 监理单位初审 建设单位接受施工单位提出的结算报告后,将结算报告提交监理单位进行初审。监理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比对结算报告中的项目工程量与实际施工情况,审核施工单位的结算依据和结算标准是否符合合同要求,以及相关费用是否合理、合法等。 2.3 建设单位审核 监理单位完成初审后,将结算报告和初审意见提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的主要 任务是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审核,核对各项工程量和费用等,对结算标准、计算方式、金额等进行核对确认,并对不合理、不合法等情况进行抽查和调查,保证结算报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工程项目付款与结算流程管理办法

工程项目付款与结算流程管理办法 承包(施工)单位申请进度款支付报告→项目部(项目单位)审核→工程部审批→财务部审核→财务部分管领导审核→公司主管副总审核→公司财务总监审核→公司总经理审批。财务审批通过后,工程部资金管理员将《资金支付申请表》及工程审批资料交财务部办理付款。 第八条进度款支付方式:财务部按月支付进度款,支付方式为银行转账或现金,承包(施工)单位应在收到进度款后及时开具含税专用,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财务入账手续。 第九条进度款支付标准:按照工程合同约定的支付比例进行支付,进度款支付比例最高不超过合同价款的50%。 第三章竣工结算款支付 第十条竣工结算款审批及时间要求。承包(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合同约定开具支付金额的等额含税专用,办理财务入账手续。竣工结算款申请报告应于竣工验收合格后,30个工作日内报送工程部审批,工程部应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报送财务部审批。财务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办理支付手续。

第十一条竣工结算款支付方式:财务部按照工程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支付方式为银行转账或现金,承包(施工)单位应在收到竣工结算款后及时开具含税专用,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财务入账手续。 第十二条竣工结算款支付标准:按照工程合同约定的支付比例进行支付,竣工结算款支付比例最高不超过合同价款的10%。 第四章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支付 第十三条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的支付应按照工程合同的约定和公司财务制度进行支付。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的支付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四条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的支付程序:承包(施工)单位申请支付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项目部(项目单位)审核→工程部审批→财务部审核→财务部分管领导审核→公司主管副总审核→公司财务总监审核→公司总经理审批。财务审批通过后,工程部资金管理员将《资金支付申请表》及工程审批资料交财务部办理付款。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修改的,应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修改。

最新支付结算办法

最新支付结算办法 最新支付结算办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支付结算领域一直 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了规范支付行业的运作和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对支付结算进行了一系列法规的发布和修改。本文将针对最新的支付结算办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主要政策内容、重要的法规条款以及对行业和用户的影响等方面。 一、主要政策内容 最新的支付结算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支付结算机构的准入与退出规定:规定了支付结算机 构的备案、监管和退出机制,对资质要求和监管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2. 支付产品及支付服务管理:明确了支付产品和支付服 务的定义和分类,并对支付产品的合规性、风险管理和用户信息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3. 支付结算交易规则和清算机制:对支付结算交易的违 规行为和违规处理措施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清算机构的职责和义务。 4. 支付账户和资金监管:对支付账户和资金监管进行了 细化,包括账户开立、交易记录保存和资金监管要求等方面。 5. 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加强了支付结算风险的管理和 控制,规定了支付结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机制。 以上是最新支付结算办法的主要政策内容,这些规定旨

在促进支付结算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用户的权益,维护支付行业的稳定。 二、重要的法规条款 最新的支付结算办法中,有一些重要的法规条款对支付 结算行业的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条款: 1. 支付结算机构备案要求:规定支付结算机构必须按照 相关程序进行备案,并满足一定的资质和经营条件方可获得备案。 2. 支付产品管理:规定支付结算机构必须对支付产品进 行分类管理,明确不同支付产品的业务范围和风险等级,同时要求支付产品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支付行业的相关标准。 3. 资金监管要求:要求支付结算机构必须建立资金监管 体系,包括账户开立和交易记录保存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支付产生的资金安全可控。 4. 风险防控措施:规定支付结算机构必须建立风险防控 体系,包括支付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反欺诈和反洗钱等方面的措施,维护支付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这些重要的法规条款为支付结算行业的正常运营提供了 基本的框架和要求,促进了支付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三、对行业和用户的影响 最新的支付结算办法对支付结算行业和用户都带来了一 定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1. 行业影响:最新的支付结算办法加强了对支付结算市 场的监管,要求支付结算机构严格按照规定开展业务,加强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这将促使支付结算机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 用户影响:最新的支付结算办法对用户的影响主要体

支付结算办法

支付结算办法 支付结算是指通过支付工具进行交易的过程,包括支付方式的选择 以及结算的具体操作。在现代社会中,支付结算方法的灵活性和便 利性对于商业交易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不同的支 付结算办法,包括现金支付、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等。 1. 现金支付 现金支付是最传统的支付方式之一,通过使用纸币和硬币进行交易。对于小额交易来说,现金支付是一种便捷和快速的方式。现金支付 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支付的延迟和网络故障的风险。此外,现金支付 也更加私密和匿名,不需要披露个人信息。 然而,现金支付也有一些缺点。首先,现金支付存在着安全风险, 因为现金易于丢失和被盗。其次,现金支付无法提供一些额外的便 利功能,如交易的记录和电子发票等。 2. 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是指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支付交易,如信用卡、借记卡和 银行转账等。电子支付的优点在于安全性和便捷性。使用电子支付 可以避免携带大量现金的风险,同时也可以迅速完成交易,无需等

待。此外,电子支付可以提供交易记录和方便的电子发票,方便用 户进行个人账目的管理。 然而,电子支付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电子支付对于一些较为落 后的地区和老年人来说可能不太适用。其次,电子支付也存在支付 信息泄露和欺诈的风险,用户需要加强对个人支付信息的保护和警惕。 3.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支付交易,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支付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和便捷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 移动设备完成支付交易,而不需要携带额外的支付工具。移动支付 还可以与其他应用程序集成,提供更多的便利功能,如优惠券和积 分兑换等。 然而,移动支付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移动支付需要稳定的网络 连接和高效的系统支持,否则可能会导致支付失败和延迟。其次, 移动支付对于技术水平较低或缺乏移动设备的人来说可能不太方便 和可行。 总结起来,支付结算办法有多种选择,包括现金支付、电子支付和 移动支付等。每种支付方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在选择支付方式时,用户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同时,支付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结算办法

支付结算办法 银发[1997]393号 1997-9-1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保障支付结算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适用本办法,但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第四条支付结算工作的任务,是根据经济往来组织支付结算,准确、及时、安全办理支付结算,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管理支付结算,保障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银行)以及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第八条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账户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没有开立存款账户的个人向银行交付款项后,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第九条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未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票据无效;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第十条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应按照本办法和附一《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分包结算管理办法

分包结算管理办法 一、背景介绍 在工程项目中,分包是指将主合同中某些工作或工程以分包合同形 式交由分包方承担。分包结算是指对分包工程付款的管理和结算方式。为了保证分包工程的按时按质完成,并确保合理的成本控制,分包结 算管理办法被制定出来。 二、分包结算基本原则 1. 公平原则:分包结算应公平合理,不允许任何不正当手段影响分 包结算结果。 2. 及时性原则: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分包结算,确保及时 支付分包款项。 3. 性价比原则:根据分包工程的实际成果和质量,进行合理的成本 评估和结算,确保分包费用的合理性和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4. 审核原则:对分包结算报告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结算结果的准确 性和合规性。 5. 合同约束原则:分包结算应按照主合同和分包合同规定进行,遵 循合同的约束。 三、分包结算的流程 1. 工作量确认:分包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准确记录和确认完成的工作量。主合同方对工作量进行核实和确认。

2. 计量确认:分包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计量规则,准确计量已完成 的工作量,并提交给主合同方进行验证。 3. 结算编制:分包方根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编制结算报告,并提交 给主合同方审核。 4. 审核确认:主合同方对分包结算报告进行审核,包括工作量、计 量方式、成本合理性等方面的审核。确保分包结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5. 结算支付:审核通过后,主合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和时间,及时支付分包款项。 四、分包结算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 1. 工作量确认要求: a. 分包方应制定工作量确认制度,准确记录和确认完成的工作量。 b. 工作量确认应由主合同方和分包方共同参与,确保分包工程工 作量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c. 工作量确认应及时进行,避免因工作量漏报或错报导致的影响 和争议。 2. 计量确认要求: a. 分包方应按照合同规定的计量方法准确计量已完成的工作量。 b. 计量确认应由主合同方和分包方共同参与,确保计量结果的准 确性和公平性。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银发[1997]393号)

支付结算办法 银发[1997]393号1997年9月1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保障支付结算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适用本办法,但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第四条支付结算工作的任务,是根据经济往来组织支付结算,准确、及时、安全办理支付结算,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管理支付结算,保障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银行)以及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银行帐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

用帐户。 第八条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帐户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没有开立存款帐户的个人向银行交付款项后,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第九条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 未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票据无效;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第十条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应按照本办法和附一《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第十一条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 个人在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应为该个人本名的签名或盖章。 第十二条票据和结算凭证的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对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其他记载事项,原记载人可以更改,更改时应当由原记载人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第十三条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二者不一致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一、管理办法的含义 管理办法是一种管理规定,通常用来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特殊活动的一种规章制度。它具有法律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人人必须遵守。 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是一种管理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付结算管理办法,欢迎大家分享。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的意见》(文号待定)等文件精神,规范药品和医用耗材(以下简称“药械”)货款线上结算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过省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收付药械货款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含参与我省集中采购的军队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以下简称“医药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药生产及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医药企业”)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平台在线支付结算工作,应遵循安全、规范、精简、统一、高效、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监管账户用途及管理 第四条省医疗保障局按规定在银行开设药械货款集中支付监管账户(以下简称“监管账户”),专项用于办理并监管医药机构与医药企业通过平台开展的药械采购货款收付业务,以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受医药机构委托使用医保基金预付药械货款业务。除因划转账户利息外,监管账户不得提取现金,不得办理与药械采购业务无关的收付业务。监管账户可设立明细账户进行分账管理。 第五条省医疗保障局指导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监管账户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 第三章结算账户登记与变更 第六条结算账户是指医药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药企业用于在线结算药械货款的银行账户,主要信息包括:开户单位名称、账号、开户银行等。每单位限在平台登记一个结算账户信息,医药机构和医药企业登记的结算账户为本单位基本存款账户,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登记的结算账户为医保基金支出户。 医药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药企业对所登记账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第七条医药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药企业登记或变更结算账户信息,应向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基本存款账户或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登记(变更)申请、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原件及业务经办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各一式两份),所有资料均加盖公章。 第八条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负责结算账户信息登记、变更工作,对不按要求提供登记、变更资料的,不予办理相关业务。 第四章资金结算 第九条药械货款在线结算分为带量采购结算和非带量采购结算两种类型。 第十条带量采购结算。医药机构与医药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后,医药机构应委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使用医保基金预付药械货款(以下简称“基金预付款”)。在购销合同签订15个工作日内,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不低于合同采购金额的50%进行首次预付,合同采购量执行过半后,于15个工作日内再次预付剩余部分的药械货款。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基金预付款转至监管账户,监管账户在收到基金预付款后,将款项支付给对应医药企业的结算账户。发生退货并产生退款时,医

《支付结算办法》全文Word版

《支付结算办法》1997年12月1日

支付结算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保障支付结算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适用本办法,但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第四条支付结算工作的任务,是根据经济往来组织支付结算,准确、及时、安全办理支付结算,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管理支付结算,保障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银行)以及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未经中国

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第八条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账户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没有开立存款账户的个人向银行交付款项后,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第九条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 未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票据无效;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第十条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应按照本办法和附一《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第十一条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

运营项目结算支付管理办法

运营项目结算支付管理办法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运营项目的结算支付管理流程,确保结算过程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合规性。本文档适用于所有的运营项目,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 2. 术语定义 •结算支付:指根据一定的规定和流程,将应支付的款项结算给相关方的行为。 •运营项目:指公司运营部门负责管理和推进的项目。 •结算单:指记录结算信息的文件,包括项目名称、结算周期、款项明细等。 •结算周期:指结算支付的时间周期,一般以月为单位。 3. 结算支付流程 3.1 结算单的生成 •运营项目经理负责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结算单。 •结算单应详细记录所涉及的款项、金额、发票等信息,并确保准确无误。 3.2 结算单的审核 •运营项目经理应将编制好的结算单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审核。 •财务部门对结算单进行审核,核对涉及的款项、金额,确认无误后进行签字盖章。 3.3 结算单的审批 •审批流程根据公司的内部规定执行,一般需要经过部门经理和财务总监的审批。 •审批人员应核对结算单的内容,确认无误后进行签字盖章。 3.4 结算支付的执行 •结算单经过审批后,财务部门按照结算单上的信息进行付款操作。 •财务部门应确保支付金额准确无误,并及时将款项支付给相关方。 3.5 结算支付的记录 •财务部门应及时记录结算支付的相关信息,包括支付日期、金额、支付方等。

•结算支付记录应妥善保存,并随时可以提供给相关部门查阅。 4. 相关责任和义务 4.1 运营项目经理 •负责编制结算单,并确保结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确保结算支付流程的顺利进行。 4.2 财务部门 •负责审核结算单的准确性,确保支付金额的正确性。 •按照结算单上的信息及时进行支付操作,并记录支付相关信息。 4.3 审批人员 •负责核对结算单的内容,确保结算信息的准确性。 •在审批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和权限进行操作。 5. 结算支付的风险控制 5.1 内部风险控制 •审批流程的设置应合理,确保相关人员的独立性和审批权限的规范性。 •结算单的审核和审批人员应进行轮岗制度,避免内部勾结和人员失误。 5.2 外部风险控制 •结算支付时应核对收款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避免支付给错误的对象。 •结算单中涉及的发票和其他证明文件应进行严格管理和保存,以备审计需要。 6. 结算支付的监督与考核 6.1 监督机制 •公司内部可以设立运营项目结算支付的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结算支付流程进行监督。 •该委员会应由公司高层领导、财务部门和运营项目经理等成员组成。 6.2 考核内容 •结算支付流程的规范性和执行情况。 •结算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结算支付的及时性和金额正确性。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支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也成为了重要的法律制 度之一。本篇文章将从法律层面介绍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支付结算定义 支付:指买卖双方在进行商品和服务交付的同时,商品或服务的 价款或租金等价款的转移。 结算:指金融机构在支付完成后进行的账户扣款和记账处理。 支付结算:指商业活动中,支付方通过支付系统将资金划转给收 款方,金融机构负责多方资金互转过程中的结算和清算活动。 支付结算的法律制度 在中国,支付结算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 行法》、《支付结算法》、《金融机构账户管理办法》、《非金融机 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及《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领域反洗钱 监管的通知》等多个法律规定。 其中,最重要的法律规定是《支付结算法》。这部法律于2020年 12月1日正式施行,对我国的支付结算环境进行了重要的规范和引导。

支付结算法的主要内容 1.支付结算的运营主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支付行 业的自律规则。 2.收集、使用、存储、转移个人信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和业务规则,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3.支付系统应当具备创新、安全、高效、便捷的特点。 4.支付运营主体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保障支付系统的稳 定运行。 5.支付运营主体应当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反 洗钱等反犯罪、反欺诈职责。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在《支付结算法》之前,我国已经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 管理办法》,这部法规主要是针对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管理。该法规规定了非银支付机构的资本金要求、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 统的要求、客户资金的处理管理等要求。 总结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是维护金融稳定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我 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一直在加强支付结算领域的监管,为相关法规条例 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创新,支付结算法

支付结算管理办法

支付结算办法 银发[1997]39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保障支付结算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适用本办法,但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第四条支付结算工作的任务,是根据经济往来组织支付结算,准确、及时、安全办理支付结算,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管理支付结算,保障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银行)以及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第八条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账户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没有开立存款账户的个人向银行交付款项后,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第九条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 未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票据无效;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第十条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应按照本办法和附一《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第十一条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 个人在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应为该个人本名的签名或盖章。 第十二条票据和结算凭证的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对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其他记载事项,原记载人可以更改,更改时应当由原记载人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第十三条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二者不一致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少数民族地区和外国驻华使领馆根据实际需要,金额大写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记载。 第十四条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当事人真实签章的效力。 本条所称的伪造是指无权限人假冒他人或虚构人名义签章的行为。签章的变造属于伪

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一、前言 结算账户是我国支付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支付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对结算账户的管理,规范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保障支付结算的规范有序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管理范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以及其他依法取得开展支付结算业务资格的机构(以下简称“结算机构”)开立、使用结算账户的管理。 三、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指在金融机构、支付机构或其他依法开展支付结算业务的机构开立的,用于记载资金流入流出、进行资金结算及相关业务处理的账户,包括企业银行账户、支付机构资金结算账户等。 四、管理原则 (一)合规经营。结算机构应当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自身合规管理框架的前提下,开立和使用结算账户。 (二)风险防控。结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结算账户的风险评估、监控和控制,防范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金融活动。 (三)信息共享。结算机构应当与金融机构、公安机关等共享涉嫌违法犯罪的结算账户信息,开展反洗钱、反恐融资

等工作。 (四)健全内部控制。结算机构应当加强对结算账户的内部控制,确保资金交易、结算、清算等业务环节的安全、规范、有效。 (五)客户管理。结算机构应当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客户准入、客户管理、客户退出等制度,确保客户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六)技术保障。结算机构应当依托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系统安全保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账户开立 (一)开户审批 1.结算机构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自身内控制度,对结算账户开立申请进行审查,确保客户信息真实、完整、准确。 2.结算机构应当制定开户流程、审批程序和必要的内部环节审查,规范开户审批工作。 (二)客户身份识别 1.结算机构应当对客户的身份、资质、资金来源等进行详细、全面的尽职调查,核实客户身份信息,避免客户信息造假、冒名行骗等行为。 2.结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知客户、明业务、防风险”的原则,实行客户分类管理和差别式监管。 (三)账户开立 1.结算机构应当按照开户审批程序,确认客户资料,核实客户身份信息,制发结算账户。 2.结算机构应当明确结算账户的功能,根据客户需求和业务特点,开立相应的结算账户类型。

合同结算管理办法

合同结算管理办法 合同结算管理办法,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为了规范合同结算工作,确保合同各方的权益得到保障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合同结算是指双方在合同约定的履约期限内,根据合同约定的条款和要求进行款项计算、结算和支付的过程。它是合同履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合同结算的基本原则 1. 诚实信用原则:各方在合同结算过程中应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作假、串通行骗等不道德行为。 2. 公平合理原则:合同结算应公平合理,各方应本着平等互惠、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结算。 3. 及时结算原则:合同结算应及时进行,不得拖延支付,以免给合同履行产生困难。 4. 安全可靠原则:合同结算应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准确性为前提,确保款项结算的可靠性。 二、合同结算的程序 1. 合同履行验收:在合同约定的履约期限结束后,合同双方应进行合同履行验收,确保合同工程、产品或服务达到合同要求。 2. 结算依据的确认:根据合同约定,各方应明确结算依据,如完成进度、质量标准、成本等,并进行必要的审查和认可。 3. 结算计算的编制:依据结算依据,各方应制定结算计算表,并对结算项目进行详细计算,确保结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结算报告的编制:结算计算完成后,各方应编制结算报告,详细列明结算项目、计算依据及结果,并附上必要的证明材料。 5. 结算审核的进行:结算报告应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保结算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6. 结算支付的操作:结算审核通过后,按照合同约定和结算报告的结果,及时进行款项支付。

三、合同结算的注意事项 1. 结算条款的明确:合同中应明确结算条款,包括结算方式、结算周期、结算标准等,确保各方在结算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2. 结算凭证的保留:结算过程中应保留相关凭证,如发票、收据等,以便日后核对和证明。 3. 结算异议的处理:对于存在异议的结算项目,各方应及时协商解决,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4. 结算信息的保密:结算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得到有效保护,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5. 结算结果的复核:结算完成后,各方应进行结算结果的复核,以确保结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四、合同结算的监督和管理 1. 监督机构的设立:相关部门应设立监督机构,对合同结算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2. 监督制度的完善:完善合同结算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提高合同结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 监督措施的落实:对于违反合同结算管理办法的行为,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总结而言,合同结算管理办法是为了保障合同双方权益、规范合同结算工作而制定的管理规定。在合同结算过程中,双方应遵循诚实信用、公平合理、及时结算和安全可靠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结算。同时,还需注意结算条款的明确、结算凭证的保留、结算异议的处理、结算信息的保密和结算结果的复核等注意事项。此外,对于合同结算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制度和落实监督措施。通过合同结算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可以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促进合同的顺利执行。

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办法解读材料质量与结算支付的关联规定

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办法解读材料质量与结算 支付的关联规定 建设工程结算管理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合理、准确的结算管理可以保障工程质量,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维护参与建设工程各方的利益。本文将解读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办法中关于材料质量与结算支付的关联规定。 一、背景介绍 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办法是我国建设工程规范的重要法规之一。其目的是明确建设工程结算管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保证结算过程的公平、公正以及结算结果的准确、合理。材料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结算支付具有直接的关联。 二、材料质量与结算支付的关联规定 1. 材料质量的认可 在结算管理中,对于材料质量的认可是必要的。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办法要求开展合理、科学的材料检测与认可机制。施工方在结算过程中需要提供与合同约定的材料质量检测报告,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纳入结算范围。 2. 结算支付与材料质量的关联

建设工程结算支付应充分考虑材料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根据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办法,对于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结算支付存在以下规定: (1)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相应金额应予以扣减或者追缴; (2)若施工方在结算过程中提供虚假的材料质量检测报告,经查实后应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3)材料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工程缺陷,在结算支付过程中应扣减相应金额,用于修补或改进。 3. 监督与管理 材料质量与结算支付的关联还涉及到监督与管理机制。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办法规定,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材料质量和结算支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结算支付过程的公平公正。 三、结论 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办法解读材料质量与结算支付的关联规定,强调了材料质量对工程质量和结算支付的重要性。在结算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并根据相关法规进行认可与验收。材料质量不合格将对结算支付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各方应提高材料质量意识,确保在建设工程中使用符合要求的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和结算支付的合理性。

《支付结算办法》解析

支付结算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保障支付结算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适用本办法,但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第四条支付结算工作的任务,是根据经济往来组织支付结算,准确、及时、安全办理支付结算,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管理支付结算,保障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银行)以及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单位、个人和银行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使用账户。 第八条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账户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

证支付,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没有开立存款账户的个人向银行交付款项后,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第九条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凭证和统一规定的结算凭证。 未使用按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票据无效;未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格式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第十条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应按照本办法和附一《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第十一条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个人在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应为该个人本名的签名或盖章。 第十二条票据和结算凭证的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对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其他记载事项,原记载人可以更改,更改时应当由原记载人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第十三条票据和结算凭证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位伯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二者不一致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 少数民族地区和外国驻华使领馆根据实际需要,金额大写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记载。 第十四条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变造。 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当事人真实签章的效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