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99年高考考试科目

1999年高考考试科目

1999年高考考试科目

1999年的高考考试科目为“3+2”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共计450分;理科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两门,每门满分150分,共计300分;文科考试科目为政治、历史两门,每门满分150分,共计300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当年的高考政策或咨询当地教育部门。

199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及其参考考答案

199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及其参考考答 案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8。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l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 )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1sin cos sin()sin()2αβαβαβ= ++- []1 cos sin sin()sin()2αβαβαβ=+-- []1 cos cos cos()cos()2 αβαβαβ=++-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1 ()2 S c c l = '+台侧 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球的体积公式:34 3 V r π=球,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台体的体积公式:h S S S S V )3 1'++=‘台体(,其中' S ,S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h 表示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14题每小题5分,共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顶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I 是全集,M 、P 、S 、是I 的3个子集,由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N M ?S ? (B )S P M ??)( (C )S P M ??)( (D )S P M ??)(

1999年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理)

Pre-reading Activities 1. How many of these idioms do you know? If any of them are unfamiliar to you, hypothesize about what they might mean. Then as you listen to the passage, a) circle the idioms you hear in the dialogue, and b) c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 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 2页。第II 卷3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 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βαβαβα-++=sin sin 2 1cos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2 1sin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 1cos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 1sin sin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l c c S +'=2 1台侧 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台体的体积公式 () h S S S S V +'+'=3 1台体 其中S '、S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h 表示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 —(14)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I 是全集,M 、P 、S 是I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M ∩P )∩S (B )(M ∩P )∪S (C )(M ∩P )∩S

最新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1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爪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搓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右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相相标号依次是 A. ①②③ B.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殃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4.东汉初年,迁移到河套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的是 A.鲜卑 B.南匈奴 C.北匈奴 D.羯 5.下列关于范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比较系统地批判了神学迷信 B.人的精神与形体相互分离。人死精神不死 C.形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二者相互结合 D.人的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人死精神亦死 6.“生女直(真)旧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等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下制造 A. 钱币 B.兵器 C. 生产工具 D.生活用具

1999年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理)

1999年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理)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 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 2页。第II 卷3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 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βαβαβα-++=sin sin 21 cos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21 sin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1 cos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 1 sin sin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l c c S +'=2 1 台侧 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台体的体积公式 () h S S S S V +'+'=3 1 台体 其中S '、S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h 表示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 —(14)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I 是全集,M 、P 、S 是I3个子集, 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M ∩P )∩S (B )(M ∩P )∪S (C )(M ∩P )∩S (D )(M ∩P )∪S (2) 已知映射f :B A →,其中,集合{,2,3---=A

1999年全国高考-数学(理)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工农医类) 数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2页。第II卷3至8。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l.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cos(α+β)-cos(α-β)]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S台侧=(c'+c)L/2其中c'和c表示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周长,L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台体的体积公式:其中s,s'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h表示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14题每小题5分,共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I是全集,M、P、S是I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A.(M∩P)∩S B.(M∩P)∪S

C.(M∩P)∩D.(M∩P) ∪ 2.已知映射f:AB,其中,集合A={-3,-2,-1,l,2,3,4,},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A 中元素在映射f下的象,且对任意的a∈A,在B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a},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是 A.4 B.5 C.6 D.7 3.若函数y=f(x)的反函数是y=g(x),f(a)=b,ab ≠0,则g(b)等于A.a B.a-1 C.b D.b-1 4.函数f(x)=Msin(ωx+ρ)(ω>0)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且f(a)=-M,f(b)=M,则函数g(x)=Mcos(ωx+ρ)在[a,b]上 A.是增函数 B.是减函数 C.可以取得最大值M D.可以取得最小值-M

1999年山东高考各科标准分对照表

【1999年山东高考各科标准分对照表】的深度和广度分析 1. 介绍1999年山东高考 1999年的山东高考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不仅仅因为是最后一年的“旧高考”,更因为当时的高考制度改革,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999年的山东高考各科标准分对照表,更是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 2. 对照表的重要性及涵义 1999年山东高考各科标准分对照表是对当年高考标准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汇总,它直观地展示了各科目的难易程度及分值权重。通过分析对照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年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考查重点,同时也可以窥见当时教育制度的特点和缺陷。 3. 对照表的深度分析 (1)文科与理科的对比 根据1999年山东高考各科标准分对照表,我们可以看到文科与理科在各科目之间的分值差异。比如语文和数学在文科和理科中的地位、分值的差异以及相关的考查重点,通过具体的数字和数据来展现,更加有说服力。 (2)历史、地理、政治等文化课的分布 对照表中也显示了历史、地理、政治等文化课的分布情况,可以从中看出各科目的重要性和考查深度,结合当时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分

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部对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 (3)选考科目的安排 对照表还会涉及到选考科目的安排和分值比例,可以通过这部分内容了解到当时学生的学科选择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和规划。 4. 对照表的广度分析 (1)社会背景下的高考制度改革 1999年正值我国高考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时期,对照表的出台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可以通过对照表的分析了解当时教育考试制度的状况,并思考当时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 (2)地区性差异与教育公平 除了山东,其他省份的高考对照表也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资源的差异,进而反思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5. 总结与个人观点 通过深度和广度的对照表分析,我们对1999年山东高考及当时的教育制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对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作出更加明晰的判断和预期。个人认为,高考制度的改革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1979年后历年中国高考的科目设置和总分

1979年后历年中国高考的科目设置和总分 中国高考科目设置和总分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影响着千千万 万学子的命运。自1979年高考恢复以来,中国高考的科目设置和总分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对1979年后历年中国高考的科目设置和总分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 值的文章,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议题。 一、1979年后中国高考科目设置和总分的历史演变 1.1 1979年恢复高考以来的科目设置和总分 1979年,高考在中国恢复举行,科目设置包括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理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 生物),总分分为文理科均分和各科独立成绩。 1.2 1999年高考改革 1999年,中国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高考科目和总分发生了明显变化。取消了文科和理科的区分,实行统一的科目设置和总分计算。科目设 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总分改为750分。 1.3 2014年高考改革

2014年,中国高考再次进行了改革,对科目设置和总分进行了调整。取消了综合科目,调整了考试科目和科目设置,总分改为750分。 1.4 2021年高考改革 2021年,中国高考再次进行了改革,各科目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外语口语考试,总分继续保持750分。 二、对中国高考科目设置和总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从1979年恢复高考至今的历次改革中,中国高考的科目设置和总分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反映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和挑战,如应试教育倾向仍然存在、科目设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不够充分等。 在我看来,高考科目设置和总分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多元评价,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目设置也应与时俱进,更好地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学生。我认为,高考科 目设置和总分的改革还有进一步的空间和必要性,希望未来能够更好 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总结,在中国高考科目设置和总分的演变中,不仅有教育理念的转变,也凸显了教育改革的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相信中国

1999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II 卷5至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8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佣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l C12 N14 O l6 Na 23 Mg 2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并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2.Murad 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 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 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 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O 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 物质氧化的产物 B.NO 不是亚硝酸酐 C.NO 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 物质还原的产物 D.NO 是红棕色气体 3.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Ir 191 77,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A.77 B.114 C.191 D.268 4.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而铱的平均原子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 A.39︰61 B.61︰39 C.1︰1 D.39︰11 5.右图装置可用于 A.加热NaHCO 3制CO 2 B.用Cu 与稀HNO 3反应制NO C.用NH 4Cl 与浓NaOH 溶液反应制NH 3 D.用NaCl 与浓H 2SO 4反应制HC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顶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 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 0分:着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 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贝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7.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 2 B.PCl 3 C.PCl 5 D.N 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8g 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B.4g 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C.lmol 甲烷的质量与N 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建国后的高考制度

建国后的高考制度 中国的高考制度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本文将主要从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录取方式、考试内容、录取分数线、考试形式、录取结果和政策变化等方面阐述建国后的高考制度发展历程。 1.考试科目 建国初期,高考科目主要涵盖文、理两大学科,包括语文、数学、政治、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考科目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目前,中国高考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理综合等,其中文理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2.考试时间 建国初期,高考时间并不固定,每年都会有所变化。自1952年起,高考时间被固定为每年的7月份,一直延续至今。在2003年,中国曾对高考时间进行了微调,将7月份的第一天改为6月份的7日和8日,以缓解炎热天气对考生考试的影响。 3.录取方式 建国初期,高考录取主要采取“择优录取”的方式,即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招生计划进行录取。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录取方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目前,中国高考录取采用“平行志愿”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4.考试内容 建国初期,高考考试内容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记忆

和简单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考内容逐渐向综合能力测试转变。在2000年以后,高考逐渐实行“3+X”模式,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素质,引导考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高考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5.录取分数线 建国初期,高考录取分数线主要根据文、理科分开划线原则进行录取。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录取分数线逐渐开始采用“一本、二本、三本”统一分数线的方式进行划定。近年来,中国高考录取分数线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出现了“自划线”、“校际线”等多种形式的分数线,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招生需求。 6.考试形式 建国初期,高考主要采取纸笔考试的考试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考也逐渐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考试等新型考试形式。自2001年起,中国高考逐步实行计算机网上阅卷,提高了阅卷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等新型考试形式,进一步丰富了高考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 7.录取结果 建国初期,高考录取结果主要通过邮寄通知书的方式告知考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考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考生,一些省份还开通了“阳光招生”平台,方便考生和家长了解录取信息。 8.政策变化

1999年标准分对照表

对照表1999年标准分 科目,文科标准分,理科标准分 -----,------,------ 语文,72.4,- 数学,69.4,81.2 英语,68.1,- 物理,-,69.7 化学,-,71.6 生物,-,69.1 文科标准分是根据该年文科考试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计算得出的。1999 年的语文考试的平均分是72.4分。标准分被设定为100分时,语文试卷 的标准差就是15分。标准分的计算方式是:标准分=50+10×(个人分数- 平均分)/标准差。例如,如果一些考生的语文分数是80分,那么他的标 准分是:50+10×(80-72.4)/15=57.3 理科标准分的计算与文科相同。数学试卷的平均分是69.4分,标准 差是13分。物理试卷的平均分是69.7分,标准差是12分。化学试卷的 平均分是71.6分,标准差是13分。生物试卷的平均分是69.1分,标准 差是12分。 只要知道个人的分数和科目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就能通过上述公式计 算出对应的标准分。标准分的计算是为了将不同科目的分数进行统一比较,

以评估学生在不同科目上的成绩优劣。标准分越高,表示个人的分数相对较高;标准分越低,表示个人的分数相对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分只是一个相对的指标,用来对不同科目的分数进行比较。它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个人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仅仅只是一个评价工具。在选择学校、专业和就业方向时,并不是只看标准分,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个人兴趣、特长和目标等。 总结起来,1999年的高考标准分是用来对考生的成绩进行统一评价的指标。文科标准分包括语文和英语,而理科标准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标准分的计算是为了将不同科目的分数进行统一比较,以评估学生在不同科目上的成绩优劣。标准分只是一个相对的指标,不能直接反映个人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在选择学校、专业和就业方向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中国高考发展史

中国高考发展史 高考制度于1952年建立,当年高考时间为8月15日、16日、17日这三天,由全国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977年9月,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恢复。 1978年7月10日,中国高考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并第一次召开会议。 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于1978年2月举行,考试与1977年一样都是分省命题。 1979年7月,中国高考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决定统一命题和印发标准答案。 1981年11月,全国已有5600万人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五次考试。 1983年7月,全国统一命题的四省市开始试行“定向招生”。 1984年6月,全国统一命题的17省市实行“定向招生”。 1985年,中央决定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管理体制,对部分高等学校进行扩大招生规模的试点。 1989年2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高考中推广。 1990年,全国开始试行标准化考试。 1994年,全国高考科目从“3+2”改为“3+x”。 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从当年开始进行招生体制改革,试行部分高校招生并轨制。 2000年,中国正式实施“3+x”高考科目改革。 2001年,广东、河南、安徽、浙江高考试点改革。 2002年,江苏、河北、云南、辽宁、湖南、天津、山西、江西、山东高考试点改革。 2003年,北京高考试点改革。 2004年,山东、天津、浙江、福建、广西、四川、重庆、陕西高考试点改革。 2005年,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福建高考试点改革。 2006年,宁夏、海南、广东、山东、天津高考试点改革。 2007年,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安徽、天津高考试点改革。 2008年,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湖北高考试点改革。 2009年,上海高考试点改革。 2010年,广东、山东、辽宁、天津、江苏、浙江高考试点改革。 2011年,安徽、吉林、黑龙江、河北、江苏高考试点改革。 2012年,广东、江苏高考试点改革。 2013年,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高考试点改革。 2014年,湖北、广东、四川、江苏高考试点改革。 2015年,北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重庆、四川高考试点改革。

【高考试题】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试题】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2页。第II卷3 至8。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l.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 sinαsinβ=-[cos(α+β)-cos(α-β)]/2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S台侧=(c'+c)L/2 其中c'和c表示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周长,L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台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s,s'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h表示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14)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I是全集,M、P、S是I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M∩P〕∩S(B)(M∩P)∪S (C〕(M∩P)∩(D〕(M∩P)∪ (2)已知映射f:A→B,其中,集合A={-3,-2,-1,l,2,3,4,}, 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A中元素在映射f下的象,且对任意的a∈A,在B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a},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是

199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与参考考答案

199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及其参考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8。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l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 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1 ()2 S c c l ='+台侧 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球的体积公式:34 3 V r π=球.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台体的体积公式:h S S S S V )3 1' ++=‘台体(.其中'S .S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h 表 示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14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顶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I 是全集,M 、P 、S 、是I 的3个子集.由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N M ⋂S ⋂〔B S P M ⋃⋂)( 〔C S P M ⋂⋂)( 〔D S P M ⋃⋂)( 〔2 已 知 映 射 f: A 中中的元素都是集合其中,集合A B A B },,3,2,1,1,2,3{,---=→ 元素在映射f 下的象.且对任意的a ∈A 中则集合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在B {a},B ,元 素的个数是 < >

1999年内蒙古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1999年内蒙古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l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 )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1sin cos sin()sin()2αβαβαβ= ++- []1 cos sin sin()sin()2αβαβαβ=+-- []1 cos cos cos()cos()2 αβαβαβ=++-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1 ()2 S c c l ='+台侧 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球的体积公式:3 43 V r π=球,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台体的体积公式:h S S S S V )3 1' ++=‘台体(,其中'S ,S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h 表示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14题每小题5分,共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顶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I 是全集,M 、P 、S 、是I 的3个子集,由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N M ⋂S ⋂ (B )S P M ⋃⋂)( (C )S P M ⋂⋂)( (D )S P M ⋃⋂)( (2)已知映射f:A 中中的元素都是集合其中,集合A B A B },,3,2,1,1,2,3{,---=→

元素在映射f 下的象,且对任意的a ∈A 中则集合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在B {a},B ,元 素的个数是 ( ) (A )4 (B )5 (C )6 (D )7 (3)若函数y=f(x)的反函数是y=g(x),f(a)=b,ab 等于则)(,0b g ≠ ( ) (A )a (B )1 a - (C )b (D )1 b - (4)函数f(x)=Msin(在区间)0)(>+ωϕωx [a,b]上是增函数,且f(a)=-M,f(b)=M,则函数g(x)=Mcos(上在],[)b a x φω+ ( ) (A)是增函数 (B )是减函数 (C )可以取得最大值M (D )可以取得最小值-M (5)若f(x)sinx 是周期为π的奇函数,则f(x)可以是 (A )sinx (B)cosx (C)sin2x (D)cos2x (6)在极坐标系中,曲线关于)3 sin(4π θρ- = ( ) (A)直线3 π θ=对称 (B )直线πθ6 5 = 轴对称 (C )点(2, )3 π中心对称 (D )极点中心对称 (7)若干毫升水倒入底面半径为2cm 的圆柱形器皿中,量得水面的高度为6cm ,若将这些水倒入轴截面是正三角形的倒圆锥形器皿中,则水面的高度是 ( ) (A)cm 36 (B )cm 6 (C )2 (D )3 (8)2312420443322104)(),)32(a a a a a x a x a x a x a a x +-++++++=+则(若 的值为 ( ) (A)1 (B)-1 (C)0 (D)2 (9)直线为得的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截圆403232 2=+=-+y x y x ( ) (A )6π (B)4π (C)3π (D)2 π (10) 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 , 已知面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ABEF= EF ,2 3 与面AC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 ( )

1999年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理)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 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 2页。第II 卷3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 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βαβαβα-++=sin sin 21 cos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21 sin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1 cos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 1 sin sin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l c c S +'=2 1 台侧 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台体的体积公式 () h S S S S V +'+'=3 1 台体 其中S '、S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h 表示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 —(14)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I 是全集,M 、P 、S 是I3个子集,则阴影 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M ∩P )∩S (B )(M ∩P )∪S (C )(M ∩P )∩S (D )(M ∩P )∪S (2) 已知映射f :B A →,其中,集合{},4,3,2,1,1,2,3---=A 射f 下的象,且对任意的,A a ∈在B (A )4 (B )5 (C )6 (D )7 (3)若函数()x f y =的反函数是()()0,,≠==ab b a f x g y ,则()b g 等于 (A )a (B )1-a (C )b (D )1-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