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影响及应对——流动性研判之二

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影响及应对——流动性研判之二

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影响及应对——流动性研判之二
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影响及应对——流动性研判之二

中国流动性陷阱:现象、影响及应对——流动性研判之二

本文分析中国面临的流动性陷阱问题,在比较欧美日货币政策方案及效果的基础上,得出中国需要曲线的、定向的量化宽松来应对,并与强改革相配合。

摘要:

1)流动性陷阱的危害。在流动性陷阱中,传统货币政策失效,央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都会被人们储蓄起来,而不去投资和消费,致使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对债市,由于人们风险偏好很低,倾向于持有流动性好的短端投资,造成短端利率接近零,而期限利差、信用利差难以下降。对股市,由于人们投资、消费意愿低,分子(经济)和分母(风险溢价)都无法改善,陷入长期低迷。

2)海外摆脱流动性陷阱的成功经验。央行必须扩大其购买资产的范围,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比例的方式注入流动性,来压低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提高银行的放贷能力和意愿。同时随着资产价格上涨,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得以恢复,居民资产端膨胀,以此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3)中国已现流动性陷阱迹象。一方面,经济不断下滑;另一方面,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降至1%左右,与超额准备金利率0.72%仅差28bp,考虑到银行间市场与央行之间的信用利差和隔夜回购利率波动的风险补偿,隔夜回购利率已降至最低水平附近。而长端利率和贷款利率仍居高不下,降准降息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4)中国的货币政策该如何应对?中国需传统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用,针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配以曲线地定向地量化宽松操作,量价双管齐下,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比例的方式注入流动性,且量要足够大。同时,必须实行“强改革+宽货币”的政策组合。破旧立新,堵住三大资金黑洞,加快新旧经济的替换速度。5)中国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需六大货币政策工具并用。针对当前短端利率几乎下降到底,而银行隐性不良率高、放贷意愿不足、实体经济融资难贵、长端利率下降困难等流动性陷阱迹象,我们预计央行应对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可能是:工具一,取消超额准备金利息;工具二,降准降息+定向降准;工具三,对商业银行抵

押再贷款+扩大抵押品;工具四,扭曲操作,收短放长;工具五,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工具六,注资政策性银行+定向放贷。

目录:

1. 流动性陷阱

1.1.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1.2. 什么造成流动性陷阱

1.3. 流动性陷阱对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

2. 海外摆脱流动性陷阱的成功经验

2.1. 3轮QE过后,美国经济从危机走向复苏

2.2. 从LTRO到TLTRO再到QE:欧元区经济筑底复苏

2.3. 从QE到QQE:日本经济温和复苏

2.4. 欧美日摆脱流动性陷阱的原理

3. 中国面临的流动性陷阱

3.1. 中国是否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3.2. 中国出现流动性陷阱迹象的原因

3.3. 中国的货币政策该如何应对

4. 央行应对流动性陷阱的货币政策研判

4.1. 货币政策一,取消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息

4.2. 货币政策二,降准降息+定向降准

4.3. 货币政策三,对商业银行实行抵押再贷款+扩大抵押品范围

4.4. 货币政策四,扭曲操作,收短放长

4.5. 货币政策五,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收购银行不良资产

4.6. 货币政策六,注资政策性银行+定向放贷

4.7. 货币政策七,直接QE(不会采取)

正文:

1.流动性陷阱

1.1.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接近零利率),此时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致使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刺激银行放贷、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导致货币政策失效。由于利率太低,人们宁愿持有现金,在流动性陷阱下,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

1.2. 什么造成流动性陷阱整个宏观经济陷入萧条之中,需求不足,居民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甚至为零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仍旧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仍旧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使得人们风险偏好很低,宁愿持有流动性最好的货币,也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央行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储蓄起来,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造成货币政策失效。另一方面,当市场利率降至很低的水平时, 人们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从而愿意多持有货币。同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当利息收入太低时,几乎每个人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增加多少货币,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趋向无穷大,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1.3. 流动性陷阱对经济、资本市场的影响在流动性陷阱中,传统货币政策失效,央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都会被人们储蓄起来,而不去投资和消费,致使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对债券市场而言,由于人们风险偏好很低,倾向于持有流动性好的短端投资,造成短端利率接近零,而期限利差、信用利差难以下降。而股市由于人们投资、消费意愿低,分子(经济)和分母(风险溢价)都无法改善,陷入长期低迷。

2. 海外摆脱流动性陷阱的成功经验2.1. 3轮QE过后,美国经济从危机走向复苏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持续低迷,银行惜贷、企业投资意愿低、居民消费谨慎、市场风险厌恶情绪高,短端利率降到0.1%左右,而长端利率难以下降,出现流动性陷阱的现象。美联储为加速美国经济走出衰退,减少产出缺口而推出QE。美联储先后实施了3轮QE,共计 3.51万亿美元;贷款利率从峰值8.05%降到3.25%。3轮QE释放3.51亿美元流动性,贷款利率下降60%,美国经济在全球率先走向复苏,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美联储退出QE并择机加息。目前,美国经济正在逐步向潜在增速2%左右企稳。

2.2. 从LTRO到TLTRO再到QE:欧元区经济筑底复苏欧洲的高福利、高税收,致使居民就业意愿不强、企业家创新扩张动力不足,造成高失业率,但失业者生活水平仍不错,导致全社会的负债率不断上升。欧元推出后,欧元区统一了货币政策,但未统一财政政策,此结构性问题更使欧元区问题雪上加霜。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些问题暴露无遗,使欧元区经济陷入多年低迷,失业率不断上升。短端利率降到接近零,但银行依然惜贷、投资消费依然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长端利率下降缓慢,陷入流动性陷阱。欧央行从LTRO到TLTRO再到QE,共注入2.2万亿欧元,边际贷款利率从2.25%降到0.3%。近期欧元区经济筑底复苏。第一,消费和出口增长稳定。欧元区5月ZEW 经济景气指数61.2,前值64.8。第二,2015年4月欧央行发布银行借贷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借贷标准下降,QE带来的银行流动性流向了实体经济。第三,欧元区综合PMI连续23个月处于扩张态势。第四,IMF近期将将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从1.2%上调至1.5%。

2.3. 从QE到QQE:日本经济温和复苏日本在90年代初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后,并未采取供给端的制度性改革,而是热衷于各种经济刺激,救助很多已失去竞争力的企业,以维持低失业率,造成经济中充满大量僵而不死的僵尸企业,致使政府和企业的负债率不断升高。长期的制度僵化,积累的大量制度性、结构性问题,致使日本虽然长期维持零利率,但经济却

始终面临低通胀、低增长的困境。日本是陷入流动性陷阱最典型的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实为日本所创。2013年4月-2014年10月,日本央行推出QQE(质化+量化宽松),没有期限,直至通胀稳定在2%,每年扩大基础货币规模60至70万亿日元,除每年购买50万亿日元国债外,还将增购高风险的股市联动型基金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1万亿日元、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300亿日元。2014年11月-现在,日本央行将每年基础货币宽松规模从60-70万亿扩大至80万亿日元,进一步增购国债,从每年50万亿扩大至80万亿日元,同时延长国债增持期限,从7年最长延至10年,另外还将年度ET F和JREIT购买规模扩大两倍。从QE到QQE,长期贷款利率从2.55%降到1.05%。日本短期数据仍比较稳定,4月失业率3.4%,降至18年最低值;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5月制造业PMI为50.9,高于前值49.9。日本经济正逐步温和复苏,预计将继续良性经济周期。

2.4. 欧美日摆脱流动性陷阱的原理当短端利率降至接近零,而经济仍处衰退时,央行必须扩大其购买资产的范围,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比例的方式注入流动性,来压低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提高银行的放贷能力和意愿。同时随着资产价格上涨,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得以恢复,居民资产端膨胀,以此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QE起作用的核心逻辑:(1)央行通过购买银行风险资产,提高资产价格,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同时降低银行风险资产比例,以此提高银行的放贷能力和意愿。(2)对企业来说,央行通过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提高资产价格,恢复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同时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刺激企业投资。(3)降低实际利率,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促使资产价格上涨,增加居民财富刺激居民进行消费,使经济尽快走出衰退。

图 1 QE的传导路径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 中国面临的流动性陷阱3.1. 中国是否陷入了流动性陷阱2014年2季度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到后,经济不断下滑,当前各经济指标均处于多年来的低点附近。一季度GDP增速下降至7%,为6年来新低,而GDP平减指数也首次转负,PPI连续38个月负增长,实体经济仍面临通缩压力。4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3%,5月汇丰PMI终值49.2,仍低于荣枯线,4月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同比下滑至12.2%,二季度经济增速破7风险很大,经济形势严峻。另一方面,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降至1%左右,与超额准备金利率0.72%仅差28bp,考虑到银行间市场与央行之间的信用利差和隔夜回购利率波动的风险补偿,隔夜回购利率已降至最低水平附近。而长端利率和贷款利率仍居高不下,10年期国债利率近半个月不降反升20bp到 3.6%,央行统计的一季度贷款平均利率高达6.8%,而一季度名义GDP增速才 5.8%。一方面经济不断下滑,另一方面,短端利率已降至最低水平附近,而短端利率的下

降无法传导到长端利率和贷款利率,降准降息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中国已出现流动性陷阱迹象。

3.2. 中国出现流动性陷阱迹象的原因从2014年起经济不断下滑,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降准降息对降低短端利率效果显著,然而短端利率向长端利率传导的机制并不顺畅,长端利率10年期国债在3.6%左右,与去年末相比仅下降5bp,期限利差扩大;一般贷款的平均利率更是高达 6.8%。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而银行是顺周期的,在经济下滑期,银行不良率上升,风险偏好下降,倾向于安全性高的短端投资,惜贷情绪严重。目前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正是银行惜贷的结果。另外,中国尚未完成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也阻碍了利率传导机制。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割裂,也阻碍了利率的传导。第一,商业银行体制问题,掌管流动性、债券和信贷市场的部门缺少市场化的协调,导致利率传导效率低下。第二,债券市场品种较少,定价机制不完善,不能形成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发债,由于需要审批,发债主体总体资质较好,没有发生过违约,即使是超日债,其债券持有者也被刚性兑付了;又受审批影响,限制了债券供给,使银行间市场风险溢价较低。信贷市场与银行间市场割裂,银行间市场信用利差的下降无法传递到信贷市场。这只能靠央行通过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来直接干预信贷市场,疏通利率传导途径,以达到压低贷款利率的目的。信贷市场长期存在结构性问题,投放很不均衡,造成结构性的流动性陷阱。由于国内银行放贷个人责任制和市场参与者国营、民营二元结构,银行偏向于国有背景和传统行业的借贷者。在很多领域,民营企业的效率明显高于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有政府隐性担保,导致国有企业实际融资能力明显强于民营企业。即使流动性宽松,三农、中小企业、新兴产业,这些真正需要资金的领域依然无法拿到银行信贷。以此可见,中国面临的结构性流动性陷阱问题更严重。

图2 七天逆回购与十年期国债利差扩大单位:%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3. 中国的货币政策该如何应对中国不但需要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而且更需要避免结构性流动性陷阱。中国的货币政策该如何应对?答案:中国需要继续降准降息的同时,针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配以曲线地定向地量化宽松操作,量价双管齐下,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比例的方式注入流动性,且量要足够大。首先,通过曲线地定向量化宽松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比例的方式注入流动性,且量要足够大。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对降低短端利率效果显著,但对进一步降低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有些无能为力,特别是对信贷市场。银行是顺经济周期的,在经济下行时,为控制不良资产率会出现惜贷现象。银行愿意降低贷款利率,增加放贷量的核心逻辑在于流动性充裕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所以要让银行提供大量低息贷款刺激投资和消费,必须要通过量化宽松,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比例的方式注入流动性,且量要足够大,才能解决中国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降低长端利率,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其次,由于中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面临结构性流动性陷阱问题更严重。加之银行法的限制,中国的量化宽松只能是曲线的、定向的,针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而且,必须实行“强改革+宽货币”的政策组合。经济结构转型期,由于体制性障碍使得旧增长模式无法顺利出清,财务软约束,借助隐性担保加杠杆负债循环。如果没有强改革破掉旧增长模式和刚兑,单纯的量化宽松只会使旧增长模式死灰复燃,使经济遭遇类似美国七十年代的滞胀。如果通过改革破旧立新,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作用,新型的货币工具量化宽松将有利于降低新经济的融资成本,加快新经济替换老经济的速度,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因此“强改革+宽货币”的政策组合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4. 央行应对流动性陷阱的货币政策研判面对当下中国经济下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从去年起央行采用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我们先比较央行目前使用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利弊,再针对央行目前面临的国内流动性陷阱迹象,预测中国应对流动性陷阱的货币政策取向及可能的操作工具。

表1 目前央行释放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比

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引导、价格引导齐全,定向、非定向量化宽松都有,但缺乏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的政策工具。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特别是结构性流动性陷阱,我们认为央行需要传统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用,量价双管齐下,采取曲线的、定向的量化宽松政策,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比例的方式注入流动性,且量要足够大。我们预测以下货币政策工具将构成央行应对流动性陷阱的货币政策组合。

4.1. 货币政策一,取消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息目前央行给予超额存款准备金是0.72%的利率,而美国是零。在当前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达4%的情况下,预测央行将取消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息,从而打开短端利率进一步的下降空间。

4.2. 货币政策二,降准降息+定向降准目前大型金融存款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8.5%为全球最高,一年期存款利率 2.25%,与发达国家普遍的零利率相比,仍高出不少。另外,随着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热钱将逐步流出,外汇占款将下降,央行也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利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完成利率市场化,进一步降低实际利率,扩大银行的放贷能力。全面降准降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利率,增加银行放贷量,但解决不了银行贷款投向不平衡造成的结构性流动性陷阱问题。因此,央行在降准降息的同时,需要采取定向降准相配合,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进行定向降准,以此激励银行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放贷。

图3 新增外汇占款创历史新低单位:亿美元(左),亿元(右)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人民银行

4.3. 货币政策三,对商业银行实行抵押再贷款+扩大抵押品范围目前央行降准降息对降低短端利率效果明显,但对长端利率效果有限。央行通过抵押再贷款的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低息资金,比如目前的MLF和PSL,并扩大抵押品范围,以此降低长端利率。日前央行将抵押品的范围包括地方债,此举可增加地方债的吸引力,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压低中长端利率。抵押再贷款模式也便于央行引导商业银行向其希望的领域进行信贷投放,比如去年央行对国开行的1万亿PSL定向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对银行进行MLF要求其增加对三农和小微贷款的投放,都是定向量化宽松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此摆脱流动性陷阱,特别是结构性流动性陷阱。从欧央行的经验来看,通过抵押再贷款注入流动性的主动权在银行,由银行的需求量决定,而且仅是提供低息贷款,信贷资产的风险仍在银行端。此举虽能降低贷款利率,但由于没有降低银行的风险资产比例,因而没有提高银行的放贷意愿,对增加银行的放贷量效果较弱。

4.4. 货币政策四,扭曲操作,收短放长目前银行业的超储率已高达4%,隔夜回购利率降至1%左右,短端流动性泛滥一览无遗。而长端方面,近半个月10年期国债利率不降反升20bp至3.6%,一季度银行平均贷款利率 6.8%,长端流动性紧张也是显而易见。央行需通过正回购回收短端过剩流动性,同时通过PSL释放长端流动性,即扭曲操作,在保持流动性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收短放长,压低中长端利率,摆脱流动性陷阱。从美国扭曲操作经验来看,其效果总体一般,即使压低了中长端利率,由于没有减少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银行依然惜贷。

4.5. 货币政策五,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收购银行不良资产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

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所以央行无法直接量化宽松,但是央行可以参照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让其大规模收购银行三农、小微企业等的不良贷款,降低银行的贷款不良率,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这样可以同时提高银行的放贷能力和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放贷意愿,对引导信贷投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更有效。

4.6. 货币政策六,注资政策性银行+定向放贷4月央行声明将以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债转股形式,向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分别注资32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农业发展银行则由财政部追加资本金。注资后,按照目前四大行平均13.8倍杠杆测算,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具备增加7.9万亿的潜力。政策性银行是中国特有的类政府性机构,同时扮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角色,央行注资政策性银行相当于曲线、定向的量化宽松。由于银行法规定,央行无法直接量化宽松,但可以通过注资政策性银行,让政策性银行直接对三农、小微企业、保障房、一带一路等放贷或在银行间市场购买地方债、信用债等,达到量化宽松,摆脱流动性陷阱的目的。而且政策性银行由央行、中央汇金和财政部直接控股,不以纯商业化为目的,能够更好地贯彻政府针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量化宽松。

4.7. 货币政策七,直接QE(不会采取) 央行直接购买银行的国债、地方债、信贷资产,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比例的方式注入流动性,激发银行低息放贷,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由于直接QE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相冲突,央行现在直接使用QE购买风险资产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版的量化宽松还是会以曲线的形式进行。

图 4 央行货币政策组合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预测央行应对流动性陷阱,特别是结构性流动性陷阱的货币政策将是传统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用,量价双管齐下,采取曲线的、定向的量化宽松政策,用货币政策引导地方财政政策投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见图14)。采取的政策包括取消超额存款准备金利息、降准降息+定向降准、对商业银行抵押再贷款+扩大抵押品范围、扭曲操作收短放长、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收购银行不良资产、注资政策性银行+定向放贷,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刺激银行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放贷意愿,其中,通过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来处置银行三农、小微企业等的不良贷款是重中之重。同时配以强改革破旧立新,堵住三大资金黑洞,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作用,加快新经济替换老经济的速度。这样中国才能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改革牛市才能茁壮成长。

精选留言暂无...

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 目录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流动性陷阱概述 流动性陷阱分析 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编辑本段]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编辑本段] 流动性陷阱概述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

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编辑本段] 流动性陷阱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的情况。 在以利率为纵轴,货币量为横轴的平面座标图上,可以用货币需求曲线上与某一最低限度利率水平相对应的一段平行于横轴的曲线来描述流动性陷阱。出现这种情况,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将完全被投机性货币需求吸收,不再会引起利率的下降和投资的增加。这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首先提出的,但将其命名为流动性陷阱的则是英国经济学家D.H.罗伯逊。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时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支配,就是说,它既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有机会在持有债券和持有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当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提高),且低于某种“安全水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愿意多持有货币。反之,人们就会少持有货币而多购买债券。上述对持币动机及对货币需求的解释,实际上并未超出古典学派的视野。不同的是,凯恩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则根据上述理由,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即无力再加控制。他认为,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调节;利率降至某一水平之后,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它下降。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课后复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货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银都是币材,金银币同时流通。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提供的信用。(具备如下两个特点:a.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这里的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b.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 直接融资:指最后放款人和最后借款人之间直接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指由金融机构在最后借款人和最后贷款人之间充当媒介的融资活动。 商业汇票:指由付款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 商业期票(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对债权人开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可转让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回购市场:是指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 场外市场:指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证券商及其他客户的计算机和远程通信系统,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是在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网络。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总量 和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长。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基尼系数长期处于收入分配差距所能承受的0.4临界点之上,这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阻碍作用。然而,基尼系数仅反应了收入差距的一个方面,只能测度同代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却不能反应收入差距在不同代人之间的传递情况。事实上,近年来, 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代际间的传递程度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贫二代”、“官二代”以及“农民工二代”等话题的持续发酵,也表明代际间的收入差距传递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父代收入差距在子代之间的传递将会导致子代机会的不公平,从而进一步加剧子代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得贫困者由暂时性贫困走向永久性贫困的恶性循环。经济学家一般采用代际收入流动性这一指标来衡量代际间的收入差距。代际收入流动性反应了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程度,较高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意味着子代收入受父代的影响程度较弱,贫穷家庭的子代收入具有充分向上流动的机会;而较低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则说明子代的收入受父代收入的影响程度较高,贫困家庭子代向上流动的机会概率较低。已有研究表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种机制,也即:一方面,通过对其子代的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子代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父代通过其自身的社 会资本影响子代的就业获得。相对于结果不平等,人们更难以忍受的是机会不平等。因此,为国民创造具有公平的竞争机会的制度环境,

减少父代对子代收入的影响,以使得贫困家庭的子代具有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有必要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进行识别,并 对影响机制的作用程度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部分政策进行检验,以期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系统梳理了代际收入流动 性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数据,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角度检验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并证实了上述两种机制的存在。研究发现家庭收入与子代的受教育年限显著正相关,家庭收入水平每提高1%,子代的受教育年限约提高0.01年;当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平均提高1%时,家庭子代主观自评健康状况为“良好”的概率将提高0.36%;父代的社会资本规模越大,子代进入国有单位、高收入行业的机会概率越高;同时父代的社会资本规模也与子代较高职业地位的获得机会显著正相关。第二,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数据,测度了中国当前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并分城乡、区域样本进行了比较。此外,在对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通过中间变量法对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机制 进行分解,识别了代际收入流动中两种途径的主要贡献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城乡居民整体的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大小约为0.23;城镇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明显高于农村家庭,东部地区家庭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家庭,父子收入的相关程度高于父女的收入相关程度;随着收入分 位数的增加,代际收入弹性呈先减少而后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人力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政策意义

流动性陷阱指当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由于人们对于某种“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作为个人享乐的消费资料消费掉。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政策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政策意义 1、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2、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3、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5、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2011南大经济学919经济学原理真题与答案

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1、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2、生产者剩余 3、帕累托最优 4、自动稳定器 5、摩擦性失业 6、剑桥方程式 二、计算题(共30分,每题15分) 1、假设x和y的效用函数为U(x y)=xy+y。 计算X与Y的马歇尔需求函数并描述收入I或其他商品价格变化是需求曲线怎样 变化? 2、某国经济总量生产函数为Y=10√L (1)求劳动的需求函数 (2)用实际工资表示产出 (3)名义工资为2 P=1.5 计算产出水平 (4)假设名义工资W=2 求总供给方程。 三、简答题(共90分,每题15分) 1、什么是消费者剩余?为什么会存在消费者剩余。 2、为什么MC曲线代表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3、公共产品决策与私人产品决策有何不同,公共产品为什么出现市场失灵。 4、简述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主要内容。 5、试述货币供给增大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 6、简述AD曲线发生平移的影响因素。

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答题思路:①. 替代效应的定义 ②. 图形分析(包括价格上升时的替代效应与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这种题目图形最重要, 一定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答:①.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在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纯粹因价格变动进而商品相对价 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改变。收入效应是在商品的相对价格没有发生变化而 引起的实际收入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②. a. 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加上文字描述。 b. 价格上升时的替代效应。(图形与上图相同,标记相反) 2.生产者剩余 答题思路:①. 定义; ②. 数学表达式与图形描述; ③—⑤对比总结部分。 答:①. 生产者剩余是按照市场价格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收益与厂商愿意得到的最低金额之间的差额。在短期,由于固定成本支出不能得到回收,得到的收益 只要能够高于全部变动成本之间一点,厂商就愿意提供产品。这高出的一点 可以看作生长者剩余。生长者剩余实际上就可以看作是厂商按照市场价格销 售一定量产品得到的收益与厂商为生产这些产品付出的总变动成本之间的差 额。 ②. 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上面的面积,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尔雅当代中国经济答案

5春学期《当代中国经济(尔雅)》在线作业试卷得分:100 一,单选题 1. 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和变迁中采用的方式是以下哪种形式? A. 强制性 B. 诱致性 C. 自发性 D. 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 ? 正确答案:D 2. 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以下描述不准确的是? A. 公有制下企业管理者应遵循生产条件带来的收益由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共同分享的原则进行分配。 B. 公有制下企业高管也应依靠所有权进行分配。 C. 私有制下企业高管依靠所有权进行分配。 D. 分配中还需考虑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或是非个人所有。 ? 正确答案:B 3. 传统公有制在确定其范围和形式的时候,一般不考虑以下哪个因素? A. 社会化的程度 B. 劳动形式的不同 C. 占有主体的限制 D. 生产技术的特点 ? 正确答案:B 3. 关于我国利率和储蓄投资实际情况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储蓄增长速度高于投资增长速度 B. 储蓄投资存在不对称性变化 C. 应当抑制储蓄来降低高储蓄率 D. 应当提高投资能力

? 正确答案:C 4. 不同时期的主导消费品不一样,储蓄行为具有阶段性,收入增加不会立刻引起消费行为的增加。因此,两个阶段过渡时期储蓄会? A. 不变 B. 不一定 C. 增加 D. 减少 正确答案:C 4. 在选择利率政策的时候,以下哪种因素一般不主要考虑其影响? A. 股票市场的供求 B. 借贷资金的供给 C. 借贷资金的需求 D. 社会平均利润率 ? 正确答案:A 5. 以下关于规范政府调节过程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加大税率以实现社会公平 B. 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C. 合理规范税制 D. 适当的转移支付 ? 正确答案:A 7. 储蓄资源的提供者对于资产的需求往往有着“三性”的偏好,这不包括? A. 流动性 B. 收益性 C. 安全性 D. 风险性 ?

浅析我国流动性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68574923.html, 浅析我国流动性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作者:贾丽平 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36期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不足问题的交替存在,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就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到2008年上半年为止,流动性过剩矛盾依然突出,中国人民银行以加强流动性管理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内容,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大力回收过剩流动性。2008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又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本文从我国流 动性问题的表现入手,分析我国流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我国流动性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动性居民储蓄货币政策 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现金的难易程度。由于现金不用转换为别的资产就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清偿,因此,现金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流动性问题表现为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不足,是指经济中可变现资产过剩或不足。 我国流动性问题的表现 我国流动性过剩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速度。2007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16.7%远大于实际GDP增长率11.9%,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比广义货币供应量 M2增速高4.3个百分点,说明定期存款活期化趋势加剧,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银行体系资金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二是商业银行存款大于贷款出现巨额存差。2007年,我国各项存款余额 为40.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 16.4%,存差高达12.3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1%,是2001年的3.9倍,流动性过剩问题加剧。三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居高不下。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银行发放贷款或偿还负债的最高限额,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大小直接影响银行的流动性,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一直是判断商业银行流动性是否充足的重要标志。2007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5%。由于近年来银行支付系统不断完善以及商业银行资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3.5%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表明我国仍处于流动性过剩的困境中。

【推荐】判断题,“流动性陷阱”可以用来解释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推荐word版 (2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判断题,“流动性陷阱”可以用来解释扩张性货币政 策的有效性问题 篇一:金融学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选题 1.在商品赊销、预付工资等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3.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10,而市场比价是1∶12,那么充斥市场的将是()。 A.金币 B.银币 C.金币、银币共同流通,没有区别 D.金币、银币都无人使用 4.(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 5.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6.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以()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A.英镑B.法国法郎C.美元 D.德国马克 7.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本位体系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以上都不能 8.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 9.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0.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的理论总结称为()。 A、特里芬难题 B、米德冲突 C、马歇尔—勒纳条件 D、一体化三难 11.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形式不包括以下() C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单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2.跛行本位制出现在()货币制度阶段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阶段 13.国际金币本位制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B、各国货币都规定了含金量 C、取消外汇管制 D、国际收支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 14.欧元正式投入使用是在() A、1998年6月1日 B、1999年1月1日 C、201X年1月1日 D、201X年7月1日 15.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不包括() A、中国银行 B、汇丰银行 C、花旗银行 D、渣打银行 二、判断题 1.流通中的辅币是我国使用的信用货币之一。() 2.流通手段不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 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浅析社会流动性

浅析社会流动性 关注“社会流动性” 2011-09-20 (晋城发展研究第32期) 【社会流动性】 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民众在地域上的迁徙情况,因此,也称之为水平流动性,另一层的意思是指人们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的升迁,是指纵向的流动性。这里主要介绍纵向社会流动性。 按照学究式的定义,社会流动性是指个人或群体由社会的某一阶层到另一阶层的活动。具体来讲,它是上一代人的收入、教育和地位对下一代人收入、教育和地位的影响程度,这种影响程度越高,社会流动性就越低。而进一步严格区分,社会流动性又分为代内流动(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和代间流动(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前者是指个人在自己一生中的社会地位的变迁,例如,从一个蓝领阶层成为白领阶层。而后者是指下一代相对于父母社会地位的变迁,像奥巴马从一个普通的黑人移民的后代成为美国的总统。 【社会流动性的测度】 社会流动性的测度方式是收入、教育和地位在代际之间的相关系数,它的取值在-1到1之间。合理的社会流动性意味着代际相关系数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是代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意味着如果上一代是穷人,那么下一代就

变成富人;上一代是富人,下一代就变成穷人,这通常是通过大规模的财富剥夺才可能实现的代际变化。一些国家长期陷入贫困陷阱、积重难返,其主要原因就是经常发生战乱和革命,导致了代际之间的过度和无常的变化。正常社会的代际相关系数都是在0和1之间,由于有各种因素影响代际之间的传承,比如基因、自然环境等,所以相关系数应该高于0;但如果代际相关系数趋于1,社会结构就会彻底地固化,父辈的收入、教育和地位会完全决定子辈的收入、教育和地位。 【社会流动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强调社会流动的重要性?现在人们高度关注 的政府规模过大、收入分配不均、教育不平等、健康不平等,这些问题都是体现为静态的不平等,而社会流动性低、社会利益结构被固化,这将造成动态的不平等,必然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的停滞。 什么叫静态和动态的不平等?假设有两个社会,第一个社会贫富差距很小,基尼系数只有0.25,但没有社会流动性,父辈富则子辈富,父辈穷则子辈穷;第二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基尼系数高达0.45,但社会流动性很强,无论父辈条件怎样,所有年轻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那么这两个社会更有活力的当然是后者。这就是静态和动态不平等之间的差别。 较高的社会流动性是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只有较高的社会流动性才能保证动态的机会公平,调动社会上所有人的积极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努力工作,积极创业和创新。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以后就进入了效率驱动阶段,在此阶段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激励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人们是否愿意学习、得到教育和培训以及是否愿意寻找

流动性陷阱与名义利率

1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这里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经济处于严重萧条之中,名义利率已下降为零或接近为零,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进一步下降已失去作用;第二,由于利息收入太低,人们宁愿持有现金,也不愿持有债券、股票进行投资,因为持有货币更便于交易,而利率一旦提高,债券市值便会下降。第三,由于公众对经济的前景预期不佳,导致自发性支出大大减少,经济衰退严重,需求严重不足,利率对刺激投资与消费的回升也失去了杠杆作用。 按传统凯恩斯主义观点,当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只有靠财政政策来启动。 2.什么是“零利率下限”? 零是名义利率的下限,名义利率不能低于零。 3.为何名义利率不能为负值? 公众通常以消费、购买股票、债券、银行存单和现金等多种方式支配收入,当名义利率为负时,持有银行存款、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收益将为负,公众就会倾向于持有现金,减少消费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持有。这样,消费下降、投资因不能有效融资也会下降,产出减少,失业增加。为此,名义利率不能为负。如果经济同时还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在名义利率因受到零下限约束而不能降低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将上升,支出减少,通货紧缩进一步严重,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循环。 4.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IrvingFisher(1896)最早提出了零利率下限问题,他指出,如果一种商品可以无成本地持有,那么以这种商品计价的利息就不能为负。对于货币而言,这就意味着,如果持有货币是没有成本的,但将货币借出却收到负的利息,那么没有人愿意将货币借出,相反会持有现金。这就是零利率下限问题。凯恩斯在《通论》中最早详细阐述了流动性陷阱问题。他提出,公众持有货币是基于流动性偏好,当利息低得超过流动性偏好所能带来的效用,公众就会选择持有货币,减少支出,此时再降低利率也不能刺激产出,增加的货币将被进一步储藏起来,以便未来利率上升时获取更高的收益。 零利率下限问题和流动性陷阱问题很相似,都指公众宁愿储藏货币也不愿消费和持有其他金融资产的现象,都导致产出和物价下降,都使得货币政策的扩张不再能起到刺激产出的作用。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前者发生在利率为零时,面临不能降到零以下的客观约束,后者指利率再下降也不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此时利率可以大于零,即流动性陷阱不一定发生在名义利率为零时。Buiter&Panigirtzoglou(2000)认为,流动性陷阱是指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所有渠道都不再起作用,零利率下限只是指货币政策中利率渠道不再起作用。可见,按照这一观点流动性陷阱理论包含零利率下限理论。

(完整版)各大名校经济学综合考博试题

宏观经济学试题 人民大学2012年考博试题 1、什么是资本黄金水平?如何判断一国资本处在大于或小于资本黄金水平?中国资本积 累过高,我国采取哪些来影响资本积累过高? 2、“流动性陷阱”约束下的货币扩张性影响? 3、新古典经济学(NEC)怎样说明政策的无效性? 政治经济学: 1.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3.什么是平均利润。其形成机制是什么。对产业接哦故的影响微观经济学 1.根据效用函数求支出函数和希克斯需求曲线 2.一个实证分析关于酒精饮料的需求价格弹性对它征税相关的 酒精饮料为什么理论上需求弹性低。为什么库克的回归结果弹性是-1.8。对它征税有没有用应该用什么政策宏观经济学 1.论述从哈罗德多马到索罗模型到新增长模型的现代增长理论发展趋势 2.关于货币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又这些区别经济学说史 1.为什么说配第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人 2.评述魁奈的经济表 3.评述和比较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2013年人大考博经济学院专业试题:考博考了高微高宏、专业课、还有政经。 宏观:1.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到索罗模型到新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2.在货币与通货膨胀关系上,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高微:考了希克斯需求和支出函数的计算,以及需求价格弹性。不难 专业课出了三道大题: 1.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是怎样调控中国经济周期的 2.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关系 3. 预测经济增长有哪些工具和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12为什么放缓? 北大西方经济学2010(回忆版) 微观经济学部分(25) 1、公共品问题(请参加刘文析教授的讲课或者是人大版高鸿业书中刘文析教授编写的部分) 2、微观厂商的最优生产问题,计算题 宏观经济学(25)所有的宏观经济学题目都来自罗默宏观经济学课本!! 1、索洛模型达到了均衡点以后的问题,储蓄率的变动引起的一系列变化,需要画图 2、拉姆齐模型,推导家庭最优化行为 浙江大学2003年春西方经济学 1、计算题:宏观两部门 2、简答题:-奥肯定理 -若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论述题-通货紧缩论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南京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分宏观和微观两部分,每部分50分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已知投资曲线:I=I0--h *i ,货币需求曲线为L=KY-bi 消费曲线为:C=C0+C*Y,运用IS-LM

简答题

简答题 1.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1, Ed >1 ,Ed <1时,价格上升或下降对生产者的收益如何影响。(6分)当Ed=1时,价格上升或下降,生产者的收益不变。当Ed >1时,价格上升,生产者的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收益减少。当Ed<1时,价格上升,收益减少,反之增加。 2.一个企业主考虑增加雇佣工人时,对于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4分)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生产要素带来的产量增量,这是考查单个员工劳动效率的,所能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越大,则他的劳动效率越高,越能为企业谋求利润,这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而且只要边际产量大于零,产量增加,就能带来利润就可以雇佣。而平均产量总产量与该生产要素的比值,他考察的是总产量,不能体现个人的劳动效率 3.简述边际生产报酬递减规律及其递减原因。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于是边际产量就出现递减趋势。或者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4.简述为什么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中实现了长期均衡时,经济利润为零。 5.什么是外部不经济,如何解决外部不经济的问题?(5分) 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解决方法:1税收和补贴。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2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3明确产权: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6.如果汽油价格上涨较大幅度,将对汽车的需求将产生什么影响?请结合需求交叉弹性理论简要分析。(5分) 在短时间之内,汽车的生产商对于汽油价格的上涨没有购买者那么敏感,所以我们可以大体上认为短时间内汽车的供求量不变,而由于汽油价格上涨,短时间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量会减少 7.简述无差异曲线和其特征。(6分) 8.【无差异曲线】它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8.通货膨胀按形成原因划分为哪几种? (4分) (1)直接原因: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是封建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城芹是封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是统一的。刚性体制下如此,弹性体制下更是这样。 在宋朝以后的长期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十分稳定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的稳定,并不意味着社会不会发生大动荡,不会发生经济的凋敝或社会的危机,而是指: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大动荡和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危机,封建制度依然存在,封建社会照常运转,封建秩序始终都能维持下来。宋朝开国以后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宋太宗继太祖承继皇位,明成相夺了建文帝的宝座,都是皇族内部权力斗争,夺权成功后,封建制度不变,弹性体制也不变;又如金灭了北宋,元灭了金,再灭了南宋,明朝赶走了元朝的统治,清朝又代替了明朝,这些都是皇朝的兴亡更替,封建社会一直照样运转着,封建社会中的弹性体制继续起着作用;再如,元末明初群雄割据,割据者不管是起义军的领袖,或是乘元朝衰微而独霸一方的军阀,还是亲元的旧势力残余,他们混战不已,但在所统辖的区域内仍然维持着封建秩序。此外,像明末李白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依旧按照封建皇朝的统治方式来发号施令,封建制度既未因此瓦解,也谈不上制度的更替。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性主要指弹性体制下封建的超稳定性。统治舞台上的角色可以变换,朝代名称可以变换,某些具体的统治方式也可以变换,甚至一个朝代之下对不同地区实行了不同的政策①,但制度始终不变。 在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体制外权力中心和体制外异己力量不存在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第二,从封建制度再生产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在任何一种动荡与危机的条件下都有可能重现或再生。第三,从基层社会组织的构造和运作状况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封建社会在剧烈震荡之后依然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 一、中国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 宋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使得社会流动性大为增加,这里既包括了社会的垂直流动和社会的水平流动。 从社会的垂直流动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下,一般人可以通过三种主要途径向上流动,即读书,从军,经商。 1.读书。如果走读书这条途径,最有前途的是参加科举以进入仕途。宋朝以后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走向规范化,使得不少读书人为争取科场成功而付出一生的精力。只要还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他们就总是存在希望。当然,除了科场成功而进入仕途以外,读书人还有其他的向上流动的途径,例如可以充任吏,以后由吏而官,也可以受聘于高官,作为幕宾,等待东家日后的推荐而进入仕途。此外,读书人只要学有所成,又有名声,还有被地方官员荐举的可能。荐举是一种对官员队伍的补充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黄仁宇在《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给我们的新认识》一文中,以元朝南北税制不同为例(江南实行秋税、夏税,仿唐朝的两税制,北方实行丁税、地税,仿唐朝的租庸调制),说明政策不统一,不连贯是元朝政局不能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载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三联书店,2001年,第67页。

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看法

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看法 【摘要】凯恩斯主义理论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石又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 其政策主张是实施财政赤字政策以实现经济均衡。实践表明, “流动性陷阱”现象只能说明货币政策具有时滞而不能说明货币政策必然失效, 解决“流动性陷阱”问题只能依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相反, “流动性陷阱”是货币政策边际效用最大的标志, 正好说明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关键词】流动性陷阱理论根本缺陷货币政策有效性 【引言】凯恩斯认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这一结论动摇了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因此,围绕流动性陷阱问题,西方经济学界争论很大。那么,在现实实践中货币政策是否真的无效? 【文献综述】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J.托宾在其早期论文中,曾运用若干资料证明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并明确得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有效的结论。然而,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M.布隆芬布雷纳和T.迈耶同样进行了实证研究,却得出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的结论。货币主义代表人物M.弗里德曼则持某种折衷态度。一方面,他否定有流动性陷阱存在;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市场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因为人们需要以货币来替代其他金融资产的普遍愿望会使利率的下降有一个最低的限度。一、以实例分析“流动性陷阱”的错误 与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密切相关的经济实例有两个, 即1929- 1933年经济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但这两个实例都不能说明凯恩斯“陷阱理论”的正确性。 1.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不能证明“陷阱理论”的正确性。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被公认为是凯恩斯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 恐怕一百个凯恩斯主义者就有99个人会这么说。情况真的如此吗?根据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等文献, 1929年开始的华尔街股市暴跌最后带来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实施过度紧缩的错误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哈里森等人要求投放货币救市的正确意见被否定后,美国的货币供应一再紧缩,结果股市一泻千里, 最终危机实体经济。有学者认为,如果美联储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就不可能会有1929- 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笔者认为,若当时美国采用了正确的货币政策, 就不可能诞生凯恩斯主义。可见, 凯恩斯主义出现是具有偶 然性的,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只能说明凯恩斯“陷阱理论”的错误,而不能证明“陷阱理论”的正确。 2.西方国家化解“次贷危机”的实践更加证明“陷阱理论”的错误。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了世界性的经济滑坡, 其机理与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完全一样, 源头都是美国华尔街证券市场的暴跌, 并迅速波及全球主要经济发达国家, 而且实体经济很快被拖累。“次贷危机”导致的证券缩水规模被认为超过了导致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那次证券暴跌, 经济界广泛预言世界会出现超过1929- 1933年经济的大萧条。但是, 以美国为主的世界各国主要实施的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不断扩大货币投放、降低银行利率, 虽然政策实施的第一阶段出现了短暂的“流动性陷阱”现象,但各国不为所动, 继续扩大货币投放, 结果世界经济提前复苏了, 并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压力。世界各国这 次成功的实践完全表明, “流动性陷阱”是一种存在时滞的高度有效的货币政策, 这同时也说明了“陷阱理论”及政策“药方”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从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以后,在采用货币扩张政策解决经济衰退方面, 已经有30 多年的成功经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