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流动性陷阱_理论阐释及我国的防范

_流动性陷阱_理论阐释及我国的防范

_流动性陷阱_理论阐释及我国的防范
_流动性陷阱_理论阐释及我国的防范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1

“流动性陷阱”理论阐释及我国的防范

“流动性陷阱”理论的基本阐述

(一)“流动性陷阱”的理论界定“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Keynesians )针对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经济状况提出了‘流动性陷阱’理论,这是经济学界首次提出该理论并系统的阐述。”(丁桂茹,2009)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若利率已经达到最低点,如果居民对货币的态度仍然是只进不出,那么居民对货币的需求弹性为无穷大,就会使经济进入“流动性陷阱”,反之,如果居民对货币的态度是有进有出,那么居民对货币的需求弹性就不会是无穷大,就不容易产生“流动性陷阱”。然而这一理论之后一直被认为只是理论上的经济现象,是经济学家出于好奇心而进行研究的结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 a u l Krugman )在分析和解释日本的经济衰退和货币政策失效时,指出日本经济出现‘流动性陷阱’的观点,这一现象及相关经济理论才又重新受到关注。”(丁桂茹,2009)克鲁格曼将“流动性陷阱”定义为当一个经济出现总需求连续下降,即使名义利率已降到零,总需求仍然小于生产能力的状况时,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

内容摘要:“流动性陷阱”问题是目前

经济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产生“流动性陷阱”的根源在于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之间的偏离。本文对“流动性陷阱”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对我国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做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关键词:流动性陷阱 利率 政策

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

供应量增加时,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情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二)“流动性陷阱”形成的原因造成“流动性陷阱”的直接原因是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之间的偏离。投资利率是决定投资需求的利率,投资利率是与投入的资金额相对的收益利率。如果购入了股票,且通过该公司的效率化经营而增加了利润的话,它反映在红利和股票方面的表现就是投资利率的上涨。相反如果公司怠于经营的话,以红利金额的减少和股价下跌为形式的投资利率也将相应下降。投资利率水平基本上是由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收益率)决定的。投资利率决定了投资的大小,投资通过投资乘数决定收入,进而决定了需求和产出水平的扩张情况。货币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利率,货币利率是连接汇率和货币市场工具之间的桥梁。从根本上说,一种货比的利率是该货币的价格(即借入该货币的成本)。利率只是由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想借款的人越多,利率就越高;想贷款的人越多,利率就越低。货币利率由货币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货币利率决定了在货币市场上融通资金的成本,货币利率深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利差关系:第一,当二者相等时,虽然不会出现“流动性陷阱”,但此时是比较危险的,需要警惕。第二,当投资利率高于货币利率时,不会出现“流动性陷阱”。原因

■高 媛 毕雯雯(延安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是投资需求的扩张将拉动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抬升货币利率,最终会使货币利

率接近投资利率,但由于货币的预防和储备动机的存在,投资利率总是会高于货币利率。第三,只有当投资利率低于货币利率时,出现“流动性陷阱”毋庸置疑。投资利率总是会很快的下降,而货币利率下降却相对缓慢的多。从而投资利率总是会很快地降到接近货币利率或低于货币利率,甚至是零以下,而货币利率却不会降到零以下,因为货币当局会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对利率加以调控,人们普遍地认为持有货币总比持有负资产的收益要好的多。此时,经济生活中表现的就是投资的极度萎缩,随着经济下行的持续,投资利率会步步的下降,最后货币政策会越来越呈现出被动的局面。

(三)“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第一,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萧条之中,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国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社会失业率不断上升,市场调节显得力不从心;第二,利率下降到最低水平。不但名义利率已大幅度下降,而且实际利率已降为零,甚至是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持悲观态度,因此他们宁愿采取最原始的保值手段,容忍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也不愿冒险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消费者考虑到未来的生活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因此也不愿意把手中的积蓄完全转化为及时的消费。这就使得利率的下降没有带来刺激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这时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已经不可能启动国民经济的复苏,只能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三,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明显不足。由于政府不可能从消费者手中回笼大量货币,并使之不断地通过资本循环来发展经济,因此,不但表现出社会资本流速的减缓,而且表现为货币供应总量的明显不足。

中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

(一)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比较1.美国。以1929—1938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为例,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股市和工商业势力极剧膨胀,为了压制股市泡沫和工商业的活力,美国采用提高利率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总需求的不断扩张,但就在股市泡沫被刺破的同时,美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拯救经济,美联储开始了大幅度的降息。据

官方数据表明:1929年9月,联邦基金贴现率由11%下降到6%。美联储为了恢复美国的经济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宏观经济形势并没有因此得到大的改变,1929—1938年,美国经济可以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萧条时期的GDP和人均货币存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所以引起了总需求更大程度上的收缩。因此,激励经济的扩张流动性,只能起到减缓总需求下降速度的作用,其功效以不加速经济收缩为限。

2.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为了治理资本市场泡沫,日本也通过高利率的方式来压制股市泡沫,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并没有马上放松货币,降低利率,因为日本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高利率在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同时,也深深打击了日本的经济。1991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同时破裂,当时日经指数从

3.9万点高位下滑到225点,股指暴跌的同时,日本央行的贴现率也持续的下降,这时,日本央行开始削减利率,只可惜为时已晚,日本已经陷入了“流动性陷阱”的泥淖之中,日本从1995年开始,物价总水平处于较低位势,一直都是负数,通货紧缩严重。

3.欧元区。2008年12月16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公然表现了进一步降息的局限性。一组用1年期欧元LIBOR利率表示货币利率用1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代表投资利率。结果表明,欧元区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间利差均衡值在1%-1.5%之间。2008年9月起,欧元区投融资利差开始急速扩展,利差扩展意味着资金外流的吸引力加强,象征着欧元区流动性陷阱危险敏捷回升,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开端缩小,阐明欧元区市场上流动性的风险越来越重大。另一组指标用1年期政府债券利率和银行间市场利率,分别代表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这组指标也同样显示,2007年后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间利差倒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说明欧元区市场上流动性陷阱的风险越来越严重。

(二)我国经济出现“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从流动性陷阱的概念、原因及其特点来分析,只能说明我国经济已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的某些趋势或迹象。具体来说,从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在8%左右,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也出现了减缓趋势,但经济

增长的势头并没有改变。

从我国的利率水平来分析,一方面,

当前资本跨国流动不断提高,使国内外利

率水平不断接近。大多数国家都不轻易提

高利率,许多国家的名义利率接近零利

率,我国央行也在不久前表明:由于我国

目前存在流动过剩迹象,所以暂时并没有

下调利率的可能性,所以说我国利率下调

的经济效应并不明显,这也与世界各国普

遍较低的利率水平有关。从我国的实际承

受能力来看,再次全面下调名义利率,容

易触发资本外逃,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性、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以及投资

和消费的偏好。根据“流动性陷阱”理论,

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时,此时居民对货币需

求弹性为无穷大,就会使经济陷入“流动

性陷阱”。而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利率弹

性一直都是比较低的,其原因在于我国的

利率形成机制还未市场化,经济主体对利

率的敏感性不强。所以,我国目前还未出

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2007年我

国政府6次提高利率,而6次股价全部上

涨,这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我们知道,

提高利率本应会打击股市,收回流动性,

股价会下跌,结果股价却不跌反涨,由此

可以看出,其实是投资环境的全面恶化,

而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江浙和东

南沿海一带,许多企业都不得不倒闭,加

之失业和通胀的压力,导致投资增幅速度

回升不大,影响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

业升级。同时,人民币利率下调的投资、消

费和出口效应还在发挥作用,但利率下调

的经济效应不十分明显且还远远不够,说

明利率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正在减弱。最

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大背景表明我国

出现流动性陷阱有宏观环境的支撑,我国

尽管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国

家为此也采取了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以

调节,但是我国目前出现的只是局部的结

构性的通胀而非全局的,经济运行依然呈

现通货紧缩。“人们会将大部分钱存于银

行,导致银行存款大幅度增加,却难以转

化为有效的投资。自1996年以来我国央行

连续多次降低存款利率,对刺激消费和投

资需求,虽然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效果很

小,远远不能达到央行所期望达到的目

标,据统计,近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呈逐

渐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由53.1%下降为

47.5%,比起60%的国际水准明显偏低”

(曾奕、艾小波,2006)。我们应该正视和

警惕“流动性陷阱”。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出现完

全的“流动性陷阱”,但是已经出现了“流

动性陷阱”状态下的某些迹象,所以,我

国对此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

我国正在面临着陷入“流动性陷阱”的

危机,如果出现危机,应做到:第一,实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

对企业不断实行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萧

条的局面。李拉亚认为财政政策对走出预

期陷阱(流动性陷阱)较为有效,具体来

说:“刺激总供给的手段是放松配给,降低

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通常,刺激总需求能

起到间接刺激总供给的作用,但是,在预期

粘在较低水平时,直接采用财政政策更为

有效。这就是增加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依

靠这两者的乘数作用直接刺激总供给增加。

要注意的是,如果中国的债务规模继续扩

大,那么,当我们再遇到流动性陷阱问题

时,我们也会和美国一样,失去了采用财政

政策的手段。”第二,一旦出现了“流动性

陷阱”,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解决经济萧条

是无效的,所以要完善和灵活运用多种货

币政策工具,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完

善托管、结算、清算系统,加强基础建设,

要督促、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转变观念,改革

信贷管理体制等。主要就是放开对中小企

业的贷款限制,由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

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一味的要求

其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着一个比较利益

的问题,其成本障碍实际上是难以克服的。

银行现行信贷条件“门槛”较高,而民间资

本是不可小视的资源,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三,加快利

率市场化进程,使利率能对经济起到引导

作用。利率市场化可以加强货币政策的有

效性,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传递到资本市

场和商品市场。降低经济实体陷入“流动性

陷阱”的风险性。

先驱论坛Herald Forum

参考文献:

1.丁桂茹.对“流动性陷阱”相关问

题的思考[J].中国商界,2009(4)

2.曾奕,艾小波.结合中国实际小议

流动性陷阱[J].经济师,2006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其佐.警惕“流动性陷阱”问题

[N].文汇报,2002(5)

5.雷国胜.流动性陷阱:现实、产生

机理与政策[J].四川大学学报,2009

12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1年26期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相匹配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存款、同业拆借、央行存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存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用于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其中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贷款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在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发生突然变动,客户大量提取额度的情况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足其流动性需求,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银行流动性保持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1、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看,股票市场都居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主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股市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经常大起大落,当熊市转为牛市时,大量的短期性银行存款便从居民的存款账户上转到居民的证券账户,使短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激增,在流动性供给不能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而在牛市转熊市时,银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这种存款很不稳定,易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 其次,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股发行一向一本万利,因此常常获得超额认购。许多企业和机构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在新股发行时将大量资金在企业存款账户和证券公司间来回转账,随着股市的大起大落,来回转账既造成了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又扩大了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第三,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那些经营良好、效益突出的企业为了降低筹资成本,纷纷改制上市,从证券市场吸收资金获得发展,而这些企业很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和贷款对象,当这些企业改变融资方式,资金需求从长期性贷款需求转向短期性的周转性贷款之后,从总体上说,银行的贷款质量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

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 目录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流动性陷阱概述 流动性陷阱分析 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编辑本段]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编辑本段] 流动性陷阱概述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

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编辑本段] 流动性陷阱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的情况。 在以利率为纵轴,货币量为横轴的平面座标图上,可以用货币需求曲线上与某一最低限度利率水平相对应的一段平行于横轴的曲线来描述流动性陷阱。出现这种情况,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将完全被投机性货币需求吸收,不再会引起利率的下降和投资的增加。这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首先提出的,但将其命名为流动性陷阱的则是英国经济学家D.H.罗伯逊。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时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支配,就是说,它既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有机会在持有债券和持有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当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提高),且低于某种“安全水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愿意多持有货币。反之,人们就会少持有货币而多购买债券。上述对持币动机及对货币需求的解释,实际上并未超出古典学派的视野。不同的是,凯恩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则根据上述理由,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即无力再加控制。他认为,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调节;利率降至某一水平之后,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它下降。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课后复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货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银都是币材,金银币同时流通。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提供的信用。(具备如下两个特点:a.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这里的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b.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 直接融资:指最后放款人和最后借款人之间直接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指由金融机构在最后借款人和最后贷款人之间充当媒介的融资活动。 商业汇票:指由付款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 商业期票(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对债权人开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可转让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回购市场:是指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 场外市场:指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证券商及其他客户的计算机和远程通信系统,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是在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网络。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政策意义

流动性陷阱指当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由于人们对于某种“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作为个人享乐的消费资料消费掉。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政策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政策意义 1、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2、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3、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5、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2011南大经济学919经济学原理真题与答案

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1、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2、生产者剩余 3、帕累托最优 4、自动稳定器 5、摩擦性失业 6、剑桥方程式 二、计算题(共30分,每题15分) 1、假设x和y的效用函数为U(x y)=xy+y。 计算X与Y的马歇尔需求函数并描述收入I或其他商品价格变化是需求曲线怎样 变化? 2、某国经济总量生产函数为Y=10√L (1)求劳动的需求函数 (2)用实际工资表示产出 (3)名义工资为2 P=1.5 计算产出水平 (4)假设名义工资W=2 求总供给方程。 三、简答题(共90分,每题15分) 1、什么是消费者剩余?为什么会存在消费者剩余。 2、为什么MC曲线代表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3、公共产品决策与私人产品决策有何不同,公共产品为什么出现市场失灵。 4、简述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主要内容。 5、试述货币供给增大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 6、简述AD曲线发生平移的影响因素。

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答题思路:①. 替代效应的定义 ②. 图形分析(包括价格上升时的替代效应与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这种题目图形最重要, 一定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答:①.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在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纯粹因价格变动进而商品相对价 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改变。收入效应是在商品的相对价格没有发生变化而 引起的实际收入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②. a. 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加上文字描述。 b. 价格上升时的替代效应。(图形与上图相同,标记相反) 2.生产者剩余 答题思路:①. 定义; ②. 数学表达式与图形描述; ③—⑤对比总结部分。 答:①. 生产者剩余是按照市场价格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收益与厂商愿意得到的最低金额之间的差额。在短期,由于固定成本支出不能得到回收,得到的收益 只要能够高于全部变动成本之间一点,厂商就愿意提供产品。这高出的一点 可以看作生长者剩余。生长者剩余实际上就可以看作是厂商按照市场价格销 售一定量产品得到的收益与厂商为生产这些产品付出的总变动成本之间的差 额。 ②. 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上面的面积,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十大求职陷阱和应对方法

十大求职陷阱和应对方法 以任何名义交钱或汇款的100%是骗子你知道吗?如今又到了应聘求职的旺季,职场百科网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常见的10大求职陷阱,以及应对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常见求职陷阱汇总 1中介骗局 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 2招聘会骗局 此类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国家规定,只有高校主管部门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专场。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3电话骗局 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传呼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这些电话一般以 268/168 等为开头,毕业生小心提防即可4合同骗局 磨刀不误砍柴工,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和老师的意见。 5试用骗局 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 6承诺骗局 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而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 !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7职位骗局 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有时甚至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对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勇气,不让别有用心的坏人钻了空子 8地点骗局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 学习目标 ①流动性 ②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③流动性风险的衡量; 流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当金融机构不能及时提供充足的现金来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时,金融机构面临着流动性危机,这种流动性危机很容易导致银行破产。保证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是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全面和准确的流动性分析,根据流动性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 一.流动性的概念 根据银行业约定俗成的定义,流动性指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的资金需求。流动性概念因此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因素:资金数量﹑成本和时间。 一家银行若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成本筹集到较大数量的资金,该银行便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银行以合理成本,较快地区的一定数量的资金,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或者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同样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此外,可用一家银行筹集到的资金数量与它目前的需要或者潜在的需要行比较,衡量其流动性。例如,有两家银行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成本筹集到同等额度到的资金,但是其中一家银行实际需要或预期的资金需求仅为另外一家的一半,则这家银行的流动性要优于另外一家银行。 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银行面临这样一种风险,即它不能随时以合理的价格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履行自己的义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以美国为例,虽然各银行对自己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在表述上略有差异,但是基本上都部分或者全部反映可上述的流动性概念中隐含的三个要素。 J.P.摩根财团认为,流动性风险是这样一种风险,即银行不能以合理的利率筹集到期限相同或者相近的资金为其资产组合提供融资。 原第一芝加哥银行认为,流动性风险即银行不能及时地履行现在和未来的金融义务。 大同曼哈顿银行认为,流动性风险是这样一种风险,即银行不能满足客户的提款,神情新贷款或偿付到期债务的要求。 总的说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问题或风险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 (1)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正常。信贷资金市场正常运转,银行本身并无严重问题发生;(2)银行本身出现短期危机。例如,银行出现坏账; (3)银行业整体出现短期危机。这种情况往往有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 (4)银行陷入长期危机。例如,银行不短出现营业亏损,从而存在倒闭的风险。 本章的重点将放在“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正常。信贷资金市场正常运转,银行本身并无严重问题发生”。其他情况属于流动性风险的极端情况:往往由其他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导致。

【推荐】判断题,“流动性陷阱”可以用来解释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推荐word版 (2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判断题,“流动性陷阱”可以用来解释扩张性货币政 策的有效性问题 篇一:金融学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选题 1.在商品赊销、预付工资等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3.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10,而市场比价是1∶12,那么充斥市场的将是()。 A.金币 B.银币 C.金币、银币共同流通,没有区别 D.金币、银币都无人使用 4.(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 5.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6.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以()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A.英镑B.法国法郎C.美元 D.德国马克 7.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本位体系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以上都不能 8.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 9.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0.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的理论总结称为()。 A、特里芬难题 B、米德冲突 C、马歇尔—勒纳条件 D、一体化三难 11.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形式不包括以下() C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单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2.跛行本位制出现在()货币制度阶段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阶段 13.国际金币本位制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B、各国货币都规定了含金量 C、取消外汇管制 D、国际收支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 14.欧元正式投入使用是在() A、1998年6月1日 B、1999年1月1日 C、201X年1月1日 D、201X年7月1日 15.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不包括() A、中国银行 B、汇丰银行 C、花旗银行 D、渣打银行 二、判断题 1.流通中的辅币是我国使用的信用货币之一。() 2.流通手段不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 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史上最胆大包天的十大骗局盘点

揭秘世界十大诈取钱财骗局,庞氏骗局是骗术之根,查尔斯·庞兹制造的“庞氏骗局”是20世纪最典型的骗局之一,后来的许多骗术都是从“庞氏骗局”衍生出来的。自从钱被发明之后,骗子们就开始挖空心思从别人手中骗钱。2012年,英国约有2800万人成为被诈骗的对象,大约10亿英镑在金融诈骗中流失。有媒体罗列出史上最胆大包天的十大骗局,提醒世人警惕金融诈骗。 庞氏骗局 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子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

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彩票骗局 加拿大的有组织犯罪团伙给一些英国家庭(通常是老年人)打电话,告诉他们中了加拿大的彩票大奖,而要兑奖,必须先缴纳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尽管手段很拙劣,但仍有很多英国人上当,有人甚至被骗走4万英镑。 传销诈骗 2011年一个名为“女人授权给女人”的金字塔传销诈骗案成为世界报纸重点报道的对象,这一诈骗案席卷整个英国,令许多英国妇女遭受巨大损失。这一骗局采取缴纳入会费的方式,鼓励女性投资,许诺投资3000英镑就可以得到2.4万英镑的回报,还竭力从会员那里套取其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方式。很多人因此失去了3000英镑的入会费。 419诈骗案

你是否收到过一封英文电子邮件,写信人自称是尼日利亚政府某高官的家人,因政变或贪污行为暴露,其银行账户被冻结,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将数千万美元转移出来,然后要求你提供资金以及银行账号的细节,帮助他们转移这笔资金,并许诺给你丰厚的回报,但实际上他们会取空你的账户。这就是尼日利亚“419诈骗案”(419是尼日利亚刑典中的相关部分)。据调查,尼日利亚骗子每年在网上行骗钱财达4000万美元。 征婚骗局 人们常说,爱情会蒙蔽人的眼睛。这或许是越来越多爱情骗子通过互联网交友中心诈骗的原因。2013年初,一位名叫拉姆的新加坡已婚妇女因利用征婚骗钱而被判入狱6个月,她以结婚为诱饵,骗取了一名美国男子4.5万美元。 连环信 戴夫·罗斯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连环信的始作俑者。20年前,第一封格式化的连环信从邮局发出,连环信的标题是“快速赚钱”,信中要求收信人将一定数额的钱寄到信中列出的几个名字名下,然后将这封信复制寄到其他地址。连环信中许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用小投资赚大钱,在60天内就能赚到4万英镑。戴夫·罗斯是否真有其人,谁也无从知晓。

关于流动性风险的文献综述

关于流动性风险的文献综述 I15301126 朱丽平 摘要: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一环。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资本充足,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也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实现三性的前提。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流动性风险的内涵、形成机制及经营管理的观点,以期形成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初步认识。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满足借款人贷款需求和存款人即时取现的能力。流动性风险以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破坏性而成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深刻的揭示各国金融系统存在的巨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及各国流动性风险监管的缺陷。因而,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成为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利率市场化、金融合约标准化现代金融市场上,银行也看作是为资金需求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从而通过对流动性风险的规避来提出银行的定价策略(Garman,1976)。因此,当一家银行能以合适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金,就称这家银行具有流动性。一家具有流动性的银行,在需要资金时,能够获得可支配的现金或者通过借款、出售资产能够迅速筹集所需资金(Peter S. Rose)。 商业银行产生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内外两方面。从内部来说,一是由商业银行业务性质决定。商业银行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流动性的转换。相对而言,商业银行的资产方业务,是缺乏流动性的;而负债方业务则相对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作为中介,商业银行的职能就在于这一流动性的转换,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高流动性的负债,在这一转换中,商业银行具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最高效率。但也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累积的原因。二是流动性风险源于资产负债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王文华,2000)。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负债流动性约束;贷款和投资的流动性差,其风险增加了他们的不确定性,即资产的流动性约束。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盈利性和流动性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牛兴元,2004)。三是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以及试图保持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都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Peter S. Rose ,1996)。银行流动性风险根源于供给和需求的不相匹配,主要有超负荷经营、期限搭配失当、资产质量恶化等导致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乔海曙,熊正德,2000) 从外部来说,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国际金融环境的日益复杂,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封闭的国内环境,而是应该考虑到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金融法规、货币政策、经济周期、汇率制度、资本流入、资本流入流出都会带来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 三、国外流动性风险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Bryant(1980)提出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可以随时提取,流动性较强,因此存在挤兑风险,即存在流动性风险。但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降低挤兑风险,从而保持银行稳健。Diamond和Dybvig 创造性的提出了D-D 模型,即在银行资产和负债错配的情况下,高流动性的负债和低流动性的资产之间的转换机制。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问题,从而引发挤兑风险。挤兑风险具有盲目性和传染性,当发生挤兑时,会快速蔓延到其他银行,造成金融系统挤兑风潮,引发系统性危险。

流动性陷阱与名义利率

1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这里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经济处于严重萧条之中,名义利率已下降为零或接近为零,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进一步下降已失去作用;第二,由于利息收入太低,人们宁愿持有现金,也不愿持有债券、股票进行投资,因为持有货币更便于交易,而利率一旦提高,债券市值便会下降。第三,由于公众对经济的前景预期不佳,导致自发性支出大大减少,经济衰退严重,需求严重不足,利率对刺激投资与消费的回升也失去了杠杆作用。 按传统凯恩斯主义观点,当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只有靠财政政策来启动。 2.什么是“零利率下限”? 零是名义利率的下限,名义利率不能低于零。 3.为何名义利率不能为负值? 公众通常以消费、购买股票、债券、银行存单和现金等多种方式支配收入,当名义利率为负时,持有银行存款、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收益将为负,公众就会倾向于持有现金,减少消费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持有。这样,消费下降、投资因不能有效融资也会下降,产出减少,失业增加。为此,名义利率不能为负。如果经济同时还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在名义利率因受到零下限约束而不能降低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将上升,支出减少,通货紧缩进一步严重,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循环。 4.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IrvingFisher(1896)最早提出了零利率下限问题,他指出,如果一种商品可以无成本地持有,那么以这种商品计价的利息就不能为负。对于货币而言,这就意味着,如果持有货币是没有成本的,但将货币借出却收到负的利息,那么没有人愿意将货币借出,相反会持有现金。这就是零利率下限问题。凯恩斯在《通论》中最早详细阐述了流动性陷阱问题。他提出,公众持有货币是基于流动性偏好,当利息低得超过流动性偏好所能带来的效用,公众就会选择持有货币,减少支出,此时再降低利率也不能刺激产出,增加的货币将被进一步储藏起来,以便未来利率上升时获取更高的收益。 零利率下限问题和流动性陷阱问题很相似,都指公众宁愿储藏货币也不愿消费和持有其他金融资产的现象,都导致产出和物价下降,都使得货币政策的扩张不再能起到刺激产出的作用。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前者发生在利率为零时,面临不能降到零以下的客观约束,后者指利率再下降也不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此时利率可以大于零,即流动性陷阱不一定发生在名义利率为零时。Buiter&Panigirtzoglou(2000)认为,流动性陷阱是指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所有渠道都不再起作用,零利率下限只是指货币政策中利率渠道不再起作用。可见,按照这一观点流动性陷阱理论包含零利率下限理论。

(完整版)各大名校经济学综合考博试题

宏观经济学试题 人民大学2012年考博试题 1、什么是资本黄金水平?如何判断一国资本处在大于或小于资本黄金水平?中国资本积 累过高,我国采取哪些来影响资本积累过高? 2、“流动性陷阱”约束下的货币扩张性影响? 3、新古典经济学(NEC)怎样说明政策的无效性? 政治经济学: 1.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3.什么是平均利润。其形成机制是什么。对产业接哦故的影响微观经济学 1.根据效用函数求支出函数和希克斯需求曲线 2.一个实证分析关于酒精饮料的需求价格弹性对它征税相关的 酒精饮料为什么理论上需求弹性低。为什么库克的回归结果弹性是-1.8。对它征税有没有用应该用什么政策宏观经济学 1.论述从哈罗德多马到索罗模型到新增长模型的现代增长理论发展趋势 2.关于货币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又这些区别经济学说史 1.为什么说配第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人 2.评述魁奈的经济表 3.评述和比较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2013年人大考博经济学院专业试题:考博考了高微高宏、专业课、还有政经。 宏观:1.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到索罗模型到新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2.在货币与通货膨胀关系上,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高微:考了希克斯需求和支出函数的计算,以及需求价格弹性。不难 专业课出了三道大题: 1.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是怎样调控中国经济周期的 2.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关系 3. 预测经济增长有哪些工具和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12为什么放缓? 北大西方经济学2010(回忆版) 微观经济学部分(25) 1、公共品问题(请参加刘文析教授的讲课或者是人大版高鸿业书中刘文析教授编写的部分) 2、微观厂商的最优生产问题,计算题 宏观经济学(25)所有的宏观经济学题目都来自罗默宏观经济学课本!! 1、索洛模型达到了均衡点以后的问题,储蓄率的变动引起的一系列变化,需要画图 2、拉姆齐模型,推导家庭最优化行为 浙江大学2003年春西方经济学 1、计算题:宏观两部门 2、简答题:-奥肯定理 -若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论述题-通货紧缩论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南京大学200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分宏观和微观两部分,每部分50分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已知投资曲线:I=I0--h *i ,货币需求曲线为L=KY-bi 消费曲线为:C=C0+C*Y,运用IS-LM

简答题

简答题 1.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1, Ed >1 ,Ed <1时,价格上升或下降对生产者的收益如何影响。(6分)当Ed=1时,价格上升或下降,生产者的收益不变。当Ed >1时,价格上升,生产者的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收益减少。当Ed<1时,价格上升,收益减少,反之增加。 2.一个企业主考虑增加雇佣工人时,对于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4分)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生产要素带来的产量增量,这是考查单个员工劳动效率的,所能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越大,则他的劳动效率越高,越能为企业谋求利润,这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而且只要边际产量大于零,产量增加,就能带来利润就可以雇佣。而平均产量总产量与该生产要素的比值,他考察的是总产量,不能体现个人的劳动效率 3.简述边际生产报酬递减规律及其递减原因。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于是边际产量就出现递减趋势。或者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4.简述为什么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中实现了长期均衡时,经济利润为零。 5.什么是外部不经济,如何解决外部不经济的问题?(5分) 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解决方法:1税收和补贴。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2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3明确产权: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6.如果汽油价格上涨较大幅度,将对汽车的需求将产生什么影响?请结合需求交叉弹性理论简要分析。(5分) 在短时间之内,汽车的生产商对于汽油价格的上涨没有购买者那么敏感,所以我们可以大体上认为短时间内汽车的供求量不变,而由于汽油价格上涨,短时间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量会减少 7.简述无差异曲线和其特征。(6分) 8.【无差异曲线】它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8.通货膨胀按形成原因划分为哪几种? (4分) (1)直接原因: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房地产合同签订常见十大陷阱(完整版)

房地产合同签订常见十大陷阱 房地产合同签订常见十大陷阱 房地产合同签订常见陷阱: 心明眼亮避开购房陷阱--谨慎签订合同 陷阱一: 在认购书里没有注明 因何种原因退房以及后果 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认购书后,就要交一定额度的定金,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有时购房者在交付定金后因种种原因得不到银行的贷款而无法购买该房产时,发展商一般都只退购房款而不退定金,理由是买家没有履行合同,所以没收定金。 对策: 律师建议买家最好与发展商在协议中约定,若买家得不到贷款时,定金该如何返还或是否要扣除部分作为手续费等,这样就避免了很大的麻烦。 同时,开发商是没有权利没收定金的,这本身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陷阱二: 合同主体认定不明 购房者由于缺乏法律常识,往往会犯一些比较初级的错误。有时代表发展商签约的人并不是法人代表,或者合同上的开发商并不是该房产土地拥有者,这些都有可能产生问题。

另外,也有可能该项目是A公司开发的,实际上却是由B公司投资,作为买家还是应与A公司签约,否则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以后办理各种手续会很麻烦。 对策: 在签约前您最好查明代表发展商签字的人是否是法人代表,如果不是,则是否持有授权委托书。否则,这个人的签字是无效的,同时要注意合同上的公章,这样可以避免发展商推卸责任。 陷阱三: 不要轻易在开发商提供的补充协议上签字 签补充协议在购房交易中很有必要。但是要提醒购房者的是,开发商提供的补充协议一定要看清楚。现在有的发展商在与客户签约时,会主动向客户出示一份补充合同,主要目的在于表明由于某些特定原因造成不能按期交房的免赔责任以及面积丈量误差率差异过大在哪些情况下能免赔。这是发展商为了保护自己在一些非人力能控制的情况下造成违约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 善良的购房者不要仅仅把开发商的免责条款都签了,而忘记保护自己的利益。 对策: 看清楚补充协议的条款,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律师来帮你的忙。 陷阱四: 最短时间与最好 合同是双方意思一致的表达。但是,实践中开发商往往会给购房者很多诸如如果发生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在装修材料上,选

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看法

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看法 【摘要】凯恩斯主义理论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石又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 其政策主张是实施财政赤字政策以实现经济均衡。实践表明, “流动性陷阱”现象只能说明货币政策具有时滞而不能说明货币政策必然失效, 解决“流动性陷阱”问题只能依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相反, “流动性陷阱”是货币政策边际效用最大的标志, 正好说明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关键词】流动性陷阱理论根本缺陷货币政策有效性 【引言】凯恩斯认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这一结论动摇了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因此,围绕流动性陷阱问题,西方经济学界争论很大。那么,在现实实践中货币政策是否真的无效? 【文献综述】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J.托宾在其早期论文中,曾运用若干资料证明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并明确得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有效的结论。然而,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M.布隆芬布雷纳和T.迈耶同样进行了实证研究,却得出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的结论。货币主义代表人物M.弗里德曼则持某种折衷态度。一方面,他否定有流动性陷阱存在;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市场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因为人们需要以货币来替代其他金融资产的普遍愿望会使利率的下降有一个最低的限度。一、以实例分析“流动性陷阱”的错误 与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密切相关的经济实例有两个, 即1929- 1933年经济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但这两个实例都不能说明凯恩斯“陷阱理论”的正确性。 1.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不能证明“陷阱理论”的正确性。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被公认为是凯恩斯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 恐怕一百个凯恩斯主义者就有99个人会这么说。情况真的如此吗?根据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等文献, 1929年开始的华尔街股市暴跌最后带来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实施过度紧缩的错误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哈里森等人要求投放货币救市的正确意见被否定后,美国的货币供应一再紧缩,结果股市一泻千里, 最终危机实体经济。有学者认为,如果美联储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就不可能会有1929- 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笔者认为,若当时美国采用了正确的货币政策, 就不可能诞生凯恩斯主义。可见, 凯恩斯主义出现是具有偶 然性的,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只能说明凯恩斯“陷阱理论”的错误,而不能证明“陷阱理论”的正确。 2.西方国家化解“次贷危机”的实践更加证明“陷阱理论”的错误。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了世界性的经济滑坡, 其机理与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完全一样, 源头都是美国华尔街证券市场的暴跌, 并迅速波及全球主要经济发达国家, 而且实体经济很快被拖累。“次贷危机”导致的证券缩水规模被认为超过了导致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那次证券暴跌, 经济界广泛预言世界会出现超过1929- 1933年经济的大萧条。但是, 以美国为主的世界各国主要实施的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不断扩大货币投放、降低银行利率, 虽然政策实施的第一阶段出现了短暂的“流动性陷阱”现象,但各国不为所动, 继续扩大货币投放, 结果世界经济提前复苏了, 并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压力。世界各国这 次成功的实践完全表明, “流动性陷阱”是一种存在时滞的高度有效的货币政策, 这同时也说明了“陷阱理论”及政策“药方”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从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以后,在采用货币扩张政策解决经济衰退方面, 已经有30 多年的成功经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