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全诗赏析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全诗赏析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全诗赏析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全诗赏析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

菊》全诗赏析

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鉴赏】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不第后赋菊》。能将花写出这样的霸气,豪杰之诗与文人之诗的区别一目了然。”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是许多年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咏菊诗,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当年黄巢这首诗的影响。诗味上比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淡,而杀气更浓。古人说”文如其人“,在生活中却常常出现文与人风格迥异的情况,不过诗如其人倒是基本不会落空。可能因为好诗往往是思绪一瞬间的自然迸发,来不及作假。黄巢一生爱菊,其现存可确定的所有诗句均为咏菊之作。宋代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5岁时,其父与祖父以菊花为题联句。祖父苦思冥

想,无以续接,一边的黄巢随口应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其父大惊失色,想要教训他一顿。祖父忙道:”孙子能诗,但不知轻重,可令其再赋一篇。“他应声咏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即黄巢另一首载入《全唐诗》的七绝《题菊花》。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潮流,对菊花格外青睐,似乎骨子里就有与生俱来的叛逆基因。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黄巢当了皇帝,国号大齐。他终于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理想,可是长安却经历了一场浩劫。黄巢的部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黄巢在第一次被小股唐军赶出长安之后杀了个回马枪,重新掌握长安控制权的黄巢对于百姓欢迎唐军切齿痛恨,下令屠城。屠城之后,黄巢的部队失去了食品来源。在唐军四面合围下,只得”以人为食“,持续了一年多。败退出长安后,黄巢一度围困陈州,陈州刺史赵死守不退。黄巢的军队缺粮严重。最后将掳掠到的百姓、战俘、以及战

死的士兵尸体,都作为了”军粮“吃了。公元883年6月,黄巢起义惨遭失败。在泰山狼虎谷,犯下反人类罪行的黄巢挥剑刎颈自尽。菊花在无数文人笔下是人格高洁的象征,比如陶渊明田园诗里的菊,黄巢却赋予它气势逼人的杀气。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黄巢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视赏析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视赏析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上映在影视界引发了新一轮的狂潮,在海内外毁誉参半。例如电影杂志《Screen Daily》对《黄金甲》的评论是:叹为观止。它指出:“中国迄今最昂贵的电影终于完整呈现在银幕上。影片拥有近来记忆中最富丽堂皇、奢侈到几乎不可思议的场景。张艺谋这部耗资4500万美元的史诗巨片不仅仅只拥有美丽的面容,这也是一部肉欲与血腥的戏剧,充满着阴谋、背叛以及乱伦。虽然《黄金甲》缺乏丰富的动作场面,不大可能再次受到喜爱《英雄》和《十面埋伏》里超凡武打的年轻人追捧,但是《黄金甲》仍将在全世界范围引起影评界和学院派人士的积极响应。”再如美国《时代》杂志一则影评评论道:“这部电影相对来说是一部庄严华丽的歌剧,而不是肥皂剧。爱情和死亡在电影中完美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犹如灿烂的菊花一般。”又如索尼杰出电影公司的董事长迈克·巴克表示:“我们感到《黄金甲》这部电影是张艺谋伟大事业的高峰。这必定会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 依我个人观点,这部大资金、大演员、大制作的影片不管是精美的构图、震撼的场面、还是富满东方色彩的功夫打斗和气氛营造,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本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间,当时中原大乱,盛唐灭亡,群雄拥兵自立。王以禁军都尉身份,领兵造反.自立为王。为巩固权力,他赶走了前妻,迎娶梁国公主为后.从而得到梁王支持,稳定了政权。前妻留下一子元祥,王与后又先后生下二子元杰、元成。王虽对外谎称前妻已死,却对前妻始终不忘,在后宫立起画像,时时悼念。而王与后的关系始终不好,后宫寂寞,终有一日后与大王子元祥通奸乱伦,王后又一直野心勃勃,被王发现其奸情后,一直逼迫她服用毒药,直到有天被元杰发现,元杰为了救母答应了她挥兵叛乱的请求,一场血雨腥风至此拉开帷幕。 这个故事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充满乱伦、无奈、背叛、阴险和情深意重的视觉盛宴。这也正是人生的历程:欲望、希冀、深渊、挣扎和光明。不难看出,王后是这场悲剧的最大的受害者,客观来看,她与元祥的乱伦完全被视作奸邪是不正确的,久锁深宫的女人除了压抑和孤独什么都得不到,人人都是有欲念的,而这种欲念在王独断专行的控制之下愈演愈烈,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了本片的主旨:封建权力对于家庭的腐蚀和人性的扭曲。这也正是该影片的成功之处。另外,本片的许多细节之处:为王后送药的宫人训练有素:一人端药、一人端漱口水、一人端空盏接王后吐出的水、最后一人执丝巾为王后拭口。进退动作速率一致,不急不徐却有节奏上的压迫,带动喝药人保持一样的频率。就一个喝药还有更多的细节信息来展现,每日固定的时辰,更夫报时后,必是王后喝药的时间,分毫不差。既体现了皇家的奢华,又体现了王后喝药的身不由己。王后的被逼无奈被高昂的唱腔推动着,哪怕血流成河也不走样,荒诞中透露着冷酷,无论发生山崩地裂,时间也不会停留。这些细节部分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部影片就像泥沼,越挣扎越深陷。片头时播放的这样一个片段就让我触目惊心:王将身旁侍卫的剑拔出鞘,坐卧不动的跟元杰比武,最后元杰耗尽气力还是败于下风,王说:“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这为后来元成的逼王退位埋下了伏笔,王毫不犹豫的刺向元杰,用坚硬的腰带将他打的体无完肤,全然不顾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相反,场面充斥着为争夺权力和地位的血腥与残忍。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分析,王是一个“讲规矩”的男人,能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 1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

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 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 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 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 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 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 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 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知识讲解 古诗词的分类 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咏菊诗

东晋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东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晋袁崧菊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晋鲍照答休上人菊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金盖覆牙半,何为心独愁。晋王淑之兰确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唐骆宾王秋菊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斗竟谁同?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净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厌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西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渐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唐杜甫复愁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 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李商隐野菊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郑谷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唐李白感遇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唐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陆龟蒙忆白菊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唐释皎然九日与陆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唐罗隐登高咏菊尽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公乘亿赋得秋菊有佳色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蕊逐蜂须乱,英随蝶翅斜。带香飘绿绮,和酒上乌纱。散漫摇霜彩,娇妍漏日华。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黄庭坚戏答王观复酴糜菊二首选一

从色彩元素评“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色彩元素评《满城尽带黄金甲》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当年黄巢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考中。科场的失利让黄巢看清了李唐王朝的科举制度下的黑暗腐朽,尔后,豪情倍增,落笔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不第后赋菊》,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和高洁的品格。 张艺谋以《雷雨》故事为蓝本,以《雷雨》的悲剧性结合《不第后赋菊》的抗争性,成就了又一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故事结构纵使老套,思想性停留在《雷雨》上而不能超越,但无可否认的是让我们又一次享受了张导给予的视觉盛宴。 张艺谋的片子喜欢在所拍摄的片中尽情展现色彩,通过色彩来表现人的情感以及社会的常态。曾经看过的《红高粱》中的“红”展现了淳朴的农村中的激情色彩,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则的“红”则是一种落后的封建社会常态的体现。《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张艺谋则将所有的暖色调发挥到了极致。 张艺谋继承了一贯的用色风格,全片始终贯穿着“红”“黄”为基础的暖色调。在整个皇宫中,铺陈在观众眼前的是无数的暖色,包括黄金琉璃,雕刻镂空的廊柱,色彩繁复的地毯,金色耀眼的摆设,闪闪发光的头饰,这些暖色之物极尽奢华,夸张地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一个王朝高高在上的帝王之家的的繁荣与奢侈。而往往越是鲜艳光丽

的表面,其下掩藏的罪恶越是肮脏不堪。在这外人看来富丽堂皇的宫殿中,母子私通,夫妻反目,兄弟相残,无不在这光鲜的外表的掩饰下进行着。这皇宫早已成为了金色鸟笼。绚烂的红黄嫩绿,光鲜的复色叠加,使注定是悲剧的结局更加惨烈。而本片中繁复亮丽的色彩在使观众为展现在眼前的这一切奢华震撼之时,同时也使人有一种眼花缭乱之感,整部片子绝大部分的情节在皇宫之中上演,因而从头到尾,观众不得不面对眼前无尽的暖色。这种暖色的过多过长的使用,将人逼迫到窒息,头晕目眩。 片中冷暖色调的对比也传达出相当多的含义。当身着黑衣的元祥生母来到皇宫时,单调的黑色和皇宫的繁复的彩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王上的罪恶和虚伪的嘴脸,也体现了被压迫者的无奈和相对弱小。同时,在重阳节一战时,王上一方的军队身着冷色调的银色铠甲,而代表元杰的反抗的军队穿的是黄金甲。这时,银色代表的是封建压迫势力,而黄金色则代表了希望成功的反抗势力。两方冷暖对比,立场鲜明。 全片所有的矛盾在重阳节晚爆发。满地黄色菊花,色彩繁复的地毯铺上,等待的不是全家登高而上,而是临来的刀光剑影。元杰身着黄金甲领兵入城,王上早已布置好一切,等待绞杀。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由此而言,这个故事则是悲剧中的悲剧了。万个黄金甲士兵攻入城中,银甲士兵抵上,黄金甲、银甲、满地黄菊,形成了一种色彩的层次递进。而一场恶战,所有的美好全部毁灭。万个黄金甲阵亡,银甲死伤无数,满地菊花被踏碎,被血染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分解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 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 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 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 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 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 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 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 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 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 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 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 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 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 人悠然自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是诗词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悟意。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歌——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 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菊花黄巢的诗意

菊花黄巢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菊花黄巢的诗意 《菊花》 作者:黄巢 原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黄金甲:指金黄色的菊花。 诗意: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 阵阵香气弥漫长安, 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 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 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中,有篇文章叫做《诗人何为?》。诗人兼哲学家荷尔德林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贫困的年代里诗人何为?”,这引起了海德格尔的沉思。时代之所以贫困,不是仅仅由于物质的匮乏,而是因为精神的匮乏,因为精神的空洞无物。如果我们跳出海德格尔的视域,跳出他的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而进入当下的中国,我们可以发现,荷尔德林的追问几乎具有普适性,我们可以追问任何一个原本高尚的职业:诗人何为?法学何为?教师何为……。今天笔者所要追问的是:电影何为?电影人何为?在看了张艺谋这个中国电影大腕的“巨制”之后,这个疑问更加强烈:中国的电影人到底在干什么?虽然我不是个职业影评人,可以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全理解电影的全部内涵。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自然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只是这种感受,除了夸张的视觉效果外,整个感觉空洞无物。难道,这种所谓的大片堕落为纯粹的娱乐工具?据说,此片票房收入屡创新高,如果排除宣传因素之外,它除了刺激更多的人欲一睹为快以外,还能够说明什么?如果说明其质量高,那么,是不是同时也说明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下降?据说,网上有人在“串连”组织拒看此片的签名活动。[1]这还可能是感觉上当的人们的一种过激反应。观看电影的人视觉震撼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巩俐为首掀起的汹涌波涛、另一个则是皇宫的颜色(包括铺盖广场的菊花)。这两点,据说也是看点。而电影的主要情节是根据曹禺名剧《雷雨》改编的,又加入了中国传统的主题:王室内乱。其实,本片的主题就是叛乱和乱伦。电影的名称起初令观众会大惑不解,这有什么意义,难道是为了展示皇宫的辉煌?看到片尾才能明白:原来逼宫的叛军穿的是黄金甲,而护卫皇帝的近卫军则穿的是银甲,所以“黄金甲”乃是叛乱的代名词。王室的内乱对于中国人而言并非新题材: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如李世民、赵匡胤、朱棣都干过。这种暴力往复,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不会给人们带来新思考。比较而言,电影中可以令人琢磨的倒是“王”反复强调的“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国老百姓都知道的。所以,王的一家“聚餐”的地点,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的地方:台子是圆的、桌子是方的。王的规矩,也就是历代王朝的规矩,“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的你不能拿”。谋逆者乃是十恶不赦之罪,即使是王子,也要“车裂”就是五马分尸。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这一点除了引起历史反思之外,几乎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传统的国家领导人继承制度已经作古,终身制和权力私化的继承制都已经废除,而新的选举制度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只不过,规矩变了,王的规矩变成了全民的规矩,以“人民”的名义进行宣告而已。第二个主要题材是乱伦,取材于《雷雨》,《雷雨》的创作在于揭示万恶的旧社会的吃人制度,唤起人们对旧制度的仇恨和对新制度的向往和热爱。把这个情节用乾坤大挪移的手法转移到五代十国的帝王之家,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能引起观众厌恶,而没有了曹禺剧作的那种鲜明的启示意义。曹禺创作的故事让人痛恨旧制度是因为门第观念造成了主人公的悲剧,而古代帝王的风流事、帝王的政治联姻对普通人是不适应的。无论什么人只要踏上了那种地位,就身不由己的陷入其中。“乱伦”是传统道德绝对排斥的事情,从西周开始就已经“入律”了,而到了隋唐更加成为十恶不赦之罪。但在帝王家,这种事情历代都有,是制度无法克制和避免的。因此,把乱伦的题材用在帝王家,不太具有普适意义,却失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课内古诗赏析下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及赏析()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之一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文言文翻译练习,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一、翻译的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如: 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译: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如: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二、用“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作者: ————————————————————————————————日期: ?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满城尽带黄金甲音乐分析

璀璨与震撼的交响 ——《满城尽带黄金甲》音乐浅析 《满城尽带黄金甲》改编自曹禺的代表作《雷雨》,背景则影射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讲述了欲望与命运深渊带给人的希冀、挣扎和折堕。皇室之间明争暗斗,复杂的人常伦理,王子为保母亲周全谋权篡位,却最终放弃赦免而自尽。伴随着王后的哀嚎,和打翻在空中的汤药。一切在重阳夜的秋风里终结。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音乐制作由日本音乐家梅林茂担任,“梅林茂与中国导演合作制作了《十面埋伏》、《2046》、《周渔的火车》、《芳香之旅》等影片的主题音乐,这使茂获得了非常宝贵的中国音乐元素资料。”在看过《满城尽带黄金甲》后,不难发现在电影音乐的制作上,制作人所投入的心血。音乐与剧情的融合,为剧情服务,给予故事以烘托、渲染以及升华,突出了电影的艺术效果和品质。这部影片的音乐,巧妙运用西方交响乐与男女声不同形式的合唱。尽可能的与电影所映射的社会历史及时代情况呼应。同时运用儒家诗赋礼仪和中国传统的钟磬之音,给人一种时代感。 本文将针对电影1:39:00:开始的电影结尾段的音乐运用进行浅析。1:39:00处夺权之战结束,大王与王后与阶前对话,后叛军被带上,同时音乐起,音乐低沉缓慢,给人以压抑之感,预示悲惨结局。伴随叛军被斩,音乐上扬后却戛然而止,此时大鼓起,沉重的鼓点伴随帝王沉重的脚步,随后叛军遗体被搬走,音乐再起。在沉重的交响乐与大合唱中,染血的菊花和遍地的尸体,被艳丽的的菊花和鲜红的地毯所取代,皇宫恢复了它的富丽堂皇。在号乐与欢呼声中,皇帝踏上了高高的菊花台殿,礼炮雷鸣,笛子、扬琴、古筝的运用渲染了重阳气氛。天地人和,至福恒昌,夜半,子时,重阳节到。”于是合唱、焰火。“凤昭祥,日月光,四海升,开疆域,仁智信,礼仪忠,敦德厚,列圣王,承天道兮,寿永昌,昊天成命,化万邦”如此这般地歌咏,却生发于尸首未凉血未干之际。 原样的歌舞升平,被合理化的杀戮抹平了历史真相。为了惩罚叛军的行为,为了证明皇室的绝对权威,皇帝威逼自己的儿子喂自己的母亲喝下毒药,好一副六亲不认、尔虞我诈的皇室家族图。伴随着笛子的凄凉婉转之音,王子最终拔剑自刎,鲜血入药,成为皇家“残酷规矩”的牺牲品。画面惨烈悲壮,这一段音乐交响共鸣,强烈的低音弦乐与合唱哼鸣以极强的力度和音量推进,伴随低音鼓点不断加快的音乐,音色与画面的浓烈,展现出一种悲剧的英雄气质,同时也夹杂的其何以生于皇家的无奈和悔恨的复杂情感。 笛音戛然而止,毒药扬起,落在了菊花台的中央,一切从此结束。《菊花台》乐起,结束悲剧。这正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统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统编版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 资料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期中前古诗词 12.唐诗五首 1、野望/王绩 2、黄鹤楼/崔颢 3、使至塞上/王维 4、渡荆门送别/李白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课外古诗词诵读—— 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7、龟虽寿/曹操 8、赠从弟(其二)/刘桢 9、梁甫行/曹植 期中后古诗词 24.诗词五首 10、饮酒(其五)/陶渊明 11、春望/杜甫 12、雁门太守行/李贺 13、赤壁/杜牧 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 【原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

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 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2、黄鹤楼唐·崔颢 【原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咏菊

古今咏菊诗词百首 1.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3.(东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4.答休上人菊(晋)鲍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金盖覆牙半,何为心独愁。 5.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6.东晋陶渊明《饮酒诗》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7.菊(晋)袁崧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8.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9.复愁(唐)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10.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1.秋菊(唐)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斗竟谁同? 12.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3.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4.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唐)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净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厌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西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渐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15.(唐)罗隐登高咏菊尽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17.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满城尽带黄金甲赏析

《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赏析 事隔这么久,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才发现:其实在《雷雨》的架构下,张艺谋还是对故事本身做了较大的改动,影片本身除了华丽的场景之外,影片本身也有些许不足。 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把周扑园、蘩漪、鲁贵等角色一一设定在王、后、太医等身份上,只不过鲁大海的身份在影片中变成了二王子。在造型空间上,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也谈不上创新,把主要时间和人物活动局限在一定空间之内,集中表现各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在《雷雨》是早就有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无非是把场景无限扩大,再配上华丽壮观的宫闱景象罢了。在重阳节晚上时,蒋婵与其母被大王追杀,被王后设法领至公廷,王后在此时揭发真相“蒋婵是太子的妹妹,蒋婵之母就是大王的元配”,蒋婵疯狂奔出禁宫,其母追出,一同遇害。二王子起兵攻打宫廷,企图一举攻入皇宫。但由于太子事先告诉了大王二王子谋反之意,大王派出大量的盾牌与弓箭手伏兵平定叛乱。宫中三王子元成趁机夺权,动手刺杀太子,并率领数名武士逼宫,要胁大王下诏禅让王位给他,而所有武士反被大王暗中埋伏的特种部队以飞刀砍死。三王子因不服而企图砍杀大王,反因为武艺不精,而被大王鞭刑打死。风波过后,数万名宦官则快速进行宫殿内部的复原工作。按法律,王子谋反将遭处“车裂”极刑,而大王决定不处罚二王子,仅命二王子每天负责伺候王后服用毒药。二王子因自责自刎而亡,王后则极度伤心而大声哀号,并打翻了溅有二王子鲜血的药。一个外表光鲜华丽的宫廷就此撕开了它最后的面纱,徒留下一地的哀伤。 影片没有《英雄》里狂妄的色彩主义,绿、红、白、蓝,就那么赤裸裸地涌出画面来;没有《十面埋伏》中犀利的取景镜头,大片的竹林和雪浓稠粘密。但是《满城尽待黄金甲》中的色彩却仍然让人惊艳。宫殿的梁、栏、地板,无止尽的华服,簇拥的菊花,王、太子、士兵的盔甲,乃至药房、华盖、饭桌、头饰......将色彩完全融到画面中,不论是主色调,亦或者是配色,都专注地像画家的临摹。这种状态下呈现出来的,必然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刺激。当血飞溅在艳丽的菊花上时,色彩被点得更亮,情节自然而然在色彩的推递中达到高潮。 细节的处理一如既往的完美主义。从服饰上的纹理,金甲上的连缀,煎药的声音,宫廷的礼仪等等,到运镜的方法,角度的选取,配音的处理,整部影片事无巨细地充斥着神经质。让人印象深刻地是那个打更的太监,无论是步态、声音,还是所说的宫廷用语都精致地回到了那个朝代之中。细节的展示总是让人觉得这部电影做工精细,用心良苦,倒也掩盖了许多不足。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与赏析题】复习练附解析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翻译与赏析题】复习练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0首古诗词阅读赏析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了解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三、内容简介:汉代乐府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诗的正文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总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第二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看出来的。 四、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五、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描绘了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六、重点语句赏析: 1、“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这六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生姿。 2、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①星汉:指银河。②翻译: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的辉煌灿烂,仿佛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③“若”字有什么好处?“若”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④赏析这四句诗:作者借助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简介:唐代诗人。 二、题解:次,停泊,次北固山下,即乘船停泊在北固山下。 三、体裁:从形式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上看是一首思乡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四、思想感情:这首诗写诗人沿江东游,泊舟北固山下而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内容分析: 首联:点题,青山即北固山。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写出了江水浩渺开阔,清风和顺,大惊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既暗示了时光的飞逝,又蕴含生活的哲理: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