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_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_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_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_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鲍德里亚研究综述

鲍德里亚研究综述 国内 鲍德里亚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各个领域均有涉猎。除了上文提到的哲学、社会学外,甚至在艺术领域他也有所建树。鲍德里亚一生写了很多著作,其中又以《物理系》、《消费社会》等著作为大众所熟知。就目前出版的资料来看,国内对他的研究总体状况是专著少,论文多。研究专著有:仰海峰的《走向后马克思主义:从生产之境到符号之境一早期鲍德里亚思想文本学解读》、伍庆的《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以及夏宝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读》等。除专著以外更多的还是一些发表于各学术期刊中的一些研究论文,其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后现代理论等思想方面。总的来说,国内学者们对于鲍德里亚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哲学界很多学者把对鲍德里亚《物体系》的研究纳入到对其早期思想的研宄中,在研宄鲍德里亚早期思想的过程中阐述对《物体系》的理解。国内学界的一些学者把鲍德里亚的思想分为三个阶段一一早期、中期和晚期,仰海峰在《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中认为: "鲍德里亚的思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影响之下,并结合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理论展开对消费社会的枇判分析,……;第二阶段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思潮,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展开了较为尖锐的批评,……;第三阶段是同一切现有思潮决裂”气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夏莹认为,"鲍德里亚的早期思想并非终止于1976 年,因为在进入80年代,甚至接近90年代之后的一些著作中,如《诱惑》、《拟像与仿真》都还同样具有批判理论的基本特质,应当说,这些都还应归属于其早期思想” 《物体系》属于鲍德里亚的早期作品,学者对它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探讨鲍德里亚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国内学界对鲍德里亚早期思想是否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支持者认为鲍德里亚的早期思想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传统之下,代表学者有: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夏董《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基于早期鲍德里亚的一种批判理论建构》、孔明安《物?象征?仿真: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研究》、戴阿宝《终结的力量:鲍德里亚前期思想研究》、高亚春《符号与象征一一波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等等。反对者认为鲍德里亚从早期开始就己经脱离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判视域, 代表学者是张一兵。张一兵对鲍德里亚有很多研究?,但从总体上讲,张一兵是一位反鲍德里亚者。他认为鲍德里亚是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以及莫#f ?巴塔耶的象征交换理论来建构自己的思想④,所以得出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从一开始就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看,国内学界对鲍德里亚《物体系》的研宄主要有三个视角: 第一,从宏观的角度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物体系》进行梳理。仰海峰在《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中梳理了鲍德里亚早期的著作,围绕物、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说明当下资本主义是符号编码下的消费社会,最后得出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存在根本性的错误的结论'L。对《物体系》的研宄,仰海峰主要从“物体系的功能变迁”、“物体系时代的动机”以及“物体系的实践意识形态批判”?角度来探讨,目的在于为消费的出场做铺塾;孔明安在《物?象征?仿真: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研宄》中梳理了鲍德里亚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思想,围绕“物、消费、生产、象征、仿真、内爆和超真实”展开。同时还探讨了鲍德里亚的传媒、女权等等思想,得出其早期的思想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象征交换”原则贯穿了其社会批判的始终?。 第二,从消费的视角来研宄鲍德里亚。夏莹在《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基于早期鲍德里亚的一种批判理论建构》中以“异化”的方法来批判的解读鲍德里亚的消费思想、文中围绕鲍德里亚的消费展幵论述。在夏莹看来批判的精神是鲍德里亚的核心精神,鲍德里亚把马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摘要]法国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从物-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等概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符号价值体系,并探索这一体系和经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试想通过对符号拜物教的批判来摒除消费异化。他在揭露资本在消费领域运行的固有本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曲解。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消费和生产之间互动互促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摆脱符号化消费和异化消费的困扰,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追求,在全社会建立合理消费、适度消度的新常态,才能促进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物;符号消费;科学消费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研究根植于20世纪西方社会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中。他继承了西方悠久的人文批判精神,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提出的消费社会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重新审视这一理论,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把握后现代思潮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为时下消费文化实践中所存在的复杂的意识形态控制与反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理解西方和我国的社会领域中出现的诸多新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消费批判理论的内涵 (一)消费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物 在受到马克思对商品分析的影响,鲍德里亚选择了物作为他的研究突破口。但这个所谓的物既延续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批判,又受到了导师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的直接影响。鲍德.里亚的逻辑思维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常见的物开始,并将人类制造的繁多物品进行分类和分析,并由繁多的物所组成的这个系统,作论著《物体系》来研究。并将差异的物,即所谓的个性化的物,通过命名和指称的方式加以区别。在消费社会中,由于物的功能性不断扩大,物也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事物,并且指出:掌握它的人可以根据掌握者的意志任意的确定物的意义。也就是说,每种物都有特定的意义指向,“A物—A意义”。这时,物的自主性很低。但是,人的消费的目的不仅仅是消费物的使用价值本身,更重要的在于物所涉及的关系和隐藏在其背后的重要意义。

符号消费行为及其动因剖析

2011年第8期(总第247期)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NO.8,2011 (Cumulatively NO.247) 消费活动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之一。现代社会,消费活动不仅是消费者个体的需要,而且推动着其它人类活动的发展,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甚至推动着社会关系的生产。消费活动一方面是维持人们个体的生存,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原动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从生产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主体意识,让人真正地具有人的价值。以往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生产活动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消费活动仅仅是为了维持生产而存在的。人的价值也是通过生产来实现的,个体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越有价值,社会关系也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现在由于社会大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生产活动以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个体在生产活动中往往只承担很小一部分生产活动。这时个体的消费品几乎都依靠交换而来,消费活动的领域自然就比以往扩大了。个体从生产活动中只有机械的劳作,既不能获得愉悦,也不能获得成就感。个体无法在生产活动中体现其个人价值,在组织和社会面前其个人价值非常微小。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只能从消费活动中去寻求其个体价值,通过有差别的消费活动来凸显自我价值,符号消费就是在人对其主体价值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就是有差别的消费活动。 一、符号消费的概念 波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不再以物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追求有差异性的符号价值为目的,这种消费就是符号消费。值得注意的是,波德里亚将符号消费与象征消费严格区分开来,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主要是对符号能指的消费,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其逻辑起点也基于此。他认为人们正迷失于对符号能指的追求,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人的主体性,而象征消费正是拯救消费社会的手段。但是从符号学来讲,符号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研究符号必然要研究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因而,象征消费是对物品符号所指的消费,即意义的消费,应该被归属于符号消费中。 戚海峰在《符号营销》中,提出了“符号化消费”的概念,即“消费者选择产品不再以产品的功能、质量作为唯一标准,而更加看重能否通过消费这件产品来满足自身心理上的某种诉求,这种诉求既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来确定,也可以跟随社会上流行的某种时尚。此时的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模式已有本质区别。此时消费的主要对象并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寄托在商品身上的意义……消费者通过占有和消费此类商品从中体会到某种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消费被称为符号化消费”。实际上,戚海峰所提出的符号消费概念正 符号消费行为及其动因剖析 但红燕 [摘要]文章将符号消费行为界定为现代消费者在购买或选择商品时,不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商品的符号价值为目的。符号消费行为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是通过符号功能来实现。消费者通过商品符号所承载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一系列功能,将商品的符号价值转移到交流客体上,同时也将自身的主体价值进一步赋给商品。符号消费行为将人赖以生存的内心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统一起来,人从中获得自我情感的表达,也获得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符号消费行为本质上是由消费者个体价值表达与交流的需要而引发的,然而社会空间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促使符号消费行为的裂变和聚合。 [关键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行为;消费社会;符号价值;符号功能 [作者简介]但红燕,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 [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1)08-0010-04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2006年第2期(总第181期) 学术论坛 ACADEMICFORUM NO.2.2006 (CumulativelyNO.181)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 ——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梅琼林 (武汉大学{毛介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鲍德里亚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了研究,并逐渐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看到了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文章分析鲍德里亚的理论转变,从而探求他的符号消费构建的消费文化的本质。 [关键词]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符号价值;消费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6)02—0181—0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法国学术思想界经历了一个急剧变革的过程。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现代化和高科技的发展,高速公路、高楼大厦、购物中心以及电影、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在法国的迅速出现,标志着法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新特征正在深刻地改变法国人的日常生活,急剧推动着社会变化,催成新型的社会秩序的形成。许多法国理论家把这种新型的社会转型称之为“消费社会”、“技术社会”、“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等等。在这场急剧变革的思想运动中,鲍德里亚开始关注和研究新的消费社会的特征。他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商品和物的研究开始,逐渐进入对现代消费社会的研究,并逐渐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看到深层的“符号”消费。 一、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 1968年出版的《物体系》是鲍德里亚的学术生涯的第一部著作,从此他“对消费社会中客体、符号以及符码提出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分析”[1J(P1㈣。鲍德里亚深受当时浓厚的后结构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物体系》的目标就是要建构一个日常消费活动中的异化批判,中心是为了导出“物”向符号的转变。这里的“物”主要指的是与商品有关的、在^们的日常生活中和人经常打交道、和人发生生活关系的物品,如汽车、冰箱、洗衣机、电视和家具等等。 虽然,鲍德里亚提到的“物”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常谈到的、对人产生支配并造成了人的异化等意义上的“物”或商品没有太大区别,但不同的是,鲍德里亚对符号理论的运用是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消费主义的特征。他认为,在消费体制的引导下,人们对物品的符号性追求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对物品本身的功能性需求,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和经 [收稿日期]2006—01—03 [作者简介】梅琼林(196卜),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媒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论组成员,研究方向:传播学。

谈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

谈谈符号与消费者行为 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分:

摘要 文章将符号消费行为界定为现代消费者在购买或选择商品时,不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商品的符号价值为目的。符号消费行为中,商品的符号价值是通过符号功能来实现。消费者通过商品符号所承栽的情感功能、交流功能、美学功能、指代功能等一系列功能。将商品的符号价值转移到交流客体上,同时也将自身的主体价值进一步赋给商品。符号消费行为将人赖以生存的内心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统一起来,人从中获得自我情感的表达,也获得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符号消费行为本质上是由消费者个体价值表达与交流的需要而引发的,然而社会空间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促使符号消费行为的裂变和聚合。 关键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行为,消费社会,符号价值,符号功能。

Abstract The 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defined as the modern consumers in the purchase or selection of merchandise, not to the use value of goods for the purpose, but rather to the symbolic value of goods for the purpose of. Symbolic consumption, symbolic value of goods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symbolic function. Consumer goods through the emotional function symbols, planted th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esthetic function refers to the function, such as a series of functions. Transfer the symbolic value of goods to exchange the object, but also their main value further assigned commodities. Symbol consumption will people live inner space, natural space, social space together,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 social relations, also won the position of. The essence of 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composed of individual consumer value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needs caused,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social space will make the symbolic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fission and polymerization. Keyword:symbol consumption,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consumer society,symbol, symbol function.

鲍德里亚有关消费社会的分析

鲍德里亚有关消费社会的分析 /h1 鲍德里亚在对西方消费社会的分析中以独特的符号学视角,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牧师”.从时代背景来看,鲍德里亚选择消费作为分析的基点与20 世纪60 年代西方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相关。从现实状况来看,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对于今天我们矫正奢侈的消费观念和媚俗文化的袭扰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消费社会”概念的提出 “消费社会”作为一个概念,首先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早在鲍德里亚以前,就有一些理论家提出了相关论述。如鲍德里亚的导师列斐伏尔提出了“被消费控制的官僚社会”理论,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的意识形态和创造性行为的意义已经变成了消费意识形态; 与鲍德里亚同时期的理论家里斯曼认为,资本主义正在经历“由生产时代向消费时代过渡”的革命; 布尔加雷斯认为,我们处于一个“丰裕社会”中; 对鲍德里亚影响颇深的德波从更深层面上认为消费创造了一个“景观无线积累的社会”.这些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对于同一个社会形态的论述均对鲍德里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消费社会”概念的提出与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消费在生产体系中地位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阶段。工业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稀缺性”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时消费作为一种消耗受到传统重商主义的抑制。19 世纪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产品的稀缺状况逐步得到改变,同时科技的进步及成果转化导致了产品的相对过剩。这样生产者的过剩与产品过剩导致的间歇性的经济危机使得消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此,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第一次提出了生产与消费平衡发展的重要性。此时消费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消耗而存在。20 世纪初,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福特主义的兴起使得商品生产速度得以大幅度提升。这种生产线的大量产出要求快节奏的消费。由此,消费不再是一种消耗,而变成了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0 世纪60 年代西方社会开始进入后福特主义时代,也就是丹尼尔·贝尔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此时服务业作为一种小规模、灵活性的产业模式大量兴起。服务业对固定资本的要求显着降低,对人力、智力的要求大大增加,这就使得生产者的过剩得到扭转,生产者的收入也有了一定提高。同时服务业又是一种快速生产和快速消费的产业,甚至,很多时候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根据消费的需求来进行生产。所以消费的作用就超过了生产,真正成为“作为生产的消费”.由此,消费在生产体系中的主导型地位确立。 基于上述原因,鲍德里亚提出,当今资本主义“生产的东西,并不是根据其使用价值或可能的使用时间而存在,而是恰恰相反---根据其死亡”29.商品的死亡就意味着商品在消费的过程中被否定,也就是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新的欲望的形成。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从根本上依赖这种消费需求的不断产生,所以,鲍德里亚指出,在当今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主人公的传奇已到处让位给消费主人公”,“消费本身构成了生产体系的替代性体系,消费在今天已经成为主导性逻辑”.即消费不仅主动地作用于生产,而且成为一个体系并结构性发挥作用。他认为这就意味着消费社会的到来。 与卡恩、鲍曼等相对客观的描述不同,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具体表述受到了法兰克福

符号消费的两个层次及其意义和限度

符号消费的两个层次及其意义和限度 个性化消费日益成为当今消费的主流趋势。在追求个性化、崇尚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人们从关注物的使用价值到关注物的符号价值,符号消费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符号消费可区分为两个层次,即商品的符号化和符号意义的商品化。前者是符号价值的发生、发展,后者是符号价值地位的确立。符号消费是人的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它不仅生产需求,而且生产欲望。它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繁荣,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和价值隐忧。 标签:符号消费;符号价值;需要;生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从人的消费需求特征来看,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在追求个性化、崇尚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人的消费需求和内容不仅指向物,还指向物的符号功能。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又译吉恩·布希亚、让·波德里亚)是较早提出符号消费思想的学者之一。他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在以符号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模式中,人的消费“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流通、购买、销售、对作了区分的物品/符号的占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我们的编码,整个社会都依靠它来沟通交谈”。①鲍德里亚强调符号的功能和效用,认为在符号消费中,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符号为媒介而进行消费,物的丰盛逐渐跨越到物的符号价值的丰盛。热衷于追逐和占有符号价值的消费模式,都可以称为符号消费(Symbol Consumption)。与此相应,消费社会表现为庞大丰盛的商品堆积,在这种“物”的丰盛中,消费不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目前,从我国的消费发展状况来说,人的个性化消费活动与人的需求密切相关,人们在注重物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物的符号价值的迷恋和占有。符号消费本身是个性化消费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商品的符号意义与符号消费 符号消费异军突起,通过生产符号、制造欲望、出售符号价值,实现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填充并丰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现代人在关注某一个商品时,尤其是需要证明个性、宣扬个性时,很大程度上选择商品的符号价值。符号价值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产生与社会发展实践密不可分,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市场导向、人欲的膨胀以及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多种力量逐步“挖空商品的意义,藏匿真实的社会关系,通过人们的劳动将社会关系客体化于商品中,然后再使虚幻的/符号的社会关系乘虚而 入,在间接的层面上建构意义”②。这种虚幻的、被直接或间接建立起来的抽象意义就是符号的象征意义。人们普遍认为,符号的象征意义最初更多的是用来划分贫富、区分贵贱的工具,标志各种社会身份和地位,同时,也符合一定的社会风俗,用物来指示某一特殊持久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同一种

鲍德里亚的_消费社会_思想述评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述评 贺旭辉 1,2 (1.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 200444;2.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山东枣庄 277160) [摘 要]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核心思想是: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在对物的享受中丧失自我;提出“符号价值”,特别关注 商品的符号性质;个人和集体的财富的增长是与危害的增加同步的;不平等的功能是增长的本身;人们社会“需求”的增长是没有限制的,而财富的增长是有限的;广告“通过他人来激起每个人对物化社会的神话的欲望”,不断为大众制造新的欲望需要、人际关系冷漠化等是消费社会的特征,消费社会也有问题和缺陷。 [关键词]消费社会;鲍德里亚;物品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06)03-0050-04 法国当代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西方消费社会,其早期著作《消费社会》是对当代社会学的一大贡献,书中以消费为中心,以其独特的见解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如何在所谓“消费社会”中实现对意识形态的操控。《消费社会》可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相提并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是指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物的极大丰富与系统化而兴起的一种社会形态。消费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正在以其不可抗拒的魔力,向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渗透,它潜藏着控制力量,它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一定的后果。现在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鲍德里亚想要世人从虚幻的消费中醒来,摆脱温柔的富裕的陷阱,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不要丧失精神的自由和创造力,这对中国构建节约型的和谐消费社会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消费社会也有问题及缺陷。 消费社会思想的核心内涵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受到物的包围,并在对物的享受中丧失自我。对于消费社会,鲍德里亚一方面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出发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符号学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的社会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据。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论 述是从货架上丰盛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的。首先强调的是物的丰盛和商品的系列化与系统化,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 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1](P 1 ) ,按照鲍德里亚 的意思,包围消费者的商品是以整体的面目出现的,传统的工业化社会是生产的社会,而当代进入了消费社会。鲍德里亚发现,在消费社会中,商品及其形象成为一个巨大的能指,不断地刺激人的欲望,进而使消费成为非理性的狂欢。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行为,它所起的也不仅仅是一种享受功能。在鲍德里亚看来,它是一个系统,是一种道德,是一种沟通体系,是一种交换结构,它起到一种社会组织的功能。 鲍德里亚提出“符号价值”,从“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理论”、“大众传媒、性与休闲”三个方面,揭示了消费神话的产生原因与过程,分析了消费社会的深层结构。鲍德里亚的独到之处在于“符号价值”的提出,他特别关注商品的符号性质。所消费的不仅是一个物质的产品,而且也是一个象征的符号。大众传媒在消费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贯穿《消费社会》的一个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消费社会》前言所指出的“砸烂这个如果算上是猥亵的,但算得上物品丰盛的、并由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竭力支持着的恶魔般的 [收稿日期]2006-03-20 [作者简介]贺旭辉(1963-),男,山东莱阳人,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2005级博士研究生,主要 从事组织社会学研究。 2006年6月第23卷 第3期 枣庄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Z AOZH UANG UNIVERSITY Jun.2006 V ol.23NO.3

消费社会理论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 一、形成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着力进行经济社会的复苏,在社会结构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在所有制形式上,合作制经济开始大量出现,股份制经济和跨国公司也不断涌现。同时,在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中产阶级也逐步增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消费水平不断增强,服务行业日益兴盛。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的得到提升,商品数量不断增多,种类齐全,出现了物的极大丰富甚至过剩。 思想渊源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深受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他指出:“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在主体方面都是生产生产的,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是隶属于生产的,是存在于整个生产系统的。鲍德里亚认为,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是适用的而且是正确的,但是到了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隶属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模式。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与物、人与集体和世界的关系,人们消费的也不再仅仅是物品,而是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鲍德里亚还受到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和亨利·勒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影响。巴尔特突破索绪尔的理论,给符号重新赋予了社会内涵,他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正在对流行体系的社会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控制,进而销售这些商品。勒斐伏尔是鲍德里亚的导师,他在《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揭露出,在日常生活的消费中,社会的消费不是以消费品的实际意义进行的,而是在社会关系的交往下逐渐形成的,物的消费演变成了符号的消费。与此同时,他指出消费实则是异化了,消费社会中的主体和客体发生着改变,物的存在变成了人们的需要,人们也为了追逐社会地位和名誉,

商品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

广告符号学 论文题目:商品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姓名:王俊 年级:2011级 专业:广告 学号:2011013560

商品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和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权利等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 在传统经济学中,消费常常被视为消费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消费者在成本最小、效用最大的理性判断下,根据价格和个人偏好进行购买决策和消费,从而获得使用价值的个人满足。但是,现实的消费行为并不是都能用数据、曲线来解释的,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行为也并非如经济学家所假设的那样理性。事实上,消费并不单单属于经济学的范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其他属性也日益得到凸现,如消费的主观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以及符号属性等,尤其是消费的符号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种强化表现为对符号的消费。譬如通过消费可以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位,或者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正如消费“哈根达斯”雪糕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雪糕本身,而在于消费“哈根达斯”雪糕所赋予的符号意义——“爱她就请他吃哈根达斯”。因此,如今对很多商品的消费已经逐渐具有其特定的超越商品使用价值的符号价值,从而给消费者带来超越物质、生理满足之外的心理、精神及社会性满足。正如日本学者岗本庆一所言:“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等物品的传播性为媒介而从事消费。”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随着生产技术和营销技术的发展,不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显然,仅靠技术质量和销售服务已难以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还必须依靠加强企业和产品的符号特征(如企业形象、产品形象) 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解读符号消费的意义,将有助于企业产品的研发、宣传、推广和销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符号消费产生的背景 符号消费是同商品的符号属性相联系的。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具有符号价值。商品的符号价值在于其示差性,即通过符号显示与其他同类商品的不同。通常商品的符号价值具有两个层次: 第一是商品的独特性符号。

符号消费

消费符号 符号消费(Symbol Consumption) 什么是符号消费 所谓符号,是指能代表自身之外事物的事物,相当于A=B。A不仅仅是A本身,它还意味着它之外的另一个对象,即B。提到A,人们即能明白其所指的对象或意义B。对于消费的理解,是预先将消费现象设定为一个单面体,从单一的物质层面来认识消费行为。按照这样的认识方式,消费就是对物质财富的消耗,是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消耗的物质财富。符号消费并不神秘,人们在符号的解码中获得丰富的乐趣,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符号消费是后消费时代的核心。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而且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符号消费的解析 如果说消费的符号指的是通过消费来表达某种意义或信息的话,那么,符号消费是将消费品作为符号表达的内涵和意义本身作为消费的对象。它包含下面几个层次: 首先,作为消费品外观上的示差符号(物的第一层次符号),如造型、色彩、图案、包装等等,传达了产品本身的格调、档次和美感,已经成为消费的对象,成为消费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次,消费品的地位象征符号(物的第二层次符号),如消费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品位(即社会含义),以及与之相连的自鸣得意等心理体验,也是消费的对象和内容。 第三,消费品的消费环境,作为消费的空间符号,同样是消费的一个内容。例如,在豪华的酒店进餐,不但食品是消费的对象,而且酒店的氛围和气派也是消费的内容。 第四,消费的仪式,如服务程式,作为一种符号,也可以是消费的一个内容。例如,餐厅服务小姐的服务,不但构成劳务消费品的一部分,而且构成饮食的附加消费仪式(即代表档次和身份的符号),而成为消费的对象。也就是说,我们“不但消费物, 而且消费物作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包括情调、趣味、美感、身份、地位、氛围、气派和心情”。 符号消费的特征 符号消费最大的特征就是表征性和象征性,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表现个性、品位、生活风格、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在“符号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

符号与消费的关系

符号与消费的关系 [摘要]:当今社会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符号化特征。人们对于物品的考量,不再仅仅局限于物的自然属性及其对人的有用性。商品本身所包含的各种意象和符号,正成为主导相当一部分人消费行为的内在驱动。这种符号化的消费正成为一种符号力量而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消费行为。 [关键词]:符号;消费;商品;广告 当各种各样的商品广告铺天盖地冲向人们的时候,广告所传达的信息便化作符号根植于人们心中,进而影响着对商品的选择。此时,消费者在选择和消费商品的过程中,追求的不仅仅是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还包括商品所附加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和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权利等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 一、符号消费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进入了消费社会,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这时,消费不再仅仅为了满足温饱,而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消费社会中的商品更多地是满足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其使用价值退居次要位置;消费社会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比如消费者在够买名牌时装时,这款名牌时装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保暖、御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某种意义的表达和传递,如自我满足感和社会身份认同感等等,这种意义就被编码成为一种符号,正如波德里亚所提出的“商品即符号”的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现今流通的商品在实用价值上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同种类商品的竞争的重点关键在于谁拥有更强的符号价值。消费者不再将商品视为普通的物品,相比之下,他们更注重商品的象征价值。 二、消费中的符号价值 消费社会如果说消费的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不如说是在消费符号的象

品牌与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

品牌与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

品牌与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 内容论文摘要: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与品牌这一符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消费文化的影响,品牌符号的塑造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品牌的塑造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本文就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与品牌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品牌品牌符号消费文化符号价值 著名品牌策略大师艾·里斯认为实际上被输入到顾客心目中的根本不是产品,而只是产品名称,它成了潜在顾客亲近产品的挂钩。品牌就是消费者用来识别产品和服务的符号。品牌的这种符号和消费文化中的符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为品牌符号与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之间有着相同的内涵和共同的价值。 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学者尹世杰认为,消费文化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消费文化的内在

本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这里所指的消费不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需求和满足,而是指人与物的关系,“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经济、社会、政治、心理和文化现象。”在消费文化语境里,“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为了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向征意义”。在消费文化的意境中,商品不再是单纯的、具体的物品了,它本身已经成为象征意义和价值的符号。在消费文化中,消费主要不是对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占有,而是作为人们“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手段。这些变化不定的符号象征体系具有一种永无止境的激发人们欲望的能量,过去意义上为满足需求的消费转变成为满足欲望的消费。所以,鲍德里亚认为:“在符号消费世界里,消费的前提是物必须成为符号,符号体现了物品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差异性”。 消费文化中的符号价值 符号价值是新的消费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

解读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中的欲望机制

欲望之镜:解读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中的欲望机制 (王鹤翔0411372 哲学指导老师:夏莹) 【摘要】消费社会理论目前已经成为学界的一个关注问题。本文从索绪尔的语言学入手,经过对拉康化的语言学梳理,详细分析了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理论中的欲望问题。在消费社会中通过模范和系列的相互作用使得消费由对物的功能的使用和拥有变为了一种消费语言,而在系列能指链的形成过程中,随之产生了无限的欲望,从中便分析出消费异化的本质所在。 【关键字】欲望能指系列消费 【正文】 消费社会理论目前在学界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1鲍德里亚也因较早的对这一理论给予了系统的论述而在社会学、哲学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他第一次在理论上对“消费社会”给予了一个界定:“消费社会也是进行消费培训、进行面向消费的社会驯化的社会——也就是与新型生产力的出现以及一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垄断性调解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特定社会化模式。”2 显然,在这一界定中,“消费”成为了“消费社会”之所以为消费社会的关键环节。消费在其中不再仅仅是一种日常化的经济行为,它担当起了“社会驯化”的责任。这种转变是如何实现的?消费为什么能够担当起这样一种责任? 这一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在于“消费”的内涵及其作用在社会中发生的转变,鲍德里亚对于这种转变做出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界定,消费: “1.不再是对物品功能的使用、拥有等等; 1对消费社会的探讨在西方世界得到了普遍的关注。除了鲍德里亚的一系列关于消费社会的论著之外,鲍德里亚的导师列斐夫尓在他的《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中提出了“受控消费的官僚社会”(the bureaucratic society of controlled consumption),消费已经作为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此之前的德博尓(Guy Debord)在《景观社会》(Spectacle of Society)中所提出的“景观社会”可以看作是消费社会的前身,而在其同时,后现代主义大家鲍曼在《后现代道德及其缺憾》中也提出了“消费者合作社”的概念,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也将消费社会放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逻辑”中进行了探讨。与此相关,法国学者巴塔耶(George Bataille)在《花费的观念》(the notion of expenditure)一文中提出的普遍经济学对消费所具有的新的文化内涵已经有了一定的界说。布尔迪厄的《区隔》(Distinction :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中也以消费为视角来探讨人在社会中的区分与地位。除此之外之外,还有丹尼尓·米勒、蒂姆·爱德华兹、柯林·坎贝尓等等。这些理论家在研究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遵从着某种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消费社会理论研究上的不同派别。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读书笔记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读书笔记 作为一个纯粹的理科生来说,从高二文理分科以后就很少接触这些很理论的研究,读这本书确实是有点费力的。这应该只能说是试读,不求完全了解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深刻的剖析,但求能从这些深刻的文字中得到一些启示。我想仅仅只是感受大师的魅力,努力靠近大师的思想也是很好的一件事。 一开始简单翻看了这本书,书如其名,主要都是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书中很多名词概念都不清楚,看着着实是有点头疼的。我又去网上查了一些对这本书的介绍和评价,想尽快得了解这本书的重点。“这部专著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内容包括物的形式礼拜仪式,消费理论,大众传媒文化等。”这是豆瓣上对这本书的简介,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不然可能看完了都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在表达什么。下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书评,读了他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我建立了一点把这本书读下去的信心。 下面简单说说一些我有点理解的东西。 书中讲了一个概念:整个消费社会对消费者的异化。消费者通过消费创造了整个消费社会,却最终陷入在消费社会的影响下成为社会控制的木偶。是一种“再循环”。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这里,所谓“物对人的包围”是指包围消费者的商品是以整体的面目出现的,这样,我们能理解当今的消费者在买进某个产品的同时,必须连带购进与之匹配的一系列产品,这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意义的齐备,为了意义的完整。消费者会由于喜欢某一类产品而扩大到所有同类产品,商家正是利用这种特性向消费者进行个性化推荐,科技的发展更是助长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当你在某宝上买过一件衣服,下次打开会发现出现的全部都是同款类型风格的衣服,甚至同类型的包,配饰,买过一支笔,下次处出来的就是类似的本子等等。 书中对商品的象征也有了很好的解释,“消费主义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更多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鲍德里亚认为,符号象征价值衍生出品牌崇拜,若商品有了品牌,那么商品就会产生附加价值,即商品就被赋予了符号意义,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消费方式体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 【关键词】性;消费;符号化;符号消费 【论文摘要】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今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国际市场,西方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无不渗透到当今我国消费市场,而同时由于大众传媒解构了传统消费文化和心理,鼓吹和强化新的消费模式等原因,符号消费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一、消费的符号化 现代社会将人置身于一个消费世界.社会内在的商品交换法则则是人们生活在这一世界的“黄金法则”。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是指我们对物化的商品的消费。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因此消费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消费的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表现。 消费的表现性意味着消费不仅是物理或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而且是象征层面上的消费,即“象征消费”。象征消费指的是具有符号象征性的消费。关于符号的象征性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消费”的论述。他认为,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须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性浪费,向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实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这种炫耀性消费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消费”。凡勃伦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地位是由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所决定的,消费是一种表现性实践,通过对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以区分的符号和象征。 齐美尔认为,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上层阶级出于阶级分野意识与标新立异欲望总是企图拥有一种明显的风格.如社交形式、衣着服饰、美学判断的标志与其他群体分开。而中间阶级的成员出于拉平化的本能尽可能地去模仿这些风格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口。布迪厄进一步指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消费行为都涉及一场符号斗争,都是一场为寻求不同群体之间区隔而进行的斗争.通过这种符号斗争。他们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与认同感。 著名消费社会学家布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里提到了在消费社会里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具有符号价值。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物”和“商品”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体系”,对“物”和“商品”的消费可以成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及其内在区分的主要基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档””中档””低档”似乎是在指物的分类而实际上是指人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