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微观构成

物质的微观构成

物质的微观构成
物质的微观构成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计划 专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2.1物质的微观构成(2013年版)

【中考导航仪】

中考说明

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用粒子的观点解析某些常见的现象。

③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④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⑤初步学会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解读考纲

围绕考纲我们应掌握如下要点: ①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将它们进行区分; ②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③准确描述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④从微观角度简单认识NaCl 和HCl 的形成过程。 考情回顾 (江西省)

考点

年份

情况统计

分子

2012年7题2分选择题

以蚁酸的化学式考查分子的构成 2011年19(1)题1分填空题 以常见现象考查分子的性质

2010年7题2分单选题

以常见现象考查分子性质、种类的识别 原子

2012年15⑶题2分填空题 以紫薯富含硒元素考查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012年12题3分选填题 考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010年23⑴题1分填空题 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考查原子的核电荷数 离子

2011年7题2分单选题

以类推的方法考查离子的定义 2009年12题2分选填题 以溶液来考查其中的微粒

2009年13题2分选填题

以离子结构示意图考查离子的核电荷数

命题预测

有关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概念的辨析,以及用分子、原子解释相关现象,以图片的形式考查物质之间化学反应中微粒个数及种类也是中考的热点。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图中符号和数字表示的意义,推断粒子种类、元素种类及性质等。以热点新闻、新材料等为素材,考查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结合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知识点一:分子

2.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 粒子。 原子是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①小: ;②动: ;③间: ;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联系 分子是由 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 ,原子 。

⑴物质变化:构成物质的没有改变,只是运动速率、分子间间隔等发生改变,如挥发、扩散、蒸发、三态变

化、热胀冷缩、酒精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等。

⑵化学变化:发生了改变,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再构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重新组合成。如下图:

知识点二:原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构成原子的微粒是、、三种。

如:水是由构成,铁是由构成,氯化钠是由和构成。

2.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原子的质量。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中子②电荷。但核内没有中子。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 = 数 = 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以铝原子为例)

⑵五决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取决于和之和;与元素化学性质

关系最密切的是;元素种类(或元素间的本质区别)决定于;元素的化合价与关系密切。

知识点三: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带正电的离子叫,叫阴离子。

2.从微观角度认识NaCl(见右上图)和HCl的形成。

3.离子符号

⑴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

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阴离子:

⑵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 ——表示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注意:

①Fe、Fe2+、Fe3+具有相同的,属于同一种,但它们的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也不同。

②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一定改变的是,一定不变的,可能改变

的是。(有几个填几个)

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种类分子原子离子

区别概念

保持物质性质的

微粒

是化学变化中的微粒带电的或

化学变化中

是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变

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

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变化

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

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

成其它离子、原子或分子。

是否独立

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

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

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

质不变。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

构成

分子由同种或不同种

构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

种分子。

一般有、和核外电

子三种微粒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

带电荷成为离子,

原子失去电子带电荷,成为

离子。

所显电性

情况

电性电性

阴离子:带电荷

阳离子:带电荷

表示方法用(分子式)表示

用或原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或离子结构

示意图表示。

联系在化学反应

中的表现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表达方法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基本属性

体积,质量,都是在不断的,微粒之间有。

同种微粒相同,不同种微粒不同。

■重点疑点讨论

1.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2.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3.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吗?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

【考点新突破】

突破考点一:分子

例题1:下列事实与分子的性质有关,请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分子性质的横线上。

⑴分子在不断运动;⑵分子间有间隔;⑶分子的体积很小。

[解答]解:⑴能说明分子运动是被动吸烟,烟雾分子在空气中运动,被别人吸入,引起被动吸烟。故答案为:B

⑵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是往篮球内充气,随着充入的气体不断增加,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另外,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答案为:AD

⑶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是一滴水中含有很多的水分子。故答案为:C

[点评]能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判断一种变化体现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突破考点二:原子

例题2: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钾和氟气的反应与其相似.以下是有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 。

⑵钾原子和钠原子、氯原子和氟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钾、钠、氟、氯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不同。

⑶钾原子与氟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如下图:

①钾、氟原子在结合过程中要失去、得到电子的原因是它们都要形成结构。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②对比分析钾原子在反应前后微粒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只答l点)。

[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求出X值;根据钾原子最外层电子小于4个,反应时易得电子和氟原子最外层电子大于4个,反应时易得电子及钾离子结构示意图解答。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解答]解: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所以X=2+8+1=11;故答案为:11。

⑵钾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它们都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和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它们都易得到一个电子,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⑶①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得到钾离子,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反应时易得到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得到氟离子,两种离子靠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合物。②比较钾原子和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核外电子总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答案为:①稳定;离子。②核外电子总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点评]了解有关化学常识,会看懂图表,提取有用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突破考点三:离子

例题3:写出离子的名称或符号或结构示意图:

[分析]微粒符号以及微粒结构示意图,要结合原子结构来进行分析,核外电子与核内质子数的关系:里多外少阳离子,里外相等是原子,里少外多阴离子。符号书写注意化合价在上,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而离子则是在右上方,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解答]解:对于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要较为熟悉,对于离子和原子的转化关系要清楚。尤其是阳离子、阴离子以及原子的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关系要熟记在心。故答案为:

[点评]注意阳离子、阴离子和原子的准确判断,同时注意化合价标注和离子书写的微小差异。

【中考练兵场】(总分63分,自我测试分,正确率百分比%)

1.(2分)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1个——氧化碳分子:Co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3个亚铁离子:3Fe3+D.4个氢原子:2H2

2.(2分)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成立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酸溶液的pH小于7,则柠檬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D.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3.(2分)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4. (2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5. (2分)取一滤纸条,等间距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

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氨水的pH大于7

A

B

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C

D

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6. (3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合碳量不同.

B.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酸根离子.

C.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个数不同.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7. (3分)在氢氧化钡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微粒有()

A.氢氧根离子B.氢氧化钡分子C.钡原子D.

8.(3分)某阳离子的结果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A.9 B.10 C.12 D.

9. (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⑴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⑵氯酸钾中所含的阴离子.

⑶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⑷碘酒中的溶剂.

10. (3分)我省石英矿(制硅主要原料)储量居全国首位。

(1)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其中X= ;

(2)硅的工业制备原理为SiO2 + 2C Si + 2CO↑,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3)硅常用于太阳能帆板。发展太阳能产业比发展其他传统能源产业的优点是。

11.(5分)如图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图。请在A、B处填入符合要求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C、D处填入粒子名称,E 处填物质的类别.

则:A

;B ;C ;D ;E 。

12.(6分)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反应;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9分)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示意图D中的χ=___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和_____(填序号)。

(4)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

⑴A物质的化学式是,B物质的俗称是,C物质的名称是。

⑵向A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察到大量的水蒸气产生,该现象说明。

⑶举出B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⑷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现象是。

⑸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填“改变”或“不改变”)。

15.(4分)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7 Cl

35.5

11 Na

23

2 8 7

+17

①② A B C D

+9 2 7 2 8 8

+17 2 8 x

+18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

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

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选填

“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知识网络图】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请总结你认为最重要的三点收获)

【问题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错题整理】请将易错题处理如下:“分析错因→重新审题→写出解题过程→总结知识点→获得启示”

人教九上化学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 课题: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生活实例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感受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奇妙的化学世界更加的感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了解分子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魔术,找一找它的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在一玻璃棒上蘸取浓盐酸,另一玻璃棒上蘸取浓氨水,然后两玻璃棒靠近而不接触,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两玻璃棒附近会产生白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有同学说是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他的同桌不同意,这两种物质都没有接触,不可能发生反应,看似没有接触却产生了白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在这里留一个小悬念,带着这个悬念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课堂——《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完本节课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板书题目) (二)新课讲授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我们平时看到的物质都是宏观的,但物质可以继续再分,分为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也就是说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板书)。大家看一下大屏幕,这是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苯分子、硅原子图片。

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观察到,可见微观粒子是比较小的,那到底有多小呢?我们以一滴水为例感受一下: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全中国的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 个,昼夜不停,需要数3 万多年才能数完。由此说明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就是咱们分子的第一个性质。(并板书)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非常的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能闻到爸爸妈妈炒菜的香气,百花盛开的夏夜我们隔着很远依旧能闻到花朵的芬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爸爸妈妈炒的菜也好,夏天的花儿也好,都没有离开原地,但是我们却能在远处通过味道感知到它们的存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我听到有同学说:可能是花香的分子在空气中扩散,被我们所闻到了,因此猜想分子可以运动。 这位同学的猜想非常有意思,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证明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了解一下实验所需要的药品以及注意事项,药品有酚酞和浓氨水,并且通过知识小贴士,我们知道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无色酚酞遇浓氨水变红色。 实验——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现在我们看一下视频中的小实验吧。(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下图所示。观察一段时间,有什么现象发生,解释这一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该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可以观看视频。) 我看你观察的最仔细,你来说说烧杯中发生了哪些颜色变化? 非常棒,请坐,他发现: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细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那同学们能否结合小贴士分析一下酚酞变红的原因呢?同桌2人讨论一下,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一会儿我请同学来分享一下。 我看这组的同学若有所思的样子,好,你们小组派个代表来说一下吧。非常棒,请坐,她说:结合小贴士,A烧杯溶液变为红色,说明B烧杯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因此他们小组得到了一个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板书)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你说实验时闻到SO2的刺激性气味,炒菜可以闻到香味,桂花飘香,湿衣服变干,蔗糖溶于水…… 分子除了以上两个性质之外,其实还有第三条性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实验来发现一下。 3.分子间有间隔

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和含义;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知识网络】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构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成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 物质原子质子(带正电) 构成原子核(带正电) 结构中子(不带电) 构核外电子(带负电) 成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 离子分类阴离子 【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是指化学性质。分子有什么化学性质,由这种分子聚集成的物质就有什么化学性质。如一氧化碳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分子的聚集状态决定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水分子间距离很小时水呈液态,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水呈气态,水分子规则排列,不能自由移动时水呈固态(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 2.分子基本性质: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一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且不断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用此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等。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氢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而水分子不能与氧分子反应。 【要点诠释】 用分子理论解释物理、化学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变; 通电氢气+氧气,在此反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

物质由微粒构成

物质由微粒构成—分子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是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气这一章的内容,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凭着生活经验,能确信氧气的存在。这节内容所接触的是抽象的分子,正如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及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也为将来化学学习垫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 (3)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4)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

构成物质世界的粒子初探

构成物质世界的粒子初探 作者:延国浩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年第06期 粒子物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现在已经被人类发现的粒子多达400多种,为了物理研究的方便,科学家们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不同关系,将粒子分为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强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轻子和用来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三大类。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强子又分为介子和重子两类。强子的内部由夸克组成,夸克有6种,分别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 电子是最早发现的轻子,随后电子中微子、μ子和μ中微子、τ子和τ中微子成为目前发现的六种轻子中的其他五个。每一种中微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中微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太阳内部核反应产生大量中微子,每秒通过我们眼睛的中微子数以十亿计。大多数核物理过程都伴随着中微子的产生,例如核反应堆发电(核裂变)、太阳发光(核聚变)、天然放射性(β衰變)、超新星爆发等。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探究构成物质世界的粒子问题时,需要联系的知识主要有核反应、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定律、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德布罗意波长、微观粒子的动能、动量等。 例题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领导、联合美国、俄罗斯等地研究机构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于2006年正式启动,并于2012日3月8日宣布,发现一种新的中微子震荡。利用你在高中物理知识中学到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亚湾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核反应方程式是核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其中n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a为X的个数,则X为,a=。以mu、mBa、mKr 分别表示235092U、141056Ba、9236Kr核的质量,mn、mp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J。 (2)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10n)和正电子 (+0+1e),即中微子+11H→10n++0+1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电荷数为。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0+1e+-0-1e→2γ,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J。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溶解、升华、挥发、液化、气味等。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速。“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 42-、CO 32-、NO 3-、OH -、ClO 3-、PO 43-、NH 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 Mg 2+ Al 3+ 、H+ NH 4+2+ *阴离子:O2- 、OH - S 2-、Cl - SO 4 2- CO 32- NO 3-、PO 43-、ClO 3- 总结:(1)分子既能构成非金属单质(如:H 2、O 2、N 2、等),又能构成非金属化合物(如HCl 、CO 2、H 2O 、NH 3、等)。(2)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3)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凡 含金属元素或NH 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4)不带电的粒子:原子、分子、中子;带正电的粒子:阳离子、质子;带负电的粒子:阴离子、电子。

八年级科学下册2_1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教案新版浙教版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教材分析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位于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二节,本课题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和原子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金瓯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对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角度得到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结构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创设情景让学生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接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抽象事物形象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与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同 时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或图片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道尔顿的原子论对化学科学的贡献,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五)教法学法 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本堂课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形式,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教法 ①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②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 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 ③分组讨论法:针对有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文盲不是不懂文字,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学法指导 ①小组合作法:上课之前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第2讲构成物质的粒子

第2讲构成物质的粒子 1.(2012年广东揭阳)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20 mL酒精和2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2012年广东广州)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A.NaCl B.NaNO3 C.CaCl2D.KCl 3.(2011年广东清远)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⑤B.②④ C.①③④⑤D.全部 4.分析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 5.(2010年广东湛江)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6.(2010年广东揭阳)“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隙 7.(2010年广东)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8.(2011年广东揭阳)从下列图片中不能 ..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9.(2010年广东湛江)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10.(2012年安徽)取一张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下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物质由粒子构成

物质由粒子构成 上海市建平西校谢利君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教学对象分析】预备班年龄的学生其思维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交替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已具备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开始能进行假设的设定和检验。但同时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事物的表象和以往的经验,缺乏抽象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直观的、孤立的,思维也往往是分散的、片面的。所以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直观,内容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经验,问题的设计要避免出现抽象的形式逻辑推演。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对某些现象有一定了解,但并不能从微观的领域来真正解释现象。因此教学要注重从实验中得到结论。 【教学任务分析】本课内容选自第四章《物质的粒子模型》单元的“粒子模型”一节,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由粒子构成的事实。本课从猜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和逻辑推演的方法进行推测,认识到固体由许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然后,更进一步用实验手段感觉到构成液体、气体的粒子同样体积很微小、数量很巨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知道粒子体积小,数目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体积微小,数目巨大;并初步体验和感知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情感与态度】通过由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转换,认识到看事物要细致入微;在实验中养成严谨求实,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知道粒子体积小,数量大; 【难点】微观粒子的引出;用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结构的思想。 四、实验器材: 【演示实验】50ML小烧杯8个、高锰酸钾、培养皿、药匙、玻璃棒、针筒、香水 【学生实验】10组:放大镜、三试管气体(氧气、空气、二氧化氮)、三试管液体(水、植物油、硫酸铜溶液) 五、教学过程:

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专题复习 制卷人实验二中钱强 1.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 代表原子的结合),图示中有种分子,该反应属于反应。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上图中的字母,下同),可用作燃料的是。 4.如图,两种不同单质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参加反应的A2和B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该化学反应类型为, 物质X含种元素。 5.铷(Rb)是一种银白色蜡状金属,质软而轻,其化学性质比钾活泼。下图表示铷元素的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硫酸铷的化学式为。 6.微观示意“见微知著”,我们常从微观认识宏观的化学反应,下图是乙烯(C2H4)燃烧的图。

(1)该反应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7.如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 图.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B图中X=_____,B微粒的符号是_____. (3)如图2是镁在点燃条件下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镁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根据如图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1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②A B C 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 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9.用“O”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据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练习(含答案) 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20 mL酒精和2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A.NaCl B.NaNO3 C.CaCl2D.KCl 3.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⑤B.②④ C.①③④⑤D.全部 4.分析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 5.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6.“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隙 7.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 ..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9.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化学试题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4、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 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水由氢、 氧两种元素组成 ( ) A.水是化合物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2H ) 2H+ C.水由水分子构成
A.镁原子结构图中 x=8 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7 C.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
例 5。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5、下图中的符号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
H2
2H2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水 C.金刚石 D.水银(Hg) 8.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2O——1 个水分子 C.3Fe3+ ——3 个铁原子 ) B.Na ——1 个钠离子 D.2H ——2 个氢元素
+1
)
A. 1.
B.
C.
D.
是某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该粒子是阴离子 C.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2 D.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 8 个电子
13.(2009·南京中考)原子序数为 94 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之和为 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 145 C.质子数为 94 B.核外电子数为 94 D.核电荷数为 239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
3、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单质、又能表示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A、Cu B、O2 C CH4、 D、N 4、下列能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 +2 A、N2 B、2N C、2N2 D、 N 5、下列物质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HCl B、Cl C、KClO3 D、HClO

22、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 ) A.CaCO3 B.Al2(SO4)3 C.Al(NO3)3 D.Fe(OH)3 19、科学家已经发现的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式是 C70,下列关于 C70 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B.属于化合物 D.是一种新元素 ) )
A
B
C
D
【典例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9.(2009·肇庆中考)如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 中错误的是( ) 列说法
2、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其化学式为 C6H12O6,下列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一个葡萄糖分子由 6 个碳原子和 6 个水分子构成

六年级科学上册4.2粒子模型4.2.1物质由粒子构成学案无答案牛津上海版

物质由粒子构成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难点】 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学习过程】 1.成下列内容(时间:8分钟、分数:每空5分,共60分)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常分子的______和______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 ______着,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都是 ___________的结果。 (4)通常情况下,物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 (5)氧气、石油气等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______。在受压的情况下,分子间的间隔______。 (6)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 ____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遇冷时______。 2.相互交流讨论 3.同桌相互交换导学案并相互评改,打分(时间:2分钟) 4.展示答案,比对并判断正误(时间:3分钟) 探究提升 1.材料:一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1水分子,如果每人每分钟数100个分子,那么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就需30亿人数一万年才能数完。 读完上述材料,我认为分子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4分钟) 2.实验一:用两支烧杯分别取等量的冷水和热水,静置一会儿,分别向两支烧杯中同时加入等量的品红,观察现象。 我观察到的现象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时间:4分钟) 3.实验二:(时间:8分钟) (1)向盛有约20mL水的小烧杯A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我观察到溶液颜色为:____。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两分钟,我观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课题:构成的物质的基本粒子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能初步判断物质组成与构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描述物质的 组成与构成; 2、理解分子、原子、离子概念及相互联系和区别,能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自主复习 1、构成物质的粒子、、。 2、分子是; 原子是; 离子是。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联系是。 4、原子是由构成的,原子核通常是构成的。 5、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 6、在原子中,数 == 数 == 数。 7、在离子中,离子的电荷数 == 数—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 数 + 数;在阴离子中,质子数 == 数 - 数。 8、相对原子质量≈数 + 数。 9、元素的种类是由数或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结构中的 数决定的。 本节归纳: 请同学们归纳出我们学过的常见物质类别它们由哪种微粒构成: 原子: 分子: 离子: 合作探究 1`、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 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 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巩固练习】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 B、H20 C、H2 D、2H 2、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物质的构成

初三物理讲义 知识点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物质与物质的区别与联系:物体是具有一定形状与体积的个体,具有软硬、颜色、气味等特征,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铁钉是物体,但制作铁钉的铁是物质;桌子是物体,但制作桌子的木材是物质。 2、目前,人类对于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认识。 例1 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数十亿个星系组成的。 C、宇宙中各个物质都是静止的。 D、宇宙就像地球一样的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像太阳一样的天体不是由物质组成的。 例2 太阳的体积约是地体积的130万倍,地球直径大约是1×107m,而银河系的宽度大约是十万光年,通过计算说明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很微小的一员。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人们普遍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粒子组成,那时就把质子、中子和电子称为“基本粒子”.随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大批新的粒子相继发现,其中的许多粒子本身也有内部结构.“基本粒子”并不基本.

问:本节的重点是什么? 答:(1)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认识宇宙的艰辛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和原子组成的;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模型及分子结构的区别. 知识点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现象探究:一座大山由许多巨石组成,将巨石劈开分成小石头,小石头碾碎成小石子,将小石子研磨成小颗粒……如此不断细分,是否无止境呢? 2、探究归纳: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笑的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通常把它们叫做分子。分子极其微小,一般的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它。 3、分子很微小。 4、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图。 现代科技可以使我们看到物质中的分子,不同的物质,分子是不一样的,图11-1-1是金原子(成为单原子分子)排列图像, 图11-1-2是DNA生物大分子 (成为多原子分子)结构示意图。 例3(2010·福建厦门中考)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 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这一现 象说明() A、分子是可分的 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核是可分的 D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 例4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并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是() A、质子 B、原子 C、夸克 D、分子 问: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请你说说原子的结构组成情况。 答: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原子的质量是质子的质量加上中子的质量,且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是基本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其中质子所带的正电数与电子所带的负电数相等。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著名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 图11-1-1 图11-1-2

初中化学判断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

如何判断物质是由原子、分子还是离子构成的? 一、先说,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是分子构成的,或者是离子构成的? (下面没有注明的,默认为只考虑初中阶段的学习)。 (1)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内部是由化学键连接构成的一个巨大的整体,没有很小的重复单元(可以认为单一的一个原子是最小重复单元)。 常见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如C,Si ,以后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最直观的办法是看能不能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个元素符号直接表示该种物质,能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就是原子直接构成的,反之,则不是。就是说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并且化学式没有下标数字,只有元素符号。(这里要提到P和S,这两种不是原子直接构成的,因为它们都是有最很小重复单元的,P真正的化学式是P4,P4是P的最小重复单元,就是说P单质是由无数个P4分子构成的饿,所以P是分子构成的。初中简写了,还有S真正的化学式是S2,S4,S8,等)(只限初中,到高中有SiO2,它虽不是单质,并且有数字下标,但它还是原子直接构成的,与它内部结构有关,SIO2的结构是SI和O原子交替以共价单键连接并向空中无限制发展的网状结构,不存在分子,没有最小重复单元。在这里就不解释了,高中会学) (2)分子构成的物质:内部有最小的重复单元,最小重复单元是分子,物质是由无数个这些相同的最小重复单元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这中分子间力很小,就是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并不是一个很牢固的整体。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内部没有重复的最小单元,本身是通过离子键连接成的一个整体,但是我们为了研究它的结构,往往会人为的划定出它的最小重复单元,就是晶胞。要注意的是它每个最小的重复单元内部是由离子键连接的,和分子晶体的共价键区别开,这就是为什么界定它是由离子都成的原因。在初中很难把它和分子构成的物质区别开,其实有一个很直观的判断方法,有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构成的,没有这两种东西的物质就是分子构成的。 二、如果说快速的判断,那只能记住主要的几类,化学没有万能的公式,定理。由于一些物质的结构特殊,必然会有特例,所以只要记住主要的和常见的几类即可。 (1)常见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如C,Si 。 以后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最直观的办法是看能不能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个元素符号直接表示该种物质,能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就是原子直接构成的,反之,则不是。就是说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并且化学式没有下标数字,只有元素符号。(只限初中)特例:SiO不是单质,但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除此,大部分不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都是原子直接构成的。 (2)常见的分子构成的:只要化学式中不含金属元素,不含NH4+的都可认为是由分子构成的。(稀有气体除外)比如,所有气体,所有的有机物,所有的酸,H20,I2,Br2等等。 特例:AlCl3虽含有金属元素,但AlCl是由Al2Cl6分子(2个AlCl分子聚合成二聚态的Al2Cl6)构成的。 (3)由离子构成的:一般化学式中含有金属离子,NH4+都可认为是由离子构成的。比如所有的碱,所有的有机盐,无机盐。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 、Cl 2。 离子: 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 )氯离子(Cl -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无机化合物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考试要求: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考试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考点三)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 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2、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3、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 4、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课题3 离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通过观察结构示意图解析微粒的种类和性质 背熟常见的离子的符号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点一)1、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 :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质子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