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专题复习

制卷人实验二中钱强

1.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

代表原子的结合),图示中有种分子,该反应属于反应。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上图中的字母,下同),可用作燃料的是。

4.如图,两种不同单质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参加反应的A2和B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该化学反应类型为,

物质X含种元素。

5.铷(Rb)是一种银白色蜡状金属,质软而轻,其化学性质比钾活泼。下图表示铷元素的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硫酸铷的化学式为。

6.微观示意“见微知著”,我们常从微观认识宏观的化学反应,下图是乙烯(C2H4)燃烧的图。

(1)该反应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7.如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

图.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B图中X=_____,B微粒的符号是_____.

(3)如图2是镁在点燃条件下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镁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根据如图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1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②A B C 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 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9.用“O”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据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3)已知“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m倍.该反应中生成物与的质量比为______.

10.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填序号).

A.质子数B.电子数C.第一层电子数D.第二层电子数

(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

(3)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如图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

11.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

(3)锶原子最外层容易电子.(填“得”或“失”)

12.钙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它使得骨髓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如图①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x=

(2)图中A、B、C、D四种粒子属于种元素

(3)C元素与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A、B、C、D四种粒子中与图①所示的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A”、“B”、“C”或“D”)

甲 乙 丙

13.如图中A 、B 、C 、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x= ;A 粒子的符号是 ﹣

(2)由B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 粒子的名称是 .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1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a b c 分别表示三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请回答:

(1)图乙中含有的粒子中属于反应生成的有 种粒子

(2)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一个和图中所示相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5.下图是表示甲、乙、丙三种粒子的微观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 (2)请利用你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在甲、乙、丙中选出一种与其他两种粒子有

区别的粒子,并说明理由,你选择的粒子是 (填写甲、乙、丙中的一种),理由是

16..在点燃条件下,M 和N 反应生成X 和Y 。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其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

确.

(1)在该反应中,生成X 和Y 的质量比为

(2)M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在该反应中,M 和N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3)右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

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_ ____。

(4)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A、B、C、D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若8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g。

18.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A B C

(1)图A表示的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2)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B反应的实质是。

②图C所示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

符号)。

(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②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D

③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④若48gB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28g

1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⑴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

⑵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________。

⑶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和D,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g。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微观示意图

21.若用表示A元素的原子,表示B元素的原子。某反应前后的物质微观示意图如下。

(1)属于单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元素符号用A、B表示)。

(2)和中的属于同种元素,这是因为这些原子含有相同的。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元素符号用A、B表示)。

(4)该反应前后相同的量有。

a.原子数目b.元素种类c.分子种类d.物质总质量

22.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

可用下图表示:

(O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

(1)上述图中所出现的物质中,共有种含有氧元素的

化合物。

(2)看图说出一条微观信息。

(3)写出图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若分别用和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都属于纯净物中的从微观角度角度说明你判断的依

(2)写出一个符合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4.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三种原子分别是C、N、O。

(1)若你戴上一副能够看清分子、原子等微粒的眼镜,则观

察到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的景象是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图所示反应示意图是在加热

..的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问题:(A:B:)

(1)用A , 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比较反应物的分子与生成物分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各答一点即可)

相同点:。不同点:。

甲乙丙

(3)请你从微观角度说明该变化的化学反应实质。

26.(3)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 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

②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

③在该反应中,生成C 和D 的质量比为 (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 、b 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1)a 、b 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

你的判断依据是 ;

(2)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符合形式的化学方程式 。

2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

是_____。

A .

B .

C .

D .

(2)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粒子的.....

角度..

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3)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粒子变化......

的角度...

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10%,则此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

个数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上图中A 是_____。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3)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C 6H 11O 7)2Ca 】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为 。

(4)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是_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②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b.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d.利用此反应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30.下图为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1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C代表的是。

(2)反应物中缺少某种物质,在反应前方框内应补充的微粒是(填序号)。

(3)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31.下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

意图。

(1)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种分子;

(2)图中所示的化学方程式;

(3)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

32. 下图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通过比较回答问题

(1)A、C都属于________物;(2)由此你可以从微观角度得出的结论是__

________

33.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______个碳原

子。

(2)根据乙物质层与层之间能发生滑动,具有滑腻感的特点,

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3)从构成角度写出你得出的一点结论。

34.右图是表示甲、乙、丙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

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都属于 元素;

(2)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5.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A 、B 、C 、D 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单质的是 。

(2)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

和F ,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若F 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 和F 的质量比 。 ②若F 为氧化物,且A 和B 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6.根据下面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1个Y 分子由 构成。

⑵生成M 和N 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⑶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A. 原子数目

B. 分子数目

C. 原子种类

D. 分子种类

⑷在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

⑸X 和M 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 。

37.右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1)两种反应物的共同之处是:每个分子都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写一个符合这一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 )

A .一个

B .两个

C .一个

D .两个

38.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粒子之间的重新组合,下图为甲、乙两种不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A B C D X Y M N

原子,则可知:

①一个丙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②构成甲物质的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③此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 。

(2)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 和80 g B 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 消耗完时,

①参加反应的A 物质的质量是 。

②A 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需表示出元素种类) 。 39.下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 种分子;

(2)图中所示的化学方程式 ;

(3)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

(4)l 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40.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E 和40 g 的纯净物F, 按下图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可生成44g G 物质和9 g H 物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1)H 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

(2)E 的化学式为 ,(3)G 和H 的分子个数比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 B D E

量子力学思考题及解答

1、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体系; (2)量子力学适用于η不能忽略的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η可以忽略的体系。 解答:(1)量子力学是比经典力学更为普遍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包容整个经典力学体系。 (2)对于宏观体系或η可以忽略的体系,并非量子力学不能适用,而是量子力学实际上已 经过渡到经典力学,二者相吻合了。 2、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这里“完全”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按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统计性的描述了体系的量子态。如已知单粒子(不考虑自旋)波函数)(r ? ψ,则不仅可以确定粒子的位置概率分布,而且如粒子的动量、能量等其他力学量的概率分布也均可通过)(r ? ψ而完全确定。由于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不同,它一般只能预言测量的统计结果,而只要已知体系的波函数,便可由它获得该体系的一切可能物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体系的全部信息显然已包含在波函数中,所以说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并把波函数称为态函数。 3、以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为例,说明态的叠加原理。 解答:设1ψ和2ψ是分别打开左边和右边狭缝时的波函数,当两个缝同时打开时,实验说明到达屏上粒子的波函数由1ψ和2ψ的线性叠加2211ψψψc c +=来表示,可见态的叠加不是概率相加,而是波函数的叠加,屏上粒子位置的概率分布由222112 ψψψ c c +=确定,2 ψ中 出现有1ψ和2ψ的干涉项]Re[2* 21* 21ψψc c ,1c 和2c 的模对相对相位对概率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4、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常被表述为:“如果1ψ和2ψ是体系的可能态,则它们的线性叠加 2211ψψψc c +=也是体系的一个可能态”。 (1)是否可能出现)()()()(),(2211x t c x t c t x ψψψ+=; (2)对其中的1c 与2c 是任意与r ? 无关的复数,但可能是时间t 的函数。这种理解正确吗? 解答:(1)可能,这时)(1t c 与)(2t c 按薛定谔方程的要求随时间变化。

化学中考复习专题 化学用语及微观粒子

[键入公司名称] 中考复习专题五化学用语及微观粒子

一、分子 1、分子的特点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即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2、表示方法: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 3、相对大小:用相对分子质量表示。即组成各元素的原子乘以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二、原子 1、原子的特点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金刚石。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即原子种类和大小以及质量即质子数和中子数(即原子核)都不变。 2、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3、相对大小: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 Ar(X)=(一个X原子真实质量/一个碳-12原子真实质量)×12 4、原子结构: 5、原子中的几个等量关系: (1)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核电荷数注:核电荷数就是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数目。(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6、原子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三、离子 1、粒子的特点 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 NaCl。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3、相对大小:简单离子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原子团离子用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表示。 4、离子分类:阴离子(带负电的)和阳离子(带正电的)。 5、离子和原子关系: 在原子变成离子过程中, 原子核不变,即质子数 和中子数不变。 四、联系 1、分子、原子、离子它们体积很小,质量很小、它们总是在不停运动; 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之间有间隙:一般条件下,气体分子之间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最小。 3、同种分子一定构成同一种的物质,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的物质。 五、微粒结构示意图

2020届安徽中考化学必考题8《微观粒子的性质》(word版有答案)

2020届安徽中考化学必考题8《微观粒子的性质》 一、考点分析: 在选择题中考查。有时会以科技信息为背景命题。常考的知识点有:微粒间有间隔、微粒在不断地运动、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等。 二、历年中考真题: 1.(2016安徽8题2分)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2.(2015安徽6题2分)“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液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1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3.(2014安徽8题2分)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 ℃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B.分子不再运动 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4.(2012安徽8题2分)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氨水的pH大于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三、抓分技巧: 性质常见现象举例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x10-23kg

2020年高考化学滚动小专题(二)__微观示意图

滚动小专题(二)__微观示意图 类型1 原子的结构 1.【2017·广州】如图G2-1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G2-1 A.X是非金属元素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C.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2.【2017·广安】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离子的是( ) 图G2-2 【2017·成都】如图G2-3是X、Y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X为原子,Y为离子 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 D.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 图G2-3 图G2-4

4.【2017·天水】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G2-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5.【2017·六盘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G2-5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G2-5 (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填序号)。 (3)溴元素与图乙中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若图乙中C表示离子,则离子符号是________。 类型2 物质的分类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图G2-6 7.【2017·哈尔滨】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结构如图G2-7所示)。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微观示意图和化学用语专题

微观示意图和化学用语专题 1.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B. C.D. 2.“”、“”、“”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表示氧化物的微观示意图为()A.B. C.D. 3.结合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O2↑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C.当34份质量的H2O2参加反应时,生成32份质量的O2 D.反应物中的氧元素,在反应后完全转移到O2中 4.下列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氢分子和氧分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所表示的粒子,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变化体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7.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D.甲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1:2 8.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甲醛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为海鲜产品保鲜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微观粒子和化学用语

微观粒子和化学用语 1、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数量增多D.分子碰撞频率减小 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3、用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氢原子的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蒸馏水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6、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 核外电子B.原子C.分子D.离子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8、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9、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 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1.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不正确的是 ..的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稀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3、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 (3)图三所示反应为:C(石墨)一定条件C(金刚石),你对该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 ——剖析光子的静止质量与不等于零的实验结果 (作者:夏烆光, 江 欣) 【提 要】:本文从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的定义出发,用《广义时空相对论》给出的光子静止质量计算公式,并结合多位物理学家的实验结果,系统地讨论了光子的静止质量,以及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物理意义;进而指出了量子力学波函数的叠加原理与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坦率地说,这些学术观点对于正确认识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态的叠加原理与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普朗克长度 普朗克时间 波粒二象性 广义时空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光子的静止质量 质量单 元 康普顿波长 机率波动频率 态的叠加原理 引 言 普朗克质量的意义,大约是一个“史瓦西半径”等同于“康普顿波长”的“黑洞”所包含的质量。这个黑洞的半径就是一个普朗克长度。透过思想实验指出(请注意,思想实验是建立在传播速度为无穷大的绝对主义时空观念之上!):想像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用投射到该物体之上的反射光。如果要求提高位置的测量精度,必须使用更短波长的光子。这就意味着光子的能量要更高。如果光子的能量高到一定程度,它们撞到物体时会产生黑洞。这个黑洞可以“吞噬”光子而导致实验失败。通过“量纲分析计算”可以发现,当测量物体位置的精度达到普朗克长度以下时,便会发生上述问题(参见【1】)。 这个思想实验涉及到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即是说,我们无法对空间位置做出比普朗克长度还要小的精确测量。因此说,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中,若在时间短于普朗克时间、空间小于普朗克空间时,传统意义上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都失去了物理意义。 这一结论告诉我们:在微观领域中,空间和时间也具有量子化的物理特征。虽然在宏观领域中,我们不必考虑这个不连续的问题。不过,在对引力理论求解的过程中发现,在普朗克长度的范围,即使是重力,也将展现出它的量子效应。所有微观物理量的量子化特征,都是基于普朗克常数本身的量子化特征。由普朗克常数确定出普朗克空间的尺度约为3310-厘米;确定出普朗克时间的尺度约为4410-秒。 本文从普朗克空间和普朗克时间出发,利用《广义时空相对论》所导出的“光子静止质量计算公式”,以及此前对于此类问题的讨论,并结合多位实验物理学家对光子静止质量的实验检测结果,透过系统地分析和讨论,进而揭示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本质。 1、 普朗克时间。现代物理学把可观察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过程定义为普朗克时间。比普朗克时间更短的“时间过程”是不可观测的。普朗克时间可以表示为(参见【2】,第972页) []s c Gh t p 4451039056.5-?==,………………………………………………(1) 2、 普朗克空间。同样的道理,可观测事件所占据的最小空间尺度定义为普朗克长度。如果一个可观测事件的空间尺度小于这个普朗克长度时,这个事件也是不可观测的。普朗克长度表示为 []cm c Gh l p 3331061605.1-?==,……………………………………………(2) 以上概念表明:在微观领域中,物理空间和物理时间,以及能量本身的不连续特征。广义相对论和它的引力理论则认为,一个普朗克长度就是一个普朗克质量坍缩成一个“微型黑洞”时的空间尺度。——不管这

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专题复习 制卷人实验二中钱强 1.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 代表原子的结合),图示中有种分子,该反应属于反应。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上图中的字母,下同),可用作燃料的是。 4.如图,两种不同单质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参加反应的A2和B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该化学反应类型为, 物质X含种元素。 5.铷(Rb)是一种银白色蜡状金属,质软而轻,其化学性质比钾活泼。下图表示铷元素的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硫酸铷的化学式为。 6.微观示意“见微知著”,我们常从微观认识宏观的化学反应,下图是乙烯(C2H4)燃烧的图。

(1)该反应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7.如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 图. (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B图中X=_____,B微粒的符号是_____. (3)如图2是镁在点燃条件下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镁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根据如图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1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②A B C 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 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9.用“O”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据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常用化学计量与化学用语知识点整理概括

常用化学计量 一、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描述对象:微观粒子,比如分子、原子、粒子、中子、质子、电子等。 单位mol 符号n 2、阿伏伽德罗常数 12 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1mol=1个≈6.02×1023个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一般为g·mol-1,此时与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数值相等,摩尔质量有单位而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 4、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纯气体或混合气体)摩尔体积:约22.4 (近似值) 5、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PV=nRT 6、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溶液体积包含的溶剂的物质的量 单位: 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换算式 溶质质量分数(a%)、溶解度(S)、物质的量浓度(c)、溶液密度(ρ)的换算关系(饱和溶液):不同密度的溶液相互混合,总体积计算式: 例题:取14.3 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10 mL,并收集到气体1120 mL(标准状况)。求:(1)Na2CO3·xH2O 的物质的量;(2)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3)x的值。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1、容量瓶、烧瓶、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2、计算、称量、溶解(稀释)、冷却、移液、定容、装瓶贴标签。 3、注意:容量瓶使用前要验漏、洗涤,不能润洗。只能配一定体积的溶液。转移溶液是要是室温,玻璃棒在瓶颈刻度线下。 4、误差分析

量子力学思考题及解答

量子力学思考题 1、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体系; (2)量子力学适用于 不能忽略的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 可以忽略的体系。 解答:(1)量子力学是比经典力学更为普遍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包容整个经典力学体系。 (2)对于宏观体系或 可以忽略的体系,并非量子力学不能适用,而是量子力学实际上已 经过渡到经典力学,二者相吻合了。 2、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这里“完全”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按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统计性的描述了体系的量子态。如已知单粒子(不考虑自旋)波函数)(r ψ,则不仅可以确定粒子的位置概率分布,而且如粒子的动量、能量等其他力学量的概率分布也均可通过)(r ψ而完全确定。由于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不同,它一般只能预言测量的统计结果,而只要已知体系的波函数,便可由它获得该体系的一切可能物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体系的全部信息显然已包含在波函数中,所以说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并把波函数称为态函数。 3、以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为例,说明态的叠加原理。 解答:设1ψ和2ψ是分别打开左边和右边狭缝时的波函数,当两个缝同时打开时,实验说明到达屏上粒子的波函数由1ψ和2ψ的线性叠加2211ψψψc c +=来表示,可见态的叠加不是概率相加,而是波函数的叠加,屏上粒子位置的概率分布由222112 ψψψ c c +=确定,2 ψ中 出现有1ψ和2ψ的干涉项]Re[2* 21* 21ψψc c ,1c 和2c 的模对相对相位对概率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4、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常被表述为:“如果1ψ和2ψ是体系的可能态,则它们的线性叠加 2211ψψψc c +=也是体系的一个可能态”。 (1)是否可能出现)()()()(),(2211x t c x t c t x ψψψ+=; (2)对其中的1c 与2c 是任意与r 无关的复数,但可能是时间t 的函数。这种理解正确吗? 解答:(1)可能,这时)(1t c 与)(2t c 按薛定谔方程的要求随时间变化。 (2)如按这种理解 ),()(),()(),(2211t x t c t x t c t x ψψψ+=

第8讲物质构成的奥秘--微观粒子

物质构成的奥秘--微观粒子20滴水 = 1mL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1滴水 = 0.05mL 二、分子10亿人每人每分钟100个 基本特点: 3万多年 1、体积、质量小 二、分子 基本特点:工地扬尘、沙尘暴 不说明分子在运动 1、体积、质量小 2、分子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00mL + 100mL = 200mL 2.物质变化的微观实质 (1)物理变化:分子间隔的变化,而分子种类不变水水蒸气 水酒精酒精溶液 升华、凝华、气化、液化、冷缩热胀通电 二、分子 氢气+氧气 基本特点: nH2O C H O H 1、体积、质量小工地扬尘、沙尘暴不说明分子在运动H2OC6H12O6 2 5 2、分子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nH nO 葡萄糖乙醇 固小3、分子之间存在间隔(2)化学变化:分子分裂原子重组新分子 液nH 2 nO2 气大4℃,ρH2O最大 4、?氢气氧气 1 分子间隔最小

2.物质变化的微观实质 2.物质变化的微观实质 (1)物理变化:分子间隔的变化,而分子种类不变 (1)物理变化:分子间隔的变化,而分子种类不变 升华、凝华、气化、液化、冷缩热胀 升华、凝华、气化、液化、冷缩热胀 (2)化学变化:分子分裂原子重组新分子 (2)化学变化:分子分裂原子重组新分子 为什么H2具有可燃性,O2具有助燃性? 物质的性质由构成它的分子所决定的(3)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大部分气体: 基本特点:(4)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H2O 1、体积、质量小有机物 2、分子不停地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例1】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例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吸烟,这是因为()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隙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可分的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例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例4】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A.刮风时尘土飞扬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瓶中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量子力学思考题及解答

量子力学思考题 1、以下说法就是否正确: (1)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体系; (2)量子力学适用于η不能忽略的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η可以忽略的体系。 解答:(1)量子力学就是比经典力学更为普遍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包容整个经典力学体系。 (2)对于宏观体系或η可以忽略的体系,并非量子力学不能适用,而就是量子力学实际上已经 过渡到经典力学,二者相吻合了。 2、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这里“完全”的含义就是什么? 解答:按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统计性的描述了体系的量子态。如已知单粒子(不考虑自旋)波函数)(r ? ψ,则不仅可以确定粒子的位置概率分布,而且如粒子的动量、能量等其她力学量的概率分布也均可通过)(r ? ψ而完全确定。由于量子理论与经典理论不同,它一般只能预言测量的统计结果,而只要已知体系的波函数,便可由它获得该体系的一切可能物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体系的全部信息显然已包含在波函数中,所以说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并把波函数称为态函数。 3、以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为例,说明态的叠加原理。 解答:设1ψ与2ψ就是分别打开左边与右边狭缝时的波函数,当两个缝同时打开时,实验说明到达屏上粒子的波函数由1ψ与2ψ的线性叠加2211ψψψc c +=来表示,可见态的叠加不就是概率相加,而就是波函数的叠加,屏上粒子位置的概率分布由222112 ψψψ c c +=确定,2 ψ 中出现有1ψ与2ψ的干涉项]Re[2* 21* 21ψψc c ,1c 与2c 的模对相对相位对概率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4、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常被表述为:“如果1ψ与2ψ就是体系的可能态,则它们的线性叠加 2211ψψψc c +=也就是体系的一个可能态”。 (1)就是否可能出现)()()()(),(2211x t c x t c t x ψψψ+=; (2)对其中的1c 与2c 就是任意与r ? 无关的复数,但可能就是时间t 的函数。这种理解正确不? 解答:(1)可能,这时)(1t c 与)(2t c 按薛定谔方程的要求随时间变化。

微观粒子专题练习

微观粒子专题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 2 B .H 2O C .CO 2 D .SO 2 2.与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原子的 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H B . H 2O C .H 2 D .2H 4.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 B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原子和氧分子 C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二氧化碳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 比是1:2 5. 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A .阳离子 B .分子 C .原子 D .阴离子 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 .④属于金属元素 C .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7. 偏二甲肼(C 2H 8N 2)是“嫦娥一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之一。 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 B.偏二甲肼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 D. 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8.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2H 2O 2H 2↑+ O 2↑ B .2HI + Cl 2 2HCl + I 2 C .CO 2 + C 2CO D .CuO + 2HCl CuCl 2 +H 2O 9.某种核能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原子属于氢元素 B .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 C .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0.铁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30 B .26 C .56 D .82 11.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时通常要发生化学变化,其变化的微观过程如下图表示: 则下列有关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物中无单质 B .该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2.(6分)以下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 的示意图。 反应前 反应后 ⑴ 氮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⑵ 1个 A 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的物质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图注: 氮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

————————————————————————————————作者: ————————————————————————————————日期: ?

化学用语 一、物质的微观结构 构成分子:一定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本身由原子构成。 物质原子: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有的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但可组合成分子构成物质。的其结构如下,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第一层最多排2个,基本原子的结构第二层最多排8个,排满内层排外层,最外层最多达8个) 原子核质子(带正电) 粒子中子(不带电,普通氢原子无中子) 离子:阴阳离子组合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本身由原子或原子团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 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这些粒子各自保持相应物质的化学性质。金属单 质、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属化合物一般由离子构成,其它的物质(如非金属气体单质)一般由分子构成。 如:铜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 2、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单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微粒,化合 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如:氧气的每一个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构成,是一种单质;水由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一种化合物。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其中_______、____ ___ 构成(一个)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____________在核外运动带负电,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即:核电荷数_________质子数_______核外电子数),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分子和原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分,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构成新物质;相似点: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不断运动、粒子间有间隙(解释物理变化)。 5、微观解释物质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物质种类相同、其构成的微粒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如:水蒸发时,水变为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_____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____(填“变化”、 “不变化”),但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电解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变化,水分子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状态描述习题解答

第二十二章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状态描述 一 选择题 1.如果两种不同质量的粒子,其德布罗意波长相同,则这两种粒子的( A ) A. 动量相同 B. 能量相同 C. 速度相同 D. 动能相同 2.关于不确定关系D x D p x 3 2 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C ) (1) 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 (2) 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 (3) 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 (4) 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也适用于其它粒子 A. (1),(2) B. (2),(4) C. (3),(4) D. (4),(1) 3. 将波函数在空间各点的振幅同时增大2 倍,则粒子在空间的分布概率密度将( D ) A. 增大2 倍 B. 增大2 倍 C. 增大4倍 D. 不变 二 填空题 1.运动速率等于在300K 时方均根速率的氢原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是0.145nm 。质量为M =1g ,以速度v =1cm·s -1运动的小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6.63′10-20nm 。(氢原子质量 m H =1.67×10-27 kg ) 2.当电子受到1.0MV 的加速电压作用后,其德布罗意波长为8.7×10-13 m 。 (提示:须考虑相对论效应) 3.如果电子被限制在边界x 与x +D x 之间,D x =0.05nm,,则电子动量x 分量的不确定量近似为__ 1.3×10-23 _kg·m/s。 4. 如果系统的激发态能级宽度为1.1eV ,此态的寿命是 5.99×10 16 s 。 5.设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为Y (r , t ),则YY*表示粒子在t 时刻在(x , y , z )处出现的概率密度;Y (r , t )须满足的条件是单值、有限、连续 ;其归一化条件是 1=d d d 2 z y x Ψ。 三 计算题 1.若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则波长为550nm 的电子的动能是多少e V ? 解:非相对论动能2 k 2 1v m E ,而p = mv ,所以m p E 22k 。又根据德布罗意关系有 p = h /l 代入上式,则

化学用语(一)

化学用语(一) 陕西吴亚南 编者简介:吴亚南陕西省韩城市人。72年出生,现年40岁,95年肄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之高分子专业。98年进入教育事业,一直担任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全心全意为中学生如何学好化学学科而不遗余力 的工作着。QQ:1569803920 化学用语:可理解为用化学的专用术语表达化学思想的形式。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应用,进入化学殿堂的基石。化学用语不过关,我们就认为你还没有走进化学学科的大门。 中学化学用语主要包括: 1、元素符号的书写和认知。 2、原子符号(又称核素符号)的书写和认知。 3、离子符号的书写和认知。 4、化合价的标写和化合价的原则。 5、原子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6、化学式(分子式)。 7、电子式。 8、结构式 9、结构简式 10、最简式(实验式) 11、键线式 12、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13、各种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认知 14、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表述 1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 16、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式 17、其他方面 现就化学用语方面逐一展开讲解并配有相应训练习题,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得的文献资料。(本文先做第一本分介绍) 一、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 1、单字母时要大写,两个字母时第一个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元素符号只 由字母构成,无任何数字。 2、元素符号的含义共有两大类:金属元素符号,固体非金属元素符号,稀有 气体元素符号同时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和由该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他元素符号只具有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两种含义不能表示物质。 3、元素符号和数字的关系: 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只表示有多少个原子。 元素符号正上方上有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

初中化学-认识微观粒子学生版

34 漫画释义 第三讲 认识微观粒子 满分晋级 认识物质的 微观世界 概念应用 微观粒子的考察

35 知识互联网 化学小故事

36 生活中所见的物质均是由无数的微观粒子所构成的,这些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 1. 当我们喝一口水时,你知道你喝的这口水是由多少个微观粒子构成的吗?大约有1080万亿个 水分子,这个数字是否让你感到惊奇 ? 2. 我们总是可以闻到各种味道,香的、辣的、臭的......,你不走过去,气味也会进入你的鼻翼。这些气味是长了腿吗?怎么会跑到鼻子里面? 3. 图3-5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将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最终我们得到的不是200mL ,而是190mL 多一点,那么,这将近10mL 的体积到哪里去了呢? 思路导航 微观粒子的共性 图3-1 可爱的蒲公英以及惊悚的蒲公英花粉 图3-2 由许多小色点构成的生动的油画 图3-3 美丽的玫瑰花发出阵阵清香 图3-4 你能闻到商场里的香水味吗?

37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微观粒子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例1 】北京的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易给人带来不适,医生建议在室内放盆水可以增加空气湿 度。这种做法主要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例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例3】(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 的是( ) A. 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 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 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2)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冲击优秀 基础达标 体积小 质量小 注意:固、液、气态物质的 分子间都有间隔只是 间隔的大小不同。 一般讲: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 最大,液态、固态物 质分子间间隔较小。

微观粒子模型

微观粒子模型 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有机高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B.这种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3.“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4.如图所示水的三态变化的粒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而改变 B.状态乙是水蒸气 C.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 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时,需要吸收热量 5.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6.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 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用微观粒子解释事实

专题五 用微观粒子解释事实 一、在中考中的分值:一般为2分。 二、考查的目的: 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特点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之间关系和联系 3、微观粒子性质和宏观物质性质的关系 4、用粒子的观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生活中一些变化的原因 三、命题的形式:通常为选择题 四、采分点分布: 1、用分子、原子、离子的的性质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2、构成物质的粒子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由哪种粒子构成,物质的性质就由哪种粒子决定 4、构成物质的粒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五、知识储备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构成物质的粒子自身的结构与特点 (1)原子是由带电的离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 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是中性粒子 (2)在原子中与质子、中子的质量远远大于电子的质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 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4)金刚石、石墨和C 60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易错点: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保持物质的性质的一种粒子。”因此不能用分子的特点去解释某些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都不能用分子的概念来解释。但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也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可能发生变化,如水变成冰,状态改变,物理性质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彼此间有间隔,在受压的情况下,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变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物质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 故;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相同。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均可直接构成物质。 不同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 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不能变成其他原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氢原子不含中 子)。 相互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为构成它的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九年级化学微观粒子题

微观粒子题 1 A .... 2.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3.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表示B 原子 表示A 原子 乙 甲丙 + A .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 .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 原子,一个B 原子 C .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4. 如右图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相对应的是 A .2CO + O 2 ===== 2CO 2 B .2HI + Cl 2 ==== 2HCl + I 2 C .2H 2O ===== 2H 2↑+ O 2↑ D .2HCl + CuO ==== CuCl 2 + H 2O 5. 则下列有关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物中无单质 B .该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 .该图示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8.(5分)“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该反应前后 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A 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A 分子和C 分子的不同点是 。 (3)A 分子、B 分子、C 分子的相同点是 。 (4)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 9.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图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A B C D E ①图中共有 种原子,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原子内 不同。 ②D 图可表示5个 (填“分子”或“原子”)。 ③五幅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 ⑵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10.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粒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1)右图为甲、乙两种不同的气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 反应前 反应后 通电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的物质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图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