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一流”建设采用动态调整机制

“双一流”建设采用动态调整机制

“双一流”建设采用动态调整机制
“双一流”建设采用动态调整机制

“双一流”建设采用动态调整机制

出guo为大家提供“双一流”建设采用动态调整机制,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的更新!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按照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xx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并建立建设高校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xx年8月,

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同年10月24日由国务院印发。“双一流”建设成为了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又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战略规划。

过去一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高校为“双一流”抢人等问题持续引发关注,“双一流”到底如何建设、怎么评选?1月25日晚,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双一流”建设周期、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等问题。

建设“双一流”需有一流专家

根据《实施办法》,“双一流”遴选条件分为两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同时,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六个方面进行了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求高校教师队伍需要政治素质强、潜心教书育人、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等。同时,要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专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教师结构也要合理。

设专家委员会遴选“双一流”

《实施办法》规定,遴选将采取认定方式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设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人员组成。

之后根据认定标准专家委员会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并提出意见建议。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审议确定建议名单。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胡耀宗一直关注“双一流”的建设情况,据其介绍,目前国家没有公布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世界一流学科初步确定在100个左右。

“双一流”是如何炼成的

目标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遴选条件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六方面要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

建设国际交流合作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遴选程序

设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人员组成。

根据认定标准专家委员会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并提出意

见建议。

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审议确定建议名单。

列入拟建设名单的高校编制建设方案

高校须组织相关专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对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

论证通过的建设方案及专家论证报告,经高校报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双一流”引发高校抢人才?

就在《实施办法》公布的同一天,1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明确表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该通知还要求,科学合理统筹人才薪酬待遇,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对于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应模范遵守聘任合同,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变更工作单位。

去年12月,就有媒体报道为争创双一流,不少高校不惜血本到处“挖”人,一些学校甚至被挖得“伤筋动骨”。对此,有高校教师告诉记者确实有这种情况存在。

“这个问题是长期存在的。”胡耀宗说,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工作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地处该地区的高校竞争力较弱,出现东部地区挖西部地区高校,西部著名高校挖地方一般院校的人才。

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胡耀宗认为,最主要是在学科布局上进行差异化布局,比如兰州大学在冰川冻土、沙漠治理等学科做得是非常好的,但一些热门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或一些前沿学科,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支持政策留住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高校争人才从古至今就有,它促进各高校制定人性化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即使国内不抢、国外也会抢。对于大学教师、知识分子来说,他的追求、自我价值实现,是否得到尊重、创新机会等也都是重要的原因,各高校不应一味抬高价。

巨额投入评双一流有用吗?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广东、河北、山东等16个省份出台了双一流建设相关方案或文件。

很多省份为了支持本省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据媒体报道,山东省将在“十三五”期间,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50亿元,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力争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世界前列;河南将投入超过13亿用于打造一批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和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的特色学科。而广东更是投入超过百亿元。

这些省份巨额的投入能否达到实效?对此,胡耀宗认为,每个省份在不同时期对大学的投入一般都是有重点的进行投入,总体看是好事情。

对于各省份投入额度方面的差异,他表示,各省间财力差别比较大,高等教育发展基础也不同,每个省份投入肯定不一样。

程方平则认为,现在一些省份“为评而评”存在一定问题,成为一流大学不是靠评,而是靠大学里老师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双一流”建设要避免走形式主义,要务实。

“211”“985”是否已成历史?

随着《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的出台,曾经的大学“标杆”——“211”“985”工程可能也将退出舞台。

对此,去年6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程方平表示,前面的探索是后面探索的基础,不应该截然分开,这只是概念上的区别,大方向应该是一致的。

胡耀宗表示,从长期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从1952年就开始有重点地对大学进行投入建设,不同时期都会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对部分大学进行重点支持。“211”“985”工程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期进行,现在过了20多年,顺应新的国家战略需求提出一个新的发展规划非常及时。

而且“211”“985”工程的投入成绩还是比较突出的,从国际大学排名来看,中国大学进步很明显。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与这些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知识贡献密切相关。

内容仅供参考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贞丰县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以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特色、重点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动态调整原则。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5.持续建设原则。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目标 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合理控制本科专业数量,逐渐形成与地

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

专业设置与专业动态调整标准 一、专业设置标准 1、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职教特色,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学校设置或调整专业,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应符合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专业设置标准,并按有关程序办理。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开设新专业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以当地或相邻地区支柱或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要有专家论证报告,内容包括:拟设专业的人才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及素质结构,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分析等。每两年对老专业进行开展一次专业调研论证。 4、增设新专业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错位发展,形成优势,办出特色。 5、依据国家有关文件和部颁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完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相关教学文件。 6、专业年招生不少于两个平行班,其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师配备不少于两个年级需求(特殊专业如体育、艺术专业一般不少于30人)。 7、根据专业设置标准或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具有开设专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方案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方案 制表时间:2011-12-1 目录

序言 (1) 一、专业建设现状与基础 (1) 1.1 建设现状 (1) 1.2 建设基础 (1)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3)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2.2 建设基本思路 (3) 2.3 建设目标 (3) 三、重点建设内容 (5) 3.1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建设 (5) 3.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6) 3.3教学团队建设 (8) 3.4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8) 3.5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9) 3.6信息技术应用,打造知识管理信息平台 (10) 3.7教学管理制度及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 (11) 3.8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1) 四、主要保障措施 (12) 4.1 机构设立 (13) 4.2 经费保障 (14) 五、实施步骤 (14) 六、建设经费预算 (14)

序言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结合我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申报该专业为河南省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建设专业。该专业创建于1998年,办学层次为中专,2001年,我校成为中原工学院的二级学院,办学层次由中专升格为大专。目前,已有11届毕业生,在校生规模已达到800多人。为了使主持与播音专业更好的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我们将对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继续强化“堂台结合、节目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把主持与播音专业打造成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一、专业建设现状与基础 1.1 建设现状 我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大专层次创建于2002年(98年创办中专播音专业),经过多年建设,主持与播音专业已经成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我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隶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河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河南省文化厅,一直以来依托广播电视行业办学,行业优势突出。经过14年的打造,我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比较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教学质量体系比较完备,毕业生服务于本地区广电行业和社会发展,为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及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婚庆礼仪公司、企事业单位、动画产业相关领域输送了1500多名毕业生。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成绩优良。 2011年元月1日,按照河南省委指示精神,由原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整合成立新的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新组建的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河南省唯一考点(原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文化路79号考点),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指定的文化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河南省唯一鉴定站。2010年5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特别指示要把新的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建成精品学校,使之“成为一个可以经常让人们来参观领略感受体验中原文化的地方,要体现与一般院校不同的文化气息、文化氛围、文化底蕴”。 1.2 建设基础 1、初步建立了适应广电行业、文化产业建设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广电行业和文化产业升级提升专业建设内涵,使本专业建设步伐与省域内行业产业对接。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和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专家为成员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制度,坚持每学期初对本专业建设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学期中进行督查,期末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和总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初步建立了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培育强化了“堂台结合,节目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动态调整

3.质量保障描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我校2016年秋至2017年春开设专业稳定,无专业动态调整,主要开设以下几个专业。

3.质量保障描施 3.2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2016年秋至2017年春开设五个专业。 分别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畜牧兽医、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设公共基础课10门; 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三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音乐》、《体育》、《班会(含安全教育)》、《书法》; 共开设专业课46门: 烹饪专业开设专业课13门:分别是:《烹饪化学》、《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原料知识》、《中国烹饪概论》、《饮食成本核算》、《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营养与卫生》、《实习菜》、《技能实训与鉴定》、《现代餐饮经营管理基础》、《烹饪工艺美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专业课11门:分别是:《机械基础》、《汽车概论》、《仿真软件》、《摩托车构造与维修》、《电工基础》、《钳工基础》、《汽车美容》、《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钣金》、《汽车涂喷》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共开设专业课8门:服装工艺、服装手工工艺、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平面款式设计、缝纫机

使用与维护、服装制图、时装画、立体裁剪基础 畜牧兽医专业共开设专业课14门:分别是:畜禽解剖生理学、畜禽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病理学、畜禽生产、兽医药理学、兽医基础、中兽医基础、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畜禽生产、牛羊病防治、特种动物养殖、农业经营与管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共开设专业课10门;分别是:餐厅服务员、前厅服务员、客服服务员、礼仪与形体、旅游英语、茶艺、调酒师、美发师、美容师、专业技能实训我校课程建设、教材选用情况: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教材建设与选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教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质量。 我校一贯重视教材选用工作,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全面规范相关工作环节,教材选用按照上级下发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校专业特点选用教材;建立了由备课组负责上报,通过授课教师多年教学实践,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教材研究分析听取科任教师意见及建议后,上报教材选用,教务处统计把关,分层负责、严格把关的教材选用机制,为学校选用优质教材进课堂提供了制度保障。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在教材的选用中,教材选用上参照大纲要求和规定,选用“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为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十二五”期间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的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建设,结合《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发展规划》,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社会发展背景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加工制造业专业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在经历了设备改造、技术革新之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国外高新技术、新工艺迅速涌进、机械行业的加工手段越来越多,加工精度、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时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中药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机械制造业竞争的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因此,大力培养数控技术人才,是加快发展我国制造业发展、实现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行业发展背景 青州位于潍坊市最西端,与工业城市淄博市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在潍坊市经济委员会的《潍坊制造业战略升级的行动纲要》中指出:加快推动制造业的战略升级,坚定的走出新兴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四个中心”的客观要求。青州制造业战略升级的重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现代生物与现代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工程设备制造、起重设备制造安装、新能源和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液压件及石油机械加工制造;原材料制造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技术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就业广、清洁型的都市型工业,上述产业都与数控技术应用密切相关,而作为工业城市的青州市,各类机电产业生产的厂家众多,给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背景。 山东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地处于青州市经济开发区,有山起重工、环盾锅炉、建富齿轮、卡特彼勒、江淮轻卡、中辰电力等众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因此,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量日益扩大。 (三)人才需求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从外国引进了一大批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设备,但是新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开发工作明显落后,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制造业领域内的人才的知识、能力水平相对落后造成的。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技能人才拥有量与发展趋势不相称,目前,全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短缺进6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态势。我国高技能人才占

专业建设机制 Microsoft Word 文档 (3)

专业建设机制: 我校非常重视专业建设机制,以此为基础推动了学校特色的形成、质量的提高和品牌的铸就,其做法是: 一、主动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形成就业导向机制 (一)适应区域经济布局,合理设置专业 1、云阳是三峡库区的称民新城,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县域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为适应县域经济的发展,我校新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2、重庆是老重工业基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需大量掌握先进机床编程、操作的工人,通过考察论证后,开办了数控专业。 3、汽摩工业是重庆工业的支柱,而模具工业是“工业之母”,征对此情况,我校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而调整专业设置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笔记本基地建成,我校迅速响应,开设了电子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 (三)适应岗位变迁,调整专业设置 专业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引起了变化,由此我校适时进行专业调整。 二、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形成专业指导机制 我们建立了行业(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械专业指导委员会、电子专业指导委员会、信息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服装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专业专题研究和市场调研,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 (一)指导专业设置

在老专业的调整、新专业的设置中,我们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并对专业调整、设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是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重庆汽摩专业的发展而专门开设的特色专业。 (二)指导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以调研论证,我们确立可操作人才培养方案有:模具人才培养方案、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电工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等。 (三)指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至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请专家指导,了解专业相应岗位能力的构成,熟悉实际岗位的操作流程、方法和技能。通过教师实践,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究,把中职教育的职业性落到实处。 (四)请专家讲课、开讲座 机械类专业每学期都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直接将企业实际做法引入课堂,教得有用,学得有效。同时请专家不定期来校讲座,把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等及时传授给师生,营造了师生与专家互动的氛围。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1、大力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学科专业。重在一个“动”字 2、停办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中求小、就业率低、缺乏竞争力的专业,凸显一个“走”字。 3、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优先转变一些边缘、交叉性专业群,使之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立足一个“转”字。

岗位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岗位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底,根据国企改革统一部署,B单位合并到A单位,组建新的A单位,人员面临重新整合,导致A 单位管理人员超员65%,管理人员冗员明显,A单位一线人员缺员率为32%,一线缺员较多,员工队伍结构性冗缺员问题突出,员工队伍活力面临严峻考验。国企改革是大势所趋,造成A单位目前的结构性冗缺员的原因并不是人为造成的,不能简单采用辞退员工等“一刀切”的方式解决冗缺员问题。当前A单位最大的困难和任务就是将冗余的管理人员转移到一线岗位去,解决结构性冗缺员问题,然而管理人员转移至一线岗位,人员岗级下降较多,待遇差别较大,涉及职工个人核心利益,尤其是对“老员工”和管理人员,操作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队伍不稳定的风险。因此,解决结构性冗缺员既要考虑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也要考虑以人为本,维护队伍稳定。为有效促进管理人员与一线人员间互相流动,A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经过多地调研,创新提出建立岗位任期制,具体措施和做法如下: 下载论文网 一、具体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岗位体系 A单位在组织架构设置及职责梳理的基础上,根据工作

的性质、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不同对不同岗位岗级进行设置,确定岗位价值,制定岗位规范表,全面规范各层级的岗位设置。定岗、定编、定职、定责、定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岗位体系必须依据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以“事” 为中心,不因人转移。二是岗位的价值取决于该岗位的任务大小、复杂程度等因素。三是岗位岗级要适当进行分层、分类,适当拉开差距。具体而言,就是要体现岗位的公平性和差异性。公平性在于岗位体系的科学性,对事不对人。差异性是根据岗位价值,建立合适的岗位级差,同时与职业发展通道相匹配。比如,一线员工的工种有很多,针对每个工种确定不同的岗位,针对每个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层级。如A单位在检修岗位设置了×××检修工高级工、×××检修工中级工、×××检修工初级工。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岗级,制定不同的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及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和任职资格要求,体现岗位的差异性,形成有效的职业发展通道。 (二)形成能上能下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 1.实行管理岗位任期制。A单位将管理岗位的任期设置为3年。任期结束后,该管理岗位采取公开竞聘,所有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竞聘,最终依据管理人员定编数和人员竞聘结果进行干部人事调整。如此一来,管理岗位上的人员会产生岗位危机,促使管理人员自我加压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大大加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省示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业建设总体案 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化技术为龙头、化装备为辅助、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油化工生产技术、油化工装备工程、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

党群处-浅谈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的实现路径

浅谈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的实现路径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配置行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行政体制建设、机关效能建设、财政支撑能力等全局性工作。怎样才能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既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够做到有效控制机构及人员的无序膨胀和增长,如何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盘活现有存量,实行机构和编制有增有减的动态调整机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是摆在机构编制部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的实现路径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目前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机构编制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执政资源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保证,在行政组织运行中居主导地位,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机构编制工作却存在制度和法制化建设不够完备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有随意性的现象 一是相互攀比。在机构编制的设置上,大多数地方都能够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按工作量的大小核定人员编制,但也有个别部门存在着横向攀比的现象。哪个市、哪个区、哪个县成立了某某机构,其他地方就马上跟上来设置,在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核定上也存在相互攀比,要求过高的现象。长此以往,机构数只会越来越多,领导职数越来越多,人员编制不断膨胀,从而给财政带

来的负担越来越重,这也是不少地方出现的“吃饭财政”的原因之一。 二是上级干预。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三令五申严禁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政府机构编制工作,但有些上级部门为了延伸自己部门的权力,极力主张“上下对口”、“上下一般粗”,千方百计在自己管辖的领域下设机构,把机构设置作为开展达标升级活动和考核某项工作的必备条件。特别是某些下级业务部门为了争取达标获奖,盲目要求地方领导和机构编制部门设立机构,增加编制。也有一些上级业务部门以审批项目、下拨资金为由,附设增加机构和编制的条件,如达不到上级业务部门这方面要求,项目就缓批,资金就难以下拨,该授予的荣誉称号也压下来不批,碰到这种情况,往往下级部门和有的地方政府也只能做到不管其机构编制的设立合理与否,先按其要求增加机构和编制,拿到项目与资金再说,甚至个别地方迫于上级压力搞假机构,假批文。如此的“达标升级”、项目资金审批,弄得基层难以应付,叫苦不迭,社会影响不好,群众意见也很大。 三是政绩型设置。有个别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为了强化任期内施政纲领的贯彻实施或体现对某项工作的重视,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上要求过高,往往过分强调工作职级对等,有时造成机构规格偏高、领导职数偏多的不合理现象。有的随着领导的更替和工作热点的转移,有些机构的职能随之消失,但机构却只能设不能撤,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只能增不能减,造成人浮于事,既浪费了行政资源,又直接影响了党委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人员编制管理有僵化的现象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动态设置机制研究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动态设置机制 研究 1 引言 过去,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多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内容,进行人才培养,当学生毕业的时候,会突然发现产业和岗位已经变化了,人才培养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随着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岗位之间交叉性越来越强、联系性越来越大,某一项技能和素质已经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岗位发展和快速变动,也要求学生不仅仅是专,更要求有强大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以上问题和达到以上要求,必须从根源入手,优化资源配置、吻合产业群发展设置专业群,以专业群为整体,实现专业之间的交叉和共享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前瞻性、高适岗能力、技能更硬、素质高超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将结合江苏长三角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探索吻合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动态设置机制,共同探索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建设方法。 2 探索产业发展规律,明细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专业建设的目标,它决定着如何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配备教师、如何配制教学资源、如何进行师资培养、如何训练和教育学生,如何界定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就如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显然滞后,应该前瞻性的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才能保证三年后学生毕业时吻合产业人才需求。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群发展迅速,结构调整频繁,技术更新快,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移动平台、海量数

据中心、智能感知设备等技术发展,可以通过政府产业研究与决策部门或产业协会,调查分析该产业、产业群的发展方向和动态,找出发展规律,提取人才需求的重点指标,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人才规格的前瞻性设计。 3 建立产业发展数据库,动态调整专业群的专业 产业发展方向和动态,最新的信息掌握在政府决策部门、专业学会、产业协会,学校要和他们建立密切的合作,有专门人员与他们对接,不断获取最新的产业发展数据和人才要求信息,建立产业发展数据库,再通过就业调查、企业调研,不断丰富产业结构数据库数据,数据可以包括产业群产业结构、产业核心技术发展、产业发展人才要求、产业发展动态、专家对产业发展的预测和人才规格的评估等信息,并不断丰富新这些信息,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数据库数据,以此为基础,动态更新专业群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动态建设机制,建设专业群动态调整专业的流程和框架,及时增减群内专业,合理增加专业方向,以适应人才规格培养的需求。 4 结合岗位群技能要求,动态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为例,该产业包括了众多岗位群,有软件开发与测试、数据库安全与运维、电子商务运维、网络架构与施工等多个岗位群组成,每个岗位群吻合产业的不同工作需要,由不同的岗位组成。例如:电子商务运维岗位群包括商务平台开发与设计、商务平台管理与营销、商务数据管理与安全、物流电子配送管理等岗位,而这些岗位有着不同岗位技能要求,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电子商务专

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doc

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 12月2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公布,这是黑龙江省首个入选“双一流”名单高校对外公布建设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哈工大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世界顶尖大学。 方案提出,到2020年显著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打造3至5个世界一流的交叉创新科研平台,产生3至5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5至7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2至3个学科位居世界一流前列,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成为全球航天领域的学术重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策源地。 据了解,哈工大将进行一系列人才聘用机制、人才培养方式、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改革。将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凝聚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高水平人才和团队数量比2010年翻一番。深化教学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科学的教学模式,以一流的教学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在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布局,进一步凸显军民融合发展的鲜明特色,推进知识

产权工作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成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8至10个,专利转化数量达到1000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数达到1万项。 在服务国家和龙江方面,哈工大将重点在先进小卫星、空间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前沿技术研究,构筑先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进行超前培育。哈工大将打造以哈工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核心的环哈工大知识经济圈,探索适合东北地区发展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哈工大“龙江第一技术创新源泉”的作用,引领、支撑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龙江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位置,联合国家大型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大学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做好“一带一路”智库班等人才培养项目,配合我省加快实施中蒙俄校园计划。在哈尔滨加快建设中俄联合校园,建设哈工大—圣彼得堡大学联合校区,与法国索邦教育集团联合建立中法联合校园。 点击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公布版 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5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南开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2030跻身世界一流 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清华大学一流大学建设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某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我院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市场急需专业;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遵循“增强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某某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学科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学科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文理管结合的学科格局,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文学。专业由“十二五”初的XX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XX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XX个专业中,理工类专业XX个,占XX%;文管类专业XX个,占XX%。 2.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积极推进特色办学的各项改革和探索,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十二五”期间,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2个某某省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校级重点培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学学科成为我院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调整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以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特色、重点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动态调整原则。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5.持续建设原则。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目标 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合理控制本科专业数量,逐渐形成与地

级别动态管理制度

级别动态管理制度 一、目的 根据公司《招销等级评定管理制度》级别调整相关规定,为了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促进客户成交认购。推动置业顾问专业技术技能学习,激发置业顾问爱岗敬业的自觉性和动力。业绩、技能决定岗位级别,岗位级别决定待遇,充分体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特实行级别动态管理制度,提升绩效考核机制。 二、适用范围及实施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招销中心人员,级别动态管理范围,参照相同岗位同一级别中相互竞聘。 三、级别动态管理原则 1、实施竞争上岗的原则:根据个人销售业绩、专业水平、服务态度、日常工作表现等全方位,进行级别等级评定考核,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实行级别等级调整,竞争上岗。 2、动态管理的原则:每季度进行一次岗位级别动态评估管理,待遇随之变化,形成激励机制。 3、实施岗责相符原则:级别等级与个人绩效待遇挂钩,实行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的业绩考核指标系数,岗位级别决定待遇。 四、岗位级别分类、职责要求及级别标准

五、级别动态管理 1、岗位竞聘 1.1、取得二级技术技能等级证书的高级置业顾问,且暂未担任协助高级置业顾问、团长助理、团长职务的,均具备参加职务竞聘资格; 1.2、具备参加职务竞聘资格的高级置业顾问,应有突出的日常工作表现,至少在连续三个及以上考核周期超额完成本职考核目标,团队意识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主人翁精神,专业技术技能过硬。1.3、原岗位职务的协助高级置业顾问、团长助理、团长,在团部工作中应做好表率作用,团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除完成本职的目标任务外,还应主动协助、配合、指导本团队所有员工争创优异成绩。原职务的协助高级置业顾问、团长助理在本职工作中玩忽职守、不求上进、多次本职考核目标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在团队中个人业绩与本团其他置业顾问明显差距较大的,经级别评估小组评定,给予降级准二级调整,若后期不能赶超的,将取消协助、助理资格,降为准二级高级置业顾问或三级置业顾问。团长应身先士卒,主动带领团队创造佳绩,如连续2-3个考核周期排名倒数第一,且全团业绩连续2-3个考核周期平均值都未达标的,将对团长降为准一级调整。

专业动态调整

3.1专业动态调整 我校2016年秋至2017年春开设专业稳定,无专业动态调整,主要开设以下几个专业。

3.2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2016年秋至2017年春开设五个专业。 分别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畜牧兽医、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 开设公共基础课10门; 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三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音乐》、《体育》、《班会(含安全教育)》、《书法》; 共开设专业课46门: 烹饪专业开设专业课13门:分别是:《烹饪化学》、《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原料知识》、《中国烹饪概论》、《饮食成本核算》、《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营养与卫生》、《实习菜》、《技能实训与鉴定》、《现代餐饮经营管理基础》、《烹饪工艺美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专业课11门:分别是:《机械基础》、《汽车概论》、《仿真软件》、《摩托车构造与维修》、《电工基础》、《钳工基础》、《汽车美容》、《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钣金》、《汽车涂喷》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共开设专业课8门:服装工艺、服装手工工艺、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平面款式设计、缝纫机使用与维护、服装制图、时装画、立体裁剪基础

畜牧兽医专业共开设专业课14门:分别是:畜禽解剖生理学、畜禽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病理学、畜禽生产、兽医药理学、兽医基础、中兽医基础、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畜禽生产、牛羊病防治、特种动物养殖、农业经营与管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共开设专业课10门;分别是:餐厅服务员、前厅服务员、客服服务员、礼仪与形体、旅游英语、茶艺、调酒师、美发师、美容师、专业技能实训我校课程建设、教材选用情况: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教材建设与选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教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质量。 我校一贯重视教材选用工作,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全面规范相关工作环节,教材选用按照上级下发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校专业特点选用教材;建立了由备课组负责上报,通过授课教师多年教学实践,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教材研究分析听取科任教师意见及建议后,上报教材选用,教务处统计把关,分层负责、严格把关的教材选用机制,为学校选用优质教材进课堂提供了制度保障。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在教材的选用中,教材选用上参照大纲要求和规定,选用“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必须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2+4”重点学科建设计划.doc

华东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2+4” 重点学科建设计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华东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2+4”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华东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2+4”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的《建设方案》明确,将通过三阶段建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到2020年,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办学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实质性提高,在若干优势特色学科领域或学科方向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到2030年,办学实力和办学贡献大幅提升,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到2050年,办学声誉和办学水平获得国际公认,一批学科稳居国内顶尖、世界一流前列,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同时,把一流学科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华东师大将实施"2+4"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结合教育部认定学科和学校实际,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学、生态学)2个优势学科群及软件工程、

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4个特色学科,通过集聚资源、创新机制,催生重点方向、重要学者、重大成果,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卓越影响力、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一流学科,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科整体提升,推动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率先进入世界一流。 学校将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内外结合的“方案”协同落实机制。构建多元评估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将“方案”落实情况作为考核、评优、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合理分配资源,资金向重点学科和关键环节倾斜,根据过程绩效评价动态调整预算,提升建设效益。 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5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南开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2030跻身世界一流 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清华大学一流大学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为了建立健全学校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各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特建立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实施方案。 1、专业调整原则 1)专业的调整需要符合学校的整体专业布局; 2)专业调整需要符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可持续需求; 3)专业调整需要考虑本地其他同类学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4)专业调整必须考虑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的配套; 2、专业调整步骤 1)申请。根据专业调整计划,由系部提出专业调整申请,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确认。 2)调研。申请经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同意后,系部组织开展拟调整专业的调研活动。调研内容包括地区产业政策,如产业发展的规模、趋势、技术动态、岗位设置、知识与能力结构、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状况等等。 3)论证。经过调研形成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及相关专家的论证,确定可以实施调整的,进入下一阶段的操作;没有通过论证的,暂时不予调整。 4)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论证通过后,立即开展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工作。这里的培养目标特指专业的具体业务目标,非指人才素质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5)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调整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调整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6)确定课程体系。根据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各专业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 3、专业动态调整实施指导意见 1)注重对各专业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突出优秀教师团队的培养。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养,提高各专业的整体师资力量,保障专业建设的可持续进行。 2)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推进各专业的升级与转轨,培养计算机专业高技能人才。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10】9号)和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发展原则。以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传统为基础,依托行业背景,突出专业特色;坚持调整与改造、淘汰与增设相结合,促使特色、重点和一般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办学特色为主线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规模稳定原则。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专业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相结合、需求预测与办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专业建设与发展规模,促进规模与效益相协调。 4.动态调整原则。充分发挥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5.持续建设原则。以促进专业长效发展为目的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自我评价机制,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目标 加强专业设置引导和调控,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合理控制本科专业数量,逐渐形成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与行业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 四、专业准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