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积分导学案

定积分导学案

定积分导学案
定积分导学案

1.1定积分的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

2.了解“以直代曲”“以不变代变”的思想方法.

3.会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汽车行驶的路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曲边梯形的定义

如图所示,由直线x=a,x=b(a≠b),y=0和曲线______所围成的图形称为曲边梯形(如图).

知识点二求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路程)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函数v=v(t),那么也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求出它在a≤t≤b内所作的位移s.

题型探究

题型一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例1估计直线x=0,x=1,y=0与曲线y=x3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反思与感悟通过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个步骤:分割、近似替代、求和、逼近可以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

跟踪训练1图中阴影部分是由抛物线f(x)=x2,直线x=1以及x轴所围成的平面图形.试

估计这个曲边梯形的面积S,并求出估计误差.

题型二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例2汽车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经过时间t所行驶的路程s=v t,如果汽车作变速直

线运动,在时刻t 的速度为v (t )=-t 2+2(单位:km/h),那么它在0≤t ≤1(单位:h)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 (单位:km)是多少?

跟踪训练2 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上变速行驶,汽车在时刻t 的速度为v (t )=-t 2+5(单位km/h).试估计这辆汽车在0≤t ≤2(单位:h)这段时间内的汽车行驶路程.

当堂检测

1.函数f (x )=x 2在区间????

i -1n ,i n 上( )

A .f (x )的值变化很小

B .f (x )的值变化很大

C .f (x )的值不变化

D .当n 很大时,f (x )的值变化很小

2.在“近似替代”中,函数f (x )在区间[x i ,x i +1]上近似值等于( ) A .只能是左端点的函数值f (x i ) B .只能是右端点的函数值f (x i +1)

C .可以是该区间内任一点的函数值f (ξi )(ξi ∈[x i ,x i +1])

D .以上答案均正确

3.求由曲线y =1

2x 2与直线x =1,x =2,y =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时,把区间5等分,则

面积的近似值(取每个小区间的左端点)是________.

4.在区间[0,8]上插入9个等分点,则第5个小区间是________. 课堂小结

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变力做功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求曲边梯形面积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割、近似替代、求和、逼近.

1.2 定积分

[学习目标] 1.了解定积分的概念,会用定义求定积分.2.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3.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知识链接]定积分和曲边梯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

答 函数f (x )的图像和直线x =a ,x =b 以及x 轴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分割区间、近似替代、求和、逼近得到,当分割成的小区间长度趋于零时,曲边梯形的面积趋于某一个固定的常数A ,A 就是f (x )在[a ,b ]上的定积分. [预习导引] 1.定积分的定义

一般地,给定一个在区间[a ,b ]上的函数y =f (x ),

.如果每次分割后,最大的小区间的长度趋于0,S 与s 的差也趋于0,此时,S 与s 同时趋于某一个 ,我们就称 是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 ,记作??a b f (x )d x ,即??a

b

f (x )dx =A .其中∫叫作 ,a 叫作积分的 ,b 叫作积分的 ,f (x )叫作 . 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由直线x =a ,x =b (a

(1)在区间[a ,b ]上,若f (x )≥0,则S =??a b f (x )d x ,如图(1)所示,即??a

b f (x )d x =S .

(2)在区间[a ,b ]上,若f (x )≤0,则S =-??a b f (x )d x ,如图(2)所示,即??a

b f (x )d x =-S .

(3)若在区间[a ,c ]上,f (x )≥0,在区间[c ,b ]上,f (x )≤0,则S =??a c f (x )d x -??c

b f (x )d x ,如图(3)

所示,即??a

b f (x )d x =S A -S B (S A ,S B 表示所在区域的面积).

3.定积分的性质

(1)??a b 1d x =b -a ; (2)??a b kf (x )d x =k ??a

b f (x )d x (k 为常数);

(3)??a

b [f 1(x )±f 2(x )]d x =??a b f 1(x )dx ±??a b f 2(x )d x ; (4)??a b f (x )d x =??a

c f (x )dx +??c

b

f (x )dx (其中a

课堂讲义

要点一 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定积分 例1 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 (1)??0

1(3x +2)d x ;

(2)

322

sin d ;x x ππ?

(3) ??-3

3 (|x +1|+|x -1|-4)d x ;

(4)??a

b (x -a )(b -x )d x (b >a ).

跟踪演练1 利用几何意义计算下列定积分: (1)??-3

3

9-x 2d x ; (2)??-1

3(3x +1)d x .

要点二 定积分性质的应用

例2 计算??-3

3(9-x 2-x 3)d x 的值.

跟踪演练2 已知?

?0

1x 3d x =14,??1

2x 3d x =154,??1

2x 2d x =73,??2

4x 2d x =56

3,求:

(1)??023x 3d x ;(2)??146x 2d x ;(3)??1

2(3x 2-2x 3)d x .

当堂检测

1.已知??0t x d x =2,则??-t

0x d x 等于( )

A .0

B .2

C .-1

D .-2

2.定积分??1

3e x d x 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用不等号连接下列式子: (1)??01x d x ________??0

1x 2d x ;

(2)??0

24-x 2d x ________??0

22d x .

4.??0

11-x 2d x =________.

课堂小结

1.定积分??a

b f (x )d x 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和积分变量无关.

2.当f (x )≥0时??a

b f (x )d x 表示由曲线y =f (x )、直线x =a 、x =b 与x 轴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可以利用定积分的这种几何意义求定积分. 3.定积分的性质可以帮助简化定积分运算.

答案精析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y=f(x)

知识点二

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近似值

题型探究

题型一

例1解将区间[0,1] 5等分,如图:

如图(1)中,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记为S1),显然为过剩估计值,

S1=(0.23+0.43+0.63+0.83+13)×0.2=0.36,

如图(2)中,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记为s1),显然为不足估计值,

s1=(03+0.23+0.43+0.63+0.83)×0.2=0.16,

因此,该曲边梯形的面积介于0.16与0.36之间.

跟踪训练1解首先,将区间[0,1] 5等分,称S1为S的过剩估计值,有S1=(0.22+0.42+0.62+0.82+12)×0.2=0.44.

s1为S的不足估计值,有s1=(0+0.22+0.42+0.62+0.82)×0.2=0.24.

过剩估计值S1与不足估计值s1之差为S1-s1=0.2.

题型二

例2解将行驶时间1 h平均分成10份.

分别用v(0)、v(0.1)、v(0.2)、v(0.3)、v(0.4)、v(0.5)、v(0.6)、v(0.7)、v(0.8)、v(0.9)近似替代汽车在0~0.1 h,0.1~0.2 h,0.2~0.3 h,0.3~0.4 h,0.4~0.5 h,0.5~0.6 h,0.6~0.7 h,0.7~0.8 h,0.8~0.9 h,0.9~1 h内的平均速度.

求出汽车在1 h时行驶的路程的过剩估计值.

S1=[v(0)+v(0.1)+v(0.2)+v(0.3)+v(0.4)+v(0.5)+v(0.6)+v(0.7)+v(0.8)+v(0.9)]×0.1

=1.715(km),

分别用v(0.1),v(0.2),v(0.3),v(0.4),v(0.5),v(0.6),v(0.7),v(0.8),v(0.9),v(1)替代以上时间段的平均速度.

求出汽车在1 h时行驶的路程的不足估计值.

s1=[v(0.1)+v(0.2)+v(0.3)+v(0.4)+v(0.5)+v(0.6)+v(0.7)+v(0.8)+v(0.9)+v(1)]×0.1

=1.615(km).

无论用S 1还是s 1估计汽车行驶的路程s 误差都不超过1.715-1.615=0.1(km). 跟踪训练2 解 将区间[0,2]10等分,如图:

S 1=(-02+5-0.22+5-…-1.82+5)×0.2=7.72 (km), s 1=(-0.22+5-0.42+5-…-1.82+5-22+5)×0.2 =6.92(km),

∴估计该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介于6.92 km 与7.72 km 之间. 当堂检测

1.D 2.C 3.1.02 4.????

165,4 参考答案

例1 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 (1)??0

1(3x +2)d x ;

(2)

322

sin d ;x x π

π?

(3) ??-3

3 (|x +1|+|x -1|-4)d x ;

(4)??a

b (x -a )(b -x )d x (b >a ).

解 (1)如图1阴影部分面积为(2+5)×12=7

2,

从而?

?0

1(3x +2)d x =7

2.

(2)如图2,由于A 的面积等于B 的面积,

从而?

???

π2

2 sin d 0x x =

.

(3)令f (x )=|x +1|+|x -1|-4,作出f (x )在区间[-3,3]上的图像,如图3所示,易知定积分

3

3

()d f x x -?

表示的就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代数和.

∵阴影部分的面积S 1=S 3=1,S 2=6, ∴??-3

3(|x +1|+|x -1|-4)d x =1+1-6=-4.

(4)令y =f (x )=(x -a )(b -x ),则有(x -a +b 2)2+y 2=(b -a 2)2(y ≥0),f (x )表示以(a +b

2

,0)为圆

心,半径为b -a 2的上半圆,而这个上半圆的面积为S =12πr 2=π2(b -a 2)2=π(b -a )

2

8

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知??a

b

(x -a )(b -x )d x =π(b -a )2

8

.

规律方法 利用几何意义求定积分,关键是准确确定被积函数的图像,以及积分区间,正确利用相关的几何知识求面积.不规则的图像常用分割法求面积,注意分割点的准确确定. 跟踪演练1 利用几何意义计算下列定积分: (1)??-3

3

9-x 2d x ;(2)??-1

3(3x +1)d x .

解 (1)在平面上y =9-x 2表示的几何图形为以原点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上半圆,其面积为S =1

2·π·32.

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知

??-3

3

9-x 2d x =9

2

π.

(2)由直线x =-1,x =3,y =0,

以及y =3x +1所围成的图形,如图所示:

??-1

3

(3x +1)d x 表示由直线x =-1,x =3,y =0以及y =3x +1所围成的图形在x 轴上方的面积减去在x 轴下方的面积,∴??-1

3 (3x +1)d x

=12×????3+13×(3×3+1)-12????-1

3+1×2 =503-2

3

=16.

解 如图,

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得

??-3

3

9-x 2

d x =π×322=9π

2,?

?-3

3x 3d x =0,

由定积分性质得 ??-3

3

(9-x 2-x 3)d x =?

?-3

3

9-x 2d x -?

?-3

3x 3d x =9π

2.

规律方法 根据定积分的性质计算定积分,可以先借助于定积分的定义或几何意义求出相关函数的定积分,再利用函数的性质、定积分的性质结合图形进行计算.

当堂检测1.D2. 由直线x =1,x =3,y =0和曲线f (x )=e x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3. > < 4. 解析 π4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0

1

1-x 2d x 表示x 2+y 2=1(y ≥0)与x 轴围成的面积的一半,

所以?

?0

11-x 2d x =π4.

定积分的概念(教学内容)

授课题目定积分的概念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积分学问题的“四步曲”。 重点与难点重点: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定积分的概念形成过程。难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学生从知识结构上来说属于好坏差别很大,有的接受新知识很快,有的很慢,有的根本听不懂,基 于这些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我以板书教学为主,多媒 体教学为辅,把概念较强的课本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 教材分析本次课是学生学习完导数和不定积分这两个概念后的学习,定积分概念的建立为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引出做了铺 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定积分概念的引入体 现着微积分“无限分割、无穷累加”“以直代曲、以不变 代变”的基本思想。所以无论从内容还是数学思想方面, 本次课在教材中都处于重要的地位。 教学方法根据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次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讲与练互相结合,以教师的引导和讲 解为主,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问题的 积极性。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资源相结合。 课程资源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定积分问题举例 1、曲边梯形的面积 设)(x f y =在区间],[b a 上非负连续。由)(,0,,x f y y b x a x ====所围成的图形称为曲边梯形(见下图),求其面积A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分割:在区间],[b a 中任意插入1-n 个分点 b x x x x x a n n =<<<<<=-1210Λ 把],[b a 分成n 个小区间 ],[,],,[],,[12110n n x x x x x x -Λ 它们的长度依次为:n x x x ???,,,21Λ (2)近似代替:区间],[1i i x x -对应的第i 个小曲边梯形面积,)(i i i x f A ?≈?ξ ]).,[(1i i i x x -∈?ξ (3)求和:曲边梯形面积∑∑==?≈?=n i i i n i i x f A A 1 1 )(ξ (4)取极限:曲边梯形面积,)(lim 10∑=→?=n i i i x f A ξλ其中 }.,,m ax {1n x x ??=Λλ 2、变速直线运动路程 设物体做直线运动,已知速度)(t v v =是时间间隔],[21T T 上的非负连续函数,计算这段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s ,具体计算步骤与上相似 x a b y o 1x i x 1-i x i ξ

《定积分》教学设计与反思

《定积分》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会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求简单的定积分. 2、通过实例体会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使学生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基本定理计算简单的定积分. 教学难点: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 1.定积分的定义:, 2.定积分记号: 思想与步骤 几何意义. 3.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 二、新知探究 新知1:微积分基本定理: 背景:我们讲过用定积分定义计算定积分,但如果要计算,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不是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我们必须寻求计算定积分的新方法,也是比较一般的方法。 探究问题1: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S(t)与速度函数v(t)之间的联系 设一物体沿直线作变速运动,在时刻t时物体所在位移为S(t),速度为v(t)(), 则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经过的位移记为,则 一方面:用速度函数v(t)在时间间隔求积分,可把位移= 另一方面:通过位移函数S(t)在的图像看这段位移还可以表示为 探究问题2: 位移函数S(t)与某一时刻速度函数v(t)之间的关系式为 上述两个方面中所得的位移可表达为 上面的过程给了我们启示 上式给我们的启示:我们找到了用的原函数(即满足)的数值差来计算在上的定积分的方法。 定理如果函数是上的连续函数的任意一个原函数,则

该式称之为微积分基本公式或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它指出了求连续函数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把求定积分的问题,转化成求原函数的问题,是微分学与积分学之间联系的桥梁。它不仅揭示了导数和定积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提供计算定积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1.计算下列定积分: 新知2:用定积分几何意义求下列各式定积分: 若求 新知3: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1、计算函数在区间的积分 2、计算函数在区间的积分 3、求与在区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通过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具体反思如下: 1、改变定理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力求多样、新颖,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实例分析顺序,重组和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速度关于时间的定积分背景,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发现了定理的实际意义,理解了定理的本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中涉及路程和速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2-2导学案 1.5 定积分概念第一课时

1.5 定积分概念第一课时 (结合配套课件、作业使用,效果更佳) 周;使用时间17 年月日;使用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以直代曲”、“以不变代变”的思想方法. 2.会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汽车行驶的路程. 重点:会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汽车行驶的路程. 难点:了解“以直代曲”、“以不变代变”的思想方法. 【检查预习】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准备上课回答.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曲边梯形的面积 思考1如何计算下列两图形的面积? 思考2如图,为求由抛物线y=x2与直线x=1,y=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S,图形与我们熟悉的“直边图形”有什么区别? 思考3能否将求曲边梯形的面积问题转化为求“直边图形”的面积问题?(归纳主要步骤) (2)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把区间[a,b]分成许多小区间,进而把曲边梯形拆分为一些小曲边梯形,对每个小曲边梯形“以直代曲”,即用矩形的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得到每个小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对这些近似值求和,就得到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如图②所示).

(3)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①分割,②近似代替,③求和,④取极限. 知识点二 求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路程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函数为v =v (t ),那么也可以用 、 、 、 的方法,求出它在a ≤t ≤b 内所作的位移s . 【合作探究】 类型一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例1 求由直线x =0,x =1,y =0和曲线y =x (x -1)围成的图形面积. 跟踪训练1 求由抛物线y =x 2与直线y =4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类型二 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例2 有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变速行驶,在时刻t 的速度为v (t )=3t 2+2(单位:km/h), 那么该汽车在0≤t ≤2(单位:h)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 (单位:km)是多少? 跟踪训练2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变速行驶,设汽车在时刻t 的速度为v (t )=-t 2+5(t 的单位:h ,v 的单位:km/h),试计算这辆汽车在0≤t ≤2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 (单 位:km). 【学生展示】探究点一 【教师点评】探究点二及【学生展示】出现的问题 【当堂检测】 1.把区间[1,3] n 等分,所得n 个小区间的长度均为( ) A.1n B.2n C.3n D.12n 2.函数f (x )=x 2在区间?? ??i -1n ,i n 上( ) A .f (x )的值变化很小 B .f (x )的值变化很大 C .f (x )的值不变化 D .当n 很大时,f (x )的值变化很小 3.在“近似代替”中,函数f (x )在区间[x i ,x i +1]上的近似值等于( ) A .只能是左端点的函数值f (x i )

高中数学 定积分练习与解析1 苏教版选修2-2

定积分 练习与解析1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 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定积分的定义,dx x ?2 02=( ) A. n n i n i 112 1???? ??-∑= B. n n i n i n 1 12 1lim ??? ? ??-∑=∞→ C. n n i n i 2 22 1??? ? ??∑= D. n n i n i n 222 1lim ??? ? ??∑=∞→ 解析:由求定积分的四个步骤: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可知选项为D 2、?-+22 )cos (sin π πdx x x 的值为( ) A 0 B 4 π C 2 D 4 解析:?-+22 )cos (sin π πdx x x =() 22 sin cos ππ- +-x x ?? ? ?????? ??-+??? ??---??? ??+-2sin 2cos 2sin 2cos ππππ=2, 故选C. 3、直线4-=x y 与抛物线x y 22=所围成的图形面积是( ) A 15 B 16 C 17 D 18 解析:直线4-=x y 与抛物线x y 22=的交点为()().4,8,2,2-结合图像可知面积 ()()[]1812303 1213021248221 4 2 3242=-=?-=---?+= --?y dy y s .此题选取y 为积分变量较容易. 选D. 4.以初速度40m/s 素质向上抛一物体,ts 时刻的速度 21040t v -= ,则此物体达到最高时的高度为( ) A . m 3160 B. m 380 C. m 340 D. m 320 解析:由 2 1040t v -==0,得物体达到最高时 t =2.高度 () ()m t t dt t h 3160310401040203202= ??? ? ? -=-=? 5.一物体在力()5232+-=x x x F (力单位:N ,位移单位:m )作用下沿与()x F 相同的方向由m x 5=直线运动到 m x 10=处作的功是( )

定积分教学设计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应用定积分解决平面图形的面积、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问题; (2)学会将实际问题化归为定积分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定积分的使用价值,加强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强化数形结合和化归思想的思维意识,达到将数学和其他学科进行转化融合的目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思考、总结,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应用定积分解决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定积分的价值。 2、难点:将实际问题化归为定积分的问题,正确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复习 1、求曲边梯形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微积分基本定理是什么? 引入:.计算 dx x ? --2 2 2 4 2.计算 ?-22 sin π πdx x 思考:用定积分表示阴影部分面积 选择X 为积分变量,曲边梯形面积为 (二)研究开发新结论 1计算由抛物线2 y x =在[]0,1上与X 轴在第一象限围成图形的面积S. 2计算由抛物线2 y x =在[]0,1上与X 轴在第一象限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总结解题步骤:1找到图形----画图得到曲边形. 2曲边形面积解法----转化为曲边梯形,做出辅助线. dx x f dx x f s b a b a ??-=)()(21

3定积分表示曲边梯形面积----确定积分区间、被积函数. 4计算定积分. (三)巩固应用结论 例1.计算由两条抛物线2y x =和2y x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分析:两条抛物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可以由以两条曲线所对应的曲边梯形的面积的差得 到。 解:2 01y x x y x ?=??==?=??及,所以两曲线的交点为(0,0)、 (1,1),面积 S=1 20 x dx = -? ? ,所以 ?1 20S =x )dx 32 1 3023 3x x ??=-????=13 【点评】在直角坐标系下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四个步骤: 1.作图象; 2.求交点; 3.用定积分表示所求的面积; 4.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 巩固练习 计算由曲线36y x x =-和2y x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例2.计算由直线4y x =- ,曲线y =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S. 分析:首先画出草图(图1.7 一2 ) ,并设法把所求图形的面积问题转化为求曲边梯形的面积问题.与例 1 不同的是,还需把所求图形的面积分成两部分S 1和S 2.为了确定出被积函数和积分的上、下限,需要求出直线4y x =- 与曲线y =的横坐标,直线4y x =-与 x 轴的交点. 解:作出直线4y x =-,曲线y = 的草图,所求面积为图1. 7一2 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方程组4 y y x ?=?? =-?? 得直线4y x =-与曲线y =8,4) . 直线4y x =-与x 轴的交点为(4,0). 因此,所求图形的面积为S=S 1+S 28 4 4 [(4)]x dx = +--? ? ? -1

N0.14《定积分的概念》导学案

N0.14《定积分的概念》导学案 目标展示: 1、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 2、了解定积分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课程导读(阅读教材P38—P49后完成下列问题) 化很大 C .f (x )的值不变化 D .当n 很大时,f (x )的值变化很小 2.在求由x =a ,x =b (a 当n →+∞时,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则A 可用定积分表示为 ( ) A .dx x ?101 B .dx x p ?10 C .dx x p ?1 0)1( D .dx n x p ?10)( 4.当n 很大时,函数f (x )=x 2在区间????i -1n ,i n 上的值能够用下列哪个值近似代替( ). A .f ????1n B .f ????2n C .f ??? ?i n D .f (0) 5.求由抛物线y =2x 2与直线x =0,x =t (t >0),y =0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时,将区间[0,t ]等分成n 个小区间,则第i -1个区间为( ) A.????i -1n ,i n B.????i n ,i +1n C.????t (i -1)n ,ti n D.????t (i -2)n ,t (i -1)n 6.由直线x =1,y =0,x =0和曲线y =x 3所围成的曲边梯形,将区间4等分,则曲边梯形 面积的近似值(取每个区间的右端点)是( ) A.119 B.111256 C.110270 D.2564 7.在等分区间的情况下,f (x )= 11+x 2(x ∈[0,2])及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面积和式的极限形式准确的是( ) A.lim n →∞∑i =1n [1 1+????i n 2·2n ] B.lim n →∞∑i =1n [11+????2i n 2·2n ] C.lim n →∞∑i =1n ????11+i 2·1n D.lim n →∞∑i =1n [11+????i n 2·n ] 8.已知??13f (x )d x =56,则( ) A.??12f (x )d x =28 B.??2 3f (x )d x =28 C.??122f (x )d x =56 D.??12f (x )d x +??2 3f (x )d x =56 9.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a b xdx b a -=? B. 5.0=?xdx b a

2017年定积分导学案

1.5定积分的概念 (一) 一,学习任务 1.连续函数 2.曲边梯形的面积 (1)曲边梯形: (2)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与步骤: ①分割: ②近似代替: ③求和: ④取极限:当小曲边梯形的个数趋向无穷时,各小曲边梯形的面积之和趋向一个定值,即为曲边梯形的面积. 【例题1】求由直线x =1,y =0及曲线y =x 2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 思考1在求曲边梯形面积中第一步“分割”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2求曲边梯形面积时,能否直接对整个曲边梯形进行“以直代曲”呢?怎样才能减小误差? 3.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一般地,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函数为v =v (t ),那么也可以采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求出它在a ≤t ≤b 内的位移s . 【例题2】一辆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设汽车在时刻t 的速度v (t )= - t 2+2 , 求汽车在t =0到t =1这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s . 二,巩固练习 1.和式)1(y 5 1i i ∑=+可表示为。。。。。。。。。。。。。。。。。。。。。。。。。。。( ) A .(y 1+1)+(y 5+1) B .y 1+y 2+y 3+y 4+y 5+1 C .y 1+y 2+y 3+y 4+y 5+5 D .(y 1+1)(y 2+1)…(y 5+1) 2.在求由x =a 、x =b (a

[a ,b ]上等间隔地插入n -1个分点,分别过这些分点作x 轴的垂线,把曲边梯形分成n 个小曲边梯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 ①n 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和等于S ; ②n 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小于S ; ③n 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大于S ; ④n 个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和与S 之间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在“近似代替”中,函数f (x )在区间[x i ,x i +1]上的近似值等于。。。。。。。。。。。。( ) A .只能是左端点的函数值f (x i ) B .只能是右端点的函数值f (x i +1) C .可以是该区间内任一点的函数值f (ξi )(ξi ∈[x i ,x i +1])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4.在求由函数y =1 x 与直线x =1、x =2、y =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把区间[1,2]等分 成n 个小区间,则第i 个小区间为。。。。。。。。。。。。。。。。。。。。。。。。。。( ) A .[i -1n ,i n ] B .[n +i -1n ,n +i n ] C .[i -1,i ] D .[i n ,i +1n ] 5.曲线y =cos x (0≤x ≤2π)与y =1围成的面积是。。。。。。。。。。。。。。。。。( ) A .4π B .5π 2 C .3π D .2π 6.当n 很大时,函数f (x )=x 2在区间],1[n i n i (i =1,2,…,n )上的值可以用______近似代替 ( ) A.n i B .)(n f 1 C .)(n i f D .n 1 7.求直线x =0、x =2、y =0与曲线y =x 2所围成曲边梯形的面积. 学习报告(学生): 教学反思(教师):

第五章_第一节_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

经济数学——微积分 4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基本积分表 不定积分的性质 小结思考题 经济数学——积分 二—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定义如果在区I 刖内,可导函数尸(X)的 导函数为/(X ),即 We/,都有F\x) = f(x) 或 dF(x) = /(x)dx,那么函数F(x)就称为/(x) 或f(x)dx 在区间 /内原函数?(primitive furwtion ) 例(sinx) =cosx sinx 是 cos 兀的原函数. (inx) =— (X >0) X In X 是1在区间((),+oo)内的原函数. X 第一节 五、

定理原函数存在定理: 如果函数八X)在区间内连续, 那么在区 间^内存在可导函数F(x), 使Hxef,都有F\x) = f(x). 简言之:连续函数一定有原函数. 问题:(1)原函数是否唯一? (2)若不唯一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 f 例(sinx) =cosx (sinx + C) =cosx (C为任意常数) 经济数学一微积分 关于原函数的说明: (1) (2) 证 说明F(x)+c是f (兀舶全部原粛或 经济数学一微积分

经济数学——微积分 不定积分(indefinite integral )的定义: 在区间/内,函数/(兀)的带有任意 常数项的原函数称为/(兀)在区I 可内的 不定积分,记为f/(xMr ? 经济数学——微积分 6 =X% /. fx^dx =—— 十 C. J 」 6 例2求f --------- dr. J 1 + X- / J 解?/ (arctanx)= ,, I ‘ 1 + 疋 心& =皿2 被积函数 『积分号 积分变量 寒积表达式 F(x)

高中数学定积分知识点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一、导数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 =??=??x f 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注1:其中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x f y =在0x 处的导数,记作)(0'x f 或 0|'x x y =,即)(0'x f =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 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

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若() g x均可导(可积),则有: f x,() 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 ①求函数f(x)的导数'() f x ②令'() f 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 ③令'() f 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 [注]:求单调区间之前一定要先看原函数的定义域。 7.求可导函数f(x)的极值的步骤: (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 求函数f(x)的导数'() f x (3)求方程'() f x=0的根 (4) 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并列成表格,检查/() f x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

人教A版选修2-2 1.5.3 定积分的概念 学案 (1)

1.5.3 定积分的概念 预习课本P45~47,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定积分的概念是什么?几何意义又是什么? (2)定积分的计算有哪些性质? [新知初探] 1.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 (1)定积分的概念:一般地,设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用分点a =x 0

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点睛] 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定积分的关注点. (1)当f (x )≥0时,??a b f (x )d x 等于由直线x =a ,x =b ,y =0与曲线y =f (x )围成曲边梯形的面积,这是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2)计算??a b f (x )d x 时,先明确积分区间[a ,b ],从而确定曲边梯形的三条直边x =a ,x =b ,y =0,再明确被积函数f (x ),从而确定曲边梯形的曲边,这样就可以通过求曲边梯形的面积S 而得到定积分的值: 当f (x )≥0时,??a b f (x )d x =S ;当f (x )<0时, ??a b f (x )d x =-S . 2.定积分的性质 (1)??a b kf (x )d x =k ??a b f (x )d x (k 为常数). (2)??a b [f 1(x )±f 2(x )]d x =??a b f 1(x )d x ±??a b f 2(x )d x . (3)??a b f (x )d x =??a c f (x )d x +??c b f (x )d x (其中a

§1.5.3定积分的概念教案

1.5.3定积分的概念 教学目标 能用定积分的定义求简单的定积分; 理解掌握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重点 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法求简单的定积分、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难点 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复习: 1. 回忆前面曲边图形面积,变速运动的路程,变力做功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步骤 2.对这四个步骤再以分析、理解、归纳,找出共同点. 新课讲授 1.定积分的概念 一般地,设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用分点 0121i i n a x x x x x x b -=<<<<<<<= 将区间[,]a b 等分成n 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长度为x ?(b a x n -?=), 在每个小区间[]1,i i x x -上取一点()1,2,,i i n ξ= ,作和式: 1 1 ()()n n n i i i i b a S f x f n ξξ==-= ?= ∑ ∑ 如果x ?无限接近于0(亦即n →+∞)时,上述和式n S 无限趋近于常数 S ,那么称该常数S 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定积分。记为: ()b a S f x dx = ? 其中()f x 成为被积函数,x 叫做积分变量,[,]a b 为积分区间,b 积分上限,a 积分下限。 说明:(1)定积分()b a f x dx ?是一个常数,即n S 无限趋近的常数S

(n →+∞时)称为()b a f x dx ? ,而不是n S . (2)用定义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是: ①分割:n 等分区间[],a b ;②近似代替:取点[]1,i i i x x ξ-∈; ③求和:1()n i i b a f n ξ=-∑ ; ④取极限:() 1 ()lim n b i a n i b a f x dx f n ξ→∞ =-=∑ ? (3)曲边图形面积:()b a S f x dx =?;变速运动路程2 1 ()t t S v t dt =?; 变力做功 ()b a W F r dr = ? 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如果在区间[,]a b 上函数连 续且恒有 ()0 f x ≥,那么定积分 ()b a f x dx ? 表示由直线,x a x b ==(a b ≠),0y =和曲线() y f x = 所围成的 曲边梯形的面积。 例1.计算定积分2 1 (1)x dx +? 分析:所求定积分即为如图阴影部分面积,面积为5 2 。 即:2 1 5(1)2 x dx += ? 思考:若改为计算定积分 22 (1)x dx -+? 呢? 改变了积分上、下限,被积函数在 [2,2]-上出现了负值如何解决呢? (后面解决的问题) 练习 计算下列定积分 1.50(24)x dx -? 解:5 0(24)945x dx -=-=? 2.1 1x dx -? 解:11 111111122 x dx -= ??+ ??=?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 摘要:定积分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 关键词:分割,求和,取极限。 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的专业课数学分分析从开始接触时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马马虎虎。使我迷茫的学习慢慢的清晰起来,其中给我学以致用的就是定积分了。可以用来做很多方面的问题。下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定积分的感悟。 定积分的概念 1)定积分概念的引入 2)“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数学思想的建立 3)定积分的数学定义 重点:定积分的数学定义 难点:“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变量数学思想的建立 定积分概念的引入 在熟悉定积分的概念的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定积分的基础思想。 在灵活运动定积分可以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力所做的功,下面来分别的求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从中比较一下,以给我们带来启发。 1曲边梯形的面积 中学里我们已经学会了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这些图形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每条边都是直线段。但我们生活与工程实际中经常接触的大都是曲边图形,他们的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通常用一些小矩形面积的和来近似它。

近似看成多边形面积来计算。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溢流坝上部断面面积。 我们分别取n=10, 50, 100用计算机把它的图像画出来,并计算出面积的近似值: 1.当n=10时,用10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作为曲边梯形的面积时,则S10 0.7510。(见下图)

2.当n=50时,用50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作为曲边梯形的面积时,则S50≈0.6766。 3.当n=100时,用100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作为曲边梯形的面积时,则S100≈0.6717。 由此可知,分割越细,越接近面积准确值,而这个和求极限也是同出一则。把它这样简化来理解也就不再那么的难了。 再看一个变力做功的问题。 设质点m受力F(x)的作用,沿直线由A点运动到B点,求力 F(x)的做的功。 F虽然是变力,但在很短一段时间内△x,F的变化不大,可近似看着是常

定积分的概念教案知识讲解

定积分的概念教案

人教A版必修一教材 教材内容分析微积分的出现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各个分支中的发展。本节课是定积分概念的第一节课,教材借助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物理中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通过直观具体的实例引入到定积分的学习中,为定积分概念构建认知基础,为理解定积分概念及几何意义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微积分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本校实验班学生,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和学习交流能力较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导数,并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及生活中的优化问题等,渗透了微分思想。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比较容易把刘徽的“割圆术”与本节课知识联系到一起,能够初步了解到“以直代曲”和“无限逼近”的重要数学思想,但是在具体的“以直代曲”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当的直边图形来代替曲边梯形会有一些困难。在对“极限”和“无限逼近”的理解,即理解为什么将直边图形面积和取极限正好是曲边梯形面积的精确值及在对定积分定义的归纳中符号的理解上也会有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1.从物理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概念的实际背景,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方法和步骤: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经历求曲变梯形面积的过程,借助几何直观体会“以直代曲”和“逼近”的思想,学习归纳、类比的推理方式,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认同“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感受数学的简单、简洁之美. 教学重点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 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步骤——“四步曲”(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 极限) 教学难点对“以直代曲”、“逼近” 思想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方式教师适时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相结合. 辅助工具投影展台,几何画板.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问题:汽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经过时间t所行驶的路程为 S vt =.如果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在时刻t的速度为()2 v t t=(单 位:km/h),那么它在0≤t≤1(单位:h)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 (单位:km)是多少? 创设情境,引入 这节课所要研究的 问题. 类比探究,形成方法如图,阴影部分类似于一个梯形,但有一边是曲线() y f x =的一 段,我们把由直线,(),0 x a x b a b y ==≠=和曲线() y f x =所围 成的图形称为曲边梯形. 如何计算这个曲边梯形的面积? (1)温故知新,铺垫思想 问题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用直边 图形的面积计算曲边图形面积这样的例子? 问题2:在割圆术中为什么用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圆的面积?为什么 要逐次加倍正多边形的边数? (2)类比迁移,分组探究 问题3:能不能类比割圆术的思想和操作方法把曲边梯形的面积问题 转化为直边图形的面积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 (3)汇报比较,形成方法 学生需要用原有的 知识与经验去同化 或顺应当前要学习 的新知识,所以问 题1引导学生回忆 割圆术的作法,通 过问题2引导学生 思考割圆术中的思 想方法----“以直代 曲”,和“无限逼 近”。 通过问题3激 发学生探索的愿 望,明确解决问题 的方向。

高中数学~定积分和微积分基本原理

高中数学~~定积分和微积分基本原理 1、求曲线、直线、坐标轴围成的图形面积 ? [ 高三数学] ? 题型:单选题 由曲线y =x ,直线y =x -2及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A. 310 B. 4 C. 3 16 D. 6 问题症结:大概知道解题方向了,但没有解出来,请老师分析 考查知识点: ? 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 ? 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值 难度:难 解析过程: 联立方程组,2 ???-==x y x y 得到两曲线的交点坐标为(4,2), 因此曲线y =x ,直线y =x -2及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3 16)]2([4 = --? dx x x . 答案:C 规律方法: 首先求出曲线y=和直线y=x-2的交点,确定出积分区间和被积函数,然后利用导数和积分的关 系求解. 利用定积分知识求解该区域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高二数学问题 ? [ 高一数学] ? 题型:简答题 曲线y=sinx (0≤x ≤π)与直线y=?围成的封闭图形面积是? 问题症结:找不到突破口,请老师帮我理一下思路 考查知识点: ? 用定义求定积分值 难度:中 解析过程:

规律方法: 利用定积分的知识求解。 知识点:定积分和微积分基本原理 概述 所属知识点: [导数及其应用] 包含次级知识点: 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性质、用定义求定积分值、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值、用几何意义求定积分的值、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微积分基本原理的含义、微积分基本原理的应用 知识点总结 本节主要包括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性质、用定义求定积分值、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值、用几何意义求定积分的值、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微积分基本原理的含义、微积分基本原理的应用等知识点。对于定积分和微积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一定要通过数形结合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只有理解了定积分的概念,才能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定积分的概念导学案

sx-14-(2-2)-025 1.5.3《定积分的概念》导学案 编写:刘威 审核:陈纯洪 编写时间:2014.5.13 班级_____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等级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能用定积分定义求简单的定积分; 2.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定积分的概念、用定义求简单的定积分. 难点: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知识链接】: 1. 回忆求曲边梯形面积、变速运动的路程的 “四步曲”为: 2. 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公式 求变速直线运动路程的公式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定积分的概念 一般地,设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用分点 0121i i n a x x x x x x b -=<<<<<<<= 将区间[,]a b 等分成n 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长度为x ?(x ?=_________),在每个小区间[]1,i i x x -上取一点()1,2,,i i n ξ=,作和式: 11()()n n n i i i i b a S f x f n ξξ==-=?=∑∑ 如果x ?无限接近于0(亦即n →+∞)时,上述和式n S 无限趋近于常数S ,那么称该常数S 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_________。记为:S = ____________ ,其中()f x 称为_________,x 叫作_________,[,]a b 为积分区间,b 叫作_________,a 叫作积分下限。

说明:(1)定积分()b a f x dx ?是一个常数,即n S 无限趋近的常数S (n →+∞时)称为()b a f x dx ?,而不是n S . (2)用定义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是:①分割:n 等分区间[],a b ;②近似代替:取点[]1,i i i x x ξ-∈;③求和:1()n i i b a f n ξ=-∑;④取极限:()1()lim n b i a n i b a f x dx f n ξ→∞=-=∑? (3)曲边图形面积:()b a S f x dx =?;变速运动路程2 1()t t S v t dt =?;变力做功 ()b a W F r dr =? 考考你:(1)() b a f x dx ? ()b a f t dt ?(大于,小于,等于),这说明定积分与积分变量的记法 (有关,无关) (2)特例:()a a f x dx ?= 知识点二: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问题1:你能说出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吗? 问题2: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你能用定积分表示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吗? 问题3:定积分的性质: (1) ()b a kf x dx =? (k 为常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

教 学 内 容 方法与手段 定积分的概念 大家好,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定积分的概念,主要分 为三个内容: 定积分概念引入 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的几何性质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 一、定积分概念引入 说起定积分的思想,其萌芽是特别早的,可以追溯至古代,最具有代表人物就是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他的浮力原理,其实阿基米德还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是个非常牛的牛人,有兴趣的可以找找这个人的一些资料,当时他就开始思考定积分问题。那么到底定积分问题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1曲边梯形的面积问题: 我们知道矩形面积:S ah = 梯形的面积:() 2 a b S h += 曲边梯形的面积:设()y f x =在区间[a,b]上非负连续,由直线x=a,x=b,y=0及曲线()y f x =所围成的面积。 导入 幻灯 幻灯 幻灯 幻灯 详讲 详讲 详讲 幻灯

那么这样的问题怎么求呢 首先,我们考虑用一个矩形去近似计算其面积。a,b 的区间长度代表其宽,b点的函数值代表其高。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面积值。 好,现在我们将[a,b] 区间分为两个,同样我们用这两个区间的长度代表其宽,两个区间的右端点代表其高,然后计算这两个矩形的面积求和,作为曲边梯形的面积,可以发现,通过切分,其面积更接近曲边梯形的面积。我们就有这样的思考,是不是切分的越多,其面积越近似我们再将其分为四份,我们发现好像面积越来越接近真实面积。下面就是根据这个思想用计算机对其划分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面积在分割份数特别多的时候已经非常的接近我们的曲边梯形面积了。 事实上我们如果对其切割的份数取极限,让切割的份数趋于无穷,这个极限值就是我们要求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值。 好,下面,我们把曲边梯形的求解过程用数学的方法描述一下。 解决步骤: 大化小:在区间中任意插入个分点 ,用直线将一个曲边梯形分成个小的曲边梯形;详讲总结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习题及详解教学内容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习题 一、选择题 1. a =??02x d x ,b =??02e x d x ,c =??0 2sin x d x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