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廖乐根

内容提要:唯识学将作意、触、受、想、思等五种心理作用称为五遍行心所,也就是五种最基本、最普遍的心理活动。本文在简析五遍行心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五遍行心所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将五遍行心所与现代心理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本文认为:五遍行心所是心理活动的五种基本要素,是五种基本的心理机能,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作意等五遍行心所与现代心理学的注意、感觉、情感与情绪、认知(知觉、表象等)、意志等相关概念关系密切,有大体相通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五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

一、五遍行心所概念简析

五遍行心所是指:作意、触、受、想、思。这是五种普遍发生作用的心理活动。任何心念的生起都伴随着这五种心理作用。唯识学认为,这五种心理活动具有四种“遍一切”的特性:遍一切性、遍一切地、遍一切时、遍一切识。也就是说,作意等五种心理活动是通于善、恶、无记三性;遍于三界九地;遍于过去、现在、未来;遍于八识心王。本文主要依据《成唯识论》对五遍行心所的概念和定义作一简要的分析。

1、作意

“作”有发作、发动、兴起等方面的意思,意就是心意、心识。因此,作意就是使心发动、让心识产生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作用。

《成唯识论》卷三云:“作意、谓能警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谓此警觉应起心种,引令趣境,故名作意。”

从这个定义可以清楚的看出,作意有两个基本功能:“警心”和“引心”。“警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警心是从种子位上说的,就是说,作意在种子位上,便能让心警动,令心从种子状态变为现行状态,此即“种子作意”。第二,作意并不是警觉所有心的种子,而只能警觉“应起心种”,即众缘已具的心种。心种的生起是要有助缘的,如耳识生起时,作意就警觉耳识的心种子,而不会警动其它的心种。“引心”就是作意能将已经生起的心识引向与之对应的境界与目标,相对于“种子作意”,此即“现行作意”。

作意,是一种最普通的心理现象,大体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注意”,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留意”。作意是起心动念之始,是一切心理活动产生的源头,同时,也贯穿于认识活动的始终。没有作意,心念就不会产生;没有作意,就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现象。作意是心识生起的必要条件。《瑜伽师地论》卷一以眼识为例说明了这一点:“虽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识必不得生。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

2、触

触,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基本心理现象,大体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感觉。触是一切心理活动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情绪与情感、认识和行为发生的重要条件。任何心念的产生都离不开触这个基本心理要素。

《成唯识论》卷三云:?触谓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谓根、境、识,更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令彼和合;故说为彼。三和合位、皆有顺生心所功能;说名变异。触似彼起,故名分别。根变异力,引触起时,胜彼识境;故集论等、但说分别根之变异。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触境。是触自性。既似顺起心所功能,故以受等所依为业。”

所谓“三和”,是指根、境、识三者的和合。“根”即是指生理和心理的机能,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境”即是认识的对象,包括色、身、

香、味、触、法六尘;“识”即是认识的主体心识。根、境、识三者必须“随顺”、相应而不冲突。如果仅有根与境,但心识不生,就不是随顺,或者眼根、声境、鼻识三者,就不是三和,因为彼此不相顺。只有根境识三者相顺、合和一体,才是“三和”。

当根、境、识三者和合时,就产生了分别和变异,触心所也就产生了。与此同时,触心所又促使心和心所与境界相接触,进一步加强根、境、识三者的和合,从而引发其它的心理活动。所以,触是“令心、心所触境为性”。也就是说,触心所能使一切心心所法和合交涉,并共同触对同一境界。如果没有触,心与心所就各自离散,不能同缘一境。

“受想思等所依为业”,是说受、想、思等各种心所都是依触心所而生起的,如果没有触,受等心所就无法产生活动。《起尽经》说:“受想行蕴,一切皆以触为缘故。?经中明确指出,不只是受心所,除了触自身之外的一切心所都要依触为缘才能生起。因此说触是?受想思等所依为业”,是其它一切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受

简单地说,受就是感受。受是触所引发的,触是受生起的直接原因,没有根、境、识三者和合而生起的触心所,也就没有受心所的产生。受与情感、情绪密切相关。可以说,受就是最基本的情感模式,是各种复杂情感与情绪产生的基础。受的种类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三受”:即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的舍受。

《成唯识论》卷三云:?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起爱为业,能起合、离、非二欲故。”

何谓“领纳”?就是领取并纳属于自己的境界。受能领纳什么境界呢?境界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即顺适之境、违逆之境、非顺非违之境,当我们领纳这三种境界时,相应地会生起三种受,即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受的业用是“起爱”,即引发爱欲,爱即是欲,所以,有时也说受是起欲为业。由于受能领纳顺、违、俱非等三境相从而生起三种不同的感受,进而也就产生了三种爱欲,即“合、离、非二欲”。欲即是希望、需求,是通于善、恶、无

记三性的。虽然说,受的业用是通于有漏与无漏的,在此处所说的受,是依无明、触所生受说的,是有漏的、杂染的受。

4、想

想的基本含义是“取像”,大体相当于心理学中的与知觉与表象。《成唯识论》卷三云:“想、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要安立境分齐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

所谓“取像”,就是说我们在认识境界时,能缘之心对所缘之境,在心识上能浮现所缘对象的影像。也就是说,想心所能够摄取我们接触的各种境界,形成各种“影像”,当同样的境界再次出现时,就能够加以识别和确认。“像”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五境之像,也包括纯粹属于内心的法尘影像。所以,经论中常说“六想身”。所谓“六想身”,也就是六触所生想,即是眼触所生想、耳触所生想、鼻触所生想、舌触所生想、身触所生想、意触所生想。

“施设种种名言为业”,想心所的作用不只是单纯的“取像”,同时,还有对影像进行思维、判断,这就涉及到概念和名言了。“施设”即是“安立”,“名言”,是指事物的名称和表达事物的言语。可以说,影像本身就是一中名言,是一种没有说出的名言。因此,想心所,不仅仅是表象和知觉,也与思维和概念有关,它其实贯穿了整个的认知过程。想心所,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思

思,造作之义。具有引起心、心所造作的精神作用。大体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意志”。思心所具有推动心与其它心所造作善恶业的重要作用,为身语意三业之原动力。思是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一种意志行为。《成唯

识论》卷三云:“思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谓能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令造善等。”

思与业的关系密切。思的自性是造作,以其造作的力用与心相应,使心于种种善恶境,作出种种善恶的业用,这即是身、口、意三业中的意业。虽然思可以引发身、语二业,但思却是以意业为体。

根据思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将思分为三种:审虑思、决定思和动发胜思。审虑思是指在做某件事之前的审察思虑,审虑后,决定其意,称为决定思。决定之后,进一步发动身、语二业,称为动发胜思。审虑思和决定思都属于意业,动发胜思已由意业发展成身业和语业。前二者为思业,后者为思已业。唯识学认为,身、语、意三业都是以思为体,一切业都属于思的表现,一切行为的造作都离不开思的活动,业所形成的果报也决定于思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业即是思。

(二)五遍行心所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遍行心所是一个整体,不能机械地分割,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表示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必定要包括这五种心理作用。从五遍行心所,可以清楚地了解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因此,在对五遍心所的概念作了具体分析之后,有必要对五遍行心所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一系统的分析比较。

1、作意与触

作意与触的生起次第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不同的论典中,两者的排列顺序也是不一致的。究竟孰先孰后,还是要从各自的定义来说明。作意能“警觉应起心种,引令趣境。”作意首先能激发、唤起心识,使其从种子状态变成现行状态,进一步引导心识到所缘的对象上。而触则是“令心、心所触境为性”,触能使心识接触境界。但心识触境的前提必须要有作意的“警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作意应该先于触。因为,作意是使心识从种子状态生起现行,而触的作用是使现行识触对境界。没有作意的活动,心识就只能处于潜伏的种子状态,包括触在内的一切心理活动就无从产生了。

2、触与受、想、思

触是“受想思等所依为业”,也就是说受、想、思等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因触心所而生起的,六触能生六受、六想、六思。触是一切心理活动产生基础,是认识的开始。印顺法师在《佛法概论》中写道:“受、想、思与识触俱生。经中曾说到受等依触缘触而生,因为不是识的触境而成为认识,一切感情、构想、意志作用,都无法表达出来。识为有情对境所起的认识,认识到的境界,必与自己相关而引起不同的情感;认识必有摄取境像而成为表象作用,或进而有推想、想像;认识外境,必引起对付外境的作用──思。所以佛法中,不论为五识的感性知识,意识的理性知识,都必会引起受、想、思来。”

但相对而言,触与受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触是受生起的最亲近、最直接的原因。《成唯识论》卷三云:“谓触所取可意等相,与受所取顺益等相。极相邻近,引发胜故。”在十二因缘中,有“触缘受”,更直接地说明了触是受生起的直接原因。

3、受与想

受是领纳的意思,当我们面对顺境与逆境等各种境界,内心自然会生起相应的快乐、痛苦等各种感受。想的基本含义是取像,也就是当我们接触各种境界时,都会在内心形成种种影像,并进而安立名言、概念。因此,受属于情感范畴,想属于认知范畴。不过,从广义上说,受也是一种认识,是感性认识,想是理性认识。此外,受与想都是由触所生的。只是,触是受生起的近因。一般来说,受应先于想,当我们接触外境时,首先生起的是与境界相应的感受或情感。接下来才是“想”,也就是对受进行觉察、辨别、判断等。受比较粗显,容易感知。但是,受与想是可以相互影响的。

4、想与思

通常我们都将思、想两个词连带起来说的,可是,在唯识学里面,想与思是有严格的界限的,是两个不同作用的心所。想的基本含义是取像,思的基本含义

是造作。头脑中浮现的各种影像、种种的构画,并进行思维推度的认识过程,是“想”;而为了发出行动而进行的周密的审虑思考,下决定、乃至最后发出身与语的行动,这样的过程才是“思”。

虽然,想与思都含有思维、分析的成分,但想主要与认知相关,而思主要与意志行为相连。从心理学上可以说,想属于认知范畴,思属于意志范畴,想与思分别代表了心理活动中的两个不同的层面,即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从认识的过程来说,想应该在思之前,只有在想的认知基础上,才能有意志行为的产生。

5、作意与思

由作意的定义可知,作意是令心从种子状态唤起、发动,并指向相应的目标。但这种作意的力量是一种盲目的冲动,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思则不然,虽然思有力量推动心与心所造作善恶等业,但思的推动力却是有目的、有计划,是可以依人的意志力而控制和调节的。《转识论》云:“作意如马行,思惟如骑者。马但直行,不能避就是非,由骑者故,令其离非就是。思惟亦尔,能令作意离漫行也。”这里的“思惟”其实就是五遍行心所中的思心所。

6、五遍行心所关系略说

从作意到思,是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也反映了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那就是从知到行、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佛教的认识论对于知行的具体内容,两者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所表现出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都有着精辟而系统的阐述,这主要表现在他所建立的作意、触、受、想、思五种遍行心所之上。”[1]

虽然作意、触、受、想、思等都是遍行心所,但从认识的过程来看,作意与触是心理活动中两个更为基本的心理要素。因为,作意是令心发动,是心识产生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作意心所的作用,心识根本就不会产生活动。触是受、想、思等心理活动的基础,触为各种复杂心理活动提供基本材料和信息。

(三)五遍行心所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关系之比较

作意、触、受、想、思等五遍行心所,作为普遍发生作用的心理活动,分别与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注意、感觉、情感与情绪、认知(包括知觉、表象与概念等)、意志大体相当。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唯识学所说的五遍行心所与现代心理学中相关概念的异同,有必要对此作一简要的分析与比较。

1、作意与注意

佛教所说的“作意”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警心”,即让心发起警觉,也就是将心从种子状态唤起;其次是“引心”,即是当心发起警觉后,将心引向相应的目标。

我们再来看看普通心理学中“注意”定义:“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总是与心理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2]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注意的方向特征,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的强度特征。

从“作意”和“注意”的基本定义,还可以看出,作意中的“引心”和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基本对应的,而作意所强调的“警心”是注意定义中所没有的,至少是没有明确提出的。相对而言,作意更强调“警心”,如果没有让心产生警觉,就不可能把心指向与之对应的目标,可以说“警心”是“引心”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五遍行心所之一的“作意”,既有着与现代心理学的“注意”相通的一面,也有其特有的佛学内涵。

2、触与感觉

从前文对触心所的定义分析可以知道,触是根、境、识三者和合而生起的。也就是当认识机能、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的心识三者接触时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当触生起后,它又能使根境识三者进一步随顺合和,使心与心所同缘一境,由此引发受、想、思等多种心理活动。这就是触心所的基本含义。

再来看看心理学中感觉的基本定义:“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在现实世界里,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3]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感觉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直接性和个别属性。

从基本定义来看,“触”是一个有着明显佛教内涵特征的心理现象。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触与感觉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三和”,即根、境、识三者的和合。这里的“根”大体相当于各种感觉器官,这里的“境”就是感觉的对象,或称为感觉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引起感觉的刺激物。而当根与境相互接触识,就会产生认识活动。可以这么说,触就是感觉器官、感觉对象和认识主体三者接触和碰撞时而产生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活动。

佛教强调触在认识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因为受、想、思等心所的产生都离不开触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是与心理学的感觉是一致的。心理学认为,感觉是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复杂心理现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感觉,一切高级的心理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可以将触的种类和感觉的分类作一简要的比较。前五触——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大体相当于五种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不过,身触的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肤觉,也包括了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内部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六触中的意触是比较特别的,是佛教不同于心理学的地方。在现代心理学对感觉的分类中找不到与意触相对应的感觉。因为,无论是外部感觉还是内部感觉,都是客观的感觉信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生起的,是可以被人的不同感觉器官所直接感受和经验到的。而佛教所说的意触是由意根、法境和意识三者和合而产生的,是纯粹内心世界的感觉。因为意触生起的三要素——意根、法境和意识都是纯精神性的存在。意根是意识的所依,在佛教唯识学中,意根是指第七末那识。法境是意识的所缘境,也叫做法境或法尘,它的范围非常广,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生命经验的积累,心中想起的任何名称、概念、相状和事物,都属于法境的范畴,它是纯粹内心的境界。

3、受与情绪、情感

在现代心理学中,与五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大体对应的是情绪或情感。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形式,是由某种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身体状况作用而引起的体验,只是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与认知过程不同。”[4]

受的基本定义是“领纳”,领是领取,纳是纳受,当我们接触和面对各种不同的境界时,内心自然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这就是受心所的体性。我们面对的境界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顺益身心的适悦境、违损身心的逼迫境、非顺非逆的中庸境。与这三种境界相对应而产生的感受也就有三种:苦的感受、乐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即苦受、乐受和舍受。

佛教认为,受是由触而生的,而触又是由根、境、识三者和合而生的。触有六种: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因此相应的受也就有六种,即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其中,眼、耳、鼻、舌、身等五触所生受是生理的感受,意触所生受是心理的感受。心理学研究证明,情绪和情感是由刺激引起的。所谓刺激也就是各种感觉信息。在这一点上,受与情绪、情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为,六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各种感觉刺激。不过,现代心理学重点研究的是外在感官刺激对情绪和情感的作用,而佛教唯识学则更重视内在的心理刺激即意触对受等心理活动的影响。

受是由触引发而产生的,没有触提供信息,受就无从产生。因此,触是受产生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触到受,说明了认识的发展是从生理到心理的发展过程。不过,无论是触还是受,两者都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由触而生的受,是被动的,非理性的,基本上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情绪与情感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由触而生的受,是一种最基本的感受,是最初级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心理学中所说的情绪则要比受心所复杂得多,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情感因素和心理活动,如爱恋、愤怒、嫉妒等等。可以说,受的基本意义应该是通常所说的感受,而情绪与情感则是在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受的延续和发展。如当我们有了快乐的感受时,就会生起贪心,当痛苦的感受生起时,就会产生嗔心。

虽然情绪有积极和消极、正面和负面只分,但佛法认为,一切受的本质是痛苦的,所谓诸受是苦。三受皆苦,苦受是苦苦,乐受是坏苦,舍受是行苦。受是所有欲望产生的原动力,受对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想与认知[5]

想心所大体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哪个或哪几个心理要素呢?这是一个值得

分析的问题。这还是要从想的定义来说明。想的基本含义是“取像”,即摄取事物的影像作为认识的对象;想还能是施设、安立名言与概念。从取像到施设名言,实际涉及到了知觉、表象、概念等认知活动,由此可见,想心所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简单的心理活动,而是包含了一系列心理因素在内的认知过程。

想的种类很多,从时间上看,想心所可分为当前想与过去未来想。从想心所与语言的使用关系来看,想心所可以分为随觉想和言说随眠想。不同种类的想与六识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此,林国良先生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认为:“当前想与五识形成的是感觉,当前想与五不同缘意识形成的是知觉,过去未来想及言说随眠想与独散意识形成的是表象,随觉想与独散意识形成的是概念。至于想心所与第七识和第八识形成的,也是与感觉同类的直觉认识(即现量认识)。此外,在八识中,只有与第六识共起的想心所能将此种认识用语言进行表达,其余七识均无此功能。所以,想心所是遍行心所,但‘随起种种名言’却不是与诸识共起的想心所的普遍作用。”[6]

“于境取像”,充分体现了想心所的重要认知功能,这对于知识的形成和经验的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取像理论,也充分体现了佛教认知理论的特色,我们总习惯认为,人能够直接认识外境,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真正认识的只是想心所摄取的心中的影像,纯粹是心理现象。而外在的客观事物本身从来没有进入认识之内。同样,名言也是安立在心的影像上,而不是直接安立在外境上。也就是说,我们真正认识的对象只是外境投射到心中的影像,即所谓的亲所缘缘。而所谓客观的外境是疏所缘缘,这是我们无法直接认识的。由此可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任何事物一旦进入我们的认识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我们主观因素的影响,是被我们的内心加工和处理过的。我们其实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5、思与意志

从唯识学对思心所的定义可知,思的基本含义是令心造作,也就是使心产生活动乃至作出语言和身体行为的反应。具体来说,所谓造作,就是心与外境接触时,所生起的如何适应、改造、安排与处理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思,指主动的心理能量加载过程,即有为性,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兴奋过程,表现为对心理机能活动的主动发起、主动努力、主动推动、主动驱役,并进行主动的心理操作,乃至行为发动。”[7]

思心所大体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意志。现代心理学认为:意志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由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意志行为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通常将意志行为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两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行为目标,选择行动方案并作出决定。在这个阶段中,要面对很多动机方面的冲突,面临选择的痛苦,但最终必须作出决定。执行阶段就是采取实际行动,将已经作出的决定落实执行、付诸实施。从这里不难看出,意志行为的两个阶段与三种思很相似,审虑思、决定思可以看成是意志行为的准备阶段,动发胜思即是意志行为执行阶段,因为这时要发动身体和语言的行动了。

当然,需要说明的,在八识中,只有与第六识相应的“思”,才相当于意志。前五识都只相当于意向活动。因为,前五识并没有明确的意愿。至于第七识和第八识都超越了普通心理学范畴,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思心所大体相当与心理学所说的意志或意向,但从思心所的定义可以看出,佛教的重点是说明思心所的活动能造作善恶等业,并招感业报,主要目的是为修行服务的,这是需要注意的。

四、小结

作意、触、受、想、思等五遍行心所,可以看作是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或许可以称为是五种背景心理,因为任何一种心识的活动,必然伴随着这五种心理要素。八识心王和五十一心所的活动都离不开五遍行心所的作用。

作意等五遍行心所是心理活动的五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若无作意,心识的种子就不能被唤起,也无法趋向所要认识的对象。谓若无触心所,根、境、识

三者就不能合和,受、想、思等一切心理活动就无从生起。若无受心所,就不能领受苦乐等,也就不会有情绪与情感活动。谓若无想心所,心就无法取像,不能安立名言等,也就不会有知觉、表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如果没有思心所的作用,就没有意志活动,也就不会产生身、语、意三业的善恶行为。

五遍行心所作为五种具有普遍作用的心理要素,其实说明了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反映了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这就是从知到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作意、触、受、想都属于知的范畴,受是感性认识,想是理性认识,思的造作属于行。“一般来说,从作意到思,这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是知,也是行的开端;这个过程的终点是行,也是知的继续。知是行的先导,知能引发行;而行是知的动力,行又能促进知。”[8]

作意是心识活动产生的前提,大体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注意”;触是认识活动的真正开始,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感觉”有关;受、想、思是因触而生起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是认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属于情感和情绪范畴,想属于认知范畴,包括知觉、表象、概念等,思与意志有密切关系。受、想、思大体对应于心理学通常所说的情、知、意。

五遍行心所是佛教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与现代心理学关系最紧密的部分。关于五遍行心所,还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如五遍行心所的染净问题、五遍行心所与五别境心所关系、五遍行心所与五心、九心轮等等。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五遍行心所,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指导佛法修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佛教的认识论》第20页,中国佛教协会出版,净慧主编,1990年6月版。

[2]《心理学导论》93页,梁宁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3]同上,118页。

[4]《心理学导论》,352页。

[5]“广义的认知与认识是同一概念,指的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理解要狭窄些,但意见不一。有的认为认知是信息加工过程;有的认为是心理上的符号处理;

有的认为是问题解决或思维;也有的认为认知是一组相关的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判断、思维、推理、问题解决、学习、想象、概念形成,以及语言等。从西方阐述认知心理学的著作来看,认知主要指高级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注意等。”(《心理学百科全书》中卷827页,浙江教育出版社,95年8月)

[6]《成唯识论直解》174—175页,林国良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7]《五蕴心理学———佛家自我觉醒自我超越的学说》59页,惟海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2月。

[8]《佛教的认识论》第21页,中国佛教协会出版,净慧主编,1990年6月版)

心肺复苏概念有哪些

心肺复苏概念有哪些 对于心肺复苏这个词大家听过可能很多,也许在电视上看过的比较多。但是很多的人对于心肺复苏这个词有什么概念却不是很了解,所以在生活中遇到的时候就知道比较少,所以很多的人就想多多了解下关于心肺复苏概念有哪些这个问题。现在就让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希望对每一位朋友都有所帮助。 疾病简介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1]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 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图1) 图1 chain of survival chain of survival chain of survival 发病原因 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

整合营销传播的介绍和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的介绍和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IMC),1992年,全球第一部IMC(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简称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作者是在广告界极富盛名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StanleyI.Tannenbaum)、罗伯特·劳特朋(https://www.doczj.com/doc/c46688075.html,uterborn)。 整合营销传播的简介 整合营销传播IMC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 整合营销传播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所以,整合营销传播也被称为SpeakWithOneVoice(用一个声音说话)即营销传播的一元化策略。 整合营销传播的开展,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界最为重要的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一种实战性极强的操作性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近几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一度出现“整合营销热”。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随着营销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概念,因此其概念的内涵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在过去几年内,整合营销传播(IMC)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营销人员、传播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如Caywood、唐·E·舒尔茨和王,1991;舒尔茨、Tannenbaum和Lauterborn,1992;Duncan和埃弗雷特,1993;Duncan和Moriarity,1997;Hutton,1995;Wolters,1993;Nowak和费尔普斯,1994)。一直以来,整合营销传播实践者、营销资源提供者和营销效果评价者以各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给整合营销传播进行定义和研究。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定义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AdvertisingAgencies,4As)是这样给整合营销传播进行定义的: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映广告、销售促进合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特伦奇·希姆普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特伦奇·希姆普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学是制订并执行针对顾客或与未来顾客的各种说服性传播计划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学的目标在于影响或直接影响有选择的受播者的行为。整合营销传播学认为,一个顾客或一个未来顾客在产品或服务方面与品牌或公司接触的一切来源均是未来信息潜在的传播渠道。进而,整合营销传播利用与顾客或未来顾客相关的并有可能被接受的一切形式的传播。总之,整合营销传播学开始于顾客或未来顾客,然后反馈,以期明确规定说服性传播计划的形式与方法。” 舒尔茨·唐列巴姆和劳特鲍恩 美国学者舒尔茨·唐列巴姆和劳特鲍恩也给出了他们的观察结论: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看待事物整体的新方式,而过去在此我们只看到其中的各个部分,比如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沟通、售点广告、人员沟通等,它是重新编排的信息传播,使它看起来更符合消费者看待信息传播的方式象一股从无法辨别的源泉流出的信息流。” 托马斯·罗索和罗纳德·莱恩 “整合营销传播是指将所有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包括广告、销售促进、直接反映广告、事件营销、包装以有利于品牌的形式呈现,对每一条信息都应使之整体化和相互呼应,以支持其他关于品牌的信息或印象,如果这一过程成功,它将通过向消费者传达同样的品牌信息而建立起品牌资产。” 汤姆·邓肯 在对整合营销传播的研究中,科罗拉多大学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项目主任汤姆·邓肯引入了“关系利益人”的概念来进行解释整合营销传播:

中华测字术(心法大公开)

中华测字术(心法大公开) 汉字四角四边与后天八卦配属 东南驿马----- ----- -- -- 南 官禄、荣枯、礼 ----- -- -- ----- 西南 母亲 -- -- -- -- -- -- 东 长男、仁-- -- -- -- ----- 土 (信) 西 妻宫、义 -- -- ----- ----- 东北兄弟姐妹----- -- -- -- -- 北 田园、祖宅、智 -- -- ----- -- -- 西北 父亲 ----- ----- ----- 乾位:主父亲或囚走。这一位置的笔划肥厚,象征父亲健在,亏损则象征父亲早逝,自己早年囚困,奔走。 坤位:主母亲。这一位置的笔划肥厚,象征母亲健在,破损象征母亲早亡,己身孤独。 兑位:主妻子的灵巧或笨拙。这一位置的笔划宜完整无损、墨迹洁净。如果笔形破碎则宜娶命硬顽强的女性为偶。 离位:主官禄、荣枯,又主竞争。墨迹宜洁净清明。如出现昏浊无光的墨迹,则预示仕途不顺遂、竞争处下风。 震位:主长男或年长男性。笔划宜圆通婉转,墨迹要洁爽。出现墨迹洁爽,则说明为官清正

廉明。如果勾连尖挑,则象征常惹是非,夫妻离异等。还有削官罢职之象。 巽位:主驿马,或现代舟船等交通工具,笔划宜与震位相连。 坎位:象征田园、祖宅,笔形宜于稳重,墨迹宜于爆满。否则,有丢失官禄、耗散祖产之忧。艮位:象征兄弟、姐妹,笔划宜完整清晰,若有折损,则象征孤苦伶仃。 [八卦断] 乾宫笔法如鸡脚,父母初年早见伤;若不早年离侍下,也须抱疾及为凶。 坤宫属母着荣华,切忌勾陈斜带杀;一点定分荣禄位,平生富贵最堪夸。 艮位排来兄弟宫,勾陈位笔性他凶;纵然不克并州破,也主参商吴楚中。 巽宫带口子难逢,见子须知有克刑;绕君五个与三个,未免难为一个成。 震位东方一位间,要他笔正莫凋残;若逢枯断须有疾,腰脚交他不得安。 离是南方火位居,看他一点定荣枯;若还圆净荣官禄,燥火炎炎定不愚。 坎为财帛定卦位,水星笔横占他方;若见笔尖无大小,根基至老主荣昌。 兑位西方太白间,只宜正直莫凋残;若然坑陷并尖缺,妻子骄奢保守难。

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演变与发展现状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及其演变 对于整合营销传播,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Agencies,4As)的定义是: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映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这一定义着重于从促销组合的角度,强调综合性使用各种促销工具使传播的影响力最大化的过程。 整合营销理论创始人之一、美国学者舒尔茨早期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强调整合营销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这一定义与其他定义的不同在于,它将重点放在企业的商业运做过程上,强调整合营销对品牌传播与塑造的作用,认为应该深入分析消费者的感知状态及品牌传播情况,通过各种手段的整合达到最好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它隐含地提供了一种可以评价所有广告投资活动的机制,因为它强调消费者及顾客对组织的当前及潜在的价值。 在早期对整合营销传播界定的基础上,近年来舒尔茨又对整合营销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提出“整合营销就是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中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如雇员、立法者、媒体和金融团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即整合营销既是一种营销手段、理念和营销模式,更是一种沟通手段和管理体制。对外具有整合各种信息综合传播企业信息和品牌的功能,对内则有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和方式实现有效管理的作用。因此,在整合营销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营销的基础上,舒尔茨又重点强调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整合

测字--元黄克应歌

测字--元黄克应歌 元者,天也。黄者,地也。应者,克应之期也。天地造化克应之谓也。歌曰: 凡是挥毫落楮时,便将凶吉此中推。 忽听傍语如何说,便把斯言究隐微。 倘是欢言多吉庆,若闻愁语见伤悲。 听得鹊声云有喜,偶逢鸦叫祸无移。 带花带酒忧还退,遇醢逢醯事转迷。 更看来人何服色,五行深处说根基。 有人抱得婴儿至,好把阴阳两字推。 男人抱子占儿女,妇人抱子问熊罴。 一女一子成好事,群阴相挽是仍非。 若见女人携女子,阴私连累主官非。 忽然写字宽衣带,诸事从今可解围。 跛子瞽人持杖至,所谋蹇滞不能为。 竹杖麻鞋防孝服,权衡柄印主操持。 见果断之能结果,逢衣须说问良医。 若见丹青神鬼像,断他神鬼事相随,, 若画翎毛花果类,必然妆点事须知,, 有时击磬敲椎响,定有佳音早晚期。 寺观铃铙钟鼓类,要知仙佛与禳祈。 倘是携来鱼雁物,友朋音讯写相思。 逢梅可说娣媒动,见李公私理不亏。 见肉定须忧骨肉,见梨怕主有分离。 仕宦官员俄顷至,贵人相遇不移时。 出笔拨毫通远信,笔头落地事皆迟。 墨断须防田土散,财空写砚忽干池。 犬吠如号忧哭泣,猫呼哀绝有人欺。 贼盗将临休见鼠,喜人摧动爱闻鸡。 马嘶必定行人至,鹊噪还应远客归。 字是朱书忧血疾,不然火厄有忧危;。

楼上不宜书火字,木边书古有枯枝。 朱书更向炉边写,荧惑为灾信有之。 破器偶来添砚水,切忧财耗物空虚。 笔下忽然来嬉虸,分明吉庆喜无疑。 若在右边须弄瓦,左边必定产男儿。 叶上写来多怨望,花间书字色情迷。 果树边傍能结果,竹间阻节事迟疑。 晴宜书日雨宜水,夏火秋金总是时。 更审事情分向背,元黄克应细详推。 字体诗诀 天字及二人,作事必有因;一天能庇盖,初主好安身。地字如多理,从此出他乡;心如蛇口毒,去就尽无仿。人字无凶祸,文书有入来,主人自卓立,凡事保和谐。金字得人力,屋下有多财;小人多不足,凡事要安排。木字人未到,初生六害临;未年财禄好,切莫要休心。水字可求望,中防有是非;文书中有救,出入总相宜。火字小人相,中人大发财;灾忧须见过,日下有人来。土字日下旺,田财尽见之;穿心多不足,骨肉主分离。东字正好动,凡事早求人;牵连须有事,财禄自交欣。西字宜迁改,为事忌恶人;心情虽洒落,百事懒栖身。南字穿心重,还教骨肉轻;凡事却有幸,田土不安宁。北字本比和,不宜分彼此;欲休尚未休,问病必见死。身字主己事,侧伴更添弓;常籍人举荐,仍欣财禄丰。心字无非火,秋初阴小灾;小人多不足,夏见必灾来。头来须鄙衰,发可却近贵;要过日日前,凡事皆顺利。病来如何疾,木命最非宜;过了丙丁日,方知定不危。言字如何拆,人来有信音;平生多计较,喜吉事应临。行字问出入,须知未可行;不如姑少待,方免有灾惊。到字若来推,出入尚颠倒;虽然吉未成,却于财上好。得来问日下,宁免带勾陈;凡事未分付,行人信不真。开字无分付,营谋尚未安;欲开开不得,进退两皆难。

胸痛中心必要性可行性(仅供参照)

建立胸痛中心 一、胸痛都是些什么病? 该急救系统的倡导者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表示:胸痛或胸闷是许多重要疾病的常见症状,最常见的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也有食管疾病、带状疱疹等疾病,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急救的第一步就要分清病人的疾病种类,以便对症施治。 二、建立“胸痛中心”的必要性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linical Pathway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China,CPACS)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患者求治延迟明显,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在二级医院为5小时,三级医院长达8小时;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三是治疗欠规范,只有1/3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接近60%的低危患者接受了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而2/3的高危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检查;四是临床

预后差。ACS患者院内事件,特别是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国际发表的注册研究数据,二级医院尤为明显,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达到18%。 另一项北京市关于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STEMI治疗存在明显不足。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为80.9%。其中15.4%接受了溶栓治疗,65.5%接受了急诊介入治疗。平均开始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2N)为83分钟,入门-球囊时间(Door-to-baloon,D2B)为132分钟。只有7%接受溶栓患者D2N时间<30分钟,只有22%的患者D2B时间<90分钟。 2009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急诊胸痛注册研究,连续入选北京市17所二、三级医院急诊患者5666例,结果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所有胸痛患者中,ACS患者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肺栓塞占0.2%,非心源性胸痛占63.5%。急诊胸痛收住院比例12.3%,未收住院的胸痛患者在本次就诊的30天后随访的无事件率为75%,其余25%包括了院外死亡、再次入院和失访等可能为漏诊误诊的情况。该调查提示,ACS在我国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占绝对多数,在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中,可能漏诊、误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 上述的研究数据提示,我国急性胸痛和ACS的治疗流程

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与特性

第一节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与特性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 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 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背景 三.整合营销传播引发的观念变革 整合传播策划特性: (1)内容的广泛性:在全面服务时代和传播分离时代,广告策划仅仅涉及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部分传播活动——广告活动,而其他传播活动,如公共关系活动、活动营销、包装等则由广告公司以外的机构策划和执行。而在整合传播时代,广告策划扩展为整合传播策划,内容也从单纯的广告活动,扩展到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传播活动。 (2)策略的整体性:广告策划主要涉及广告活动的策略,很少涉及其他传播活动的策略。而整合传播策划,不但要为广告活动提供策略上的指导,而且要为企业的所有对外信息传播活动提供整体的策略,因此策略的整体性更加明显。 (3)运作的复杂性:由于策划内容的扩展和策略整体性的渐趋鲜明,进行整合传播策划不但需要关于多种传播手段的知识,而且需要对多种传播手段的运作技巧的熟练掌握。因此运作变得更为复杂,对策划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节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基础 4 C理论 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基础是本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4C理论,4C理论从对企业经营者的研究转向消费者的关注,实现了从“由内而外”到“由外而内”的历史性转变,是对传统4P理论的扬弃。 4C理论研究的是消费者需要和欲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企业要生产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卖自己所能制造的产品。消费者满足欲求需付出的成本(Cost),企业定价不是根据品牌策略而要研究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消费习惯以及同类产品的市场价位。产品为消费者所能提供的方便(Convenience)销售的过程,在于如何使消费者快速便捷地买到该产品,由此产生送货上门、电话订货、电视购物等新的销售行为。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Communication),消费者不只是单纯的受众,本身也是新的消费者。必须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以谋求与消费者建立长久不散的关系。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

测字心法五诀

测字心法五诀 一观物取象法 中国的汉字结构是正方型的,上下(上中下)/左右/内外/独立,都是象形的。测字最为基本的自然就是要熟悉汉字的结构和象形的取意。观物就是善于观察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生物,取象是指按照自然的物类聚,例如:“简”字简意牒也。顾名思义,从象形上来看,简字上下结构,上从竹说明是源于植物就是竹子,古人用竹子做为书写的工具。下部间从其声,门内有日,如果占字也要看时间节气,无论问什么事,其相关的是于竹子的属性有关的,且是家庭或是事业上有关的。简字本意是简单,单一的意思。与繁相对,了解了简字的意义,那么还要看节气,春占说明事情刚刚起步,夏占则为发展顺利壮大,秋占不利,冬占宜守。所谓观物取象既是如此。 二聚散不弃法 每个字都有其自己的结构,即便是独立的字,如:人、土、心、日等等,都有其可以聚散拆装的方法。聚就是把字完整的来分析,散就是分散拆开来看,最终还要不弃原字的本意。例如:“注”字,左右结构形水声主,灌溉的意思。拆开来看,水边做主,利于的方向因该是北方,主也就是占字人的本身,若是占事业或工作说明主人有进入的意思了,水的性质是往低处走的。散拆还可以组装,还是一句话,最后必须回归本意。聚和散不可以分离的。 三阴阳五行法 万物得阴阳化合出于一物,测字也应聚气凝神与易连通。首先熟悉八纯卦的基本属性,例如:“豆”字,豆为谷物为圆,乾象也。五行为金,利在西方,为圆满收获之意。分清阴阳,辩认五行,也就是说,每个字都有其五行的基本属性,金、木、水、火、土,归类五行。万物不外其内,例:“中”字,东西南北中,中为中央土,其属性为土,土厚淳德,结合春夏秋冬,如占身体当为脾胃,为事应守正中和,应和方位节气具体分析。 四凝神感应法 所谓凝神感应就是在测字前,尽量使自己放松入静,松、静、定、慧,排除所有的杂念,用心体会,人与人乃至人与万物都是有感应相通的。当然这需要自身的积累,强求不得。感应到的触类相通,例如:某人求占,先不要去理会字本身的意义,也就是排除干扰,聚气凝神感应对方的信息,也可以所见所闻,瞬间的感觉往往也是很精确的。譬如求占者得一“云“字问婚姻,那么就感应云的景象,是乌云还是白云,是夏天的云还是秋天里的云,云的形云的状在自身的冥想中成立,若是秋天流动的白云,若求占者是未婚女性,那么也就是说他现在心有意而动,有了自己的意中人,由于云处于天而动,自是有心无行,秋天有肃杀之气,云得风而动,云想衣裳花想容,情犊初开。云聚云散空欢喜也。 五万变归一法 测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一字知人知事,也是根据综合的易理数术而言。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字拆开在组装起来分析。结合八卦的属性,例如:某人占疾病得“坤”字,左为土

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与理论

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其演变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 1、关于整合营销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即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缩写为IMC)的开展,是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界最为重要的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一种实战性极强的操作性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近几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一度出现“整合营销热”。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随着营销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概念,因此其概念的内涵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在过去几年内,整合营销传播(IMC)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营销人员、传播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如Caywood、舒尔茨和王,1991;舒尔茨、Tannenbaum和Lauterborn,1992;Duncan和埃弗雷特,1993;Duncan和Moriarity,1997;Hutton,1995;Wolters,1993;Nowak 和费尔普斯,1994)。一直以来,整合营销传播实践者、营销资源提供者和营销效果评价者以各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给整合营销传播进行定义和研究。下面我们将给出目前理论界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以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研

究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4As)是这样给整合营销传播进行定义的: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映广告、销售促进合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定义是着重于促销组合的角度,强调了IMC是为了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特伦奇·希姆普认为: “整合营销传播学是制订并执行针对顾客或与未来顾客的各种说服性传播计划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学的目标在于影响或直接影响有选择的受播者的行为。整合营销传播学认为,一个顾客或一个未来顾客在产品或服务方面与品牌或公司接触的一切来源均是未来信息潜在的传播渠道。进而,整合营销传播利用与顾客或未来顾客相关的并有可能被接受的一切形式的传播。总之,整合营销传播学开始于顾客或未来顾客,然后反馈,以期明确规定说服性传播计划的形式与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整合营销传播学是要影响

心肺复苏的新概念

心肺复苏的新概念、新进展青海省人民医院麻醉科(810007) 俞文军 1 基本概念 由于心脏骤停后的有关体内病理生理的变化的研究,已深入到亚细胞水平,大大改进了复苏术的范围和措施,从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学—复苏学(Resuscitalogy)。 1985年第4届全美复苏会议在Dallas举行,对CPCR方法进行了内容修改,制定了更加成熟的程序化标准化的CPCR。将CPCR划分为三期九步骤(略)。 2 心脏猝死后机体内病理生理改变 2.1 主要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力 正常体温下,心肌、肾小管细胞的不可逆无氧缺血耐受时间约为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肺组织更长一些,脑组织各部位对无氧缺血的耐受时间不同: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25)分钟,交感神经节60分钟。 若在上述各脏器对无氧缺血耐受时间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恢复氧和血液供应,大多数病人可以复苏成功,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 2.2 无氧缺血时细胞损伤的进程 ①若心脏骤停后立即采取措施,能够提供正常机体供血的25%~30%以上(正确胸外按压可提供0.76L/min?m2的心排出量),就能使机体主要组织获得接近正常的能量(A TP)。复苏成功后,组织细胞功能即可恢复;②若提供15%~25%的供血,糖代谢受影响,若超过组织无氧缺血耐受时间,则A TP耗竭,细胞内环境破坏,此时若仍不能供血,将发展到不可逆性损伤程度;③供血在10%以下,称涓细血流(Trickle flow), A TP耗竭,合成和分解代谢全部停止,称为“缺血性冻结”,蛋白质和细胞膜变性,线粒体和细胞核破裂,细胞浆空泡化,最终细胞死亡,达不可逆程度。 2.3 钙离子(Ca6)在无氧缺血时,对组织细胞所起的破坏作用 ①激活细胞膜的磷脂酶A2和蛋白分解酶,由此增加了花生四烯酸含量,产生血栓素的量大大超过前列腺环素,血栓素是强烈的平滑肌挛缩物质,也是血小板活化剂,此外还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对机体起破坏作用;②破坏了线粒体的膜:A TP 产生基地被彻底破坏,A TP的生成停顿,体内因无能量来源,大量细胞死亡,含脂肪酸较多的脑组织破坏更为严重。 2.4 自由基的破坏作用 正常情况下,体内O2还原时,约有1%的O2最外圈只有1个电子,成为还原性很强的氧自由基,超氧歧化酶(SOD)可予以清除之。无氧缺血时,SOD作用丧失,大量的累积,一般讲,分子最外圈含有奇数电子的均为该分子的自由基,两个自由基相遇,可相互抵消,如一个自由基与另一个非自由基相遇,可引起连锁反应,产生多个自由基,称为Harber-Weiss反应。 2.5 再灌流损伤 组织损伤不只是发生在血液循环停止运行的阶段,而且也发生在组织恢复灌流(再灌流)的时候,即在成功地进行复苏术后最初数小时至恢复血液循环的一阶段时间内。 3 复苏术操作技术和主要治疗的改进和有关新概念 3.1 心泵学说与胸泵学说 ①心泵学说:有人认为胸外按压时的心脏泵血,是心脏受到间接挤压的结果,即按压时左心室压力高于主动脉,造成主动脉瓣开放,二尖瓣关闭;②胸泵学说:即按压时胸腔内压力升高,推动血液流向胸腔外大血管,胸腔入口处有单向静脉瓣存在,静脉流出受阻,因此形成颈动静脉压力梯度,血液流向头部,放松时(舒张时),左心室、主动脉回弹性大,仍保持较左心房和下腔静脉为大的压力,以保证冠状动脉和腹腔脏器的灌注。 3.2 A、B、C抢救程序的争议 通常按ABC程序进行,但心原性猝死可按CAB程序进行,先胸前叩击或胸外心脏按压,但停止超过1分钟,还是按ABC 进行为好,因为停跳超过1分钟,血液即全变成了无氧血。 3.3 按压频率 以往提倡(60~80)次/分钟,现为(80~100)次/分钟,有人用狗做试验,用电复律观察24小时存活率,按压120次/分钟,复律数12/13,24小时存活8/13,按压60次/分钟,复律数2/13,24小时存活率2/13。对心肺复苏(CPR)术顺序的重新认识,在存活率方面,没有接受CPR者为6%,心脏 ? 3 6 ? 青海医药杂志2004年第34卷第2期

测字秘碟

測字秘牒(1) 作者:(清)程省 測字十法 何以直此十法?蓋一字之來必各有體,因其體之隱現不同,故其測之變化不定。邵子書曰:“認定用神。”又曰:“體立而後用行。”皆有深義。然測不立法,不足以示學者之權衡;字不加減,不足以開問者之蒙昧。是必乘除損益每一字到真機,流動變化數位於其間,則所問之事昭然在目,驗後豈不愉快?列法于左。○裝頭測法 字從太極出,各具首尾,各有結構。測字之法不離羲畫之理,生生化化,變幻萬端,因其所問之事而推之,據吾所觸之幾而斷之,百不失一。何以謂之裝頭?蓋其所問之事與所寫之字,雖隱露吉凶,而首猶藏,如神龍不見首;我則添筆於上而出之,燦如躍如,而字中之理全彰,故曰裝頭。戊(茂)裏(童)?(死、苑)古(罟、苦、居)兄(克、況、兌)亦(赤)日(春、皆、百)爭(箏、事)早(囗、草、章)冊(扁、掞)央(瑽、英)黽(蒨、黿、蠅)免(冤、冕)艮(痕、摐、食)合(答)屈(窟)魚(鯊、鼇)至(窒、台)見(寬、覓、覺)連(運、蓮)元(坃、完)塚(家、豪、蒙)山(巒、甗)目(眉、著、眷)足(蹇、促)可(河、奇、珝)皮(波、破)田(留、富、當)由(笛、囗、甫)令(零)巾(吊、幕、皞、席)比(庇、麗)其(箕)夋(戴、冀、翼)衣(裹、裳)金(釜、鑾)心(愁、忠)升(飛、升)貝(貧、貴、貪、) ○接腳測法字如人之體,有冠必有履。測法因其所書之字察其善惡,如人之全身已現,但未舉足行動,因以囗囗之,故曰接腳。采(悉、釋、番)千(秀、壬)立(産、童、音)裏(冘、墨、鋋)自(息、身)苑(葬)合(枿、會) ○穿心測法凡字畫端正、左右俱全,而從中穿入數筆,以變化其字,謂之穿心;如衣裾之縫,其不從中而合。文(吏)昌(量)鞋(難)維(棨)月(舟、用、冉、角)旦(裏、車、叟)弓(弗、嵒、費)○包籠測法包籠者,字之全體不動,而將筆周圍包裹之,另成一字。稚(灊)韭(騑、殲、簽)貝(遺、測)矢(族、癡)由(會、遭)尹(倉、絺)裏(墨)玉(寶)牛(逄、遲)昔(翽、泬)辛(襯、幸)石(磨)弓(潑)主(囗) ○破解測法破者,劈破。解者,解拆。將字之體段分開,從中加入數筆而成字,謂之破字。字之筆畫抉出,從旁標比、評論而成文,謂之解。破易而解難,破平正而解奇幻,觀後字可知。又,破與穿心不同。破必要分開,不若穿心字體不動也,解則隨意抉剔耳。行(術、衙、衍)辛(章)共(莫、黃)衣(鸑、紘、哀、衷)颭(算)合(倉)苦(苗)璟(枿)罵(駟)田(古)隼(惟)香(查)敕(拐、架、枷)勳(賀)解(周、祥)哉(告、戎)乖(禾、比、千)稱(再、利)程(杜、和)鱸(田、申、爐、魚、火)琳(林、瑞、麻)膊(肘、傅、補)椒(叔、枝)伐(仁、義)忒(懿、戚)冒(昂、香)志(喜、悲)宋(安、樂) ○添筆測法凡字不添不減不足以盡變化。邵子曰:“當添亦添,當減亦減。”或問:“保故用添減?”餘曰:“此理易明!添乃補不足,減乃損有餘耳。”唯(難)佳(雌、雄、帷)忝(添、泰)合(命)曹(會、槽)鳥(鸞、鳳、鳴)目(貧、身、貴、賤)王(玉、弄、全、旺)巴(色、絕、疤、邑)才(財、木、牙)良(勣、琅、娘)言(詩、論、信)孔(乳、吼) ○減筆測法減筆一法,非事之當而理之正,不可漫然用之也。凡當減時,亦當略減方是。不然,混入摘字法矣。寬(莧、見)難(鞋)莫(草)袍(祀)鶉(鳴) ○對關測法關者,關門也。開則任人出入,闔惟見門而已。測字之有對關體,亦猶是也。其法,專取頭足首尾。如某字頭、某字尾,則如門之閉;分開雲某字頭,某字腳,一頭一尾闔之,則如門之開。此法最簡捷,其用又最廣,爲字中第一要義,學者更宜究心。先(牛頭虎足、生頭死足)善(美頭喜足)帛(皇頭帝足)裏(男頭童足)禹(千頭萬足)展(眉梢眼角)伯(伸頭縮腳)友(有頭沒尾)推(攔頭截尾)彥(龍頭彪尾)吝(頭吉尾、交頭合足)言(文頭句腳)找(拖頭曳腳) ○摘字測法凡事之機到,雖旁人言語、萬物影響,皆可以借來應用,況字中筆畫乎?故或遇指點刻劃處,不妨摘字中一二些小筆畫以斷之,無不奇中。哉(土、戈)殿(共)調(吉、司)鞠(米、采、十)曜(隹、士、紵)謀(小、口)廣(共、由)

《整合营销传播》读后感

《整合营销传播》读后感 2301100241张建浆《整合营销传播》以科技进步带来传播方式的改变为立论基础,阐述了整合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企业与消费者必须建立"一对一"的"双向沟通","关系营销"走进生活;企业与消费者必须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循环营销"登堂入室。这是信息时代企业必须作出的选择,单方面沟通的"线性化"传播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多元"的时代 每一次人类思想观念的革命,都必然带来学习、工作方法上的突破。整合营销传播阐明的以"资料库"为基础的工作方式, 推翻了靠某个天才灵机一动就可以不顾消费者意愿创造出营销奇迹的神话。 本书断言,长时期占统治地位的4P ,营销理论已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4C 营销: ----Consumer( 消费者)。把产品先搁到一边,赶紧研究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不是再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消费者 确定想购买的产品。 ----Cost( 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的成本)。暂时忘掉定价策略,快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成本。 ---- Convenience( 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忘掉通路(渠道)策略,应当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方便,以购得商品。 ---- Communication(沟通)。最后忘掉促销,90年代正确的新词汇是沟通。 ---- 这不但是对传统营销理念的革命,而且使"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得以在营销中全面体现。随着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 的运用," 尊重消费者"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 这是一本务实的书,既没有华丽、虚浮的词藻,也没有太多枯燥概念的堆积,而是以科学严谨的程序,向人们详细 地叙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工作方式。在本书中,你可以随处看到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例,但是,每一段耳熟能详的情节都给你全 新的启示,引发你更多的思考。毫无疑问,它会给读者以裨益。 ---- 在综合实力决定国家地位的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闭关自守、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再是我们的选择,我 们只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大合唱,才可以在世界大舞台扮演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也只有"争霸全球",才能使民族工业屹 立于世界工业之林。 ----无疑,科技的力量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世界经济大战中举足轻重,但是在信息时代,"管理"作为"软件"又何尝不是一项"科技"呢? ----整合营销传播作为现代营销的新式武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同。北京三木广公司作为整合营销传播最先受益者, 不忍独享天下,率先推出《整合营销传播》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公司的切身体会完全地 表达了现实可行的IMC战略,把成功和经验与国人共享。 IMC的定义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MC)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Outside-in) 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 & Interest Groups)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 传播战略。即为了对消费者、员工、投资者、竞争对手等直接利害关系者(Interest Groups)和社区、大众媒体、政府、各种社 会团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 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应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 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 ----这一观点算不得很新,发源于8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传播合作效应(Communication Synergy)" 概念,但直到90年代才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整合营销不仅以消费者,而且还把从业人员、投资者、社区、大众 媒体、政府、同行业者等作为利害关系对象;不是对这些对象进行一次性整合,而是分阶段一步步地进行。目前,不仅美国、 日本、欧洲等先进国家的市场,而且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商品市场也逐渐趋向饱和及均衡状态。对于企业,以产品竞争力为基 础的产品差别化变得很困难;开发创造性的新技术或新产品也变得很难,即使开发出新产品,由于技术市场的发达,仿制品会 很快上市,产品的先占效果难以实现;至于价格战略,降价固然重要,但也难以与低价的无商标产品(No Brand Product)竞争; 何况通过合理的流通渠道节约费用降低单价的方法更有其限度。因此,通过IMC 战略所追求的战略传播整合成为企业创造竞争 优势的重要方法。 ----IMC的观点 ----IMC是随着历史发展产生的概念。一方面,企业营销管理者认识到市场的变化,如消费者的个性化、信息与购买的多样 化等,纷纷根据自己的立场或目的执行营销机能。而"4P's" 各要素间缺乏相互补充的连贯性,这就迫切需要能够调节和整合

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优点★07 1 有利于建立整合的企业形象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以整合的企业形象传播,以全方位的企业诚信来获得各方的认同。整合的企业形象传播是现代营销成功的关键。 2 更好地将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整合 公共关系着重改善企业的信息沟通环境,寻求各类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市场营销着重产品开发、促销等。两者的整合是现代营销成功的基本保证。 3 是知识营销的前提 通过传播企业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让消费者在产品和服务上获益的同时,得到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满足。 4 是关系营销的基础 关系营销将建立与消费者和组织的长期良好关系作为营销的关键,而这只有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才能实现。 5 是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必备条件 精简机构和人员来提高效益,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整合营销传播有利于形成企业内外部双向信息交流网络,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6 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 整合营销可以使企业将不同语言、文化、传播媒介、营销环境进行整合,同时将产品、促销、渠道、公关等整合,成为企业参与全球化过程的有力武器。(414 words) (* IMC深刻把握了消费、传媒的发展趋势,总结最新营销观念,对提高企业传播的科学性、传播的效率、传播资源优化配置,把握未来组织公众传播策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07 IMC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统一整合的传播; 综合协调使用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工具,如广告、推销、公关、直销、包装、远距离营销等;对准一致的目标,传递一致的营销信息,树立一致的品牌形象; 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密切关系,有效实现营销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三整合营销传播的4C(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 1 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s---Product) 突出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不是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 2 消费者得到满意产品愿付出的满意成本(Consumer cost---Price) 取代了4P中的生产成本,以消费者在获得产品时愿付出的成本代之。企业不应过分考虑定价策略,而应考虑和了解消费者得到满意产品愿付出的成本。 3 向消费者提供购买方便(Convenience---Place) 不过分考虑分销策略,而应考虑如何方便消费者的购买,因此必须了解不同类型消费者偏好的购买形式。 4 传播和沟通(Communications and Contacts) 将任何与企业、市场、营销有关的信息,通过恰当途径传递给消费者,突出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243)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及流程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及流程 一、基本概念 一、心肺复苏概念: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它是对心搏、呼吸骤停后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电除颤、机械通气、静脉输液以及药物治疗等。其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自主呼吸。 二、心脏骤停: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常见类型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电图表现:室颤最常见,无电活动的平直线,无脉电活动。四、生存链:以图示分五步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五、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的变化: 1、程序更改 2、数据变化 3、非专业施救者可为患者进行单纯性胸外按压 4、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感觉呼吸” 5、C-A-B:从30次的按压开始而不是2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 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迟时间。 6、电击除颤后立即继续复苏2分钟 7、强调团队合作。 六、高质量的CPR 1、在识别心脏骤停后(触摸颈动脉后)10秒内开始按压。

2、用力按压、快速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幅度成人至少5 厘米。 3、每次按压后让胸壁完全回弹。 4、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努力使中断时间小于10秒 5、给予有效的通气使胸廓隆起。 6、避免过度通气 二、成人基本生命支持流程 1.评估环境,判断反应 2.启动EMSS 3.检查脉搏 4.胸外按压 5.开放气道 6.人工呼吸 7.尽早电除颤

测字的原理是这样的

.....拆字与测字为同义字,测字就是用加减汉字笔划,拆合字体结构的方式来掌握灵机之触功,与用神的把握去推断或福吉凶的一种占卜术,属于“山、医、命、卜、相、玄”之“卜”类。 中国文字之六书-象形、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赋予了中国文字丰富的多样性。顾自周朝开始就有“相字术”,其后盛行于唐、宋,其应用学理之范围非常的广泛。可说融合了“命、卜、相、易、理、八卦、五行、文字学”,以及世间万物于一炉之一门特有术数。 然而初学测字或不是以测字为业者,平时亦可以简单的文字拆合、增减作为茶余饭后,兴致的一种游戏。如此可以增添聚会时的趣味,也增加了谈话内容的多样性,久而久之自然能掌握一些征验及诀窍。 (一)加笔法 测字者平时遇到要测的字很简单,如“一”、“卜”、“乙”等字,简单得无法再拆开。还有的字虽能拆解,但拆解后演绎,不能切中求测者提出的问题,测字者就得另辟蹊径,在原来的字上添上几笔变成一个新字,再进行测字,如“曹”字加“木”变成“槽”字,“巴”字加“口”变成“邑”字。在测字术中,这种拆字方法叫加笔法。 宋代大测字家谢石测字故事中就有不少是用加笔法的,例如: 一次,士人樊将的妻子丢失一顶珍珠冠,写了一个“失”字,叫丈夫拿去求教于谢石,谢石见字后问樊将:“在你的婚姻中有没有姓朱的人?”回答说:“我的妻子就姓朱。”“那么,在朱姓姻戚中有没有排行第二十八的人?”“有,我妻子的史长。”“珍珠冠就在他那里。”樊将不信,妻兄的行为一向检点,家里也很富有,怎么会偷他妹妹的东西呢?他将信将疑地回到家中,把谢石讲的一番话告诉其妻,妻子就问婢女:“最近几天里,二十八舅有没有来借过东西?”婢女回答说:“昨天,他曾经说要借帽子,后来没用,匣子也未曾开过。”樊将的妻子将帽匣取来,打开一看,珍珠冠果然在帽下。原来先前曾因晒帽子,误将它放在其中,后来也就忘了。 谢石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加笔测字法,在“失”字的中间加一竖,成一个“朱”字,由此推断拿珍珠冠的为姓朱的人。同时,又将“朱”字拆成“二十八”三字,由此推断此人排行第二十八。

整合营销传播读书笔记

整合营销传播读书笔记 整合营销沟通《整合营销沟通》着眼于是什么、如何做、谁需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包含消费者行为心理、广告代理机构效果评估、战略制定、应对障碍四大方面。整合营销传播,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于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顾客。其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实现促销宣传的低成本化,以高强冲击力形成促销高潮。第一章历史视角:二战中,美国国内的大

规模动员宣传可能成为第一次真正的整合营销沟通典范,在战时这一典范仅仅体现在各种媒介的战略性配合。同样在美国工厂,几乎所有工厂转入战时生产体系,在整个战争期间,商业人士在全国层次上与政府服务结合在一起。目标被明确地整合成一个:服务战争。战后,于美国战争期间的特殊动员,国内需求受战时限制而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战争结束后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魔弹论”式的大规模制造业。在这一时期,生产能力高于市场营销。20世纪50年代后,高涨的需求得以满足,经济平缓发展,营销被忽略的大规模制造时代宣告结束。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即:产品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价格(Price)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