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品牌服装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_蒋霞凤

国外品牌服装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_蒋霞凤

国外品牌服装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_蒋霞凤
国外品牌服装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_蒋霞凤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服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服装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服装出口国有中国、韩国、意大利等,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主要的出口地区。(意大利是传统的服装王国,产品以迎合小批量、高档次的消费需求着称于世)。我国服装行业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出口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2001年世界服装出口总额增长倍,而同期中国服装出口增长了倍,美国增长倍;发展中国家泰国、印度分别增长倍和倍;从1994年起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位居世界第一。2001我国内地服(图一:1980年-2001年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状况) 装出口占世界出口额的%。排名第二的香港区,占世界出口额的12%。实际上香港出口中大部分为内地的转口贸易。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我国的服装出口在世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根据WTO2001年度报告数据计算,在世界主要服装进出口国家中,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接近最大值1,居各国之首。同年墨西哥和意大利的竞争力系数为,法国,德国,美国。 (图二:主要服装贸易国家服装产品竞争力比较) 在国际贸易配额限制的束缚下,多年来中国向设限区出口服装只占该区进口额的5%左右,而向非设限区出口的服装占到该区进口额的35%。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中规定了纺织品服装设限国在2005年以前必须分阶段取消配额限制,但由于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对4类产品也未规定每类必须取消的比例,因此在前三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织物和制成品。而高附加值的,对其冲击较大的服装,其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精编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 景分析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

长%。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亿美元,增长%。?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 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 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 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 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 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元,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外国品牌给中国市场发展带来好处

换个角度看洋品牌 如今对于中国大城市的人们,坐在麦当劳里吃着汉堡、喝着可口可乐、并用柯达胶卷记录下这美好时光,早已是很平常的事。然而很多忧国忧民的有志者对此深感忧虑,他们在琢磨着,如何打败洋品牌、重振民族工业。 现实使人清醒,当可口可乐、麦当劳和柯达在《财富》500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品牌还依然弱小。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众多洋品牌在抢占了我们市场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 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可口可乐’在中国当然有利可图,”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卢炳松对此直言不讳。 据卢先生介绍,中国公司已在全球市场排名第7位,并对第5名充满信心。 从另一个角度看,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投资了23家装瓶厂;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均已实现98%国产化;每年上缴各项税款30多

亿元人民币;每年要在中国国内购买70亿人民币原材料,规模经营带动了包装、运输、冷藏工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国家轻工业局在1993年还与可口可乐公司确立了共同开发中国品牌目标,开发了“醒目”碳酸系列和“天与地”非碳酸系列品牌,品种有汽水、茶饮料、果汁等,此新品牌仅在1998年一年内增长率达10倍之多,并且由中外各占50%股份的天津津美饮料有限公司持有商标。也就是说,可口可乐将资金“定居”中国,技术转移中国,还为中国创立了新的驰名商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季崇威先生认为,企业使用外方商标很合算,因为使用外方商标创造市场价值更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而中外合作的“中国品牌”更可谓在中国本土安装了一台“印钞机”。 当人们在麦当劳餐厅享受洋快餐时可能并不知道,这里的牛肉、鸡肉、薯条、奶制品等食品原材料97%以上在中国生产供应。麦当劳系统的生产基地所生产的食品半产品,不仅满足了麦当劳自身的需要,还有部分出口到亚太地区的国家。麦当劳在中国设计和生产的麦当劳玩具,每年均有13亿件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餐厅。 与饮料、餐饮行业相比,我国感光材料行业更是困难重重。1992年开始,几家感光企业多次与世界著名的感光企业探讨合资合作的可能性,但均未成功。1994年,美国柯达公司提出与我国

服装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2006年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服装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 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性别细分1.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2006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 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

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 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

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讲课稿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随著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 在没有加入WTO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M还是直接进口。但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通常选择OEM/ODM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M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M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M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M生产。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电商行业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风生水起,越来越多商家瞄准互联网而向电商市场进军。很多大牌商店也开始做起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不得不说这给了买家很多便利。比如在刚过去的双十一狂欢节,网上的销售额又创新纪录。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一、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和消费大国,服装产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服装行业不同于其他,时效性极强, 现已表现为“多品种、少批量、高品质、快交货”的特点。要求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必须具备高度自动化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电子商务适合时宜地为整个服装行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纵观我国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史,在经历了孕育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爆发期后,现已逐步跨入稳定期。 (1)孕育期:1994年-xx年,服装电子商务模式主要以B2B为主,诞生了诸如中国服装网这样的行业领先平台。 (2)起步期:xx年-xx年,在非典爆发、淘宝网广告效应 * 下, 奠定了坚实的网购用户基础,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络热购的产品之一,C2C电子商务得到了发展。

(3)发展期:xx年-xx年,传统服装零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开创了B2C直销的电子商务模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同,服装电 子商务由此进入发展期。 (4)成熟期:xx年-xx年,凡客诚品、若缇诗、欧莎、裂帛、七格、斯波帝卡、玛萨玛索、零男号、梦芭莎、螃蟹秘密和兰缪等网络服装品牌大规模增加。服装服饰类商品成为网络购物的第一大销售商品。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由此步入了成熟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格局。 (5)爆发期:xx年-xx年,李宁、红豆、森马、以纯、GXG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服装企业纷拓展“线上渠道”,服装电商进入爆发期。 (6)稳定期:xx年以来,服装网购市场规模保持较大比例的平稳增长,并呈现持续放缓的趋势,服装电商销售渠道拓展为C2C、B2C、O2O、虚拟试衣间等新模式、新技术相结合,移动端销售增长迅猛,内部结构优化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情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349亿元,同比xx年的3050亿元增长了42.6%,占整个网购市场的23.1%。xx年服装行业网购渗透率达21.7%,较xx年增长5.8%。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整体规模达到6153亿元,同比增长41.5%,占全国网购市场规模的22.1%。 有调查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4%,增速较xx年回落0.9%。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服装行业概述 1.1服装行业概要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1.2 服装行业现状 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转移的主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属地化销售的产品本土化生产。过去几年,一些沿海地区品牌争相开辟中西部地区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淘汰,部分品牌已经稳固了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市场,并以此为原点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辐射。为了满足市场对产品更新速度的需求,一些品牌将部分生产转移到这些内陆地区。不仅生产,还包括物流系统建设的触手也伸入了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

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重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产品跨地区、跨国市场营销网络。由于中国男装市场品牌发展起步较早,相较于其它服装成熟,但由于各地新品牌层出不穷,因此竞争仍异常激烈。前十名品牌占据全国几乎50%的市场,前三名:雅戈尔、杉杉和罗蒙市场地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本报记者胡佐宏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

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 在没有加入WTO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M还是直接进口。但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通常选择OEM/ODM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M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M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M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M生产。 正是因为看中国庞大的OEM/ODM市场,欧洲最大的化妆品OEM生产商——英国仕华露飞((Swallowfield)于2004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首次将业务扩展到中国。目前,在国内OEM企业里生产产品的国际品牌中,既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品牌,也有市场知名度很高的大品牌。

中国服装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行业2005年第4季度分析报告 摘要:报告分析中国服装行业2005年的整体发展情况,包括生产和销售、进出口和经济效益情况,并指出2005年出现的新现象 ?生产和销售情况 ?全年产量及其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47.98亿件,比去年同期 增长16.8%。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2005年中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465亿件,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梭织服装产量170亿件,比上年增长13.3%;针织服装产量295亿件,比上年增长10.1%图标1 “十五”期间服装行业产量及其增幅单位:亿件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总体上看,服装生产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尤其是梭织服装。2005年与以往不同,梭织服装的增长幅 度不但高于针织服装。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梭织服装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应对各种贸易摩擦中表现出较强竞争能力。同时发展较为平稳,产量基数小于针织服装。此外,梭织服装增长很快,但其增量绝对数仍然比针织服装少 ?年内月度生产形势 2005年配额取消后,服装行业出现了对设限地区出口增长的短期释放现象,1、2月份中国出口到欧、美的服装数量成倍增长。3月份以后,随着中国主动采取加征出口关税,实行自动出口许可、调低出口税率等措施,加之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行“紧急特保”,出口服装企业受到极大影响。到4月份服装生产急刹车,增幅猛然下降到8.5%。国内对出口服装征税政策反反

复复,企业感到无所适从。企业不敢贸然接大的订单,接受的订单就抢时间出口,根本无法均衡生产。环境稍稍稳定以后,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直至11月份中国与欧美达成协议后,才有了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四季度行业呈现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图表 1 2004~2005年服装产量月度增长幅度对比 ?分地区生产情况 ●从全国生产情况来看,具备一定工业基础的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越来越 明显,而东部发达地区则相对而言生产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服装生产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2个地区,梭织服装生产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5个地区。高速增长态势较为突出的是黑龙江、河南、广西、江西和四川。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服装生产大省还有湖南、山东、辽宁、湖北、安徽和江苏,上述六省增速虽不及黑龙江等地,但由于基数大,是真正左右全国服装生产形势的省份 图表 2 2005年服装主要产区产量增长幅度 ●预测,今后在国内服装生产环节的转移中邻近发达省份、边境贸易发展迅速、纺织产业有基础的中 部省份将会成为服装资本的首选

工作报告之服装店市场调研报告

服装店市场调研报告 【篇一:国内服装市场调查报告】 国内服装市场调查报告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 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 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 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 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 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但是服装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发展越来越艰难,特别 是国内的一些服装不仅跟国内的同行竞争,也受到国外的一些著名 品牌的冲击,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就要求我们要及时的更新营销的 策略和采取正当的手段来迎接挑战。 关键词:服装特征、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一章概论 1.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进步,人们的注意力除了放在生存 必须的吃上以外,将更多目光停留在了外表的装饰上。这些体现在 各个社会阶层和年龄阶层,他们无一例外的关注起自己的形象。有 更甚者甚至将吃饭的钱省下只为一套昂贵的服装,所以不 管其他的产业发展的如何艰难,服装市场却一直活跃着。它们没有 所谓的旺季和萧条期,因为无论什么时候衣服都必不可少。 第二章市场背景和现状分析 1生活必需品 衣服乃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双遗产,在现在人看来, 它有“遮羞”“保暖”“艺术”的功能。作为人类生活的本能与基本需求,也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及走动的文化,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已经存在, 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并且还将与其特有的绚丽多彩的方式继 续前进,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标志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最基本的两个特色:语言和服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服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服装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服装出口国有中国、韩国、意大利等,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主要的出口地区。(意大利是传统的服装王国,产品以迎合小批量、高档次的消费需求著称于世)。我国服装行业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出口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2001年世界服装出口总额增长4.86倍,而同期中国服装出口增长了21.81倍,美国增长5.56倍;发展中国家泰国、印度分别增长13.26倍和10.22倍;从1994年起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位居世界第一。2001我国内地服 (图一:1980年-2001年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状况) 装出口占世界出口额的18.8%。排名第二的香港区,占世界出口额的12%。实际上香港出口中大部分为内地的转口贸易。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我国的服装出口在世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根据WTO2001年度报告数据计算,在世界主要服装进出口国家中,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94,接近最大值1,居各国之首。同年墨西哥和意大利的竞争力系数为0.37,法国-0.36,德国-0.48,美国-0.77。

(图二:主要服装贸易国家服装产品竞争力比较) 在国际贸易配额限制的束缚下,多年来中国向设限区出口服装只占该区进口额的5%左右,而向非设限区出口的服装占到该区进口额的35%。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中规定了纺织品服装设限国在2005年以前必须分阶段取消配额限制,但由于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对4类产品也未规定每类必须取消的比例,因此在前三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织物和制成品。而高附加值的,对其冲击较大的服装,其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后阶段取消。如美国最后阶段应取消配额比例为纱线12%,织物59%,制成品13%,服装83%。因此2005年配额完全取消后,我国服装的出口空间将被彻底打开。 服装行业的特点使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00年国际纺织服装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排名世界第48位。分别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西欧的1/20左右,韩国的1/8;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但我国纺织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质要远远胜过他们。近几年虽然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我国中西部的劳动力优势还远远没有释放,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我国劳动力优势将为纺织业出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至少在未来十几年内,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我国服装业具有绝对的国际竞争力。 十三亿人口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是发展服装行业的非常优质的土壤和市场空间。从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一、行业概况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产业深度发展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四.行业政策分析 1、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3、外贸政策 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 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 五、行业竞争分析 (一)国内状况: 一、市场概况 二、竞争形势 三、销售管道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二)国际情况: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外部威胁 四、竞争战略选择 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政府关系资源 (2)资金状况 (3)市场灵敏度 (4)品牌效应 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 (一)、才子中国男装的国粹 (二)、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

一、行业概况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在国家的“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

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及国际化战略

中国服装行业S W O T分析及国际化战略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摘要通过对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服装业现状应该采取的战略选择。希望从中能给中国的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壮大,以及有朝一日可成为服装出口强国带来一些可供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国际化 1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服装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根据美国Wernevr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劳动力价格为每小时每人0.96美元,综合排名世界第四十八位,该水平相当于日本的 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可见中国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凭借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的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业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03年服装年产量127亿件,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0%,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属于服装出口大国。

(2)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竞争力系数是衡量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指某产业贸易顺差(逆差)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 竞争力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竞争力系数大于0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否则逆差;当竞争力系数趋于1时,表明竞争力愈强,反之则愈弱。据海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虚拟经营已在部分服装盛行。在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最早实施虚拟经营的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集团在国内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虚拟经营是企业把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割,企业集中资源于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将其余的环节外包,企业突破有形的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将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在企业内外进行整合弥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体系。 美国着名的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如图1,每个环节都有资金的投入并带来相应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在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价值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上下游环节分别集中在设计和营销,而美特斯邦威就是抓住了上下游中的这两个重要环节,将整条价值链进行分割,将资源全部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而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外包。经营模式见图2。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

丝绸的市场现状分析

丝绸的市场现状分析 10文管孙倩倩 04号 一、前言 丝绸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业,优势地位明显,属于外向型且产业链较长、涉及农工贸三方利益的产业。“东桑西移”战略转移仍在继续,重点是巩固提高现有的200个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区缫丝、织绸产业链,提高企业加工水平,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要知道,丝绸在欧美等国被视为“软黄金”,以其奢华及独具的东方神韵,成为不衰的时尚象征、文化代表和贸易明星。丝绸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光辉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丝绸之路”对外传播着中华民族的光辉文明,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友谊。 二、全球与中国丝绸产需情况分析 从产业现状来看,全球丝绸大约75%来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丝绸、化纤的最大生产国,产量分别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和50%,中国丝绸文化产业依然主导着全世界丝绸产业链的前端,成为国际丝绸市场的原料输出国及加工大国。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长期以来,国内丝绸纺织企业多分散各处,没有真正专注于丝绸文化品牌建设的文化基地,在发展中更是“重外轻内”,过分依赖订单,从而导致了“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知名度”的尴尬地位,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充斥着无品牌、低附加值的丝绸服饰及制品。这些问题背后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整个丝绸业缺乏一个既传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丝绸文

化,又能培育推广最优秀的中国丝绸产品和品牌的高效服务平台。最近几年来,因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型丝绸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处在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对丝绸企业来说,抓紧调整市场结构、创新产品、打造品牌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国家“扩大内需、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系列措施和政策出台,更加坚定了中国一些相关部门为丝绸产业长远发展服务的信心。据我国海关统计,1-2月份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6.22%。其中,蚕丝类出口1.14亿美元,同比增长46.68%;真丝绸缎出口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1%;丝绸制成品出口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04%。真丝绸商品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市场依次为:美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香港,美国占19.94%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对主要市场出口额全面增长,对印度增幅最大,达28.85%。主要省市中,除上海市出口额下降6.99%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增长,广东省增幅最大,达80.46%。真丝绸商品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川。五省市合计出口额占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86.5%。浙江省出口2.21亿美元,占比达38.91%,远远超出其他省市,但比重有所下降。广东省出口9872万美元,同比增长80.46%,所占份额为17.34%。其主要商品丝绸服装和蚕丝类出口大幅增长,丝绸服装出口额4901万美元,增幅51.69%,蚕丝类出口额1600万美元,增幅96.81%。上海市出口5234万美元,同比下降6.99%,所占份额仅为9.2%。其主要商品出口表现均不理想。而在出口量方面,仅丝绸服装增长,增幅达66.89%;而出口价格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