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肉鸡从出壳到2周龄、蛋鸡从出壳到6周龄称为育雏期。雏鸡死亡率偏高,是让好多养鸡户头疼的大问题。死一只雏鸡,意味着损失了几只鸡的养殖利润;如果死亡现象比较严重的话,就会给养鸡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进行科学育雏,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对于养鸡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那么,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因素都有哪些?又该采取什么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呢?呵呵,有一首歌曲叫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提高雏鸡成活率也有八项注意,我们一条一条说给您听。

第一条,科学引雏很关键,精挑细选擦亮眼。

鸡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因此,养鸡户朋友们在购买鸡苗时,首先,要选择信誉度高,防疫严格,并且没有疫病情况发生的种苗厂,从而确保种源可靠、鸡种纯正;其次,挑选健雏也很重要体质虚弱的雏鸡不容易成活,大部分都会在育雏过程中死亡,这就需要养鸡户朋友们擦亮双眼,精挑细选。想要挑到体格结实、个头均匀、精神饱满的高质量鸡苗,这里面的学问也不少呢。

采访怎样鉴别雏鸡的健康优劣

第二条,初饮开食有讲究,处理得当无隐忧。

科学地促使雏鸡初饮和开食,对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也十分重要。

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做初饮,初饮一般越早越好,因为雏鸡出壳后体内水份大量消耗,如果雏鸡“初饮”时间推迟太久;饮水不及时,一方面会引起雏鸡脱水,导致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视力下降,瘫痪甚至衰竭死亡,另一方面,处于干渴状态的雏鸡一旦见到水后,很容易出现狂饮的现象,从而导致腹泻死亡。所以呀,引进雏鸡后,要促使雏鸡在出壳24小时以内,并不感觉口渴的时候开始饮水,从而满足雏鸡正常的新陈代谢。给雏鸡供应的饮用水要清洁,温度与室温要接近,为了给雏鸡供应足够的营养,可以在雏鸡饮用水加入适量5%的葡萄糖溶液。

在雏鸡饮水3小时后,就要促使开食了;所谓开食,指的是雏鸡第一次吃食。雏鸡开食过早,会损伤雏鸡的消化道,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开食过晚,会消耗雏鸡的体力,使雏鸡体质虚弱,从而增加雏鸡的死亡率。给雏鸡开食所用的饲料一定要新鲜,饲料颗粒大小要适中,利于雏鸡啄食和消化。开食第一天可以用细碎的玉米颗粒、小米等,饲喂2到3次。从第二天开始,直接给雏鸡添加专用的雏鸡配方饲料就可以了。添加饲料时要按照少量勤添的原则,每隔2

小时喂1次。每次添加的饲料量不要过大,掌握在20到30分钟内被雏鸡吃完就可以了,以免由于雏鸡贪吃,引起消化不良,导致死亡。从4日龄开始,在整个育雏期内,每天喂4到6次,喂料时间要固定,不要随意改变次数和时间。

第三条,温度适龄来调剂,雏鸡成活更容易。

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温度过高,会影响雏鸡的体热和水分的散失,造成雏鸡食欲减退,毛焦,生长发育停滞,甚至会导致雏鸡脱水死亡;温度过低,一方面会导致雏鸡易患感冒、沙门氏菌病、腹水症等疾病而死亡,另一方面会引起雏鸡相互挤堆取暖,如果扎堆时间过长,会造成大批雏鸡由于挤压或呼吸困难而死亡。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温度才是最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的温度呢?

对于养殖蛋鸡的养殖户来说,刚引进雏鸡时,应使鸡舍内温度保持在35到33摄氏度左右;当雏鸡长到1周龄时,鸡舍内温度控制在32到30摄氏度;2周龄时温度控制在30到28℃,3周龄时28到25摄氏度,4周龄时25到22摄氏度,5周龄时23到20摄氏度,6周龄时21到18摄氏度。对于肉鸡来说,刚引进雏鸡时,鸡舍内温度要保持在36到34摄氏度左右;当雏鸡长到1周龄时,鸡舍内温度控制在33到31摄氏度;2周龄时温度控制在31到29摄氏度就可以了。

温度高低的衡量方法除了参看室内温度计外,还要观察雏鸡的行为,注意雏鸡的叫声。温度高,雏鸡会出现伸翅、张嘴,呼吸频率增快,食欲减少,饮欲增加等症状;温度低,雏鸡聚集一堆,并发出叽叽的叫声。温度正常时,雏鸡活泼好动,吃食饮水都正常,在育雏室内分布均匀,晚上会安静地休息。

冬季寒冷,气温偏低,要采用煤炉、保温炕、保温箱、烟道等方法,及时对鸡舍进行供暖;夏季炎热,可以用排风机,水帘等设施,

及时给鸡舍进行降温;给雏鸡提供一个适宜,并且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雏鸡就会健康生长。

第四条,湿度控制要合理,干湿适宜死亡低。

湿度也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10日龄以内的雏鸡,影响尤为明显。如果湿度过低,则雏鸡体内水分消耗过大,体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脚趾干瘪,食欲不振,饮水频繁,消化不良,体质瘦弱。体内水分的散失又带走部分热量,不利于雏鸡恢复正常体温,从而增加雏鸡死亡率。而如果湿度过高,鸡舍潮湿,有害气体增加,也会影响雏鸡的成活率。

蛋用雏鸡需要的适宜湿度,在1周龄时应控制在70%到68%,2周龄时控制在68%到65%,3周龄时为65%到63%,4周龄时为63%到60%,5周龄时为60%到58%,6周龄时为58%到55%。;肉用雏鸡需要的适宜湿度,在0到10日龄应控制在80%左右,10日龄以后控制在70%到65%就可以了

湿度偏低时,可以在室内挂湿帘,或在火炉上放水壶产生水汽,也可以直接在地面上洒水;湿度过高时,则要加强通风,排出潮气,饮水器要放置牢固,防止歪倒

第五条,饲养密度别太大,分群转群有规划

饲养密度对雏鸡生长发育及成活率的高低影响极大,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的重要条件。育雏密度过大,会导致鸡舍内空气污浊,氨气的气味大,湿度高,卫生环境差,雏鸡吃食拥挤,抢水

抢料,饥饱不均,生长发育参差不齐,残次雏鸡增多,恶癖严重,疾病盛行,从而造成雏鸡死亡率升高。

那么,什么样的饲养密度才算是科学合理呢?一般情况下,对于肉用雏鸡来说,每平方米面积饲养30只左右就可以了;对于蛋用雏鸡来说,3周龄以前的雏鸡,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0只左右;等雏鸡长到3到4周龄时,每平方米面积饲养14只左右;在雏鸡5到6周龄时,每平方米面积饲养10只左右。所以呀,随着雏鸡的生长,要及时进行分群、转群。对于鸡群中比较弱小的雏鸡,要从群中挑选出来,单独进行饲养。

第六条,光照制度定仔细,长短强弱有依据。

不合理的光照制度,也是降低雏鸡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刚刚引进的雏鸡,大多数都处于三日龄以内,这个时期的雏鸡视力比较弱,如果光照时间不够,光照强度不足的话,就会影响雏鸡的初饮和开食,从而造成雏鸡死亡。反过来说,如果鸡舍内补充人工光照的时数过长、强度过大的话,鸡会容易惊群,并会出现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从而导致鸡死亡率增加。所以呀,从引进雏鸡时,就要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光照制度。

肉用雏鸡光照制度

肉用雏鸡每天的光照时数要达到24小时,这就需要进行人工补光。人工补光大多采用灯泡进行补光,强度要达到20勒克斯左右,也就是每15平方米鸡舍用一盏30瓦的白炽灯泡就可以了。

蛋用雏鸡光照制度

蛋鸡的饲养分密闭式鸡舍、半开放式鸡舍和开放式鸡舍,育雏期的光照制度也因鸡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重点字幕:密闭式鸡舍光照制度

密闭式鸡舍完全采用人工光照,1日龄到3日龄的雏鸡,要24小时开灯,从4日龄开始,每天的光照时长保持在12小时就可以了。在光照强度方面,对于1日龄到7日龄的雏鸡,要达到30勒克斯左右,每15平方米鸡舍用一盏45瓦的白炽灯泡;7日龄以后,光照强度要达到20勒克斯左右,每15平方米鸡舍用一盏30瓦的白炽灯泡就可以了。

重点字幕:开放式鸡舍和半开放式鸡舍光照制度

开放式鸡舍和半开放式鸡舍,采用的是自然光照与人工补光相结合的方法。1日龄到3日龄的雏鸡,每天的光照总时长要达到23个小时。4日龄到7日龄的雏鸡,每天的光照总时长要达到20个小时。7日龄以后,每天的光照总时长要达到10到12个小时。养殖户朋友可以视实际的自然光照时数,决定是否需要人工补光。补光所需的光照强度,可以参照密闭式鸡舍进行控制。

第七条,定时通风和换气,空气清新更有益。

科学地对鸡舍进行通风,对于雏鸡成活率的提高也非常有益。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育雏室内鸡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有雏鸡排出的粪便,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都会导致鸡舍内空气质量的下降。如果这些气体不及时排出,浓度过大,就会使雏鸡食欲慢慢减退、生长缓慢、体质变弱,同时

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雏鸡的健康,降低育雏成活率。因此,鸡舍内应通过开窗、安装排风扇等措施加强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新鲜空气。

在这里,提醒一下广大养殖户,在冬季通风时,为防止通风后鸡舍内温度降低,通风前应将鸡舍内温度升高1~2摄氏度;并尽量选择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一定要避免贼风和穿堂风的冷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防止雏鸡感冒或发生应激反应,造成雏鸡挤压死亡。

第八条,卫生免疫要做好,雏鸡健康疾病少。

鸡舍卫生及雏鸡免疫工作的优劣,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十分重要的因素。鸡舍卫生差,育雏的料槽、饮水器、保温设备等日常用具不注意消毒,雏鸡的免疫工作不到位,最终会导致鸡病盛行,雏鸡死亡率大大增加。所以做好卫生免疫工作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中之重。

首先,在引进雏鸡前,要对鸡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保障雏鸡进来之后,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生活。给鸡舍消毒时,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次序进行,对鸡舍的屋顶、墙壁、地面冲洗干净后用1%到2%的烧碱溶液喷洒消毒,对于笼具、料槽,饮水器等,清洗干净后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再用清水洗净。鸡舍消毒后,要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密闭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和排风扇排出甲醛的气味,将鸡舍空置2周后,再让雏鸡进入。

其次,要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大群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

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疾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乃至鸡场的毁灭性损失。所以呀,广大养殖户在雏鸡饲养过程中,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制定严格、科学的免疫程序,是确保雏鸡健康生长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广大养殖户要结合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遇到拿不准的,不要盲目制定,要及时咨询专业技术人员,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我们以河北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给蛋用雏鸡和肉用雏鸡免疫的方法。

对于蛋用雏鸡,在1日龄时,要注射马立克式病疫苗。注射时,可以采用肌肉或颈部皮下注射的方法。在3日龄时,要使用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用点眼的方法给雏鸡进行免疫。在10日龄时,要用点眼的方法,给雏鸡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在18日龄的时候,要用点眼的方法,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进行第四次免疫;同时还要用皮下注射的方法,给雏鸡注射新城疫禽流感油苗;当雏鸡长到25日龄时,要用点眼的方法,给雏鸡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用皮下注射的方法,给雏鸡注射H5油苗。

对于肉用雏鸡,在3日龄时,要使用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用点眼的方法给雏鸡进行免疫。在7到10日龄的时候,要用注射的方法,用新城疫禽流感二联苗进行免疫;在12到14日龄时,要用点眼的方法,给雏鸡进行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苗免疫。

在这里提醒一下广大养殖户,给雏鸡进行点眼或注射免疫时,要让操作熟练的工人进行免疫接种,一方面确保免疫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给雏鸡进行免疫接种的时间,可选在晚上或傍晚光线较暗的时候进行。免疫前后,要在雏鸡的饮水中添加一些多维葡萄糖或电解液,用来缓解应激反应。

此外,鸡白痢和球虫病也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两种病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预防。在雏鸡的饮水中可以添加抗菌药物,例如恩诺沙星,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在雏鸡的饲料中可以添加氯苯胍等药物,预防球虫病。特别是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更要及时进行球虫病的预防。养鸡户朋友为雏鸡进行药物预防时,关于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等,一定要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免因使用不当造成雏鸡药物中毒。

到这里,我们这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八项注意”就介绍完了,专家们把这“八项注意”总结成了一句话,叫做“一选、两开、三度、三控”,“一选”指的是选雏,“两开”指的是初饮和开食,“三度”指的是温度、湿度、和密度,“三控”说的则是控制光照、控制通风换气和控制疾病。只要把这“一选、两开、三度、三控”做到位,相信您家雏鸡的成活率,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您的养鸡场,也会一天比一天更红火喽!

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措施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措施 系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开题报告 (Ⅰ) 任务书..........................................................................................III 正文 (1) 摘要 (1) 1 初生羔羊的生理特点 (1) 1.1 生长发育快 (1) 1.2 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 (1) 1.3 消化能力弱 (1) 1.4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1) 1.5 肝功能的解毒能力弱 (1) 2 影响羔羊成活率的因素 (2) 2.1 近亲繁殖 (2) 2.2 妊娠母羊的营养 (2) 2.3 羔羊自身调节机能差 (2) 2.4 人为因素 (2) 2.5 饲养管理不当 (2) 3 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措施 (2) 3.1 做好选种选配计划 (2) 3.2 母羊的管理 (2) 3.3 羔羊护理 (4) 3.4 搞好圈舍环境 (6) 4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措施 课题的根据 1课题理论、实际意义 羔羊的饲养管理是养羊生产中最关键的阶段,要想获得适当的利润,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养羊者必须掌握和利用羔羊的生理特点和体组织生长的规律,了解遗传、营养、环境、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要。 2课题的研究动态和作者见解 近年来,在养羊科学研究上,人们越来越重视羔羊成活率的研究和养羊效益的提高。 笔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来探讨提高羔羊成活率的一系列措施。 课题的主要内容 1初生羔羊的生理特点 1.1生长发育快 1.2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 1.3消化力弱 1.4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1.5 肝功能的解毒能力弱 2.影响羔羊成活率的因素 2.1近亲繁殖 2.2 妊娠母羊的营养 2.3 羔羊自身调节机能差 2.4人为因素 2.5饲养管理不当 3.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措施 3.1做好选种选配计划 3.2母羊的管理 3.3.羔羊护理 3.4.搞好圈舍环境

浅谈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浅谈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摘要】从树种选择、季节选择、平整土地、培养壮苗、安全运输、截干、栽植、管护等方面总结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成活率;提高措施 近几年来,气候持续高温少雨,不确定的气象因素增多,给植树造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客观规律组织造林,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现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总结如下。 1.树种选择 严格遵循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依照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挑选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地生长的造林树种才能使植树造林取得成功,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树种的选择是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适宜种植杨柳,盐碱地区适宜种植沙枣和胡杨树,干旱地区适宜种植樟子松和刺槐;沙漠地区适宜种植梭梭、红柳和胡杨。应选择根系发达、芽体饱满、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为好,带土球移栽。 2.季节选择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植树造林时间一般为2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时间段气温较低,风速小,雨水较多,阳光弱,苗木还未萌动,适宜栽植。造林季节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4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进入返浆期,此时期适宜早栽,苗木地上部分未生长,但根系已开始活动,先生根后发芽,蒸腾作用弱,易成活,利于提高成活率。秋季植树适宜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土壤尚未封冻前,此时段气温开始下降,水分较稳定,地上蒸腾作用减弱,苗木生理活动减少,栽植后易恢复生机,翌年春季苗木生根发芽早。 3.平整土地 树木栽培之前清除地上的灌木、杂草等,使光线直达地面,空气对流加强,促使近地表气温升高,湿度降低。再进行彻底的深翻,深度在40-50cm,疏松土壤,使其孔隙度增大,渗透性增强,有利水分下渗到深层,并加以保蓄。因为水的比热小于空气,在干燥的土地上增加含水量,使其升温慢、温差小,而在过湿的土地上排出多余的水分,使其升温快、地温高。近地表的气温、地温增高,可促使春天土地早解冻,利于苗木生长。对于水量较充分的地区,可把一时渗透不及的降水贮蓄起来,先把坡面整出多个小的平地、下洼地或反坡,改变其地表的径流,预防雨水大量汇聚、流量大而快。对于干旱地区,可利用保水剂,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此类物质有大量的强吸水基因,结构特异,在树脂内产生多渗透缔合作用,通过网孔结构吸收是自身重量数百倍的水分,这些被贮存在保水剂中的水分可被树木根系直接吸收。现阶段国内外常用的保水剂分为两大类,

十大技巧提高雏鸡成活率

十大技巧提高雏鸡成活率 雏鸡成活率与养殖户的收益息息相关,只有多学习掌握更多的养殖技巧才能确保雏鸡成活率高、生长快。 1.严格消毒 接雏前准备好育雏室。饲槽饮水器等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热碱水刷洗,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育雏室用清水冲扫干净,待干后铺好垫草,放入育雏用具,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水14毫升进行熏蒸消毒,关严门窗12~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室温预热至30℃以上即可接雏入室。 2.选择健雏 健雏一般活泼好动,腿部结实,行动自如,眼有神,脐部愈合良好。弱雏羽毛污浊,精神不振,闭眼打盹,站立不稳。购买雏鸡时一定要挑选健雏。 3.及时饮水 雏鸡出壳后24小时可失水8%,48小时可失水15%,当失水大于15%时,很快便会出现脱水症状。因此,雏鸡出壳12小时后应及时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最初几天饮0.01%的高锰酸钾及添加复合维生素的水,起消毒饮水和清理肠胃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4.精心饲喂 饲料要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质优,颗粒大小适中。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开食,开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煮至八成熟饲喂,利于雏鸡消化。1~3日龄每昼夜喂6~8次,4日龄以后日喂4~5次,夜间喂1次。逐渐改喂雏鸡混合料。 5.调节温湿度 养雏鸡适宜的温度是:1周龄时30℃~32℃,2周龄时28℃~30℃,3周龄时25℃~28℃,4周龄时22℃~25℃,以后每周降低1.5℃~2℃,直到室温湿度1周龄以内保持在60%~65%,1周后以50%~60%为宜。鸡舍过湿可用布袋装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内吸潮;过干可在火炉上放盆水,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室内湿度。 6.密度合理 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和鸡舍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一般养殖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0~25只;5~7周龄为10~20只。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4~28只,5~7周龄为15~20只。 7.科学光照 合理的光照时间是:0~3日龄24小时,4~14日龄16~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按每15平方米的鸡舍在第一周时,用一个40W的灯泡悬挂在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W的灯泡就可以了。 8.卫生防疫 不卫生和潮湿的环境易诱发雏鸡疾病,尤其是小鸡白痢和球虫病最易发生。应定期对鸡舍彻底消毒,保持干燥清洁,勤换垫料,饮水洁净,饲料新鲜。雏鸡注射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0.2毫升,进行首次免疫。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0.1%的维生素及青霉素、链霉素。2~7日龄在饮水中加0.02%的痢特灵,饲料中拌入0.1%的氯霉素。5~7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按规定剂量滴眼滴鼻。14日龄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18日龄时注射法氏囊炎疫苗。3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死鸡要远离鸡舍焚烧或深埋。 9.空气新鲜 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舍内通风换气可在中午阳光充足时开窗进行,

改善种鸡营养,提高雏鸡质量

改善种鸡营养,提高雏鸡质量 好的初生重以及完全的营养储备、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完善的免疫功能。有了这样一个基础, 再为雏鸡提供适当的饲养环境和营养水平, 商品肉鸡的生产性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胚胎及刚孵出的雏鸡的生长发育完全取决于种蛋的营养储备状况, 因此刚出生的雏鸡的生理状态受到种母鸡营养水平的极大影响。 回顾一下种鸡营养, 肉种鸡的营养问题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即饲料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和种鸡的饲料摄入量。这两方面应达到良好的平衡状态, 以确保鸡只每日营养摄入量准确无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给种鸡提供高质量的饲料而生产出的每羽雏鸡所花费的饲料成本, 相比于生产每羽肉鸡所花费的总的饲料成本而言是非常低的。Calin i(2006) 通过计算, 种鸡每生产一羽雏鸡的饲料成本只占生产一羽25KG 肉鸡所消耗的饲料成本的7% 。这就充分说明了种鸡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性。 肉种鸡饲料营养水平 当考虑种鸡的饲料营养时, 营养学家必须密切关注种鸡饲料的每一种营养成分。首先来谈一下蛋白质,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产蛋期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会影响雏鸡的初生重和最终的肉鸡生产性能。种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和雏鸡初生重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根据这个情况, 种鸡饲料能量在2750 大卡/ 公斤时, 饲料蛋白质水平应该为15% 时最佳。必须切记的是: 这是最佳的蛋白质水平而不是最低水平。种鸡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和过低同样对鸡群有害, 特别是在蛋白含量过高时, 受精率会下降。另外, 还必须注意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 营养学家应确保饲料中使用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 而且氨基酸必须平衡。 种鸡饲料中能量水平对雏鸡质量的影响不如对蛋白质研究得透彻。通过查阅各方面的资料, 种母鸡最佳的能量摄入量为440-480 大卡/羽/天时, 雏鸡的质量最佳。这相当于摄入 160-175 克/羽/ 天、能量为2750 大卡/公斤的词料。 在考虑饲料能量时, 必须注意饲料中的脂肪成份, 特别是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 如亚油酸等。这种必需脂肪酸对细胞膜的完整性、兔疫功能和胚胎的正常发育所必需的, 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雏鸡质量。在实际生产中, 词料中添加的脂肪量应保持在较低水平, 而且, 尽可能添加不饱和脂肪。 矿物质, 特别是钙、磷、钠、钾、锰和氯参与了蛋壳的形成, 改善蛋壳质量从而提高种蛋和雏鸡质量。母源性磷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到来源于初产母鸡的雏鸡骨路中的灰份。所以,种鸡饲料中必须提供适当水平的磷, 以确保雏鸡早期生长发育阶段骨髓的完整性。对于饲料中的矿物质研究, 最重要的是使用何种有效的化合物形式以提高母体将这些物质传输到组织、种蛋、胚胎内的能力。目前, 绝大多数都集中于抗氧化剂方面的研究, 以及硒的作用方面的研究。硒-蛋氨酸 a 能改善维生素 E 及种蛋、胚胎、10 日龄以内的雏鸡的抗氧化能力。补充锌-蛋氨酸和锰-氨基酸混合物可以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和成活率。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篇养殖管理 第一章养鸡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良种是根本:选择优良的鸡苗。鸡苗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二、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的使用饲料;以保证饲养效果。 三、环境是条件: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四、卫生防疫是保障: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的消毒、免疫制度;及时预防用药;处理好病死鸡、污物、粪便,减少疾病。 五、日常管理是核心:学习养鸡科学知识;具备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技术经验,还要及时准确的捕捉市场和技术信息,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养鸡的成功,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第二章鸡的生长特性 一、新陈代谢旺盛:为鸡的基本生理特点。具体表现为: 1、温度40.9℃-41.9℃,平均为41.5℃,成年鸡高于雏鸡。 2、心跳快,血液循环快,频率范围为160-170次/分钟,雏鸡比成年鸡快,母鸡比公鸡快:一般为250-300次/分钟。 3、呼吸频率高:范围22-110次/分钟,母鸡比公鸡高。 二、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1、生长迅速:肉用仔鸡7周龄即可上市。 2、性成熟早:130-150日龄即可开产。

3、繁殖力强:一只母鸡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三、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 肉料比:1:1.85-2.00,蛋料比1:2.3左右。 四、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 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 六、抗病能力差: 1、肺小、有气囊; 2、鸡没有横膈膜; 3、鸡没有淋巴结; 4、生殖孔与泄殖孔同一通道。 七、群居性强,适于集约化饲养。 第三章蛋鸡、土鸡的日常养殖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选择优良品种鸡。 2、清扫鸡舍,整修雏鸡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 3、接雏前七至五天,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30ml甲醛,15克高猛酸钾,或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1-2g/m2,洁净按1:25-50倍稀释喷雾墙壁顶棚,密闭24小时。 4、接雏前三天,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味,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察升温情况,达不到温度要求,要采取补救措施。 5、接雏前一天,给育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5℃,准备20kg凉开水,10公斤开食饲料(1000只雏鸡,正大510或希望310饲料为佳),防治白痢的药物氟笨尼考口服液、阿莫西林、氟派酸、电解多维等。若育雏室内甲醛还很刺眼,可在育雏舍内放置碳氨或用氨水喷雾中和。 二、育雏鸡(1-42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生态养鸡就是在森林生态环境下,以本地鸡为养殖对象,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林间昆虫,杂草为主,人工补饲有机饲料为辅,呼吸林中空气,饮山中无污染的河水,生产天然无公害的优质商品鸡。生态养鸡属于绿色无公害养鸡。采用林下人工种草规模化放牧散养的生产方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模式,贵州地区正在大规模推广该技术。 1生态养鸡的意义 1.1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林下种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形成粪肥草、林木、农作物,草养鸡,果木以及农作物增产的良性生态循环。 1.2是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有效途径林下养鸡,环境好,无污染,符合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养殖出来的肉鸡,品质和风味好,经济价值高。 1.3饲养成本低优质牧草、草子和昆虫等都可以作为鸡的饲料;饲养环境好,鸡的疾病少、成活率高;所需设施简单.因此,生态养鸡投资少,见效快。 2养殖技术 2.1 选好场址生态鸡的养殖是在森林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养鸡场要选择天然林地,一般天然次生林好于原始林,阔叶林好于针叶林,天然林好于人工林。如条件允许,最好选择针阔混交林。要求鸡舍周围没有大的污染源,坡度以5。左右为宜,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取水方便。周围最好用篱笆和塑料网围起来。 2.2鸡只的选择以贵州地方优质鸡种,如小香鸡、竹乡鸡、乌萓鸡等,或含土鸡血75%以上的青脚麻鸡为好。商品鸡苗应来源于无特定疾病的种鸡场,不能从疫区引进。 2.3育雏 2.3.1育雏时间。最好选择3 5月份育雏。因为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阳光充足,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育雏成活率高。到中鸡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可使鸡得到充分的运动与锻炼,因而体质强健,对以后天然放牧采食,预防天敌非常有利。 2.3.2合理补饲。适当补饲精料,可提高鸡的生长速度。补饲精料以无公害浓缩饲料配合玉米及细糠为主,部分农副产品为辅。给育雏鸡换料时要逐步进行,在饲料中逐渐增加新饲料的比例,7 d左右换完为宜。早、中、晚各补饲1次,晚上补饲50%,出栏前1个月以补精料为主。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三个关键技术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三个关键技术 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进雏前,要做好鸡舍的修缮工作。鸡舍保温性能要良好,做到不透风,不漏雨,不潮湿,无鼠害。进雏前育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进雏前几天,将鸡舍内粪便、污物清扫干净,并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用2%的火碱水或0.1%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也可将料槽、水槽等设备搬入鸡舍内同时消毒,封闭门窗,将室温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0ml福尔马林溶液和20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实行空气对流。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育雏鸡舍进出口设置消毒池,始终保持卫生,以消除疾病发生的条件,并安排责任心强、善于细心观察和素质高的饲养员负责育雏工作。 二、雏鸡的选择标准 1.选择无疫病无污染的育雏场家进雏。若雏鸡来自不健康鸡群的种蛋或来自出雏后健雏率不高的种蛋,则雏鸡早期死亡率会显著增高。因此,在选购雏鸡时,要弄清入孵种蛋的来源、种鸡群的健康状况,从无鸡白痢等疾病污染、孵化场管理严格的种鸡场进雏。 2.选择饲养健壮雏鸡。健康的雏鸡绒毛洁净,眼睛明亮,转动灵活,叫声清脆,抓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钆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

愈合良好。而弱雏鸡由于腹内卵黄吸收不良,大多呈现腹部膨大,肚硬,脐部湿黏,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反应迟钝,不爱活动,抓在手中感觉松软,无挣扎力。 3.养鸡场户不论是自己孵化或购买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 标准主要有四条: (1)肛门要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 (2)脐带要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 (3)腹部要收缩良好,不能是大肚子雏鸡。 (4)喙、眼、腿、爪等不能是畸形。凡是符合以上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若有其中一条不符合标准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三、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和未来的生产性能等。因此,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在生产中需注意把握好“两开”,做好“三控”和“三度”工作。 “两开”即雏鸡的开水和开食。要采取先开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鸡出壳后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完,雏鸡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雏鸡入舍后必须首先给水,有些农村养鸡场户怕给雏鸡饮水,因此会引起拉肚子是不科学的。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缺水、间断饮水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抢水的另一后果,是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应有

蛋鸡育雏期的管理细节

育雏在蛋鸡的一生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甚至可以决定这一批鸡的养殖成败,育雏期的发病率、成活章、整齐度、增重等指标都与后期的产蛋性能相关。所以,要想让一批鸡有一个好的生产性能,就必须重视育雏阶段的细节管理。 一温度 从雏鸡的生理特点上我们不难发现,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差,体内各脏器器官功能不健全,早期雏鸡怕冷,对温差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所以我们在早期给雏鸡舍控制温度的时候,一定要让鸡感到很舒服,能够自由的在育雏床上来回走动,不扎堆,不朝着有火源的地方挤,不断地叽叫、觅食,且有2%~3%的鸡张口呼吸,为此必须根据鸡舍和鸡群的状况,将温度控制在33~36℃间,雏鸡舍的温差要控制在2℃以内。 育雏期间鸡舍的温度要稳定、适宜。夏天每两天降一度,冬天每三天降一度,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晚上降温,要选择在中午降温,可以先降半度,尽可能地让鸡感觉不到降温,要尽可能多放几个温度计或温控探头,但不能放置在火源边上,这样所能看到的温度比较准确,放置高度应在鸡背上15厘米,每两个小时看一次温度,避免出现比较大的温差变化。 二湿度 湿度的控制应保持在65%~70%,过高过低均会对鸡群的健康造成危害。过低,易引发鸡群的呼吸道感染,雏鸡也容易脱水。过高会引起雏鸡感冒,以及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感染,每周湿度下调5%直到降至50%即可。 三通风 通风能促进空气流通,降低鸡舍病原菌和有害气体,给鸡提供新鲜空气,要注意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加大通风,但不可以被贼风侵袭。 四光照 对于光照的控制前三天越亮越好,因为前三天雏鸡的视力比较差,光照强度控制在30勒克斯,前三天光照时间保持在23小时,三天以后每天降一个小时,直至8小时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15-20勒克斯。 五开饮开食 一般程序是雏鸡到达自己的鸡场后先不要进鸡场,首先要对运雏车选用800倍稀释的复合碘水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然后才可进入鸡场,或者在鸡场门口用自己的运雏车把鸡苗接进去,放到鸡舍后,先不要把鸡倒出盒子,要随机的抽查几盒,检查雏鸡数量和质量,之后再倒入育雏笼,注意不要把装着鸡的盒子直接放在地上。大约让雏鸡休息半小时后开饮,开饮原则是越早越好,最早可在雏鸡出壳后毛干3小时后饮水最好,最晚不要超过48小时,否则会导致雏鸡的脱水,雏鸡要喝18-20℃的热水,这样可以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水中要加入5%的葡萄糖或8%的蔗糖,给鸡补充能量,同时使肠道有益菌增殖,促进胎粪排出。在鸡喝水的过程中发现不会喝水的鸡。应及时的调教,总之,在开饮时必须让每一只鸡都能喝到水。注意水球一定要摆放在光线比较强的地方且能反光,这样鸡才能发现水,才能去喝水。 开食,雏鸡饮水后3个小时开食,给鸡加饲料时,首先要检查饲料的状态,看有无发霉的饲料,确定饲料新鲜后加料,加料时要注意洒在开食盘上,也就是说加料时要有声音,让鸡对加料的声音形成反射,慢慢地就会习惯采食。加料次数第一周应每天添加8次,到第6周时第天喂4次即可。 开饮开食后,要每天洗水球,擦料盘,以保证鸡喝的、吃的都是干净的,且从第一周开始称重,一般抽取比例为5%,一般在鸡空腹时进行,多数选择在晚上。注意一定要准确称重,计算整齐度,因为这两项指标对蛋鸡后期的生产性能影响非常大。 六密度 密度决定着雏鸡的整齐度和增重,根据育雏方式不同,鸡舍构造不同,以及鸡群用途不同设计合理的密度,蛋鸡商品代平养育雏,第一周每平方米50只,第二周每平方米30只,第

人工孵化雏鸡注意事项

人工孵化雏鸡注意事项 人工孵化雏鸡注意事项较多,所以养殖户在使用该方法时需更多事项,在具体的孵化过程中还需在孵化前做好准备。 前期准备 场地消毒孵化前将孵化室地面、墙壁、天棚、孵化器彻底清洗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熏蒸24小时后,通风两天。蛋盘和出雏盘彻底浸泡清洗,然后用0.01%菌毒杀或0.1%过氧乙酸消毒后晾干。 设备检修孵化前应做好孵化器的检修工作。电热、风扇、电动机的功能,孵化器的严密程度,湿温度,通风和翻蛋等自动化控制系统,湿度计的准确性等均要检修或校正。 种蛋预热孵化前应先将蛋面清洁、大小平均在50克~65克、质量完好的种蛋由10℃~20℃储存室移至22℃~25℃的孵化室内预热6小时~12小时,除去蛋面的冷凝水,对提高孵化率有好处。 种蛋消毒对孵化用的种蛋,在完成集蛋时,每立方米用42毫升福尔马林和21克高锰酸钾熏蒸20分钟~30分钟。入孵前再用0.1%新洁尔灭溶液均匀喷洒种蛋或用其40℃~45℃溶液浸泡种蛋3分钟即可。 上蛋入孵 将消毒后种蛋逐枚放入孵化器蛋盘中,大头向上、小头向下排列。轻拿轻放,严防种蛋破损,直至装满。上蛋入孵时间最好在下午4时以后,使出雏在白天,便

于观察处理。 温度湿度 孵化室环境温度控制在24℃~26℃。孵化器内最适宜温度、湿度要求为:1天~19天温度37.5℃~37.8℃,湿度50%~60%;20天~21天出雏期温度36.7℃~37.2℃,湿度75%左右。 通风换气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孵化后期胚胎代谢比前期更加旺盛,产热更多,孵化器内如通风不好会造成温度过高,烧死胚胎或影响正常发育。因此,应加强孵化器的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晾蛋可起到均匀温度和散热功能。 翻蛋控制 翻蛋可改变胚胎方位,防止粘连,使蛋体受热均匀,促进羊膜运动。一般1天~18天翻蛋次数为每2小时一次,角度应与垂直线呈45℃角位置,然后反向转至对侧同一位置。翻蛋角度较小起不到翻蛋效果,太大易造成胚胎死亡。 适时移蛋 在孵化至第17天或19天最后一次照蛋后,当有1%雏鸡轻微啄壳,可以听到雏鸡叫声时移盘最好。移蛋时动作要轻、稳、快,缩短移蛋时间,减少破蛋。 照蛋检查 孵化期内一般照蛋两次,第一次照蛋时间在入孵后6天~10天进行,挑出无精蛋、死精蛋;第二次在移盘时,即17天~19天进行,挑出死胎蛋、毛蛋。正常情况下,头照一般可明显看到黑色眼点,血管呈放射状且清晰,蛋色暗红,充满血管;二照时可见气室向一侧倾斜,有黑影闪动,胚胎暗黑。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期的管理 产蛋曲线:18-19周见蛋,20周开产,21-22周产蛋率50%,24-26周产蛋率90%以上,高峰维持10-20周,以后每周降%,到72周龄产蛋率70-75%淘汰。追求开产早,上升快、高峰高、持续期长、下降缓慢。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蛋鸡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与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蛋破损率,尽可能地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1、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8-l0cm,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的又粗又大,长50- 60cm。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7g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40g 左右。 2、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大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若饲料中钙较少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因此保持足量的钙和磷以及钙磷比例平衡,对提高产蛋率和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很有意义。 (二)饲养管理条件 1、温度 成年鸡适应的温度范围为10-27℃,能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适宜的温度为15-24℃,21-24 ℃饲料转化率最高。温差超过5℃以上就容易发生条件性疾病。因此温差控制在3-4℃。 2、湿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 3、通风 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鸡群足够的氧气。其中氨气的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10ppm。 通风要领:进气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即穿堂风)。

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主要技术措施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6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桉树具有轮伐期短,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优良的工业用材原料。现如今,多家公司、单位、个人都将种植桉树作为投资项目,无论是获取经济效益,还是绿化山林,提高苗木成活率都是营造工作的首要任务。笔者翻阅大量参考文献,结合育林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为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从桉树造林田地的选择、整地备耕技术、桉树幼苗选择与保护至桉树栽种的全过程提出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 一、 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前期技术工作 (一)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块 桉树喜好在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温15℃~26℃、年均降水1,000mm~1,500mm的地区生长。因此,在选择造林地时,要充分考虑桉树的生长特点,选择较为适宜的地区。经常有寒冻灾害发生的地区不宜种植桉树,首先在气候条件上要尽可能提高幼苗成活率,然后在人工上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造林田地的选择是个技术活,造树心切,盲目租用贫瘠土地,是造成桉树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桉树适宜种植在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之中,土壤的PH值约为4~8之间。 (二)科学实施整地备耕 科学的整地方式,具有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提高土壤透水性的功效。高强度的机耕虽然使树木前期长势较好,但不分地形长期下来,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退化的严重后果。山地宜采用挖穴整地或人工带垦方式,平原可全面机耕。科学整地备耕需做到,在造林前两至三个月完成整地待种工作,在整地工作前,可先根据山地的植被状况进行炼山,彻底的炼山能提高整地效率,也能有效地提高桉树造林的成活率。 二、在选苗、育苗等造林后期工作中提高成活率 (一)选择与装运苗木的技术措施 选择桉树苗时要严把质量关,选择苗木需要懂得技术,苗木品种繁多,质量也有好坏之分,有病苗、弱苗、老化苗等,选择不当,便会使桉树造林的成活率较低。优良的造林苗以扦插苗与良种组培苗为主,苗木高度20cm~30cm俱佳,主梢长势好,根系发达且根部保留完整。挑选好优质的幼苗后,苗木的运输也要注意很多问题,苗木缺水会对其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在起苗、运苗与栽植这一系列过程中,首要保证苗木具有充足的水分。起苗前,对苗圃地浇足一次透水,为苗木补充充足水分,防止苗木枯萎。运苗时尽可能缩短运苗时间,如果有条件,做到随起随栽,最能保持苗木水分。广阔的造林面积,苗木当天栽完很难实现,选择水源近,交通便利之处卸苗,将苗木按畦摆放整齐,覆盖一层松土。受山间道路所限,雨天不适宜运苗上山,晴天干燥,苗木可能失水过多,为此,采用提前运苗上山假植的方式最有利于幼苗存活,假植的苗木可在阴雨天栽种,假植后的苗木需专人看管,适时淋水,保持苗袋湿润。在起苗、运苗与卸苗这一系列过程中始终要避免苗木的根部受到损害。装车时,苗木排列整齐,避免挤压,运输车限速行驶,防止颠簸损害幼苗,移动苗木时,双手托举营养袋,尽可能减少装卸环节,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采用合理的栽植技术 为了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在炎热夏日栽种时,必须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保证桉树成活率。栽植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提高桉树栽植的成活率。在苗木种植前淋足水,桉树的幼苗一般用的是营养袋苗,因此只要在栽植前淋足 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廖满秀 黄秀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桉树种植,不仅有效解决了木材供应问题,更响应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号召。桉树盈利的高低,与桉树造林成活率及桉树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本文从桉树造林的技术环节入手,从实际层面分析了行之有效的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关键词:桉树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6-0020-02 – 20 –

如何给刚孵出的雏鸡提供饲料和饮水会改善雏鸡质量

如何给刚孵出的雏鸡提供饲料和饮水会改善雏鸡质 量 最近行业的一个热点探讨是关于一种新的孵化系统,该系统能够给刚孵出的雏鸡立即提供饲料和饮水,但是这种安排能否实质性改善鸡只的生长性能、健康和福利呢? Doug Korver是科学家中投赞成票的一位。他认为立即喂料促进早期肠道发育,潜在减少了应激以及对疾病的易感性,同时也提高了早期的生长速度。 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农业、食品及营养科学系的教授说道,“基本上,早日接触饲料或饮水,尤其是饲料,会促进肠道更早开始发育。” 雅典乔治亚大学的家禽科学系主任Todd Applegate教授同意这种观点,“几年前我们用火鸡雏做了一项研究得到这种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对肠细胞寿命的长期影响……在“推迟上栏”处理组(饲料和饮水推迟了48小时),有更多的肠道细胞正在经历程序性死亡,而没有足够的活跃的分裂细胞——最终影响了小肠绒毛的长度。在前4天对体重影响也出现了类似的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2005年的家禽科学杂志上。 两年前,Maiorka等在家禽应用研究上发表了类似的结果。 该研究小组比较了孵化后24、48和72小时给予饲料和水的鸡的胃肠道和肠黏膜的发育情况。科学家得出结论“饲料和水是能够影响孵出后的雏鸡的小肠绒毛发育的,这表明饲料和饮水必须在孵化后立即供给雏鸡。” Elijah Kiarie还同意,出雏小鸡立即喂养提高了其早期肠道发育和增长速度,同时降低了潜在的应激以及对疾病的易感性。 “出壳后即时给料对肠道形态发育特别重要,有利于雏鸡消化饲料和吸收营养物质,”加拿大安大略省圭尔夫大学动物生物科学系助教强调。 “广泛的研究已经表明,于孵化后立即给料的小鸡相比,孵化后禁食48小时的小鸡具有较差的肠道健康和功能。” “这表明以孵出后即时给料获得的肠道生长越好,胃肠道实现功能的能力越快,小鸡利用日粮营养物质越快,能有效地补充其能量耗尽的状态- 从而实现了遗传的增长潜力,同时能抵抗传染病和代谢性疾病。 “由此可见,任何可以保证雏鸡在孵出后摄入饲料的技术都会对鸡的长期生长性能和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HatchCare”孵化和雏鸡护理系统是一个现在可允许新孵出的小鸡立即摄取水和饲料的系统。

雏鸡的质量和数量

雏鸡的质量和数量 如何确保我们孵化出来并送给客户的雏鸡是能够达到的最好质量? 有些因素是孵化场场长能够控制的,但是很多因素不是,比如:基因、育成场、产蛋场、农场清洗/免疫/疾病、农场个人卫生/生物安全、营养、运输、通风/温度控制、种蛋存放,计划限制。 孵化场场长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孵化,入孵和出雏控制、通风/温度控制、出雏窗口、孵化场雏鸡加工处理、孵化场清洗、个人卫生/生物安全、打蛋分析。 基因 基因选种一直在进步,来获得客户的要求。客户需要雏鸡能够很快而有效地成长,越少死淘越好。随着基因选种的改变,科学家称现在胚胎在孵化后期产生的热量是20年前胚胎的两倍。在这个阶段产生的过多热量影响和损坏雏鸡的内脏,所以雏鸡在肉鸡成长阶段不会达到它们的所有潜能。这让孵化场场长承受很大的压力,需要确保在孵化中雏鸡不受到过热影响。种鸡场 孵化场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接收次级蛋和污染蛋,这些种蛋肯定会影响雏鸡质量,并损坏随后作为肉鸡或者种鸡的性能。孵化场可能接收到看起来表面干净的鸡蛋,没有粪便的痕迹,但是在这个种蛋在鸡窝里被生下来后发生了什么? 很多次在我做打蛋分析时,发现鸡蛋被严重污染。在检查了孵化场的品控方案,消毒程序和化学用品的使用之后发现并没有问题。现在因为人工成本上涨,很多种鸡场由人工集蛋改成自动鸡蛋系统了,单个鸡窝或者集体鸡窝,这两种集蛋方法被广泛采用,种蛋通过传送带到中央收集点来分级和包装。问题是传统的和自动的产蛋系统被正确地管理,生产一个干净的、没有细菌的可孵蛋吗?当即雏鸡的7天死淘高于正常范围时,客户投诉的是孵化场,而不是细菌侵入的源头,有的时候这个源头是种鸡场。 种蛋大小 育成和产蛋场需要确保鸡只大小均匀,饲料量适合种鸡体重和蛋重。如果种蛋太大,这也会影响到雏鸡质量。 营养 营养对于确保鸡群在育成和产蛋阶段有正确的饲料配方。当今的肉种鸡高峰产蛋比以前来得都早。所以正确的饲料量为胚胎和雏鸡提供关键的营养要求,从而提供一个好的雏鸡质量,这是肉鸡性能的先决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种鸡在进入高峰产蛋前是应激压力最大的几周。孵化器 市场上有很多孵化器的制造商。今天建造一个白羽肉鸡孵化场的趋势是采用单阶段孵化器。单阶段厢体孵化器,相比多阶段孵化器来说,对于控制胚胎制热的温度有更好的控制。我一直担心孵化器的容量越来越大。客户要求孵化器制造商把孵化器和出雏器的价格降下来,所以制造商开始销售大型机器。从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个解决方法不总是最好的,因为我看到雏鸡质量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大型机器上。问题是机器没有被装满种蛋产能。部分有种蛋的机器会影响空气流动,因为空气会从采用阻力最小的路径,从而影响空气流动。世界各地现在还存在数量可观的多阶段孵化器。当今白羽肉鸡的孵化比以前更需要关注孵化器和出雏器是否工作正常。当我参观拜访孵化场,经常看到的一个问题是孵化设备缺乏维修和保养。每个设备供应商都有自己不同的对待设备的推荐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温度设置,门的密封,蛋车/轮子密封,翻蛋程序,加热片,冷却系统,加湿喷雾等,这些对于机器能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通风 通风系统是孵化场安装的最重要的系统。如果你没有正确的通风系统,不管你采用什么孵化

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2019.05 种植技术 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植树造林的任务就变得非常艰巨。杨树树种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并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植树造林中经常被优先选用。但在造林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因素,选好树种,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种树,逐步更新淘汰不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树种,加快引进一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良树种。要把林业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发展林业产业化途径。1 杨树苗龄的选择要点 树苗的选择是首要环节,在种植前期要从各方面筛选杨树的树苗。要选择育龄时间长的树苗,树干粗、枝条多、水分需要也就多,而根部吸水性小,满足不了地上部分用水,造成苗木死亡。要是从管护的角度看,苗龄过小不利于管护,易受人、畜损害,一般来讲2~3年生的杨树大苗,木质化高的大苗成活率较高[1]。选择良种适地适树要从多种途径考察杨树的种植基地,要对种植基地的土壤进行检验,是否符合种植条件,还要根据地理形势,选择一些平整的种植基地。 2 密度适宜配置合理 杨树的成活率比较高,但是对自然条件也是有要求的,杨树喜欢阳光充足的地带,因此,在种植期间杨树的种植距离也有要求,为培育中至大径材林,一般适宜的造林密度为4m×4m-4m×6m。因此过度稀植将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种植点的培植方式为长方形,这样有利于行间作业。杨树栽植季节对造林成活率影响很大,秋季栽植应掌握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特别要注意,土壤已结冰时不宜栽植。春季栽植杨树,应掌握在3月下旬至4月末为宜,这时气温和地温上升快,有利于生根、发芽,可提高造林成活率。杨树属速生树种,苗木组织疏松,极易失水、枯萎,影响造林成活率。因此要尽量缩短从起苗到栽植之间的时间,做到随起随栽,不能马上造林的苗木要进行假植 [2] 。杨树苗木易形成不定根,大穴深栽可以使苗木的根系 能吸收地下较深处的水分,增强抗旱能力,同时苗木栽植后,苗干能从皮层萌生新根,增加根系层,扩大吸收面,有利于苗木成活生长。如苗木上端稍有弯曲,可在栽植时,将不垂直地面的苗木梢部转向北面,利用杨树苗的向 光性,逐步把苗木梢头调直。3 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杨树快速生长 杨树在种植完成后,期间的管理也是最重要的,利用对农作物的耕作、施肥和灌溉,改善杨树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同时,在造林后的2-4年,林地可充分利用,获得农产品,以短养长。在平原农区,以间作棉花效果最好。许多种植得很好的杨树丰产林,林分郁闭后,林农间作停止了,就放弃了对林地的土壤管理,结果杂草丛生,土壤板结,杨树生长量大幅度下降[3]。应该每年用机械中耕除草1~2次,虽然增加了管理成本,但木材生长加快,产生的效益比成本大很多。第一年不追肥,第二年每株施尿素n3kg,第三年每株施0.4kg,第四年每株施0.5kg,以后每隔一年追肥一次,每株0.5kg。采伐前2~3年停止追肥。4 后期的有效管理 杨树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杨树虫害主要有蛀干害虫桑天牛、云斑天牛;食叶害虫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桑天牛对新造林危害很大,它在主干上部髓心取食,易造成树干风折。它多在枝条上产卵,幼虫从枝条蛀入主干,一旦进入主干就难于防治了。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7~8月产卵期,分3~4次用高枝剪除产卵枝,同时刮除产在主干皮层的卵。这个措施可以消灭70%的卵。对蛀入主干的幼虫可从排粪孔塞毒签或注射农药,效果也很好。 杨树在种植期间需要具备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要提高杨树大苗造林成活率必须在树种、时机和苗龄选择上,在造林树穴开挖上,在杨树大苗种植上,在杨树大苗种植后的抚育上加强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借用系统的力量、发挥技术的优势,实现杨树大苗造林工作质量真正的保障。参考文献: [1] 张芳平.闫庆军.植树造林常用的几种技术方法[J].农村 实用科技信息,2016(11):125-126. [2] 王彦,荀守华,乔玉玲.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几项技术措 施[J].农业知识,2016(05):147-148. 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王祥宇 (国有黑山县机械林场,辽宁 锦州 121400) 摘 要:在众多的树种中杨树是最常见的一种,种植杨树能够防止风沙对我国环境的侵袭,还能绿化环境,同时也为一些板材市场提供的方便,因此,杨树的种植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那就是成熟率的问题。提高杨树的成活率能降低经济损失,还能节省很多的时间,所以,在种植期间我们从多个环节入手提高种植的成活率。 关键词:杨树;成活率; 提高措施

蛋鸡育雏期管理及鸡苗选择

雏鸡的选择。雏苗应来自信誉好、品质优良的炉坊或种鸡场。在选雏时要选择羽毛清洁有光泽,活泼健壮,反应敏捷,眼大有神,手握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而有弹性,脐部愈合良好没有血痕的雏鸡。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雏期的特点 1.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到6周龄时,雏鸡耗料为1090克,体重增加460克,料肉比为2.37∶1;而7~19周龄耗料6170克,体重增加1060克,料肉比为5.82∶1。 2.体温调节机能较弱。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低3℃,且绒毛稀短,保温性能差,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成熟。到2周龄时,体温才能达到成年鸡的生理指标。 3.消化机能不完善。雏鸡由于消化器官功能较差,所以需要选用粗纤维含量低、易消化、营养全面且平衡的饲料。 4.神经敏感,自卫能力差。雏鸡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激烈,很容易引起应激反应。 5.雏鸡最初3天视力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产生食欲的时间先后不一,对周围环境有个探究、熟悉的过程,所以要加大光照的强度和增加光照的时间。 6.抗病能力差,易感染白痢、霉形体、马立克、法氏囊、球虫等病。 7.育雏期体重达标困难。日粮营养标准应高于蛋鸡的推荐标准。

⑴育雏期(1-42日龄)的饲养管理 1-42日龄为商品蛋鸡的育雏期,雏鸡出壳消化机能不健全,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靠两个来源:一市靠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的饲料;二靠雏鸡本身腹中未完全吸收的卵黄提供营养物质。育雏期是雏鸡的各个系统发育的时期,雏鸡各组织器官从功能的不健全或不具备逐渐发育,雏鸡对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抗逆性很差,主要依靠母源抗体的保护免受病害,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病理现象甚至死亡。因此,要注意控制好育雏鸡舍的温度、湿度及通风换气工作,适时给雏鸡加水加料,并给予充足的光照,让雏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现在人们倾向于饲养轻型鸡,但轻型鸡体重不易达标,胆小易惊群,易产生啄癖。所以应在1周龄前适当提高日粮质量,增加饲料中蛋白含量及多种维生素的水平;注意预防球虫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应注意的是此期如果鸡群患了传染性支气管炎,将来假母鸡的比例会明显增多,因此要做好各型传支多价疫苗的接种,当然其他疾病的早期合理免疫接种也很重要。总之,6周龄以前是整批鸡盈利与否的关键。 (一)育雏1--7日龄的饲养管理 第一天 (1日龄) 1.将雏鸡放进育雏舍。育雏舍温度保持在35--36℃,昼夜温度要均匀。 2.鸡雏到家要在散开后,尽快喝上温开水。水中必须添加蛋鸡专用营养药(例如:威力维他等),同时帮助雏鸡开水,方法如下: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肉鸡从出壳到2周龄、蛋鸡从出壳到6周龄称为育雏期。雏鸡死亡率偏高,是让好多养鸡户头疼的大问题。死一只雏鸡,意味着损失了几只鸡的养殖利润;如果死亡现象比较严重的话,就会给养鸡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进行科学育雏,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对于养鸡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那么,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因素都有哪些?又该采取什么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呢?呵呵,有一首歌曲叫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提高雏鸡成活率也有八项注意,我们一条一条说给您听。 第一条,科学引雏很关键,精挑细选擦亮眼。 鸡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因此,养鸡户朋友们在购买鸡苗时,首先,要选择信誉度高,防疫严格,并且没有疫病情况发生的种苗厂,从而确保种源可靠、鸡种纯正;其次,挑选健雏也很重要体质虚弱的雏鸡不容易成活,大部分都会在育雏过程中死亡,这就需要养鸡户朋友们擦亮双眼,精挑细选。想要挑到体格结实、个头均匀、精神饱满的高质量鸡苗,这里面的学问也不少呢。 采访怎样鉴别雏鸡的健康优劣 第二条,初饮开食有讲究,处理得当无隐忧。 科学地促使雏鸡初饮和开食,对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也十分重要。

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做初饮,初饮一般越早越好,因为雏鸡出壳后体内水份大量消耗,如果雏鸡“初饮”时间推迟太久;饮水不及时,一方面会引起雏鸡脱水,导致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视力下降,瘫痪甚至衰竭死亡,另一方面,处于干渴状态的雏鸡一旦见到水后,很容易出现狂饮的现象,从而导致腹泻死亡。所以呀,引进雏鸡后,要促使雏鸡在出壳24小时以内,并不感觉口渴的时候开始饮水,从而满足雏鸡正常的新陈代谢。给雏鸡供应的饮用水要清洁,温度与室温要接近,为了给雏鸡供应足够的营养,可以在雏鸡饮用水加入适量5%的葡萄糖溶液。 在雏鸡饮水3小时后,就要促使开食了;所谓开食,指的是雏鸡第一次吃食。雏鸡开食过早,会损伤雏鸡的消化道,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开食过晚,会消耗雏鸡的体力,使雏鸡体质虚弱,从而增加雏鸡的死亡率。给雏鸡开食所用的饲料一定要新鲜,饲料颗粒大小要适中,利于雏鸡啄食和消化。开食第一天可以用细碎的玉米颗粒、小米等,饲喂2到3次。从第二天开始,直接给雏鸡添加专用的雏鸡配方饲料就可以了。添加饲料时要按照少量勤添的原则,每隔2 小时喂1次。每次添加的饲料量不要过大,掌握在20到30分钟内被雏鸡吃完就可以了,以免由于雏鸡贪吃,引起消化不良,导致死亡。从4日龄开始,在整个育雏期内,每天喂4到6次,喂料时间要固定,不要随意改变次数和时间。 第三条,温度适龄来调剂,雏鸡成活更容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