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雏鸡成活率 有两大要诀

提高雏鸡成活率 有两大要诀

提高雏鸡成活率 有两大要诀

提高雏鸡成活率有两大要诀

【适时初饮】

雏鸡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转入育雏舍,以便尽早饮水和开食。初次饮水加入0.01%高锰酸钾饮半小时后,在清水中加入3%至5%的葡萄糖或按说明加入电解多维,以增强雏鸡的体质。最初10天,应给温开水,10天后可饮用洁净的自来水或深井水。一旦开始饮水,不能再间断供水,以防长时间断水而引起雏鸡暴饮。饮水器随时清洗干净,每天进行1次消毒。

【及时开食】

初次饮水后2至3小时,当1/3至1/2的雏鸡有啄食表现时即可开食饲喂。最初几天要少给勤添,一般每2至3小时喂料1次,昼夜喂料。开食料用配合饲料或浸烫的小米。在整个育雏期间,除了饲喂配合饲料外,适量饲喂青菜、谷粒等,对雏鸡的成活率和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特别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防止发生缺乏症。10日龄后应适量喂给干净的细沙,能促进消化。

浅谈雏鸡鉴别

首先初生雏鸡不象刚出生的哺乳动物那样,根据外生殖器官立即辨认出雌雄,而是必须等到第二性征出现后才可辨认。 第二,可以节省饲料,商品蛋禽场仅饲养母雏,饲养公雏价值不大;第三,节省禽舍、劳动力和各种饲养费用; 第四,可以提高母雏的成活率和整齐度。公母分开饲养有利于母雏的生长发育,避免公雏发育快、抢食而影响母雏发育。 第五, 为获得较高的育雏率,培育出生长发育一致和生产高的鸡群 对初生雏就必须进行选择和分群工作。分群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雌雄分群,且在雏鸡鉴别过和中可以对对于瞎、瘫、残雏、畸形雏及过小、过弱的雏鸡剔出淘汰 鉴别方法 伴性遗传鉴别法 肛门雌雄鉴别法 器械鉴别法 伴性遗传鉴别法是根据初生雏鸡的毛色,长羽快慢鉴别雌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 常用:

快慢羽鉴别法 用快羽公鸡和慢羽母鸡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公雏全部为慢羽,而母雏全部为快羽。快慢羽的区分主要由初生雏鸡翅膀上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长短来确定。约1%的雏鸡会有一些异常特征即是用此法鉴别出错 (1)母雏:快羽,即主冀羽比副主冀羽长。 (2)公雏:慢羽,即主冀羽比副主冀羽短或等长。 羽色鉴别法 (金银羽自别法横斑羽自别法 ) 根据鸡羽毛颜色的不同来辨认 金银羽自别法:用金色羽公鸡和银色羽母鸡交配时,其子一代的公雏均为银色,母雏为金色,鉴别率就可以达到99%以上。绝大部分褐壳蛋鸡商品代都可以羽色自别雌雄。注意,用银色羽公鸡和金色羽母鸡交配,后代不能自别雌雄。 横斑(芦花)自别 1.横斑洛克(芦花鸡)羽色自别横斑洛克羽色由性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 控制,公鸡两条性染色体上各有一个B基因,比母鸡只在一条性染色体上有一个B基因影响大,所以基因型纯合的横斑公鸡羽毛中的白横斑比母鸡宽。B基因对初生雏鸡的影响是:芦花鸡的初生绒毛为黑色,头顶部有一白色小块(呈卵圆形),公雏大而不规则,母雏白斑比公雏小得多;腹部有不同程度的灰白色,身体黑色母雏比公雏深;初生母雏脚的颜色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2000-10-16 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在0-6周龄育雏期间必须满足雏鸡对水、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卫生等条件的需要,为雏鸡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水分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由于运输劳累,环境改变会产生疲劳、应激和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发病死亡。因此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应首先饮用复合水,即清洁水+康利来饮水剂(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生产,每袋25克兑水150千克)+适应原(本公司生产每桶100克兑水100千克)连饮3天。水在鸡体中占60%—70%,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物质代谢和体温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育雏期间不能断水,要勤更换,同时要防止断水后引起雏鸡见水暴饮致伤。 二、饲料 雏鸡饮水后可以开食,开食饲料以小米、碎玉米粒或直接用配合好的粉料浸泡软化后饲喂。刚开始也可喂少量芝麻,既有营养也可润滑肠道,效果很好,蛋雏鸡自配料蛋白质要达到20%才能满足需要。如用碎米等粒料开食,2天后就要逐步加入配合料,5天后全部喂配合料。开始应少喂勤添八成饱,以半小时吃完为宜。喂食次数,一般出壳到4周龄每天可喂5-6次,其中夜里1-2次,4周以后每天4-5次。饲喂的间隔要均匀,做到定时定量。 三、温度 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的关键在温度。初生雏鸡的体温约39℃,没有调节机能,4日龄开始微微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才达到鸡的正常体温40.5-41.7℃。到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因而,温度的忽高忽低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重要原因。据大量调查,农村专业户养鸡育雏,最易在早上0-4点钟饲养员困乏出现温度下降,如果有2个小时温度下降,第2天就会有病鸡和死鸡出现。根据实践,雏鸡1周龄一般温度为32-36℃,以后按周降1-2℃。 四、湿度 雏鸡从相对湿度为70%的孵化器孵出,经过孵化室和途中运输到达养鸡场育雏室,这个过程需要用一定时间,雏鸡体内水分随着呼吸而大量散发,此时体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也慢。因此,头10天可

小鸡饲养方法 雏鸡饲养管理要点

小鸡饲养方法,雏鸡饲养管理要点小鸡要如何饲养呢?小鸡指的是刚出壳的雏鸡,一般从出壳到六周龄都是属于育雏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要精心饲养管理,因为小鸡刚出生,绒毛稀少、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消化系统功能弱、抗病能力低等,因此很容易受到环境、气温、饲养等因素影响到小鸡的成活率,所以在小鸡的育雏期期间要抓好各方面的饲养管理,提高小鸡的成活率:(一)开食初生雏雉初次喂食称开食,雏雉出壳24小时就应用玉米或碎米以温水拌均匀地撒在塑料布或浅加饲槽内作为开食。第二天用2/3玉米粉或碎米,1/3全价料饲喂,第四天全部用全价料饲喂到1个月。以后可用自配饲喂到2个月。(二)开水 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称开水,一般雏鸡出壳后,毛干3小时可给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开水并来连饮3天,以消毒肠道后才用常水作为饮水。饮水要清洁,水槽要经常清洗,以保清洁(三)开青 雏雉第一次喂饲料称开青,雏准2-3日龄后,可开始投喂干净切碎的青饲料,可占饲料总量10%左右拌入日粮中饲喂,也可单独饲喂,不宜过多,以防拉稀,随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到20-30%。(四)开荤雏雉初次投喂动物性饲料,称开荤。雏准第一次喂食初几天内可用蒸熟折鸡蛋(每100只雏雉一个鸡蛋)碎拌于饲料中饲喂作为开荤。7-10日龄后可在饲料掺3-5%的优质鱼粉(淡)以满足雏雉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五)饲喂次数 开食后1-3日龄,每天饲喂6-7次,3-7日龄后,每天5-6次,7-30日龄,每天5次,1个月龄后每天4次。 (六)温度、密度、光照和通风 1、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_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2、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 1-10日龄50一60只平万/米,10-20日龄30-40只/平万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万米,43-60日龄10-20只/平万米。 3、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万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准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

肉鸡养殖技术,肉鸡养殖方法

肉鸡养殖技术要点 《农业正版VCD光盘——肉鸡养殖技术套装》(4片/套+书籍一套,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教您如何创办、管理好一个肉鸡养殖场。内容包括:场址选择与鸡场布局;肉鸡优良品种与引种措施;肉鸡的营养与常用饲料配方;养鸡场的日常饲养管理;肉鸡的孵化技术;肉鸡的育雏技术;肉鸡的育肥技术;肉鸡疾病综合防治技 术。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蛋鸡养殖技术大全(套装)》(4片/套+配套书籍=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 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问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要想使蛋鸡的高产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益,除品种因素外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科学养鸡系列》(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内容包括:简易节能开放型鸡舍,鸡孵化技术夏季维持蛋鸡稳产高产技术,绿色肉鸡配套笼养技术肉鸡养殖技术,蛋鸡增效要点。 《CCTV7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正版VCD光盘——良种肉鸡配套饲养技术(1-2)》(2片/套,7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讲授:1、现代规模肉鸡饲养;2、肉鸡饲养的基础设施;3、肉种鸡平养;4、肉鸡

孵化技术;5、肉种鸡笼养;6、商品肉鸡饲养;7、疫病综合防治;8、全价配合饲料应用 《正版农业技术光盘——疫苗与疾病防治》(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1)疫苗使用现状;(2)根据鸡病的流行程度,及初发还是再发选择疫苗;(3)接种后家禽的反应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鸡技术》(5片/套,128 元含特快专递邮费)本片共分六个专题详细介绍了养鸡的技术环节和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养鸡的基础知识和养鸡生产必须准备的条件,鸡的孵化和鸡的育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蛋鸡和肉鸡的生产技术等内容。适合家庭和规模养鸡专业户使用学习。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禽学》(5片/套,12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重点讲授鸡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鸡的品种,鸡的饲养环境和养鸡设备,鸡的遗传繁育体系,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合技术,鸡的繁殖与人工授精技术,蛋鸡、肉鸡饲养管理技术,鸡场的经营管理及卫生防疫,鸭、鹅、鹌鹑、鹧鸪、孔雀、鸸鹋、鸵鸟、肉鸽生产技术等内容。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山鸡养殖》(野鸡养殖技术)(6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山鸡,学名环颈雉,也叫雉鸡,是一种具有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特种禽类。山鸡的全身是宝。山鸡肉营养丰富,各种维生素成分含量多,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美味;常吃山鸡肉可以健身强体、益寿延年,还可使人聪明。本片介绍:1、“棚架式”鸡舍的建造;2、引种;3、孵化前的准备工作;4、孵化程序;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篇养殖管理 第一章养鸡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良种是根本:选择优良的鸡苗。鸡苗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二、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的使用饲料;以保证饲养效果。 三、环境是条件: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四、卫生防疫是保障: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的消毒、免疫制度;及时预防用药;处理好病死鸡、污物、粪便,减少疾病。 五、日常管理是核心:学习养鸡科学知识;具备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技术经验,还要及时准确的捕捉市场和技术信息,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养鸡的成功,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第二章鸡的生长特性 一、新陈代谢旺盛:为鸡的基本生理特点。具体表现为: 1、温度40.9℃-41.9℃,平均为41.5℃,成年鸡高于雏鸡。 2、心跳快,血液循环快,频率范围为160-170次/分钟,雏鸡比成年鸡快,母鸡比公鸡快:一般为250-300次/分钟。 3、呼吸频率高:范围22-110次/分钟,母鸡比公鸡高。 二、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1、生长迅速:肉用仔鸡7周龄即可上市。 2、性成熟早:130-150日龄即可开产。

3、繁殖力强:一只母鸡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三、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 肉料比:1:1.85-2.00,蛋料比1:2.3左右。 四、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 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 六、抗病能力差: 1、肺小、有气囊; 2、鸡没有横膈膜; 3、鸡没有淋巴结; 4、生殖孔与泄殖孔同一通道。 七、群居性强,适于集约化饲养。 第三章蛋鸡、土鸡的日常养殖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选择优良品种鸡。 2、清扫鸡舍,整修雏鸡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 3、接雏前七至五天,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30ml甲醛,15克高猛酸钾,或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1-2g/m2,洁净按1:25-50倍稀释喷雾墙壁顶棚,密闭24小时。 4、接雏前三天,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味,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察升温情况,达不到温度要求,要采取补救措施。 5、接雏前一天,给育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5℃,准备20kg凉开水,10公斤开食饲料(1000只雏鸡,正大510或希望310饲料为佳),防治白痢的药物氟笨尼考口服液、阿莫西林、氟派酸、电解多维等。若育雏室内甲醛还很刺眼,可在育雏舍内放置碳氨或用氨水喷雾中和。 二、育雏鸡(1-42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十大技巧提高雏鸡成活率

十大技巧提高雏鸡成活率 雏鸡成活率与养殖户的收益息息相关,只有多学习掌握更多的养殖技巧才能确保雏鸡成活率高、生长快。 1.严格消毒 接雏前准备好育雏室。饲槽饮水器等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热碱水刷洗,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育雏室用清水冲扫干净,待干后铺好垫草,放入育雏用具,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水14毫升进行熏蒸消毒,关严门窗12~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室温预热至30℃以上即可接雏入室。 2.选择健雏 健雏一般活泼好动,腿部结实,行动自如,眼有神,脐部愈合良好。弱雏羽毛污浊,精神不振,闭眼打盹,站立不稳。购买雏鸡时一定要挑选健雏。 3.及时饮水 雏鸡出壳后24小时可失水8%,48小时可失水15%,当失水大于15%时,很快便会出现脱水症状。因此,雏鸡出壳12小时后应及时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最初几天饮0.01%的高锰酸钾及添加复合维生素的水,起消毒饮水和清理肠胃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4.精心饲喂 饲料要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质优,颗粒大小适中。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开食,开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煮至八成熟饲喂,利于雏鸡消化。1~3日龄每昼夜喂6~8次,4日龄以后日喂4~5次,夜间喂1次。逐渐改喂雏鸡混合料。 5.调节温湿度 养雏鸡适宜的温度是:1周龄时30℃~32℃,2周龄时28℃~30℃,3周龄时25℃~28℃,4周龄时22℃~25℃,以后每周降低1.5℃~2℃,直到室温湿度1周龄以内保持在60%~65%,1周后以50%~60%为宜。鸡舍过湿可用布袋装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内吸潮;过干可在火炉上放盆水,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室内湿度。 6.密度合理 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和鸡舍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一般养殖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0~25只;5~7周龄为10~20只。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4~28只,5~7周龄为15~20只。 7.科学光照 合理的光照时间是:0~3日龄24小时,4~14日龄16~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按每15平方米的鸡舍在第一周时,用一个40W的灯泡悬挂在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W的灯泡就可以了。 8.卫生防疫 不卫生和潮湿的环境易诱发雏鸡疾病,尤其是小鸡白痢和球虫病最易发生。应定期对鸡舍彻底消毒,保持干燥清洁,勤换垫料,饮水洁净,饲料新鲜。雏鸡注射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0.2毫升,进行首次免疫。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0.1%的维生素及青霉素、链霉素。2~7日龄在饮水中加0.02%的痢特灵,饲料中拌入0.1%的氯霉素。5~7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按规定剂量滴眼滴鼻。14日龄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18日龄时注射法氏囊炎疫苗。3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或Ⅳ系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死鸡要远离鸡舍焚烧或深埋。 9.空气新鲜 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舍内通风换气可在中午阳光充足时开窗进行,

浅谈育成鸡的饲养与管理(一)

浅谈育成鸡的饲养与管理(一) 论文关键词育成鸡;饲养;管理论文摘要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与其今后的成活率和产量率息息相关,分别介绍育成鸡的饲养和管理,以期指导养殖户对鸡群育成期的饲养。 育成鸡指7~20周龄的大、中雏鸡。鸡群育成期是完成骨骼、体重、输卵管及卵巢发育的阶段,需要较高的能量,以保证体重的增长,从而保证今后高的成活率和产蛋率。因而,鸡群育成期对于整个养殖过程至关重要。 1育成鸡的饲养 1.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生长迅速,机体各系统器官发育旺盛,功能逐步健全;长骨骼,长肌肉最多,但体重增长速度较雏鸡慢;羽毛几经脱换长出成羽,脂肪积累加快,容易引起过肥现象,影响产蛋,育成后期鸡的性器官发育迅速,容易早熟。 1.2育成鸡的营养特点 为使育成鸡适时开产,不引起过肥和早熟,降低其脂肪的沉积,而且为后期控制体重。因此,日粮蛋白质水平不宜过高,含钙不宜过多。一般要求7~14周龄日粮中粗蛋白16%;14~20周龄粗蛋白12%~14%;营养水平下降,主要增加青、粗饲料,但维生素、矿物质要满足需要,特别是保证骨骼发育,钙磷比例要求合理,一般为(2.0~2.5)∶1。 1.3育成鸡的饲喂方法 1.3.1定时饲喂。每天在固定时间喂饲3~4次,每次间隔4h。这种喂法适宜用湿料或掺有青绿饲料。但每天下午2时前饲料必须吃净,防止酸败,每天要刷洗饲槽。 1.3.2自由采食。将干粉料投在料桶或饲槽中,任鸡自由采食。这种喂法采食均匀,鸡群整齐度好。 1.3.3限制饲喂。育成鸡有食欲旺盛、食量大的特点,若敞开饱食饲喂,常导致鸡超重和过肥,尤以褐壳蛋鸡更明显。根据标准体重限制饲喂,防止鸡过肥,使其整齐度好,体重适宜,在适合的日龄开产;同时还能节省饲料。限制饲喂要对鸡群体重进行监测,定期称重。若鸡群平均没有超重现象,满周龄体重符合品种标准,就不一定需要限制饲喂,常用的限制饲喂的方法有限时、限量、限质等多种方法,蛋用型鸡多从9周龄开始限饲。另外,限制饲养应注意:①定期称测体重,掌握好饲料的给量。限饲开始时,要随机抽样30~50只称重并编号,1~2周称重1次,与标准对照差异不超过±10%为正常。如果平均体重偏高,应再减少饲量,偏低则应增加喂饲量。②设置足够饲槽。限饲时必须备足饲槽,而且摆布合理,以保证每只鸡都有采食位置,防止饥饱不均,发育不齐。③限饲前实行断喙,以防啄伤。④限饲过程中,如果鸡群发病,接种疫苗或转群等,可暂时停止限饲,待消除影响后再进行限饲。 ⑤应与控制光照相配合,效果更好。 2育成鸡的管理 2.1初期管理 2.1.1脱温(离温)。雏鸡达到4~6周龄以后,新羽基本长出,对环境适应能力有了增强,要逐步停止给温。一般早春育雏可在6周龄左右离温,晚春、初夏育雏3~4周龄即可离温。具体离温时间,各地应根据育雏季节、雏群体质状况及外界气温等灵活掌握。离温要有个过渡时期,不能突然停止给温。要逐渐减少每天给温次数,最后达到完全脱温,一般过渡期为1周左右。离温期间饲养人员夜间要注意观察鸡群,防止挤堆压死,保证离温安全。 2.1.2上栖架。随着离温要训练鸡上栖架。上栖架不但有利于鸡体健康,而且可以防止在地面挤堆造成伤亡。栖架可用木棍或木条制作,一般蛋用型育成鸡每只应有10~15cm的位置。鸡有蹬高栖息的习性,所以训练上栖架并不困难,只要最初几天晚上,将少量在地面栖息的鸡人工抓到栖架上即可。 2.1.3转笼或下笼。笼育的雏鸡进入育成期后,可转入中雏笼或者改为地面平养。刚下笼的

麻鸡饲养管理要点

麻鸡饲养管理要点 1、消毒:进雏前1周育雏室打扫干净,所有设备清洗、消毒放置好,门窗关闭,用甲醛(40ml/m3)、高锰酸钾(20g/m3)熏蒸24小时,如密闭不好,可用20%—3%氢氧化钠泼洒地面和四周墙壁。 2、垫料:采用地面育雏的,室内铺好干燥无霉变的麦秸或锯末等垫料。 3、预热:在进雏前先进行预热,使室内温度达到32℃—35℃,以后每周下降2-3℃,降至18-20℃,夏天温度可稍低一些。相对湿度60%—70%。 4、备器:饲槽、饮水器按30—50只鸡/套,照明灯2.7瓦/m2配置。 (二)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温度:1—3日龄室温32℃—35℃温。以后每周下降2-3℃,降至18-20℃,保持稳定或脱温。相对湿度60%-70%。 2、饮水: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1小时,开始饮水,饮水的同时加 3%-5%的葡萄糖+VC饮水3—4小时。 3、开食:饮水的同时可进行开食,喂全价雏鸡料,做到少喂勤添。 4、光照:1-3日龄,24小时连续光照,4-7日龄把光照从24小时逐渐降至自然光照,2周龄以后取自然光照。 5、密度:l-3周龄:30一40只/m2;4—6周龄:20~30兄/m2 6、通风:在确保室温前提下,选择在一天中最暖和的时间进行通风换气。 7、断嚎:一般在7-9日龄左右进行,断喙前后1-2天,用vk3、vc饮水。 8、分群:把大小、强弱及时分群饲喂,确保均匀度把不合格雏淘汰掉。 9、疾病防治:育雏室保持干净卫生,常换垫料,作好预防工作,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三)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育成鸡的选择在育成过程中应观察称重,不符合标准的鸡尽早淘汰,以免浪费饲料和人力,第一次初先在6-8同龄,第二次在18-20周龄,可结合转群或接种疫苗进行。 2、注重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 4、严格控制体重,从6—8周龄开始进行限饲,18周龄后根据该品各标准给予饲喂量,限饲必须与控制光照相结合,注意在限饲期间,切不可增加光照等办法刺激母鸡早开产,这会对其后的产量产生有害的作用。 5、及时调整饲料槽的高度,使饲槽高度和鸡背高度相平,以防上饲料的浪费,避免垫料落入料槽及腿病的发生。 6、转群: ①按时转群,雏鸡6~7周龄时转入育成鸡舍,到17~18周龄,转到产蛋鸡舍,转群最好在晚上或清晨进行。 ②转群前6小时应停料,前2~3天和入舍后3天,饲料内增加复合维生素1~2倍和饮电解质溶液,转群当天24小时光照,保证鸡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 ③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时,尽量减少两舍间温差。根据体重达标情况进行入舍和饲料的更换,更换时应逐渐过渡。 ④结合转群对鸡进行清理和选择,淘汰不合标准的次劣鸡{体重过轻、有病、残鸡和异性鸡),并彻底清点鸡数。 ⑤转群时不要同时断喙,以免增加更多的应激。 ⑥做好转群的组织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⑦转群时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动态(采食、饮水、粪便等)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三个关键技术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三个关键技术 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进雏前,要做好鸡舍的修缮工作。鸡舍保温性能要良好,做到不透风,不漏雨,不潮湿,无鼠害。进雏前育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进雏前几天,将鸡舍内粪便、污物清扫干净,并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用2%的火碱水或0.1%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也可将料槽、水槽等设备搬入鸡舍内同时消毒,封闭门窗,将室温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0ml福尔马林溶液和20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实行空气对流。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育雏鸡舍进出口设置消毒池,始终保持卫生,以消除疾病发生的条件,并安排责任心强、善于细心观察和素质高的饲养员负责育雏工作。 二、雏鸡的选择标准 1.选择无疫病无污染的育雏场家进雏。若雏鸡来自不健康鸡群的种蛋或来自出雏后健雏率不高的种蛋,则雏鸡早期死亡率会显著增高。因此,在选购雏鸡时,要弄清入孵种蛋的来源、种鸡群的健康状况,从无鸡白痢等疾病污染、孵化场管理严格的种鸡场进雏。 2.选择饲养健壮雏鸡。健康的雏鸡绒毛洁净,眼睛明亮,转动灵活,叫声清脆,抓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钆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

愈合良好。而弱雏鸡由于腹内卵黄吸收不良,大多呈现腹部膨大,肚硬,脐部湿黏,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反应迟钝,不爱活动,抓在手中感觉松软,无挣扎力。 3.养鸡场户不论是自己孵化或购买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 标准主要有四条: (1)肛门要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 (2)脐带要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 (3)腹部要收缩良好,不能是大肚子雏鸡。 (4)喙、眼、腿、爪等不能是畸形。凡是符合以上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若有其中一条不符合标准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三、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和未来的生产性能等。因此,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在生产中需注意把握好“两开”,做好“三控”和“三度”工作。 “两开”即雏鸡的开水和开食。要采取先开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鸡出壳后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完,雏鸡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雏鸡入舍后必须首先给水,有些农村养鸡场户怕给雏鸡饮水,因此会引起拉肚子是不科学的。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缺水、间断饮水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抢水的另一后果,是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应有

小鸡饲养方法,雏鸡饲养管理要点

小鸡饲养方法,雏鸡饲养管理要点 小鸡要如何饲养呢?小鸡指的是刚出壳的雏鸡,一般从出壳到六周龄都是属于育雏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要精心饲养管理,因为小鸡刚出生,绒毛稀少、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消化系统功能弱、抗病能力低等,因此很容易受到环境、气温、饲养等因素影响到小鸡的成活率,所以在小鸡的育雏期期间要抓好各方面的饲养管理,提高小鸡的成活率:(一)开食初生雏雉初次喂食称开食,雏雉出壳24小时就应用玉米或碎米以温水拌均匀地撒在塑料布或浅加饲槽内作 为开食。第二天用2/3玉米粉或碎米,1/3全价料饲喂,第四天全部用全价料饲喂到1个月。以后可用自配饲喂到2个月。(二)开水 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称开水,一般雏鸡出壳后,毛干3小时可给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开水并来连饮3天,以消毒肠道后才用常水作为饮水。饮水要清洁,水槽要经常清洗,以保清洁 (三)开青 雏雉第一次喂饲料称开青,雏准2-3日龄后,可开始投喂干净切碎的青饲料,可占饲料总量10%左右拌入日粮中饲喂,也可单独饲喂,不宜过多,以防拉稀,随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到20-30%。(四)开荤雏雉初次投喂动物性饲料,称开

荤。雏准第一次喂食初几天内可用蒸熟折鸡蛋(每100只雏雉一个鸡蛋)碎拌于饲料中饲喂作为开荤。7-10日龄后可在饲料掺3-5%的优质鱼粉(淡)以满足雏雉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五)饲喂次数 开食后1-3日龄,每天饲喂6-7次,3-7日龄后,每天5-6次,7-30日龄,每天5次,1个月龄后每天4次。 (六)温度、密度、光照和通风 1、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_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2、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日龄50一60只平万/米,10-20日龄30-40只/平万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万米,43-60日龄10-20只/平万米。 3、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万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

小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饲喂 ①雏鸡第一次饲喂应在初次饮水后2小时~3小时。第一次饲喂时应把饲料洒在开食盘或塑料布上,开食最好安排在白天进行。 ②雏鸡每天饲喂6次,从早晨6点每隔3小时喂1次,如果每天饲喂5次,则从早晨6点每隔4小时喂1次。 ③1日龄~3日龄,应将1/3半熟小米加2/3配合饲料搓成粒状饲喂,每次每百只雏鸡还要加喂1个蛋黄。 ④每次饲喂50分钟后,去掉塑料布后洗干净晾干。 ⑤4日龄~7日龄应将1/4半熟小米加3/4配合饲料拌匀后饲喂,不加蛋黄。7日龄后用饲槽喂全价配合料。 ⑥7日龄前为预防白痢病可在饲料中添加0.2%土霉素纯粉和0.04%的痢特灵。 ①11日龄~12日龄雏鸡断喙前后各2天,可将饲料中维生素加倍,另外添加维生素K,每100千克饲料中加200克,这样利于止血,防止热应激。 ⑧笼育柴鸡40日龄左右,地面垫料育雏20日龄~25日龄时,在饲料中添加预防球虫病的药物,如克球粉、马杜拉等,喂药3天后停3天,然后再喂3天,几种药物应交替拌料使用。 2.饮水 ①雏鸡第一次饮水时间以孵出后24小时为宜,初次饮水最好用凉开水,并加入5%的葡萄糖水。 ②初次饮水之后,要给雏鸡饮氟哌酸水,每100千克水中加50克氟哌酸,连饮7天,停3天,再饮5天,然后饮自来水。 ③前7天用小水桶或用罐头瓶改制的小水桶饮水,7天后用水槽饮水。 ④每次免疫前2天~3天给雏鸡饮电解多维,按说明书中标明的用量添加,这时不能混饮其他药物。 3.断喙 ①如果饲养量少可不断喙,比如200只~300只,但大规模养殖一定要断喙。 ②断喙时间,柴鸡以11日龄~12日龄为宜,如雏鸡个体小可向后推迟1日~2日。 ③断喙次数以1次为宜,因柴鸡开产后期要吃草、吃菜、捉虫。 ④断喙标准以上喙切去1/2,下喙切去1/3,育成结束后,喙基本长齐为准,如喙不全则会影响最后淘汰鸡价格。 ⑤断喙时以单手握雏,拇指压头顶,食指放在咽下并稍微用力,使雏鸡缩舌,头朝下切掉喙尖后,在刀片上稍烫一下止血。 4.卫生 ①每天刷洗水槽、料槽,注意在饮水免疫的当天水槽不要用消毒药水涮洗。及时打扫育雏舍卫生。 ②每天定时通风换气。 ③工作服及器具每天清洗干净后,用紫外线灯照射2小时消毒。 ④定期更换出入口处消毒池消毒药物。

浅谈如何做好雏鸡的初饮和开食

浅谈如何做好雏鸡的初饮和开食 在现代养鸡业中,雏鸡的第一次饮水被称为“初饮”,第一次开食则称为“开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初饮”与“开食”是雏鸡饲养管理的关键。及时的初饮对于补充水份,防止初生雏鸡的脱水是很有必要的利于尽早地加速吸收利用雏鸡体内尚未吸收尽的卵黄内的营养物质,能维持初生雏鸡体内水代谢的平衡,对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饮和开食是雏鸡饲养的开始,是育雏的重要环节。其方法得当与否,不仅影响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育雏的成败。因此,重视雏鸡的初饮和开食是十分必要的。 1 初饮 初生雏鸡腹内还残留着部分未被吸收的卵黄,饮水能加速卵黄的吸收和利用,对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饮水还能增进雏鸡的食欲,利于开食和消化。初生雏鸡体内含水约60%~70%,由于孵化室和育雏室的温度较高,雏鸡呼吸和排粪时会散失大量的水分,需要饮水进行补充;如果饮水不足,尤其当体内水分损失8%~10%时,就会出现严

重的脱水反应,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无食欲,羽毛无光泽,脚爪干瘪,体重减轻,最后衰竭死亡。因此,必须及时供给雏鸡充足并清洁的饮水。 1.1 初饮的时间雏鸡最好在出壳后24h内饮到水,长途运输的雏鸡,初饮时间不宜晚于36h。 1.2 初饮的方法在雏鸡到达育雏室前2h,应将备好的凉开水加入饮水器内预温,使水温与室温接近(16~20℃)。雏鸡到达育雏室并安放好后,休息片刻,以适应育雏室或育雏笼的温度环境,如果温度适宜,0.5~1.0h后就可以供水。为消毒饮水、清洗胃肠和促进雏鸡胎粪排除,应先饮0.1%的高锰酸钾水;经长途运输的雏鸡可在饮水中加入5%~8%的葡萄糖或蔗糖,以增加能量,帮助恢复体力;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或防白痢、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的广谱抗生素。初饮时,捉住几只雏鸡将其喙放入水中进行调教,以带动其他雏鸡饮水。此时要仔细观察雏鸡的饮水情况,对个别不饮水和打湿羽毛的雏鸡应挑出单独饲养,精心照料,并逐只调教,保证每只鸡初饮时都能饮到水。 1.3 初饮的设备初饮时可使用1.5L的真空饮水器,1个饮水器可供40只雏鸡使用,3~4h换水1次;以后更换为水槽等其他饮水器。将饮水器均匀地放置在育雏器周围,其高度应高于鸡背2cm左右。 1.4 注意事项①雏鸡初饮后,无论何时都不能断水。如果每

817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817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817品种的来源和市场 817杂交肉鸡的生产极为简单,采用大型肉鸡父母代的公鸡(AA+、罗斯308等)与常规商品代褐羽、粉羽蛋鸡(海兰、罗曼、尼克等)进行人工受精获取的受精蛋即为817杂交种蛋,再进行孵化产出817杂交肉鸡苗,一般饲养5—7周,体重达到1.3—1.8之间即可出栏。完成整个817杂交肉鸡的生产过程。这样来说817肉杂鸡算什么?创新还是山寨,它没有稳定的父系和母系来源,但却占全国肉鸡销售市场的18%,凭着其抗逆性强、易饲养、口感好等特性,获得了肉鸡市场的认可。 二·养好817的八大关键措施 1.饲养要有一定的规模:817的利润较低,每只一般为1-2元,所以要根据 场地、资金和经验尽可能规模化养殖。 2.要根据市场变化合理安排817的饲养量和上市时间。 3.饲养817必须把成活率放在第一位(控制在95%以上)。 4.必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养完一批鸡后,必须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 扫和消毒,空舍2周后才能开始饲养下一批肉鸡。 5.完善疾病的控制措施和疫苗的程序是成功饲养817的基本保障,做好消毒、 免疫、用药、环境控制、营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方针。 6.饲养817要抓紧前期管理,做好育雏的第一步工作。 7.817的后期管理应该以通风换气为重心,由于它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出 的体热、排泄的水分、舍内鸡粪的氨气以及舍内空气浮游的尘埃等,如果不能及时排除舍外,不仅会影响生长速度还会增加死亡率。 8.养成肉鸡必须要及时出售。 三·817的饲养管理要点 养好817要选择好健康的鸡苗、优质的饲料、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合格的硬件条件。

浅谈雏鸡支气管炎的防治

浅谈雏鸡支气管炎的防治 1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雏鸡支气管炎一般潜伏期1~7d,平均为3d。由于病毒的血清型不同,鸡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不同。 1.1呼吸型 病鸡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常突然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幼雏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咕噜”音,尤以夜间最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症状加剧,病鸡精神萎靡,羽毛散乱,翅下垂,昏睡不食,两周龄以内的病雏鸡,还常见鼻窦肿胀、流黏性鼻液、流泪等症状。主要病变见于气管、支气管、鼻腔、肺等呼吸器官。表现为气管环出血,管腔中有黄色或黑黄色栓塞物。幼雏鼻腔、鼻窦黏膜充血,鼻腔中有黏稠分泌物,肺脏水肿或出血。患鸡输卵管发育受阻、变细、变短或成囊状。 1.2肾型 雏鸡感染肾型支气管炎病毒后其典型症状常分3个阶段:第1阶段是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 只在晚上安静时才听到气管发出音,打喷嚏或咳嗽,并持续1~4d,有些人不易察觉或不以为然。第2阶段好像病情好转,听不到气管中有“咕噜”音,且进食正常。第3阶段,受感染鸡群突然间旧病复发,并在2~3d内病情加剧。病鸡挤堆,不食,排白色稀便,其中几乎全是尿酸盐。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引起肾脏肿大,呈苍白色,肾小管充满尿酸盐结晶并扩张,外形呈白色网状,俗称“花斑肾”。严重的病例在心包和腹腔脏器表面均见白色的尿酸盐沉着,有的还可见法氏囊黏膜充血、出血,囊腔内积有黄色胶冻状物,肠黏膜呈卡他炎变化,全身皮肤和肌肉发绀,肌肉失水。 1.3腺胃型 近几年有关腺胃型传染型支气管炎的报道增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鸡流泪、眼肿、极度消瘦、拉稀并有呼吸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3%~5%不等。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增厚,黏膜出血、溃疡,胰腺肿大、出血。 2鉴别诊断

小鸡饲养方法雏鸡饲养管理要点

小鸡饲养方法,雏鸡饲养管理要点小鸡要如何饲养呢小鸡指的是刚出壳的雏鸡,一般从出壳到六周龄都是属于育雏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要精心饲养管理,因为小鸡刚出生,绒毛稀少、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消化系统功能弱、抗病能力低等,因此很容易受到环境、气温、饲养等因素影响到小鸡的成活率,所以在小鸡的育雏期期间要抓好各方面的饲养管理,提高小鸡的成活率:(一)开食初生雏雉初次喂食称开食,雏雉出壳24小时就应用玉米或碎米以温水拌均匀地撒在塑料布或浅加饲槽内作为开食。第二天用2/3玉米粉或碎米,1/3全价料饲喂,第四天全部用全价料饲喂到1个月。以后可用自配饲喂到2个月。(二)开水 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称开水,一般雏鸡出壳后,毛干3小时可给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开水并来连饮3天,以消毒肠道后才用常水作为饮水。饮水要清洁,水槽要经常清洗,以保清洁(三)开青 雏雉第一次喂饲料称开青,雏准2-3日龄后,可开始投喂干净切碎的青饲料,可占饲料总量10%左右拌入日粮中饲喂,也可单独饲喂,不宜过多,以防拉稀,随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到20-30%。(四)开荤雏雉初次投喂动物性饲料,称开荤。雏准第一次喂食初几天内可用蒸熟折鸡蛋(每100只雏雉一个鸡蛋)碎拌于饲料中饲喂作为开荤。7-10日龄后可在饲料掺3-5%的优质鱼粉(淡)以满足雏雉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五)饲喂次数 开食后1-3日龄,每天饲喂6-7次,3-7日龄后,每天5-6次,7-30日龄,每天5次,1个月龄后每天4次。 (六)温度、密度、光照和通风 1、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_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2、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 1-10日龄50一60只平万/米,10-20日龄30-40只/平万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万米,43-60日龄10-20只/平万米。 3、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万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准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

浅谈雏鸡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及其防治

?28? 安徽农业 2000年第9期 浅谈雏鸡的几种维生素 缺乏症及其防治 界首市家畜检疫站 朱振华 朱颖 雏鸡在饲养过程中,由于饲料保管不当、霉变,有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致使饲料中的维生素遭到氧化,活性消失,因而在喂养时造成维生素缺乏,给养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雏鸡在患球虫病或其他消化道疾病时,也可以造成维生素的吸收障碍。下面就雏鸡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分述如下: 1.缺乏维生素A 雏鸡缺乏维生素A 时,一般在6~7周发病,皮肤变化明显,被毛蓬乱。有的出现神经症状,骨骼肌麻痹,运步强拘,有的出现痛风、干眼,甚至失明,如不及时补充维生素A ,就会造成大批死亡。预防此病可以调整饲料配方,饲料的贮存要适当改变。治疗时在饲料中添加富含维生素A 的饲料,如黄玉米、三叶草、胡萝卜等。 2.缺乏维生素D 雏鸡缺乏维生素D ,一般在30日龄左右发生,通常表现为骨骼变形,特别是鸡的龙骨,成“S ”型弯曲,关节肿大,鸡的嘴、腿、爪脆性增加。预防此病可调整饲料配方,给予足够的青绿饲料;另外,要多晒太阳。对已表现出缺乏维生素D 症状的,可补充钙、磷、维生素A 、D 或喂服鱼肝油。 3.缺乏维生素B 1 雏鸡缺乏维生素B 1,多在2周后发病。表现为爪子伸开,头向上仰呈“观星”状。屈肌麻痹,发育迟滞,体重减轻,严重的贫血、下痢。预防此病可在饲料中多加些谷物的外皮。病情严重的可用药物治疗,雏鸡每天每只喂服或注射维生素B 11毫克,同时在饲料中补充大量的青饲料。 4.缺乏维生素B 2 雏鸡缺乏维生素B 2,一般表现为生长缓慢,消瘦,羽毛蓬乱,皮肤干燥,严重的贫血、下痢。特征性症状是鸡爪子向内蜷曲,腿软弱无力,两肢瘫痪,行走困难,飞节着地。剖检可见坐骨神经变粗大,胃肠壁变薄,肠内溶物呈泡沫样。防治维生素B 2缺乏症,可在饲料中添加青绿饲料、豆类、麸皮、米糠、谷子、酵母等。对发病严重的雏鸡,每天每只喂维生素B 22毫克。(邮编:236500) 鸭瘟的症状及其防治 太和县畜牧管理站 曹贺芳 刘自皖颍上县畜牧管理站 刘家秀 鸭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游禽类 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迅速,死亡率高。家鸭易感,产蛋母鸭死亡率达90%,15日龄以下小鸭发病较少。可直接传染,也可间接传染。发病多在晚秋季节。 1.发病症状 患鸭体温升高至43~44℃,稽留不退,精神萎糜,不食,口渴,垂头缩颈,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两脚发软,无力走动,强行驱赶见两翅拍地,重者完全伏卧。眼流泪,由浆液性变粘稠或脓性,角膜混浊,鼻腔分泌物增多粘稠,引起呼吸困难,头颈部水肿,呈典型“大头瘟”症状。病程3~4天,最终衰竭死亡。 2.防治措施 目前对鸭瘟尚无特 效药治疗,因此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对防治本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1)未发病地区,每年定期用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接种,疫苗对2月龄以上的鸭安全有效,注射后3~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9个月。 (2)坚持自繁自养,对必要引进的种鸭要严格检疫或注射疫苗,经隔离饲养证明健康者,才能与原有健康鸭群混合饲养。 (3)一旦发生鸭瘟,应迅速全面检疫,并采取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疫苗等措施。 (4)对病鸭和宰杀病鸭时所污染的用具、场所要彻底清理,用10%石灰乳或5%漂白粉溶液消毒。(邮编:236600) 阜南县畜牧兽 医站 刘学俊 李 玉新肉 兔球虫病的诊治 一、发病症状 病兔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腹泻(也 有便秘)、 腹部胀满、腹围增大、 腹部皮肤呈青紫色、消瘦、耳呈黄白色、结膜苍白,出现贫血症状,有神经症状,痉挛或麻痹,头后仰,四肢抽搐,尖叫而死;部分兔呈急性症状,突然死亡。二、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表面有白色或黄白色粟粒或豌豆 大小的结节病变,胆囊肿胀;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 肠壁充血,肠粘膜有出血点,肠壁增厚,小肠内充满气体和粘液,肠粘膜上有许多小的白色节,有化脓性坏死灶。 三、防治措施1.卫生管理 及时清除兔舍及运动场上的粪便,每天必须清扫1次,及时堆肥发酵,杀灭粪中的虫卵,每隔3天,笼舍、地面用火喷烧1次,喂兔用具每天清洗暴晒。地面、笼具可用10 %氨水、10%福尔马林和百毒杀进行消毒,保持兔舍、地面和用具清洁干燥。 2.分群饲养 成年带虫兔,虽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使幼兔感染球虫病,如不及时分群可导致重复感染。因此,必须按年龄大小分群饲养。其次,出现病兔要立即隔离治疗,同时对兔群进行紧急药物预防。死兔要就地深埋。另外,要增喂富含蛋白质高的饲料,提高抗病力。 3.预防 对没有发病的兔群,实行紧急药物预防。主要用抗球虫新药球王可溶性粉100克,对水50千克拌匀,让兔自由饮水,每天1次,连用3天,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4.治疗 对发病兔及时隔离治疗。主要应用抗球虫新药威特神球液100毫升,对水200千克,让病兔自由饮水,每天2次,连用3天,治愈率高 达95%以上。 (邮编:236300)畜牧兽医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肉鸡从出壳到2周龄、蛋鸡从出壳到6周龄称为育雏期。雏鸡死亡率偏高,是让好多养鸡户头疼的大问题。死一只雏鸡,意味着损失了几只鸡的养殖利润;如果死亡现象比较严重的话,就会给养鸡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进行科学育雏,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对于养鸡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那么,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因素都有哪些?又该采取什么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呢?呵呵,有一首歌曲叫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提高雏鸡成活率也有八项注意,我们一条一条说给您听。 第一条,科学引雏很关键,精挑细选擦亮眼。 鸡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因此,养鸡户朋友们在购买鸡苗时,首先,要选择信誉度高,防疫严格,并且没有疫病情况发生的种苗厂,从而确保种源可靠、鸡种纯正;其次,挑选健雏也很重要体质虚弱的雏鸡不容易成活,大部分都会在育雏过程中死亡,这就需要养鸡户朋友们擦亮双眼,精挑细选。想要挑到体格结实、个头均匀、精神饱满的高质量鸡苗,这里面的学问也不少呢。 采访怎样鉴别雏鸡的健康优劣 第二条,初饮开食有讲究,处理得当无隐忧。 科学地促使雏鸡初饮和开食,对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也十分重要。

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做初饮,初饮一般越早越好,因为雏鸡出壳后体内水份大量消耗,如果雏鸡“初饮”时间推迟太久;饮水不及时,一方面会引起雏鸡脱水,导致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视力下降,瘫痪甚至衰竭死亡,另一方面,处于干渴状态的雏鸡一旦见到水后,很容易出现狂饮的现象,从而导致腹泻死亡。所以呀,引进雏鸡后,要促使雏鸡在出壳24小时以内,并不感觉口渴的时候开始饮水,从而满足雏鸡正常的新陈代谢。给雏鸡供应的饮用水要清洁,温度与室温要接近,为了给雏鸡供应足够的营养,可以在雏鸡饮用水加入适量5%的葡萄糖溶液。 在雏鸡饮水3小时后,就要促使开食了;所谓开食,指的是雏鸡第一次吃食。雏鸡开食过早,会损伤雏鸡的消化道,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开食过晚,会消耗雏鸡的体力,使雏鸡体质虚弱,从而增加雏鸡的死亡率。给雏鸡开食所用的饲料一定要新鲜,饲料颗粒大小要适中,利于雏鸡啄食和消化。开食第一天可以用细碎的玉米颗粒、小米等,饲喂2到3次。从第二天开始,直接给雏鸡添加专用的雏鸡配方饲料就可以了。添加饲料时要按照少量勤添的原则,每隔2 小时喂1次。每次添加的饲料量不要过大,掌握在20到30分钟内被雏鸡吃完就可以了,以免由于雏鸡贪吃,引起消化不良,导致死亡。从4日龄开始,在整个育雏期内,每天喂4到6次,喂料时间要固定,不要随意改变次数和时间。 第三条,温度适龄来调剂,雏鸡成活更容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