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定义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

诊断依据

1、突然发性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

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伴耳鸣、耳堵塞感。

5、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治疗原则

早期综合治疗,积极寻找病因。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适当镇静,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治疗。

疗效分级

1、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2、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

3、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

4、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2007-06-13发布 2007-11-3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GBZ 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Z 49—2002废止。 本标准与GBZ 49—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根据《职业病目录》,将原诊断名称修订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强调了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的剂量—效应关系; ――对观察对象的界定进行了修订,并取消了观察对象分级; ――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分级进行了修订,只分轻度、中度、中度噪声聋三级。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单位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职业病医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新、康庄、赵培青、高建华、贾莉、谢兰兰、徐希娴、张正华、吴萍、蒋轶文、马谷丰、许恕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152-1996, ――GBZ 49-2002。 GBZ49-2007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长期接触职业噪声所致劳动者听力下降的诊断及处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因压力容器、反应釜等爆炸导致的爆震聋的诊断及处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854 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GB/T7341 听力计 GB/T7582 声学听阈与年龄和性别的统计分布 GB/T7583 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 GB/T16180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16403 声学测听方法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 GBZ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诊断原则

耳聋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耳聋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日常预防耳聋措施 1、合理饮食。日常要少食过甜、过咸及膏梁厚味的食物,防止动脉硬化产生内耳缺血,导致听力减退。 2、戒除烟酒。因为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尤其是烟草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会使小血管发生痉挛,血流缓慢,粘度增加,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耳聋。 3、避免噪音的损害。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减少,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听音乐、看电视及戴耳机听音乐不宜把音量放得过大,一般放在85分贝左右即可。 4、忌掏耳朵,常按摩。挖耳是个不良习惯,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可能弄坏鼓膜,耳道奇痒时,可用小棉签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坚持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增加内耳的血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5、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参加锻炼。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都会引起内耳缺血,影响听力,如恼怒、动肝火等。平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如郊游、清晨散步、打太极拳等,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 预防药物性耳聋方法 1、家族母系亲属中如有对某种药物致聋者,其后代要绝对禁用该类药物。 2、儿童要避免随便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果必须用时,使用剂量宜小,疗程宜短,尽量不要静脉给药,且要避免联合用药。 3、患者在服用某些耳毒性药物后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头晕、口角麻木、和症状时要及时停药。对老人、小儿、体弱及肾功能减退应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同时或先后应用多种有耳毒性作用的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这类药对胎儿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4、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可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维生素C、A 及硫酸软骨素等,促使感觉细胞利用多种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以起到保护内耳、预防药物中毒的作用。早期轻度中毒者,听力多可恢复。 5、一旦发现有药物引起耳聋迹象,应及时停药并及早就医治疗。可选择、神经营养药和血管扩张剂等,必要时可加用激素,治疗可持续2~3个月。同时要进行积极的听力和语言训练,力争使轻中度患儿的听力恢复或好转,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如果已发展为重度,可在必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选配助听器,加强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以使患儿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济南)。 1.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济南)。 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尽早介入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1.2突发性耳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 议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个很古老而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在公元一世纪老普林尼就描述了居住在尼罗河瀑布附近居民的听力下降。为预防其危害,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意大利南部古城锡巴里斯(Sybarls)就禁止在市区进行金属加工。自从我国发明火药以来,就有了爆震性耳聋的记载。13世纪蒙古西征军把火药带到了中东继而传到了欧洲,欧洲就开始有了耳聋的报道。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噪声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已成为四大污染之一,是工业环境和军事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 从生理学上来判断,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不希望存在的声音。它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者危害健康,其中以听觉的损伤为主,长期在超标噪声环境下作业或短时间接触高强度噪声,若无适当的保护措施,必将引起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听力损失甚至耳聋。我国及国外都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疾。噪声除对听觉的损伤外,还可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与免疫、生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即使未造成健康问题,也可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劳动安全。 据统计,在我国约有1000万工人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其中约有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性耳聋。据九省市噪声对听觉系统影响的调查,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为65.54%,其中达中、重度者为28.14%;语频听力

损伤发生率为14.37%。军事噪声的危害同样相当严重,据美军的一项报告,服役两年的士兵,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0%-30%,服役10年的士兵,听力损失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因耳聋退伍的人员可占退伍总人数的20%。 为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应采取一系列降低噪声及个体防护措施。但由于经济条件及技术上的问题,许多作业环境的噪声还不能降到对人体无害的水平。许多国家采取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职业噪声的危害。我国在军事噪声方面已经制订了《军事作业噪声容许限值》(GJB50—85),《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对人员听觉器官的安全限值》(GJB2A—96),舰艇、飞机、装甲车辆等都颁布了相应的噪声容许限值。在诊断和处理方面也公布了《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诊断及处理原则》(GJB2121—94),《军事噪声性听力伤残分级》(GJB3123—1997),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防治规范也正在制订。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工业噪声的法规尚不完善,建议有关部门尽快颁布工业噪声暴露限值及听力保护计划方面的法规,以法律形式促使噪声控制,严格控制噪声排放。在作业噪声还难以降到安全界限时,应执行听力保护计划,以法律的形式通过监督监测,定期检查,个体防护等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噪声污染和建议性防治

噪声污染及建议性防治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级01班 小组成员:卢欢 200948040104

噪声污染及建议性防治 组员:卢欢 2009480401 创新点:本文主要介绍噪音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情况,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噪声污染对人体带来的危害,而且大家都知道防止噪声污染的三个方法:声源处防止、噪声传播中防止、耳朵处防止。这三种防止途径谁也无法改变,那么本文的创新点在哪里呢?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就在于让噪声污染这个大家都有而且易被忽略问题以文章的形式提出,让大家切实注重起噪声污染的问题,而且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廉价的防噪声耳塞,尽管国内生产这种耳塞的厂家已不止一家,但离被大众化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借此文来向广大被噪声污染困扰的同胞们推广出这种防治方式及防噪声耳塞。 关于噪音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可行性分析 那么何为噪音?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定义,无非是: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噪音的来源很多。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音。 总体讲噪音是物体振动产生。 噪音的污染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音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

噪音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音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音,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音。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音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音污染。 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音引起的听力损伤 噪音是伤害耳朵感声器官(耳蜗)的感觉发细胞,一旦感觉发细胞受到伤害,则永远不会复原。感觉高频率的感觉发细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伤害,因此一般人听力已经受噪音伤害了,如果没有做听力检验却

职业性噪声聋及预防实用版

YF-ED-J640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职业性噪声聋及预防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职业性噪声聋及预防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职业性噪声聋及对人体危害 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 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长期 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 防护措施,必将导致职业性噪声聋。噪声还可 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 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出现头晕、头 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如何预防噪声聋 生产性噪声对劳动者听力的损害往往是长

期缓慢累积的结果,很容易会被忽视。由于职业性噪声聋是不可逆的永久性听力损伤,只能预防,无法治愈,所以预防是关键。 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即耳塞与耳罩 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每年一次包括听力检查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

噪声的危害及个人防护措施

噪声的危害及个人防护措施 1、什么是生产性噪声? 在建筑工地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音调,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被人们称为生产性噪音,这些噪音不仅对工作听觉系统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难听(噪声聋),而且对神经、血管系统也有不良作用,因此,国家把它列为规定的职业病之一。 2、生产性噪音对人身有什么危害? 在建筑工地噪声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职业性耳聋:呈浙进性听力减退,直到两耳轰鸣和听觉失灵。②爆炸性耳聋:是指一次高强度的噪声,(往往大于130-160dB)引起的听觉损伤,表现为鼓膜损伤,以及拌有脑震荡等。③噪声对人及其他系统的影响,除上述影响外还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胃肠功能紊乱等。噪声可以引起听力减退,这种减退是渐进性的,人初期进入噪声环境中,常感到听力减退、烦恼、难受、耳鸣等,少数人可能有前庭症状,如眩晕、恶心或呕吐,这些症状在脱离噪声环境后即可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又复出现且随时间的延长症状加重,逐渐出现听觉疲劳,如两耳轰鸣、听觉失灵、发生听力丧失,成为噪声聋。 噪声除影响听力减退外,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噪声还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所以往往造成各种意外事故的根源。 3、预防噪声危害防护措施 建筑安装企业的噪声治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消除和减少生产中的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①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从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如用液压机代替锻造机,用液压铆钉机代替风动铆钉机,用焊接代替铆接。②控制声的传播:合理部局,新建改建扩建的企业在总体设计时,要合理布局,把高噪声的车间、作业场所与其它车间分隔开来,在有噪声的各种机械上装置消声器。③作好个人防护:要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认识噪声的危害和治理噪声的重要性,自觉作好个人防护。

职业性噪声聋(GBZ49-2014)小测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2014)小测 姓名:科室:分数: 1.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GBZ 49-2014)于()正式实施。 A.2014年10月13日 B.2014年12月1日 C.2015年3月1日 D. 2015年5月1日 2.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2014)将()听阈值纳入诊断分级指标中进行加权计算。 A.3000Hz B.4000Hz C.6000Hz D.8000Hz 3.GBZ 49-2014中将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列为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前提条件。 A.≥40dB B.≥45dB C.≥56dB D.≥60dB 4.标准中规定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z)和高频4000Hz 听阈加权值进行诊断和诊断分级,中度噪声聋加权值为()。 A.19~26dB B.26~40dB C.41~56dB D.≥56dB 5.标准中规定根据连续()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近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噪声作业”指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作业,即8h等效声级(A计权)()。 A.≥65dB B.≥70dB C.≥75dB D.≥85dB 7.语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不应该诊断职业性噪声聋。 A.小于 B.大于等于 C.等于 D.大于 8.新标准中规定噪声聋患者和()应调离噪声作业场所。 A.噪声敏感者 B.对话障碍者 C.中耳炎患者 D.传导性听力损失者 9.未排除暂时性听阈移位的影响,应将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后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 A.24h B. 36h C. 48h D. 60h 10.何为噪声敏感者?

噪声防治措施

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与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公路交通已不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至2008年,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已达到 12636 亿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已达到32868.19亿吨公里,我国公路交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在公路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另一个严重问题的出现—公路交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作为公路交通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每时每刻都在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睡眠和娱乐,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导致死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道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既然我们无法回避噪声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那么我们只能正视这种问题,并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减低其污染,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 公路交通噪声是指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交通噪声在现代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最难避免的噪声源。正常的环境声音是40dB作为噪声的卫生标准。当声音的强度超过此界限时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噪声的危害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损伤听力 噪声可以造成暂时性的或持久性的听力损伤,后者即为耳聋。一般说来,在80dB则可能发生危险。长期工作在80dB以上的环境,没增5dB,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增加10%。 1.2干扰睡眠 睡眠对人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使人的新陈代谢得到调节,使人的大脑得到休息,从而使人恢复体力和消除疲劳,保证睡眠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数量。一般40dB的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70dB 时可使50%的人受到影响;突发噪声达到40dB,使10%的人惊醒;60dB时,使70%的人惊醒。 1.3干扰交谈、工作和思考 实验研究表明噪声对交谈、工作的干扰是很大的,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噪声对交谈和工作的干扰情况对照

突发性耳聋指南(2015)

突发性耳聋诊断治疗指南(2015) 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 员会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既往国内虽然有很多突发性聋临床研究,但多为回顾性分析,指南的制订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2007年启动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随机、对照的研究数据,我们在此基础上参考德国和美国新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我国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 注:目前约90%的突发性聋病因不明,因此治疗上缺乏针对性。由于缺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文献报告的各种突聋治疗方法及疗效常有很大争议。截至2014年,国际上只有16项设有未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组的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较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只有30余项,其中部分为双盲对照研究,采用单一或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对照;还有3项前瞻性对照研究,但未采用随机方案;而其他研究,包括自愈率研究都未设立对照组或仅为回顾性分析,属于低质量证据。即使是上述少数几个前瞻性对照研究也未得出统一结论。基于上述原因,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了全国突发性聋多中心前瞻 性随机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1024例,根据不同的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比较了不同分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数据和结果。尽管美国和德国的突发性聋诊疗指南都很强调循证医学证据,但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其中主要原因与各国不同的医疗模式、保险机制以及临床经验等有关。我们应从中借鉴好的经验,但不盲从,根据我国多中心研究结果,结合实际国情,重新修订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规范国内突聋的诊治。 定义 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 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 处听力损失≥20dBHL。 2. 高频下降型:2000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3. 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 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0dBHL。

突发性耳聋应该怎么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215506745.html, 突发性耳聋应该怎么办 作者:胡纯红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764.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41-01 张先生正值事业发展高峰期,每天日程满满,经常加班到深夜,这天起床后发现他的左耳总有一个尖锐的声音在鸣叫,不胜其烦,但是不疼也不痒的,想到一天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等周末时再去看吧!李阿姨退休后可没闲着,带孙子给儿子做好后勤虽然累点,但看着儿子儿媳成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帮帮他们也是心甘情愿。一天,她发现她的右边耳朵突然听声音挺费劲儿的,“可能是肾虚”,李阿姨给自己下了结论,乘着接送孙子的时候去药店在店员推荐下买了点药开始吃起来。不过收效不大,等有时间想去医院看看是已经是1个多月以后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疾病,突发性耳聋就是现代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面对突然发生的听力减退会不知所措,也有的不以为意,延误治疗。我们只有对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才能保证对突发性耳聋进行一定的有效性治疗。那么,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呢?面对突发性耳聋又该怎么办呢? 1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在医学上又被称作为特发性耳聋,它是指找不到确切发病原因的一侧耳朵的听力突然减退,在数小时或几天以内出现,甚至是完全听不到了。有的人还会感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不少的人发病是在睡眠中,当起床以后就会感觉到耳聋、耳鸣。大多数的患者朋友年龄在中年,近几年发病率明显在不断上升,发病的年龄也在逐渐减小。 2 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 得了突聋怎么办?还治得好吗?在医生确诊突发性耳聋前,会对病变部位、程度通过听力学一系列检测确定性质、程度,并通过头颅核磁共振(MRI)排除一些颅内病变也会导致的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的疾病。在我国,早在2006年就已经制定了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南,并在2015年做了修订且并且把突发性耳聋分为了全聋型、平坦型、中高频下降型、和低中频下降型四种类型。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法对不同类型的耳聋进行治疗,可以让突发性耳聋患者得到更精准的治疗。 通常我们会采用的方法是综合治疗,在发病七到十天里尽早治疗,会对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有好处,因为越早治疗恢复听力几率就会越高。如果说你的听力下降不明显,要先到医院检查,经医生检查后给出意见是否要住院检查。如若听力受损严重,甚至还会出现头晕目眩的病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 安全评价推荐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受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防治 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他于1970年3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在修锻车间从事锻工作业,接噪职业史达35年。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1993年11月体检,在查纯音电测听时发现,他的双耳语频听阈高达35.4 dB(正常人应为≤25 dB),后多次复查听力,其听力损伤逐年加重,2005年10月双耳语频听阈达到50.6 dB,经医院治疗仍未见好转。经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后,依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性听力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因而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

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 噪声危害人体健康 1.行业与工种分布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而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业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热电厂的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水泥制造厂的破碎、研磨,纺织业的纺纱、织造、制条以及采矿业的凿岩、爆破、掘进等工种。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2种。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听觉敏感度下降、听力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噪声引起的听力阈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一般是先出现听觉适应、暂时性听力阈移,属于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继续接触高强度噪声,就可能发生永久性听力阈移,早期以影响高频听阈为主,时间延长会导致全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

编号:SM-ZD-96790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 防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职业性噪声聋是如何发生的?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机械的转动、撞击、摩擦、气流的排放,运输车辆的运行等而产生噪声。长期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早期会出现听力下降或听阈升高,产生听觉疲劳。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继续长期地接触强噪声,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这是由于内耳感音器官受噪声的作用,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推行性病变,即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主要有哪些表现?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聋属于慢性过程,患者初期除主观感觉耳鸣外,无耳聋感觉,交谈及社会活动能正常进行。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当听力损失到语言频段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表现出生活交谈中的耳聋现象,即所谓的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长期接触职业噪声所致劳动者听力下降得诊断及处理。?本标准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因压力容器、反应釜等爆炸导致得爆震聋得诊断及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854声学校准测听设备得基准零级GB/T7341听力计 GB/T7582 声学听阈与年龄与性别得统计分布?GB/T7583 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GB/T16180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403声学测听方法纯音气导与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3诊断原则?根据明确得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得听力损失或耳鸣得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与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她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4观察对象?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 0dB(HL)、 5诊断及诊断分级?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 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 5、1轻度噪声聋:26dB~40dB(HL) 5。2 中度噪声聋:41dB~55dB(HL)?5、3重度噪声聋:≥56dB(HL) 6处理原则?6。1 观察对象不需要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时患有耳鸣者例外。?6。2轻度、中度及重度噪声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作业场所,需要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486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系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2、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同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对生产场所的噪声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必须在特殊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1、耳塞的使用 (1)各种耳塞在使用时,要先将耳廓向上提拉,使耳甲腔呈平直状态,然后手持耳塞柄,将耳塞帽体部分轻轻推向外耳道内,并尽可能地使耳塞体与耳甲腔相贴合。但不要用劲过猛过急或插得太深,以自我感觉适度为止。 (2)戴后感到隔声不良时,可将耳塞稍微缓慢转动,调整到效果最佳位置为止。如果经反复调整仍然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改用其他型号、规格的耳塞试用,以选择最佳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41289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职业性噪声聋是如何发生的?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机械的转动、撞击、摩擦、气流的排放,运输车辆的运行等而产生噪声。长期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早期会出现听力下降或听阈升高,产生听觉疲劳。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继续长期地接触强噪声,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这是由于内耳感音器官受噪声的作用,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推行性病变,即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主要有哪些表现?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听觉系

噪声影响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噪声影响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噪声是一种人们不希望听到的声音,经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干扰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噪声是影响范围广泛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机会接触。 (一)基本概念 1、声音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音响感觉称为声音。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赫兹。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在这一频率范围的振动波称为声波。 小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两种声波在工业生产、医疗、航海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对从业人员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2.噪声从卫生学的角度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是声音的一种。 3.生产性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二)噪声的分类 噪声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1、按照来源生产性噪声可以分为: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

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 (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产生的声音,如空气的压缩或释放发出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 2.按照噪声随时间的分布情况,生产性噪声可分为: (1)连续性噪声。连续性噪声可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 随时间变化,声压波动小于3dB的称为稳态噪声,否则即为非稳态噪声。对于稳态噪声,根据频率的特性可分为低频噪声(主频率在300HZ以下),中频噪声(主频率在300HZ~800 HZ)和高频噪声(主频率在800HZ以上)。 (2)间断噪声。间断噪声又称为脉冲噪声,即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的噪声。 (三)物理特性及其评价 1.声强与声强级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声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波的能量。常用“I”表示,单位为瓦/米2(W/㎡)。 人耳所能够感受的声音,其强度范围很大,以1000HZ声音为例,正常青年人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最低可能听到的声音强度(听阈)为10-12 W/㎡,而产生痛觉的声音强度(痛阈)为1W/㎡。在技术和实践上引用了“级”的概念,即用对数来表示声强的等级,称为声强级。通常规定以听阈声强I0=10-12 W/㎡基准值来度量任何一声音强度I,取常用对数,则任一声音的声强级的计算公式:

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优讯-中国网 https://www.doczj.com/doc/c215506745.html,/info 时间: 2009-07-29 责任编辑: 小笨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当140分贝以上的强噪音所造成的急性听力损伤,叫作爆震性耳聋。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90分贝以上)造成的听力损伤,叫做慢性噪声聋。病人在临床上可有鼓膜穿孔、内耳出血、耳痛、耳鸣、眩晕、耳聋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 nbsp; 生产性噪声主要分为机械性、空气动力性、电磁性等。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 【临床诊断要点】 一、在工作环境中有长期接触较强(>90分贝)噪声或一次接触强烈噪声(>140分贝)的职业史; 二、初期检查听力曲线在3000~6000 Hz处出现一“V”型下陷,患者仅有耳鸣,尚无耳聋,进一步发展,“V”型凹陷增大变宽,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坡型下降,多为双侧对称性。 三、排除药物性,感染以及其它引起耳聋的原因。 四、不仅有听力损伤情况,尚伴有头昏、头痛、耳鸣、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以及其它系统相应的临床表现。 五、凡高频(3000、4000、6000 Hz)任一频段听力损失>=30dB(A)双耳平均听阈达到以下标准,可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噪声聋; 1. 轻度:轻微讲话听不清,听力稍下降至26-40dB者; 2. 中度:一般声音讲话听不清,听力下降平均达41-55dB者; 3. 重度:大声说话听力困难,双耳平均听力下降56-70dB; 4. 严重度:大声讲话严重听力困难,双耳平均听力下降至71-90dB; 5. 极严重:大声讲话听不见,双耳平均听力下降至91分贝以上。 六、突然耳痛、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耳道流血、鼓膜穿孔者。 【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最新版)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最新版) 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1J,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旧1。既往国内虽然有很多突发性聋临床研究,但多为回顾性分析,指南的制订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旧引。2007年启动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随机、对照的研究数据∽j,我们在此基础上参考德国和美国新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母J,对我国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 定义 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2.高频下降型:2ooo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3.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0dBHL。 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1dBHL。 注: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000Hz处有切迹)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ni器缺氧损伤所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下降型)。 流行病学 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美国突聋发病率为5~20人/10万,每年新发约4000~25000例口”“。日本突聋发病率为3.9人/10万(1972年)、14.2人/10万(1987年)、19.4人/10万(1993年)、27.5人/10万(2001年),呈逐年上升趋势旧8【。2004年德国突聋指南报告中发病率为20人/10万,2011年新指南中增加到每年160一400人/10万¨?。德国突聋患者高发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儿童罕见m1。我国突聋多中心研究显示,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l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左侧略多于右侧‘6|。双侧突聋发病率较低,约占全部患者的1.7%~4.9%,我国多中心研究中双侧发病比例为2.3%‘6I。病因及发病机制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29’3?,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旧1|。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2。33|。 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

突发性耳聋诊断及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与治疗 陈晟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然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SSHL)通常被称为突发性耳聋,是作为无法解释的,快速的听力丧失(通常在一只耳朵中)发生的,在即刻或几天内发生。 ?应该被视为医疗紧急情况。任何经历SSHL的人都应立即去看医生。 ?SSHL的病人推迟看病,因为他们认为听力损失是由于过敏,鼻窦感染,耳垢堵塞耳道或其他常见病症引起的。 ?延缓SHHL诊断和治疗可能会降低治疗的有效性。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十分之九的SSHL只有一只耳朵听不到。 ?通过进行听力测试来诊断SSHL。 ?如果测试在三个连接的频率中显示出至少30分贝的损失,则听力损失被诊断为SSHL。 例如,30分贝的听力损失会使会话语音听起来更像耳语。 ?许多人注意到他们早上醒来时都有SSHL。其他人首先注意到是当他们尝试使用耳聋的耳朵听电话时。还有人在他们的听力消失之前,听到一个响亮而令人震惊的“流行音乐”声。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人常常头昏眼花,耳鸣响或两者皆有。 ?大约一半的SSHL患者会自发恢复部分或全部听力,通常在发病后一到两周内。接受耳鼻喉科医师治疗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八十五将会恢复听力。 ?SSHL发病率为每年每5000人1人受累,通常是四十和五十岁的成年人。每年SSHL的新病例实际数量可能要高得多,因为病情往往没有被诊断出来。许多人快速恢复,永远不会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我国定义: ?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