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新乡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四单元。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有专业神职人员,卜辞中称“巫”“贞人”。然而王不但亲贞,而且亲卜,贞、卜全由商王一人主持。这反映出

A.商代占卜与祭祀职位形同虚设

B.商代神权政治色彩逐渐淡化

C.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代专制王权为神权所束缚

2.公元前500年,东部的齐国和燕国,铸造了形状不同的刀币。公元前355年,秦国开始使用半两钱,而南方的楚国使用铜铸布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商品经济居于领先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统一

C.经济文化差异影响货币形态

D.社会稳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3.“一个人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这是对先秦时期中国两种思想流派的叙述,这两种思想流派是

A.儒、法

B.儒、道

C.儒、墨

D.道、法

4.秦汉政府在以文书命令的形式下达某项行政事务时,往往会明确告诉下级完成期限,这个期限通常被称为“期会”或“会日”。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

B.官僚政治受到冲击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D.集权统治不断强化

5.下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据表中信息知,反秦大起义

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

B.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暴动

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领导发动

D.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激化

6.东汉太守--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现象反映出东汉

A.外戚干政现象严重

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

C.地方管理效率低下

D.中央集权潜伏危机

7.天兴(北魏道武帝拓跋理年号,398--404 年)初,朝廷规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又躬耕籍田,率先百姓。这表明北魏时期

A.社会经济持续繁荣

B.农业获得迅速发展

C.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D.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8.唐朝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

贡的义务外,其余--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这反映出唐朝的民族政策

A.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护

9.下图为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出土的壁画《马球图》。这幅壁画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华夷观念的盛行

B.通俗画开始流行

C.尚武精神的盛行

D.贵族生活的场景

10.唐文宗时,中书门下专门向皇帝奏请,要求刺史凡离任--月后,委派各州上佐,即长史、别驾或司马、录事参军,“各下诸县,取耆老、百姓等状”,即听取乡族势力对离任刺史工作的反映。这一举措

A.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强化了对中央官员的监督

C.保障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D.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11.《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名著,书中孙思邈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此书名为“千金”,并不是说其中药方价值千金,而是指“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见,《千金方》

A.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B.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

C.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

D.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12.宋代政府将佃农专门注籍为客户,既在原则上保证其国家“编户齐民”的地位,又将其与有“常产"的主户区别对待。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土地兼并的加剧

D.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13.造成下图所示漫画中“悲剧"的措施是

A.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C.使枢密院与“三衡”分权

D.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

14.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器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展现了江南经济发达的局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吴中健儿驾舞龙舟竞技、姑娘们打秋千、妇女拾翠的场景均出现在宋词中。这说明,宋词

A.刻画文人形象

B.体现世俗乐趣

C.反映秀美景趣

D.描写都市生活

15.北宋理学家张载在《正蒙●西铭)一书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

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

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16.下表所示为西夏君主三次获得邻国皇帝封号的背景。这反映出

A.西夏当时无法与邻国保持和平

B.西夏地位与邻国势力变化相关

C.蒙古灭亡西夏的战争困难重重

D.蒙古和西夏联合灭亡南宋王朝

17.以下是对中国古代某--地方行政制度的描述:“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这一制度指的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道府县制 D.分封制

18.元朝实行严格的夜禁政策,但时人诗歌不乏对夜市的描写,如“城閨南有市,灯火夜眠迟",“市声初息水声闻,月照虹桥夜未分”。这从侧面反映了元朝

A.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

B.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

C.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D.封建专制制度的废弛

19.下表所示为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及的一段史实,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8天内)各部门送进皇宫的奏折及其呈报的事件数量(单位:件)。据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A.朱元璋是古代最勤奋的帝王

B.废丞相导致皇帝的负担加重

C.明代初年国家政局极不稳定

D.内阁成员处理政务能力薄弱

20.永乐年间,明朝允许江东蒙古人及女真人朝贡和互市。如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敕镇守辽东保定侯孟善日,缘边鞑靼、女真野人来朝及互市者,悉听其便,但禁戢士卒勿扰之”。这反映出当时

A.蒙古部众归顺明朝

B.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C.明朝边疆政策保守

D.汉蒙矛盾彻底化解

21.下图所示是高-某同学为学习明代某-历史事件而整理的笔记,横线处应填人的内容是

A.扩大政治影响,彰显大国风范

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22.清顺治时,包括盐课.榷关及某些杂税项目在内的工商税收与地丁银的比率约为13 ; 87,康熙中期上升到14 : 86,乾隆中期则增至约29: 71。这一变化源于

A.工商税收名目增多

B.工商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C.新生产方式的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23.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军队,长期驻扎西宁,直接介人青海蒙回各部诸多事务。自此以后,清朝派往蒙古各地、天山南北的领兵将领在战后大多转化为驻防的将军大臣。这些举动

A.扩大了清朝前期的国家版图

B.强化了“改土归流”的政策

C.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北的管理

D.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24.明清两代,朝廷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编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编纂时按照朝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由此可知,这些大型典籍的编纂旨在

A.总结传统文化精髓

B.彰显皇帝丰功伟绩

C.探索近代自然科学

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統治机制一“封建亲威,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一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級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秉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4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四类唐诗的共同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8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

材料

东京东水门内商业街道及网点分布图

注:1.正店是指有曲酒专卖权的酒店,拥有造酒作坊,是专门接待京城中上层社会人士的饮食业场所。2.图中的圆形皆为商业网点。

摘編自朱金、朱晓峰《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

研究——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从上图中提取关于宋代商业的--个信息,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结论正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就基本层面而言,宋元以前的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惠时,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变方向。这就致使海洋观的开放趋向始终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也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

摘编自吴珊珊、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末明初之后中国海洋安全隐患的表现及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8 分)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试卷相应空白处。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右)”体现了我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①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③严格的等级差别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 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 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和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判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结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5.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在其著作《国史十六讲》中写道:汉高祖刘邦“在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采取折中主义。他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这里的“封建制”是指A.分封制B.禅让制 C.宗法制D.行省制度 6.读懂古代诗歌也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如孟郊的《登科后》、白居易的《登第》,这些诗句反映的是 A.科举制B.世卿世禄制 C.恩荫制D.谏议制 7.某段材料描述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尚书省长官 C.元代的中书省长官 D.明代的内阁官员 8.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据此推论他巩固新朝的指导思想是 A.重用文臣B.杀戮功臣 C.强化皇权D.废除丞相 9.下列能够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 B.“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C.“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D.“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院学士内制” 10.阿里斯提德是雅典政治家,他在投票的当天,有一个不识字的市民走到他面前,要求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他照办了,结果他被放逐。这一放逐制度的创立与谁有关 A.梭伦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D.查士丁尼 11.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1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 一、单选题 1.阿拉伯学者在翻译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地区的哲学、文学、数学著作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和创新,撰写了大量的哲学和科学著作,促成了阿拉伯文化的大发展。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融合了多种文明的特质B.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局限于哲学与科学领域D.缺乏自身的民族特色 A.多元一体文化格局逐渐形成B.地理环境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C.整体世界的形成和持续发展D.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3.公元前324年,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迎娶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为妻,许多马其顿将领也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他还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据此可知,亚历山大此举() A.意在缓和马其顿王国内部矛盾B.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C.消除了帝国各民族之间的隔阂D.导致希腊文化取代了东方文化 4.近现代欧洲历史学家汤普逊曾说:“尽管说欧洲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散发着腐朽而恶劣的臭味。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的存在使得欧洲社会从早期尚武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渐渐转化为服从法律、忠诚守纪的近现代西方法律精神,封君封臣制在欧洲中世纪的社会时代起到了关键的过渡作用。”下列属于该学者对于封君封臣制度观点的是() ①是导致欧洲中世纪晚期黑暗政治的罪魁祸首 ②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在欧洲社会制度的演变之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5.《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西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A.长于借鉴缺少创新B.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C.文明影响广泛深远D.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太和八中2021—2022学年度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心集权 2.传奇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打算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诞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白( ) A.中心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3.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 ) 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 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5. 宋朝有一条法规,“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觉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开除,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法规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法规产生的乐观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把握了臣属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6.下面是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表(部分),从表中不能猎取的信息是( ) 姓名离职缘由任职时间姓名离职缘由任职时间 窦婴开除1年又2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 公孙弘去世2年又4月赵周下狱死2年又7月 许昌开除3年又8月刘屈氂下狱腰斩1年又2月A.丞相在位时间较短 B.中心统治力气加强 C.君主专制加强 D.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有所转变 7.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心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8.“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 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是指( ) A.隋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 9.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心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制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心。”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把握地方 C.缓解民族冲突 D.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10.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旧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1.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2.历史课上,争辩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化,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新乡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四单元。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有专业神职人员,卜辞中称“巫”“贞人”。然而王不但亲贞,而且亲卜,贞、卜全由商王一人主持。这反映出 A.商代占卜与祭祀职位形同虚设 B.商代神权政治色彩逐渐淡化 C.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代专制王权为神权所束缚 2.公元前500年,东部的齐国和燕国,铸造了形状不同的刀币。公元前355年,秦国开始使用半两钱,而南方的楚国使用铜铸布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商品经济居于领先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统一 C.经济文化差异影响货币形态 D.社会稳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3.“一个人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这是对先秦时期中国两种思想流派的叙述,这两种思想流派是 A.儒、法 B.儒、道 C.儒、墨 D.道、法 4.秦汉政府在以文书命令的形式下达某项行政事务时,往往会明确告诉下级完成期限,这个期限通常被称为“期会”或“会日”。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 B.官僚政治受到冲击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D.集权统治不断强化 5.下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据表中信息知,反秦大起义 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 B.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暴动 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领导发动 D.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激化 6.东汉太守--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现象反映出东汉 A.外戚干政现象严重 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 C.地方管理效率低下 D.中央集权潜伏危机 7.天兴(北魏道武帝拓跋理年号,398--404 年)初,朝廷规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又躬耕籍田,率先百姓。这表明北魏时期 A.社会经济持续繁荣 B.农业获得迅速发展 C.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D.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8.唐朝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旧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 l.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考生本人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下游、北方辽河上游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 各具特色,相互间又有些影响,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A. 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 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 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D. 当时出现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制 2.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革,如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与百姓”,行 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据此可 知这些变革( ) A. 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 C. 使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解体 D. 土地制度成为变革核心 3. 秦朝建立后,又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修五尺道加强对云贵一代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秦朝的这些措施( ) A.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C. 推动了统一国家疆域的扩大 D. 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 4. 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孝文帝改革,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同时,水利事 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游牧民族的进入,北方畜牧业也有所发展。以至于呈现出“百姓殷阜,年登俗 乐”的繁荣景象。此种变化() A. 延缓了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 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赵陵山77号墓为苏州良渚文化早期的一座重要墓葬。该墓不仅有彩绘痕迹,而 且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除了陶器、石器外,仅玉器就达125件(套)之多。在墓主腰部右侧放置了代表权力的石钺,其孔内为神人鸟兽透雕玉饰。据此可知,当时的良渚() A.文明水平世界领先B.中原文化特征比较明显 C.已出现了社会分层D.产生以玉为代表的礼制 2. 有学者指出:“周自武王灭殷,周公、成王践奄(指周公征伐武庚叛乱及其同盟 军奄国)以后(国)遂被制度划一的各(封)国所取代。”据此可知() A.剥夺了封国治理的自主权B.促进了政治文化的同质化 C.标志着国家治理走向成熟D.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3.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 方为政乎天下之时”。三人的这些言论都() A.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B.否定传统社会秩序 C.说明复古已成为潮流D.具有强烈民本色彩 4. 春秋初期,秦武公在新开拓的疆域首先设立邦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甘谷县);第二年又设置杜县(今陕西杜陵县)、郑县(今陕西华县);随后楚、晋等国亦置县。这说明当时() A.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B.自耕农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C.分封制已经彻底崩溃D.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变化

5. 下图所示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漫画。据图可知,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 A.增加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强化了君主专制的统治 6. 在魏晋南北朝近四个世纪中,先后出现过34个政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 水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A.政治变迁与门阀士族相关B.分裂和动乱孕育着统一因素 C.民族冲突和民族交融并存D.政治制度承袭秦汉而有所损益 7. 下图所示是755年与760年唐代课税户与课口的变化情况(单位:户),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民赋税负担减轻B.土地兼并的严重 C.社会经济臻于鼎盛D.社会局势的动荡 8. 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陆贽知贡举时,得到好友补阙梁肃和郎中王杰“佐之”,有八人为梁、王二人所推荐。因为这八人久负文才,极一时之选()A.传统选官观念犹存B.官场贪污腐败盛行 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D.官员主导科举结果

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疫情防控志愿者小组有20名志愿者,由党员和大学生组成,其中有15人是党员,有9人是大学生,则既是党员又是大学生的志愿者人数为() A.2B.3C.4D.5 2.命题“有些梯形的对角线相等”的否定是() A.有些梯形的对角线不相等 B.所有梯形的对角线都相等 C.至少有一个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D.没有一个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已知幂函数f(x)=(3m2﹣11)x m在(0,+∞)上单调递减,则f(4)=()A.2B.16C.D. 4.“α是第四象限角”是“是第二或第四象限角”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现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大轮有64齿,小轮有24齿,当小轮转一周时,大轮转动的弧度是() A.B.C.D. 6.某灯具商店销售一种节能灯,每件进价10元,每月销售量y(单位:件)与销售价格x (单位:元)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y=﹣10x+500(20<x≤40且x∈N).则灯具商店每月的最大利润为() A.3000元B.4000元C.3800元D.4200元 7.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11,+∞)B.(﹣∞,11)C.(23,+∞)D.(﹣∞,﹣1)8.已知x>0,y>0,且x+2y=2,则的最小值为() A.24B.25C.26D.27

9.已知a=0.590.61,b=0.610.59,,则() A.a<b<c B.c<a<b C.c<b<a D.a<c<b 10.已知,则=() A.B.C.D. 11.已知f(x)是定义在[﹣5,5]上的偶函数,当﹣5≤x≤0时,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0的解集为() A.(﹣π,﹣2)∪(0,2)∪(π,5]B.(﹣π,﹣2)∪(π,5) C.(﹣5,﹣2)∪(0,π)∪(π,5)D.(﹣5,﹣2)∪(π,5) 12.已知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1)为偶函数,且f(﹣1)=5,则f(1)+f (2)+⋯+f(2021)=() A.10B.﹣10C.﹣5D.5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13.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则=. 14.函数的值域为. 15.已知函数f(x)=log2|x﹣1|,则不等式f(1﹣x)≤2的解集为. 16.已知,,则cos2α+cos2β=.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求值: (1); (2).

【历史】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

2021-2022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一、选择题 1.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的墓葬大小不同。个别大墓有随葬品多达一百多件,小墓的随葬品极少,有的只有一件獐牙,或有一个纺轮、一把蚌镰、一件陶鼎等。这明显反映了当时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多元一体的文明 C.尖锐的阶级对抗 D.贫富分化的形成 2.公元前841年,历史上“国人暴动”发生,国君出逃,政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此国君是指 A.周厉王 B.周幽王 C.周平王 D.商纣王 3.晋在春秋时期,政权已逐渐为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控制。后来范氏和中行氏、智氏或被瓜分或被消灭,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韩、赵、魏三家手中。至公元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亡。这反映了该时期 A.诸侯势力不断崛起 B.社会正在发生转型 C.分封宗法制度盛行 D.诸侯争霸割据一方 4.商鞅变法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形成 C.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 D.便于贯彻儒家的礼仪制度 5.清代魏源曾从政治维度对《诗经》做过诠解,说:“盖诗乐之作,所以宣上德而达下情,导其郁懑,作其忠孝,恒与政治相表里,故播之乡党邦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由此可知,《诗经》 A.起到了推行社会教化的功能 B.是孔子所作实施乐教的文学作品 C.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 D.体现了孔子对礼乐制度瓦解的担忧 6.下图是秦朝统一文字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A.统一的文字字体应为隶书 B.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标志着我国文字走向成熟 7.钱穆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秦朝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晋人早有县制”。由此可知 A.秦代之后分封退出历史舞台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 C.作者意在完全否定分封制度 D.秦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 8.汉武帝接受建议,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庶子分割原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一举措 A.缓和了朝中君权相权矛盾 B.扩大了中央辖地范围 C.为平定七国之乱打下基础 D.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9.“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始于刘邦起兵,终于王莽覆灭,记述了二百三十余年间的史事人物。”据材料描述,判断此史书是 A.《春秋》 B.《史记》 C.《后汉书》 D.《汉书》 10.下图所示内容,可用来描述 A.宋金对峙 B.南北朝对峙 C.三国鼎立 D.唐末藩镇割据 11.北魏拓跋硅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 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 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 12.隋文帝时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宇文氏的六官制度,恢复原来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A.凝聚人心促进政治统一 B.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考古证明,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上已经邦国林立,有的都城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 C.确立了成熟的政治体制 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2. 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己进入青铜时代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3.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这种历史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 4.周初受封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鲁、晋、燕等,在夏商时期皆为蛮、夷、戎、狄各族所居,长期徘徊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无例外地建立起奴隶制政权。由此可见,分封制 A.推动了区域社会形态的进步B.使周疆域内各民族形成同源共族观念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日益完善 D.有利于实现周天子对天下的垂直管理 5.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下列观点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言无二贵,法不两适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提倡仁政,民贵君轻 D.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B.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 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国君集权趋势已经出现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盂、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A.已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 B.呈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C.南北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D.古蜀地区积极学习中原文化 2.“由是天子之尊,非复(不仅是)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的周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秦被视为蛮夷之国。《史记》认为这些蛮夷之国的诸侯王与黄帝有着血缘关系,都是黄帝的后代。《史记》的这一记载体现了司马迁 A.华夷有别的观念 B.家国一体的史学观点

C.一体多元的思想 D.华夏同源共祖的观念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其主要职责在于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可以发兵征讨。这表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A.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B.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 C.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D.加强了对西域的治理 5.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极大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使选官制度更加公平 6.公元623年,药师惠日等人自中国返回日本后上奏天皇:“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须常达。”之后,药师惠日等被起用为第一批遣唐使,后来,陆续来唐的遣唐使多达十余批。这一时期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来华,主要是学习唐代 A.变化创新的政治制度 B.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 C.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D.融合创新的理学思想 7.中国古代的某位思想家,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人人心。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张载 C.朱熹 D.王阳明 8.下表为《宋史》列传中部分人物的出身一览表。据此可知,北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名校大联考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名校大联考高三(上)期中历史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有学者指出:周代分封制尽管以血缘亲疏关系为基础,但随着被嫡长子排除于王位 继承权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也使子族与母族之间的血缘纽带日益松弛。其意在说明,周代分封() A. 加剧了统治者内部矛盾 B. 阻碍了宗法体制的推广 C. 导致了宗族力量的分化 D. 强化了周天子共主地位 2.春秋早期,各诸侯国境内多有荒草杂木之地,到战国中期有的已是“无长木”“无 雉兔鲋鱼”的农业生产区。这一变化表明() A. 铁犁牛耕得到普及 B. 人居环境已急剧恶化 C. 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D. 生产力水平得到发展 3.如表为汉代画像砖石中“士形象”图数量及分布表。据此可知,这些画像砖石() A. 是研究先秦的直接史料 B. 促进了儒家思想社会化 C. 反映了汉代文化多元化 D. 再现了汉代的社会原貌 4.唐代中期以后,大批私营工商业者将大量经营利润或用于买田置地,“江淮诸道富 商大贾,并诸寺观,广占良田”,或用于出资买官,“今商贾贱类,台隶下品,数月之间,大者上污卿监,小者下辱州县”。这表明,当时() A. 国家放弃抑制工商业政策 B.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C. 私营工商业转向了封建化 D. 土地兼并开始走向合法化

5.宋代在国家法定的最低一级政府——县政府外,出现了乡级政府的雏形——乡司, 乡司长官称乡书手(“乡长”),主要负责编制户籍和赋税簿账。据此可知,宋代() A. 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治理 B. 开创了“皇权下县”的先例 C. 完善了乡级政府管理体制 D. 削弱了县级政府部门职权 6.如图是元代画家吴镇的《芦滩渔父图》,画上所题为:“红叶村西夕照余,黄芦滩 畔月痕初。轻拨棹,且归欤,挂起渔竿不钓鱼。”落款是“梅老戏墨”。据此可知,该画() A. 蕴含了儒家隐逸思想 B. 开启了文人画的先河 C. 体现了反礼教的精神 D. 具有借景抒怀的情趣 7.1817年,清嘉庆帝规定:“福建、安徽……所有贩茶赴粤之商人,俱仍照旧例, 令由内河过岭行走。永禁出洋贩运,倘有违禁私出海口者,一经拿获,将该商人治罪,并将茶叶入官。”这一规定() A. 旨在限制中外贸易发展 B. 增加了茶商运营的成本 C. 表明闭关政策正式实施 D. 利于政府垄断茶叶市场 8.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等列强闻风提出签约要求,清朝君臣认为, “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性命,制驭之术,全在一切持平”,从而签订了更多的对外条约。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A.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B. 突破了传统外交的束缚 C. 对列强采取了分化策略 D.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理念 9.“1863年秋及1864年初,(江浙地区)中国人曾被高价所诱,差不多卖掉了他们 所产的全部原料,不得不购入外国棉织品。”这一现象表明,当地() A. 农民的购买力大幅下降 B. 农村经济破产日益加剧 C. 传统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D. 农业生产开始了商品化 10.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宣布实行革命的16个省出现了25个都督,其中军人占 14个。1912年3月,北京政府建立时,“二十二省的都督,十五个是军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后()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 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③属于嫡长子,所以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③,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①不是嫡长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②不是嫡长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不是嫡长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回归教材”法,其实教材才是任何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化肯定都会有教材的痕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回归教材法就是利用试题的这一特点,将题干表述内容定位在教材中,紧紧抓住和教材相关的“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正确选项的一种方法。 2.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其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 ) A. 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 B. 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C. 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D. 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答案】B 【解析】 【详解】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汉武帝除了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减三公的权力外,还任命布衣为相,以降低丞相的身份和地位,接着又以各种过错为由对丞相严厉处罚。汉武帝时,大多数丞相没有善终,并非他们有多大的罪过,而是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故B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对相权的分割,排除A;选项C不是汉武帝的基本用意,排除;材料主旨是削弱相权,并未凸显出皇权至上的特征,排除D。 3.后世史家评论汉朝政局时说:“先有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国家大权,逐渐由三公而旁落于刺史州牧之手……形成豪杰割据之势。”这表明当时 A. 地方王国的问题亟待解决 B. 皇权与门阀政治相对平衡 C. 中央集权制在变革中发展 D. 监察官员缺乏制衡的机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为解决外戚、宦官专权威胁皇权的问题,汉朝政府中央官制发生相应变化,刺史州牧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在加强专制皇权的同时,也导致地方上的割据势力逐渐形成。这表明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应对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因此C正确;地方王国的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已基本解决,排除A;皇权与门阀政治相对平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现象,不是汉代的特征,故B错误;皇权至上,监察官员在制度上不可能不受约束,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西汉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西汉为解决外戚、宦官专权威胁皇权的问题,逐渐形成刺史州牧制度,同时也导致地方上的割据势力逐渐形成,这表明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应对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4.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 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 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 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高一(上)期中历 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有学者指出,周代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君主的地位与权力,其余诸子只能另立宗室。 尽管在隶属关系上,“君有合族之道”,但是,仅就君主的公室而言,其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该学者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制() A.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促进了宗族团结 C. 维护了王室权威 D. 确立了等级秩序 2.如图是吕克勤主编《中国古代史》中有关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示意图。由此可知此时 () A. 社会等级森严 B.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C. 神权色彩浓厚 D. 权贵阶层开始出现 3.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 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质子制度反映了() A. 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 B. 诸侯争端有效解决 C. 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 D.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4.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 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 B. 巡行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主要职责 C. 王朝政府注重强化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 D. 加强专制主义统治是王朝政府重要手段 5.魏徵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 金币、萨珊波斯(224-651)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这一考古发现() A. 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 B. 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 C. 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 D. 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 6.如表是唐朝后期南北户数升降比较表,表中数据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安史之乱造成社会动荡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北民南迁促进南方发展 D. 两税法取代租调制 7.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 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这一变化() A. 客观上使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减弱 B. 推动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C. 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D. 促使均田制度渐趋瓦解 8.“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 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卷

2021-2022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卷选择题 1. “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比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南斯拉夫某地一块碑文土的一句话,它反映了哪一历 史事件( ) A.子弹涂抹猪油事件 B.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变化是()①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②工业材料以棉花为主③交通运输业从地面向天空发 展④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表述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 C.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4. “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 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 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三角贸易 5.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创新等实 力领先全球。下面标志着美国诞生的历史事件是( ) A.来克星顿打响抗英第一枪 B.萨托加战役扭转战局 C.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D.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6. “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18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材料认为欧洲政治进化 的动力源于() A.文艺复兴 B.法国大革命 C.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诞生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 题 一、选择题 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气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2. 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炎、黄两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他们主要是因为() A.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 B.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C.发明农业和医药 D.打败蚩尤 3.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启,家天下 C.尧传位于舜 D.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 4. 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A.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司母戊鼎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5. 下列对下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多为占卜记录 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反映了夏朝的历史 D.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6. 《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政治局面发生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7.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荒地的开垦 B.农民的出现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8.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摇役,老三被国君派往某县做县令。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9. 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 的是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10.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齐国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国 11. 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 该是()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12.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有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 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楹联里的“太守”是 A.大禹 B.李冰 C.管仲 D.商鞅 13. 下图所示内容中的“圣人”的指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4. 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15. 近阶段被大家热捧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芈月的姐姐芈姝在前 往秦国途中生病了,芈月拿着女医开的药方去买药,结果没有人看得懂药方,有一个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高一(上)期中 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如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2.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且“神农能殖嘉谷”。由此可以推知() A.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 B.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C. 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 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3.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该制度对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这一制度是指() A. 内外服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4.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 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 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 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 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 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各诸侯国“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出现所谓“政由方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这些现象()

A. 促使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 表明周天子仍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C. 说明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 加速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 6.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 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 荀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老子 7.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如图展示的措施起到的作 用() ①促进文化交流 ②强化君主专制 ③推动经济财 ④增强民族凝聚力 ⑤巩固国家统一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汉朝初期,刘邦总结秦亡的教训,采取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官制,出现了西汉的王 国问题,汉武帝时期,采用推恩令,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封国在 两汉时期一直存在。如图是汉初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巩固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 行政制度的多元化有利于加强皇权 C. 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仍有重大价值 D. 该制度的实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9.为了尽快平定黄巾军起义战事,东汉政府将军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这一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