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点整理

实用文档

计算机教师资格证归纳总结

目录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1)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1)

第一节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1)

第二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

第一节普通高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及理念 (1)

第二节普通高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1)

第三节普通高息技术课程目标 (1)

第三章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知识 (1)

第一节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1)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2)

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 (2)

第二章课程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2)

第一节高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 (2)

第二节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2)

第三节学习风格分析 (2)

第四章教学容分析 (2)

第一节学习容的分类 (2)

第二节学习容的分析方法 (2)

第三节高息技术课程学习容分析 (2)

第五章教学目标设计 (2)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 (2)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设计 (3)

第六章信息技术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3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3)

第二节传统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 (3)

第三节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3)

第四节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优化 (3)

第五节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 (3)

第七章教学过程设计 (3)

第一节信息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3)

第二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3)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 (4)

第一章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指导 (4)

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4)

第二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指导 (4)

第三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指导 (4)

第二章课堂组织调控 (4)

第一节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和策略 (4)

第二节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调控方法 (4)

第三章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运用 (5)

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5)

第二节信息技术实践教学 (5)

第三节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 (5)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5)

第一章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5)

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 (5)

第二节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评价 (5)

第三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方法 (5)

第四节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绩效评价 (5)

第二章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6)

第一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6)

第二节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评价 (6)

第五部分计算机知识 (6)

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 (6)

第二章多媒体技术应用 (7)

第三章网络技术应用 (7)

第四章数据库 (8)

第五章人工智能 (8)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1、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客观性、时效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共

享、可存储、可加工处理。

2、信息技术概念?

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

类技术,是能扩展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是能代

替和延伸人的感官及大脑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3、信息安全概念?

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

及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来意的原因

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4、信息安全三要素?

性:是指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

过程。

完整性: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

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用户篡改或篡改后能够被迅速

发现

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

正当的拒绝

5、获取信息的途径?

(1)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

(2)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

(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4)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获取信息;

(5)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

(6)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

(7)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

(8)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

6、信息获取的过程?

定位信息需要-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保

存信息-评价信息-反馈信息

7、信息获取的工具?

扫描仪、照相机、录音设备、摄像机、计算机

7、信息获取的原则?

主动及时原则真实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

7.信息价值的判断

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实效性+适用性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国际互联网)概念?

指中华人民国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实现信息的国际

交流,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第二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第一节普通高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及理念

9、高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基础性:高息技术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

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

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嘘声在未

来学习型社会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综合性:高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其容既包括

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

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

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

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道德伦理、

法律法规等。

人文性:高息技术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而设置,即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

丰富的文化价值,即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涵,又体

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10、高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

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第二节普通高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11、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三个特点?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课程目标;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容;

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12、高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容(选修、必修)?

(1)必修: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

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

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2)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

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

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

术专题设置的。

第三节普通高息技术课程目标

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4、学生的信息素养?

(1)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

力;(2)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

进行评价的能力;(3)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

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

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15、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章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知识

第一节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16、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混

合学习理论+有效教学理论

17、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文献研究、反思研究、行

动研究、比较研究

18、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

(1)感测技术。扩展感觉器官的功能( 2)通信技

术。扩展传导神经的功能(3)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扩展思维器官的功能(4)控制技术。扩展效应器官

的功能。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

93、学习需要的几个步骤?

1)确定期望的状态;2)确定现状;

3)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94、学习者分析包括?

1)学习认知成熟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智力与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 0~2 岁)、前运算( 2~7 岁)、具体运算( 7~11 岁)和形式运算(11~15 岁)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约11~15 岁)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的能力,其思维特征表现为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等。

2)学习者的性别。对于男性,教学更鼓励其自我探索以增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女性,适当地鼓励学习者多问多听多交流。

3)学习者的动机水平;

4)学习归因类型;

5)学习者的焦虑水平。

6)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7)学习者文化、背景。

94、学习者的焦虑水平?

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对于不同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不同压力水平的教学。对于低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有较大压力水平的教学;而对于高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较低压力水平的教学。

95、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1)信息加工的方式:习惯于归纳推理还是演绎推理;是喜欢动态视觉刺激,静态视觉刺激,语言文字刺激还是喜欢听觉刺激;

2)动手学习:是深思型还是冲动型;是依赖型还是独立型。

3)感情的需求: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能自动激发动机;能坚持不懈。

4)社会性需求:喜欢与同龄学生一起学习;喜欢向同龄同学学习;需要经常得到同龄同学的赞同。

5)环境和情绪的需求:喜欢安静、背景声或音乐;喜欢弱光和低反差;喜欢一定的室温;喜欢学习时四处走动;喜欢在某固定时间学习;喜欢某种座椅。

9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媒体条件分析的任务是了解都有哪些教学媒体可以使用以及每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征是什么。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是指教学媒体影响教学决策的特征。

(1)传统教学媒体:教科书、其他印刷品、板书、实物、模型、图片等。

(2)现代教学媒体:

视觉:幻灯片、投影仪等。

听觉:广播录音等。

视听媒体:电影、电视、录像、光盘等。

系统媒体:语音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

系统等。

97、教学设计效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一般以前者为主。

第二章课程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第一节高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

1.高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容系统全面+注重问题解决+活动涉及开放+关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2.高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明确任务、总结和评价任务

(2)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

(3)网络学习法第二节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对象的大众性和地域性原则

2)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原则

3)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

4)教学实施中要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原则

5)教育实施中的教师指导原则

4.学习风格的构成因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

第三节学习风格分析

5.学习风格特征?

稳定性:学习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形

成之后很少因学习其他容或学习环境改变而变化。

独特性:学习风格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诅咒组织

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收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

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

个性特征。

活动与个性功能: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因素间

接的影响学习。个性的学习风格直接参与学习过程,

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同时,过程及其结果又受到个

性的影响,两者是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

6.学习风格类型?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思考型和冲动型

序列型和整体型

第四章教学容分析

第一节学习容的分类

98、广义的知识分类?

1)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指个人有

意识地提取线索,并能直接加以加快和述的知识。

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

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计

算机网络的连接设备,声音、图形、图像、动画、

视频的格式,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容属于此类。

2)程序性知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知识的基本概

念,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使用文字处理、图

表处理等工具软件进行信息的加工,使用检索工具

获取所需信息,运用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及统计

的方法进行具体操作,运用自然语言、流程图、

伪代码等方法表示算法,使用匹配方法、递归方法

设计程序求解简单问题等容属于此类知识。

99、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是学习者学会述事实或观点的能力。

2)智慧技能。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外界环境保持接

触的能力,就是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控制注意、学习、记忆、

思考等行为的在的组织技能。

4)动作技能。

5)态度。

第二节学习容的分析方法

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程序分析法

第三节高息技术课程学习容分析

100、学习容分析?

1.信息技术基础: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它

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又是后续选修模块的前

提;

2.算法与程序设计:希望学生借此锻炼和提高思维

能力,向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

3.多媒体技术应用:首先强调多媒体技术而不是多

媒体作品,其次强调技术应用,不是局限于技术本

身的围

4.网络技术应用:介绍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

主要应用

5.数据管理技术:利用现有或根据需要设计建设合

适的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辅助学习和生活,从中

体验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可

以为知识管理和知识发现奠定技术思想基础。

6.人工智能初步:定位在了解和体验上。

100、学习容的分析方法?

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程序分析

101、高息技术课程教学容的作用和地位?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课程中每

一章、每一节的教学容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把握好每节知识容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够对具体的

教学容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102、高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确定任务的重点有两个依据:

一是在全部学习任务中必须优先完成的任务(或者

是优先满足的学习需要)。所谓优先,是指教学时

间和精力的投入、条件的创设都应给予充分保证。

二是任务的重点应尽可能满足相对较高层次的学习

需要,这样的学习目标才真正值得我们充分给予时

间和精力保证。

第五章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

103、教学目标特点?

1)指向性。指教学活动后学生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

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应该发生的变化。

2)层次性。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循序渐进性和学段的

密切相关性上。

3)系统性。指由若干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组成的一

个有机联系的教学目标系统。

4)灵活性。指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有一个适宜的调

整空间。

104、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

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基本知识。能熟

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

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

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相关

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学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

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105、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

1)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容、运用教学方法、教

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

控的重要手段。

106、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述的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

述教师做什么;

2)教学目标的述应力求明确、具体。

3)教学目标的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与层次性。

4)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先前经验、兴趣和要

求。

5)设计教学目标应具有适应性,可随不同的教育和

社会情景而变化

105、教学目标三大类?

1.认知领域的目标:知识+领会(最低层次的理解)

+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领域的目标: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之+价

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3.动作机能领域的目标:知觉+定向(定势)+有指

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107、认知领域的目标?

1)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通原理的回忆,对方法

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2)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指这样的一种理解或顿悟:个人不必把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联系起来,也不必弄清它的最充分的含义,便知道正在交流的是什么,并能够运用正在交流的这种材料或观念。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的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4)分析,将材料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弄清各种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

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包括发表一篇

容独特的学说或文章,拟订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

一套抽象关系。

6)评价,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这是最高水平

的认知学习结果。

108、情感领域的目标?

1)接受(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些特定的现象或刺激,如静听讲解、参加班级活动、意识到某问题的重要性等。

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

3)价值化,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某种价值作奉献。

4)组织,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

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

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

观体系。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个人具有长时间控

制自己的行为以至发展出性格化“生活

方式”的价值体系。

109、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1)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2)定向(定势),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

4)机械动作,指学习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此阶段的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5)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迅速、连续、精确和轻松为指标。

6)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装置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7)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设计

110、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

1)教学对象。要明确学生为行为主体。

2)行为。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描述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是核心要素。

3)条件。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也是学生完成行为时所必需的情境。包括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和问题明确性等因素。

4)标准。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可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标准的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

111、设计行为目标的优点?

1)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2)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标。

3)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4)教学目标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沟通。

112、设计行为目标的局限性?

1)行为目标的撰写比较机械、琐碎。

2)行为目标通常反映的是比较简单的、低层次的学习容,有些容的学习过程无法以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很难用行为目标进行设计。

3)行为目标的罗列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

4)在教学之前,选明确提出具体的目标有悖于发现

学习。

113、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

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

调查等技能。这两个方面就是过去常说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即“双基”。

2)过程与方法。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

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

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

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以及做事应具

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在新课改中提及的情感

是一种广义的情感,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

康和人格健全。

114、设计三维目标的原则?

1)目标要导学化;

2)目标要问题化;

3)目标要操作化;

4)目标要操作化;

5)目标要有序化;

6)目标要一体化。

115、三维目标的描述类型?

1)结果性目标。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到达的

学习结果,描述时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

量,可评价。

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维度,也可用于“过程与方法”维度。

第六章信息技术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传统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

116、传统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1)讲授教学法;2)直观演示法3)任务驱动法4)

游戏教学法5)例教学法6)将演练教学法7)探索式

教学法8)竞赛教学法

117.有效例的基本特征?

基本型、基础性、例性

118.例教学的步骤?

1.掌握“个”的阶段

2.掌握“类”的阶段

3.理解规

律阶段4.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

第三节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119.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方法选择的因素?

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

体验信息技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等方面带

来的变化,由此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冶

信息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存进他们多种能力、

个性情感的和谐发展。高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性的应

用教育,培养意识,培养基本技能比培养本学科专

才重要。教学应当明白易懂,只有这样,学生才易

接受,并牢记不忘。同时教学应智谋,要避免学生

做理所不能及的事,学生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

个性及能力的基础上,防止学生负担过重,产生厌

学情绪。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和个性差异来选择。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考虑各

个班级的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和运用

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教师自己的特点。

第四节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优化

120、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优化

1.设计情景教学

2.恰当运用比喻

3.基于问题的讲授

4.积极开展协作

5.引入游戏教学

第五节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

12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原则?

1.教师是学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

2.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3.注意讲授和操作的关系

4.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122、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新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模式: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指导

下,在教师的指导或信息的提示下,根据自己的需

要和兴趣、自觉制定并完成学习目标,获得新体验

的学习活动,它是以主体性发展为本质特征,能力

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

2.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尽可能小的小组中展

开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

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

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地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从而

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

3.探究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

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在学习

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调学生在教学

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

性,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起着引导、答疑解惑的

作用。

123、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途径?

1.把握好任务驱动教学法

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注意知识的总结

4.教学中注意信息技术整合

5.力求硬件设备齐全,保证教学

第七章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信息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124、教学资源的选择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2.依据教训容

3.依据教学对象

4.依据教学条件

125、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1.最优决策原则

2.有效信息原则

3.优化组合原则

126.选择教学资源的步骤?

识别出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所要求的媒体特征;

识别出学习者的特征及具体媒体支持学习者需要的

能力;

识别出要求或排除具体媒体的学习环境特征;

识别出影响使用或支持具体媒体可行性的经济与组

织因素

127.高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选

择和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目标类型

2.列出教学活动。列出可以预见的课堂师生活动情

3.选择教学信息传输类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活

动计划、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决定教学活动

中教学信息的传输类型。

4.呈现媒体和资源列表。选定教学信息传输类型之

后,列出媒体和资源需求列表,划定媒体和资源选

择的围。

5.选择组最佳媒体和资源。根据媒体的选择和原则,

选择各个教学环节的最佳媒体资源。

第二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28、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讲授型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

2.练习型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

3.探究型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

4.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Web Quest)教学过程设计

5.合作型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

129、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包括课程标题、计划学时、教学容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学生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和

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

第一章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指导

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134、课堂导入的步骤?

课堂导入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时间一般为三五分钟;

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进入课题。

135、课堂导入的作用?

1)沟通心灵;2)活跃课前气氛;

3)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4)诱发思考;5)承上启下。

136、课堂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2)旧知识导入;3)设疑情境导入;4)实例情境导入;5)问题情境导入;

6)游戏情境导入;7)活动导入

137、课堂导入的原则?

1)关联性; 2)灵活性; 3)多样性; 4)趣味性

138、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讲授法的有效实施。

1)讲授要明确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容 3)有针对性的介绍和强调重点 4)对重要教学容的详细阐述。

(二)演示(演播)法的有效实施。

1)演播:教师结合媒体播放,对新容进行解释;2)讲解:利用媒体讲解教学的重难点;3)设疑:教师结合新的教学容、媒体播放,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思考、寻求解答的状态。

(三)练习法的有效实施。

需注意: 1)要引起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自觉性。2)明确练习的及要求。 3)练习的容要全面,要有重难点之分。4)遵循科学而严格的方法与步骤。 4)遵循科学而严格的方法与步骤。5)教师要做好指导与示工作。

(四)实验法的有效实施。

要注意: 1)明确实验的目的。 2)设计实验的目的;3)阐述实验的要求;4)说明实验注意的事项;

(五)探究法的有效实施。

1)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知识。

2)探究学习适合于高级学习。

3)探究学习有一定的步骤。

4)探究学习有多种形式。

5)探究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参与者,但不能替代学生的探究学习,不是知识的讲授者。

6)探究学习一定要进行预先的教学设计,应有学习资源的支持,事先教师都应有所准备,方能确保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

7)探究学习一定要以发展学生的高级能力为目的。

(六)合作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1)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主题;

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学习。

3)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

5)处理好合作学习与个别学习的关系。

6)处理好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策略的关系。7)避免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七)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实施。

1)任务设计应当恰当,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学生参与任务完成。

2)任务应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呈现,将任务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

3)任务的难度要适宜,具有驱动的特点,不能过于

简单或复杂。

4)对任务完成所需的资源要进行设计。

5)任务驱动学习往往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

6)可为学习任务完成提供例。

第二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指导

139、课堂练习指导的地位?

课堂练习是以学生练习为主要容的课型,它是新授

课的补充和延续。课堂练习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

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讨

论、操作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

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

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140、课堂练习指导的作用?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

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

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心理学认

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

应,是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41、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上好练习课?

1)边讲边练,及时就暴露出的普遍性的问题作出讲

解。

2)教室要注意联系指导上的全面性。

3)教师要针对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142、课堂练习指导的意义?

1)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合理进行指导,可以引导学

生体会信息技术的价值。

2)把握教学的重点,设计有价值的、有效的课堂练

习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3)教师对课堂练习要进行及时评讲,从而促进学生

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指导

143、合作学习小组中角色分配的指导?

1)角色分工。①角色的安排要由小组成员自己讨论

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成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个

人责任的落实。教师可以作出必要的帮助和提醒,

但不能喧宾夺主,随意分配任务。②成员的分工既

要明确并且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不能机械地割裂、

伤及整体性。分工要明确,不能太死板。

2)任务分工小组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指每个

组员都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

会和责任真正地参与合作学习,个人任务完成的质

量关系到全组任务的质量。

144、学生合作技巧的指导?

1)让学生了解合作技巧的必要性;清楚地界定这些

技巧,并确定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合作技巧。

2)提供集体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时间讨论,并自我反

省应用这些技巧的情形;

3)只有达到完全化才能应用自如。

145、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互依赖包括:1)目标相互依赖; 2)奖励相互依

赖; 3)角色相互依赖; 4)资料相互依赖; 5)

身份相互依赖。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合作学习的过

程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协助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

角,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监视各小组的活动情

况,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并适时地

介入活动,由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协助,让小组成

员间进行有效地沟通,达到有效地合作。

(三)指导学生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合作学习必须是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没有

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将是无效的或者是效

率不训的。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

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课堂组织调控

第一节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和策略

146、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按教学单位的规模: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

课(小班+大班+合班)

师生交往互动程度:直接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

+班级授课)和间接教学(个别学习、伙伴学习、合

作学习、广播电视教学、计算机教学)

147、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策略?

(一)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中体现师生的平等合作关系

2.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化和人性化的成分

3.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多边性

(二)重视学习方法学习,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

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1.教师应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前提下注意总结和

归纳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

2.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需拉近学生生活的距离

1.适当拓展教学场所

2.适当安排课外活动

3.涉及生活化的学习容

(四)将信息技术学习融入教学过程中

1.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容的整合

2.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教学

148、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1.课堂教学中设备突然发生故障

2.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3.课堂纪律比较糟糕

4.学生差异性较大

5.面对一些抽象的概念

6.教学交互占用时间较多

(二)应对偶发事件的方法策略

1.放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合理运用错误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研究品质

3.查明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4.理性看待学生差异

5.通过例子,变抽象为形象

6合理交互,保证目标实现

第二节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调控方法

149、课堂调控要素?

主体:学生+教学容主体:教师

明确调控目标;熟知调控客体;

掌握调控结果;运用调控手段;

150、课堂教学调控的作用

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51、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调控的方法?

(一)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1.三维目标与学生学习

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

“乐学”

2.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

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

建构;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

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

3.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

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

本身存在的价值。

(二)协调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关系

发展性目标是针对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或能力而提出的,他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课堂教学而不只是一两节课就能达成的。

基础性目标应该是学生在每阶段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关系。

具体教学中处理好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关系

180、学生评价的功能?

1)有助于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正确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2)有助于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

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得失,改进教学方法;

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

5)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

152、信息技术教学容调控的方法?

(一)教学容的生成

(二)教学容的预设

重点考虑: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

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4.哪些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三)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涉及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软件工具。

第三章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53、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对比导入+成果导入+生活导入+情感导入+直接给出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本能导入+资源导入

2.归纳总结技能: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

3.说明技能:事实的说明+论证性说明+启发性说明

4.提问技能: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5.强化技能:语言强化+符号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

6变化技能:教态的变化+教学媒体的变化+学生相互作用变化

7.教师的认知和决策技能

第二节信息技术实践教学

154、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作用?

1.信息技术实践是信息技术理论到应用的桥梁

2.信息技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3.信息技术实践能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4.信息技术实可以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5.信息技术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

155、信息技术时间的组织实施要求?

1.选好实验项目2布置交代清楚试验项目和试验要求

3.设计实践过程4根据需要进行分级

5做好计算机设备及相关软件的准备

6实践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与启发,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

7.做好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156、信息技术时间的考核方法?

1.用实验报告考核,主要用于平时成绩考核

2.用综合题目或任务考核,主要用于单元或课程结束性考核

3.用实践结果考核,主要用于了解当时学生的实践情况

4.用辅助教学测试软件考核

第三节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

157、教学资源整合原则?

典型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多维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合

作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157、教学资源整合容?

教材部资源的整合学科部资源的整合

跨学科资源的整合师生资源的整合

校际资源的整合教材外资源的转增和

素材性与条件性资源的整合

158、教学资源整合方法?

添加与删减完善与简化顺序的调整

159、教学资源整合途径?

1.充分研读教材,以便整合教材部资源

2.广泛接触各类资源,阅读浏览各种文本和网络资源

3.积极开展科组间,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整合

师生资源与校级资源。

4.学习现代教学手段,以便整合网络媒体等先进教学

资源

5.学会归库建档,以便随时快速调用资源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第一章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

160、教学评价作用:诊断+激励+调节+教学

161、教学评价类型: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162、教学评价原则: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

第二节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评价

163、学生评价的功能

有助于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正确得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策略;

有助于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

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得失,改进教学方法;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

题;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

167、学生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一)学生自我评价。表现在:

1)是学生自我认识的基本手段;

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3)有肋于学生自我管理;

4)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5)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生学习小组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有

重要意义。学习小组评价的一般程序:

1)构建学习小组;

2)合理设置评价容;

3)恰当选择评价时机;

4)确定小组评价的方式。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82、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的容?

1)信息知识;

2)信息意识,包括信息认知、信息情感和信息行为;

3)信息实践能力

183、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四个环

节?

1)明确评价容和评价标准;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3)搜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第三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方法

184、传统评价模式:卷面考试+上机操作考试

作品评价法:1.事先的准备工作-搭建“教学与评价”

平台;2.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法实施的整个过程

——实现评价的多元化: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

评价 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技术问题;学生问题;时间问题。

档案袋评价法点体现在?

1)可以清楚地记录学生随着时间推移的学习过程。

2)可以很方便地将学生现在的作品同以前的作品作

比较;

3)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等级提供依据。

187、档案袋评价法应注意?

1)注重评价过程;2)师生共同设定作品评价标准;

3)即时评价; 4)关注个体性; 5)耐心细致对待

档案袋的建设。

第四节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绩效评价

(一)前置性评价。(二)过程性评价。(三)总

结性评价

189、前置评价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参加预定学习活动所需要的

知识与技能;

2)在多大程度上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3)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及其他相关因素说明应采

用何种教学方式才最适合他们。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具有交互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媒体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压缩技术、软硬件平台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基本特征:数字性、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和实时性。其中交互性是关键特征。 多媒体计算机特征部件:光驱、音箱、显卡 声卡、视频采集卡、刻录机、摄像头、触摸屏、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投影仪……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教育培训、电子出版、影音娱乐、网络。 多媒体【例题】 1、多媒体技术不包含以下哪种技术(C) A、数据压缩技术 B、人机交互技术 C、机械技术 D、通信与网络技术 2、以下哪一项不是常用的多媒体设备(B) A、摄像头 B、U盘 C、数据照相机 D、数字投影仪 3、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 A、教育培训 B、电子出版 C、网络 D、数字投影仪 4、计算机可以处理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这种技术属于(D) A、智能化技术 B、自动控制技术 C、网络技术 D、多媒体技术 5、在多媒体计算机中,用来播放、录制声音的硬件设备是(B) A、网卡 B、声卡 C、视频卡 D、显卡 6. 下列关于多媒体技术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D) ①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信息媒体必须要数字化 ②多媒体技术要求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进行集成 ③多媒体技术涉及到信息的多样化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 ④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 下面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 多媒体技术只能处理声音和文字 B. 多媒体技术不能处理动画 C.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息的技术 D. 多媒体技术就是制作视频 8、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B) (1)远程教育(2)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 (3)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4)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 A、(1)(2) B、(1)(2)(3) C、(2)(3)(4) D、全部 9、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能够根据用户答题情况给予正确和错误的回复,突出显示了多媒体技术的(D)。 A、多样性B、非线性 C、集成性D、交互性

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完整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1、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4、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5、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可集成性、交互型、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6、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7、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超文本域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 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9、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10、多媒体计算机(MPC)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组成。 ①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有:光盘驱动器、声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②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三大部分: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 11、多媒体相关软件 (1)几种专用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神笔、COOL 3D等 (2)几种典型的图像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 (3)几种典型的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 (4)几种典型的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等 (5)几种典型的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 (6)几种典型的集成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 第二章图形、图像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整理

2016下半年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考题:初中信息技术《电子邮件》

二、考题解析 初中信息技术《电子邮件》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上节课已经学会了,如何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请同学回答申请的方法。如何发送邮件?-导入新课 2.新课教授。 任务一、观察结构 教师演示登录163邮箱并向同事发送电子邮件,请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电子邮箱的界面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发送邮件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操作完成,学生进行回答。 任务二、发送邮件 教师布置任务同桌之间发送邮件。并提问“如何给多人发送同一邮件信息?”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尝试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任务三、收取并回复邮件 教师提出以下几问题,组织小小组进行讨论。 (1)我们收到的邮件在哪里可以看到? (2)除了能够发送文字信息外,还可以发送哪些信息? (3)回复邮件与写邮件有什么不同之处? (4)新邮件与未读邮件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之间相互发送并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可以总结答案。 任务四、保存邮箱地址 (1)认识电子邮箱地址 和平时一样,在寄信时都必须填写地址(通常我们把它叫做E-mail的地址),E-mail 的地址是由符号“@”及其分开的两部分组成,“@”前面是用户名(即邮箱名),“@”后面是与邮件服务器相关的名字。例如:,“xianhua2001”是用户名,“sina.com”是邮件服务器名。 (2)保存邮箱地址 3.看一看:巩固本节知识。 学生给老师的邮箱发一个邮件,公布教师邮箱“******@163.com”。 4.师问生答:总结。

2020年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真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我国由 2017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C.《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D.《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 1.【答案】B. 2.2016 年 12 月 21 日,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式发布“实景红包”,用户在发、抢红包时,需要同时满足地理位置定位和实景扫描两个条件,相比既有的红包形式,增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该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属于()。A.多媒体技术 B.机器翻译技术 C.增强现实技术 D.语音识别技术 2.【答案】C.增强现实技术 3.某程序流程如图 2 所示,运行时若分别输入 3、-7、2,则运行结果是 A.-7 B.-2 C.3 D.5 3.【答案】B. 4.使用 word2010 编辑文档,若实现如图 3 所示的“第 X 页共 Y 页”的格式效果,应使用的选项卡的名称是 A.插入 B.引用 C.开始 D.页面布局 4.【答案】A.

5.某声音文件采用双声道,16 位的量化位数进行采样录制,时间长度为 3 秒钟,其属性信息如图 4(属性页面)所示,据此推断,该声音文件的采样频率是 A.8khz B.16khz C.44.1khz D.88.2khz 5.【答案】C。 6.图 5 是某 flash 动画课件的时间轴截图,在四个图层中,第 1 帧放入的内容可以直接修改的是() A.白云图层 B.高山图层 C.天空图层 D.大树图层 6.【答案】A 7.据新华社北京 2017 年 9 月 19 日起,农业银行宣布全面推广 ATM“刷脸取款”,其界面截图如图 6 所示,客户只需要点击“刷 脸取款”,ATM 机先进行人脸识别,按照 ATM 的语音提示操作,大约 20 秒的时间,就成功实现取款,该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属于() A.多媒体技术 B.机器翻译技术 C.虚拟现实技术 D.模式识别技术 7.【答案】D 8.某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幻灯片浏览试图和设置放映方式的对话框如图 7 和图 8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幻灯片都设置了动画效果 B.有一张幻灯片没有设置排练时间 C.可以按照排练时间自动循环放映 D.放映所有幻灯片都有动画效果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选修部分) 第一章走进多媒体 1、媒体:能够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称作媒体 2、多媒体:把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方式组成的媒体称做多媒体 3、多媒体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集成的计算机技术,称作多媒体技术 4、媒体元素:文本、图形和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5、身边的多媒体、网上的多媒体P3-5 6、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集成性、数字化、交互性、多样性、实事性、超媒体结构P11-12 7、多媒体的应用:教育与培训、桌面出版物与办公自动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通信、多媒体光艺术品的创作 8、多媒体技术未来研究的几个方面:数据压缩、多媒体信息特征与建模、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与交互、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处理、多媒体的软硬件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 第二章计算机中的图世界 1、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的操作过程:1)连接计算机和扫描仪,放好照片,并打开扫描仪电源开关;2)开机后启动Photoshop,选择菜单命令“文件/输入/从扫描仪输入”,出现扫描参数设置和预览窗口界面;3)以150dpi的分辨率和百万色彩的图像类型扫描照片;4)选择菜单命令“文件/另存为”,出现“存储为”对话框,以适当的格式和文件名将图像保存到硬盘上。 2、抓取屏幕画面的方法:1)使要抓取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按Print Screen(或Alt+Print Screen)键,将全屏(或活动窗口)的画面复制到剪贴板上;2)打开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Photoshop等),将剪贴板上的图像粘贴到编辑窗口中;3)以JPG格式保存图像 3、采集图片的途径: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抓取屏幕画面、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信息技术》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真题及答案 ◇本卷共分为4大题19小题,作答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37分,82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单选题]模拟某十字路口车道通行状态的编码如图1中控制码表所示,每个车道用一个指示灯指示通行。若某一时间段允许中间2个车道直行对应的控制码如图1所示,则某一时段允许车辆直行和右转,但不允许车辆左转的控制码应该是()。 A.01110101 B.01111111 C.11010101 D.11111101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允许直行和右转,则直行和右转的灯都应该是绿灯状态,不允许左转所以左转的灯应是红灯状态。图中所示标志依次表示左转、直行、直行、右转,所以从高至低位依次应为红灯、绿灯、绿灯、绿灯.,所以控制码应是01111111。 2[单选题]随着网络直播的广泛应用,个别人为了牟取利益而利用网络直播传播“涉黄”信息.对此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个人行为,批评教育即可 B.这是个人自由,不应受到限制 C.网络是虚拟空间,可自由传播信息 D.这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惩处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是刑事犯罪行为。 3[单选题] 张某家在辽宁,明年儿子想要报考国内某大学,为直观了解该大学在辽宁省最近几年招生分数线的变化情况,他把该大学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制作成了如图3所示的折线图。张某所做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面试练习题汇总

小学信息技术《设置段落格式》试讲答辩

【教学设计】 《设置段落格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段落功能区和对话框启动器设置段落的格式,掌握段落的五种对齐,四种缩进,两种间距的用法。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及任务驱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知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段落功能区和对话框启动器设置段落格式 【难点】能够熟练地掌握设置段落格式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篇文档,一篇是毫无格式的,一篇是设置过段落格式的,提问学生哪一篇更美观?从而告诉学生通过合理地设置段落格式使文章变得大方得体、赏心悦目。引入新课——设置段落格式。 (二)新课讲授 1.选中要设置对齐方式的段落; 2.单击“段落”功能区中的【左对齐】按钮。或者单击“段落”功能区中的【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左对齐方式。 五分钟时间自主操作,尝试用两种方法设置五种对齐方式,体验不同对齐方式的魅力。 任务二:设置缩进 【教师】对话框启动器中还有哪些设置段落格式的方式。 【学生】缩进和间距。 告诉学生通过设置缩进能够让段落更加分明。小组讨论7分钟时间并完成以下操作: 1.仿照对齐的操作步骤尝试设置缩进,总结设置缩进的操作步骤。 2. 缩进方式有哪些?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有什么区别 总结:1.单击‘段落’功能区中的【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缩进方式。 2.左缩进和右缩进,特殊格式包括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是第一行缩进,悬挂缩进是除了第一行之外其他行都缩进。 任务三:设置间距 间距可以分为两种,段落间距和行距,对其设置能够更好地观看文档。 同学按照步骤完成以下任务: 1.打开“我的家乡——沈阳”文档,增加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间距; 将光标定位在第一段的末尾; 在“段落”功能区的【行距】下拉列表中,选择【增加段后间距】。 2.将第二段的行间距设置为1.5。 选定第二段;

自考27108多媒体专业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自考27108多媒体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第一章导论 1.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媒体:指人们日常所接触信息的表示或传播的载体。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技术:指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由微处理器控制的终端设备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其实质是通过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加以表现的一体化处理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4.集成性:一方面是指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的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的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另一方面,集成性还充分表现在多媒体系统硬件和软件实体的集成上。 5多样性:信息媒体的多样化,输入与输出的信息多样化和输入与输出信息的转换、处理。 6.交互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灵活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也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7.如何理解多媒体应用“1+1>2”的系统特性:多媒体系统集成性是系统级的飞跃。它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地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通过多媒体的集成性构造出支持广泛信息应用的信息系统,使得1+1>2的特性在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8.多媒体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处理;②多媒体应用数据的集成技术与创作工具;③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9.多媒体计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①音频、图像、视频等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②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③多媒体存储和检索技术;④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⑤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⑥多媒体网络及传输技术; 数据压缩的技术指标:压缩比、恢复效果、标准化。 压缩比:指压缩过程中输入数据量与输出数据量之比。 10.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多感知性,临场感,交互性,自主性。 11.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所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此环境,实现用户与这一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投入是虚拟现实的本质。 12.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目前可分为3种:投入式、非投入式、混合式。 投入式:看到计算机图像,看不到真实世界。 非投入式:看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混合式:虚拟世界图像叠加在真实世界的景象上,增强现实功能。 13.虚拟现实目前发展的方向是X3D景物、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3D交互。 1.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主机板、光盘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通信设备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多媒体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多媒体创作工具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组成。 2.MPC主机构成:主机板、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 https://www.doczj.com/doc/c115987926.html,B接口特点:①独立串行总线式接口;②运行速度快;③直接为设备提供+5V电源;④适合于移动办公设备。 4.音频卡:也称为声卡,是MPC录制、处理和输出声音的专用功能卡。 5.音频卡的功能:a.录制声音; b.音频信号的编辑与合成处理; c.语音合成与语音识别; d.控制电子乐器; e.播放音频文件与CD光盘; 6.音频卡的性能指标:a.数据转换位数:8-16-32,建议采用16位以上声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试讲(教师资格考试准备)教案

第15课计算机系统简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同学们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能够区别简单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组成以及主要设备的作用 教学难点: 软件和硬件的概念。 课时安排: 15分钟以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计算机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你家里有计算机吗?哦,几乎大家家里都有计算机,那么大家能告诉我,计算机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吗,通过今天的课程希望大家对此了解,并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系统首先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部件。软件是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程序,数据等。打一个比方来说的话,硬件就好比是一个人的身体,软件好比人的知识和思想,所以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从外部看,一台计算机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组成 从内部结构及功能上看,计算机系统是由输入设备,存储设备,输出设备以及中央

处理器组成的。 1.那么输入设备是什么呢?输入设备是用于把外部信息输入计算机,那么大家想一想对,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板等。这些输入设备基本功能就是把字母,数字,以及声音等形式表现的程序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辨认的电信号,再把它们输入存储器。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机械式鼠标,机械式鼠标里有一个可以滚动的球,在平面上滑动鼠标是,这个球带动两个转轴,驱动内部的电路产生坐标的电信号,计算机接受到这种电信号后,会指示屏幕上的指针完成相应动作。这是我们所说的输出设备接下来 2.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信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 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简称内存,由集成电路芯片组成,安装在计算机的主板上,按照信息的存储方式分: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者的区别是RAM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由使用者改变,关闭计算机电源时,其中存储的信息将全部消失。这是RAM 那么ROM呢。ROM中存储的信息是由厂家设定的。使用者可以使用其中的信息,但一般不能更改它们,断电后也不会丢失。这就是rom.在这里扩充一下的是:在目前的计算机中,常常配备123MB.256MB.512MB等不同规格的RAM存条。 外存储器也叫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主要用于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等信息。长用的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闪存盘,磁存盘等。 3.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也叫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扩充一点知识就是微型机的CPU制作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成为微处理器。CPU指挥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有条不紊的进行,是负责运算和控制的控制中心,是电脑的关键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一样。这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是中央处理器也叫CPU 4.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是以电信号形式表示的处理结果转变成字母.数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各种人能够识别的形式并展现出来。最常见的例子如,电脑显示器街道指令和数据的信号后,显示器屏幕会出翔不同的文字颜色视频,又如,普通激光打印接受到指令和信号后,会根据这些指令打印出相应的文字图像等。 二.计算机机软件系统 我们说过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只有硬件的计算机叫裸机,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详解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精品word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 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 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 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 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6下半年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6下半年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考题:初中信息技术《了解Word界面》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信息技术《了解Word界面》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电子贺卡、漂亮的书签、电子板报,提出问题“运用我们之前所学的记事本或写字板能做出这三件作品吗?”学生给出的回答是“不能”。 教师:“那么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文字处理的大师——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一起认识一下这位大师的庐山真面目。 引入新课——了解Word界面。 环节二、新知探究 教师先介绍有关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的有关知识。并且进行提问“如何启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呢?” 任务一、启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启动“记事本”的方法,进行自主的探究。并请学生演示他们的方法,根据多个同学的演示操作,教师给出评价并进行总结启动Word的三种方法: ①双击桌面上Word的快捷图标。 ②单击“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Office 2003——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③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新建->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然后单击,单击Word图标,同样可以启动Word。 Word已经打开了,那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任务二、认识界面 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结合教材内容和已经打开的软件两人一小组,自主的认识Word 界面,之后教师采用开火车的形式,用鼠标指相应图标,学生说出其部分名称。 然后教师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分别认识菜单栏和工具栏的各个菜单项和按钮名称,并完成PPT上的表格。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如何隐藏工具栏呢?” 任务三、显示/隐藏工具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