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一什么叫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肾脏促成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血透者的常见并发症。贫血的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二肾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症状:组织缺氧和代偿性心输出量增加。

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尤其是甲床,手掌,口腔黏膜。

三肾性贫血的评估

1在开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贫血前,应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贫血。

2.贫血诊断学指标

(1)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2)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的评价:血清铁蛋白浓度评价铁储存: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用于铁的利用能力:低色素红细胞百分率(HRC)式评估功能性铁缺乏(FID)的最佳指标。

(4)其他有关贫血原因的检查不明确的消化的失血,血清B12和红细胞叶酸浓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异常血细胞和血小板,溶血试验,血清白蛋白,部分病例进行Hb电泳和骨髓检查。

四治疗目的

提高长期存活率,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感觉,左心室肥大消退,改善认识功能,纠正出血

五肾性贫血治疗的靶目标

1.贫血治疗的最佳血红蛋白目标值:Hb水平应达到11g/dl(血细胞压积33%)。

2.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100ug/L,低色素红细胞<10%,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推荐的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200-50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30-40%。

六、治疗

1肾性贫血的EPO应用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PO)治疗指征

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1-5期)伴贫血患者,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患者在血色素为达标的情况下应用。

EPO剂量应根据患者贫血程度而有所不同。皮下给予所需要的剂量较小,可以达到并维持目标的血红蛋白水平,是维持透析患者使用r-HuEPO在血浆中可获得较高的EPO浓度,且持续时间较大,因此,皮下给药应该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r-HuEPO最合适途径。

2肾性贫血辅助治疗

(1).充分均衡饮食。

(2)叶酸或B族维生素。

(3).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维生素C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少RPO抵抗。

3 EPO治疗效果不佳原因

(1).铁缺乏:最常见原因是觉得性或功能性铁缺乏

(2).透析不充分

(3).慢性炎症、感染:常见原因

(4).慢性失血

(5).透析骨病、纤维性骨炎、骨髓纤维化

(6).铝中毒

(7.)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8).多发性骨髓瘤

(9).叶酸缺乏、VitB12缺乏

(10).营养不良

(11). 溶血

(12).其他血液病、药物ACEI

3贫血的铁剂治疗

(1)铁评价项目见前。

(2)静脉铁剂

静脉注射铁剂可发生威胁生命的严重急性反应,所以必须进行过敏试验。蔗糖铁时最安全的静脉用铁剂,其次葡萄糖酸亚铁。

(1)静脉铁剂的适应症:①血清铁蛋白<100 u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②血清铁蛋白>100 u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但是血红蛋白<110/L,Hct<33%:③需要较大剂量EPO维持血红蛋白在11~12g/L,Hct<33~36%。

4.补铁计划

口服补铁

(1)合适证:达到铁贮备目标值、血红蛋白目标值的患者,不能使用静脉补铁的患者,刚开始使用EPO的患者也可试用口服铁。

(2)剂量:成人>200mg元素铁/d,儿童2~3mg/L。

(3)口服铁剂常不能保持TSAT≥20%、血清铁蛋白>100/L。

静脉补铁

所需总铁量=体重(㎏)×【目标血红蛋白—实际血红蛋白】×0.24+贮存铁量(500mg)。上述剂量在失少8~10周完成。

首次使用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的使用方法

部分患者使用静脉补铁,尤其是右旋糖酐铁偶会出现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心跳停博。因此,使用前应向患者交代病情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必须严格按规范使用:做好过敏的抢救准备。

1.准备抗过敏药物和补液液体:地塞米松、肾上腺素、苯海拉明、5%或10%葡萄糖100ml和500ml、生理盐水100ml和500ml、10%葡萄糖酸钙10ml。

2.试验剂量: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100㎎+5%葡萄糖溶液100ml,于透析2~3小时给予静脉注射,滴速1ml/min,时间在15分钟左右。3试敏后,观察15分钟,患者无异常,继续滴注余下部分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时间在30分钟左右,观察10分钟。

4.静脉滴注过程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皮肤、神志、呕吐,主观感觉,如呼吸浑南、胸痛、恶心、头痛、潮热、关节疼痛、皮肤瘙痒: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跳停博。

5。首次使用以后右旋糖酐铁的方法: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25~100mg+5%葡萄糖溶液100ml,透析结束前1小时静脉滴注,时间必须在30分钟以上。

七护理

减少患者慢性失血的机会,抗凝要充分,防止塞管。

健康指导,特别是饮食指导,减少不必要的抽血,指导患者配合治疗。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最全的肾内科复试题目

附上我们肾内科复试时候的真题一份: 1.何谓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有哪些? 肾小球率过滤(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原尿的量。 影响因素包括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内的静水压、胶体渗透压、滤过膜面积和滤过膜通透性等。 2.简述肾炎综合征的定义与分类 肾炎综合征是指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征。按起病缓急和转归,可分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 3.何谓蛋白尿?简述发生机制 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200mg/g, 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发生机制: 1)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下所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定性试验尿蛋白常不超过(+);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少年,在直立和脊柱前凸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蛋白尿消失,一般蛋白排泄量<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质滤出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导致的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则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若疾病加重,尿中除排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外还会排泄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等,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结构或功能受损时,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重吸收障碍,致使其从尿液排出,称之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血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异常增多,从肾小球滤过,超出肾小管重吸收阈值,导致其从尿液中排出。 4.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治则与措施 治疗原则:休息与对症治疗为主,防治感染和致死性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行血液净化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措施: 1)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低盐饮食,肾功正常不限蛋白摄入量,肾功不全者限制蛋白摄入。 2)治疗感染灶: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尿蛋白少于+,尿沉渣小于10个/HP),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5.简述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1~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的评价指标,目标值>29pg/cell。(2)接受稳定ESA治疗的CKD患者,每3个月至少监测铁状态1次。(3)未接受ESA治疗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出现贫血时应首先进行铁状态的评价。(4)未接受ES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5)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增加铁状态的监测频率,以决定是否开始、继续或停止铁剂治疗:开始ESA治疗时;调整ESA剂量时;有出血存在时;静脉铁剂治疗后监测疗效时;有其他导致铁状态改变的情况,如合并炎性感染未控制时。 2.铁剂治疗指征:(1)在使用铁剂治疗前应对患者的铁状态进行评价,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如有无出血、炎性反应等)、血红蛋白水平、ESA使用情况等对患者的铁状态进行合理评估,以指导下一步的补铁治疗。(2)CKD贫血患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给予铁剂治疗:①SF 及TSAT水平处于绝对铁缺乏,即TSAT<20%,非透析和腹 ·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 DOI: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3.05.017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版)要点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CKD患者进入第5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与评估 1、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就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与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 依据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她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2) 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 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与透析患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 对有贫血病史、无论就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 CKD3~5期未接受透析与CKD 5 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 全血细胞计数(CBC): 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小板计数。 (2) 网织红细胞计数。 (3) 铁储备与铁利用指标: 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与度。 (4) 未能明确贫血病因时, 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穿刺、粪便隐血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需要结合其她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她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 二、铁剂治疗 铁就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 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就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有效的铁剂补充,可以改善贫血,减少ESAs的剂量,有些患者不使用ESAs也能改善贫血。 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透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损害而引发的。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当病人肾脏受损严重,血肌酐值大于308μmol/l(3.5mg/dl)时多会伴发肾性贫血。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呢?当肾功能开始受损时,慢性肾病病人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将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成为引发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以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体内堆积大量代谢毒素,缩减了红细胞存活时间;慢性肾病病人长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尿蛋白则源源不断从病人体内流失;慢性肾病病人多发生出血倾向;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如何治疗 对于肾性贫血临床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输血、透析三个方面。 药物治疗 雄激素:丙酸睾丸酮,每日或隔日50mg肌肉注射,或其衍生物氟羟甲基睾丸酮,每日10~nullmg口服。或苯丙酸诺龙25~50mg,每周2次,肌肉注射。贫血改善后,可应用维持量每2周或每月肌注丙酸睾丸酮100mg。

氯化钴:每次20~50mg,每日2~3次,口服。服用氯化钴有消化道反应,可应用肠溶胶囊或加服保护药物。 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rhu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作用部位在骨髓,使发育前期红细胞数目增加,改善贫血,有效率达90%以上,血红蛋白可提高到100g/l以上。 其他药物:针对必需氨基酸缺乏,应给予必需氨基酸治疗。由于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抗坏血酸缺乏者,可以适当补充。若慢性失血,应补充铁剂。 输血:一般尿毒症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很强,过多输血又有危险,故只有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有贫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或消化道及脑出血者给予输血,最好选用新鲜血液制备的浓缩红细胞。每次输血量不宜过多,过量输血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使红细胞生成减少。 透析:通过血透或腹透可以排除血中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延长红细胞寿命。但透析对改善贫血作用甚微。 肾性贫血的预防 防治肾性贫血的关键在于控制肾脏疾病本身。对于原发肾脏病,如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应予以积极治疗。“肾性贫血”患者大多都已有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慢性发展过程,许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是感染,其次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妊娠、脱水、失血、高蛋白饮食、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等等,在治疗与护理中应注意避免。患者应该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预防皮肤及口腔感染,情绪要安定,饮食热量要充足,其蛋白质含量要低,但

肾性贫血

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修订版) 2014-09-30 15:10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字体大小 -|+ 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 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CKD 患者进入第5 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CKD 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CKD1 -5 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 和98.2%。透析与非透析CKD 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8.2% 和52.0%。 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H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D 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均表现出较低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因此,纠正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使得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4 年5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1. 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依据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 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 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2) 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1-3 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4-5 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至少每6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 5 期和透析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 (3) 对有贫血病史、无论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3-5 期未接受透析和CKD 5 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 3. 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 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 (2) 网织红细胞计数。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一什么叫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肾脏促成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血透者的常见并发症。贫血的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二肾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症状:组织缺氧和代偿性心输出量增加。 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尤其是甲床,手掌,口腔黏膜。 三肾性贫血的评估 1在开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贫血前,应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贫血。 2.贫血诊断学指标 (1)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2)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的评价:血清铁蛋白浓度评价铁储存: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用于铁的利用能力:低色素红细胞百分率(HRC)式评估功能性铁缺乏(FID)的最佳指标。 (4)其他有关贫血原因的检查不明确的消化的失血,血清B12和红细胞叶酸浓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异常血细胞和血小板,溶血试验,血清白蛋白,部分病例进行Hb电泳和骨髓检查。 四治疗目的

提高长期存活率,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感觉,左心室肥大消退,改善认识功能,纠正出血 五肾性贫血治疗的靶目标 1.贫血治疗的最佳血红蛋白目标值:Hb水平应达到11g/dl(血细胞压积33%)。 2.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100ug/L,低色素红细胞<10%,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推荐的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200-50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30-40%。 六、治疗 1肾性贫血的EPO应用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PO)治疗指征 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1-5期)伴贫血患者,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患者在血色素为达标的情况下应用。 EPO剂量应根据患者贫血程度而有所不同。皮下给予所需要的剂量较小,可以达到并维持目标的血红蛋白水平,是维持透析患者使用r-HuEPO在血浆中可获得较高的EPO浓度,且持续时间较大,因此,皮下给药应该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r-HuEPO最合适途径。 2肾性贫血辅助治疗 (1).充分均衡饮食。 (2)叶酸或B族维生素。 (3).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维生素C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少RPO抵抗。 3 EPO治疗效果不佳原因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新版共识(完整版)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新版共识(完整版)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肾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资料与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为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共识专家组借鉴国际指南,对慢性肾脏病(CKD)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肾性贫血评估频率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Hb;测量频率根据透析方式、有无贫血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情况而定,见图1。

图1 贫血检测频率 1. 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无贫血者,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2. 腹膜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 血液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4. 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初始治疗阶段,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维持治疗阶段,非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血液透析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铁剂治疗 指征和用药途径

1. 对N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100 μg/L 时需要补铁。可尝试进行为期1~3个月的口服铁剂治疗,若无效或不耐受可以改用静脉铁剂治疗。 非透析患者的补铁途径取决于铁缺乏/贫血的严重程度、静脉通道的建立、口服补铁的治疗反应、口服铁剂或静脉铁剂的治疗耐受性以及患者依从度等。 图2 铁剂治疗指征与给药途径 2. 对P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100 μg/L时需要补铁。虽可先口服铁剂,但其疗效不如静脉铁剂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

肾性贫血专题

评价体内铁储备:血清/血浆铁蛋白(SF) 反映铁利用状况: —低色素性红细胞(HRC)百分比 —血清/血浆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CHr)含量 1.CKD贫血治疗的目标值 1.1欧洲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治疗最佳实践指南(Europen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EBPG):Hb>110g/L,对无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未设定Hb上限。 1.2 2007年美国K/DOQI指南:Hb应达110~120g/L,不宜超过130g/L。 1.3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分会专家共识(2010年修订版):Hb 110~120g/L。 2.临床常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简介 2.1第一代ESA 重组人EPO(rHuEPO):是一种免疫学及生物学特性均与人内源性EPO极其相似的唾液酸蛋白激素,根据其糖基的不同,rHuEPO分为α和β两种。由于其半衰期短,常常需要每周2~3次给药,皮下给药较静脉给药的半衰期长。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大剂量rHuEPO皮下给药间隔时间可以延长至每周1次。 2.2 第二代ESA 达依泊汀α(darbepoetin alfa),其半衰期可达rHuEPO的2倍以上,从而使给药间隔得以延长,可以每周或每2周给药1次。 2.3 第三代ESA 持续性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动剂(CERA):新型长效制剂,可每2~4周皮下注射1次。 3.规范EPO治疗剂量调整 首先应重视Hb的检查,Hb的变化是调整EPO治疗剂量的依据。 其次,按照指南的要求: 初始治疗Hb增长速度控制在每月增加10-20 g/L,4个月达到Hb110~120g/L; 当每月Hb增长速度<10g/L时,应首先除外是否存在铁缺乏、感染、失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铝中毒、营养不良以及肿瘤等病因,在除外或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处理后Hb仍然每月增长速度<10g/L,则应增加EPO使用剂量25%; 而如果Hb上升过快、每月增长速度>20g/L,则应减少EPO使用剂量25~50%,否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增加。 4.监测铁代谢状况,规范应用铁剂 血清铁蛋白(SF):反映铁储存情况。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反映循环中可利用铁的水平。 一般建议血透患者SF 200~500μg/L,TSAT 30%~50%为宜;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SF >100μg/L,TSAT >20%为宜。 由于尿毒症患者常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因此口服铁剂吸收不佳,临床推荐静脉补充铁剂。其中蔗糖铁是最安全的静脉补铁制剂,其次是葡萄糖醛酸铁和右旋糖酐铁。静脉补充铁剂需要做过敏试验,尤其是右旋糖酐铁。静脉补充铁剂剂量应以患者铁状态指标,ESAs的反应性和Hb水平综合判断: 一般如果患者TSAT<20%和(或)SF<100ng/ml,需静脉补铁100~125mg/周,连续8~10周;如果患者TSAT≥20%,SF≥100 ng/ml,则每周一次静脉补铁25~125mg;

肾性贫血简述

肾性贫血简述 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长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与代谢而导致的贫血称肾性贫血。97%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都伴有贫血,一般来说,贫血的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一致。有关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仍在不断研究探索之中,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1.出血 由血小板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出血倾向和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和皮肤出血,虽不是引起肾性贫血的直接原因但可加重和促进贫血的发生。 2.EPO生成减少 由于肾实质破坏,累及到生成EPO细胞,随着病情发展,EPO产生逐渐减少,从而使骨髓红系细胞生成减慢。但也有人发现肾衰患者血中EPO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推测可能存在EPO相对缺乏。。近年来,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获得满意效果。 3.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慢性肾衰或尿毒症患者血浆中存在着抑制红细胞生成的物质,可抑制体外细胞培养中红系祖细胞的成熟,后来证实可抑制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精胺、精脒、胍类、PTH等在体内可能通过破坏造血微环境而达到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4.红细胞寿命缩短 肾衰患者的红细胞673寿命只有正常人的一半。无疑,溶血是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之一,但溶血一般比较轻。目前认为肾衰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外因素造成的,将患者红细胞输入到正常受者体内,其红细胞寿命正常,反之,将正常供者红细胞输入到尿毒症受者体内,其红细胞寿命缩短,透析后,红细胞寿命恢复正常也证明此点。 这种现象可能与肾衰患者血浆中存在某些物质干扰了红细胞膜上的Na泵功能,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另外,红细胞磷酸戊糖旁路代谢障碍,使NADPH生成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不能消除体内的过氧化物,从而使氧自由基增多,造成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胍类物质可能是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铝和硅可抑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PTH也可增加细胞的渗透脆性,导致细胞膜稳定性和完整性改变 5.铁和叶酸的缺乏慢性肾衰患者常可发生铁的缺乏。①血小板功能障碍导致胃粘膜慢性出血,造成铁的丢失;②血透时由于血浆残留于透析膜以及透析器漏血;③频繁抽血检查。叶酸缺乏也多见于血透病人。铁和叶酸的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

肾性贫血的表现

肾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及饮食调理 临床症状 肾性贫血的主要表现是原发肾脏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蛋白尿和血尿需要经过化验检查来证实。不同的肾脏疾病又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遗传性肾炎和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家族中可有多个同样肾病的患者,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肾盂肾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此外还可能排尿困难,排出结石、肾脏创伤、手术史等,都可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用超声波检查可能发现多囊肾、肾盂积水、肾萎缩等。肾脏疾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会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等症状,并发生乏力、贫血的表现,渐进性夜尿增多、少尿、无尿、抽搐、关节痛等症状,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心包炎、意识障碍、脑病、癫痫等。化验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肾功能衰竭的程度,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是肌酐和尿素氮。肌酐是肌肉蛋白代谢产生的小分子物质,由肾脏滤过清除。正常血肌酐(Scr)浓度<133μmol/L(1.5mg/dL),肾功能衰竭时尿中清除的减少,血肌酐浓度升高。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之一,从肾脏排泄,血BUN正常值<7.1mmol/L(20mg/dL),肾功能衰竭时升高。肾性贫血的时展快慢不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一致。血红蛋白大多呈中等或重度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多正常,但因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障碍,肾性贫血病人可能有皮肤瘀斑、口腔黏膜出血、鼻衄、甚至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及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骨髓象大多正常。 饮食调理 1.珠玉红枣粥 【原料】生山药100克,薏苡仁100克,粳米100克,龙眼肉15克,红枣15克。 【制法】先将生薏苡仁和粳米洗净、煮熟,再将去皮捣碎的生山药、龙眼肉及红枣放入锅内与前者同煮成粥。 【特点】本粥具有健脾益气、补益心脾作用,是从清代《医学中衷参西录》中“珠玉二宝粥”化裁而来。山药补肺、脾、肾三脏,薏苡仁可健脾祛湿,龙眼肉能益脾胃、保心血、养心安神,加上可健脾益气的红枣,共煮成粥,易于消化,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兼有心悸、健忘、失眠的贫血患者。 2.首乌鸡丁 【原料】鸡胸脯肉100克,制首乌粉10克,山萸肉10克,黑木耳50克,胡萝卜25克,菠菜25克。 【制法】将菠菜洗净切段下油锅煸好后装盘垫底,鸡胸脯肉切丁以首乌粉上

肾性贫血原因诊断和治疗

肾性贫血原因诊断和治疗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损害而引发的。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当病人肾脏受损严重,血肌酐值大于308μmol/L(3.5mg/dl)时多会伴发肾性贫血。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呢?当肾功能开始受损时,慢性肾病病人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将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成为引发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以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体内堆积大量代谢毒素,缩减了红细胞存活时间;铁摄入减少及铁丢失增多,红细胞合成不足;慢性肾病病人长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尿蛋白则源源不断从病人体内流失;慢性肾病病人多发生出血倾向;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 发生机制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为: 红细胞(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因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作用、维生素及营养缺乏、微量元素失衡。 (2)红细胞寿命缩短。常见因素有尿毒症毒素作用、内分泌激素作用、红细胞脆性增加及脾功能亢进等。 (3)红细胞丢失增加。极大多数肾性贫血病例有肾功能异常,BUN和Scr升高呈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水平,且贫血与肾功能损害呈平行关系。多有较长的肾脏病史,部分病例贫血为主要症状。肾脏病史缺如或仅夜尿增多为惟一病史,且易被忽视,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贫血。形态上多呈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低色素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发生,外周血象可见少数形态不规则细胞,如"芒刺"细胞,其出现的频率大致与尿毒症程度成正相关。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近于正常,网织红细胞指数稍低或正常,表现为非增生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肾病日久,肾气衰败,脏腑功能低下,气血生成减少而成,脏腑功能的低下,又可使浊毒、瘀血内阻,从而导致因病致损,由损成劳。因此,临床表现症状复杂,病机既有肾气衰败的虚证一面,又有浊毒、淤血致病的实证一面,临床辨证应根据不同的病期、不同的病证以及二便、饮食、苔脉等辨阴阳、求平衡,辨虚实、明标本。辨病位、宜兼顾。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是各脏腑的整体功能。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充分说明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血液的生成过程还与营气和肺有关。

2014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与答案.(泌尿系统)

2014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泌尿系统》【68】 第1题: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主要禁忌是【我要测试】 A: 高血压 B: 糖尿病 C: 前列腺增生 D: 结石急性发作 E: 输尿管狭窄 正确答案是:E 解题思路:体外冲击波碎石法适用于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最适宜小于2.5cm的结石。若输尿管狭窄,即便经过碎石,结石仍然易发生嵌顿而不能排出。故本题选E。 第2题:右肾绞痛伴有镜下血尿,进一步检查应先进行【我要测试】 A: 膀胱镜 B: 腹部平片 C: 尿脱落细胞检查 D: CT E: 中段尿培养 正确答案是:B 解题思路:首先考虑泌尿系的结石,所以应行B超或腹平片检查确定结石的存在、特点及解剖形态。B超能显示结石的特殊声影,可发现泌尿系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透X线结石;腹部平片能发现95%以上的结石(结石过小或钙化程度不高,纯的尿酸结石及基质结石,X线不显示)。选项中符合的是B。 第3题:男,60岁,排尿困难3个月,体检发现前列腺变硬。为排除前列腺癌意义最大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我要测试】 A: 血癌胚抗原 B: R血酸性磷酸酶 C: 血甲胎球蛋白 D: 血碱性磷酸酶 E: 血前列腺特异抗原 正确答案是:E 解题思路:直肠指检、经直肠B超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三个基本方法。而其他选项:甲胎蛋白升高常提示肝脏肿瘤,癌胚抗原、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常提示恶性肿瘤,但特异性不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 第4题:终末【本试题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c111554136.html,】期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死亡原因是【我要测试】 A: 心脑血管并发症 B: 严重感染 C: 严重电解质紊乱 D: 尿毒症脑病 E: 消化道大出血 正确答案是:A 解题思路:心血管病变是慢性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0623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 发表时间:2014年6月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人群中发病率高,可发生在的早期,贫血的发生率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呈逐渐增加趋势,当患者进入第5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1] 。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贫血状况调研显示,1~5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和98.2%。透析与非透析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8.2%和52.0%[2]。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3] ,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方面均表现出较低的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因此,纠正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4年5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肾性贫血治疗指南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主讲人:雷清凤主任医师 地点:肾内二区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肾内二区全体医护人员 讲课时间:2013年12月18日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 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 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 2012 年 12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 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 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 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 <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 CKD 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 期,每 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 CKD 4~5 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 3~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CKD 5 期和透析患者,每 1~3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 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 3 个月至少检测 1 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 1 次。健康人群及 CKD 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 CKD 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 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

促红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07)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7年2月10日北京)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已经10余年,不仅应用于血液净化维持透析治疗的患者,而且也应用于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约34000。血浆中存在的EP0根据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两种类型临床应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1. rHuEPO慢性肾脏病患者者治疗中的意义 众多国内外资料显示:合理应用rHuEP0,不仅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等心血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者脑功能和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活动能力;而且能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rHuEPO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目前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 2.贫血定义和检查 2.1贫血定义:WHO的贫血诊断标准:成人女性血红蛋白(Hb)<12g/dl,成人男性Hb<13g/dl。但应考虑患者年龄、种族、居住地的海拔高度和生理需求对Hb的影响。 2.2贫血检查时机: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不论其分期和病因,都应该定期检查Hb。女性Hb<11g/dl,男性Hb<12g/dl时应实施贫血检查。贫血检查和评估应该在EPO治疗前实施。 2.3贫血实验室检查内容:贫血检查应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b/Hct),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网织红细胞计数(有条件提倡检测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铁参数(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大便粪隐血试验。 2.4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未发现有其他贫血原因,且血清肌酐>2mg/dl,则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EPO缺乏。但如上述贫血检查提示存在EP0缺乏或缺铁之外的异常,则需要进一步评估,以除外其他贫血原因(见附录:EPO抵抗原因)。

肾性贫血

慢性肾衰竭并发贫血的护理查房 吴建敏 ?入院时病史 左冬梅,38岁.因“反复头痛、头晕两个月, 月经时间延长,量多,伴血肌酐逐步升高”入院.。 ?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月经量多,时间延长,经妇科治疗效果不佳。近期血肌酐升高明显,伴双下肢水肿加重,为进一步治疗 ?,来我院门诊。拟“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收入院。 入院查体 T:37℃,R:20次/分,P:75次/分,BP:150/110mmHg. 神志清,精神软,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双下肢有浮肿。 入院时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红蛋白59g/L 血小板计数117*10'9/L 红细胞压积17.3% ?血肾功能 肌酐421μmol/L 尿素氮11.10mmol/L 辅助检查 ??胸片: 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 ?B超 两肾弥漫性病变、右肾囊肿、两侧肾动脉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下降。 入院诊断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性贫血 入院后治疗 1.常规血透治疗,2次/周 ,每次4小时。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静脉注射10000U/M每周, 3.其它药物: 可益能拜新同叶酸片 蔗糖铁缬沙坦肠溶阿司匹林盘 复方维生素B片罗盖全 大黄苏打片骨化三醇

纠正贫血治疗 *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单位,静脉注射1次/周。 *蔗糖铁100mg 微泵静脉注射1次/周 纠正贫血治疗3个月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7.3g/L,红细胞压积21.9%,血小板177*10E9/L 铁蛋白77.90ng/ml 白蛋白39.8mL 纠正贫血治疗6个月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106g/L,红细胞压积32.1%血小板147*10E9/L 铁蛋白133.68ng/ml 白蛋白36.4mg/L 球蛋白25.2g/L 肾性贫血 病因--------EPO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引起肾性贫血的基本因素 肾脏为主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不足 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 铁缺乏或叶酸不足和营养不良 血液循环中存在抑制EPO生成的物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肾衰时多因素所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出血,胃肠道慢性失血,月经持续,量多,血液透析过程失血及频繁化验抽血慢性感染 酸中毒 临床表现 主要是过度代偿引起高动力学状态的一系列表现: 面色苍白或黄褐色,乏力,易倦,头晕,眼花,耳鸣,纳差,心悸,气促,动则尤甚 有出血者,可出现皮下淤斑,鼻出血,牙垠出血,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缺铁严重的可表现为: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感染,口腔炎等。 临床治疗: ?药物治疗 ?纠正营养不良 ?预防出血,减少出血 ?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