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性贫血专题

肾性贫血专题

肾性贫血专题
肾性贫血专题

评价体内铁储备:血清/血浆铁蛋白(SF)

反映铁利用状况:

—低色素性红细胞(HRC)百分比

—血清/血浆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CHr)含量

1.CKD贫血治疗的目标值

1.1欧洲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治疗最佳实践指南(Europen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EBPG):Hb>110g/L,对无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未设定Hb上限。

1.2 2007年美国K/DOQI指南:Hb应达110~120g/L,不宜超过130g/L。

1.3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分会专家共识(2010年修订版):Hb 110~120g/L。

2.临床常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简介

2.1第一代ESA

重组人EPO(rHuEPO):是一种免疫学及生物学特性均与人内源性EPO极其相似的唾液酸蛋白激素,根据其糖基的不同,rHuEPO分为α和β两种。由于其半衰期短,常常需要每周2~3次给药,皮下给药较静脉给药的半衰期长。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大剂量rHuEPO皮下给药间隔时间可以延长至每周1次。

2.2 第二代ESA

达依泊汀α(darbepoetin alfa),其半衰期可达rHuEPO的2倍以上,从而使给药间隔得以延长,可以每周或每2周给药1次。

2.3 第三代ESA

持续性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动剂(CERA):新型长效制剂,可每2~4周皮下注射1次。

3.规范EPO治疗剂量调整

首先应重视Hb的检查,Hb的变化是调整EPO治疗剂量的依据。

其次,按照指南的要求:

初始治疗Hb增长速度控制在每月增加10-20 g/L,4个月达到Hb110~120g/L;

当每月Hb增长速度<10g/L时,应首先除外是否存在铁缺乏、感染、失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铝中毒、营养不良以及肿瘤等病因,在除外或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处理后Hb仍然每月增长速度<10g/L,则应增加EPO使用剂量25%;

而如果Hb上升过快、每月增长速度>20g/L,则应减少EPO使用剂量25~50%,否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增加。

4.监测铁代谢状况,规范应用铁剂

血清铁蛋白(SF):反映铁储存情况。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反映循环中可利用铁的水平。

一般建议血透患者SF 200~500μg/L,TSAT 30%~50%为宜;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SF >100μg/L,TSAT >20%为宜。

由于尿毒症患者常合并消化系统损害,因此口服铁剂吸收不佳,临床推荐静脉补充铁剂。其中蔗糖铁是最安全的静脉补铁制剂,其次是葡萄糖醛酸铁和右旋糖酐铁。静脉补充铁剂需要做过敏试验,尤其是右旋糖酐铁。静脉补充铁剂剂量应以患者铁状态指标,ESAs的反应性和Hb水平综合判断:

一般如果患者TSAT<20%和(或)SF<100ng/ml,需静脉补铁100~125mg/周,连续8~10周;如果患者TSAT≥20%,SF≥100 ng/ml,则每周一次静脉补铁25~125mg;

如果患者SF >500 ng/ml,则不推荐常规使用静脉铁剂。

接受ESA和铁剂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评估补铁效果及铁负荷状况。一般来说,如效果满意,则SF及TSAT水平宜每3个月评估一次,并按维持剂量补铁。如果效果欠佳,则每月评估一次补铁效果,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5.铁调素与CKD患者铁代谢

绝对缺铁:主要表现为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明显下降。

功能性缺铁(铁释放障碍,即网状内皮系统铁阻滞):表现为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而铁蛋白则正常甚至明显升高。

对绝对缺铁患者来说,静脉补铁一般可以纠正,而对功能性缺铁来说,即使静脉补铁,仍难以改善贫血,且可能导致机体铁负荷超载,甚至可引起非造血组织铁中毒。

铁调素: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转运铁的水平来调节机体铁代谢平衡,因此可认为铁调素是一种激素。铁调素在肝脏合成,经肾脏排泄,其血清浓度与肾小球滤过滤呈负相关,随着肾功能减退,铁调素可在体内蓄积。血液透析可清除铁调素。铁调素主要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肝脏细胞膜上的膜铁转运蛋白1(FP1)。

铁调素的生理调节机制:

机体铁储备↓→肝脏铁调素表达↓→FP1将肠细胞中的铁转运到血浆转铁蛋白→供组织利用

饮食铁或机体铁储备↑→肝脏铁调素表达↑→FP1内陷降解

①阻断铁从肠细胞转运到血浆,铁积存肠细胞内,

充满铁的细胞2d内脱落到肠腔中排出体外

②网状内皮组织巨噬细胞铁输出受阻

影响铁调素表达的因素:缺铁、贫血和缺氧等均可抑制铁调素的表达;而炎症则可刺激铁调素的产生。

6.EPO抵抗及其不良反应

EPO抵抗:是指皮下注射EPO达到每周300IU/kg(20000 IU/周)或静脉注射重组人EPO达到每周500 IU/kg(30000 IU/周)治疗4个月后,Hb仍不能达到或维持在110~120g/L。EPO抵抗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此外还包括:炎症性疾病、慢性失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纤维性骨炎、铝中毒、血红蛋白病、维生素缺乏、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溶血、透析不充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脾功能亢进及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等。事实上目前临床上许多诊断EPO抵抗的患者,要么存在影响EPO疗效的因素,要么EPO剂量不足,而非真正的EPO抵抗。

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产生抗体的原因:①药物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温度过高,致rHuEPO中蛋白组分变性,形成抗原;②聚氧乙烯山梨酯80(稳定剂)及未包被的预充注射器橡皮塞能释放佐剂成分,促进免疫反应发生。随着EPO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因的查清及相应改进措施的落实,2004年起世界范围内因注射rHuEPO导致的PRCA病例数已显著减少。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成熟的方案,单纯停用rHuEPO对逆转PRCA常无效,肾移植及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能有效,也有报道环孢素对于此病的治疗安全有效。达依泊汀α及CERA是否也能引起PRCA?目前仅有极个别的报道。

肾脓肿

肾脓肿又称肾积脓是指肾实质感染所致广泛的化脓性病变或尿路梗阻后肾盂肾盏积水感染而形成一个积聚脓液的囊腔 致病菌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或结核杆菌多在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积水等疾病的基础上并发化脓 性感染而形成 肾脓肿的临床症状: 主要为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高热腰部疼痛并有肿块病程长着可消瘦贫血如尿路为不完全性梗阻脓液沿输 尿管排入膀胱而出现膀胱炎症状膀胱镜检查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脓尿B型超声显示为肾盂积脓排泄性尿路感染造影或 反射性核素肾图提示患侧肾功能减退或丧失右侧肾积脓需与化脓性胆囊炎鉴别 肾脓肿的治疗: 应加强营养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施行脓肾造瘘术如患肾功能已丧失而对侧肾功能正常可作患肾切 除术 肾脓肿的检查 膀胱镜检查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脓尿B型超声显示为肾盂积脓排泄性尿路造影或放射性核素肾图提示患侧肾功能减退或 丧失右侧肾积脓需与化脓性胆囊炎鉴别。 肾脓肿(renal abscess)肾脓肿是指肾脏实质因炎症化脓而被破坏,形成一脓性包囊,肾功能完全丧失,常见于上尿路梗阻的患者。 临床症状:高烧、寒战、全身乏力、呕吐、虚脱、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为全身表现,腰痛,慢性病人患侧腰部明显压痛及叩击痛,腰部可扪及肿块。 诊断要点:1.发热、腰痛、肾区包块。2.尿液中大量脓细胞。3.血中白细胞明显增高。4.X 线平片肾影增大,造影患肾不显影。 治疗:肾脓肿治疗不及时,脓液可穿透肾包膜形成肾周围脓肿或尿源性败血症,同时应用足量抗菌素,如果肾尚能保留,首先要解除病因:如取出梗阻的结石,或整复输尿管畸形术,行肾造口,引流脓液,保留肾功能,缓解症状,肾脏破坏严重,功能严重丧失,需行肾切除术。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 症状体征 1.发热突然发生寒颤、高热,体温上升至39℃以上,伴有头痛、全身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热型类似脓毒症,大汗淋漓后体温下降,以后又可上升,持续1周左右。 2.腰痛单侧或双侧腰痛.有明显的肾区压痛、肋脊角叩痛。 3.膀胱刺激症状由上行感染所致的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时即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以后出现全身症状。血行感染者常由高热开始,而膀胱刺激症状随后出现.有时不明显。 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其他肠杆菌及革兰阳性细菌.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等。极少数为真菌、病毒、原虫等致病菌。多由尿道进入膀胱,上行感染经输尿管达肾,或由血行感染播散到肾。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数倍。女性在儿童期、新婚期、妊娠期和老年时更易发生。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尿潴留等情况可以造成继发性肾盂肾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临床观察_王志超

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2月第22卷第2期JETCM.Feb.2013,Vol.22,No.2 广东省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并肾积脓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22~68岁,中位年龄42岁;肾结石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0例,均为急诊入院,病程3d至2周,平均8.32d。均有腰痛,肾区叩击痛,发热,尿白细胞(++~++++),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症1例。结石大小自0.8cm×0.6 cm~ 2.2cm× 3.1cm,合并轻度肾积液14例,中重度肾积液50例。均行腹部平片、泌尿系B超确诊泌尿系结石,部分病例急诊入院行双肾CT尿路重建,所有病例术中均可见脓性尿液引出,均行引流液培养,培养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 1.2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明确诊断,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输尿管镜置管引流备钬激光碎石取石(17例)、经皮肾造瘘引流备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46例)、输尿管切开取石(1例)。输尿管镜手术:截石位,Wolf F8/9.8输尿管镜在3F输尿管导管引导下,进镜至结石部位。感染严重者,以疏通输尿管、解除梗阻为第一目的,结石待术后感染控制再行处理。感染相对较轻,全身情况良好者,行一期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经皮肾手术:俯卧位,局部麻醉,B超定位。穿刺扩张至24F标准通道,留置22F肾造瘘管,引流肾内脓液,送细菌培养。术后观察肾引流量,如肾引流量少于50mL/d,行肾ECT检查,证实肾功能小于10mL/min,行患肾切除。引流量大于50mL以上者,待引流3~5d后行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碎石取石。输尿管切开取石:腰硬联合麻醉,行经腰部切口,输尿管中段切开取石,术后留置腹膜后引流管。手术治疗前后系统抗感染治疗。(2)中医治疗。术后早期(2~3d)多出现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等为邪入气分,气分实热,以清气分热为主,用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加减。后期(术后3~5d),引流通畅,热像已减,多表现汗多,乏力,疲倦,舌淡,苔薄,脉弦细等。辨证为实热耗伤,气阴不足,余毒未清。以益气养阴,祛湿利小便,托毒外出为法。以生脉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恢复期(5d后至出院3~6个月),多表现腰部酸软,舌淡暗,苔白,脉沉等。辨证为肾阳亏虚,腰失所养。治疗以温肾活血、促进肾功能恢复为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2结果 本组68例,输尿管镜置管引流17例,7例Ⅰ期钬激光碎石取石,9例2周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结石排尽。1例1个月后行输尿管软镜碎石,结石排尽。经皮肾造瘘引流46例,6例术后引流量少,行肾ECT检查提示肾无功能,行肾切除。36例引流3~5d后行Ⅱ期取石,结石取净。4例1期碎石取石,结石取净。术后体温升高60例,血白细胞升高62例,无感染性休克病例。 3讨论 肾积脓的原因以结石梗阻最为常见,主要为输尿管结石,占梗阻性肾积脓的60.5%[1]。以往肾积脓的治疗多以肾切除为主。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肾积脓的范围扩大至包括肾积水感染引起肾盂内尿液的化脓性改变,而肾皮质还存在一定的厚度[2],因此,肾积脓的处理以早期诊断,早期解除梗阻,挽救肾功能为主。 肾积脓的诊断明确后,要早期手术解除梗阻,引流肾内积液。解除梗阻的方法有经皮肾穿刺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或输尿管镜置管引流、开放性手术取石、膀胱镜逆行插管引流等。经皮肾穿刺造瘘脓肾引流有以下优点[3]:(1)B超引导下操作,方法简单,损伤小,引流充分;(2)通过引流液检查(pH、酸碱度、比重),了解患肾功能,为保肾治疗提供依据和机会;(3)引流液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可指导用药;(4)合并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者,如患者肾功能尚可,可经原造瘘通道行经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临床观察 王志超王树声李源甘澍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2-0293-02 【摘要】目的总结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分析68例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治疗方法及中医辨证用药情况。结果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治疗方法以输尿管镜置管及经皮肾造瘘引流并二期取石为主要的急诊治疗手段,64例患者6例因肾无功能行脓肾切除,40例行经皮肾造瘘及二期碎石取石成功,17例行输尿管镜手术解除梗阻,1例行开放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成功。结论及早解除梗阻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关键措施,可减少肾功能损害,有利于保存肾功能。中药干预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结石肾积脓中西医结合 293··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版)要点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CKD患者进入第5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与评估 1、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就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与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 依据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她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2) 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 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与透析患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 对有贫血病史、无论就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 CKD3~5期未接受透析与CKD 5 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 全血细胞计数(CBC): 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小板计数。 (2) 网织红细胞计数。 (3) 铁储备与铁利用指标: 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与度。 (4) 未能明确贫血病因时, 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穿刺、粪便隐血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需要结合其她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她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 二、铁剂治疗 铁就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 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就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有效的铁剂补充,可以改善贫血,减少ESAs的剂量,有些患者不使用ESAs也能改善贫血。 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透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新版共识(完整版)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新版共识(完整版)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肾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资料与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为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共识专家组借鉴国际指南,对慢性肾脏病(CKD)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肾性贫血评估频率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Hb;测量频率根据透析方式、有无贫血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情况而定,见图1。

图1 贫血检测频率 1. 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无贫血者,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2. 腹膜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 血液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4. 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初始治疗阶段,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维持治疗阶段,非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血液透析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铁剂治疗 指征和用药途径

1. 对N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100 μg/L 时需要补铁。可尝试进行为期1~3个月的口服铁剂治疗,若无效或不耐受可以改用静脉铁剂治疗。 非透析患者的补铁途径取决于铁缺乏/贫血的严重程度、静脉通道的建立、口服补铁的治疗反应、口服铁剂或静脉铁剂的治疗耐受性以及患者依从度等。 图2 铁剂治疗指征与给药途径 2. 对P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100 μg/L时需要补铁。虽可先口服铁剂,但其疗效不如静脉铁剂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一什么叫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肾脏促成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血透者的常见并发症。贫血的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二肾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症状:组织缺氧和代偿性心输出量增加。 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尤其是甲床,手掌,口腔黏膜。 三肾性贫血的评估 1在开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贫血前,应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贫血。 2.贫血诊断学指标 (1)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2)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的评价:血清铁蛋白浓度评价铁储存: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用于铁的利用能力:低色素红细胞百分率(HRC)式评估功能性铁缺乏(FID)的最佳指标。 (4)其他有关贫血原因的检查不明确的消化的失血,血清B12和红细胞叶酸浓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异常血细胞和血小板,溶血试验,血清白蛋白,部分病例进行Hb电泳和骨髓检查。 四治疗目的

提高长期存活率,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感觉,左心室肥大消退,改善认识功能,纠正出血 五肾性贫血治疗的靶目标 1.贫血治疗的最佳血红蛋白目标值:Hb水平应达到11g/dl(血细胞压积33%)。 2.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100ug/L,低色素红细胞<10%,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推荐的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200-50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30-40%。 六、治疗 1肾性贫血的EPO应用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PO)治疗指征 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1-5期)伴贫血患者,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患者在血色素为达标的情况下应用。 EPO剂量应根据患者贫血程度而有所不同。皮下给予所需要的剂量较小,可以达到并维持目标的血红蛋白水平,是维持透析患者使用r-HuEPO在血浆中可获得较高的EPO浓度,且持续时间较大,因此,皮下给药应该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r-HuEPO最合适途径。 2肾性贫血辅助治疗 (1).充分均衡饮食。 (2)叶酸或B族维生素。 (3).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维生素C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少RPO抵抗。 3 EPO治疗效果不佳原因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性贫血治疗指南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性贫血治疗指南 肾性贫血的诊治原则 1、关于K/ DOQI 及其前身DOQI 2000 年更新版“NKF K2DOQI ,2000”(K2DOQI 的字面意义也更新成了kidney2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 的临床实践指南发表于2001 年《美国肾脏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的增刊上[7] 。它对原DOQI 营养问题外的其它部分都进行了更新修订,包括指南条款、立论依据、下一步研究方向等。最新K2DOQI 除覆盖CRF 患者的营养、肾性贫血、血透及腹透的充分性、血管通路等问题外,还将纳入慢性肾脏病的检查评估(evaluation) 分类(classification) 与归纳(stratification) 、慢性肾脏病的骨代谢及相关疾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相关的异常脂质血症等问题[ http :/ / www. https://www.doczj.com/doc/6a13949298.html,/professionals/ doqi/ kdoqi.cfm]。该方案的前言明确指出其指南条款仅仅是指南而已,而不是临床实践的标准或强行规定。这一方案不仅是肾脏病科专科医师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内科医师、心血管科医师、糖尿病专科医师、家庭医师、儿科医师的有益参考资料。其它地区或国 家可以根据国情参照使用。 2、NKF2K/ DOQI 肾性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 2000年) 介绍 2000 年版NKF2K/ DOQI 肾性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27 条指南条款,有已发表文献支持的指南条款为证据性条款,而无确切证据支持的为观点性条款。27 条指南条款分列于贫血的检查、目标血红蛋白水平、铁剂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治疗、EPO 不敏感、红细胞成分输血、EPO 治疗的可能副作用等七部分中。每一款(组) 指南都有较完备的背景资料或/ 和立论依据,后者不仅充分讨论现有医学文献的研究结果,而且详细交待了研究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附有后注进一步讨论更新的理由及依据。下文介绍该指南的部分引言及全部条款(即大号字体部分为原文),并简介相应条款的背景及立论依据。作者参照原文作简明讨论(小号字体部分),原文见英特网http :/ / www. kidney. org/ professionals/ doqi/ guidelines/ doqi2uptoc. html 。 3、NKF2K/ DOQI 肾性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 2000 年) 引言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是大多数肾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表现。所有这类患者的此种贫血均由同一发病机制所导致。在下述各指南条款中,“慢性肾脏病”(CKD) 这一概念涵盖所有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也包括同种异体移植肾的功能不全及依赖透析的肾功能衰竭(后者统称为“终末期肾病”) 。如未经治疗, 肾性贫血(CKD 贫血) 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异常,包括组织氧供与氧耗下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扩大、心室肥厚、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认知能力和思维敏度下降、月经周期改变、夜间阴茎勃起减少、以及免疫应答障碍等。此外,在儿童肾衰患者贫血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

复杂性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肾积脓的微创治疗

复杂性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肾积脓的微创治疗 Objective:To discussing the security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of complexity Calculi with acute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with pyonephrosis.Methods: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diagnosis of complexity calculi with urinary tract obstruct complicated with pyonephrosis in 19 cases were reviewed.The 19 cases,after antiinflammatory and countershock,underwent PCNL for the first stage.Results:All 19 case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The total stone-free rate was nearly 100%.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76 minites.Conclusion:PCNL is a safety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acute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with pyonephrosis in the first steage. s Pyonephrosis;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易形成肾积脓,细菌入血,导致感染性休克,严重者破坏肾功能[1]。若合并其他内科基础病,如糖尿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贫血,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增加病死率。2009 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复杂性结石合并肾积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19例,经I期行一侧微创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肾性贫血

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修订版) 2014-09-30 15:10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字体大小 -|+ 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 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CKD 患者进入第5 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CKD 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CKD1 -5 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 和98.2%。透析与非透析CKD 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8.2% 和52.0%。 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H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D 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均表现出较低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因此,纠正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使得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4 年5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1. 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依据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 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 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2) 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1-3 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4-5 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至少每6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 5 期和透析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 (3) 对有贫血病史、无论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3-5 期未接受透析和CKD 5 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 3. 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 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 (2) 网织红细胞计数。

肾性贫血的诊治原则(下)—简介KDOQI及其相关

· 肾性贫血的诊治原则 简介K/ DOQI 及其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下) 指南条款八:铁剂的服法[13 ,14 ] 1 1. 为保证CKD 患者达到并保持Hb 在110~120 g/L (Hct 在33 %~36 %) ,EPO 治疗的同时必须服用铁剂以防缺铁及保持适当铁贮备。(证据) 2 2. 口服补铁时, 成人每日服用元素铁至少200mg ,儿童每公斤体重每天服元素铁2~3mg。 3 3. 成年的CKD 患者、家庭血液透析患者及腹膜透析患者单纯口服铁剂时可能仍不能满足适当铁代谢的需求(证据) 。因此,可(在初次试用25 mg 后) 采用一次性静推500~1 000mg 右旋糖酐铁(严格注意部分国产静脉注射铁剂的不耐受),视需要可重复给药。至2000 年元月前,没有人推荐一次大剂量静推葡萄糖酸铁。(观点) 4 4. 血透患者试用口服铁剂补铁治疗的方案目前是可接受的,但口服铁剂不能保持TSAT> 20 %、血清铁蛋白> 100 μg/L 且Hb 达到110~120 g/L 或Hct 在33 %~36 %。(证据) 5. 要保持Hb 在110~120 g/L (Hct 在33 %~36 %) 之间,大多数血透患者需要定期静脉注射铁剂。(证据) 6. 静脉补铁可按多种方案进行。如果TSAT < 20 %且/ 或血清铁蛋白< 100μg/L ,贫血专家工作组推荐成年患者每次透析时静脉注射100 mg 共10 次或每次125mg 共8 次( 观点) 。如果TSAT 仍然< 20 %或/ 和血清铁蛋白仍然< 100μg/L ,建议按上述方法再用一疗程。一旦TSAT ≥20 %且血清铁蛋白≥100μg/L ,静脉注射铁剂的推荐剂量为每周25~125mg(参见“指南条款六: 目标铁代谢水平”)(观 点) 。每周三次至每两周一次静脉给药以便12 周内铁剂补充的总量达到250~1 000mg ,这种间隔方案也都是可取的。(观点) 7. 当TSAT 达到20 %~50 %、血清铁蛋白达到 100~800μg/L 时,多数患者的Hb 能达到110~120 g/L (Hct 达到33 %~36%) (证据) 。当患者的TSAT >50 %或/ 和铁蛋白> 800 μg/L ,应停用静脉铁剂, 停用期可达3 个月,其间若再用静脉铁剂治疗,必须先复查铁代谢指标(观点) 。当TSAT 降至50 %以下且血清铁蛋白降至800μg/L 以下,可恢复静脉补充铁剂,每周一次,剂量减少1/ 3~1/ 2 。 8. 达到目标Hb/ Hct 水平及铁贮备后,血透患者. 静脉注射铁剂的维持剂量为25~125 mg/ 周不等。目的是通过每周静脉补充一定量的铁剂以保证血透患者在安全且稳定的铁代谢水平上保持目标Hb/ Hct 。在维持治疗过程中,至少每3 月对铁代谢水平监测一次,监测的指标是TSAT 及血清铁蛋白。(观点) 9. 需要采用静脉铁剂维持的CKD 患者无需口服铁剂治疗。 指南条款九:试用量静脉铁剂的用法[15~18] 首次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铁之前,应静脉注射一 次试验剂量为25 mg 的右旋糖酐铁(成年患者) 。体 重在10kg 以下的儿童为10mg , 在10~20kg 的儿童为15mg 。如无快速过敏反应发生,以后常规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时无需再做过敏实验。按包装说明, 右旋糖酐铁应缓慢静推,每分钟不超过1ml 。(观点) 成人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铁之前,也应当用25mg 作一次试验。如无快速过敏反应发生,以后常规静脉补葡萄糖酸铁时无需再做过敏实验。按包装说明,试验用的葡萄糖酸铁应当稀释于50ml 注射用生理盐水中,静滴60min 。另外,按包装说明,葡萄糖酸铁对儿童患者是否安全有效尚未确定。

肾性贫血的表现

肾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及饮食调理 临床症状 肾性贫血的主要表现是原发肾脏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蛋白尿和血尿需要经过化验检查来证实。不同的肾脏疾病又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遗传性肾炎和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家族中可有多个同样肾病的患者,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肾盂肾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此外还可能排尿困难,排出结石、肾脏创伤、手术史等,都可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用超声波检查可能发现多囊肾、肾盂积水、肾萎缩等。肾脏疾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会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等症状,并发生乏力、贫血的表现,渐进性夜尿增多、少尿、无尿、抽搐、关节痛等症状,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心包炎、意识障碍、脑病、癫痫等。化验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肾功能衰竭的程度,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是肌酐和尿素氮。肌酐是肌肉蛋白代谢产生的小分子物质,由肾脏滤过清除。正常血肌酐(Scr)浓度<133μmol/L(1.5mg/dL),肾功能衰竭时尿中清除的减少,血肌酐浓度升高。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之一,从肾脏排泄,血BUN正常值<7.1mmol/L(20mg/dL),肾功能衰竭时升高。肾性贫血的时展快慢不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一致。血红蛋白大多呈中等或重度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多正常,但因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障碍,肾性贫血病人可能有皮肤瘀斑、口腔黏膜出血、鼻衄、甚至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及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骨髓象大多正常。 饮食调理 1.珠玉红枣粥 【原料】生山药100克,薏苡仁100克,粳米100克,龙眼肉15克,红枣15克。 【制法】先将生薏苡仁和粳米洗净、煮熟,再将去皮捣碎的生山药、龙眼肉及红枣放入锅内与前者同煮成粥。 【特点】本粥具有健脾益气、补益心脾作用,是从清代《医学中衷参西录》中“珠玉二宝粥”化裁而来。山药补肺、脾、肾三脏,薏苡仁可健脾祛湿,龙眼肉能益脾胃、保心血、养心安神,加上可健脾益气的红枣,共煮成粥,易于消化,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兼有心悸、健忘、失眠的贫血患者。 2.首乌鸡丁 【原料】鸡胸脯肉100克,制首乌粉10克,山萸肉10克,黑木耳50克,胡萝卜25克,菠菜25克。 【制法】将菠菜洗净切段下油锅煸好后装盘垫底,鸡胸脯肉切丁以首乌粉上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4 修订版) 2014-09-30 15:10 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 (CKD) 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 CKD 患者进入第 5 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 CKD 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CKD1 -5 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 和 98.2%。透析与非透析 CKD 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 98.2% 和 52.0%。 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 (H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D 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均表现出较低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因此,纠正 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使得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 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 2014 年 5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 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1. 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依据 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 <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 < 120 g/L,成年妊娠女性 <110 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 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肾性贫血

慢性肾衰竭并发贫血的护理查房 吴建敏 ?入院时病史 左冬梅,38岁.因“反复头痛、头晕两个月, 月经时间延长,量多,伴血肌酐逐步升高”入院.。 ?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月经量多,时间延长,经妇科治疗效果不佳。近期血肌酐升高明显,伴双下肢水肿加重,为进一步治疗 ?,来我院门诊。拟“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收入院。 入院查体 T:37℃,R:20次/分,P:75次/分,BP:150/110mmHg. 神志清,精神软,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双下肢有浮肿。 入院时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红蛋白59g/L 血小板计数117*10'9/L 红细胞压积17.3% ?血肾功能 肌酐421μmol/L 尿素氮11.10mmol/L 辅助检查 ??胸片: 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 ?B超 两肾弥漫性病变、右肾囊肿、两侧肾动脉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下降。 入院诊断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性贫血 入院后治疗 1.常规血透治疗,2次/周 ,每次4小时。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静脉注射10000U/M每周, 3.其它药物: 可益能拜新同叶酸片 蔗糖铁缬沙坦肠溶阿司匹林盘 复方维生素B片罗盖全 大黄苏打片骨化三醇

纠正贫血治疗 *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单位,静脉注射1次/周。 *蔗糖铁100mg 微泵静脉注射1次/周 纠正贫血治疗3个月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7.3g/L,红细胞压积21.9%,血小板177*10E9/L 铁蛋白77.90ng/ml 白蛋白39.8mL 纠正贫血治疗6个月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106g/L,红细胞压积32.1%血小板147*10E9/L 铁蛋白133.68ng/ml 白蛋白36.4mg/L 球蛋白25.2g/L 肾性贫血 病因--------EPO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引起肾性贫血的基本因素 肾脏为主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不足 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 铁缺乏或叶酸不足和营养不良 血液循环中存在抑制EPO生成的物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肾衰时多因素所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出血,胃肠道慢性失血,月经持续,量多,血液透析过程失血及频繁化验抽血慢性感染 酸中毒 临床表现 主要是过度代偿引起高动力学状态的一系列表现: 面色苍白或黄褐色,乏力,易倦,头晕,眼花,耳鸣,纳差,心悸,气促,动则尤甚 有出血者,可出现皮下淤斑,鼻出血,牙垠出血,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缺铁严重的可表现为: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感染,口腔炎等。 临床治疗: ?药物治疗 ?纠正营养不良 ?预防出血,减少出血 ?预防和控制感染

肾性贫血治疗指南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主讲人:雷清凤主任医师 地点:肾内二区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肾内二区全体医护人员 讲课时间:2013年12月18日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 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 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 2012 年 12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 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 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 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 <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 CKD 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 期,每 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 CKD 4~5 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 3~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CKD 5 期和透析患者,每 1~3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 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 3 个月至少检测 1 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 1 次。健康人群及 CKD 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 CKD 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 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

益比奥肾性贫血用药指南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实践指南及建议摘要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贫血的检查及治疗 ·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2006. · KDOQI 2007 Update of Hemoglobin Target 检测Hb(1次/年) 无需进一步 评估与治疗 所有CKD 患者 ESA 治疗贫血 并纠正患者缺铁 进一步评估: ·血液指标:全血细胞计数、 Hb 、网织红细胞计数等; ·铁指标:SF 、TSAT 或CHr 男性<13.5g/dl 女性<12g/dl 贫血纠正 Hb 靶目标11-12g/dl , 不应超过13g/dl 。 YES NO YES YES YES NO YES 血液学检查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的应用 【Hb检测频率】 * ESAs治疗患者Hb检测每月1次。 【ESA使用剂量】 * 起始ESA剂量和ESA剂量调整应该根据患者Hb水平、观察到的Hb增长率及临床状况来决定; * 需要下调Hb水平时,可将ESA剂量降低,但不必停药;如果遗漏一次ESA 注射,应尽快补上;对ESA以来的患者,住院期间应继续使用ESA。 * 高血压、血管通路阻塞、透析不充分、癫痫病史、营养不良并非ESA治疗的禁忌症,出现以上症状应对症治疗,不建议因此而停用ESA。 【给药途径】 * ESA的给药途径取决于CKD的分期、治疗状况、有效性、安全性、和ESA 类型。 * CKD非透析患者,皮下注射ESA更方便;CKD血液透析患者,静脉注射ESA更方便。 【给药频率】 * 给药频率应该根据CKD分期、治疗状况、有效性、ESA类型决定。 * 低频度给药较方便,尤其对于CKD非血液透析患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