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

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2002)

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

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瑞格卢斯,1994)

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教材观点: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设计模式(P19)

2.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学科性质

意义:(P7,8)

学科性质:(P9)

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多学科理论,理念,技术,方法的创新应用.恰当地连接基础

理论与实践,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设计最主要的任务是提供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

3.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归纳为三个层次:(P10,11)

a)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当作

产品来进行设计

b)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其设

计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现有的教学材料、选择、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来完成目标

c)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一层次的设计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

理人员等来共同完成

第二章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功能(P32—33)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比较

相同点:

(1)三个主类领域是一致的

(2)两种理论在分类的细化都存在层级关系:

布鲁姆整个目标体系的划分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结构;

加涅在认知结果的智力技能分类也是由简单到复杂构成的层级关系

(3)两个理论在教学设计、媒体选择等方面对教育过程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不同点:

分类依据与理论不同

?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

?加涅分类法则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

结构体系不同

?布卢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

?加涅的分类理论从整体上是不具备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仅在“智慧技能”这一主类下各子类之间具具备连续性、层次性、相关性。

3.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举例说明)(P42—44)

4.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举例说明)(P45—51)

第三章学习者特征分析

1.认知结构(P61)、学习动机(P66)、学习风格(P69)

2.教学中通常分析的学习者特征(本题未找到具体答案)

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

3.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新特征(P72—73)

第四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1.教学模式、教学策略(P80—81)

2.几种以教为中心教学模式、策略的特点、步骤(如掌握学习(P87)、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P85)、

示范——模仿(P89)等)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接受学习模式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五环节教学模式

九段教学模式

掌握教学模式: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掌握教学的特点

不改变学校和班级组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体教学与个别需要之间的矛盾。

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

教师认为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功课的信念,对学生学业成功的期望,对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起促进作用。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步骤

动作定向

要对学生解释完成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以及掌握行为技能的要领;

对学生作形体演示

参与性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模仿分解动作入手,参与进行尝试性练习。

自主练习: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通过反复练习,使技能熟练掌握。

技能的迁移:在其他学习情景中,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

3.常用的协作学习策略(P99—101)

4.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P103—104)

5.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P106—107)

6.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P114—115)

7.教学模式或策略选择时的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知识掌握时,可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

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际能力或方法的培养,在教学中更多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

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某种态度或价值观,要多采用突出社会活动、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

一门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往往同时会涉及多个目标,要在教学中适当对不同模式加以组合。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特点

学科特点,语文、外语等学科宜采用讲授;生物、化学等学科宜讲解与演示结合,音乐、美术等学科

宜用练习

在教学进程中的某一阶段,随着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语文教学,在教诗歌

时,朗读的训练较多,教小说题材的文章时,较多地应用谈话法。

教学过程的复杂性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活动的认知复杂性是不同的

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依赖较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可选择结构严格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

学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详细严格的规定,如程序教学等。

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认知复杂性,需选择结构较松散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及教学程序

的控制性较低,允许学生进行主动的、开放的探索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的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模式、非指导性教学等

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包含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是一种绝对的、非白即黑式的思维模式,其中会尽量

减少矛盾冲突

中等复杂性的认知活动需要学生对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思考,避免绝对化,不盲目相信权威

高复杂性的认知活动体现了更多的辩证思维,需要灵活地、多角度地看问题,需要深刻地进行思考,

且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学习者特点

教学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上更多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依赖于直观经验,应采用突出学生活动

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

高年龄阶段的学生可更好地进行抽象概括,可以借助于语言符号获得更多的间接性经验。有意义接受

学习模式是这一年龄段较为有效的模式。

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且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

学习能力。

教师风格、教学时间

教师特点:每一位教师有自己不同的特长、素养和教学风格

如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能用生动、简洁、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则可适当多采用语言为主的

方法;

有的教师善于制作、运用直观教具,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做一些教具,并结合采用观察、

演示、示范等方法;

擅长多媒体的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教学软件,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

教学时间有一定限制

讨论法、参观法、探索-发现法、归纳法等方法比讲授法、接受-复现法、演绎法等耗费的时间多,在选

用时应考虑时间是否允许

教学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的要求

不少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

学校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教师可因陋就简,尽量创造条件加以运用,但不宜过分强调

……

第五章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环境(P123—125)、学习资源(P134)、认知工具(P137)、课堂问题行为(P143)、课

堂氛围(P140)

2.简述学习环境设计的内容(本题未找到合适答案)

3.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举例说明)(P130—132)

4.学习资源设计的心理学依据(P134—136)

5.常用的认知工具分类(P137)

6.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的主要作用(P138—139)

7.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如何调控(P146—147)

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1.教学评价(P153)、一对一评价(P170)、进行中的评价(P174)

一对一评价:即教学系统设计成果的诊断性评价阶段

设计人员往往需要和3名或者3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一起工作,从每个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

a)知识准备:高于平均水平;中等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b)学习态度:积极态度的;一般态度的;消极态度的

c)经历: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2到5年工作经验的;工作经验不到一年的

目的:确定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错误,并从学习者那里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初的使用数据和反馈

可从明晰度、影响力、可行性等方面进行

过程:设计者向学习者进行必要说明,学习者使用材料,学习者和设计者交流

收集数据的途径:观察记录、学习者讨论的记录、教学完成后的问卷和测验

进行中的评价:

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教学设计人员应在合适而可行的时候对学生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否能够保持,是否能够在其他应用环境中使用。

通过评价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明确:

教学在促进技能迁移上的优缺点

能够更好的支持迁移和技能运用的地方

解决阻碍运用技能于实际场景的教学障碍

可以采用现场观察、记录和反思报告、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要获取信息

既可以直接从学习者处获得,也可通过教师、同学、家长等间接得到

不仅适用于培训、产品等教学系统设计成果,对课堂教学同样适用

2.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含两个环节:

a)搜集反映课堂数学效果的有关信息资料

搜集资料的方法:测验、调查和观察

测验适宜于收集认知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

调查适宜于搜集情感类目标的资料;

观察适宜于搜集技能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

b)根据信息资料所反映的教学状况做出即时反馈

形成性评价中的反馈有3种:

校正性反馈:当大多数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未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时采用的反馈形式,即教师及时调整当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与需求鼓励性反馈:对大多数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应采用的反馈形式,即教师根据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给予相应的、恰如其分的肯定和鼓励

帮助性反馈:对少数或个别未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应采用的反馈形式,即教师应尽量对其提供帮助以设法补救

3.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内容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属于教学评价的范畴,它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趋向完善的重要环节。

教学系统设计的评价从确定教学目标时已经开始,并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应该包含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成果的评价:教学系统设计方案、教学材料和支持工具等

对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形成性评价的一般过程(P175)

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1.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实践领域

第八章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1.混合式学习的应用阶段

根据学习方式结合的紧密程度,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可分为四个阶段:

a)组合阶段,将不同的学习方式简单组合在一起,这些学习方式没有关联,各自开展,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15T11:02:22.53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涂能吉 [导读] 我们要以专业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未来中小学基础教育,争取多元化发展教育模式,为中小学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涂能吉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禾斛岭小学 :335104 【摘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得较晚,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一段差距。而教育的深化改革对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发展的现状存在教师专业知识守旧、意识不强、知识偏弱、研究不足甚至产生职业倦怠等现象。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试着从教学观念、学校培训、教师个人等方面做出策略分析,以顺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及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自我的形成。简单地概括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研究,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界定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掌握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具备充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符合不同特点学生的教育需求。三是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尊重并关爱学生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四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不断地反思总结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及科研能力。最后是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有一千万左右的教师,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中小学教育。但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速度还远跟不上我们教改的步伐。广大教师队伍中不乏教育观念弱后,创新意识、科研能力不足及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情况。严重束缚中小学的成长与发展。具体表现为: 1、专业意识淡薄。没有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一种自我实现的工作,而只是一谋生的手段。随着年纪的增长工作越来越没有动力。 2、教学模式单一。多数老师传统观念占据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的思维的宽度与广度,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 3、教师综合素质低 目前我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依旧欠缺,部分地方教师资源匮乏,这些地方以小城市及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为主。为此,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师的选拔门槛并不高,这就导致了地区教师水平下降,以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依次递减。 4、专业研究不足。长期以来的教研及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师培训被许多教师看成是形式,把教研与教学分开,课堂中大多还是凭自己的经验与感觉去教学。教学效果及质量不尽人意。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进行教师专业化培训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的素质框架,这样的专业素质框架分别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科教学能力;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教学观;教师学习与发展观。所以,而学校为了能够教育出更加优质的学生,就应该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技能的培训,增加重视度。而身为一名专业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符合教师身份的知识,另外还应该熟悉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无论面对何种状况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现自主发展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缩小与教改要求的差距。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当中去。教学实践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最为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学会观察与思考善于在教学中发展研究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其次要加强自我训练,开展听课交流活动,多上公开课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注重收集反馈信息如:学生反馈、家长反映、同事建议、领导督促等。此外教师在自主发展中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抵制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正之风,为人师表,除了给自己的学生传授知识外,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学生知识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从环节上创新 在中小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这两个字上,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 “被培养”的主要角色,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而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培育者,主要负责在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争取达到初始的教学目的,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技能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应用科技手段创新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科技资源,以播放PPT、看电影、举办知识竞猜赛,举办演讲比赛等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相同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聚集在一起,创办相关的兴趣小组。学校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积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娱乐中,得到知识。 (四)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也应采取多种评价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成就激励,把激发、形成教师的内部动力机制作为管理目标,通过让每一位教师取得成功,促使全体学生取得成功,最终实现教育取得成功的目标。树立起“人人都有发展机会”的信念,促使他们更大胆地去创造机会,走向成功。这就要求学校实行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譬如,现在许多学校实施特聘教授制度。再次,学校还要多给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及物质激励。设计各种各样的外在奖酬形式,并设计具有激励特性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诱导因素集合,以满足教师的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最后我们要十分重视道德激励和文化激励。注重培养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学术理想、价值形象和主体意识,并千方百计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形成学校文化精神与教师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使教师获得专业的满足感及成就感。

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计》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计》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A. 总结性评价 B. 定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2. ()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具有较广泛的包容性与概括性,因而能把一系列原有观念总结于其中(也就是使一系列的原有观念类属其下)。在此情况下,新观念处于上位,而原有观念则处于下位。 A. 类属关系 B. 总括关系 C. 并列组合关系 D. 教学策略关系 正确答案: 3. ()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存在类属关系,也不存在总括关系,但却具有某种共同或相关属性的情况。 A. 类属关系 B. 总括关系 C. 并列组合关系 D. 上下位关系 正确答案: 4.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对知觉的研究。 A. 加涅 B. 格雷戈克 C. 瑞格卢斯 D. 威特金 正确答案: 5. 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是()。 A. “肯普模式” B. “史密斯-雷根式模式” C. “九五矩阵” D. “细化模式” 正确答案: 6. ()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7. ()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采用电视图象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声教材。 A. 电视教材 B. 教学实况录象片 C. 多媒体教学软件 D. 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8.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的教学设计思想比较丰富,其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9. ()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A. 电视教材 B. 教学实况录象片 C. 多媒体教学软件 D. 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10. ()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观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11. ()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 A. 总结性评价 B. 事后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12. ()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务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A. 教学方法 B. 哲学方法 C. 逻辑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当前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教师“一桶水”相对于学生“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否则,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 二、成为反思型教师 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很多教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这固然是由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但同时也和教师缺乏独立思考有关。作为教师,不能盲目地迷信专家的权威,坐等专家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照搬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而应持怀疑的态度,对之进行认真的研究反思,检验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应该培植起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思考各

种教育行为的后果,不断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从而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三、强化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会创造的人。这首先要求教师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经常主动地更新观念,学习新知,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的。 四、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教师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现实情况下,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同时也有合作关系。新时代的社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更加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双赢和共赢。教师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有多种形式。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相互合作设计课程。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或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提供专业帮助,等等。 新课改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为“生”师表。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师生关系的艺术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时甚至可以积极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 五、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高不可攀,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研究报告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中学课题组 1.问题的提出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素质。振兴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则在农村教师,农村教师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呢?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的重要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解决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1基于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兴起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运动在各国蓬勃开展。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是世界各国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在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化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如日本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

面推进,教师专业化正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开始意识到“教师职业专业化,直接关系着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并从根本上制约着未来中国的社会发展潜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既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保障措施,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品位的重要分水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政府和教师就职学校也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建立了相应的机制,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专著和论文不断增多。尽管如此,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开展之际,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的行动还远远不够深入,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与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2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是“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在保持原有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还必须重新定位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复习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 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XX西海固地区,何克抗要做的事,“就像要让西海固被青山绿水环绕一样不可思议”。 他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让XX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学生,能认读超过2500个常用汉字,能阅读青少年通俗读物,比如简写版的《三国演义》,能手写出150字以上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总之,其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甚至超越城区最好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同时还要确保不增加任何课业负担。 10月末的一天,何克抗第4次来到海原。一年前,他给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带来了这项被称为“跨越式”的教育课题。 车在山道上颠簸,远处的山峦寸草不生,目之所及都是刺眼的黄色。“这样的地貌,走遍中国也不多见吧?”73岁的老教授摇下车窗,向窗外望去。 实际上,当地薄弱的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生源,并不比这里的自然环境强多少。 帮帮这些可怜的娃娃

在海原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眼中,远道而来的何教授是位“大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X》。 这样一位在教育技术领域内公认的顶级专家,如今却是“大学请不动,小学不请自来”。据他的一位弟子估算,“老先生每年超过1/4的工作时间都泡在小学课堂里”。 何克抗最初启动这项“跨越式”课题的时候,他并没有明确地想要把课题引向农村。 10年前首批试点这一课题的,几乎都是国内一流的小学。前不久,一些美国教育人士去XX的一所试验校参观,那里每个小学生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上课全是网络化教学,“这样的教学环境美国也比不了”。 然而,锦上添花并不是何克抗的最终目标。从2003年开始,他尝试把课题放到农村学校。2004年,课题开始在国家级贫困县XX 丰宁全面推广。 2008年年底,时任海原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的马兴旺在XX 听到何克抗介绍跨越式课题。对于其中的理念,他一时间没有全弄明白,但是课题提出的目标让人着迷。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成长。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在终身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教师是连接课程和幼儿之间 的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因此,幼儿教师在人一生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研究如何促进幼 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如何呢?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基于这两个问题,笔者借鉴已有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珠海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从幼儿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行为、职业满意度和需求、幼儿教师培训情况、幼儿园 评价制度和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六方面考察珠海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寻找了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与专业发展情况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查的结果大体如下: 珠海市幼儿教师队伍年轻化,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6.1%,大部分幼儿教师工资低于珠海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幼儿教师选择这一职业都比较主动,对于幼儿教师的形象认识已经从奉献型、权威型转变 成为专家型和服务。 幼儿教师乐于参加专业发展活动,但是,教师反思比较被动,教学独立性不强,幼儿教师 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职业发展处于盲目状态。 不少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比较自信,但是,工作负担重、对研究方法掌握不多及教 研没有实质性的回报等因素影响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珠海市幼儿园的培训在“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提高了研究能力”等 方面让多数的教师觉得满意。 但是,幼儿园相关培训还存在培训机会太少、培训模式陈旧、培训与工作实际矛盾大等不 足。 幼儿园在评价教师时主要目的是判断教师的发展需求,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 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对于超过半数的教师没有吸引力。 在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与专业发展情况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发现: “是否会再选择当幼师”和“教学独立性”、“最高学历”、“对培训满意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引入理论(1987——1994) 中国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可以从1987年在《外语电化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算起。从此之后,国内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翻译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动了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如:获得1993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等。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大部分教学系统设计著作中没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个命题。 2、对国内教学实践中大量教学系统设计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3、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方面。 第二阶段:发展遭遇低谷(1994——1997) 目前我国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低谷,这可能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学科性质很有关系,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但是,我认为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对于学科的发展都是必须的,不能放弃任何一方。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1997——) 如今国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掌握到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设计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教学系统设计必然改变。我们预测未来的教学系统设计将有一下几种特征: 1、更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 3、更注重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

_教学结构_和_教学模式_辨析_与何克抗教授商榷

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9期(总第113期)问题讨论[文章编号] 1003-1553(2002)09-0010-04 “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 ——与何克抗教授商榷 邱崇光 (广东省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南海 528200) [摘要]何克抗教授认为在e2learn ing的研究中,由于教学系统的要素由三个增加到四个,所以再也不应当用“教学模式”术语,而应该改用“教学结构”一词。本文从教育理论和横断科学“三论”的角度,严格按照确定译名 和术语的科学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认为还是使用“教学模式”术语为好。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结构;要素;数字化学习;e2learn ing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际上e2lib rary、e2bu siness、e2govern2 m en t、e2learn ing等新概念流行起来。在2001教育技术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做了题为“e2 learn 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1]的大会主题报告,率先对e2learn ing进行了研究,并就中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如何实现e2learn ing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引起国内外教育技术界的广泛重视。 由于涉及国际新概念的引入,该论文中有两处对译文和术语的使用进行了界定。例如,对于e2learn ing 一词一般有三种译法: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他认为“数字化学习”比较确切,值得推荐。该文中引用了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三年度(2000)报告中的观点,认为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实现e2learn ing的具体途径和关键步骤,并指出:国内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说法比较流行和常用,因而建议采用后者。我们认为这些建议都是比较恰当的。由以上两例可见,作者十分重视科学名词的准确翻译和术语的使用。 在同一论文中,何克抗教授在分析我国高校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时,他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教学结构的改革,并明确指出,教学结构一词的定义是:“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笔者对这一定义不敢苟同,去掉以上定义中的一些限定性的定语和说明成分之后,此定义就成了“所谓教学结构,是指……稳定结构形式”。这种用自身定义自身的“递归式”的定义方法是不科学的。为什么该文会产生这种不科学的“结构就是某某结构”的定义说法呢,关键的原因可能就是不愿意用“模式”一词。因为该篇论文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即e2 learn ing中)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并指出:“所谓教学结构正是这四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简言之,何克抗教授的观点就是:由于教学系统的要素由三个增加到四个,所以再也不应当用“教学模式”术语,而应该改用“教学结构”一词,相应地,学术界也应该由对三个要素组成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转移到对四个要素组成的教学结构的研究上来。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就向教育学术界提出来了:首先“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在教育学科中应用时究竟有什么差别?纵然两者有明显的差别,是否长期广泛使用的“模式”一词就不能承担新的表达任务了呢?非换不可吗?其三,用“结构”替代“模式”就真正更为科学合理吗? 二、正确的科学术语使用观 “术语”一词由《辞海》可知,它是指“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每一术语都有严格规定的意义”。它是科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09665075.html,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李媛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5期 摘要:当前教育大环境下,随着教育水平和社会对教育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师的自身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能停滞不前,所以当前教师如何发展是一个重要难题。本文讨论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现状,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当前,教师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教师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更对学生起着榜样示范作用。教师不仅要做好本身的教学工作,也要做起“学习者”和“研究者”角色的任务,所以教师角色多样性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较多的,教师要不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做好本职工作,也要不断实现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教师工作压力 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Kyriacou和Suteliffe率先在《教育评论》(Educational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性文章,该文章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这些均是由教师这一职业引起的[1]。 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之一是学校。学校使用学生测试结果来衡量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评估教师头衔和奖金,教师不容易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种矛盾会给教师带来压力。而除此之外,学校管理也不是尽如人意的,学校领导及多数家长更愿意看到学生成绩的进步,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级为教师建立了强大的压力系统,如学生评级系统,职称评级系统,所有这些都与学生的表现有关。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深入改革,教师的工作评价,职位聘任,薪酬择优,发表论文等的数量,每个老师都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普遍相信这种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由于教育质量下降,学生数量的增加,公众会责怪老师。 最后,教师的个人方面来自人格特质的压力,这与个人的世界观,挫折感,心理调节水平等有关。并且出于职业原因,作为教师组的共同特征,对周围的感受更敏感。教师在适应更多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毕业设计开题分析报告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作者:————————————————————————————————日期: 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 专业: 设计(论文)题目: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指导网络教学: 年月日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本课题来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动力。而在计算机应用中,网络技术的作用十分突出,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主导着信息产品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市场的进一步的开拓。网络产业已成为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性产业。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中,网络软件的开发技术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开发技术成了重中之重。不断开发适应用户需求、市场需要的新型软件产品,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网络软件发展的潮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拓展到了学生领域,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当然,近年来,学生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也逐渐成为人们平日学习、工作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研究学生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为做出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解决时间、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对学生越来越重视。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在网络上的运用,更好地为学习学生的朋友特别是学生老师服务,特用AsP制作学生在线教学系统,以更好地为广大计算机学生服务。 本课题的类型是管理信息系统。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 意义:现阶段,在市场上也有一些网络教学管理软件,但通过调查我发现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有的没有老师登录功能,老师不能在网上直接与同学交流。二是有的没有提供上传作业功能,不能把学生作用直接交给老师。三是没有专门为学生学习教育专门制作学生网络教学管理软件。这也是学生网上学习最重要的方面。四是有的系统制作质量粗糙,界面不美观,影响老师同学的使用热情。因为制作一款功能齐全、界面清晰美现、使用方面的学生在线教学系统。 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外由于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也早。本课题在国外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其发展速度还是很迅猛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特点:系统采用的是Brower/Server结构,它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成本效益、支持跨平台访问。基于B/S结构的Web技术使用户能够控制信息,可以授权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或地方直接访问数据。 本系统是在大学网站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实现这些功能主要是对数据的操作,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和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门学科的发展综合了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人员由于其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下面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定义: 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上述几种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的不同角度以及各自的侧重点,有的突出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特征,如加涅、肯普、乌美娜、何克抗等,有的侧重于学习经验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如梅瑞尔,有的则从设计科学的角度出发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如帕顿等。 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如果不考虑影响解决方案实施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那么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发展,加之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终身教育思想的持续深入,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正成为教育领域倍受注重的重要问题。它对于唤醒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与社会地位,树立自尊,增强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培养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水平,适合现代化建设,参与国际竞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何为教师专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民族素质的使命。”可见,我们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既强调了教师的“教书”功能,又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同时,确立了教师是专业人员这个社会地位。也就是说,当代教师应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就象教师法所规定的那样,对他人,对社会尽职尽责,使得自己的一生成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一生,即专业人员追求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身发展的需要,得到公正肯定的社会地位、尊严、权利等。从而实现自己的人格价值。

对“教师”概念内涵的持续丰富也促使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处于持续革新的过程。到当前,相关专家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成长和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持续更新,持续整合、持续丰富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在受尊敬、支持、积极向上的氛围中,通过持续学习、持续更新的自觉追求,适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教育变革的形势迫切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仅仅知识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形象中教育自身的专业性质被完全遮掩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点的变化,新的教师观强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发展水平。同时,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来源的地位已彻底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动自身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否则,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就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教育教学过程应有的功能就会大大降低。 2、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