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肖进行具体汁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汁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讣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汁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汁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

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專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

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讣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讣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

⑵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3)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4)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5)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

⑵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5)有利于现代教冇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

⑵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讣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讣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汁的实质是教学问题求解,并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求与决策的过程。

(5)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

理论按性质分类可分为规定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两大类。规左性理论一般是以描述性理论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关注达到理想结果所采用的最优策略与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正是以达到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在一泄的教学条件下去选择和确定最好的教学策略,所以它是一种规定性理论.但这种策略的制宦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描述性理论作为科学依据的。

6?教学系统设汁的应用范用:学校教冇、继续教冇、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冇、教学软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

7.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 为中心的层次

8.

9?教学系统设讣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和传播理论

(1)与教学设汁相比,教育论和教学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他们着重研究教育.

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他们关心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教学规律是什么:学习理论的任务则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它关心的是“学习

是如何让发生的,学习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而教学设计则关心怎么样做的问

(2)学习理论:当代学习理论分为两大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特别强调外部刺激的设计,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小步子呈现教学信息,如果学生出现正确的反应要及时予以强化匚认知派则否上了行为主义所倡导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观点,主张研究个体的内部心理活

⑶?

⑷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发展作用:

A.教学系统设汁首先把教弃、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并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讣、开发、运行和管理。

B.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汁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课操作的程序与技术

C.系统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学系统,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

9.教学系统设卄取得的两个方而的发展: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重点研究为什么的问题(瑞格卢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主要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讣理论:加涅的“九一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瑞格卢斯等人的精心加工理论和梅瑞尔的成果显示理论及教学处理理论。

(1)加涅的“九一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 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加涅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P16表格

(2)瑞格卢斯的精心加工理论:他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

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通常分为宏策略和微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宏策略用来指导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和对知识点顺序的排列,他是从全局来考虑学科知识内容的整体性以及其中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微策略则为如何教特怎的学科内容提供处方,他考虑的是一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瑞格卢斯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课操作的微策略。

(3))

⑷梅瑞尔的成果显示理论:认知知识两维分类: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

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和发现;内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P17图表

10?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讣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后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

分类: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讣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主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主导一一主体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汁模式分类: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ID1)、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ID2)

代表:(1)肯普模式一一ID1的代表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要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

四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三问题:学生必须学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10环节:p20

(2)?

⑶史密斯一一雷根模式一一ID2的代表: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结合,体现“联结一一认知” 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吸收了瑞格卢斯的教学策略分类思想,把重点放在教学组织策略上。

(4)以学位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情境创设;信息资源的设计与提供;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4)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X?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国绕“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核心,后者创造环境和条件。

(2)优点: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这是英突出的重点。

缺点: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时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动机理论;

%

动机理论的作用: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回忆)奥苏贝尔理论的缺陷:贬低甚至否定发现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4)主导一一主体教学模式是奥苏贝尔学与教的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论的结合。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缺点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奥苏贝尔学与教理论: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缺点是强调传递-接受式学习,否定发现式学习。

<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P32

2.教育目标教学目的

选择:

1下列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控制激励中介测度)P34

A、导向功能

B、中介功能

C、测度功能

D、约朿功能

2.霍恩斯坦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层次为概念化-理解-应用-评价-综介的领域是(A )P38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信奉-举止)

C:动作技能领域(知觉-模仿-整合-创作-熟练)

D:行为领域(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

填空:

2.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丛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3.霍恩斯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行为领域)P38

*

4.布鲁姆的教学分类理论将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P34

5.信息加工分析法由谑提出的。P43

6.(1978)年(格朗伦)提出先用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学习目P45

7.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部分是行为的表述P46

&教学目标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是(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的灵活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P51-53

\

简答:1.如何确泄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一种方法是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然后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

(这是可以观察)来间接推断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期一种方法是采用类似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2.请简述一下ABCD模式(简答题)

A ---- 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

B—一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动宾结构短语“操作计算机、说出五大洲的名称、列举选择教学策略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比较单词中同一字母的不同发音”)

C一一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建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基本部分和选择部分(行为的表述为基本部分,条件和标准是可选择部分)

内外结合的表述(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的结合)

3.非实时远距CSCL由于异步的原因,学习者在某一个时刻进行的是无英他伙伴的个人学习,简述怎么将个人学习整介到有多个协作学习的夬背景下呢

①共享笔记本策略,一组学生可以通过WWW对一组电子文件进行共享与注解,学生在学习内容相关的地方书写自己的对内容或他人注解的理解与评论。②概念图,概念图是交互的, 学习者可以用节点和弧再编辑不同的概念图,可以使用可视化语言进行描述。

4.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岀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中它具有的功能是P32-33

(1)导向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标,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建结果的重要作用。

(2)控制功能教学目标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已泄目标而共同奋斗,以及总体目标对子目标进行制约和规范。

(3)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强烈渴望。激励力二目标效价*目标达成度

(4)中介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学和社会需求关系发生联系的纽带: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

(5)测度功能教学目标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和标准。

5.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

答:不仅可以只琐碎的目标变的有序,还可以防治目标分析中的疏漏与偏颇。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交流和沟通。P41

6.简述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的六个层次P34

7.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P42-44

(1)归类分析法是主要用于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或程序的分析方法

(2)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分析的过程的分析方法。

(3)信息加工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如何记录外显的动作技能

画稿:用单线画出稿样轮解

复印:将画稿分别印在图画纸上

剪形:将所印的图样逐个剪下

刻纹:用刻刀按印稿将结构刻出

衬贴:将剪贴的图样分别贴在底板纸上

印刷:用滚筒等工具使底板吃足油墨,然后把印纸覆上,压印成画

(4〉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解释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各要素之间复杂,零乱的关系分解成淸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P44

抽取知识元素,确左教学子目标:确怎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利用目标矩阵求岀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论述

}

1.对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的异同点进行比较。P34-37 相同点:

(1)、都是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布卢姆所说的教育目标一泄意义来说是加涅所说的学习结果的分类,都是把学习目标分3类。

(2)、都认为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把智力技能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

(3)、说明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智力技能各层次分类是累积性的,每一层次的行为都包含了较低的层次行为,这对学习的指导意义在于,学习应重视智力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培养,而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或对语言信息会议的要求上。

)

(4〉、布卢姆的情感领域目标和加涅学习结果中的态度,在动作技能领域观点一致,均认为学习应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提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点:

(1)、认知领域内部各亚类的划分标准不同。布卢姆以教学结果所导致的学生外显行为来分类:二加涅以学习内容,对象来分类。

(2)、布卢姆的分类系统采用的标准是测量学的,每一目标的都是囤绕如何测量或操作的角度提岀的。加涅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测量,也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层次关系。弥补了布卢姆的分类系统的缺陷。

(3)、布卢姆分类的过程注重学习的层次性,连续性,积累性;加涅仅在分类中比较有明显的层次性,连续性,积累性。

A

(4〉、布卢姆侧重于"问题的解决""原理应用"“分析技能”以及"创造活动"等的高级过程分析。加涅的分类理论表明了不同学了不同学科教学目标的差别,这样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所侧重。(5)、布卢姆的分类系统在具体指导学与教师缺乏可操作性,加涅的学习系统强调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内在机制,为每一类技能的学习指岀了最为合适的内部条件和外在条件,有助于指导实际教学。

2.霍恩斯坦和布卢姆分类理论的比较(39)

霍恩斯坦和布卢姆的分类理论相比,不仅仅表现在领域数和类别数的不同,而且他们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

(1)布卢姆教弃目标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而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⑵丨

⑶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分裂了人的行为:而霍恩斯坦教学目标分类体现了人的行为的整体性

(4)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一泄程度上体现了过程性:但霍恩斯坦教学目标分类更突出了过程性。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

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岀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P69

X

2.学习态度: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苴学习情境所表现岀来的一种比较稳左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而加以判定和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

3.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4.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淸晰度和组织结构,是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和稳固性。

5.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形式。

选择

A

1?以下不是学习风格相关理论模型(curry)的是D P34-37

A.教学偏好(学习环境学习期望教师期望和其他外部特征;影响学习的刺激因素:环境情感社会生理心理)

B.信息处理方式(主要关注个体吸收信息时所用的智慧方法①kolb学习周期四个环卩具体体验、抽象槪括、反思观察、主动实验表现的四个不同的学习风格:聚合者、同化者、调修者、发散着?Gregorc知觉性质:抽象和具体排序性质:序列和随机表现的四个不同学习风格: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抽彖随机)

C.认知个性风格(主要为吸收信息而选择个人的方法威特金的场依存/场独立)

D.情感因素

填空

1?奥苏贝尔把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这三反而特性称之为三个认知结构变呈:。P59

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一般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学习者的初始知识和能力、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等。

3.编制预测题、访谈和观察是确定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的有效方法。

4.问卷调查、访谈等是了解学习者态度的有效方法。

5.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ARCS模型: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足感

6.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特点,网络环境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之所能。

简答

1.教学中通常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

1.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1)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3)学习者特泄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I

2.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1)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分析

(2)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析(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

2.为什么要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答:1、学习者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而的特征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

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计》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计》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A. 总结性评价 B. 定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2. ()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具有较广泛的包容性与概括性,因而能把一系列原有观念总结于其中(也就是使一系列的原有观念类属其下)。在此情况下,新观念处于上位,而原有观念则处于下位。 A. 类属关系 B. 总括关系 C. 并列组合关系 D. 教学策略关系 正确答案: 3. ()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存在类属关系,也不存在总括关系,但却具有某种共同或相关属性的情况。 A. 类属关系 B. 总括关系 C. 并列组合关系 D. 上下位关系 正确答案: 4.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对知觉的研究。 A. 加涅 B. 格雷戈克 C. 瑞格卢斯 D. 威特金 正确答案: 5. 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是()。 A. “肯普模式” B. “史密斯-雷根式模式” C. “九五矩阵” D. “细化模式” 正确答案: 6. ()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7. ()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采用电视图象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声教材。 A. 电视教材 B. 教学实况录象片 C. 多媒体教学软件 D. 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8.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的教学设计思想比较丰富,其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9. ()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A. 电视教材 B. 教学实况录象片 C. 多媒体教学软件 D. 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10. ()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观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11. ()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 A. 总结性评价 B. 事后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12. ()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务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A. 教学方法 B. 哲学方法 C. 逻辑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附: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锋与天气》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自己探究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②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锋面?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反两方辩论。 2.2任务说明

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处理信息。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2.4学习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对策:①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自己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5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对策: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及提问。 ③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高攀郭理* 郑鸿英 摘要: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综合传统的ITS系统优势,同时又结合Web的特点,系统具有智能性,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模型,探讨了智能教学系统的知识库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及个性化教学的实现,最后给出系统实现的具体思路和解决方案。 1 引言 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ITS)作为人工智能学科的重要研究应用领域,是21世纪人类社会数字化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其研究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由计算机系统负担起人类教育的主要责任,即使计算机系统具有智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最佳教学。由于ITS涉及到多门学科,所用到的相关学科的技术即使在本学科也不够成熟以及人类对其自身的学习过程还认识不够,所以对ITS 的研究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存在知识的表示、对学生的评估、对学生错误的诊断、教学规划、人机自然语言对话处理等技术难题。 2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 2.1 传统的ITS模型 传统上,智能教学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专家知识库(有关领域的知识描述)、学生模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模型(知识的传授方法)和人机交互界面。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人机交互界面部分是在智能教学系统和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通信交流方式,有时也被看成是教学方法的补充而作为教师模型的一部分。 传统的智能教学系统多数是单机或单独运行的(stand.alone),系统费用昂贵,维护代价高,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Web 上构建智能教学系统,这种方式利用网络实现了分布式教学,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的并发访问,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 图1传统的ITS模型 2.2 基于Web的ITS系统模型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知识点库存放课程知识点,知识点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难度级别、重点度级别等;教学课件库存放各种形式的课件;教学方法库存放各种教学模板。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依据,模型突出了其重要性。模型综合了传统ITS系统的优势,同时又结合了Web 的特点,客户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人机交互界面简洁明了。系统具有智能性,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交流工具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即时的通信反馈,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和良好的导航结构,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过滤等等,实践证明,基于Web的ITS是ITS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复习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 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大教授的小学试验: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 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XX西海固地区,何克抗要做的事,“就像要让西海固被青山绿水环绕一样不可思议”。 他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让XX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学生,能认读超过2500个常用汉字,能阅读青少年通俗读物,比如简写版的《三国演义》,能手写出150字以上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总之,其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甚至超越城区最好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同时还要确保不增加任何课业负担。 10月末的一天,何克抗第4次来到海原。一年前,他给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带来了这项被称为“跨越式”的教育课题。 车在山道上颠簸,远处的山峦寸草不生,目之所及都是刺眼的黄色。“这样的地貌,走遍中国也不多见吧?”73岁的老教授摇下车窗,向窗外望去。 实际上,当地薄弱的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生源,并不比这里的自然环境强多少。 帮帮这些可怜的娃娃

在海原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眼中,远道而来的何教授是位“大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X》。 这样一位在教育技术领域内公认的顶级专家,如今却是“大学请不动,小学不请自来”。据他的一位弟子估算,“老先生每年超过1/4的工作时间都泡在小学课堂里”。 何克抗最初启动这项“跨越式”课题的时候,他并没有明确地想要把课题引向农村。 10年前首批试点这一课题的,几乎都是国内一流的小学。前不久,一些美国教育人士去XX的一所试验校参观,那里每个小学生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上课全是网络化教学,“这样的教学环境美国也比不了”。 然而,锦上添花并不是何克抗的最终目标。从2003年开始,他尝试把课题放到农村学校。2004年,课题开始在国家级贫困县XX 丰宁全面推广。 2008年年底,时任海原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的马兴旺在XX 听到何克抗介绍跨越式课题。对于其中的理念,他一时间没有全弄明白,但是课题提出的目标让人着迷。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引入理论(1987——1994) 中国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可以从1987年在《外语电化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算起。从此之后,国内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翻译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动了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如:获得1993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等。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大部分教学系统设计著作中没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个命题。 2、对国内教学实践中大量教学系统设计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3、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方面。 第二阶段:发展遭遇低谷(1994——1997) 目前我国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低谷,这可能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学科性质很有关系,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但是,我认为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对于学科的发展都是必须的,不能放弃任何一方。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1997——) 如今国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掌握到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设计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教学系统设计必然改变。我们预测未来的教学系统设计将有一下几种特征: 1、更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 3、更注重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

_教学结构_和_教学模式_辨析_与何克抗教授商榷

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9期(总第113期)问题讨论[文章编号] 1003-1553(2002)09-0010-04 “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 ——与何克抗教授商榷 邱崇光 (广东省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南海 528200) [摘要]何克抗教授认为在e2learn ing的研究中,由于教学系统的要素由三个增加到四个,所以再也不应当用“教学模式”术语,而应该改用“教学结构”一词。本文从教育理论和横断科学“三论”的角度,严格按照确定译名 和术语的科学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认为还是使用“教学模式”术语为好。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结构;要素;数字化学习;e2learn ing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际上e2lib rary、e2bu siness、e2govern2 m en t、e2learn ing等新概念流行起来。在2001教育技术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做了题为“e2 learn 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1]的大会主题报告,率先对e2learn ing进行了研究,并就中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如何实现e2learn ing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引起国内外教育技术界的广泛重视。 由于涉及国际新概念的引入,该论文中有两处对译文和术语的使用进行了界定。例如,对于e2learn ing 一词一般有三种译法: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他认为“数字化学习”比较确切,值得推荐。该文中引用了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三年度(2000)报告中的观点,认为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实现e2learn ing的具体途径和关键步骤,并指出:国内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说法比较流行和常用,因而建议采用后者。我们认为这些建议都是比较恰当的。由以上两例可见,作者十分重视科学名词的准确翻译和术语的使用。 在同一论文中,何克抗教授在分析我国高校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时,他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教学结构的改革,并明确指出,教学结构一词的定义是:“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笔者对这一定义不敢苟同,去掉以上定义中的一些限定性的定语和说明成分之后,此定义就成了“所谓教学结构,是指……稳定结构形式”。这种用自身定义自身的“递归式”的定义方法是不科学的。为什么该文会产生这种不科学的“结构就是某某结构”的定义说法呢,关键的原因可能就是不愿意用“模式”一词。因为该篇论文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即e2 learn ing中)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并指出:“所谓教学结构正是这四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简言之,何克抗教授的观点就是:由于教学系统的要素由三个增加到四个,所以再也不应当用“教学模式”术语,而应该改用“教学结构”一词,相应地,学术界也应该由对三个要素组成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转移到对四个要素组成的教学结构的研究上来。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就向教育学术界提出来了:首先“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在教育学科中应用时究竟有什么差别?纵然两者有明显的差别,是否长期广泛使用的“模式”一词就不能承担新的表达任务了呢?非换不可吗?其三,用“结构”替代“模式”就真正更为科学合理吗? 二、正确的科学术语使用观 “术语”一词由《辞海》可知,它是指“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每一术语都有严格规定的意义”。它是科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毕业设计开题分析报告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作者:————————————————————————————————日期: 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 专业: 设计(论文)题目: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指导网络教学: 年月日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本课题来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动力。而在计算机应用中,网络技术的作用十分突出,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主导着信息产品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市场的进一步的开拓。网络产业已成为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性产业。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中,网络软件的开发技术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开发技术成了重中之重。不断开发适应用户需求、市场需要的新型软件产品,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网络软件发展的潮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拓展到了学生领域,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当然,近年来,学生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也逐渐成为人们平日学习、工作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研究学生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为做出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解决时间、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对学生越来越重视。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在网络上的运用,更好地为学习学生的朋友特别是学生老师服务,特用AsP制作学生在线教学系统,以更好地为广大计算机学生服务。 本课题的类型是管理信息系统。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 意义:现阶段,在市场上也有一些网络教学管理软件,但通过调查我发现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有的没有老师登录功能,老师不能在网上直接与同学交流。二是有的没有提供上传作业功能,不能把学生作用直接交给老师。三是没有专门为学生学习教育专门制作学生网络教学管理软件。这也是学生网上学习最重要的方面。四是有的系统制作质量粗糙,界面不美观,影响老师同学的使用热情。因为制作一款功能齐全、界面清晰美现、使用方面的学生在线教学系统。 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外由于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也早。本课题在国外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其发展速度还是很迅猛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特点:系统采用的是Brower/Server结构,它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成本效益、支持跨平台访问。基于B/S结构的Web技术使用户能够控制信息,可以授权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或地方直接访问数据。 本系统是在大学网站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实现这些功能主要是对数据的操作,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和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门学科的发展综合了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人员由于其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下面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定义: 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上述几种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的不同角度以及各自的侧重点,有的突出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特征,如加涅、肯普、乌美娜、何克抗等,有的侧重于学习经验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如梅瑞尔,有的则从设计科学的角度出发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如帕顿等。 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如果不考虑影响解决方案实施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那么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育技术绪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李芒、金林编著,《教育技术学导论》 执教:牡丹江师范学院09级教育技术于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板书: 教育技术绪论 一、教育技术定义 AECT1994 AECT2005 二、教育技术学科性质 三、教育技术培养方向 四、教育技术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说课材料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进行的是教育技术绪论的说课部分。在教育技术绪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我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了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我设定教学对象为刚刚步入大学的教育技术学的新生。由于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情况缺乏了解,心终会对本专业存在很多的疑惑。那么,《教育技术绪论》这节课的设计方向就是要为新生们的解除这些疑惑。这节课上完后,效果要能达到学生心中清晰“教育技术学是什么”“教育技术学是做什么的”“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等问题。 教学内容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学导论》一书中的第一篇。他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在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上起着引导性的作用,而且为整个专业课的学习指明了一条道路。 在分析过以上两个必要因素后,我将我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成六大模块,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模块,我将目标分为知识与情感两方面。在知识方面,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 A.学生能陈述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推出的AECT1994和2005教育技术定义并理解其内涵 B.学生能了解教育技术学科性质及专业培养方向 C.熟知自己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在情感方面,对学生提出两点要求: A.在学生了解专业特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B.学生能主动明确自己大学期间要完成的任务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的定义,而难点则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学媒体: 教师主要采用黑板和多媒体两种媒体。 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互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除了需要熟悉教学内容还需搜集与本节课课程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并能将它们很好地融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节:设置氛围,自然引出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视频:将大学新生的基本状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查找重点: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讲解定义过后,要求学生找出定义中的重点词汇,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脑力激荡:学生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讨论1994和2005定义的不同之处,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定义记忆更为深刻,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归纳总结: 教师分条讲解教育技术学的特点后,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教育技术学科性质,

跨越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跨越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跨越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跨越式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越式教学心得体会1 对于跨越式教学,我很陌生,直到华山老师来我校授课,我才略知一二,细细想想,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已经运用了,但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受: 一、网络中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上网查阅资料,既可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说我在教《孙权劝学》一课时,布置学生回家从网上查找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他们总结了很多很多丰富的资料,通过课前的热身运动都迫不及待的表现出来。很多孩子还能记住其中的美丽的名言、诗句,这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养成了课下预习的习惯,可谓一举多得。学习的积极性特别的高。这比起传统的老师一味的传教学生机械的记忆甚至根本就不学在效率上是不能比拟的。 二、帮助理解课文。 有些文章的内容背景性很强,通过上网查阅有关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土地的誓言》中,这就得了解端木蕻良巴金写这篇文章的思想和时代背景。学生通过上网,查到了许多有关的资料,如“九一八”事变,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黄河颂等,他们明白了,作者把家国之恨融入了文章。这样,学生既进行了课外阅读,又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增加知识储备。 语文学习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大量语感积累获得的。我不仅立足于教材,更是千方百计利用教材提供的契机,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如在学习《行道树》之前,我布置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学生了解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环境将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益处,反之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面临着怎样的灾难。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教学系统设计(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ID1的代表性模式是()。 A. 狄克·凯瑞模式 B. 加涅模式 C. 肯普模式 D. 斯金纳模式 2 【多选题】(2分) 根据现代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哪三个层面()。 A. 单元教学设计 B. 活动教学设计 C. 课堂教学设计 D.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

3 【多选题】(2分)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 A. 运用 B. 记忆 C. 发现 D. 知识 4 【单选题】(2分) 1900年()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这便是教学系统设计的萌芽。 A. 奥苏贝尔 B. 布鲁纳 C. 杜威 D. 加涅

5 【判断题】(1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加涅。 A. 对 B. 错 6 【判断题】(1分) 古代教育思想家认为学习过程是要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知”、“智”、“能”等因素彼此依赖、相互促进、共同促使学习进步发展的过程;是德业并行,德、才、学、识全面发展的过程。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在马杰的ABCD表述法中,教学目标最基本的部分是()。

A. 标准 B. 对象 C. 行为 D. 条件 2 【多选题】(2分) 以下学习结果属于智力技能的是()。 A. 实验规则 B. 圆的面积计算 C. 化学元素名称 D. 欧姆定律 3 【单选题】(2分) 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称为()。 A.

层级分析法 B. 信息加工分析法 C. 归类分析法 D. 解释模型分析法 4 【多选题】(2分) 在以外部表述法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是()。 A.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 B. 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 C. 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 D.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 5 【多选题】(2分)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 学习者的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读书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学科,各教育家对教学设计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而何克抗教授则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不管采用哪一种定义,均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是通过采用某种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指导具体的教学设计工作。何克抗教授将国内外众多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归纳为三大类:(1)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在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何克抗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而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从以下内容中做了分析:建构主义与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方法与步骤、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何克抗教授就这种教学模式在理论基础及方法上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以文本类型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模型和CELTS-3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信息特征元数据描述框架、特征词获取、信息元距离度量、信息元匹配规则以及匹配算法等。该系统通过有限的信息元描述无限的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支持学习过程中资源自动重组。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元;特征词;元数据描述框架;匹配规则;匹配算法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tension information net of a field of knowledge and CELTS-3, this paper targets at text-typ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laborates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 including a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of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btainment of characteristic words, distance between information units, as well as matching rules and algorithm of information unit, etc. The system organizes infinite teaching resources by finite information units, implements efficient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us supports the resources automatic regrouping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Key words】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Unit; Characteristic Word;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Matching Rule; Matching Algorithm 随着网络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教育资源的质量对现代网络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1],教师的意图、观点和思路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形式才能得以体现。当前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4]:资源库之间的互操作缺乏相应规范;资源独占系统导致了资源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和可共享范围小;资源可重用性差,不能根据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自动重组等。普遍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1-4]:(1)教学资源不规范。资源开发缺乏统一的元数据描述标准,有着各自的开发目的,使用不同的开发系统。(2)教学资源不独立。长期以来教学软件的

我对“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我对“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在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模式和理念下,要求培育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对公民个体成熟和创新发展的思维要求,这就迫切要求老师积极探索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在完成课标要求和培育学生主体意识上拓展出新的空间。“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不仅把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和教学实践融为一体,而且开创了拓展、应用空间,为实现高效课堂走出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新理念;多手段;高效;拓展运用 跨越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跨越式教学比较适合语文学科。教师先用二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再用四分之一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最后用四分之一时间进行写话训练,就是通常说的“211”教学模式。“跨越式教学”能在20分钟内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上和节奏上的的松散,完成原来40分钟才能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且高效兼容各种传统教学手段,把课程标准当做“保底标

准”,是“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一。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操作理念把识字、阅读、写作独立要求,分割指导,不仅产生教师疲于事务,学生厌倦而疲于应付的心理“负效应”,而且产生课堂松散,节奏拖沓、效果低劣的客观现象。“跨越式教学”课堂在20分钟完成课标后运用相关的拓展阅读与说话写话,把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个体经验和运用语言的表达欲念紧密结合,培养了阅读运用习惯,激发了运用所学表达自我的愿望,既巩固了知识和技能,又激励了自主意识和语言运用,把学习和运用融于一堂之内,是“跨越式教学”的创新之二。 不同地区的学生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发展不均衡,不能在相同的起点上学习,造成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学时不能达到基本相同的学习效果的现象。“跨越式教学”模式把网络资源用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使不同地域的学生享受到相同的优质资源,弥补了客观环境造成的差异和缺陷,一扫枯燥干瘪的抽象说教,力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增加教学课时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是“跨越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三。 教师告别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全堂灌输的工作流程,提高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熟练运用网络资源设计PPT,下载教学辅助材料,学习掌握最新教学手段,享受到最新最优质的视听资料,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是

在线教育系统设计方案

在线教育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解决方案概述 (5) 1.1在线教育的现状与基本特征 (5) 1.2在线学习的优势及原动力 (6) 1.3采用E-LEARNING 的效益 (6) 1.3.1节约培训成本 (7) 1.3.2增长培训效果 (7) 2系统总体设计 (8) 2.1系统设计原则 (8) 2.1.1开放性原则 (8) 2.1.2安全性原则 (8) 2.1.3稳定可靠性原则 (8) 2.1.4兼容性原则 (9) 2.1.5先进性原则 (9) 2.1.6标准性和规性原则 (9) 2.1.7可管理性 (9) 2.1.8经济性原则 (9) 2.2主要技术路线 (9) 2.2.1基于J2EE技术架构 (9) 2.2.2中间件技术 (10) 2.3系统总体架构 (11) 2.3.1实现多层分级管理 (12) 2.3.2灵活、精细、强大的权限管理 (13) 2.3.3与课程体系相结合 (13) 2.3.4多层次的课程资源管理 (13) 2.4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13) 2.5运行保障体系设计 (14) 2.6数据标准化设计 (14)

2.7二次开发能力保障 (15) 3系统部署结构设计 (16) 3.1系统部署 (16) 3.2逻辑结构 (17) 3.3技术指标 (17) 3.3.1系统运行环境 (17) 3.3.2数据库环境 (17) 3.3.3客户端配置 (18) 4系统安全设计 (19) 4.1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19) 4.2安全基础设施设计 (19) 4.3应用系统安全设计 (20) 4.4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设计 (20) 5系统特点介绍 (22) 5.1完善的学习管理 (22) 5.2高效的管理能力 (22) 5.3可定制的学习容 (23) 6系统功能介绍 (24) 6.1学生端 (24) 6.1.1学生端界面 (24) 6.1.2个人空间 (24) 6.1.3课件库 (25) 6.1.4在线考试 (27) 6.1.5资源库 (28) 6.1.6通知通告 (29) 6.1.7教培咨讯 (29) 6.1.8学习档案 (30) 6.1.9评估调查 (31) 6.1.10交流园地 (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