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讲储层含油性的评价方法

第15讲储层含油性的评价方法

测井解释原理

测井解释原理 一: 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 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 (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 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储集层的分类 ?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 ?1、定义:–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 –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 –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 ?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4、有关的几个概念 –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骨架成份主要为SiO 2 –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 碳酸盐岩储集层 ?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 Mg(CO 3)2)、泥灰岩 ?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 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 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 –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 ?4 、分类 按孔隙结构: ?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 ?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 ?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 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孔隙及吼道、裂缝和洞穴。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型、裂缝- 孔隙型、及裂缝- 洞穴型

浅谈弱油气显示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浅谈弱油气显示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随着勘探领域的拓展、超深井的钻探、新型钻井工艺PDC钻头及新型钻井液体系的使用等,造成大量弱油气显示。各种原因造成的弱油气显示,使测录井“发现难、评价难、现场快速识别难、定量评价难”等矛盾日益突出。搞清弱油气显示的成因,寻求有效的录井工艺及方法成为必然。本文从弱显示油气层的录井响应特征和分布规律出发,针对弱油气显示各种类型,总结了地化、核磁、定量荧光录井在弱显示录井识别及评价中的应用,对提高今后现场录井资料的油层发现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录井方法;油气显示;解释评价;分布规律 1 弱油气显示特征 ①地质录井呈弱显示特征:岩屑、岩心、壁心荧光级别低,油气层识别难; ②气测显示弱,产层与非产层难以识别与评价;③低电阻率、低孔低渗、水淹等,造成测进解释产层与非产层、储层与非储层难以评价。 2 弱油气显示成因 ①低孔渗造成的弱显示。低孔低渗油气层进入井筒油气少,造成岩屑、气测录井显示弱、测井解释级别低;②薄互层、细岩性造成的弱显示。油气层电阻率低,测井识别难;油层与水层电阻率相差小,测井评价时油、水层界线难划分; ③深层造成的弱显示。深层油气层往往物性差、油质轻、上返井段长、岩样烃类损失大,常规地质及气测均显示差,现场油气层识别难;④原油性质造成的弱显示。一般地,轻质油常规地质录井弱显示;重质、稠油气测显示弱;⑤其它成因造成的弱显示。钻井工艺如PDC钻头、钻井液体系、过平衡钻进等造成地质及气测录井油气显示弱;油层水淹使油气层烃类尤其轻烃损失大,地质、气测显示弱。 3 弱油气显示录井评价方法 弱油气显示给测、录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通过地化、核磁、定量荧光录井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弱油气显示的发现。 3.1 弱油气显示地化录井评价技术 岩石热解参数S0、S1、S2及Tg分别是岩石中气态烃、液态烃、热解烃及总烃的含量,反映了储层含烃丰度及烃组分情况,可以看作样品的“含烃指标”,该指标越大则储层产油可能性越大;“失重百分比”是单位重量岩石中流体含量,是样品的“含水指标”,该指标可判断储层是否含水。热蒸发烃色谱是储层中可动烃更细腻的描绘,它直接分析出可动烃单碳峰含量,相当于油气层烃类的“指纹”。通过地参数及图谱,针对各种类型弱油气显示地化录井参数响应特征,寻找规律,

油气储层保护工艺原理(张强)2

油气储层保护工艺原理 张强 在钻井、完井、井下作业及油气田开采全过程中,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通称为油气层损害。油气层损害的实质包括绝对渗透率下降和相对渗透率下降。绝对渗透率的降低主要指岩石储渗空间的改变。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外来固相的侵入、水化膨胀、酸敏损害、碱敏损害、微粒运移、结垢、细菌堵塞和应力敏感损害;相对渗透率的降低主要指水锁、贾敏效应、润湿反转和乳化堵塞等引起的。二者损害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储渗条件的恶化,不利于油气渗流,即有效渗透率降低。 我国石油工作者早在5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此问题,川中会战时,就提出钻井液密度不宜过高,以免压死油气层。60年代大庆会战时,为了减少对近井地带的油气层损害,对钻开油气层钻井液的密度和滤失量也提出了严格要求。长庆油田在70年代开始进行了岩心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但由于受到仪器与技术条件限制,再进一步深入下去有困难。直到80年代,在引进国外保护油气层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才全面开展了保护油气层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在“七五”期间将保护油气层钻井完井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原中国石油工业部科技司、开发司、钻井司共同组织辽河、华北、长庆、四川、中原等五个油田和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进行攻关,使我国保护油气层技术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而且在生产实践中均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了适合我国的保护油气层系列技术。“八五”期间,此项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发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保护油气层系统工程的技术思路 保护油气层系统工程的主要技术思路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分析所研究油气层的岩石和流体特性,以此为依据来研究该油气层的潜在损害因素与机理。 (2)收集现场资料,开展室内试验,分析研究每组油气层在各项作业过程中潜在损害因素被诱发的原因、过程及防治措施。 (3)按照系统工程研究各项作业中所选择的保护油气层技术措施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通过综合研究配套形成系列,纳入钻井、完井与开发方案设计及每一项作业的具体设计中。 (4)各项作业结束后进行诊断与测试,获取油气层损害程度的信息,并评价保护油气层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然后反馈给有关部门,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研究改进措施或补救措施。 (5)计算机预测、诊断、评价和动态模拟。 岩心分析是认识油气层地质特征的必要手段,油气层的敏感性评价、损害机理的研究、油气层损害的综合诊断、保护油气层技术方案的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之上。所以,岩心分析是保护油气层技术系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油气层技术这一系统工程的起始点。

非常规油气成因及其测井评价

摘要:目前我国页岩油&气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关键技术尚未攻克、高成本、开发模式效率低、投入与产出回报不确定等问题。本届论坛以“完善勘探开采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与投资效率加速中国页岩油气商业化发展进程”为主题重点探讨页岩油气在我国天然气行业中的发展战略地位,页岩气钻完井技术的挑战与成本控制,我国页岩气油&气发展风险分析,如何发现更多储量提高勘探成功率,如何解决页岩油气开发后产量递减快与产量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页岩油&气开采对于技术与设备的需求,我国页岩油气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微地震技术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美国页岩气行业发展的新认识与技术革命以及如何将新的认识应用到我国页岩气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技术;成藏地质;问题;新技术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油气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2×108t,但对外依赖度达到54%,但截至2010年底,中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 3.8%左右。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非常规油气总资源量达1.9 × 1014m3,是常规油气的2倍[1],因此如果能够将国内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起来,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献调研发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聚焦于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和钻井开发技术研究,对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的关注少之又少,目前还没有一篇专门综述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的文献。地震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制约了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发展,有必要对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一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非常规油气指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勘探开发方式等不同于常规油气藏的烃类资源,现阶段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指油页岩、油砂、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我国非常规油气总资源量达1.9 ×1014m3,其中煤层气3.7 × 1013m3,位居世界第三,已探明储量2.8 × 1011m3。我国页岩气资源量达1 ×1014m3,其中可采储量2.6 × 1013m3,与美国相当;目前,我国页岩气资源仍处于未开发状态,开发潜力巨大;我国致密砂岩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48 × 1013m3,2010年全国致密砂岩气产量达到3×1010m3[2~6]。我国非常规油气成藏特点、分布状况及地球物理勘探现状见表1,其特点如下: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区域广;②油气类型多样,成藏类型多;③储层非均质性强,受构造、裂缝及孔隙等因素控制; ④大都表现为低孔低渗。可见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其成藏地质条件更复杂,勘探开发技术要求更高。 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现状 1 测井评价技术 目前非常规油气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大致分为4类:基于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思想的定性识别方法;基于体积模型的储层评价方法;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储层评价方法;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储层评价方法。测井地层评价主要围绕3个方面展开:①非常规油气地层的岩性和储集参数评价,包括孔隙度、含气量(包括吸附气、游离气)、渗透率等参数;②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评价,主要包括干酪根的识别与类型划分、有机质含量、热成熟度等一系列指标的定性或定量解释;③岩石力学参数和裂缝发育指标的评价[14~17]。 2 地震勘探技术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地震技术系列。当前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主要以提高构造成像为主,但一批新的方法技术已经被初步应用到工业生产,比如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致密砂岩气采用的高密度、大偏移距、小道距采集技术系列等;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大力开展地震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大力促进了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发展[18~21]。利用地震技术进行有利储层预测已形成多手段、多系列的特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国产测井系列 1、标准测井曲线 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基本反映地层真电组率。恢复地层剖面。 自然电位(SP)曲线。地层对比,了解地层的物性,了解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2、组合测井曲线(横向测井) 含油气层(目的层)井段的详细测井项目。 双侧向测井(三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真电组率(RT),试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RS)。 0.5m电位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0.45m底部梯率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主要做为井壁取蕊的深度跟踪曲线。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输速度。测时是声波时差曲线(AC) 井径曲线(CALP)。测量实际井眼的井径值。 微电极测井曲线。微梯度(RML),微电位(RMN),了解地层的渗透性。 感应测井曲线。由深双侧向曲线计算平滑画出。[L/RD]*1000=COND。地层对比用。 3、套管井测井曲线 自然伽玛测井曲线(GR)。划分储集层,了解泥质含量,划分岩性。 中子伽玛测井曲线(NGR)划分储集层,了解岩性粗细,确定气层。校正套管节箍的深度。套管节箍曲线。确定射孔的深度。固井质量检查(声波幅度测井曲线) 二、3700测井系列 1、组合测井 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D)。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侵入带电阻率(RS)。微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0)。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AC),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单位长度地层价质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MS/M)。反映地层的致密程度。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DEN),测量地层的体积密度(g/cm3),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测量地层的含氢量,反映地层的含氢指数(地层的孔隙度%) 自然伽玛测蟛曲线(GR),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总量。划分岩性,反映泥质含量多少。 井径测井曲线,测量井眼直径,反映实际井径大砂眼(CM)。 2、特殊测井项目 地层倾角测井。测量九条曲线,反映地层真倾角。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共测五条曲线,反映地层的岩性和铀钍钾含量。 重复地层测试器(MFT)。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点的地层压力,并能取两个地层流体样。 三、国产测井曲线的主要图件几个基本概念: 深度比例:图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同单位的实际长度,或深度轴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如,1:500;1:200等。 横向比例:每厘米(或每格)代表的测井曲线值。如,5Ω,m/cm,5mv/cm等。 基线:测井值为0的线。 基线位置:0值线的位置。 左右刻度值:某种曲线图框左右边界的最低最高值。 第二比例:一般横向比例的第二比例,是第一比例的5倍。如:一比例为5ΩM/cm;二比例则为25m/cm。 1、标准测井曲线图 2、2.5米底部梯度曲线。以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划分地层界面。它的极大值或最佳值基本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如图) 自然电位曲线。以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一般砂岩层为负异常。泥岩为相对零电位值。 标准测井曲线图,主要为2.5粘梯度和自然电位两条曲线。用于划分岩层恢复地质录井剖面,进行井间的地层对比,粗略的判断油气水层。 3、回放测井曲线图(组合测井曲线) 深浅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曲线的极度大值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T),浅双侧向的极大值反映浸入带电阻率(RS)。以深浅双侧向曲线异常的根部(异常幅度的1/3处)划分地层界面。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首先解释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相关概念,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然后通过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推理出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之后,文章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总结出影响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的具体因素。 标签: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储层评价;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汪培庄提出了综合评判模型,此模型以它简单实用的特点迅速波及到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广大实际工作者运用此模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与此同时,还吸引了一些理论工作者对此模型进行深化和扩展研究,出现了一批诱人的成果,诸如:多级模型、算子调整、范畴统观等等。而且,针对实际应用中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可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广义合成运算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一、概念综述 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要涉及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词条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决策词条,归根结底都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比如,要判定某项产品设计是否有价值,每个人都可从不同角度考虑:有人看是否易于投产,有人看是否有市场潜力,有人看是否有技术创新,这时就要根据这多个因素对事物作综合评价。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显著特点主要有二,一是相互比较。以最优的评价因素值为基准,其评价值为l;其余欠优的评价因素依据欠优的程度得到响应的评价值。二是可以依据各类评价因素的特征,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即:隶属度函数)。确定这种函数关系(隶属度函数)有很多种方法,例如,F 统计方法,各种类型的F分布等。当然,也可以请有经验的评标专家进行评价,直接给出评价值。 (二)储层评价 储层评价是在全面认识储层、掌握其地质开发特征的基础上选取评价参数,综合运用所有的研究成果对储层做出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评价与分类,从而为油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发表时间:2018-12-28T11:00:31.3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刘正强[导读] 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新疆 834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石油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大量能源,每年石油消耗量不断上升,石油能源的大量短缺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让石油的开采面临着较大压力,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了提升石油地质勘探工程科学化、合理化水平,要深入了解石油地质勘测以及石油储层的体系,不断完善储层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字: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建设和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石油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石油开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发展开采技术。在这种状态下,我国仍然面临着石油能源供不应求的问题,石油作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最为基本的能源之一,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支持和促进作用。我们要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就要确保整个石油行业在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当中不断创新,提升石油勘探能力,全面提升石油开采率,对当今石油勘探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探究,减轻我国面临的石油能源压力。 一、石油地质勘探 1.1石油地质勘探简述 石油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之一,它的来源主要以地质勘探和开采为主,这两种技术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为了石油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行业也在不断创新,石油勘探涌进了更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这对石油地质的勘探研究有着更高的实践意义。现金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将发展重心从经济效益转为地质勘探技术研究上,建立了多支高素质的地质勘探队伍,进一步提高勘探效果和规模。进行石油地质勘探主要是利用各种勘探手段进一步了解地质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石油地质勘探能够准确查找油气资源,从而为后期的石油开采工作留下依据。近年来我国对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石油勘探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石油开采量,科学高效的石油地质勘探为石油开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 1.2石油地质勘探现状 石油是工业发展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大石油能源的开采,我国对于地质勘探研究工作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改善了以往的地质勘探模式着重投入短期研究和发展工作,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石油地质勘探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石油地质勘探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已经从传统的开发区转向沙漠、丛林、深海、极地等更为严密性的区域,这个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石油企业越来越多,在这当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情况,这对石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阻碍,同时也影响着地质勘探秩序;第三,目前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事业的发展,这对石油勘探技术带来了较严格的约束,要不断提高石油勘探的环保制度,这也在一定情况下为正常的石油勘探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第四,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的油田总量在逐渐降低,这对于小型油田开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小型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产量低、开采效益低,不适应当今市场发展情况,要适当地做出改善。 二、储层评价方法 2.1欠平衡钻井技术 石油的储层评价是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科学有效的储层评价能够为勘探和开采提出指导性建议,它能够有效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采用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是当今储层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主要依据随钻检测工具来完成石油的储层评价工作,使用这种方法的技术费用较高,耗时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延误工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钻探技术的提高,我们对储藏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提出了一种更高效、成本更低的储层评价方法——欠平衡钻井技术,我们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打开石油层,这时候井底是属于欠压状态,低部的流体会不断涌入井内,这样能够根据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的储层分析。我们使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地质层和井筒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质层和井筒进行系统建模,能够根据参数对储层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石油勘探技术。 2.2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就是确定储层的相关系数之后,对影响储层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依照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在利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过程中,确定储层的相关参数是关键,在进行储层分析过程时,只有全面掌握储层情况,才能保证储层综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石油勘探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石油的高效开采。 2.3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储层的特点,将不同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方法综合应用,进一步处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中复杂不确定的问题。利用这种方法,确定权数尤其关键,我们针对整个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法、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确定。我们运用储层综合定量评级方法,能够将储层进行分类分段分区来评估,我们根据不同的时段、区段对石油储层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这样能够进行石油储层的科学评估,充分了解储层的各种因素,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方便工作人员对储层的开采。 参考文献: [1]刘敏红,黎强.关于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8). [2]唐明,赵晓琴.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4). [3]杨桂林.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06).

页岩油气储层岩石组构特征及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页岩油气储层岩石组构特征及测井评价方法研究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泥页岩油气越来越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作为非常规油气的主要类型之一,泥页岩油气在未来会成为一种主要的接替能源。Z凹陷是济阳坳陷泥页岩油气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口探井在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层中获得工业油流。 泥页岩储层物性通常较差,岩石类型看似单一,纵向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泥页岩岩性组合多样,结构复杂,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非均质性很强。由于复杂的地层岩石组构特征及参数的影响,泥页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不够明显,在测井剖面上划分储层较为困难,也极大的影响着后续的产能评价、储量计算、开发方式设计等工作。 目前,对于泥页岩储层的岩石组构特征、测井识别及测井-地质综合评价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以Z凹陷A井沙三下亚段的泥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岩心、测井、录井、薄片、电镜、衍射等资料分析研究泥页岩储层特征,包括研究区储层的矿物组分、储层物性、地化特征、含油气性、可压裂性、测井属性以及“六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通过岩性、物性与多种测井响应交会分析,确定了泥页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声波时差(AC)低、中子孔隙度(CNL)低、密度(DEN)高,自然伽马(GR)相对低值。其次,通过对矿物组分、地化参数、物性参数、饱和度及含油气参数与各测井响应数据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各参数的敏感测井响应变量及计算方法。 然后,通过岩心物性、岩性分析,并结合气测资料(钻时、全烃含量)和测井曲

线(自然伽马等)响应分析,总结裂缝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最后,在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岩心数据刻度测井信息、岩电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Z凹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层及地化参数的优化计算模型,开发了相应的处理解释模块,用于计算矿物含量(砂质、灰质、黏土矿物及黄铁矿)、地化参数(TOC、SI、S2、Ro、Tmax及HI、干酪根)、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及含油气量(SW、Go)。 通过本论文的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泥页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有利于在井筒剖面上识别泥页岩储层、进行储层参数计算以及储层评价等工作,对于泥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及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 1、内容和要求 (1)颜色; (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的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 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 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 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 (3)沉积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a.流动构造:确定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 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 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 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 化学成因构造

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 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 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 生物沉积构造 a.生物遗迹:确定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 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 c.鸟眼构造: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生物—化学沉积构造 a. 葡萄状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b. 叠层石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4)、沉积层序研究 在单井剖面上划分沉积旋回,确定其性质、大小;分析旋回间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在旋回内部划分次级旋回并分析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建立研究井的沉积层序及单维模式。 2、技术和方法 (1)岩心观察和描述 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缝发育情况。 (2)岩心实验室分析 岩心薄片鉴定。 酸蚀分析。将岩石制成光面,放入酸液(浓度为23%的醋酸或5%~10%的盐酸)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不溶组分。 揭片分析。将涂有醋酸盐的薄膜覆盖在经酸蚀后的岩石光面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揭下该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非碳酸盐组分分离。把岩石制成3cm×3cm×0.6cm的样品,放入浓度为20%的醋酸中浸泡,使碳酸盐全部溶解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酸不溶物的成分和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超显微结构和构造、超微古生物化石。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赵胜绪 摘要: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组合及获取方法,提出了一套新的煤层气储层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3大类16项参数: ①煤层气储层地质参数;②煤层气储层物性参数;③煤层气储层封盖参数。进而提出了煤层气储层评价标准。又综合对比分析了目前煤层气储层评价使用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了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判别法。该方法突出了层次分析法的系统性优势,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巧妙结合,充分发挥GIS技术展示空间数据在综合评价方面的功能优势。但是该方法不可避免地又涉及到赋权问题,客观性在此表现较差。如果将熵权法的赋权优势与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体系相结合,则可创造一种精确度、可信度更高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评价评价参数获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 1 前言 煤层气产业是近20年在世界上崛起的新型能源产业,我国煤层气的资源量位列世界第三,在深埋2000米以内的

煤层气预测总资源量为30万亿至35万亿立方米[1]。中国的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空前活跃。但由于煤储层条件差异变化大,煤层作为储气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有许多显著的差别。要取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突破,必须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决策水平,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目前对煤层气储层评价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使用的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 2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组合及获取方法 煤层气储层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需要地质工程、气藏工程、钻井工程和生产工程技术人员互相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不可能都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初期,由于技术、工程手段、实验方法和仪器等方面的限制,仅能获取有限的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因此,如何集中有限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最大限度的获取煤层气储层评价所必须的主要参数,也是我们在煤层气储层评价研究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SYT5717-95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717—95 ──────────────────────────── 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1995—07—13发布1995—12─20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岩性评价内容和要求 (1) 4 沉积相评价内容和要求 (3) 5 成岩作用评价内容和要求 (4) 6 储层温度压力评价和要求 (6) 7 储层孔渗性能评价和要求 (8) 8 地震储层预测和参数提取 (9) 9 储层敏感性评价和要求 (10) 10 储层含油(气)性评价 (17) 11 储层综合评价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717—95 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碎屑岩单井油气储层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碎屑岩单井油气储层的评价和分类。 2 引用标准 SY/T 5153.1—8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自吸方法 SY/T 5153.2—8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离心机方法 SY/T 5162—87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SY 5364—89 岩石含油级别的划分 SY/T 5368.1—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变质岩 SY/T 5368.2—1995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砂岩 SY/T 5368.3—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岩浆岩 SY/T 5368.4—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火山碎屑岩 SY/T 5368.5—1995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碳酸盐岩 SY/T 5477—92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3 岩性评价内容和要求 以岩心研究为基础,辅之以岩屑和井壁取心,并按SY/T 5368.1~5368.5对地层剖面进行连续描述,用岩心资料刻度或标定测井资料以提高解释精度。按照储层评价目的选择分析化验内容(见图1)。 3.1 颜色 取新鲜面进行描述和命名;并区分自生色和继承色。 3.2 成分 碎屑岩的成分研究需要宏观观察、微观观察及测试鉴定相结合。 3.3 结构 观察描述颗粒大小、形状、球度、圆度、颗粒表面特征,以及胶结物特征、杂基特征、胶结类型和支撑结构等方面内容。各项内容还应作出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 3.4 沉积构造 观察描述层理类型、层面构造、同生变形、生物扰动和以化学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等,其中层理是主要研究内容。不同类型层理要进行层理类型、显现方式、纹层厚、层厚和层系厚度变化,以及层理规模大小、产状要素等描述和统计。 3.5 岩石类型 主要由陆源物质组成的碎屑岩,按照颗粒大小将碎屑岩划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特点及评价方法探讨} 3页岩气测井系列、解释方法及研究方向 3.1页岩气与其他储层测井解释的差异性分析 (1)成藏与存储方式不同。页岩具自生自储的特点,页岩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游离气较少;而常规油气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 (2)储层性质不同。页岩气储层属致密储层,其岩性与裂缝是影响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因素,与常规油气藏相比,岩石矿物组成与裂缝识别尤为重要(见表2)。 (3)评价侧重不同。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相关参数的评价极为关键;常规油气藏主要是评价其含油气性。 (4)开采方式不同。页岩气储层均需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开发,因此对压裂效果的预测至关重要。 3.2页岩气测井技术系列探讨 (1)常规测井系列。包括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深浅侧向电阻率、岩性密度、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能满足页岩储层的识别要求。自然伽马强度能区分含气页岩与普通页岩;自然电位能划分储层的有效性;深浅电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页岩的含气性;岩性密度测井能定性区分岩性;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在页岩储层为高值。通常密度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变小、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而变大[29],因此利用常规测井系列能有效地区分页岩储层。但该系列对于页岩储层矿物成分含量的计算、裂缝识别与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等方面存在不足,常规测井系列并不能完全满足页岩储层评价的要求,因此还需开展特殊测井系列的应用。 (2)特殊测井系列。应用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测井系列可选择元素俘获能谱(ECS)测井、偶极声波测井、声电成像测井等。ECS元素测井可求取地层元素含量,由元素含量计算出岩石矿物成分。它所提供的丰富信息,能满足评价地层各种性质、获取地层物性参数、计算黏土矿物含量、区别沉积体系、划分沉积相带和沉积环境、推断成岩演化、判断地层渗透性等的需要。偶极声波测井能提供纵波时差、横波时差资料,利用相关软件可进行各向异性分析处理,判断水平最大地层应力的方向,计算地层水平最大与最小地层应力,求取岩石泊松比、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破裂压力等重要岩石力学参数,满足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建立的要求,指导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声、电成像测井具有高分辨率、高井眼覆盖率和可视性特点,在岩性与裂缝识别、构造特征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识别页岩储层裂缝的类型,对指导页岩气的改造、评定页岩储层的开发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3.3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探讨 (1)页岩气有效储层评价技术。主要依托常规测井系列,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页岩气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的评价需要。 (2)岩石力学参数评价技术。主要依托特殊测井系列与岩石物理实验[30-31],如全波列声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分析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分析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驱动下我国的石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石油开采技术较以往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整体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准。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年增长幅度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给石油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石油地质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石油地质勘探更具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对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进行准确的评价,本文对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供以参考。 标签: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 0引言 石油地质勘探是通过各种勘探方法来对地质状况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准确的油气资源信息,另外还需要对生油、储油、运输等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对油气远景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在勘探过程中先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初步勘探即小比例尺踏勘,这种勘探方式准确度不高且工作较为粗糙,只能对相关区域的情况进行初步了解。通过整合将这些小比例的地形图合并从而构成整体性的构造地质图,再根据这些地质图进行油气开采将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石油开采效率,这对于油田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目前我国石油地质勘探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体系,但是在某些环节上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通过合理、科学、准确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掌握石油地质勘探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我国石油产业的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目前石油地质勘探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石油地质勘探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研究较以往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从大环境来看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再加上石油消耗的日益增大给石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市场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对石油地质勘探理论创新便显得刻不容缓。目前石油地质勘探在板块结构论、油气系统研究、天然气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也让石油地质勘探可以应对各种复杂地质复杂条件。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给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也就是说传统勘探模式正逐渐向现代化勘探转变,这使得石油勘探的准确度、工作效率以及勘探效果较以往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从研究方向来看石油地质勘探也变得越来越实用化,很多研究部門都对地质勘测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革新,特别是对适合中、短期需要的项目研究给予了强化,而这种转变也让石油勘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另外石油地质勘测合作研究也被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让人力资源分配以及技术配置得到深度优化,同时在技术领域研究上也能走的更远。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白热化的行业竞争,石油企业若想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必然就要让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以此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就成为了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企业运

油气储层成岩作用及定量评价技术

成岩作用的概念很早在国外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并未受到重视,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成岩作用演化具有多期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和演化模式,造成成岩作用研究的难点,之前的研究大都是基于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的定性描述,对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的定量研究及其和优质储层展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 1?储层成岩作用类型 1.1?机械压实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是一种埋藏成岩作用,主要是物理变化,指沉积物埋藏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在压力作用下,岩层中碎屑颗粒或者矿物颗粒之间的水分排出,导致颗粒排列变得紧密。 1.2?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指胶结物或者矿物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来,将疏松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一种成岩作用。主要分为碳酸盐岩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和粘土矿物胶结。 1.3?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的实质是一种同时并进的溶解和沉淀作用,是一种在保持被交代矿物晶形或集合体形态的矿物的情况下,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转化作用。矿物交代过程中既可以交代原生矿物的部分,也可以完全替代原生矿物颗粒;晚期交代作用还会交代早期形成的交代产物。1.4?溶解作用 溶解作用主要是使已有的矿物完全或部分地溶解,主要发生在长石颗粒内、岩屑颗粒中易溶组分内和碳酸盐胶结物内。在东营凹陷ES4s湖泊碳酸盐岩心中观察到很多种溶解(溶蚀)现象。 2?成岩作用的影响 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可以分为建设性影响和破坏性影响,其中有机酸导致的溶蚀、溶解作用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部分粘土矿物转换也会增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增加。而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则会破坏储层质量,降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3?成岩作用定量评价技术 3.1?成岩作用数值模拟 目前国内成岩作用的数值模拟主要有两种,一是作用模拟,二是效应模拟。第一种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不同类的成岩作用,例如石英次生加大、机械压实、绿泥石环边胶结等,与油气储层质量评价的联系较弱。第二种效应模拟研究的重点是各种成岩作用造成的综合影响,而不是单因素成岩作用的机理,目前这种模拟方法应用较广泛,可以模拟成岩演化过程中温度、压力、成分、时间的变化,从而定量刻画储层成岩阶段。 3.2?储层成岩相测井评价 油气储层往往经历多期成岩演化阶段,成岩作用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的展布在优势储层评价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目前的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三步,首先根据研究区野外露头和岩心资料,经过薄片鉴定、X衍射等,确定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类型。第二步则根据不同成岩相,统计各自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密度、中子等不同测井值的范围,利用测井交会图、图版等统计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参数范围。第三步,利用第二步的参数范围编写识别算法和数学模型,利用软件根据测井参数自动识别储层成岩相。 4?结束语 近年来,随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对成岩作用也越来越重视,然而限于成岩作用成岩机制和成岩演化的复杂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的定量评价技术发展缓慢,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储层成岩作用也会引起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欢庆,林春燕,张晶,等.?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进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2):1-9.? [2]赖锦,王贵文,王书南,等.?碎屑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综述及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12):4942-4953. ? 油气储层成岩作用及定量评价技术 刘奕蔚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成岩作用是油气储层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分析技术和沉积储层理论研究的进步,成岩作用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成岩作用的评价也由野外现象观察的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转变。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总结了成岩作用的研究内容、类型及定量评价技术,以期促进成岩作用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油气储层?成岩作用?成岩相 Diagenesis?and?Quantitative?Evaluation?of?petroleum?Reservoirs Liu?Yiwei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Jianghan Oil?eld Company,Wuhan 430223,China Abstract:Diagenesis?is?an?important?branch?in?petroleum?reservoir?research.?with?the?progress?of?experimental?analysis?and?sedimentary,the?study?of?diagenesis?has?made?great?progress?and?the?evaluation?of?diagenesis?develops?from?qualitative?to?quantitative.?Based?on?the?research?of?domestic?and?foreign?literature,the?author?summarizes?the?research?contents,types?and?quantitative?evaluation?techniques?of?diagenesis. Keywords:petroleum?reservoir;diagenesis;diagenesis?facies? 1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