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_万佳

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_万佳

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_万佳
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_万佳

地震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是世界性难题,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单一储层预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在空间密集采样的优势,能够提高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准确度,降低了钻探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技术、体曲率技术、地震相分析、蚂蚁体追终技术。 【关键词】地震解释;储层预测;地震属性分析 0.引言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世界上50%以上的油气赋存于碳酸盐岩储层中[1]。碳酸盐岩在我国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南方以及海域的相关盆地[7]。具有很大勘探潜力,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单一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勘探开发需求,地震资料密集采样优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在碳酸岩储层预测中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1.碳酸盐岩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1.1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技术现已广泛用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应用地震属性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能够较好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确度[2]。地震属性是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通过各种计算而得到的属性参数,属性参数通常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4]。地震属性参数的异常是多解的,异常可能反映地岩性、岩相、地层的变化,也可能反映缝洞分布区域的变化,甚至是由噪声所引起的各类影响。多解性的缝洞地震响应往往非常的微弱并且存在信噪比较低的影响。在地球物理模型正演的基础上,多方法的联合预测,可以减少地震属性多解性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地震属性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识别[2]。 1.2相干体技术 相干体技术由CTC和Amoco公司于1997年发明,是重要的地震解释技术之一。相干体分析技术依据是利用地震波形相干原理,计算中心地震道和指定相邻道的相干系数,将普通地震资料转换成相干系数资料,用来突显出地震资料中异常现象,相干技术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常用的断裂预测方法。它是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在断层识别、特殊岩性体的解释方面有明显优点[7]。地震相干体分析技术作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可视化的重要内容,对预测碳酸盐岩表层非均质储层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在地震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3体曲率技术

基于储层分类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a1911901.html, 基于储层分类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作者:赵冰 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07期 摘要:中东地区H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较差,导致直接利用孔渗拟合关系计算渗透率误差较大。为有效对研究区储层渗透率进行准确评价,以岩心压汞资料为基础,采用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方法将研究区储层类别划分为四类,并从物性特征方面验证了分类的合理性。对分类后的每类储层建立了相应的孔渗回归模型,与分类前的孔渗回归模型相比,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的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岩心渗透率吻合度更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渗透率;Winland R35 1 引言 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时代久远,具有较长的成岩作用时期以及比较广泛的成岩类型,相对于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各向异性大。因此准确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具有一定的难度[1-2]。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分类是在储层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条件下,以岩石物理特征为依据,将储层划分为若干相对均质的过程,一般借助于岩石物性资料实现,比如说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毛管压力曲线参数等[3],在这种相对均质的储层中评价储层参数即变得较为容易且更为准确。本文以中东地区H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基于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方法对渗透率进行分类评价。 2 储层分类 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作为碳酸盐岩储层中最常用的方法[4],认为R35反映岩石中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岩石的物性参数具有直接关系,储层岩石分类可依据R35的大小来进行。参照Winland经验公式,针对该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903块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实测R35进行拟合,拟合公式见式(1)。 其中:R35为压汞测试中进汞饱和度达到35%时对应的孔喉半径,μm;k为渗透率,mD;Φ为孔隙度,%。 利用式(1)求取了拟合后的R35值,与压汞实测R35值较为吻合,故根据此式来进行储层分类,划分原理参考Al-Qenae K J[5]。将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的参数排序后绘制其与序号的半对数分布图,观察直线的斜率变化,每一次斜率的变化都表明一种新的岩石类型。绘制R35的

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预测技术

万方数据

?50?SINO—GLOBALENERGY 2010年第15卷 度和孔洞孔隙度基本不具备储集能力。轮古西地区裂缝型储层平均裂缝孔隙度达0.17%,平均孔洞孔隙度只有0.92%,平均渗透率为6.73x10。3斗m2,全区裂缝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达113.55m。 取心常见缝面油污侵染。但多数裂缝发育段难以得到较好的岩心收获率。原始裂缝状态不易保存。但可清楚看到散落岩心缝面的油迹。裂缝是荧光显示最活跃的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因此,轮古西地区裂缝型储层是有利的含油层。 3.2孔洞型储层 孔洞型储层以基质孑L隙和中小溶蚀孔洞为主要储渗空间,但孔洞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一般裂缝不发育,渗透性较差,平均渗透率仅0.15x10刁肛mz。轮古西地区孔洞型储层平均孔洞孔隙度达2.19%,基本无裂缝孔隙度,全区12口井孔洞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66.42m.是本区发育的储层类型。3.3裂缝一孔洞型储层 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储集空间既有孔洞.又有裂缝,两者对储集性能均有相当大的贡献。其中孔洞主要由孑L(包括基质孔隙和溶蚀孔隙)和小一中洞组成,裂缝发育,可以是储集空间之一,更足沟通孔洞的渗流通道。这种缝洞系统及由它连通的先成孔隙,具有储渗空间数最较多、匹配好、储产油气能力强等特点。该类储层具有储集空间大、渗透性好的特点,而且具有较高和稳定的产能。如L942井在5810~5830m的大溶洞的上下,洞顶及洞底缝发育,溶蚀孑L洞也很发育。构成了良好的裂缝一孔洞型储层,产量很高。 轮古西地区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平均孔洞孔隙度为2.26%,平均裂缝孔隙度为O.24%,平均渗透率为17.55x10—3tl,m2.全区12口井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50.37m。是轮古西地区具有较好开发价值的一种储层类型。 3.4洞穴型储层 洞穴型储层储集空间为大型洞穴(和裂缝),洞穴(包括大洞、巨洞)储集空间巨大。加之裂缝对沟通洞穴和改善渗流性能的作用,形成了储集空间巨大、储渗能力极好的最有利储层类型。这种洞穴型储层一般具有规模较大的储渗体,具有储量规模大、产量高、易开采的特点。据测井解释,其孔隙度可高达50%,如k15井。 未充填巨洞在岩心上难以见到.要靠钻井放空、井涌、井喷及泥浆漏失、图像等信息加以判断和识别,如Lgl5井在5736.1—5740m井段,累计放空2.09m;5735~5743m井段,漏失43.3m3。钻井液溢流,槽面被稠油覆盖,气泡占槽面的10%,集气点火可燃:L915—1井在5919.0~5953.43m井段。发生严重井漏,共漏失钻井液1375.0m,。 轮古西地区洞穴型储层平均洞穴孔隙度为26.21%。裂缝平均孔隙度为0.48%。渗透率高达3992.83x10旬“mz,该类储集体为最具价值的储层。在本区k15、L915-1、L915-2、L940、L941等井中均有发现,全区洞穴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18.8m。 对比这几种类型的储层:裂缝型以及孔洞型储层很难形成稳定的产能:裂缝一孔洞型储层既有较好的储集能力.又有良好的渗透性能,能够形成稳定的产能,是本区一类重要产层(如L99、L942井);洞穴型储层具有最好的储集能力和渗透性能,是本区最有价值的储层类型。从轮古西单井产能与储层厚度分布关系图可以看出.具有洞穴型储层的井都获得了一定的产能。因而,寻找孔渗能力最好的洞穴型储层和裂缝一孔洞型储层,是钻探成功的关键。4洞穴型储层地震反射特征 在地震上,溶洞发育层段(洞穴型储层)表现为“串珠状”强反射。k15井在进入奥陶系潜山表层岩溶带钻遇未充填洞穴.在钻进过程中于5732—5736m井段放空2.09m:L941井在5621—5636m井段取心见1.66m充填洞以及宽5mm、长650mm垂直张开缝.且井筒内不断有稠油返出。过这两口井的地震剖面上均表现出串珠状强反射特征(见图1)。 图l过井地震剖面溶洞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地球物理正演模拟发现: ①在两条裂缝的交点处出现了“串珠状”强反  万方数据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发表时间:2018-12-28T11:00:31.3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刘正强[导读] 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新疆 834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石油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大量能源,每年石油消耗量不断上升,石油能源的大量短缺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让石油的开采面临着较大压力,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了提升石油地质勘探工程科学化、合理化水平,要深入了解石油地质勘测以及石油储层的体系,不断完善储层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字: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建设和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石油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石油开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发展开采技术。在这种状态下,我国仍然面临着石油能源供不应求的问题,石油作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最为基本的能源之一,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支持和促进作用。我们要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就要确保整个石油行业在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当中不断创新,提升石油勘探能力,全面提升石油开采率,对当今石油勘探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探究,减轻我国面临的石油能源压力。 一、石油地质勘探 1.1石油地质勘探简述 石油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之一,它的来源主要以地质勘探和开采为主,这两种技术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为了石油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行业也在不断创新,石油勘探涌进了更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这对石油地质的勘探研究有着更高的实践意义。现金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将发展重心从经济效益转为地质勘探技术研究上,建立了多支高素质的地质勘探队伍,进一步提高勘探效果和规模。进行石油地质勘探主要是利用各种勘探手段进一步了解地质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石油地质勘探能够准确查找油气资源,从而为后期的石油开采工作留下依据。近年来我国对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石油勘探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石油开采量,科学高效的石油地质勘探为石油开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 1.2石油地质勘探现状 石油是工业发展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大石油能源的开采,我国对于地质勘探研究工作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改善了以往的地质勘探模式着重投入短期研究和发展工作,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石油地质勘探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石油地质勘探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已经从传统的开发区转向沙漠、丛林、深海、极地等更为严密性的区域,这个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石油企业越来越多,在这当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情况,这对石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阻碍,同时也影响着地质勘探秩序;第三,目前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事业的发展,这对石油勘探技术带来了较严格的约束,要不断提高石油勘探的环保制度,这也在一定情况下为正常的石油勘探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第四,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的油田总量在逐渐降低,这对于小型油田开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小型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产量低、开采效益低,不适应当今市场发展情况,要适当地做出改善。 二、储层评价方法 2.1欠平衡钻井技术 石油的储层评价是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科学有效的储层评价能够为勘探和开采提出指导性建议,它能够有效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采用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是当今储层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主要依据随钻检测工具来完成石油的储层评价工作,使用这种方法的技术费用较高,耗时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延误工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钻探技术的提高,我们对储藏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提出了一种更高效、成本更低的储层评价方法——欠平衡钻井技术,我们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打开石油层,这时候井底是属于欠压状态,低部的流体会不断涌入井内,这样能够根据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的储层分析。我们使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地质层和井筒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质层和井筒进行系统建模,能够根据参数对储层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石油勘探技术。 2.2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就是确定储层的相关系数之后,对影响储层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依照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在利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过程中,确定储层的相关参数是关键,在进行储层分析过程时,只有全面掌握储层情况,才能保证储层综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石油勘探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石油的高效开采。 2.3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储层的特点,将不同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方法综合应用,进一步处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中复杂不确定的问题。利用这种方法,确定权数尤其关键,我们针对整个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法、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确定。我们运用储层综合定量评级方法,能够将储层进行分类分段分区来评估,我们根据不同的时段、区段对石油储层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这样能够进行石油储层的科学评估,充分了解储层的各种因素,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方便工作人员对储层的开采。 参考文献: [1]刘敏红,黎强.关于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8). [2]唐明,赵晓琴.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4). [3]杨桂林.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06).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及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 1、内容和要求 (1)颜色; (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的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 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 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 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 (3)沉积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a.流动构造:确定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 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 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 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 化学成因构造

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 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 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 生物沉积构造 a.生物遗迹:确定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 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 c.鸟眼构造: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生物—化学沉积构造 a. 葡萄状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b. 叠层石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4)、沉积层序研究 在单井剖面上划分沉积旋回,确定其性质、大小;分析旋回间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在旋回内部划分次级旋回并分析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建立研究井的沉积层序及单维模式。 2、技术和方法 (1)岩心观察和描述 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缝发育情况。 (2)岩心实验室分析 岩心薄片鉴定。 酸蚀分析。将岩石制成光面,放入酸液(浓度为23%的醋酸或5%~10%的盐酸)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不溶组分。 揭片分析。将涂有醋酸盐的薄膜覆盖在经酸蚀后的岩石光面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揭下该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非碳酸盐组分分离。把岩石制成3cm×3cm×0.6cm的样品,放入浓度为20%的醋酸中浸泡,使碳酸盐全部溶解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酸不溶物的成分和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超显微结构和构造、超微古生物化石。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赵胜绪 摘要: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组合及获取方法,提出了一套新的煤层气储层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3大类16项参数: ①煤层气储层地质参数;②煤层气储层物性参数;③煤层气储层封盖参数。进而提出了煤层气储层评价标准。又综合对比分析了目前煤层气储层评价使用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了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判别法。该方法突出了层次分析法的系统性优势,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巧妙结合,充分发挥GIS技术展示空间数据在综合评价方面的功能优势。但是该方法不可避免地又涉及到赋权问题,客观性在此表现较差。如果将熵权法的赋权优势与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体系相结合,则可创造一种精确度、可信度更高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评价评价参数获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 1 前言 煤层气产业是近20年在世界上崛起的新型能源产业,我国煤层气的资源量位列世界第三,在深埋2000米以内的

煤层气预测总资源量为30万亿至35万亿立方米[1]。中国的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空前活跃。但由于煤储层条件差异变化大,煤层作为储气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有许多显著的差别。要取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突破,必须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决策水平,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目前对煤层气储层评价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使用的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 2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组合及获取方法 煤层气储层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需要地质工程、气藏工程、钻井工程和生产工程技术人员互相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不可能都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初期,由于技术、工程手段、实验方法和仪器等方面的限制,仅能获取有限的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因此,如何集中有限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最大限度的获取煤层气储层评价所必须的主要参数,也是我们在煤层气储层评价研究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SYT5717-95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717—95 ──────────────────────────── 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1995—07—13发布1995—12─20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岩性评价内容和要求 (1) 4 沉积相评价内容和要求 (3) 5 成岩作用评价内容和要求 (4) 6 储层温度压力评价和要求 (6) 7 储层孔渗性能评价和要求 (8) 8 地震储层预测和参数提取 (9) 9 储层敏感性评价和要求 (10) 10 储层含油(气)性评价 (17) 11 储层综合评价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717—95 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碎屑岩单井油气储层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碎屑岩单井油气储层的评价和分类。 2 引用标准 SY/T 5153.1—8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自吸方法 SY/T 5153.2—8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离心机方法 SY/T 5162—87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SY 5364—89 岩石含油级别的划分 SY/T 5368.1—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变质岩 SY/T 5368.2—1995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砂岩 SY/T 5368.3—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岩浆岩 SY/T 5368.4—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火山碎屑岩 SY/T 5368.5—1995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碳酸盐岩 SY/T 5477—92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3 岩性评价内容和要求 以岩心研究为基础,辅之以岩屑和井壁取心,并按SY/T 5368.1~5368.5对地层剖面进行连续描述,用岩心资料刻度或标定测井资料以提高解释精度。按照储层评价目的选择分析化验内容(见图1)。 3.1 颜色 取新鲜面进行描述和命名;并区分自生色和继承色。 3.2 成分 碎屑岩的成分研究需要宏观观察、微观观察及测试鉴定相结合。 3.3 结构 观察描述颗粒大小、形状、球度、圆度、颗粒表面特征,以及胶结物特征、杂基特征、胶结类型和支撑结构等方面内容。各项内容还应作出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 3.4 沉积构造 观察描述层理类型、层面构造、同生变形、生物扰动和以化学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等,其中层理是主要研究内容。不同类型层理要进行层理类型、显现方式、纹层厚、层厚和层系厚度变化,以及层理规模大小、产状要素等描述和统计。 3.5 岩石类型 主要由陆源物质组成的碎屑岩,按照颗粒大小将碎屑岩划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特点及评价方法探讨} 3页岩气测井系列、解释方法及研究方向 3.1页岩气与其他储层测井解释的差异性分析 (1)成藏与存储方式不同。页岩具自生自储的特点,页岩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游离气较少;而常规油气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 (2)储层性质不同。页岩气储层属致密储层,其岩性与裂缝是影响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因素,与常规油气藏相比,岩石矿物组成与裂缝识别尤为重要(见表2)。 (3)评价侧重不同。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相关参数的评价极为关键;常规油气藏主要是评价其含油气性。 (4)开采方式不同。页岩气储层均需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开发,因此对压裂效果的预测至关重要。 3.2页岩气测井技术系列探讨 (1)常规测井系列。包括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深浅侧向电阻率、岩性密度、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能满足页岩储层的识别要求。自然伽马强度能区分含气页岩与普通页岩;自然电位能划分储层的有效性;深浅电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页岩的含气性;岩性密度测井能定性区分岩性;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在页岩储层为高值。通常密度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变小、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而变大[29],因此利用常规测井系列能有效地区分页岩储层。但该系列对于页岩储层矿物成分含量的计算、裂缝识别与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等方面存在不足,常规测井系列并不能完全满足页岩储层评价的要求,因此还需开展特殊测井系列的应用。 (2)特殊测井系列。应用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测井系列可选择元素俘获能谱(ECS)测井、偶极声波测井、声电成像测井等。ECS元素测井可求取地层元素含量,由元素含量计算出岩石矿物成分。它所提供的丰富信息,能满足评价地层各种性质、获取地层物性参数、计算黏土矿物含量、区别沉积体系、划分沉积相带和沉积环境、推断成岩演化、判断地层渗透性等的需要。偶极声波测井能提供纵波时差、横波时差资料,利用相关软件可进行各向异性分析处理,判断水平最大地层应力的方向,计算地层水平最大与最小地层应力,求取岩石泊松比、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破裂压力等重要岩石力学参数,满足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建立的要求,指导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声、电成像测井具有高分辨率、高井眼覆盖率和可视性特点,在岩性与裂缝识别、构造特征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识别页岩储层裂缝的类型,对指导页岩气的改造、评定页岩储层的开发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3.3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探讨 (1)页岩气有效储层评价技术。主要依托常规测井系列,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页岩气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的评价需要。 (2)岩石力学参数评价技术。主要依托特殊测井系列与岩石物理实验[30-31],如全波列声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分析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分析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驱动下我国的石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石油开采技术较以往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整体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准。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年增长幅度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给石油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石油地质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石油地质勘探更具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对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进行准确的评价,本文对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供以参考。 标签: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 0引言 石油地质勘探是通过各种勘探方法来对地质状况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准确的油气资源信息,另外还需要对生油、储油、运输等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对油气远景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在勘探过程中先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初步勘探即小比例尺踏勘,这种勘探方式准确度不高且工作较为粗糙,只能对相关区域的情况进行初步了解。通过整合将这些小比例的地形图合并从而构成整体性的构造地质图,再根据这些地质图进行油气开采将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石油开采效率,这对于油田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目前我国石油地质勘探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体系,但是在某些环节上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通过合理、科学、准确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掌握石油地质勘探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我国石油产业的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目前石油地质勘探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石油地质勘探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研究较以往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从大环境来看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再加上石油消耗的日益增大给石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市场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对石油地质勘探理论创新便显得刻不容缓。目前石油地质勘探在板块结构论、油气系统研究、天然气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也让石油地质勘探可以应对各种复杂地质复杂条件。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给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也就是说传统勘探模式正逐渐向现代化勘探转变,这使得石油勘探的准确度、工作效率以及勘探效果较以往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从研究方向来看石油地质勘探也变得越来越实用化,很多研究部門都对地质勘测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革新,特别是对适合中、短期需要的项目研究给予了强化,而这种转变也让石油勘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另外石油地质勘测合作研究也被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让人力资源分配以及技术配置得到深度优化,同时在技术领域研究上也能走的更远。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白热化的行业竞争,石油企业若想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必然就要让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以此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就成为了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企业运

煤岩储层伤害机理及评价方法

煤岩储层伤害机理及评价方法 崔思华 1,2 管保山2 张遂安1 伊向艺3 梁 利2 刘 萍 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 065007; 3.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610059) 摘 要:我国多数地区煤层的渗透率较低,通常小于1@10-3L m 2,煤层渗透率一般在011~01001@10-3L m 2,属于特低渗透或致密储层,对各种伤害因素更为敏感,伤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几种评价煤岩储层伤害的实验方法,可评价压裂液对煤岩基质的伤害、对裂缝割理的伤害。 关键词:煤岩 伤害实验 评价方法 Mechanism of Coal &Rocks Reservoir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Chui Sihua 1,2,Guan Baoshan 2,Zhang Sui c an 1,Yi Xiangyi 3,Liang Li 2,Liu Ping 2 (1.China Pe troleum University (Beijing),Beijing 102249; https://www.doczj.com/doc/4a1911901.html, ngfang Branch,C hina Petr 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 h Institute,Hebei 065007; 3.C hengdu Polytechnic University,Sic huan 610059)Abstract: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s is low in most areas in https://www.doczj.com/doc/4a1911901.html,ually,it is less than 1@10-3 L m 2.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s generally varies from 011to 01001@10-3L m 2.These seams belong to especially low permeability sea ms or c ompact reservoirs,which are more sensitive to all the damaging factors.Therefore,damage evaluation becomes very important.The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experimental me thods for evaluation of damages of lithologic reservoir,which can be used for evaluation of damages of frac fluids to lithologic matrix,and their damage to fissure &cleavages.Keywords:Litho type;da mage test;evaluation method 1 煤岩储层伤害机理 为了达到较好的压裂效果,需要对压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害进行评价。与常规油气藏的油气层敏感性损害和保护评价相似,压裂过程中的煤层气储层保护技术评价也是基于考虑外界环境作用于煤岩储层后的渗透率变化特征为主要目的,在保护技 术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1)煤岩储层潜在损害因素及敏感性程度评价;(2)煤岩储层压裂液损害实验评价;(3)保护煤岩储层的压裂液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结合煤层气开发特征,进行煤岩储层的应力敏感、速敏、水敏等敏感性评价,以及入井流体对煤岩储层损害因素分析,能够为煤岩气藏的开发过程 基金项目 (本文由国家重大专项5煤层气完井与高效增产技术及装备研制6项目(编号:2008ZX05037)资助。 作者简介 崔思华,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主要从事天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及储层改造等方面研究工作。 第9卷第3期 中国煤层气 Vol 19NO 132012年6月 C HINA COALBED METHANE June 12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