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

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

2012第2版NCC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

吴妙芳、谢玲玲、李晶、林仲秋

2012年5月,NCCN寸宫颈癌筛查指南进行了更新。现对新指南进行简要介绍和解读。

一、主要更新内容

1、强调宫颈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1岁。应避免对年龄V 21岁的女性进行筛查,因为这些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很低,即使发生癌变,21 岁后筛查发现早期病变的可能性也很高;过早筛查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有些治疗甚至是有害的,会使早产的风险增加。如果已经对年龄V 21岁女性进行了筛查并发现了异常,患者应转诊至有经验的阴道镜医生处理。

2、新增了原位腺癌(adnocarcinoma in situ, AIS )的处理方法。

3、对于细胞学检查无异常,单独HPV阳性的女性,新版指南更新了后续处理方法,指出这些患者可做HPV16或HPV16/18基因型分型检测(1级证据)。

4、对于HPV阴性、细胞学阴性或为ASC-US勺女性,推荐每3-5年进行一次筛查。

5、不推荐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单独使用HPV检测进行筛查。在21-29岁女性,推荐只用细胞学筛查,不加用HPV检测。

6、突出了HPV16和HPV18型的重要性,只要出现HPV16( +)或HPV16/18 (+)就是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指征。

7、对于原位腺癌或浸润性腺癌,进行诊断性切除术时首选冷刀切除术(co ld knife cornization, CKC )。但如果医生能够保证电环切除术(loop elect

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达到足够的切除范围,也可选择LEEP

8、增加的其他内容详见下述

概述

注意:对于任何年龄的女性,不论使用何种方法,筛查都没有必要每年进行

一次;单使用细胞学进行筛查时,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检出率更高,但腺体病变及

腺癌的检出率有限,同时进行HPV检测可弥补这一不足。

二、不同细胞学筛查结果的处理

进行宫颈癌细胞学筛查时,使用巴氏涂片法或液基细胞学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两种方法的效能相同,但报告筛查结果时均需要使用Bethesda系统中的术语。

1、 如果宫颈已有肉眼可见病

灶或可疑病灶,可直接活检并行病理学检查,当病变为浸润性宫颈癌时可按照N CCN宫颈癌诊疗指南进行处理;如果未在病灶中发现浸润性癌灶,可考虑冷刀锥切术或转诊至妇科肿瘤专家或专科就诊。

2、 如果细胞学/ 巴氏涂片标本

不满意,可在6〜12周后再次检查。如果发现感染性疾病,必要时可进行治疗。

3、 如果细胞学/ 巴氏涂片检查

发现癌细胞,当病灶肉眼可见时可直接活检,如果肉眼无法辨别病灶可行诊断性锥切术。

4、 筛查结果出现以下情况时

建议转诊至妇科肿瘤专科:不典型腺细胞、原位腺癌、妊娠、患者有生育要求但瘤变复发或持续存在。

5、 对于年龄〉30 岁接受HPV

检测和细胞学检查的女性,如果HPV( +)但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时,可选的处理方式有:

①HPV16或HPV16/18检测(1类证据),检查结果阳性时行阴道镜检查,结果阴性时在1年后复查细胞学/巴氏涂片和HPV检测。②1年后复查细胞学/巴氏涂片和HPV检测。①和②后续处理方式相同:当复查细胞学/巴氏涂片和HPV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或HPV(-)但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寸,可按照常规筛查方案进行筛查。当HPV(-)但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寸,按照相应细胞异常结果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当HPV( +)时,无论细胞学检查结果如何均进行阴道镜检查。

6、 年龄》21 岁的女性,检查

结果为ASC-US寸,可选的处理方法有三种:① HPV佥测(如果可在液基细胞学标本中对HPV t行检测则首选这一方法)。如果HPV(-),则可转为常规筛查,如果HPV(+) ,则行阴道镜检查。② 6个月后复查细胞学/巴氏涂片。复查结果无异常时,在6 个月后再次复查1 次细胞学/巴氏涂片,如果再次复查结果仍无异常则可转为常规筛查。两次复查结果中,任何1次结果为》ASC-US都需要行阴道镜检查。③直接行阴道镜检查。

年龄》21岁的女性,当检查结果为LSIL、ASC-H或HSIL时,由于HPV检测和重复细胞检查对于严重病变的发现率都不及阴道镜,所以将阴道镜检查作为唯一的处理方式。

在处理异常细胞学结果时,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FDA 批准的HPV检测只针对

高危型,低危型HPV佥测没有意义。

年龄v 30 岁的女性中,HPV

感染率很高,同时自主清除率也很高,因此不应在这一部分人群中进行HPV检测。

宫颈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

21岁,应避免对年龄v 21岁的女性进行筛查,其原因是这些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很低,相反,筛查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部分治疗甚至是有害的。

如果对年龄v 21岁进行了筛查,应当将患者转诊至有经验的阴道镜医生进行诊疗。

当细胞学结果为ASC-US且

高危型HPV( +),NCCb和ASCC R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都不推荐再进行

HPV16/18检测,这些患者应当直接接受阴道镜检查。

三、阴道镜检查

NCCN旨南的特点之一是将所有阴道镜检查的后续处理按照结果满意与否分类,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时,由于无法对转化区做出正确评价,故需行宫颈管内刮除术(ECC以明确颈管内情况。对于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患者,不采用冷冻或激光灼烧进行治疗,原因是这些治疗方法对标本有破坏作用,妨碍明确诊断。

阴道镜检查满意时,对于年龄》21岁女性,无论细胞学检查如何,出现CIN 2或CIN3时,可行LEEP CKC激光灼烧或冷冻治疗。对于CIN3,如果病理诊断明确,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建议在子宫切除术前行LEEP或CKC以防止有未发现的跟严重病变。发现微浸润癌时,需要先行CKC以明确评价病变范围。

1、 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LSIL、HPV16 HPV16/18( +)的患者,接受阴道镜检查且阴道镜图像满意时:① 活检结果无异常或活检为CIN 1时,可在1年后复查HPV或在6个月后复查细胞

学/巴氏涂片。复查结果当HPV( - )时,可按照常规筛查方案进行筛查,HPV(+) 时,则需要接受阴道镜检查。如果6 个月后复查细胞学/ 巴氏涂片未发现异常,则需要在6 个月后再次复查细胞学/ 巴氏涂片,只有两次细胞学/ 巴氏涂片均未发现异常才可按照常规筛查方案进行筛查,如果结果为》ASC-US寸,按照上文中

的方案进行处理。②活检结果为CIN2或CIN3时,可行LEER冷冻治疗、CKC 或激光灼烧。CIN3患者如果病理检查结果无其他高危因素且患者身体条件允许,还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对于部分CIN2患者,如果患者依从性好、年轻且有生育要求或拒绝治疗,也可在

医生的判断下选择随访而不进行进一步治疗。③活检结果为AIS或微浸润时,行诊断性锥切术。推荐首选CKC如果可保证能够取得足够的切缘,也可选择LEER对于这些患者,建议同时行内膜活检。④活检结果为浸润癌时,可参考NCCNT颈癌诊疗指南进行处理。

2、 细胞学结果为ASC-US、LSI L 的患者接受阴道镜检查,图像不满意时需要行宫颈活检和宫颈管刮除术( ECC,endocervical curettage )。①如果宫颈活检未发现异常或为CIN1,ECC未发现

异常或为CIN1时,可选择在1年后复查HPV佥测或在6个月后复查细胞学/巴氏涂片。复查时当HPV(-)时,可按照常规筛查方案进行筛查,HPV( +)时,贝U

需要接受阴道镜检查。如果6 个月后复查细胞学/巴氏涂片未发现异常,则需要在6 个月后再次复查细胞学/ 巴氏涂片,只有两次细胞学/ 巴氏涂片均未发现异常才可按照常规筛查方案进行筛查,如果结果为》ASC-US寸,则按照上文中的方

案进行处理。ECC为CIN2或CIN3时,可行LEEP或CKC②宫颈活检结果为CIN 2或CIN3时,无论是否行ECC都可直接行LEEP或CKC活检结果为CIN3时,还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但前提是病理检查结果没有高危因素或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如果ECC发现CIN时,更需要在LEEP或CKC明确诊断后再行全子宫切除术。③活检结果为AIS或微浸润时,行诊断性锥切术。推荐首选CKC如果可保证能够取得足够的切缘,也可选择LEEP 对于这些患者,建议同时行内膜活检。④ 活检结果为浸润癌时,可参考NCCNI颈癌诊疗指南进行处理。

3、 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H、HSIL、HPV16( +)或HPV16/18( +),阴道镜检查图像满意时:①阴道镜下未见

病灶且宫颈活检未见病变,患者需要接受ECC如果ECC标本中仍未发现病灶,则需要每6 个月进行一次细胞学/巴氏涂片检查,直至连续2次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方可转为常规筛查。如果ECC结果为CIN,则需要行LEEP或CKC以明确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ECC结果为CIN1的患者,如果阴道镜前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 C-H,也可选择细胞学/巴氏涂片检查进行随访。②阴道镜下有肉眼可见病灶时,如果患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可直接行LEEP其他患者也可先接受活检。当活检结果无异常或为CIN1 时,可每6 个月进行一次细胞学/巴氏涂片检查,直至连续2次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方可转为常规筛查;也可直接进行

LEEP或CKC以明确诊

断。宫颈活检结果为CIN2或CIN3时,无论是否行ECC都可直接行LEEP或CK Co活检结果为CIN3时,还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但前提是病理检查结果没有高危因素或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活检结果为AIS或微浸润时,行诊断性切除术。推荐首选CKC如果可保证能够取得足够的切缘,也可选择LEEP建议同时行内膜活检。活检结果为浸润癌时,可参考NCC 宫颈癌诊疗指南进行处理。

4、 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H、HSIL阴道镜检查图像不满意时,需要行宫颈活检和/或ECC

如果为ASC-H需要行ECC ECC取得组织中发现病灶时可直接行LEEP或CK C; ECC未发现病灶时,需要使用阴道镜对阴道和外阴情况进行评估,后续处理需要结合阴道镜检查结果,如果镜下可见病灶,患者有生育要求时科直接行LEE P,其他患者则行活检:①活检结果未见异常或为CIN1时,需要每6个月进行一次细胞学/巴氏涂片检查,直至连续2次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方可转为常规筛查,也可直接进行LEEP或CKC以明确诊断。

②宫颈活检结果为CIN2或CIN3时,无论是否行ECC都可直接行LEEP或CKC活检结果为CIN3时,还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但前提是病理检查结果没有高危因素或患者身体条件允许。③活检结果

为AIS或微浸润时,行诊断性锥切术。推荐首选CKC如果可保证能够取得足够的切缘,也可选择LEEP建议同时行内膜活检。④活检结果为浸润癌时,可参考NCCNT颈癌诊疗指南进行处理。

如果为HSIL,则直接行LEEP或CKC

四、CIN患者治疗后的随访

1、CIN1 (无论切缘状态)和切缘阴性的CIN2, 3患者,可在术后6月复查细胞学/巴氏涂片或在术后1年时行HPV佥测。复查结果阴性时可进行常规筛查,HPV( +)时行阴道镜检查,细胞学结果为》ASC-US寸,处理方式参照上文。

2、CIN2, 3切缘阳性时随访方法共3种:①术后6月复查细胞学/巴氏涂片并行ECC 结果未发现异常时进行常规筛查,细胞学结果为》ASC-US寸,处理方式参照上文。②如果怀疑有浸润,则再次行切除术。③专科医生会诊后可行子宫切除术。

3、如果切缘状态未知或治疗方式为冷冻或激光灼烧,随访方法共3种:① 术后6月复查细胞学/巴氏涂片并行ECC结果未发现异常时进行常规筛查,细胞学结果为》ASC-US寸,处理方式参照上文。

五、细胞学结果为AIS 时的处理

由于细胞学取材方法所限,细胞学筛查对于AIS的预防作用有限,这主要与腺体病变常位于宫颈管内有关。由于腺体恶性病变常见于细胞学检查无异常但H PV( +)的患者中,因此,联合使用细胞学和HPV佥测进行筛查有助于提高腺体恶性病变的检出率。

如果患者年龄》35岁或有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肥胖、使用非拮抗性雌激素、多囊卵巢综合症、使用他莫昔芬、无排卵、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症),则同时性阴道镜、ECC和内膜活检(无高危因素可不行内膜活检)。如果宫颈活检结果未发现异常或发现CIN、AIS或微浸润,则必须行CKC之所以只能选择CKC原因在于CKC可取的较宽的切缘,而这对于腺体病变是极为重要的。

六、细胞学结果为AGC时的处理

1、 年龄v 35 岁且无子宫内

膜癌高危因素(肥胖、使用非拮抗性雌激素、多囊卵巢综合症、使用他莫昔芬、无排卵、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症)。行阴道镜、ECC HPV佥测。

2、 年龄》35 岁或有子宫内

膜癌高危因素或有异常阴道出血或筛查时发现不典型内膜细胞,应行阴道镜、E CC HPV 检测。

这两组人群的后续处理方式如下:

如果宫颈活检和ECC都未

发现病变且HPV(-),则在1年后复查HPV和细胞学,如果HPV( +)则在6个月后复查HPV 和细胞学。复查后只有当HPV和细胞学都无异常时才可按照常规筛查方案进行筛查。如果细胞学为》ASC-US或HPV( +),则行阴道镜检查。如果患者未做HPV检测,则每4〜6个月复查1次细胞学直至连续4次阴性才可按照常规筛查方案进行筛查,任何1次细胞学为》

ASC-US寸都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

如果宫颈活检和ECC都未发现病变,但AGC形态学特点支持癌变、AIS或微浸润,则需要进行CKC如果宫颈活检未发现异常,ECC吉果为CIN、AIS或微浸润,同样需要进行CKC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情况下宜行CKC该方法有助于取得足够的切缘。

如果宫颈活检吉果为CIN

1且ECC未发现异常,可在1年后复查HPV也可选择每6个月复查1次细胞学,如果HPV(-)或连续复查细胞学至2次连续结果无异常,可按照常规筛查方案进行筛查。如果HPV( +)或细胞学结果为》ASC-US则行阴道镜检查。

如果宫颈活检结果为CIN 1且ECC为CIN、AIS或微浸润,则需行CKC

如果宫颈活检结果为CIN

2或CIN 3,当ECC未发现异常时可行CKC或LEER如果ECC发现CIN、AIS或微浸润,只可选择CKC。

七、CKC或LEEP术后随访

如果CKC或LEEP术后发现AIS或微浸润,后续处理需要参考切缘状态和患者的生育要求。

1、 如果切缘阴性且患者有生

育要求,需要在术后每6个月复查1次细胞学/巴氏涂片直至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术,此外建议患者转诊至妇科肿瘤专科并在完成生育后切除子宫。

2、 如果切缘阴性且患者无生

育要求,强烈建议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术。

3、 如果切缘阳性且患者有生

育要求,可再次行锥切术,建议这些患者转到专科进行就诊,强烈建议在完成生育后切除子宫。

4、 如果切缘阳性且患者无生

育要求,则直接行子宫切除术,术前需要行CKC以排除浸润性肿瘤。

之所以强烈要求AIS 患者在完成生育后行子宫切除术,其主要原因是宫颈,锥切术对AIS 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锥切除术后AIS 残留的发生率可达30%。

八、子宫内膜活检后的处理

1、活检未发现异常时,如果无法解释AGC勺来源,则可行阴道B超以评价子宫内膜厚度。

2、内膜活检结果为增生过长时,可考虑诊刮术或行激素治疗。

3、内膜活检结果为不典型增生时,可考虑诊刮术或建议患者到妇科肿瘤专科就诊。

4、内膜活检发现浸润性肿瘤时,可按照相应NCCN旨南进行处理。

5、内膜活检标本不满意时,可考虑诊刮术,对于绝经后女性,如果无法解释AGC勺来源,则可考虑行阴道B超以评价子宫内膜厚度。

九、2001 年Bethesda 系统

1、标本类型

需要说明标本术语常规涂片

(如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标本还是其他标本。

2、标本质量

描述标本质量的满意度(说

明有无观察到宫颈转化区及其他指标,如血污、炎症等)

描述标本质量的不满意度(需要注明原因)

标本无法处理(注明具体原 因);

标本可处理,但无法对上皮细胞的异常状态进行评价(注明具体原因);

3、结果和结果解释

①未发现上皮病变(如果未发现瘤变,需要在细胞学检查报告单的结果部分

说明这一结果并指出有无发现微生物以及其他非肿瘤性改变)

微生物

滴虫性阴道炎

真菌,形态学符合念珠菌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形态符合放线菌

细胞改变符合单纯疱疹病毒

报告)

- 炎症(包括典型修复)

- 放疗 其他非肿瘤性改变(选择性 反应性细胞改变

子宫切除术后腺体细胞

萎缩

其他

腺体细胞(年龄》40岁)(需- 宫内节育器(IUD)

要注明“未发现鳞状细胞上皮内病变”)

②发现上皮细胞异常

鳞状细胞

不典型鳞状细胞

- 没有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

- 无法排除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包括HPV感染/轻度瘤变/CIN1

不典型腺体细胞

宫颈管原位腺癌

其他恶性肿瘤:(需要明确

- 包括中度及重度瘤变、原位癌、 CIN 2 和 CIN 3 - 细胞特点高度提示浸润癌

鳞状细胞癌

腺细胞

不典型腺体细胞

- 宫颈管细胞(无特殊)

- 内膜细胞(无特殊)

- 宫颈管细胞,且有癌变倾向 - 内膜细胞,且有癌变倾向

- 宫颈管腺癌细胞

- 子宫内膜腺癌细胞( NOS ) 说明)

十、妊娠期阴道镜检查

孕妇的处理方式和一般女性相同,但以下方面除外:

4、 细胞学检查结果为LSIL 或

1、 孕妇就诊时,需要转诊至有

处理孕期女性经验的阴道镜医师。

2、禁止行ECC。

娩后再处理。

3、任何级别的CIN都可延期至ASC-US寸,阴道镜检查可延期至产后6周。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H HSIL、A GC和AIS,在孕期应至少行阴道镜检查。

5、 只有高度怀疑高度瘤变或

浸润性肿瘤时才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

6、 妊娠期使用刷状工具获取

细胞学标本是安全的。

十一、HPV疫苗

疫苗可使接种者对6型、11型(主要引起宫颈及阴道肿瘤)和16型、18 型(主要引起生殖道疣)四种HPV产生免疫。接种3年后,对于既往无16或18 型HPV感染的女性,疫苗防止16或18型HPV感染引起CIN 2和CIN 3的有效率为99%,但对于已有感染的女性,有效率仅为44%。40%的CIN 2 病变会在2年内自动消退,但是如果CIN 2伴HPV16感染,病变发生消退的可能性较小。有研究者通过Meta分析发现,22%勺CIN 2会进展为原位癌。2010年有研究者报道使用四价疫苗可减少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异常的发生率,也可减少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检查异常结果的发生率。已有证据支持四价疫苗的安全性,目前报道的不良反应包括晕厥和静脉血栓。

我们需要注意目前仍不清楚疫苗对人体产生的免疫作用可持续多久,已有的

目前FDA B准的HPV疫苗有两种:四价疫苗(针对6型、11型、16型、18 型HPV 和二价疫苗(针对16型、18型HPV。前者适用于9岁〜26岁女性,后者适用于10岁〜25岁女性。在女性开始性生活前接种疫苗,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式。免疫接种咨询委员会(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 ces, ACIP)、ACOG 美国肿瘤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ACS 和妇科肿瘤医师学会( Society of Gynecologic Oncologists )都推荐女性在11 〜12 岁时即接种疫苗。需要注意的是,两种疫苗只有预防作用,无治疗作用。

尽管两种疫苗都可使接种者对16型和18型HPV产生免疫,而70%勺宫颈癌也是由这两种HPV引起,但是,其他亚型的HPV仍可使接种者发生宫颈癌,因此,疫苗接种不能取代宫颈癌筛查,接种者仍要接受与未接种者相同的筛查。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适宜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前没有必要进行HPV检测。

20007NCCN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1)

20007NCCN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 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周琦唐郢 NCCN是美国国家癌症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的英文缩写,NCCN作为21家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制订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在中国也得到了广大肿瘤医生的认可与青睐。 由于存在患者特点、医疗水平与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在中国直接应用该指南仍存在一定困难。鉴于此,NCCN与中国肿瘤专家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已开始着手制订符合中国人群的NCCN指南中国版,目前已有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大肠癌等肿瘤的中国版。 本子宫颈癌筛查指南是NCCN2007年发布的,学习本指南,对我们开展子宫颈癌早诊早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前言 尽管在美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但2007年仍有11150人发病,3670人死亡。自从宫颈细胞学作为当前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手段来,NCCN 子宫颈癌筛查指南的主要目的是更好的评估、管理、指导早期筛查。 指南包括推荐的筛查技术,筛查间隔,异常筛查结果及阴道镜检查结果的下一步处理。宫颈细胞学包括巴氏涂片及TCT,除非特别说明,本稿所指的宫颈细胞学技术均指上述两种。高危型HPVDNA检测可联合用于子宫颈癌的初步筛查及宫颈筛查有异常细胞学结果后的进一步检查。 阴道镜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已成为评价患者是否有异常宫颈细胞的主要方法。通过聚光解剖显微镜放大10-16倍观察宫颈。阴道镜检查前应先用4%的醋酸宫颈染色,可以通过宫颈醋酸的染色及阴道镜下宫颈血管的形态进行宫颈活检以排除宫颈浸润癌及判断宫颈癌前病变的范围,如果能够完整看见宫颈鳞柱交界区(即宫颈移行区),则为满意的阴道镜检查,不必行颈管搔刮,否则应该进行颈管刮术。并讨论孕期阴道镜检查。 对于宫颈异常的确切处理方法包括LEEP,宫冷刀锥切,激光、冷冻及全

2022NCCN宫颈癌筛查指南

2022NCCN宫颈癌筛查指南 与2006年ASCCP(美国阴道镜与子宫颈病理学会)区别 对ASC-US、LSIL处理变动小,二者阴道镜检查后的处理基本一致对于特殊人群、如<21岁妇女采用包括细胞学确诊2年的更为保守的途径对于HSIL和AGC的处理强调了即看即治HPV检测列入了阴道镜活检后对AGC的处理HPV检测作为宫颈细胞学检查的补充,正式作为30岁以上妇女的筛查项目 筛查开始的时间 筛查应该从21岁开始对于21岁以前有性生活的少女,应该进行有关性传播疾病的告知的检测,应告知性安全和避孕液基和传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都可用于筛查 筛查的频率 推荐对于21-29岁的妇女每二年一次对于30岁以上的妇女可以采用细胞学和HPVDNA相结合的方法。对低危的30岁以上、两项检查均阴性的妇女,每3年一次。连续3年细胞学筛查阴性的低危妇女,每3年一次接种HPV16和18者与未接种者策略相同无论宫颈细胞学筛查的频率如何,医生应告知病人每年仍应行妇科检查 高危的人群 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CIN2、3的病史HIV、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乙烯雌酚暴露史卫生条件差、性保健知识缺乏 筛查终止的时间

65-70岁妇女,连续3次以上细胞学正常,过去10年无不正常史全子宫切除术后,无高度宫颈病变者因宫颈病变切除全子宫者,治疗后应该持续筛查,间隔可适当延长有CIN2、3和宫颈癌病史者,治疗后应该持续每年筛查至少20年 不正常筛查结果的处理 采用三级描述法:CIN1,CIN2,CIN3分年龄处理:<21岁,≥21岁 ≥30岁的患者细胞学检测阴性,HPV阳性时的处理肉眼可见的病变——直接活检细胞学涂片不满意——6-12周内复查,治疗感染细胞学检查阴性——正常筛查 ASC-US处理细胞学如果为ASC-US时,要注意以下因素检查结果重复性差宫颈浸润癌及癌前病变在该组妇女中检出率低HPV阳性率40-51% ASC-US处理对普通人群、绝经期后、免疫功能低下的妇女ASC-US(包括绝经期后LSIL)时以下三种方法任选其一直接阴道镜检查一年内每6月一次重复宫颈细胞学检查,如结果≥ASCUS,行阴道镜检查;如结果正常,6月后重复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结果阳性即做阴道镜,结果阴性12月后重复细胞学检查对妊娠期妇女ASC-US或LSIL,首选将阴道镜检查推迟至产后6月。 <21岁不正常筛查结果的处理青春期妇女ASC-US或LSIL的处理选择12月以后重复宫颈细胞学检查,若结果

宫颈癌筛查指南知多少?.

宫颈癌筛查指南知多少? 导读:上周一同行好友笑着问小编,国外宫颈癌筛查指南这么多,你知道都有哪些版本吗?这些指南都是基于什么推出来的呢,咱们国内临床应该如何采纳,能否直接进行“拿来主义”?当时竟无言以对。这几天小编殚精竭虑的搜集了众多版本宫颈癌筛查指南,汇总分析各版本指南的要点,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宫颈癌筛查史:HPV筛查地位“与时俱进” 宫颈癌是目前筛查最有效的一种恶性肿瘤,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通过每年一度的巴氏涂片(pap筛查,死亡率已从38/10万下降至8.3/10万,遗憾的是局限于方法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后的20年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再下降。为了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大权威医疗机构开始致力于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寻求灵敏度和特异性更好的筛查方法,并在各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宫颈癌筛查指南。 •19世纪80年代前:巴氏涂片已用于临床宫颈癌筛查,但具体筛查模式并未界定。 •1980年到1987年:巴氏涂片的临床应用开始有明确指导:建议对于20岁以上及20岁之前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巴氏涂片检测,如果连续两次均为阴性结果,可将筛查间隔延长至3年。 •1987年筛查再次翻新:建议18岁以上女性每年检测一次巴氏涂片,但筛查间隔可由受检者自由决定。 •1983年:德国豪森教授发现可致癌的HPV16型病毒,次年从宫颈癌患者中克隆出了HPV16和HPV18,HPV开始进入临床视野。 •20世纪90年代:灵敏度和特异性更佳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开始取代传统的巴氏涂片细胞学,其中典型代表为LCT和TCT检测。

•1999年:第一个HPV检测试剂被FDA批准进入临床,HPV检测开始登上宫颈癌筛查舞台 •2002年版宫颈癌筛查指南:增加HPV检测作为鉴别异常细胞学结果(ASCUS-LSIL风险大小的方法,但是否检测由受检者自由决定 •2004年-2012年各大指南:建议30岁以上女性进行细胞学与HPV联合检测。•2015过渡版指南:HPV可作为25岁以上女性宫颈癌初筛的重要方法,筛查间隔为3年。 图1 宫颈癌筛查史示意图 指南这么多,你中意哪款?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宫颈癌筛查已经启动,但各国筛查政策差异很大,少有统一的筛查指导意见。随着对宫颈癌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几年,不断有大规模临床验证成果报道,各大妇科肿瘤相关的权威机构开始推出各自的宫颈癌筛查指

FIGO 子宫颈癌指南解读(全文)

FIGO 子宫颈癌指南解读(全文) 子宫颈癌在全球范围而言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在中低收入国家更为常见,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三。约85%的新发病例及90%的死亡病例发生在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 1 早期筛查与预防 控制宫颈癌发病的两个主要方法是:(1)通过HPV疫苗预防宫颈癌。(2)筛查癌前病变。 1.1 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接种宫颈癌疫苗。HPV主要是通过性生活途径传播。预防性HPV疫苗接种作为预防措施策略应该重点针对开始性活动之前女性,尤其是10~14岁的女孩。目前许多国家可提供3种预防性HPV疫苗:二价疫苗针对HPV16和18;四价疫苗针对HPV16、18、6和11;而九价疫苗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后两种疫苗除预防上述癌前病变及癌症外,还可预防由HPV6、11感染所致的肛门生殖器疣。以上3种疫苗均由病毒样颗粒(VLPs)组成的重组疫苗,不携带病毒基因,因此没有传染性。对于9~14岁的女孩和男孩,建议使用2针方案(0.5 mL,0和5~13个月)。如果第二针是在第一针之后5个月内注射者,则建议加用第3针。对于15岁以上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则无论年龄大小,建议使用3针方案(0.5 mL,0,1,6个月)。WHO

目前数据显示HPV疫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1.2 宫颈癌的二级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HPV疫苗问世后的近几十年内,筛查仍将是宫颈癌预防的首选。通过检测和治疗癌前病变,包括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CIN 2和3)及原位腺癌(AIS)预防癌症发生。筛查方法包括传统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及液基细胞学、HPV 检测、冰醋酸染色后用肉眼观察。宫颈抹片仍是主要的筛查工具,鉴于10年前实行HPV疫苗后HPV感染率有所下降,许多医疗保健系统正开始改用HPV初筛。这种筛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允许延长筛查间隔,甚至在低收入国家,一生可仅筛查1次。VIA是在宫颈上涂布新鲜制备的3%~5%醋酸1 min后观察醋白病灶。在撒哈拉非洲以南的低收入国家已广泛实施。不同国家应选择因地制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法。选择筛查策略原则是可行、简单、准确、可接受、最高危的女性容易使用。通过疫苗接种和筛查联合,未来消灭宫颈癌存在巨大的可能性。 2 FIGO分期 宫颈癌可通过直接蔓延转移到宫旁、阴道、子宫和临近器官(即膀胱和直肠)。也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区域淋巴结,即闭孔、髂外、髂内淋巴结,然后再到髂总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晚期还可通过血行途径转移至肺部、肝脏和骨骼等远处器官。原FIGO分期主要基于临床检查。FIGO妇科肿瘤委员会对分期进行了修订,纳入影像学或病理证据,形成了2018分期(见表1)。

专家视角丨林仲秋、邓敏端教授解读ACS2020年宫颈癌筛查指南

专家视角丨林仲秋、邓敏端教授解读ACS2020年宫颈癌筛查 指南 编者按 近日,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了最新的宫颈癌筛查指南。新版指南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推荐筛查年龄由21岁延后至25岁,并将HPV检测作为首选推荐。如何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上理解该指南的变化,以及临床医生应该如何应用好指南建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联合他的第一位毕业硕士研究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邓敏端主任,对新版指南进行如下解读。 今年7月30日,美国癌症协会(ACS)在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上发表了《2020年宫颈癌筛查指南更新》。 首先看一下ACS2020年宫颈癌筛查指南的具体内容: 1、开始筛查年龄:25岁(强烈建议)。 2、25~65岁女性:首选5年一次单独HPV检查(首选方案);如果无法进行HPV一线筛查,可以采用首选5年一次HPV 细胞学联合筛查或3年一次细胞学筛查(可接受的方案)。 3、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在过去25年内没有CIN2 病史,并且在之前10年内进行了充分的筛查并且结果为正常,可以终止筛查(合理建议)。充分的筛查是指过去10年内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或

者2次联合筛查双阴性,或者3次细胞学阴性,并且最近一次检查是在过去3~5年内进行的。 4、子宫切除术后的女性:没有宫颈,并且在过去25年内没有CIN2及以上病变者不应进行筛查。 5、接种HPV疫苗后的女性,应与未接种者筛查方法相同。 新版指南与上一版(即2012版)ACS指南比较,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日常工作什么影响呢? 该指南最重要的变化是将开始筛查的年龄推后至25岁,并首次将HPV初筛列为25~65岁女性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案,从而确立了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地位。 一、开始筛查年龄的变化 从ACS发布的各个版本的宫颈癌筛查指南来看,开始筛查的年龄不断推后。 1988年ACS指南要求有性生活的女性或年满18岁的女性,应该开始宫颈癌筛查。2002年ACS南则改为有性生活3年后开始宫颈癌筛查,筛查不应晚于21岁。2012年ACS指南将开始筛查的年龄推后至21岁。2020年ACS指南进一步将开始筛查的年龄推后至25岁。 开始筛查的年龄不断推后的原因是,人们认识到暴露于HPV后的3~5年内遗漏宫颈高级别病变或宫颈癌的风险是很低的。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宫颈癌极为罕见,而且可能不是筛查能避免的。研究数据发现,20~24岁女性新诊断的宫颈癌仅占全部宫颈癌的0.8%,而因宫颈癌死亡的病例数仅占0.5%;与此同时,25~29岁女性新诊断的宫颈癌

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

2012第2版NCC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 吴妙芳、谢玲玲、李晶、林仲秋 2012年5月,NCCN寸宫颈癌筛查指南进行了更新。现对新指南进行简要介绍和解读。 一、主要更新内容 1、强调宫颈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1岁。应避免对年龄V 21岁的女性进行筛查,因为这些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很低,即使发生癌变,21 岁后筛查发现早期病变的可能性也很高;过早筛查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有些治疗甚至是有害的,会使早产的风险增加。如果已经对年龄V 21岁女性进行了筛查并发现了异常,患者应转诊至有经验的阴道镜医生处理。 2、新增了原位腺癌(adnocarcinoma in situ, AIS )的处理方法。 3、对于细胞学检查无异常,单独HPV阳性的女性,新版指南更新了后续处理方法,指出这些患者可做HPV16或HPV16/18基因型分型检测(1级证据)。 4、对于HPV阴性、细胞学阴性或为ASC-US勺女性,推荐每3-5年进行一次筛查。 5、不推荐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单独使用HPV检测进行筛查。在21-29岁女性,推荐只用细胞学筛查,不加用HPV检测。 6、突出了HPV16和HPV18型的重要性,只要出现HPV16( +)或HPV16/18 (+)就是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指征。 7、对于原位腺癌或浸润性腺癌,进行诊断性切除术时首选冷刀切除术(co ld knife cornization, CKC )。但如果医生能够保证电环切除术(loop elect 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达到足够的切除范围,也可选择LEEP

8、增加的其他内容详见下述 概述

2020版宫颈癌筛查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0版宫颈癌筛查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0年7月30日,美国癌症学会(ASC)制定了最新版宫颈癌筛查指南,对比上一版(2012版),一些建议发生了变化,让我们通过这张表格来对比两版之间的变化吧。 宫颈癌筛查建议 人群ACS 2020ASC 2012 <25岁无需筛查从21岁开始,每3年进行 1次TCT检查 25-65岁从25岁开始,最好是每5年进行1次 的初级HPV1检测;每5年1次HPV2+TCT 联合检测或是3年1次TCT检测也是 可接受的。每3年1次TCT直到29岁; 30-65岁,最好3年1次HPV+TCT;3年1次TCT也可接受的。 对于大多数的医疗机构来说,并不建议单独行HPV 检查。 >65岁在过去10年内,连续2次HPV检测为 阴性,或2次联合检测为阴性,或3 次TCT检测为阴性,且最近一次检测 发生在过去3-5年内。 若没有过去的筛查记录,则应继续筛 查,直到达到以上标准。在之前的筛查中有充分的阴性证据无需筛查。 全子宫切除术后在过去25年中没有CIN II及以上病 变的女性,无需筛查。 在过去20年中没有CIN II 及以上病变的女性,无需 筛查。 接种HPV疫苗遵循针对不同年龄的筛查建议(与未 接种疫苗的个人相同) 遵循针对不同年龄的筛查 建议。 HPV:人乳头瘤病毒; 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1. 宫颈癌的筛查年龄发生了变化。2012年,ACS建议宫颈癌筛查应在21岁开始,但是考虑到宫颈癌的自然史、年轻时的低疾病负担、过度治疗先兆病变导致相关的不良产科结局,21岁的起始年龄受到了质疑,2020版指南将首次筛查年龄定位25岁。 2. 2020版指南中将初级HPV检测的地位提高,甚至提出随着美国向初级HPV检测过渡,未来的指南中将不包括联合检测或TCT进

最新宫颈癌筛查指南

最新宫颈癌筛查指南 引言: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通常起源于宫颈表面的鳞状上 皮细胞。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然而,通过宫 颈癌的筛查和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宫颈癌筛 查的指南也有了一些调整和改进,下面将以最新的宫颈癌筛查指南为基础,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1.宫颈癌筛查的目的和重要性 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以便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宫颈癌可以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浸润性宫 颈癌两类。CIN是一种可逆的病变,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防止其发展为宫 颈癌。因此,通过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CIN,提供及时的 干预治疗机会。 2.筛查方法和频率 目前,宫颈癌筛查通常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Pap试验)和人乳头瘤 病毒(HPV)检测。Pap试验是通过收集宫颈颈管和外口的细胞标本,然 后进行细胞学分析。HPV检测是通过检测宫颈细胞中的HPV感染病毒,以 评估其潜在的癌变风险。 根据最新的指南,推荐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如下: -21岁以下的女性不建议进行宫颈癌筛查。 - 21-29岁的女性应每三年进行一次Pap试验。

- 30-65岁的女性可以选择每三年进行一次Pap试验或每五年进行一 次HPV检测,或每五年进行一次联合Pap试验和HPV检测。 -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之前的筛查结果都正常,则不再需要继续进 行宫颈癌筛查。 3.高危人群的筛查策略 对于有高宫颈癌风险的人群,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和免疫抑 制剂治疗者等,宫颈癌筛查策略有所不同。这些人群通常建议更频繁地进 行宫颈癌筛查,以及使用其他筛查方法,如宫颈组织检查(宫颈活检)。 4.宫颈癌疫苗接种 宫颈癌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已经有多种疫苗上市。根据最新指南,建议九价HPV疫苗在9-45岁范围内的女性接种,以便预 防HPV感染和相关病变的发生。 5.筛查结果和处理方案 宫颈癌筛查的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异常可疑和阳性。阴性结果意味着 没有发现异常细胞,建议继续按照规定的筛查频率进行检查。异常可疑可 能意味着存在CIN或其他异常变化,需要进一步进行宫颈组织检查以确诊。阳性结果表示可能存在宫颈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 治疗和随访。 结论: 宫颈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前病变以及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最新的宫颈癌筛查指南,通过定期进行Pap试验和HPV检测,可以提 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此外,高风险人群的筛查策略有所不同,需要

宫颈癌筛查及预防指南要点解读主要内容

宫颈癌筛查及预防指南要点解读主要内容 过去30 年中,由于子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美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了50% 以上,死亡率也随之同步下降。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仍很常见,特别是在没有设立规范化宫颈癌筛查程序的国家。近年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和筛查结果管理建议的不断更新,以及根据不同年龄女性筛查利益和风险的平衡制定了分年龄的筛查方案,宫颈癌的筛查指南已进行了多次修正。2016 年1 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发布了最新的子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实践指南,本文就此综述和解读。 宫颈病变的自然病程 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human paillomavirus infection,HPV infection)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HPV 感染可分为两类:即致癌型和非致癌型感染。大多数HPV 感染是暂时的,且引起疾病进展的风险很小,只有很少一部分感染具有持续性。任何年龄患者,如初次感染后仍持续感染1~2 年,则预示有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3,CIN3)或宫颈癌的风险。 HPV 感染持续存在的因素尚不明确。HPV 基因型似乎是感染持续及进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其中HPV16 亚型致癌风险最高,约占全球宫颈癌病例的55%~60%。其次是HPV18 亚型,约占10%~15%。另有其他12 个亚型与其余病例相关。

HPV 感染最常见于青少年和20 多岁女性,随着妇女年龄增加,HPV 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年轻女性,尤其是21 岁以下女性,机体具有良好和有效的免疫反应,平均能在8 个月内清除相关的 HPV 病毒感染,或在8~24 个月降低HPV 病毒数量至无法检测的水平。随着HPV 感染消退,大多数宫颈病变也会自行消退。 30~65 岁妇女中,新获得的HPV 感染持续存在的机会均很低。然而,30 岁以上女性发现的HPV 感染更可能代表HPV 的持续感染,随着年龄增加,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s)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CIN1 是急性HPV 感染的一种表现,病变消退至正常组织学结果的概率很高,故目前的处理建议是定期随访,而不是治疗。对CIN2 的临床处理尚有争议。CIN2 的诊断存在高度观察者间差异,此外CIN2 似乎代表了一个低级别病变和高级别病变共同存在的混合类别,而不是一个特定的中间病变,不易通过组织病理学来区分。 为此,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采用了修订后的两级组织学分类(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s)和HSILs),取消CIN2 作为一个单独病理类别。CIN3 具有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重大风险,一组未经治疗的CIN3 队列研究报道,宫颈浸润癌30 年累计发病率为30.1%。但病变进展非常缓慢,普查得到的CIN3 和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差异为10 年,表明癌前状态持续时间非常长。这种相当缓慢的病程适用不太频繁的筛查测试(即间隔时间超过1 年)。

宫颈癌筛查的权威指南

宫颈癌筛查的权威指南 宫颈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 大的威胁。为了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许多国际和国内机构发布了 权威的宫颈癌筛查指南,旨在为医生和大众提供准确的筛查建议和引导。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的《宫颈癌 筛查指南》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最广泛接受的权威指南之一、该指南强调 了宫颈癌高风险因素包括HPV感染、晚婚、多个性伴侣、长期口服避孕药、烟草使用等等。根据WHO的建议,针对不同年龄和风险因素的女性,宫颈 癌筛查的频率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20-29岁的女性,WHO建议每三年 进行一次HPV检测。对于30-49岁的女性,建议每三年进行一次HPV检测 或每五年进行一次HPV联合细胞学(Pap smear)检测。对于50-65岁的 女性,建议每五年进行一次HPV联合细胞学检测或每十年进行一次HPV DNA检测。此外,该指南还提到了宫颈创伤的修复和预防方法,以及宫颈 癌的疫苗接种信息。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也发布了详尽的 《宫颈癌筛查指南》。该指南将年龄段划分为21-29岁、30-65岁、65岁 以上三个阶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提供了具体的筛查建议。对于21- 29岁的女性,ACS建议每三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Pap smear)检测。 对于30-65岁的女性,建议每五年进行一次HPV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测或每 三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测。对于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之前的筛查 结果都正常,则不需要继续筛查。此外,ACS还建议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 更频繁和早期的筛查。 中国抗癌协会(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CACA)也发布 了《宫颈癌防治指南》。该指南基于中国自身情况,从宫颈癌流行病学特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重点内容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重点 内容 2021年7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发布了第二版《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公众号团队将为大家翻译、连载指南相关内容。 背景 宫颈癌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全世界估计有60.4万名女性诊断宫颈癌,约34.2万名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宫颈癌是23个国家最常见的癌症,也是36个国家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这些国家绝大多数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美拉尼西亚、南美和东南亚。 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博士发表了一份在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行动呼吁。2020年11月,总干事启动了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其中提到了2030年三大主要目标,即适龄女性HPV疫苗接种率达到90%,高质量宫颈癌筛查覆盖率达到70%和90%的筛查阳性或宫颈病变的女性得到适当治疗。在全球战略启动后,一个大型专家小组会议确定了关键点,即增加女性获得筛查和治疗的机会,以实现2030年的目标。商定的关键点之一是更新WHO关于预防宫颈癌筛查和治疗的现有建议,并简化程序。 方法:

这一更新版预防宫颈癌筛查和治疗指南制定过程分以下三步: 1. 回顾当前指南,并确定需要更新或重新制定的建议。 2. 根据基于研究对象(P)、干预措施(I)、对照组(C)和结果(O)(PICO)形成建议,进行新的系统评价或更新以前的指南,并在没有初步研究的情况下模拟结果。 3. 应用对建议分级评估、开发和评价(GRADE)的方法来评估证据的可靠性,由“证据导向决策”来制定建议。 本指南的指南制定小组(GDG)于2019年初成立。该小组以及WHO秘书处、方法学家和技术小组举行了若干次会议,确定了PICO 问题、方法和时间表。WHO秘书处领导并协调了整个过程,以确保制定的建议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第二版(2014年)。上一版WHO预防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采用了证据综合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基于临床专业知识、研究和开发中的测试结果,该指南制定小组初步确定可评估的筛查试验和临床算法以用于疾病筛查和治疗。该小组优先考虑了七种评估算法,这些都为系统回顾提供了信息。2020年,系统评价小组对每个PICO问题进行了系统评价,同时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癌症预防手册:宫颈癌筛查》第18卷(2021年)编写的系统评价也被纳入这些建议的制定过程。 当初级研究中没有相关证据时,使用一个数学模型来估计采用不同的筛查和治疗策略的重要结果(例如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的复发)。此外,成立了一个模型组来评估不同筛查和治疗算法的效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要点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要点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是为了提高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和诊断能力,早发现、早治疗并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制定的一套标准。下面是《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的要点: 一、筛查人群和时间: 1.中国女性年龄在25至65岁的所有未做过子宫颈癌筛查的人群均应进行筛查。 2.筛查首次开始年龄以及筛查频率的选择应根据人群的感染风险、维持种群减负和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 二、筛查方法: 1.刮片液基细胞学检测:目前是子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可以通过对颈管和外阴的刮取物进行涂片检测,提高细胞学阳性发现率。 2.HPV-DNA检测:适用于特定人群,如30岁以上有一次以上HPV感染史的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CIN)手术治疗后的随访等。 3.由专业医生或技师进行的宫颈镜检查:适用于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DNA检测结果阳性者。 三、筛查结果和管理: 1.阳性筛查结果的处理:根据液基细胞学或HPV-DNA检测结果分为低度异常、高度异常和直接治疗(如子宫颈癌临床对症),接受进一步治疗和管理。 2.阴性筛查结果的处理:定期进行重复筛查,或延迟筛查间隔。

四、随访和治疗: 1.筛查阳性者需要进行宫颈镜检查和活检,根据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治 疗或随访。 2.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的治疗:包括冷冻、电切、激光等手术 治疗方法。 3.子宫颈癌的治疗:根据分期和个体化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 综合治疗方案。 五、筛查覆盖率和质量保障: 1.提高筛查覆盖率: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价筛查项目、建立便捷的筛查门诊等方式鼓励女性参加筛查。 2.提高筛查质量:注重筛查设备、技术和人员的培训,建立运行规范,开展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 综上所述,《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明确了筛查人群、筛查方法、 筛查结果、随访和治疗以及筛查覆盖率等方面的要点,并提出了提高筛查 质量和覆盖率的建议,旨在降低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妇 女健康。

宫颈癌筛查指南

ACOG(美国妇产科学会)临床指南——宫颈癌筛查(2012年11月) 建议和结论小结 以下建议基于好的同一的科学证据(Level A): ►宫颈癌筛查应从21岁开始。无论性活动开始的年龄或是否有其他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对21岁以前的人群不应行筛查。 ►21-29岁女性应用单独细胞学检测,筛查应每3年一次。联合筛查不应用于年龄小于30岁的女性。 ►对于30-65岁女性,应行每5年一次的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 ►对于30-65岁女性,每3年一次的单独细胞学检查也是可取的。不应进行每年筛查。 ►对于既往有宫颈癌病史、HIV感染、免疫抑制或宫内乙烯雌酚暴露的女性,不应依照常规的筛查指南。 ►液基细胞和传统宫颈细胞的采集方法,用于筛查都是可行的。 ►切除子宫及宫颈(全子宫切除术后)且无CIN2及以上病变病史者,不用继续行细胞学和HPV筛查,也不因任何原因重新开始。 ►对于既往筛查充分阴性且无CIN2级以上病变病史者,65岁以后无需继续各种形式的筛查。既往筛查充分阴性指在既往10年间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阴性,或连续2次联合检查阴性,最近的一次检查在过去的5年之内。 以下建议基于有限的不完全一致的科学证据(B级) ►联合筛查中细胞学ASCUS、HPV阴性女性CIN3的风险非常低,继续其所在年龄段的常规筛查即可。 ►有CIN2、CIN3或AIS既往病史的女性应在最初治疗后监测之后的20年内,持续进行相应年龄段的常规筛查,即使年龄已过65岁,仍应继续进行筛查。 ►全子宫切除术后、但在过去20年间有CIN2或以上病变病史或曾患宫颈癌的患者,应继续进行筛查。对于保留宫颈和既往有CIN2或以上病变病史患者,应继续筛查20年。因此,对于已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在最初术后监测之后的20年中,进行每3年一次的单独细胞学筛查应该是合理的。 ►年龄30岁或以上、联合筛查中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患者应依以下两种途径之一进行处理: 1.12个月时重复联合筛查。如果重复的细胞学检查为LSIL或更高,或HPV 检测仍阳性,应建议患者行阴道镜。否则,患者重回常规筛查程序(图1)。

最新:《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一) 》(2023)要点

最新:《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一) 》(2023)要点 【摘要】结合我国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病情况,以及全球筛查策略,为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我国七个学(协) 会专家共同制定了子宫颈癌筛查指南。本指南推荐高危型HPV 核酸检测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并采用经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经临床验证可用于初筛的HPV 核酸检测方法和试剂。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用于不具备HPV 核酸检测条件的地区,当条件成熟后,采用基于HPV 核酸检测的筛查方法。联合筛查用于医疗卫生资源充足地区、机会性筛查人群以及部分特殊人群女性的子宫颈癌筛查。25 岁女性为筛查起始年龄,25~64岁女性,采用每5 年一次的HPV 核酸单独检测/联合筛查;或每3 年一次细胞学检查。65 岁以上女性,如既往有充分的阴性筛查记录,可终止筛查。对不同特殊人群提出相应的筛查方案。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 官方发布了《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得到了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194 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承诺。我国先后发布多个文件,积极推动全国的子宫颈癌防治工作。2023 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印发《加速消除子宫颈癌行动计划( 2023-2030 年)》,要求进一步完善子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加快我国子宫颈癌的消除进程。在子宫颈癌防治的二级预防中,开展子宫颈癌筛查和对筛查异常者进行分流,是重要的管理环节。我国

子宫颈癌筛查率不高,不同地区筛查率差异较大。 1 概述 目前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主要病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1);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和3级( CIN2,CIN3)。原位腺癌(AIS),也称高级别腺上皮内病变(HG-CGIN)。HSIL及AIS为子宫颈癌前病变。 1.1 中国HPV感染率 以医院为基础的全国多中心研究显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子宫颈腺癌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7.6%和74.5%。 1.2 中国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2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 子宫颈癌筛查( 本指南中特指子宫颈癌初筛) 的目标人群是有性生活史的适龄女性,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筛查方式包括:(1)有组织的群体筛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适龄女

2021宫颈癌筛查:指南最新建议(全文)

2021宫颈癌筛查:指南最新建议(全文) 美国癌症协会(ACS)于2020 年7 月30 日更新了普通风险人群的子宫颈癌筛查建议。自20世纪中期以来,得益于广泛的子宫颈癌筛查,目前美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显著下降。子宫颈癌筛查策略也在不断发展中。ACS指南变化主要体现在初始筛查年龄推后、排除首次性生活年龄作为早期筛查因素等,并将主要HPV检测纳入了筛查方案。本更新指南适用于初始筛查或过去子宫颈癌筛查阴性,或根据风险管理共识已建议回归常规子宫颈癌筛查的普通风险人群。

2020 ACS指南建议 25岁进行初始子宫颈癌筛查,强烈建议25~65 岁女性首选每5年1次主要HPV检测;如果不能进行主要HPV检测,则建议每5年1次联合检测,或每3年1次仅细胞学检查(可接受)。若不能进行FDA 批准的两种主要HPV 筛查(CO⁃BAS®HPV 2014 批准或Onclarity HPV 2018年批准,包含HPV类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 和68),则可以选择联合检测或仅细胞学检查。随着主要HPV检测的逐渐普及,未来的指南中将不再把联合检测和仅细胞学检查用于子宫颈癌筛查。 此子宫颈癌筛查的建议仅适用于无症状的普通风险人群,无论其性生活史或HPV疫苗接种状况如何。基于<25岁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而一过性HPV感染的高发率,且过度治疗导致产科不良后果的风险高,建议延迟至25岁时开始子宫颈癌筛查,并强烈建议首选主要HPV检测;或采用每5年1次联合检测或每3年1次仅细胞学检查(可接受),且个体筛查间隔时间不应超出建议范围。 <30 岁人群基于HPV 的子宫颈癌筛查策略 在ACS 2020 年的新建议中,推荐25 岁以上首选主要HPV检测,而联合检测和仅细胞学检查都可以作为可接受的过渡性筛查策略。由于主要HPV检测比仅细胞学检查更敏感,而联合检测可能导致25~29岁人群如前所述的筛查相关危害,因此快速过渡至主要HPV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宫颈癌: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解读

预防宫颈癌: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解读 宫颈癌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可通过三级预防措施得到有效控制。但一些中低收入国家由于缺少高质量的筛查且覆盖率低,宫颈癌仍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改变这种健康不公平性,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消除宫颈癌的行动呼吁,并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提出到2030年达到“90-70-90”目标(即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和45岁之前各接受一次高精度的筛查,90%筛查阳性和宫颈癌变确诊病例得到有效治疗),才有望在本世纪末全球实现公共卫生问题层面的宫颈癌消除(即发病率降低至4/10万以下)[2]。然而,现实与这一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WHO组织全球专家,调研、整合最新研究证据和长期实践经验,对2013年发布的《预防宫颈癌: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一版)》进行更新,并于2021年7月6日发布第二版,以期指导全球各国制定筛查和治疗策略,提高策略效率,助力实现2030年战略目标[3]。本文将从指南制定方法学、对筛查和治疗策略的推荐/良好实践声明(包括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法、筛查间隔、筛查异常人群管理及癌前病变治疗等)等方面对第二版指南进行解读,为我国宫颈癌防控指南的更新和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指南制定方法

新版指南的制定遵循《WHO指南制定手册》(第二版)的方法要求,分为以下3个步骤: 1. 审查现有指南,确定需更新或新增的推荐和建议。指南制定小组(GDG)审查旧版指南,根据最新研究证据确定哪些推荐需要删除、验证、编辑或更新,以及是否添加新的推荐。推荐和建议涉及主要内容包括筛查起止年龄、优先考虑人群、筛查方法、治疗策略、随访间隔、筛查异常人群管理和癌前病变治疗策略。最终GDG确定对两大类7种筛查和治疗策略进行评价和比较(表1)。GDG由全球52名成员组成(34名女性,18名男性),代表WHO全球6大区域以及民间社会组织、妇女团体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女性人群。 表1 指南证据收集过程中评价的七种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策略 治疗策略具体方法 筛查-治疗策略:仅依靠初筛阳性结果,即可对女性进行治疗VIA+治疗 HPV DNA检测(自采样或医生采样)+治疗 筛查-分流-治疗策略:对初筛阳性且分流阳性女性(有或无病理)进行治疗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分流+治疗 HPV DNA检测(可同时实现HPV分型检测)+HPV 16/18分流/非HPV16/18 阳性VIA分流HPV DNA检测+VIA分流+治疗 HPV DNA检测+阴道镜分流+治疗 HPV DNA检测+细胞学分流+阴道镜+治疗 注:VIA为醋酸染色肉眼观察;HPV为人乳头瘤病毒 表1 指南证据收集过程中评价的七种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