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城镇规划文献综述

小城镇规划文献综述

小城镇规划文献综述
小城镇规划文献综述

关于“小城镇规划”的文献综述

王贺资源与环境系地理科学专业

1 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镇化的主要障碍,要切实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只有在提高城镇化水平,才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问题,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2 主题

2.1 国外小城镇规划综述

卫星城镇。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为伦敦地区制订咨询性规划,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镇去。其被用于泛指城市“开阔的郊区”或“田园式市郊区”。

新城市主义。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2.2 国内城镇规划综述

近年来,经济学、地理学的渗透近年来,经济学、地理学的渗人推动了小城镇研究的发展,特别是产业聚集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区位理论、路径依赖理论、生态位理论等应用于小城镇研究中,为我国小城镇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动向。

3 总结

国外的小城镇规划是处于逆城市化的阶段,而我国的城市化处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二者表面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是采用目前先进的理论,单纯的进行大城市规划。然而,我国农村区域差异大,人口多,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单纯依靠大中城市的吸引作用,把大部分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是不现实的。建立以县城——中心镇——中心村——自然村的居民点体系,将中心村镇作为城镇体系的基本单元切合我国农村实际。

本文目标在于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对徐水县安肃镇进行了分析,进行合理地布局,构建县城——中心镇——中心村——自然村的居民点体系,将中心村镇作为城镇体系的基本单元,全面带动乡村城镇化推进中心村镇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村庄整合,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卫华,陈家芹. 国外小城镇的发展模式[J],中国农村科技,2007,07.

[4] 翁伟庆,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及借鉴[J],2005,10.

[5] 郭新天. 德国城市规划和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 小城镇建设,2001,06.

[6] 袁中金. 小城镇生态规划[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 李迪华,李小凌.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生态学途径[J]. 小城镇建设,2002(06):28-29.

[8] 周百灵. 小城镇发展模式的设想[J]. 长江建设,2003,5.

[9] 钱文荣.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资源系统配置[J]. 浙江学刊,2003,04.

[10] 周静海. 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11] 王宝刚.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J]. 规划师,2003,11.

[12] 渠爱雪, 孟召宜. 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J]. 经济师,2005,(02):55-56.

[13] 孟祥林. 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选择:实践证明与理论分析[J]. 人口学刊,2005,(02):9-15.

[14] 耿宏兵,刘剑. 转变路径依赖——对新时期大连市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思考[J]. 城市规

划,2009,(05):79-83.

[15] 陈白磊,齐同军. 城乡统筹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城市规

划,2009,(05):84-87.

[16] 胡跃平,陈韦. 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的路径选择与规划模式创新研究[J]. 规划

师,2010,(07):71-75.

[17] 肖海霞. 浅析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问题[J]. 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2):3-4+13.

[18] 纪晓岚,黄镇. 小城镇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江苏吴江横扇镇和菀坪镇实证研究[J]. 上海市经济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42-52.

城市规划论文格式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

目录 摘要 (181) Abstract (182) 1绪论 (183) 1.1××× (183) 2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 (183) 2.1数值模型 (183) 参考文献 (185) 致谢 (186)

摘要 本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首先针对一日产650吨的空气燃烧的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两种情况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对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了××××××××××××××××××××××××××××××××××××××××××××××××。 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的特色在于:××××××××××××××××××××××××××××××××××××××××××××××××。 关键词:××××;×××;××××;××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imulates the combustion space of a650t/day air-fuel combustion float glass furnace.Then transform it into a oxy-fuel one with the model and compare them.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ransforming float glass furnace from air-fuel to oxy-fuel combustion. ××××××××××××××××××××××××××××××××××××××××. ××××××××××××××××××××××××××××××××××××××××××××××××××××××××××××××××××××××××××××××××××××××××××××××××. Key Words:×××××;××××;numerical simulation;air-fuel combustion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范例 天津师范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 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

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 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 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 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 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完整版)城市规划文献翻译毕业设计论文

二○xx 届毕业设计 外文文献翻译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城乡规划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时间:20xx年x月

绿地,城市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指标:城市规划效 用研究 Francisco Gómez;José Jabaloyes;Luis Montero; Vicente De Vicente;and Manuel Valcuende 摘要:本篇文章总结了在西班牙城市巴伦西亚开展的一次非常广泛的研究,即绿地在城市舒适度中起到的作用。之前,已经研究出了组成城市环境的环境参数。根据这些值,一系列的舒适指数被分析并被证实,这些指数证明了之前作出的决定中的最佳的行为。同样被研究的还有绿地在公共城市空间中的作用:对太阳辐射的保留度和污染滞留容量。根据绿地的总量,这在公式上达到了舒适指数的极限值,即通过统计相关性,测定出城市达到理论上的舒适所需的绿地的表面积。本篇文章对城市量度的公式进行了更宽泛的分析,通过对空间和环境以更广泛的视角和更丰富的多样性的研究。这三个舒适指数已经被巴伦西亚以最佳的运作状态表现出来了,即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最确定性。这篇文章最后研究了早前在巴伦西亚进行的绿色规划实验。最终结果考虑到巴伦西亚的学术权威提出的保护许尔塔的建议,正是这个天然商品花园开始了巴伦西亚的形成,接着形成了欧洲地区的战略哲学和欧洲景观风俗。 DOI: 10.1061(ASCE)UP... ? 2011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关键词:城市规划,植物,树木,应用研究,可持续规划 引言:全球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增长在最近几年值得注意,这一现象的发生根本上是由于城市为居民提供了更优的基本生活条件,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由度。现实情况是,城市地区表现出越来越多的

PETER HALL the city of theory 文献综述

PETER HALL " The City of Theory" 综述 ——节选自Cities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20th Century (一)Peter Hall其人 Peter Hall 是英国社会研究院(Institute of Community Studies)院长,伦敦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规划系教授。他从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经在雷丁大学(1968-198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0-1992)任教,是UC Berkley 城市与区域规划终身教授。 同时,Peter Hall在教职之外还曾担任多项公职。1991~1994年期间,他曾担任英国环境部部长战略规划特别顾问,1998~1999年期间,他曾供职于副首相城市工作组。他是多家英国官方委员会成员,包括社会科学委员会(1974~1979)、东南区域规划委员会(1965~1979)、环境委员会(1975~1979)等。 Peter Hall撰写及编辑了30多部城市和区域及相关问题的著作,包括《伦敦2000》(London 2000),《规划与城市增长:英美比较》(Planning and Urban Growth),《明天的城市》(Cities of Tomorrow),《文明中的城市》(Cities in Civilization)等。本文正节选自其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明天的城市》(Cities of Tomorrow)。 英国的学术界与政界泾渭分明,Peter Hall作为地理学家和规划师,是不多的能在学术界与政界兼具影响力的学者。他从学术角度深刻影响政府,直接指导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Hall致力于对“世界城市”的研究,作为与卡斯戴尔(Castells)、弗里德曼(Friedmann)和哈维(D.Harvey)齐名的大事,Hall对全球城市的理解与他们一脉相承。这批学者经历了1960年社会激变,深受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Lefebvre)的影响,将城市空间的变化视为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强调将空间变化与不同空间尺度乃至全球尺度的资本循环和经济社会变迁相联系(Lefebvre 1991)。同时,霍尔强调历史对于城市现实和未来的影响,强调不同区域的差异性。霍尔认为,今天的城市研究纯粹是学术圈中纯理论的探讨,很少考察具体的规划落实,而规划设计人员又漠视深层的理论研究,埋首于实际的工程设计。因此他倡导规划人员和研究者的融合,倡导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而霍尔自己一生的规划研究与实践正是他这一主张的个中写照。 (二)背景与概述 20世纪30年代起,各大学陆续建立规划学院(如哈佛大学在1909年开始开设规划课程,于1929年成立独立的规划学院,伦敦大学于1959年成立规划学院),规划理论经历了近80年的发展。本文中,霍尔分析了这80年间,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之间的关系。 霍尔认为,经过长期的发展,规划教学的学院色彩愈加浓烈,规划学者习惯于在学院框架内进行探讨,因为规划学者的事业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在学院框架下得到评判高低。同时发生的是,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divorced)。其具体表现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规划学者撰写了浩如烟海的规划文章与著作,其中很多在学院框架内获得了甚高评价,但是,它们却对规划实践指导甚少。 在这一背景下,霍尔对规划学科建立以来,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评述。霍尔将规划学科这80年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30年至1955年的“史前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姓名:李里 摘要:在阅读多篇文章以后,总结出中国目前新城镇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追求快速城镇化,造成城市建设与城市空间都存在问题,同时建设时并没有考虑保护环境这一方面。目前,生态城市成为最新的城市改造建设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城镇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 一、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城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新城求洋求新,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特色危机;大拆大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历史文脉隔断;部分新城人气不足,活力缺少,建设成效与期望差距甚远;过于关注形象和规模,新城认为不足,配套缺失;不够重视经济测算,造成一定的财政负担,前期投入多,后期收效不大。 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部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到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是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是城市的文脉收到认为的破坏和割裂。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是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领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肆意

小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3) .第三章镇域体系规划 (4)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7) .第五章镇区总体规划布局 (7) .第六章中心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9) .第七章中心镇区绿地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用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12)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12)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4) .第十二章远景发展构思 (15) .第十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15) .第十四章附则 (18) .附表1 现状用地指标一览表 (18) .附表2 近期规划用地平衡表 (18) .附表3 用地平衡表 (19) .附表4 规划道路一览表 (19)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更加有效地协调指导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镇城镇发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特编制《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2014-2030)》。 ·第2条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是七号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七号镇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七号镇内,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各种专业规划,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3条七号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 ·第4条规划范围 (1)镇域:七号镇域,总面积423平方公里,辖1个镇区、13个中心村。 (2)镇区:此次规划七号镇区分为生活区与工业区两个片区。 七号镇规划生活区范围为:东至现状村庄东侧堤坝,南至35KV变电站南,西至现状村庄以西200米,北至现状恒温库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0.90平方公里。 七号镇规划工业区范围为:东至现状七号加油站,南至集通铁路以南570米,西至中国石油加油站以西340米,北至省际大通道以北280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0.59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4)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乌兰察布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3.09) (6)《城市绿化条例》(1992.6) (7)《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8)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 (9)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06) (10)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2009.07) (11)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2)其他与七号镇社会、经济、文化及城镇发展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发展计划 (13)七号镇各有关部门对于城市未来发展建设的文件、谈话和会议意见等 (14)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内蒙古自治区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第6条规划原则 (1)坚持发展优势与形成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建设支柱产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城镇。 (2)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为居民的生产、生活创建优美舒适的环境。 (3)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百年大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正确处理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城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构筑科学的指标体系,以“繁荣、健康、和谐”的宜居城市为本次规划的目标。 ·第7条规划期限

论文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

论文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 篇一:可行性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XXXXX 指导教师 XXXXX 日期 XXXX 院、系(部)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 专业及班级工程管理专业XX级 01 班 姓名及学号 XX XXXXXXX 工程管理系 XX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审查表 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Solar-Urban-Planning-and-Design太阳能在城市使用的规划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太阳能在城市使用的规划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Sola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本科毕业设计 外文文献及译文 文献、资料题目:Sola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文献、资料来源:期刊

外文文献: Sola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bstract: In recent decades,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the acceler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price, the increase of public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molition of nonrenewable energies, have adverted the atten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to the use of sustainable, available and clean solar energy as a sustainable energy. Specialists like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have considered solar energy in designing systems, buildings and equipments. Straggle success achieved in the case, cause the progress of replacing solar systems in buildings and equipments instead of systems consuming unsustainable resources like fossil fuel to be accelerated. But they have not applied coherently yet. In other words, before the enforcement of solar projects in c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note all the dimensions related to their execution in order to reach their optimum efficiency. The goal that could be attained by long-time and multi dimensional planning. This paper guides the focus of urban and town planning and desig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olar energy. That urban planners should consider three aspects of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ree related elements of cities consisting buildings and urban spaces, urban infrastructures and urban land us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goal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o, after the review of few experiences, the issues and guidelines whose consideration lead to the more efficient sola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outlined. Key words:Solar Urban Planning- Solar Potential- Sustainable City- Solar Master Plan- Smart Infrastructure 1. Introduction: the increase of attention to solar energy The increase of urban population, activities and technologies using fossil fuels, energy pri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public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stroy of non-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are causing different experts including specialists related to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to look for alternative ways of energy provision. Building professionals have not considered the aim of good design aesthetically more and try to design the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城乡规划学文献综述

农业观光产业园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郊的土地利用模式与人们的消费方式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进入我国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全国性大规模建设的浪潮下,很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总结与梳理了多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与思想,对农业观光产业园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农业观光;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业旅游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最早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城市学者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的理论,到了20世纪60 年代,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又提出“都市农业区域”和“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等,进一步拉近了城市与农业间的关系。同时期已出现了以观光旅游为主要职能的观光农园。国外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并根据城市特点构建了各具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城市型农业开始初露头角,当时的农业观光园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方面发展,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具备了休闲旅游的经济消费实力。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到后来又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虽然在我国农业观光园种类多,发展快,但由于开发期较短,致使领域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2.呼和浩特农业观光园分析 在城郊结合地带开发农业观光园,不但可以减少土地浪费,减少化肥等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整治和绿色农业发展。同时,良好品质的绿色食品能够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业积累,使生态保护的投入有资金保障,形成良性循环。呼和浩特农业观光园发展优势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呼和浩特的农业观光园起步不久,处于发展上升期阶段,行业竞争并不激烈,潜在消费人群数量可观。(2). 近郊草原地貌与观光农业优势互补,新城独具风格的景观。(3).呼和浩特大青山一代集中了动物园、高尔夫度假村、滑雪场等休闲场所,可与农业观光园形成良好的互动。 但呼和浩特地处生态较脆弱区域,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品种与规模都有限,因此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一定要抓准定位,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而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客服薄弱环节,突出特色。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 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 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中英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 材料来源情况: 本文参考文献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市场上正式出版的各种关于自由贸易区的专著以及各种关于国际贸易、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经济学杂志、学报、报纸报道,经及从互联网上获得相关的数据库资源。此外还参考了部分高校的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相关数据的获得主要来自市场上出版的各种年签以及商务部等国家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公布的统计数据。 文献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贸总协定(GATT)及其随后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全球范围的多边贸易体制和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并驾齐驱,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二者互相促进,共存共荣,却不能相互替代。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既可能作为经济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先行步骤,促进世界经济的逐步融合,又可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巨大障碍。GATT/WTO在确立自身全球贸易领导者位的同时,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监督和引导的重任,通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宽容与规范更好地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身的消极影响,使之在不偏离贸易自由化的轨道上快速前行,成为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GATT/WTO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关税同盟理论则奠定了现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以此为蓝本先后出现了大市场理论、协议性分工理论,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日趋多样化。 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国家/地区(包括单独关税区)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国外学者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比较多,成果也很丰富,FTA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区域内成员方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所产生的各成员方贸易发展的直接效果,二是缔结FTA后由于区域内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所导致的各成员方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果;二者也分别被称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前者以维纳(Jacok Viner)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为主,这也是现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后者则相对较为复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增长很快,高速城市化是增长早期的特点。 2. 2 国外典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选择案例。 (1)美国区域开发的“均衡”战略。

城市设计文献综述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城市设计系列研讨会”。它的出现取代了含义较窄的“市政设计”(Civic Design) ,而是更多地从人的体验和社会试用角度去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对“公共领域”(Public Realm)的设计和管理(Carmona, 2003)。城市设计从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创作方法,并在过去的20年里,得到实践操作的验证日趋成熟,被越来越多地被东西方学界所认知和接受。 城市设计最初起源于对当时西方社会盛行的“现代主义”城市建设的一种批判声音、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考,它包括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等的颠覆性质疑。这种对当时权威的质疑首先出现于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书。书中从一个普通城市居民的角度,强烈地谴责了以CIAM为首的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对美国城市的大肆破坏,并指出现代主义设计中所提倡的所谓“花园城市”会导致城市高犯罪率的产生。而真正的和谐城市的设计应该更多地鼓励公众回归街道、广场及其他公共空间。 此外,对城市设计的理论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文献和思想还包括: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City,1961)所提出的城市空间的“可读性”(legibility),强调了城市设计中,公众对城市场所的认知;高登库仑在《城镇景观简编》(Gordon Cullen, The Concise Townscape, 1961)中提出用创造“一系列视觉印象”(a serial vision)来构筑城镇景观,并为后来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美学创作方法;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Aldo Rossi,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1965)从对传统城市的类型学研究关注人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度,并提出城市的“集体性记忆”概念;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Yan Gehl, Life between Buildings, 1971)中深刻地剖析了街道、步行道和公共广场做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的重要性;而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Christopher Alexander, A Pattern Language,1977)则为设计师提供一种“有用(但并非预先确定的)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序列”,使城市设计具有了全局控制及阶段发展的可能性;科林若于1984年在《拼贴城市》中提出新老形式在城市空间中的并存,再次强调了城市的多元性(Variety)的重要;1985年牛津理工学院以本特利等所组织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共鸣的环境》(Responsive Environments: A Manual for Designers)首次填补了城市设计实践方法指南的空白,从此城市设计逐渐从理论研究步入实践操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处在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及其提出的“新传统邻里”(NTDs)、“步行口袋”(TOD)等等,这些理论的出现都不断地为当今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垫定基础。 随着七、八十年代城市设计理论逐渐成熟和发展,基于学界对前期理论的认可和共识,进入90年代以后,对城市设计的研究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发展。Leon Krier于1990年提出了四种城市空间的类型(见图),并严厉地批判了“现代主义”设计师们创造出来的只注重建筑形式而完全忽略城市形态的发展模式。Albert Pope又在《阶梯》(Ladders, 1996)中就城市街道网的蜕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快速交通及交通层级系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中断了网格空间的连续性,排除了选择机会,形成了‘超级街坊’”,并把这种过程称为“网格系统腐蚀”(见图)。1998年John Montgomery以图表的形式提出增强城市空间潜在场所感的设计要素,他们分别是:活动(Activities),意象(Images),及形式(Forms),并详细地罗列了每个要素所包含的详细设计内容. 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至今一直在反复地探讨着几个话题:“什么是城市设计”、“什么是好的城市设计”、“好的城市设计必须具备的要素”,等。Kevin Lynch于1981年为城市设计的5个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