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初步,部分文献综述

城市规划初步,部分文献综述

城市规划初步,部分文献综述
城市规划初步,部分文献综述

基于“认知论”的《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

周骏1(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 1001 4)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应当在低年级尽早的开设基础性专业入门课程。城市规划初步课程在内容组织上,一方面需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覆盖性和相对完整性,另一方面还应特别注重专业的突出社会实践性和响应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性。从实践出发,基于“认知论”的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力,为将来中高年级的专业化学习奠定基础。

周骏. 基于“认知论”的《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64.

以需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模式探讨高成全(河南城建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系,河南平顶山467036)

摘要:基于社会对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针对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以河南城建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探讨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程《城市规划初步》的教学模式。

高成全. 以需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13-214.

《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王丹(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摘要:《城市规划初步》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通过分析城市规划初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

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办法,以求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城市规划初步》课程属于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如何做好这门课的课程教学工作一直是规划专业教师探讨的话题。在教学中,应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从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观转变; 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积极探索城市规划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王丹. 《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鸡西大学学报,2012,06:23-24.

城市规划专业新生体验式教育教学

实践改革探讨——《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探讨

应云仙陈玉娟张静莹

《城市规划初步》是开启规划专业新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先导课程,对其今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有重要的启蒙作用。通过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的教学实践改革,区别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两个专业的不同,快速积累对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学习相关专业的兴趣和动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该文通过三大教学模块的设置,在理论教学基础上注入讨论式教学、方案解析教学、课外教学以及自主式教学等方式和环节,形成具有高度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案,以期为相关院校的《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应云仙,陈玉娟,张静莹. 城市规划专业新生体验式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探讨——《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探讨[J]. 华中建筑,2013,07:184-187.

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

□吴怡音,雒建利

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正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其以城市认知实践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将手绘练习作为一种思考和学习的手段,采用城市认知、手绘练习、理论教学三位一体的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吴怡音,雒建利. 城市规划初步教学改革实践[J]. 规划师,2006,08:62-64.

城市规划低年级教学改革及专业课课程体系构建

段德罡白宁吴锋孙婕

各学校应该根据办学条件、相关专业开设情况、师资情况、生源情况乃至其他地域环境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如何进行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专业设计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城市规划专业是一个社会性极强的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要随着社会、经济等外围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段德罡,段德罡,白宁,吴锋,孙婕. 城市规划低年级教学改革及专业课课程体系建构[J]. 建筑与文化,2009,01: 50-53.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课外专业素质训练的思考

文/白宁段德罡

通过课外作业来补充与强化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专业素质训练,是我校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外作业、假期作业、以及课外延伸阅读等课外训练环节,有效解决了城市规划专业知识面宽广和课内学时紧张的矛盾,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自学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专业练习得到专业素质的显著提高。

课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专业博大精深,需要充分运用好课内外时间;此外,由于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的学习与实践内容牵涉很多技能训练,必须靠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专业要求。学生在习惯于课外与假期完成一定量的课外训练作业之后,能自觉养成坚持、自主的学习习惯,能持之以恒地为提高专业素质而努力。

白宁,段德罡.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课外专业素质训练的思考[J]. 建筑与文化,2010,03:68-69.

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中的思考与应用

文/张晓荣段德罡白宁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鱼。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人类知识不断膨胀和更新,靠生硬灌输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永远也赶不上科学的飞速发展,只有提高了发现——分析——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思考,才具备了“渔”的能力。在这种教育理念下,符合新时代特征和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呼之欲出。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必须促进低年级学生规划理论知识的迅速拓展,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奠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进行知识探索的习惯,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需注意的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潜在影响,以及城市规划专业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案例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和努力阶段,需要在案例选择的恰当性、讨论形式的丰富性、参与者角色定位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不断完善。

张晓荣,段德罡,白宁. 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中的思考与应用[J]. 建筑与文化,2009,12:80-8 1.

城市规划专业技能基础教学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2)

文/王侠王璟杨蕊

对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而言, 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 是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新的形势下, 专业技能基础教育绝不仅仅掌握几种专业工具、会画漂亮的专业图纸、会做精致的模型就可以了, 必须是在系统、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下的专业

技能基础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为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的目的。

王侠,王琛,杨蕊. 城市规划专业技能基础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2)[J]. 建筑与文

化,2009,Z1:38-41.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思维教学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3 )

文/ 白宁. 杨蕊谢晖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思维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情神的规划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 将设计思维教学纳入到城市规划专业初步教学中, 并在各个环节以多种教学手段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社会文化的洞察力全面整体的认识能力

以及实际潜在的设计能力, 是我们近几年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及创新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设计思维训练对设

计类专业的学生拓展其设计能力发展创造潜能, 具有切实的作用经过三年的教改实践, 坚定了我们继续深化设计思维教

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心学科发展是无止境的, 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白宁,杨蕊,谢晖.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思维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3)[J]. 建筑与文化,2009,Z1:44-46.

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建构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4 )

文/ 段德罡王侠张晓荣

在“站点转移”的教改理念下, 城市规划的低年级基础教学调整为5 个学期, 前后共铸要完成城市规划设计初步、城市规划思维训练、城市规划设计基础I 、城市规划设计基础II 、城市规划设计基础. 五部分教学内容。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课程是整个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核心, 在第一学年技能基础、设计思维基础训练之后开设. 是建构城市规划思维、有效开展专业前期教育为目

的课程。该课程将结合数字与城市空间、城市认识论初步、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初步、城市子系统规划初步、城市规划公共

政策初步等教学环节. 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规划理论知识的迅速拓展. 建立理性视角下对城市规划内涵和本质的思考,使学生

初步其备认识城市、发现城市问题、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是后续规划专业课程的思维基础, 旨在将整体、系统的规划

思维方法贯穿干低年级教学之中, 同时, 规划思维在低年级的趁构也为高年级规划专业教学的顺利展开其定了坚实的基础。

段德罡,王侠,张晓荣. 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建构——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4)[J]. 建筑与文化,2009,05:40-42.

建筑设计启蒙教学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文 / 杨蕊白宁谢晖

建筑设计是难以言传的,但建筑教育的天然要求则需要将设计过程描述并传达出来——这是建筑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相当多的建筑学或城市规划专业的新生在大学里会受到一种冲击——他们将要置身于一个全然不同的新世界,在短短的一两年里,不得不经历重要的转化——由高中阶段的逻辑思维方式转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再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启蒙教学围绕两个课题展开:城市规划管理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计划之下的建筑设计,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扩展了外延的建筑设计,了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理解建筑设计的本质。经过系列调研、分析之后,当学生进入到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时,仍需学习掌握建筑空间的创造方法。本文从上述两个教学环节中的建筑方案设计角度展开设计启蒙教学的讨论。

建筑设计的世界是精彩丰富的,就像许多著名建筑师向我们展示的那样:设计作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思路与解决

途径;而建筑设计的道路同样又是艰苦的,建筑设计启蒙教学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将起到的作用更多在于入门引导与方法教育,帮学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建筑设计的基本框架,但要形成一套有特点的、自己熟练运用的设计方法还得依靠学生接下来不断努力刻苦的学习总结得来。本篇文章对于建筑设计启蒙教学方法的探讨也将在正在进行的教学改

革实践中得到检验。

杨蕊,白宁,谢晖. 建筑设计启蒙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J]. 建筑与文

化,2009,10:61-63.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

文/白宁段德罡徐岚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系统调整了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为更系统的展开专业基础教学,压缩了建筑设计教学的学时及内容,引入城市规划管理条件、建筑计划等概念,强调以“方法论”取代“类型学”的建筑设计教学。该教学改革迄今已实践了三届学生,从教学效果来看,在培养学生建立客观理性分析问题的方法与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变被动设计为主动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研究内容将在后续的专栏文章中专题阐述。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育在很多问题上值得深入探讨,希望通过本系列文章的抛砖引玉,引起对我国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白宁,段德罡,徐岚.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J]. 建筑与文

化,2009,08:64-67.

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文 / 白宁杨蕊蔡忠原

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中的中间环节,它后续于专业初步、规划思维、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下的建筑设计课程——城市规划管理下的建筑设计与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启蒙教学的两

大核心,而在本课程之后,将进入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强化教学阶段。本文将介绍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探讨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是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启蒙环节之一。其教改的核心内容是在设计之前增加了前期策划与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制定,教师不是简单地提供建筑单体任务书和各项指标,而是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深入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建筑设计的本质与目标;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研究,学习建筑设计指标的确定与测算以及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制定方法。“授之以渔,胜于授之以鱼”,本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背景资料和理论支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

白宁,杨蕊,蔡忠原. 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J]. 建筑与文

化,2009,10:57-60.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

岳邦瑞, 段德罡

多年来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的教学等同于建筑学专业低年级的教学, 造成了学生对高年级城市规划专业课阶段的学习难以适应。针对这一问题的根源, 分析了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的不同特点, 提出了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措施, 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首先可以渗透理性的分析方法、如城市规划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方法;其次可以渗透一些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常用术语的涵义, 如结构、系统、观念、目标、原则、方法、途径、赋形等; 最后可以涉及到规划意识、规划观等重大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应该注意把规划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教学结合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 从基地分析入手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 二) 强调方法, 灌输以“方向——方法——方案循环往复“的系统规划设计方法

( 三) 倡导自学, 合理借鉴研究生培养方式

在本文的最后, 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之一, 教师的责任也必须被提及。相比过去, 教改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们认为在讲授课方面, 教师备课要做到“懂、透、化“( 搞懂知识, 吃透教材, 化书本知识为自己知识再二度转化为学生知识) , 讲课要做到”精、细美“( 精讲精练, 细致设计, 用美的力量令学生动情、晓理、益智) , [ 5] 力求讲出真味、趣味、风味、余味, 乃至令人回味无穷。在辅导课方面, 应该紧紧围绕对规划学生”重理”思维的培养, 引导学生对规划设计对象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多因素的研究和探讨。

岳邦瑞,段德罡.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06,03:71-73.

基于学科导向与办学背景的探索

——城市规划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构建

段德罡白宁王瑾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市规划学科内涵的发展和变化,脱胎于建筑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专业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和面对城市规划工作时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在提出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低年级专业基础教学的目标搭建关系密切的三个教学阶段,并通过围绕着专业能力培养的四条主线贯穿各阶段,构建既符合我国当前学科发展特点,又适应我国城市规划专业办学背景的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

段德罡,白宁,王瑾. 基于学科导向与办学背景的探索——城市规划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构建[J]. 城市规划,2010,09:17-21+27.

空间体验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设计课中的应用探索张军殷青

空间体验式教学作为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低年级设计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探讨,提出面向低年级设计课的空间体验教学,并对软件模拟、模型制作、草图绘制、空间调研等空间体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阐释,进一步指出其对学生空间创作能力与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张军,殷青. 空间体验教学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设计课中的应用探索[J]. 大家,2012,01:214-215

建筑设计与场地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1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 / 徐岚蔡忠原段德罡Xu Lan Cai Zhongyuan Duan Degang

“建筑设计与场地支持”是《建筑设计基础三》课程中的第一环节,作为建筑设计方法课程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环节重点讲授场地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场地是一切建筑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认识到建筑是在从场地到场所的转化过程中产生,理解场地也是理解建筑的必要前提1。(1. 刘晓光,柯蕾.建筑的场地?场地的建筑[J].北京规划建设,2003(2))

建筑的产生过程复杂、多变,其结果也并无定势,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场地出发寻找建筑的形式,是一种较为接近本质的做法,认真挖掘每一块场地的特性,对建筑设计将大有裨益。以场地作为建筑设计学习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场地特性的方法,寻求建筑与场地对话的途径,建立场地和建筑有机相融的设计观。使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明晰,也更符合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特点,利于后续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从“类型”到“切片”——建筑设计方法论教育的探讨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 / 吴锋段德罡白宁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使得以前低年级如同建筑学一样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间的压缩,规划专业思想渗透的前置,都使得规划专业建筑设计学习变得越来越紧张。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建筑设计教学作为唯一个纯粹的建筑设计教学时间段,如何在“站点”转移教学体系调整下,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时间段,是教学组反复多轮讨论后的一种尝试,目前该教学改革仅完成了一届,本文即是在整理学生反馈意见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整理与总结,期望在第二届教学中能够更进一步得到认可与充实

行为需求与空间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2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蔡忠原段德罡徐岚

“行为需求与空间支持”是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建筑设计基础三》课程的第二个环节,位于“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支持”内容之后。本环节是应对城市规划专业有限的建筑设计学时而采取的特定的强化训练方法,是一种理性逻辑化的建筑教育方式,以“揭示建筑设计的实质”取代过去的“悟道式”的建筑设计学习方法。

强调行为需求的空间设计教学抓住了建筑设计的本质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功能”以及“以人为本”的含义,同时将人的行为需求和空间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行为需求和空间支持”教学环节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行为与空间概念,在已实践了两届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空间建造与结构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3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谢晖吴锋杨蕊

空间的建造都需要有结构的支持,建筑结构形式的选择对建筑空间、形式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建筑结构知识的把握、对结构与建筑设计关系的理解,对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有很大作用。建筑结构涉及诸多概念、原理与技术,在“切片式”教学中,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结构对空间形成的基础作用,并利用结构知识对空间的塑造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建造与材料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4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白宁张晓荣蔡忠原

“建筑建造与材料支持”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筑设计教学环节,它不仅引起学生对材料与构造的足够重视,也使学生在对材料以及构造的学习、解析以及建筑的实体搭建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建立起了运用建筑材料语言以及不同的构造方式达到创新目的的设计意识,体会到实际搭建与方案设计之间的距离与关系。这个环节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方法论”教学的意义,也从中学得了一种与以往的设计经验不同的学习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法还获得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与创造源泉。这种教学方法与内容目前已进行了两届,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总能获得新的发现与经验体会,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进一步深入与调整,以期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视觉意向与形式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节5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

文/谢晖杨蕊蔡忠原

视觉是衡量形式的重要标准。在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形式教学环节中,将视觉认知与建筑形式创造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视觉整体去把握建筑形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规划学生迅速地把握建筑造型设计的核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建筑造型设计方法

吴锋,段德罡,白宁. 从“类型”到“切片”——建筑设计方法论教育的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 建筑与文化,2009,10:64-66.

徐岚,蔡忠原,段德罡. 建筑设计与场地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1——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 建筑与文化,2009,10:67-69.

蔡忠原,段德罡,徐岚. 行为需求与空间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2——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 建筑与文化,2009,11:72-73.

谢晖,吴锋,杨蕊. 空间建造与结构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3——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 建筑与文化,2009,11:74-75.

白宁,张晓荣,蔡忠原. 建筑建造与材料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4——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 建筑与文化,2009,11:76-77.

谢晖,杨蕊,蔡忠原. 视觉意向与形式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5——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6)[J]. 建筑与文化,2009,12:82-83.

城市规划论文格式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

目录 摘要 (181) Abstract (182) 1绪论 (183) 1.1××× (183) 2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 (183) 2.1数值模型 (183) 参考文献 (185) 致谢 (186)

摘要 本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首先针对一日产650吨的空气燃烧的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两种情况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对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了××××××××××××××××××××××××××××××××××××××××××××××××。 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的特色在于:××××××××××××××××××××××××××××××××××××××××××××××××。 关键词:××××;×××;××××;××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imulates the combustion space of a650t/day air-fuel combustion float glass furnace.Then transform it into a oxy-fuel one with the model and compare them.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ransforming float glass furnace from air-fuel to oxy-fuel combustion. ××××××××××××××××××××××××××××××××××××××××. ××××××××××××××××××××××××××××××××××××××××××××××××××××××××××××××××××××××××××××××××××××××××××××××××. Key Words:×××××;××××;numerical simulation;air-fuel combustion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篇二: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共2篇)据统计,截止到XX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

评估标准。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XX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⑤报告厅 300 m2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1)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完整版)城市规划文献翻译毕业设计论文

二○xx 届毕业设计 外文文献翻译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城乡规划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时间:20xx年x月

绿地,城市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指标:城市规划效 用研究 Francisco Gómez;José Jabaloyes;Luis Montero; Vicente De Vicente;and Manuel Valcuende 摘要:本篇文章总结了在西班牙城市巴伦西亚开展的一次非常广泛的研究,即绿地在城市舒适度中起到的作用。之前,已经研究出了组成城市环境的环境参数。根据这些值,一系列的舒适指数被分析并被证实,这些指数证明了之前作出的决定中的最佳的行为。同样被研究的还有绿地在公共城市空间中的作用:对太阳辐射的保留度和污染滞留容量。根据绿地的总量,这在公式上达到了舒适指数的极限值,即通过统计相关性,测定出城市达到理论上的舒适所需的绿地的表面积。本篇文章对城市量度的公式进行了更宽泛的分析,通过对空间和环境以更广泛的视角和更丰富的多样性的研究。这三个舒适指数已经被巴伦西亚以最佳的运作状态表现出来了,即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最确定性。这篇文章最后研究了早前在巴伦西亚进行的绿色规划实验。最终结果考虑到巴伦西亚的学术权威提出的保护许尔塔的建议,正是这个天然商品花园开始了巴伦西亚的形成,接着形成了欧洲地区的战略哲学和欧洲景观风俗。 DOI: 10.1061(ASCE)UP... ? 2011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关键词:城市规划,植物,树木,应用研究,可持续规划 引言:全球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增长在最近几年值得注意,这一现象的发生根本上是由于城市为居民提供了更优的基本生活条件,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由度。现实情况是,城市地区表现出越来越多的

关于公园设计规划的文献综述1.

城市公园设计文献综述 一、城市公园的产生 公园作为城市的“肺”,给城市人口提供休息锻炼场所。公园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主城部分。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人口愈来愈来多、人们生活坏境的日愈恶化,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结增。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人口休闲游憩的重要职责。以至于城市公园设计的要求越来越来高 二、公园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西方园林六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公园作为大众的休闲游憩的场所才有一百多年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民主意识的产生推动了公园的出现和发展。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园林的出现也较早,但在古代园林绝大多数是做私人场,大众的公园出现始于孙中山将广州越秀山开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 三、公园设计的内容 3.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整个公园的框架,设计公园时要结合地块的地貌,因地制宜、结合自然。设计时不能过大的改动地块原有的地行地貌,通过地形地貌结合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让景观效益发挥到最大。 3.2公园的道路规划 道路在公园设计中有重要作用,其负责组织空间、引导游客、组织交通、构成景观。道路设计时要以人为本,严格依照“公园设计规范”执行。由于道路类型的多样性,其也是公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3植物配置

没有植物的公园,公园就失去了活性,像死物一般,恐怕就没人会去公园了。植物是公园修饰的重要方式,其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所以在做植物配置时要体现多样性。通过植物配置多样性来体现公园景观的层次性、和谐性、生态性等。植物配置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结合自然,配置出合理、人性、独特的植物来。 3.4景观建筑及小品 建筑是公园管理和景观需求必然需要的,随着公园人流量的增加,公园管理越来越重要。公园设计时要注意配置合理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建筑也是公园中一道重要的景观、体现着公园的人性化。 小品有时可能是一个公园的灵魂,一个独特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品会吸引着人们的观望。一个独特的园林小品设计会让证整个公园增光添彩,让人流连忘返,一个是被的园林小品也许会成为一个公园的败笔,让整个设计黯然失色。四、公园设计的方法 收集大量的信息,各种相关书籍数据进行阅读分析, 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解刨,结合所要设计公园的要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五、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六、5.1生态性原则 公园设计要在保护生态系统完善和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营建,坚持生态性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5.2 整体性原则 公园设时,公园中任何一个景点都不能是孤立存在的,要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姓名:李里 摘要:在阅读多篇文章以后,总结出中国目前新城镇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追求快速城镇化,造成城市建设与城市空间都存在问题,同时建设时并没有考虑保护环境这一方面。目前,生态城市成为最新的城市改造建设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城镇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 一、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城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新城求洋求新,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特色危机;大拆大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历史文脉隔断;部分新城人气不足,活力缺少,建设成效与期望差距甚远;过于关注形象和规模,新城认为不足,配套缺失;不够重视经济测算,造成一定的财政负担,前期投入多,后期收效不大。 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部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到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是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是城市的文脉收到认为的破坏和割裂。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是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领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肆意

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Solar-Urban-Planning-and-Design太阳能在城市使用的规划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太阳能在城市使用的规划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Sola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本科毕业设计 外文文献及译文 文献、资料题目:Sola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文献、资料来源:期刊

外文文献: Sola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bstract: In recent decades,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the acceler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price, the increase of public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molition of nonrenewable energies, have adverted the atten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to the use of sustainable, available and clean solar energy as a sustainable energy. Specialists like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have considered solar energy in designing systems, buildings and equipments. Straggle success achieved in the case, cause the progress of replacing solar systems in buildings and equipments instead of systems consuming unsustainable resources like fossil fuel to be accelerated. But they have not applied coherently yet. In other words, before the enforcement of solar projects in c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note all the dimensions related to their execution in order to reach their optimum efficiency. The goal that could be attained by long-time and multi dimensional planning. This paper guides the focus of urban and town planning and desig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olar energy. That urban planners should consider three aspects of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ree related elements of cities consisting buildings and urban spaces, urban infrastructures and urban land us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goal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o, after the review of few experiences, the issues and guidelines whose consideration lead to the more efficient sola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outlined. Key words:Solar Urban Planning- Solar Potential- Sustainable City- Solar Master Plan- Smart Infrastructure 1. Introduction: the increase of attention to solar energy The increase of urban population, activities and technologies using fossil fuels, energy pri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public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stroy of non-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are causing different experts including specialists related to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to look for alternative ways of energy provision. Building professionals have not considered the aim of good design aesthetically more and try to design the

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1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李 明 (博士、副教授) 2009~2010第2学期 2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涵解析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作用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方向(注重公众参与,例)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3 1 什么是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由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对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理解也各有差异 ·城市规划在不同国家及其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同 4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中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定义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特点 界定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3)局限: 仅明确出城市规划是“做什么”,缺乏对城市规划性质的解析。

5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 (1)定义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涉及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2)特点 从方法论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定义,揭示出城市规划的主要属性,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目的。 6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定义 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共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的安排。 是为塑造和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一项政府职能,或一门专业技术,或者是这三者的融合。 7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2)特点 A.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内容集中在物质环境方面; B.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目标; C. 通过对社会活动、政府职能和专门技术的明确,揭示出城市规划属性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地位。 8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引导 城市规划更偏向于文科,需要对认识论和方法论有较高的把握,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个知识领域方法的能力,这与理科的深厚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显著不同。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城市的复杂性,缺少相关体验难以深入理解抽象问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能激发学习热情。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9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续) ·注重联系社会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 城市规划涉及的因素太广,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人文、政治等,城市规划需要动态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与城市发展趋势相吻合。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成功的城市规划师需要较长时期的认识过程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哲学、方法论的自觉锻炼。

城市规划开题报告_

南昌工程学院 2011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土木与建筑工程系(院)城市规划专业 题目樟树市城南新区控制性详规设计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日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订制

题目:樟树市城南新区控制性详规设计 一、选题的依据及课题的意义 一、涵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二、作用 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 以量化指标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用地及空间的定性、定量控制,确保规划的完善和连续。 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将抽象的规划原理和复杂的规划要素简化、图解化。将规划控制要点明确,增强了可操作性。为土地批租、开发建设提供了正确的引导,是规划管理的必要手段和主要依据。是建设项目许可的重要前提条件。直接为管理人员服务。 3、体现城市设计构思。 按照美学和空间艺术的处理原则,从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提出综合性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并直接指导修详的编制。为管理提出准则和设计框架。 4、城市政策的载体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管理城市空间、土地资源和房地产市场的一种公共政策。包含了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要素。对诸如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城市人口分布、城市环境保护等的政策内容。在引导上述各方面的具有综合作用。 三、目的及意义 对樟树市城南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延续,同时对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指导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对城南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环境整治方面对城南新区合理植树造林,创造绿化景观环境起指导作用。在整合土地资源方面使城南新区的土地资源更加合理使用、改善居住区环境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起重要作用。对城南新区合理开发各类建设项目提供了一定的规划依据。通过对本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城南新区更好更快更

城市规划调查报告

城市规划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城镇规划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成都市青白江龙王镇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2日星期六 被访问者:青白江龙王镇村民 样本量:10 报告内容: 城镇规划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不仅要在现实生活中过的惬意,并且更要注重精神享受,更多的是对生活进步的回味,所以我们要注重精神世界,要敢于想象,敢于突破,让城市规划能深入乡镇,深入每个百姓的思想,让这个规划能够影响城镇生活的同时更要满足人们对现状的需求,让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城镇规划改变了他们生活,让他们不再对现实抱怨。 该调查于20XX年11月12日在成都市青白江龙王镇进行实地访问,由我们房地产经营估价二、三班学生分组进行对村民的访问。调查对象一般为60-80岁,家中基本都是老人。调查结果可以推论:不满意

据网上资料分析龙王镇 龙王镇位于成都市北郊的青白江西南部,距成都市22.5公里,距青白江区政府12.5公里,是青白江区毗河以南的一个浅丘纯农业乡镇,浅丘地形,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镇内以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为主。龙王镇西与新都区泰兴镇接壤,南和新都区石板滩镇相连,东边是该区福洪、姚渡镇,北与该区祥福镇交界。全镇幅员面积29.5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行政村(分别为:梁湾村、清平村、红树村、双埝村、牟池塔村、青光村、天平堰村、三方村和清洁村)和1个社区(龙王社区),145个社,总户数7411户,总人口2.5万人。20XX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0736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4232.5元。全镇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境内沟渠河流众多,塘库堰分布广,水面千亩以上;主要河流西江河及其支流涪江河自西南入境向东北横贯全镇9个村1个社区。龙王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洋芋;经济作物有花生、海椒、甘蔗、生姜等。全镇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6万亩以上(含复种、间作面积),总产量3500万公斤,系成都市的重要蔬菜基地。近年水果种植面积扩大迅速,早熟梨、晚白桃、麻竹发展到5000亩,是该区规划的成都龙泉山脉伏季水果产业带的重要乡镇,系该区毗河以南的经济欠发达乡镇。 龙王镇2.5万人中有95%说客家话,和龙泉洛带黄土镇以及新都区石板滩镇、木兰镇等成都东山客家人聚居区一脉相 连,境内客家遗迹众多,客家风情浓厚,是青白江区唯一一个纯客家乡镇,发展客家文化农家旅游有较好条件。据我们实地调查访问分析

城乡规划学文献综述

农业观光产业园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郊的土地利用模式与人们的消费方式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进入我国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全国性大规模建设的浪潮下,很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总结与梳理了多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与思想,对农业观光产业园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农业观光;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业旅游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最早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城市学者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的理论,到了20世纪60 年代,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又提出“都市农业区域”和“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等,进一步拉近了城市与农业间的关系。同时期已出现了以观光旅游为主要职能的观光农园。国外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并根据城市特点构建了各具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城市型农业开始初露头角,当时的农业观光园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方面发展,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具备了休闲旅游的经济消费实力。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到后来又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虽然在我国农业观光园种类多,发展快,但由于开发期较短,致使领域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2.呼和浩特农业观光园分析 在城郊结合地带开发农业观光园,不但可以减少土地浪费,减少化肥等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整治和绿色农业发展。同时,良好品质的绿色食品能够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业积累,使生态保护的投入有资金保障,形成良性循环。呼和浩特农业观光园发展优势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呼和浩特的农业观光园起步不久,处于发展上升期阶段,行业竞争并不激烈,潜在消费人群数量可观。(2). 近郊草原地貌与观光农业优势互补,新城独具风格的景观。(3).呼和浩特大青山一代集中了动物园、高尔夫度假村、滑雪场等休闲场所,可与农业观光园形成良好的互动。 但呼和浩特地处生态较脆弱区域,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品种与规模都有限,因此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一定要抓准定位,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而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客服薄弱环节,突出特色。

城市设计文献综述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城市设计系列研讨会”。它的出现取代了含义较窄的“市政设计”(Civic Design) ,而是更多地从人的体验和社会试用角度去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对“公共领域”(Public Realm)的设计和管理(Carmona, 2003)。城市设计从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创作方法,并在过去的20年里,得到实践操作的验证日趋成熟,被越来越多地被东西方学界所认知和接受。 城市设计最初起源于对当时西方社会盛行的“现代主义”城市建设的一种批判声音、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考,它包括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等的颠覆性质疑。这种对当时权威的质疑首先出现于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书。书中从一个普通城市居民的角度,强烈地谴责了以CIAM为首的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对美国城市的大肆破坏,并指出现代主义设计中所提倡的所谓“花园城市”会导致城市高犯罪率的产生。而真正的和谐城市的设计应该更多地鼓励公众回归街道、广场及其他公共空间。 此外,对城市设计的理论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文献和思想还包括: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City,1961)所提出的城市空间的“可读性”(legibility),强调了城市设计中,公众对城市场所的认知;高登库仑在《城镇景观简编》(Gordon Cullen, The Concise Townscape, 1961)中提出用创造“一系列视觉印象”(a serial vision)来构筑城镇景观,并为后来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美学创作方法;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Aldo Rossi,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1965)从对传统城市的类型学研究关注人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度,并提出城市的“集体性记忆”概念;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Yan Gehl, Life between Buildings, 1971)中深刻地剖析了街道、步行道和公共广场做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的重要性;而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Christopher Alexander, A Pattern Language,1977)则为设计师提供一种“有用(但并非预先确定的)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序列”,使城市设计具有了全局控制及阶段发展的可能性;科林若于1984年在《拼贴城市》中提出新老形式在城市空间中的并存,再次强调了城市的多元性(Variety)的重要;1985年牛津理工学院以本特利等所组织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共鸣的环境》(Responsive Environments: A Manual for Designers)首次填补了城市设计实践方法指南的空白,从此城市设计逐渐从理论研究步入实践操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处在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及其提出的“新传统邻里”(NTDs)、“步行口袋”(TOD)等等,这些理论的出现都不断地为当今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垫定基础。 随着七、八十年代城市设计理论逐渐成熟和发展,基于学界对前期理论的认可和共识,进入90年代以后,对城市设计的研究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发展。Leon Krier于1990年提出了四种城市空间的类型(见图),并严厉地批判了“现代主义”设计师们创造出来的只注重建筑形式而完全忽略城市形态的发展模式。Albert Pope又在《阶梯》(Ladders, 1996)中就城市街道网的蜕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快速交通及交通层级系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中断了网格空间的连续性,排除了选择机会,形成了‘超级街坊’”,并把这种过程称为“网格系统腐蚀”(见图)。1998年John Montgomery以图表的形式提出增强城市空间潜在场所感的设计要素,他们分别是:活动(Activities),意象(Images),及形式(Forms),并详细地罗列了每个要素所包含的详细设计内容. 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至今一直在反复地探讨着几个话题:“什么是城市设计”、“什么是好的城市设计”、“好的城市设计必须具备的要素”,等。Kevin Lynch于1981年为城市设计的5个功

城市规划论文文献

关于加强中小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城镇化发展是全面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人口的大量转移和集聚,必然导致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和需求。加强中小城市用地规划管理是合理配置土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的最重要途径。本文着重就中小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几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对其他中小城市的规划管理有所借鉴。 关键词:用地规划管理;中心城市 (一)、当前中小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现状 1、用地规划管理依据 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借鉴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规划法制建设取得一定成绩,1989年和1993年,《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先后出台。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述的…法…条例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城乡二元分治体制,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乡规划法》解决了土述弊端,并在法律上第…次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法律地位。《城乡规划法》第38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该条明确了控规是用地规划管理的直接法律依据。201 0年7月1日,《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对如何实施规划管理更具有操作性。 2、用地规划主要工作及做法: ①、规划编制工作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市人民政府或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当地政府要求,

现代城市规划概述论文

现代城市规划概述 现代城市规划是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科学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能保证城市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的集约利用相协调。其总体思路是,把城市规划的编制决策权、实施决策权和监督决策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避免决策权的集中化,为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保证。因此,建议保留现有的规划局,但只负责规划的实施,增设城市规划决策委员会和城市规划监督委员会,分别负责规划的编制和监督。决策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要来自不同的群体,包括市民和政府各部门的代表,实行集体决策。另外,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城乡融合规划等专业规划的编制,构建完整的、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中心必须本着几个原则,除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外,还应“一地多用” ,使这块土地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我国土地合理搭配使用。例如“上海东方明珠”既是广播电视塔又是一旅游景点。“市场原则”以城市和客户需求为发展点,这是首要原则。“因地制宜”考虑气候,地块形状,地形起伏,河流,沿海及周围街区;还要考虑人文因素: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及消费习惯等。艺术原则:建筑是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由于城市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因此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应该和谐规划。由于遗址,遗迹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或世界文化闻名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因而,怎样使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相得益彰,让当代城市既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有

保留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及城市建设的更新,城市规划区内遗址文物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对城市遗址文物在城市发展中的命运更加的关注。虽然城市与遗址之间并不必然联系,但却越来越的被连接在一起。城市发展并不必然需要摧毁遗址,遗迹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如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充分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相结合,最终使其成为世界典范,为城市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遗址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其共同融入城市发展需借助于事前的统筹安排,事中的修正执行,事后的保护制等措施。通过城市规划,将城市发展中旭传承的历史文明与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城市规划上述功能的发挥,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主要指从城市原有的发展基础这一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将城市防灾减灾安全纳入规划体系等方面。而这些原则需借助于具体规划手段或方式来实现,如采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局部规划相结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行阶段性规划,也可在规划内容上将物质环境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均纳入进来等,实现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对代表其历史文化的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问题,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体是城市的人民政府。 在土地规划、土地储备到土地出让这一过程中,既要有政府职能又要有市场职能,科学的土地调控机制能控制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并

工业遗址城市更新设计类文献综述

浙江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 XXXX工业遗产保护地块 城市更新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4年 3月 10日

工业遗址城市更新改造文献综述 一、研究目的 见证了城市工业历史的重要变革的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设计是我国当今城市建设中亟需改革和创新的课题,探索如何适合工业遗址空间再利用的城市设计策略是关键所在。本案选择的是合肥马合钢铁厂为研究对象,规划设计重点在于研究中心城区的工业遗址的再利用和再开发的城市设计策略,通过对钢铁厂工业遗址现状的实地调查和有序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成功案例对方案进行全面的比较与评价,选择最满意的改造方案加以实施,为钢铁厂工业遗址改造项目设计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案。 规划重点注意从以下几个层次出发: (1)梳理原有空间肌理,通过“拆”、“改”、“留”、“复”进行建筑整合。(2)根据城市及遗址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对地块进行合理定位。 (3)本地块不同于一般的工业遗址,地块内部兼具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和工业遗产,情况特殊。 (4)依据国内外工业遗址改造模式,选择恰当的模式进行改造。 二、查询文献要点 通过文献的查询要对本次地块的城市更新设计覆盖以下几个范围以及关键词: (1)后工业时代工业遗址更新的特点 (2)工业要素评价体系的建构,对于工业遗存要素的实施要求 (3)工业遗址保护更新模式以及分别适应的实际情况 (4)工业厂房建筑空间尺度结构等特征以及工业遗址构筑物的建筑改造(5)工业遗存文化建筑与历史文化建筑的协调与共生 (5)生态恢复、棕地改造等设计要点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借鉴 工业用地功能的转换通常与旅游开发、新兴产业的引入的区域振兴等相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