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方面的文献综述

城乡规划方面的文献综述

城乡规划方面的文献综述
城乡规划方面的文献综述

城乡规划方面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对中国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姓名:张梅兰学号:060400450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2004 级指导教师:陈崇成2008 年4 月5 日对中国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1 对中国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摘要: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的后备资源有限,耕地在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国土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并适当核减基本农田面积,保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相关部门规划相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关键词: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建议引言耕地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土地管理的首要问题。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出现不一致的地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前瞻性不足,导致近期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特别是“十一五” 发展规划,一些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位置较多都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导致基本农田局部调整频繁,影响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故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应实际情况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并适当核减基本农田面积,才能保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各相关部门规划相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 相关概念1.1 耕地及耕地保护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简称《规程》,下同)的规定,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农地和林闲地。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播种地、割草地、牧草地、菜园地、休闲地等皆为耕地。某些国家将果园也作为耕地。在我国,耕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2 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1.0 米、北方宽<2.0 米的沟、渠、路、田埂。更一般而言,耕地具有整体面积较大、人工培育时间长、地力比较肥沃、主要用来种植各种农作物等特点。《规程》还根据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把耕地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耕地保护指为了满足国家计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维持区域人地关系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下协调发展,所必须保佑的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适宜的生态环境、优越的立地条件,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农田以及立法、管理、监测等手段的总和。耕地保护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耕地保护仅指防止耕地被转化为其他用途的土地,保持耕地总量不变;广义的耕地保护既包括狭义的耕地保护,还包括耕地使用和耕地开发。 1.2 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 2 条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如弟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一词在我国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63 年黄河中下游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必须加以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一般来说,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一种区域概念,保护区内除了基本农田外,还可能有少量建设用地、废弃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并不全是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管制,通过土地复垦开发,加强保护区建

设,可以增加保护区内耕地面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由此,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基本农田只能是耕地;二是基本农田不等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保护的对象,后者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前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是将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具体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在耕地分布图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选择出一定面积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的过程。1.3 耕地与基本农田的关系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它与基本农田的主要区别是:耕地的范围比基本农田的范围要大得多,基本农田只是耕地的其中一部分,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或者法律规定必须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所以,并不是所有耕地都是基本农田。一般而言,只有那些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才视为基本农田。对中国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3 2 目前我国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的势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其中固然有生态退耕力度加大等客观因素,但传统的用地观念和土地利用方式尚未得到转变,一些地方领导持有不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也是重要原因。 2.1 我国耕地总量逐年下降,人均耕地数量相对不足我国自1996 年开始耕地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几年来耕地数量保护的落实效果与历年期望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占有0.25 公顷的47%。即使现在耕地一分不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将降低。2.2 部分地方政府领导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渎职甚至腐败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只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违法批地;对管辖区内的违法占地、闲置浪费耕地、破坏耕地、假复垦、不开发等现象督察不力;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越权批地、隐瞒不报,查处不力,甚至袒护下级。造成了用地总量失控,耕地大量减少。 2.3 部分地方领导不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近年来,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普遍存在“重经济发展,轻耕地保护”的现象,盲目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忽视了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一些地方一味热衷于招商引资,竞相压低地价甚至以“零地价”出让工业用地,一些新上项目并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产品结构趋同现象比较明显,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不少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宽打窄用、优地劣用,造成工业用地低价过度扩张,影响了耕地可持续利用。2.4 政策法规比较完善,但执行和查处不力关于土地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国家先后颁发了近80 部。涉及耕地资源保护的主要有:乡镇建房条例(1982 年2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1986 年3 月21 日) 、国务院关于严格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紧急通知(1992 年1 月18 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199 年3 月1 日)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4 年8 月18 日) 、中共中央、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规定(1997 年5 月20 日) 、新土地管理法(1999 年1 月1 日) ,等等。然而,一些地方乱占耕地、违法批地、浪费土地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乡镇企业、农村建房、房地产开发、主要交通线两侧乱占耕地、滥用土地的现象极为突出。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土地资产流失。其原因之一是清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4 查不力,处理难,甚至不处理,不依法处理。特别是政府违法行为,对责任人该法办的没有法办。2.5 城市的“大城市化”建设、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了耕地总量和结构的不平衡我国的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大有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大城市的趋势;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却越发展越大。东部的城市化规模和水平远远超过西部。城市的过度发展,企业、团体和人口的过度集中,必将占用大量的耕地,影响了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造成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平衡发展。 2.6 农户耕地保护缺乏内在动力从我国的基本情况看,除少量的国有农场耕地和国有林场耕地外,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耕地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90% 以上。农村集体所有的耕地,普遍采取的使用方式是由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农户对耕地的利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耕地是否可持续利用。目前,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既有乡(镇) 农民集体,又有村农民集体、村内2 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由于缺乏集体产权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制度安排,农民缺乏

行使集体所有权的组织形式和程序。集体主体的虚拟和多样性,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不清的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耕地所有权的主体缺位现象。国家对集体所有权的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耕地所有权主体。因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尚不健全,农户对耕地缺乏长期的稳定感,影响了农民对提高耕地质量的积极性。集体所有的耕地主要采用按人口平均分配,远近和好坏搭配的方式进行配置,耕地零碎,难以形成耕地的规模经营,难以实施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区域化,耕地产量低,单位成本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耕地对农户提供生活保障的作用逐步弱化。农户对耕地资源只取不予或取多予少的掠夺式经营行为普遍存在,承包地粗放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耕地质量下降。2.7 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耕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潜力相对有限我国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等现象严重,是一个水土流失很严重的国家,这些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耕地的荒漠化、盐渍化面积在不断扩大。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质量,土地的生态利用意识也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土地生态复垦、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湖、保护湿地系统等复杂内容构成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重塑将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而且,在全国未利用土地中可利用土地有对中国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 5 大部分分布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土地承载力严重超载,60%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耕地开发限制性较强,所以耕地资源开发整理复垦的潜力相对比较有限,与现实需求之间仍有很大差距。3 完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耕地保护工作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目前,城市化的发展已经给我国的耕地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今后的几十年内耕地保护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对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必须加强研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从战略的高度深入思考耕地保护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想通过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以增加食物供给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3.1 坚决把耕地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实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耕地具有生产力可再生的特点,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行为,土地生产力不仅不会下降,而且还会不断增强,合理利用耕地可以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耕地的多重适宜性使其易受到比较利益的驱使而向非农用地流转。因此,一定要坚持耕地保护基本国策毫不动摇,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不能削弱这一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能牺牲长远的利益换取眼前的利益。3.2 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为主要控制手段,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首先,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要从源头上管好用好土地,尤其是耕地。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由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双重领导,业务工作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为主,从体制上做到真正保护耕地。其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经济运行机制,严格用地的审批管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未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不符合土地管理法规的,都不得批准用地;再次,建立乡—县—市—省四级领导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3.3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耕地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并严格执行和监督新《土地管理法》,重点是将土地利用方式由分级限额审批制度改为土地用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6 途管制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效力,上收了部分规划的审批权限,强化了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了处罚力度。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与土地管理法相配套的法规,如耕地保护条例,加强依法行政,使我国土地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和完善土地执法监察制度,强化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工作。首先,建立独立的土地监察系统。新《刑法》增设了“破坏耕地”、“非法批地”和“非法转让土地”等三项罪名。比较国外同类刑法条款,中国的处罚是最严厉的。但是效果却不显著,关键是没有

建立起独立的土地监察系统,没有把检查监督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其次,监督检查开发区占地、房地产开发占地等,特别是占用耕地。必须严格按照用地规划、用地计划和用地标准审批土地。对于有的干部目无法纪,以权代法,带头或支持违法占地,随意批准土地,甚至自批自用的,要严惩不贷。再次,对于违法行为者,特别是政府违法,杜绝“以经代政”、“以政代法”。要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综合运用,严格执法。3.4 适度控制东部大城市的规模,加快西部核心城市建设国家要用政策和资金鼓励和吸引企业、团体和人才到西部地区尤其是大西北地区发展、创业。西北地区加快核心城市建设,并以其为核心向周围辐射,带动整个地区的开发。政府应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从而为该地区发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因此,适度控制东部大城市的规模,加快西部核心城市建设,是缓解人地矛盾、保护耕地的长久之策。 3.5 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目前,耕地主要由农户承包经营,应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耕地利用效益,大力提高农户种地积极性,激励农户增加对耕地的投入,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首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我国粮食效益低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其中主要是私人投入成本过高,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政府应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受污染的耕地,应杜绝土地污染和农业用水污染的源头,综合采用生物、化学和工程措施对污染耕地进行治理。通过以上措施,改善农户的耕地生产经营条件,降低农民个人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次,进一步保护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耕地流转制度。合理的耕地产权制度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使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真正做到: 产权明晰、权属合法、权责明确。通过明晰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来进一步强化农民对土地所有者的权属意识和集体意识,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鼓励广大农民在法律的对中国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7 保障下对耕地进行长期投资,实现耕地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4 目前我国基本农田布局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是将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具体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在耕地分布图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选择出一定面积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的过程。 4.1 基本农田布局不尽合理,导致基本农田的局部调整频繁由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与上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不一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前瞻性不足,导致近期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特别是“十一五” 发展规划,一些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位置较多都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导致基本农田局部调整频繁,影响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4.2 基本农田结构单一目前,我国基本农田基本上是武灌溉水田、旱地、园地,其结构单一,耕地所占比例高。基本农田结构中优质园地等所占比例低。 5 基本农田布局调整5.1 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首先,是由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变化,要求基本农田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变化,规划期间拟建设的非农业建设项目有布局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规划建设项目用地布局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矛盾突出,所以应允许基本农田布局重新调整划定,才能保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土地需求,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基本农田结构较为单一,应结合各地区实际对基本农田保护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耕地保护的实质是农业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问题。保护耕地应从土地能否生产可供人们食用的农产品的角度出发,如果现状耕地的定义能够包容这一类土地,则保护耕地对人们的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是有充分依据的。我国现行耕地的定义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其范畴是: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中国统计年鉴》中农作物范畴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麻类、粮类、烟叶、蔬菜、茶园和果园等。可见,我国现行耕地没有完全包括“生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8 产可供人们食用的农产品”的农作物种植的土地,我国耕地保护的对象定位还应考虑所忽略的现状为非耕地的这部分土地。 5.2 基

本农田布局调整的原则①坚持符合规划、有利发展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必须符合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需求,并根据中央等有关部门的精神,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将规划建设用地预留地内及周边的基本农田调整出来。②坚持优质、高产的耕地优先划入的原则。③坚持等质等量,局部调整的原则。④符合国土部、福建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的原则。5.3 基本农田调整内容基本农田调整内容包括:调整由地类界线位移、地类变化、界线不明确等造成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与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图的偏差;建设预留地占用的基本农田地块;生态建设用地占用的基本农田地块;基本农田补划: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包括已整理、开发、复垦的部分质量较好的耕地,部分耕作层还较完好的优质果园。6 结语总之,耕地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土地管理的首要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并适当核减基本农田面积,才能保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相关部门规划相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即对基本农田布局的调整是使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所以对其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对中国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思考9 参考文献:[1]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2005.[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1.[4] 杨树佳,郑新奇,王爱萍.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布局方法研究——以济南市为例.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4 - 7.[5] 傅赐钦.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10(4):38 - 42.[6] 魏东.对基本农田保护若干政策问题思考.国土资源导刊,2007,10(3):34 - 36.[7] JEFFREY D.KLINE.Forest and Farmland Conservation Effects of Oregon’s (USA) Land-Use Planning Program.In:Environmental Management.New York :Springer New York,2005,35(4):125 - 148.[8] 肖立.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经济论坛.2005,6(14):103 - 104.[9] 陈百明.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8(5):1 - 4.[10] 王晴.“异地指标调剂”:我国政府耕地保护政策:[硕士学位论文].江苏:苏州大学,2004.[11] 梁艳.关于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12] Satoru Okubo, Kazuhiko Takeuchi, Benjaporn Chakranon.L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 resources in relation to agricultural land-use planning in a humid tropical strand plain, southeastern Thailand.In: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3,12(5):133 - 148.[13] 刘德智,贾滇昆.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现状及对策措施.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1,23(4):28 - 31.

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项以保护性、教育性和责任性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生命力,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热点。生态旅游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以及特性、国内为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内涵特性国内外发展 一.引言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已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几十年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 [1]。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业以其强大的关联和带动作用,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记重要,促使诸多地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或主导性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致使区域间旅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2]。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3]。 二.生态旅游概述 当今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2000年大趋势和全球问题》中提出,21世纪世界服务经济的领导产业,主要是电信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三种主要的服务业。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后,生态旅游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它作为旅游业中一种宣传主题明确,生命力旺盛的旅游形式,日益深入人心,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先对生态旅游做一回顾。 1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生态旅游英名为Ecotourism是Ecological Tourism的缩写,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首次提出的。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观光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观光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可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4]。它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有可靠的理论基础。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生态学已超过了传统生物生态学的范畴,成为一种人类普遍的思想和原则。在生态利益优先的趋势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人们开始注重用生态学原理,设计良性运转的旅游系统,实施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旅游的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年级专业:2012级园林(景观设计) 学号:201206194028 姓名:唐明明

第一节技术标准 一、《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正文共列出151条基本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城市和城市化、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编制(分十七项内容:发展战略、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城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电力工程、城市通信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城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城市规划管理。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在大类下,又根据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根据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城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2、城市用地计算原则 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城市用地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其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分区规划应采用1/5000或1/2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3、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内容: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除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应包括九大类用地。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I~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现有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翻译 题目西安市水源工程中的 水电站设计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2016年

研究钢弧形闸门的动态稳定性 牛志国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中国南京,邮编210098 nzg_197901@https://www.doczj.com/doc/f29919457.html,,niuzhiguo@https://www.doczj.com/doc/f29919457.html, 李同春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中国南京,邮编210098 ltchhu@https://www.doczj.com/doc/f29919457.html, 摘要 由于钢弧形闸门的结构特征和弹力,调查对参数共振的弧形闸门的臂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弧形弧形闸门的动力稳定性。在这个论文中,简化空间框架作为分析模型,根据弹性体薄壁结构的扰动方程和梁单元模型和薄壁结构的梁单元模型,动态不稳定区域的弧形闸门可以通过有限元的方法,应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动态不稳定性的主要区域的弧形弧形闸门工作。此外,结合物理和数值模型,对识别新方法的参数共振钢弧形闸门提出了调查,本文不仅是重要的改进弧形闸门的参数振动的计算方法,但也为进一步研究弧形弧形闸门结构的动态稳定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简介 低举升力,没有门槽,好流型,和操作方便等优点,使钢弧形闸门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工建筑物。弧形闸门的结构特点是液压完全作用于弧形闸门,通过门叶和主大梁,所以弧形闸门臂是主要的组件确保弧形闸门安全操作。如果周期性轴向载荷作用于手臂,手臂的不稳定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调查指出:在弧形闸门的20次事故中,除了极特殊的破坏情况下,弧形闸门的破坏的原因是弧形闸门臂的不稳定;此外,明显的动态作用下发生破坏。例如:张山闸,位于中国的江苏省,包括36个弧形闸门。当一个弧形闸门打开放水时,门被破坏了,而其他弧形闸门则关闭,受到静态静水压力仍然是一样的,很明显,一个动态的加载是造成的弧形闸门破坏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弧形闸门臂的动态不稳定是造成弧形闸门(特别是低水头的弧形闸门)破坏的主要原是毫无疑问。

2020年景观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本

2020年景观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本 1、课题背景介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人口最多 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 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 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 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 杭州西湖,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水利风景区。 过去因为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 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 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 沿岸的堤坝上,很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很多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 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合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 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 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 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 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 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 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模型。能够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Richard Sharpley在2002年6月的《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了《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一文。通过对诸多权威旅游研究的周刊,例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旅行研究》中刊登的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作者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我认为可以集中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乡村旅游供给。作为乡村旅游的供给方,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目的地居民和地方社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二、对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特点进行剖析作为基础,再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将更为合理、精确;三、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态度。旅游地居民是乡村旅游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会给乡村旅游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四、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但总体看来,集中于前两者;五、乡村旅游营销。目前,国外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营销主体与营销策略、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等方面;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国外,人们认为乡村是独特的,因此对其格外关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地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保持乡村性的需要。 Suzanne Wilson在《Factors for Succes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一文中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认为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者将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认为国外关于乡村旅游,从概念到乡村发展原因,发展方向、模式等都已有了一套相对完整全面的研究体系。除了传统的分析推理等研究方法,访谈法、图表法、综合法等也成为重要的运用手段。国外研究人士注重细节研究,将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将乡村旅游的实践创新推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何景文在2004年第19卷第一期《旅游学刊》中发表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一文中,提到了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对其旅

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为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凡在市、镇城市规划区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 2.1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2.2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不含私房改造): (一)低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500平方米,旧城区为4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1000平方米,旧城区为8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2000平方米,旧城区为1500平方米; (四)高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3000平方米,旧城区为2000平方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3规定。 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

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 2.4 凡须改变绿地、道路广场、体育、市政、工业、仓储等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2.5 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按表2.5的控制。但只要满足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位等的要求,经审批后可以突破容积率控制指标。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格式实例.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姓名:赵海潮 学号:09L0504133 外文出处:Applied Acoustics, 2010(71):701~707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基于一维CFD模型下汽车排气消声器的实验研究与预测Takeshi Yasuda, Chaoqun Wua, Noritoshi Nakagawa, Kazuteru Nagamura 摘要目前,利用实验和数值分析法对商用汽车消声器在宽开口喉部加速状态下的排气噪声进行了研究。在加热工况下发动机转速从1000转/分钟加速到6000转/分钟需要30秒。假定其排气消声器的瞬时声学特性符合一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为了验证模拟仿真的结果,我们在符合日本工业标准(JIS D 1616)的消声室内测量了排气消声器的瞬态声学特性,结果发现在二阶发动机转速频率下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吻合。但在发动机高阶转速下(从5000到6000转每分钟的四阶转速,从4200到6000转每分钟的六阶转速这样的高转速范围内),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出现了较大差异。根据结果分析,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在模拟仿真中忽略了流动噪声的影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研究者在一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具有可靠准确度的简化模型,相对标准化模型而言该模型能节省超过90%的执行时间。 关键字消声器排气噪声优化设计瞬态声学性能 1 引言 汽车排气消声器广泛用于减小汽车发动机及汽车其他主要部位产生的噪声。一般而言,消声器的设计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能够衰减高频噪声,这是消声器的最基本要求。排气消声器应该有特定的消声频率范围,尤其是低频率范围,因为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噪声被限制在发动机的转动频率和它的前几阶范围内。(2)最小背压,背压代表施加在发动机排气消声器上额外的静压力。最小背压应该保持在最低限度内,因为大的背压会降低容积效率和提高耗油量。对消声器而言,这两个重要的设计要求往往是互相冲突的。对于给定的消声器,利用实验的方法,根据距离尾管500毫米且与尾管轴向成45°处声压等级相近的排气噪声来评估其噪声衰减性能,利用压力传感器可以很容易地检测背压。 近几十年来,在预测排气噪声方面广泛应用的方法有:传递矩阵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传递矩阵法(也叫四端网络法)。该方

毕业设计别墅庭院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别墅庭院设计文献综述 篇一:庭院植物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1、写作目的 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工商业的发展。它是一个生态学变更的全球动因,是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洲所面临的问题,并贯穿了整个生态系统[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生活环境却每况愈下——森林植被遭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等问题频频出现,而同时却又有报道:波兰的华沙市有大小花园56处,人均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成为占有绿地最多的花园城市;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各住宅之间都有200米宽的空地作为绿化区。凡私人建 房者必留有1/3的空地作为草地或种花种树[2]。由此可见,在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亦有很多人有意识地去维系它。 而庭园绿化是构成整个城市绿化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重视庭园植物景观设计亦是提高人民生态意识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目的。 1.2、有关概念 庭园(courtyard garden):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在庭院中经过适当区划后种植树木、花卉、果树、蔬菜,或相应地添置设备和营造有观赏价值的小品、建筑物等以美化环境,供游览、休息之用的,

称为庭园。简单的说,就是房屋建筑的外围院落。你可以在立面设置人工山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以供人们娱乐、观赏和休憩。住宅庭园,又可称为家庭庭园或私人庭园。是生活空间中扩大家居生活的一部分,其意义为利用住宅空地,加以有计划的布置,栽种各种观赏性植物及其他装饰、休闲、娱乐设施。对家庭成员助益颇大,其重要性如下:由于庭园的美化布置,使它可作为社交活动的场所;其次,可作为家庭生活的环境;再次,可作为特定用途的场所;最后,可作为个人嗜好所需的环境[3]。 植物景观设计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在园林中创造出各种不同空间、不同艺术效果和适宜人居室外环境的活动[4]。 1.3、综述范围 本文针对庭园植物景观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的庭院植物规划设计的资料查阅,结合目前庭园植物景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比较分析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4、有关主题或争论的焦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提高。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人别墅,庭院文化再度受到关注。因此,庭院景观的设计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

关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011208110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 学号2010 系(部)工商管理系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完成时间2012 年10 月26日

关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文献综述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地关心的焦点也集中在旅游地能否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因而乡村旅游地发展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在供求关系链上寻找供需协调平衡。通过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核心获取有利于旅游地发展的信息, 关键词:乡村旅游、满意度 一、相关概念 顾客满意度的概念首先由Cardozo 于1965 年首次用于营销学。上世纪70 年代, 美国学者Pizam 等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研究为游客满意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 国外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的内涵、影响因素和游客满意度测度等方面。我国的游客满意研究起步晚、发展慢, 研究文献较少, 而且国内的研究在时间、视角和深度上表现不平衡。内地研究文献主要涉及游客满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作用等理论问题。 Kolter ( 1996)指出, 满意度是体验与期望两者间差异的函数, 因此顾客满意度是来自于对产品之功能特性或结果的知觉, 以及个人对产品的期望, 两者比较后形成其感觉愉悦或失望的程度。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1.国外研究现状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为2180亿美元, 其中乡村旅游收入占5% ~10%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乡村旅游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左右, 就兴起了乡村旅游。法国在1998 年, 2/ 3 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 44%)。 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既有反对也有支持,程度各异,Weaver(2001)对澳大利亚沿海乡村地区居民对旅游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的居民因与旅游者接触较多,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1/2的居民对乡村旅游持中立态度;1/4的居民认为乡村旅游除了能为当地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再无裨益,因此反对发展乡村旅游。Campbell(1999)关于哥斯达黎加奥斯辛诺发展乡村旅游的研究则证明多数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持支持态度。 据Allen,etal在1988年的调查显示:影响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当地经济水平、旅游业发展程度、居民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参与旅游业的程度等。有关美国科罗拉多州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就业等人口学特征对居民的态度并无显著影响,但居民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则越不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和旅游业都很发达或都不发达的乡村居民,对旅游开发持积极态度;反之,经济部发达或旅游业不发达的乡村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持消极态度。 2.国内研究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1996~ 1997 年, 我国从南到北涉及观光农业这一主题的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30 亿元以上。1998年,我国国家旅游局推出的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设计题目: 译文题目: 太阳能蒸笼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正文:外文资料译文附件:外文资料原文

太阳能蒸笼 罗达.斯坦塔食品和营养学助理 许多不同的系统介绍了太阳能炊具。不同的设计有不同的优势。它也表明太阳能灶还处于初级阶段,将有希望有个美好的未来,不仅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且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服务许多人的生命。

大部份太阳能炊具有某种形式的反光罩的集中太阳的能量。太阳轮使用不反光但集中太阳能通过创造蒸汽从相对较大的收集器区域,并将其用于一个较小的烹饪区。随着太阳能轮使用蒸汽作为传热媒介,它是一种间接的烹饪系统。这允许一个分裂的烹饪系统,其热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放置在某个距离(如在屋顶上)除了烹饪的地方(例如在厨房里)。厨师正在不接触阳光的并且可以用蒸汽,无论高低都方便,可接受的区域。 这使它成为一个非常方便的炊具为大量的食物。使用简单叠加可以蒸煮几样菜,可以煮熟的同时进行。那热气腾腾的过程是非常相似与传统蒸煮过程,应该容易得到各种文化的认可。 太阳所产生的蒸汽也可以被用来热量大的罐炖肉或汤通过引导蒸汽直接进入了液体在它凝聚和释放的热凝。这就引起我做一个温柔的风潮的食品烤干。 在其设计技术,利用太阳船的有效性标准疏散管太阳能集热器可降低成本。 配料系统 可以看出从素描以上基本的想法是很简单的。太阳能收集器里装满了水。因为它具有极高的效率和良好的保温玻璃管的撤离开始沸腾的水会暴露在阳光下时。蒸汽会被引导到蒸笼以灵活的、蒸汽抗性软管。 连续系统

最后更复杂的,因为它必须确信,玻璃管永远不会变干的。一滴滴喂料系统集成式换热器提供了一条连续的淡水来代替水流失为蒸汽。这也防止了重建的盐和污染的太阳能集热器。因为这个系统包含了大量的沸腾的水在玻璃管,它具有使绝对肯定,没有压力,建立该体系。 成本 为了保持成本低,Sun2Steam正在出售一转换工具包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在一个标准的低成本太阳能集热器。此套将直接来自澳大利亚,而太阳能收集器可直接来源于一个低成本的供应商。 一个太阳能集热器和20管直径和57mm 1.8米长,在中国是可以买到的大约200美元。转换组件包括500万绝缘软管取决于汇率蒸汽将大约200美元。成本增加25%,装船的税负导致的总费用为500美元左右的太阳能船没有安装费用和培训。 这使得轮船进入上部成本支架太阳能炊具。然而所有的材料都要持久和完整的炊具应该很容易超过了一生的10年。炉子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准备食物为10人。这使人均成本的太阳能减少至约五十美元。 也有一些额外的好处。太阳轮能生产大约5升的高质量的蒸馏水一天所产生的凝汽。一个可选的转换器将允许生产超过100升的安全、pasteurised饮水每天。报告描述太阳能蒸笼在这里可以找到: 大多数高海拔的烹饪和烘烤的指示不推荐补偿,直到你到达约6000英尺的海拔高度。居住在该地区,并且现在我住在怀俄明,是正确的,我们的高度范围你真正开始注重细微的差别,所以我已经学会补偿烤时和烹饪。 水沸腾时会出现在较低的温度在这里——这是由于减少了空气压力。你不会真正注意到什么大的差异在4000英尺,甚至在6000英尺,唯一的真正的区别是面带最微小的更久一点做饭,和糙米试你的耐心一点超过正常(以接近一个小时做饭,而不是通常的40分钟)。糖果还可以要求较长的沸腾时期达到各种球类或裂缝阶段。最引人注目的差异在这个高度是烤面包。蛋糕是一个倾向于看起来更温柔,更容易摔跤在中间。面包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蛋糕混合料通常会表明你应该添加额外的勺面粉加入混合,如果你是在高海拔超过5-6000呎。你可能需要补偿甚至更多,如果你是比那更高一些。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况 为响应“美丽中国”号召,福建省提出打造乡村旅游的主题发展,在分析乡村旅游形成的背景下,基于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在新的发展时期福建省乡村旅游可行性发展对策。“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的工作重点,乡村旅游以其植根于农村、依靠农民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特性,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重要解决途径。同时在“美丽中国”的发展背景下,追求本土性、原生性的乡村旅游极大得阻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福建省更以乡村生态旅游为背景,突出生态环境的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特色乡镇,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乡村建设。然而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要解决首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针对每一部分内容乡村旅游应采取什么战略导向。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2016,检索时间2016年12月)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主题含“乡村旅游”检索词的文献记录共有5639条,关键词为“乡村旅游”的文献记录有1028条,篇名含“乡村旅游”检索词的文献记录共2031条。根据2011年—2016年的文献统计发现,在2013年之前,相关研究领域基本没有提出过“乡村旅游”概念。而“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文献检索记录共计78篇。2015年以后,随着国内的旅游业盛行起来,一些学者们也对乡村旅游的相关发展研究重视起来。 二、研究热点 (一)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 1、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张驾宇在(2016)《福建省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到乡村旅游主要应用生态旅游发展理论,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梳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总结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以及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入乡村旅游的发展理论,简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理论的历程,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旅游发展理论的研究,归纳了生态旅游发展理论的要点,并分析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及主要内容。张显庭(2016)在《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研究》一文中以景区开发模式为例,文章从乡村旅游发

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为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凡在市、镇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 2.1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2.2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不含私房改造): (一)低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500平方米,旧城区为4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1000平方米,旧城区为8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2000平方米,旧城区为1500平方米; (四)高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3000平方米,旧城区为2000平方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3规定。 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

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 2.4 凡须改变绿地、道路广场、体育、市政、工业、仓储等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2.5 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按表2.5的控制。但只要满足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位等的要求,经审批后可以突破容积率控制指标。

文献综述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

浅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 摘要: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景观作为人生活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一体。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是紧紧依存于场地的。它在放飞设计师的思想自由驰骋之前,要求设计师提出妥善合理的解决场地问题的途径。在各种设计思想中,批判的地域主义因其独特的批判精神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场地为本,挖掘场地的地域性,不仅能让设计个性鲜明,而且更能协调人与自然。 关键词:景观设计;场地;地域性;批判的地域主义;人与自然 1.引言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十年来的发展尤其迅猛。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景观愈加重视。各类城市的景观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景观建设也逐渐覆盖城市公共空间的方方面面。各种城市绿地的的确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为城市注入了新鲜活力,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些绿地的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场地的设计照搬照套,生硬复制,造成的结果是有些绿地给人的感觉是“千人一面”,或者说由于过于雷同、毫无特点只能使人觉得“面目模糊”。 正如哲学所言:“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块场地都是与众不同的。身处客观物质性的世界中,每块场地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历史上都有自己的沉淀积累,也就是说它们的场地条件是不同的,或者说每块场地的条件都是唯一的。而设计应属于地块,脱离了场地的设计犹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只是头脑中的空想。设计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与实践密不可分,一开始需要进行实地勘测、调查、分析,中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场地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成果是将图纸上的蓝图变为现实,因此设计自然而然地必须考虑场地的条件,因地制宜。 将场地的条件深深地融入到每一步设计之中,这样的设计就一定会有独特的个性,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而这种个性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扭曲怪诞、异想天开的标新立异,它应能反映出场地的特征,能与场地很好地结合,能让人置身其间时充分感受到这块场地的特色,于点点滴滴处触摸这块场地在时光雕凿下的面庞。 探索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场地的地域性,对于避免千篇一律的景观复制,对于挖掘一

杭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杭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资源开展的一切游憩、休息、体验、娱乐活动。它以鲜明的特色把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现代社会流行的旅游产品和一种旅游目的地。 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 乡村旅游发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进入快速成长期,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总的来看,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政府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2、强调随意休闲;3、注意特色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开发利用。我国乡村旅游有别于其他国家,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背景,除了旅游业本身发生了结构性和阶段性的变化,由初始阶段的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变迁到人造景观旅游再迈入第三发展阶段——参与型旅游。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起步较晚。乡村旅游发展率先起步的地区主要是从一些大城市的周边乡村开始的,例如北京郊区的民俗接待户、四川成都的农家乐等。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1)科技示范型,是通过向广大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乡村旅游项目;(2)农业观光型,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乡村旅游项目;(3)生态农业型,是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向游客提供回归自然体验的乡村旅游项目;(4)农村民俗型,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农家乐形式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

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文献综述城市规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姓名:李里 摘要:在阅读多篇文章以后,总结出中国目前新城镇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追求快速城镇化,造成城市建设与城市空间都存在问题,同时建设时并没有考虑保护环境这一方面。目前,生态城市成为最新的城市改造建设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城镇建设,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 一、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城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新城求洋求新,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特色危机;大拆大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历史文脉隔断;部分新城人气不足,活力缺少,建设成效与期望差距甚远;过于关注形象和规模,新城认为不足,配套缺失;不够重视经济测算,造成一定的财政负担,前期投入多,后期收效不大。 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部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到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是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是城市的文脉收到认为的破坏和割裂。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个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是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领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肆意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研究 1 “农家乐”在国内外的发展 1.1 农家乐在国外的发展 农家乐起源于国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乡村旅游的开端,而其广泛兴起始于20世纪中后期(尹衍波,2005)。20世纪50年代,国外出现了集生产、观光、游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观光农场,这种农场融合人工与天然,使农业景观更具观赏性(王云才,2002)。法国的乡村旅游起步也很早,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也有40几年的发展历程(方忠权,2008)。法国的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乡村旅馆的兴建和随之而来的全国性联合经营组织的组建。过去,乡村旅游主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近年来,国外的乡村旅游又向深层次发展,旅游者不仅“看”而且“干”,由过去欣赏结果,变为参与过程,真正体验农活的“原汁原味”。 1.2 农家乐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成都市三圣乡的“农家乐”是我国目前公认发展最早的地方,我国早期开发的历史文化景点、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家庭宾馆应是“农家乐”原始雏形。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word版》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2018.03.01

目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建设用地 (3) 第三章建筑间距 (9) 第四章建筑退让 (14) 第五章空间形态 (18) 第六章公共空间 (23) 第七章市政及管线 (27) 第八章特别规定 (44) 第九章附则 (48) 附录1名词解释 (50) 附录2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9) 附录3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 (63) 附表1 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6) 附表2 其他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7) 附表3 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表 (68) 附表4 规划用地混合性兼容规定表 (69) 附表4-1 规划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69) 附表4-2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0) 附表4-3 规划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1) 附表5 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 (72) 附图1 建筑顶部退台收分间距示意图 (73) 附图2 不规则平面间距示意图 (74) 附图3 隧道及洞口建筑控制线示意图 (75)

附图4 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车行道示意图 (76) 附图5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双侧布置) (77) 附图6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单侧布置) (78) 附图7 限制机动车开口路段示意图 (79)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第318 号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17 年12 月13 日市人民政府第191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 年3 月1 日起施行。 代理市长唐良智 2018 年1 月23 日 ―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