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山东省小麦主导品种

2012年山东省小麦主导品种

2012年山东省小麦主导品种
2012年山东省小麦主导品种

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_郑麦583

麦类作物学报 2014,34(2 ):封三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 s doi:10.7606/j .issn.1009-1041.2014.02.24网络出版时间:2014-1- 21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kcms/doi/10.7606/j.issn.1009-1041.2014.02.24.html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郑麦583 收稿日期:2013-07- 1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5B03);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0-01-G 03)。第一作者E-mail:caotingj ie893@yahoo.com.cn曹廷杰,赵虹,王西成,胡卫国,陈渝,张改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河南省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 ) 小麦新品种郑麦5 8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采用“异地种植,品质检测”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3 ),已申请国家小麦新品种权保护。1 特征特性 1.1 综合农艺性状优 郑麦583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0.3d。苗期长势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穗数多,穗层整齐;成株期株型偏紧凑,穗下节偏短,旗叶半披,株高79cm左右。穗偏大、 均匀,结实性好;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为:每公顷成穗数635.3万,穗粒数32.6粒,千粒重45.0g。1.2 抗逆能力强 郑麦583抗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具有一定耐旱性和抗干热风能力。经河南省区试病害鉴定单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2008-2009年度和2010-2011年度在河南省内6点鉴定,表现中抗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中感叶锈病、纹枯病。1.3 品质优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2009、2011年河南省区试统一抽样(混合样)进行测定。两年度平均:蛋白质15.78%,容重795g·L-1,湿面筋35.2%,降落数值426s ,吸水量59.5mL·100g-1 ,形成时间4.2min,稳定时间7.6min,弱化度49F.U.,沉淀值73.5mL, 硬度65HI,出粉率69.5%。 2 丰产、 稳产性好2008-2009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 12点汇总,平均产量7 312.5kg·h 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减产3.17%,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8位;因品质测试结果滞后,2009-2010年缺试。2010-2011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12点汇总,平均产量8 376.0kg·h 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减产1.59%,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1位。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平均产量7 770kg ·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8%,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5位。 3 适应范围 郑麦583适应于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早中茬地块种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适宜播期内基本苗以每公顷180~240万为 宜,晚播可适当增加播量。播前应施足底肥,注意有机肥和氮磷钾配合施用。浇好底墒水,做到足墒下种, 一播全苗;春季管理应推迟,适当控制群体,防止因单位面积穗数过多而发生倒伏。后期注意搞好“一喷三防”,争取粒多粒饱。

山东优质小麦品种简介

(一)豫麦34号 1、品种来源:郑州市农科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孟201╳中株特)为母本,以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名郑农7号,1994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34号,1995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2、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大穗早熟品种。白粒、角质,分蘖力中等,千粒重40—50克,穗粒数28—30粒,株高80cm左右,稳产性好,抗倒伏力强,抗干热风,高抗条锈和叶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感叶枯病。 3、品质状况:蛋白质含量15.41%,湿面筋32.1%,沉降值55.1ml,吸水率62.6%,面团形成时间8.1分,稳定时间10.3分,面包体积732cm3 ,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面包小麦标准。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宜河南省北中部中高产地区中晚茬种植,中北部地区播期以10月15日左右为宜,南部地区亦相应推迟。播量每亩7—8公斤,返青、齐穗期注意喷洒粉锈宁、磷酸二氢钾及氧化乐果。 (二)豫麦35号 1、品种来源:内乡县农科所用(绵阳84—27╳内乡82C6)F1╳豫麦17杂交选育而成,原名内乡184,1995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35号。 2、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千粒重42克,穗粒数45粒,株高75cm,籽粒白色,角质、粗秆抗倒,高抗条锈、土传花叶病,中抗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 3、品质状况:属面包用优质小麦,蛋白质含量15.38%,湿面筋33.72%,沉降值38.5ml,吸水率53.6%。面团形成时间7.2分,稳定时间13分,面包体积788cm3。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宜亩产300—500kg水平的高肥水地种植。播期10月10日—30日,每亩产量5—8公斤,重施有机肥,氮、磷、钾、锌配合,高产麦田在小麦生育中后期注意土壤墒情,保证高产需水要求,小麦齐穗至灌浆初期,叶面混合喷施粉锈宁、多菌灵等,可起到防病,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的作用。 (三)豫麦47号 1、品种来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于1988年引进新乡市农科所的宝丰7228╳百泉源3199F1代种子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择育成,原名丰优3号,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1997年省品审会审定通过命名豫麦47号。 2、特征特性:为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千粒重40克,株高75cm左右,分蘖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耐穗发芽。长芒、白壳、白粒、角质,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叶枯病、白粉病。 3、品质状况:蛋白质含量15.68—15.80%,沉降值43.4ml,湿面筋37.8—42.8%,吸水率62.4—63.5%,面团形成时间7.5分,稳定时间13分,评价值68,面包体积771cm3,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品质标准。 4、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适于豫中北中晚茬中上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中部地区播期为10月中、下旬,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播量每亩6—7kg,晚播适当加大播量,在管理上应施足底肥,适当补充磷、钾肥,为在较高的产量水平下达到优质,追肥应掌握氮肥后移原则,一般可在3月中、下旬追尿素5—7kg,灌浆期应注意防治蚜虫。 (四)高优503 1、品种来源:从河北省引进,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在河南省新乡市、濮阳市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2、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幼苗壮、分蘖强,株高85—90cm,茎秆弹性好,叶片上冲,粒角质,千粒重40g,表现抗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在豫北地区一般亩产400—550公斤。 3、品质状况:容重828克左右,蛋白质含量16.5%,湿面筋含量34%,沉降值46.4ml,吸水率59%,面团形成时间5.8分,稳定时间13分,评价值64,面包体积715cm3,面包评分87.6,属优质面包小麦。 4、栽培技术:可在黄淮麦区早茬示范种植。该品种分蘖力强,播量不宜过大,适播期10月1日—10日,播量应掌握在5—7公斤为宜;亩施粗肥3—5方,碳铵50—60kg或尿素35公斤,磷肥25公斤,春节前适追肥,拔节后一般不再追肥,以防贪青晚熟。 (五)济南17 原代号92414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临汾5064为母本,鲁麦13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4月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47%),亩穗数可达60万,属多穗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长势和长相好;株高75厘米左右,秆强抗倒;中早熟(较鲁麦14号早熟2天),熟相好;穗纺缍型,穗粒数30—50粒,顶芒,白壳,白粒,角质,千粒重38—42克。据多年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15%左右(1978年测定17.8%),湿面筋33.5%—39.7%,沉降值39.8—54.7ml,面团稳定时间9—28min,面包体积800—950ml。其综合品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优质小麦品质指标。可用其生产高档水饺、面包、面条(方

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扬麦12号等

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扬麦12号等 扬麦12号(原名扬95-76)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合作,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育成的携抗白粉病基因Pm2+6的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01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点:该品种春性,株高92cm左右,抗倒性较好。穗近纺锤形,长芒,白壳,大穗大粒,每穗38粒左右。红粒,半角质,千粒重为40g左右,容重每升780g以上。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每667m230~34万穗。产量三要素协调。中早熟,熟期与扬麦158相当,后期灌浆快,熟相较好。 主要特点:(1)高产稳产。在鉴定圃中表现突出,平均667m2产430.Okg,比扬麦158增产8.2%;品比圃中平均667m2产440.Okg,比扬麦158增产7.3%。1996~2000年参加全国南方大区区试、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区试和生产试验:1996~1997年度较对照鄂恩l号增产16.1%,较扬麦158增产3.4%;1997~1998年度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82%;1999~2000年度生产试验中在江苏、安徽、浙江、湖北7个试点均表现比对照增产,增幅为0.51%~10.772。在长江中下游麦区范围内多年多点试验,无论丰年还是灾年均比对照增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2)抗性强。高抗白粉病,分子标记检测携抗白粉病基因Pm2+6;中抗赤霉病,耐寒性好于扬麦158,耐肥、抗倒性较好。(3)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与扬麦158相仿,适宜制作面条、馒头等蒸煮类食品。(4)易栽培。适播期范围宽,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易争足穗,克服了扬麦158穗数偏少的缺点,生产上好种易管。 适用范围:适宜于长江中下游麦区作为扬麦158的替代品种推广种植,尤其适应于白粉病重发及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土传病毒重发田块不宜种植。 栽培要点:(1)适期播种,优化群体起点:在江苏淮南麦区适期播种范围为10月20日至11月5日,过早播种,易发生冻害。中等以上肥力田块,适期早播,每667m2基本苗15万左右为宜;缺肥田、迟播,基本苗相应增加。(2)合理运筹肥料,协调群体生长:在中等地力上栽培,667m2产400kg以上,一般需667m2施纯氮18kg左右,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促、中控、后攻的原则。缺磷缺钾的土壤需增施磷、钾肥。(3)防治病、虫、萆害:在秋播及早春阶段搞好化除,以控制杂草滋生危害。因高抗至中抗白粉病,一般不需用药防治。根据病虫测报,及时做好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高产、抗病、优质、早熟小麦新品种扬麦11号 扬麦11号(原名扬96G25)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与南京农业大

有关河南省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报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吴高杰 学号:10014040 关于河南省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实习时间:2010年3月7日 实习地点:偃师市大口种子推广站 实习主要内容:调查河南小麦生产状况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近几年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我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小麦总产、单产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为了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作用,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和利用品种,我们在今年全省小麦品种考察的基础上,提出2009年全省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供各地选择和利用小麦品种时参考。 一、品种利用情况 据十八个市种子部门汇总统计,全省在生产上利用的品种有92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7个,超过1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5个,超过5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6个。 (一)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的品种 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的品种依次是:矮抗58面积1325.0万亩,比去年增加560万亩,增幅73.2%;郑麦9023面积709万亩,比去年减少238万亩,减幅25.2%;豫麦49-198(含豫麦49)面积676万亩,比去年增加109万亩,增幅19.2%;周麦18面积626万亩,比去年减少220万亩,减幅26.0%;郑麦366面积552万亩,比去年增加384万亩,增幅228.8%;西农979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增幅149%。 (二)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 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依次是:周麦16面积438万亩,比去年减少15万亩,减幅3.3%;众麦1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增幅56.9%;偃展4110面积271万亩,比去年减少12万亩,减幅4.3%;新麦18面积230万亩,比去年减少275万亩,减幅54.4%;新麦19面积219万亩,比去年增加57

高产稳产耐高温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

高产稳产耐高温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矮抗58/周麦16//洛麦21。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独家拥有知识产权。该品种201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15),2018年7月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品种权号:CNA20150391.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30~230.9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春季生长稳健,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型适中,旗叶小、上冲,穗下节长,穗层整齐,长相清秀;株高适中(76~84cm),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较强;纺锤型穗,长芒,结实性好,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根系活力强,后期叶功能好,耐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41.2~42.2万,穗粒数30.6~32.6粒,千粒重48.5~50.3g。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河南省水地冬水C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亩产584.8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54%,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014-2015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0点汇总,8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80%,平均亩产528.2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

5.49%,不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5位。 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3公斤,15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93.3%,比对照周麦18增产5.9%,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 抗病鉴定:2013~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中感-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4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含量14.3%,容重792g/L,湿面筋含量28.4%,降落数值391,吸水量63mL/100g,形成时间2.9min,稳定时间1.8min,弱化度201F.U,出粉率68.4%,沉淀指数58mL,硬度64 HI,白度70.6%;2015 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含量14.4%,容重808g/L,湿面筋含量29.6%,降落数值406S,吸水量61.8mL/100g,形成时间3min,稳定时间3.7min,弱化度109F.U,出粉率73.1%,沉淀指数64mL,硬度63HI,白度74%。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播期播量:10月5~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8~10日。高肥力地块亩播量7~8kg,中低肥力可适当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kg播量为宜。6~7寸等行距种植。 (3)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亩施肥量,纯氮12kg,五氧化

山东目前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及其优缺点

山东目前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及其优缺点 文章摘要粮食安全保障是我国社会经济能否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山东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山东省的气候、土壤适合优质小麦生产。 关键词小麦山东品种栽培 一、山东省气候条件 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我国小麦品质区划研究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山东省的气候、土壤适合优质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 二、山东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及特性 山东省的小麦以优质专用为目标,主要集中在这两类小麦上。现将部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介绍如下: 强筋类品种: 1.济麦20号(原代号955159)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2003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9号。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11。2004和2005年均被农业部列为主推品种。 (1)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半匍匐,苗色深绿,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2000-2002年两年山东省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102.7万个,亩有效穗44.0万穗,成穗率42.8%;生育期237天,熟相中等;株高76.8厘米,穗粒数33粒,千粒重38.6克,容重781.1克/升。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耳紫色,旗叶中长、挺直。抽穗后,茎、叶、穗蜡质重。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抗倒伏性中等。经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高抗叶锈病,感白粉病。(2)产量表现 2000-2002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7.05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减产0.78%,2002-2003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3.37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8.69%。 (3)品质性状 2003年生产试验,山东省种子站统一取样,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结果:粗蛋白含量13.23%,湿面筋29.3%,沉降值37.1ml,吸水率58.4%,形成时间8分钟,稳定时间14.9分钟,软化度30FU。 2003年国家黄淮北片区试,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混样分析,粗蛋白含量14.25%,湿面筋含量31.6%,沉降值54.2 ml,面团吸水率56.4%,形成时间4.9 分钟,稳定时间28.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86BU,拉伸面积126cm2。 (4)栽培技术要点 在全省中、高肥水条件下作为强筋类小麦品种推广利用。适宜肥沃的棕壤、褐土、砂姜黑土及土质粘重的潮土(淤土)种植;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早播,最佳播期范围为9月28日-10月15日。鲁西北及鲁北地区适播期9月28日-10月8日;鲁西南和鲁南地区可适当晚播,以10月5-15日为宜。每亩基本苗10-15万,越冬时合理群体为计划亩穗数的1.4-1.6倍,最终成穗38-42万。施足基肥,浇好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藁城8901”、“豫麦34”、“高优503”、“济南17”、“野猫”、“格来尼”和“辽春10号”、“小偃54”、“烟农15”、“烟农19”、“滋麦12”、“皖麦33”、“皖麦38”和“中优9507”等。具体如下: (1)“藁城8901”: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8901”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8901”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8901”品质低于“豫麦34”。 (2)“豫麦34”: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高优503”: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郑州9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济南1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是山东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深受广东一些面粉厂的欢迎。 (6)“小偃54”:属于硬质冬小麦,是前几年河南省的优质小麦中质量最好的。近年来,品种退化,品质有所降低,该品种亩产相对较低,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几年急剧减少。

鲁原502小麦品种介绍

鲁原502小麦品种介绍 鲁原502小麦品种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一、选育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6三、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中南部高水肥地块种植。四、品种来源:9940168/济麦19五、亩产量:524千克2008~2009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8.7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9.7%;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7.1 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10.6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0 千克,比对照石4185增产9.2%。 六、品种特点鲁原502小麦品种的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分蘖力强。区试田间试验记载冬季抗寒性好。亩成穗数中等,对肥力敏感,高肥水地亩成穗数多,肥力降低,亩成穗数下降明显。株高76厘米,株型偏散,旗叶宽大,上冲。茎秆粗壮、蜡质较多,抗倒性较好。穗较长,小穗排列稀,穗层不齐。成熟落黄中等。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欠饱满。亩穗数39.6万穗、穗粒数36.8粒、千粒重43.7克。抗寒性鉴定:抗寒性较差。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2009年、2010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794克/升、774克/升,硬度指数67.2(2009年),蛋白质含量13.14%、13.01%;面粉湿面筋含量29.9%、28.1%,沉降值28.5毫升、27毫升,吸水率62.9%、59.6%,稳定时间5分钟、4.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36E.U、296E.U,延伸性106毫米、119毫米,拉伸面积35平方厘米、50平方厘米。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2日来源: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 “藁城8901 ”、 “豫麦34 ”、 “高优503 ”、 “济南17 ”、 “野猫 ”、 “格来尼

”和 “辽春10号 ”、 “小偃54 ”、 “烟农15 ”、 “烟农19 ”、“滋麦12 ”、 “皖麦33 ”、 “皖麦38 ”和 “中优9507 ”等。具体如下: (1) “藁城8901 ”: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8901

”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 “8901 ”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 “8901 ”品质低于 “豫麦34 ”。 (2) “豫麦34 ”: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 “高优503 ”: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 “郑州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

2018-2019年度河南省种子协会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汇总结果(

组别序 号 品种名称 比CK 晚熟 (天) 亩产 (kg) 比CK 增减 (%) 增产 点数 增产 点率 (%) 严重 倒伏 点率 (%) 总 位 次 条 锈 病 叶 锈 病 白 粉 病 纹 枯 病 赤 霉 病 南部组1瑞泽918-1.0 464.0 11.2 7100.0 0.0 1MR MR MR MS HS 南部组2偃高162 1.0 463.2 11.0 7100.0 0.0 2MR HR MR MS HS 南部组3丰皇98 2.1 461.7 10.7 7 100.0 0.0 3MR MS MS MS HS 南部组4联邦6号 2.4 454.6 9.0 685.7 0.0 4MR MR MR MS HS 南部组5方麦1660.6 453.7 8.8 571.4 0.0 5MS HR MS MS HS 南部组6硕麦9号 1.1 448.4 7.5 571.4 0.0 6MS MR MR MS HS 南部组7裕麦168 1.1 447.2 7.2 571.4 0.0 7MR HR MR HR MS 南部组8漯丰916-1.3 445.3 6.7 685.7 0.0 8HS MS MR MS HS 南部组9中植09140.6 439.6 5.4 685.7 0.0 9MR MR MR HS HS 南部组10西农132 1.7 434.3 4.1 342.9 0.0 10MR HR MR MR MS 南部组11西农66 2.1 431.9 3.5 685.7 0.0 11MR HR MR MS HS 南部组12天民1860.9 431.3 3.4 571.4 0.0 12HS MS MS MS HS 南部组13信麦2180.0 426.2 2.2 571.4 0.0 13MS MS MS MS HS 南部组14泛育麦27 2.1 423.7 1.6 457.1 0.0 14MS MS MR HR MS 南部组15春华999 1.6 423.1 1.4 457.1 0.0 15MS MS MS MS MS 南部组1609(24)3- 1-4 0.6 422.0 1.2 457.1 0.0 16MS HR MS MS HS 南部组17保群1050.4 418.0 0.2 457.1 0.0 17MR MR MR MS HS 南部组18赛德麦6040.4 417.6 0.1 342.9 0.0 18MS MR MR MR HS 南部组19先麦160.1 416.9 -0.1 457.1 0.0 19MS MR MR MS MS 南部组20仁麦36 2.9 415.1 -0.5 342.9 0.0 20MR HR MR MS HS 南部组21金粒829-0.4 412.9 -1.0 457.1 0.0 21MR HR MS MR MS 南部组22连麦5号0.1 411.9 -1.3 457.1 0.0 22MR HR MS HR MS 南部组23西农151 2.3 410.8 -1.5 342.9 0.0 23MR HR MR MS HS 南部组24封育麦6号0.3 409.8 -1.8 342.9 0.0 24MS MS MR MS HS 南部组25濮麦137 2.0 407.1 -2.4 342.9 0.0 25MS MS MR MS HS 南部组26森科506 2.7 406.6 -2.5 457.1 0.0 26MR HR MS MS HS

山东省2013年小麦等农作物审定文件

附件1 山东省第四十八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介绍 ——主要农作物品种 一、小麦(4个) 1.鑫麦296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3046号。 育种者: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935031为母本,鲁麦23号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株型半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与济麦22相当;株高76.0厘米,亩最大分蘖103.5万,亩有效穗42.0万,分蘖成穗率40.6%;穗型长方,穗粒数38.8粒,千粒重40.2克,容重795.3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中等、硬质。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抗病鉴定结果:中

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感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越冬抗寒性中等。两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6%,湿面筋35.7%,沉淀值34.3ml,吸水率65.5ml/100g,稳定时间2.9min,面粉白度74.7。 产量表现:在2010~2012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87.25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5.52%;2012~2013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99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5.1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每亩基本苗15~18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2.山农2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13047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银兴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从创建的Ta1(Ms2)小麦轮选群体中选择可育株,多代选择育成。 特征特性:偏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株型稍松散,穗层不齐,抗倒性中等,熟相好。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与济麦22相当;株高75.4厘米,亩最大分蘖103.4万,亩有效穗43.8万,分蘖成穗率42.4%;穗型纺锤,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1.3克,容重788.4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抗病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越冬抗寒性好。两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3.1%,湿面筋34.6%,沉淀值36.4ml,吸水率66.0ml/100g,稳定时间4.9min,面粉白度76.6。 产量表现:在2009~2011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81.08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

强筋小麦品种简介

龙麦30(龙97-7146)品种名称: 龙麦30(龙97-7146) 审定编号: 蒙认麦2006001号,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04001。 品种来源: 海拉尔农垦(集团)农牧业管理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小麦室,以龙90—05098为母本,龙90—06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幼苗直立,生长慢。植株:株高85—90cm,秆强,分蘖及成穗能力强。穗:纺锤型穗,长芒,穗层整齐。籽粒:红色,子粒饱满,角质粒,千粒重在35—38g左右。品质: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4.4%,沉降值47.33ml,吸水率62.0%,面团稳定时间1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77.3EU,延伸性19.6cm,降落值310S,面包体积780ml,面包评分76.5。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内蒙古东部旱作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3.69kg/亩,比对照龙麦26增产12.24%,平均生育期89天,比对照龙麦26早4天。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42—45万株/亩;一般施纯N 4—5kg/亩,纯P2O5 4—5kg/亩,纯K2O 2—3kg/亩较为适宜。N肥的追肥方式以2/3作底肥,1/3作种肥和后期叶面追施。 种植区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种植。 师栾02-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16 品种名称:师栾02-1 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 品种来源:9411/9430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6.88%,湿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积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5分、92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减产1.2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0万~15万苗,后期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 9369洲元.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 选育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

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 本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抗逆性与抗病性可因地制宜进行必要的记载。其中耐湿性、落粒性、穗发芽、黑胚率、赤霉病为长江上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南片麦区记载项目;越冬而百分率为黄淮北片麦区、北部冬麦区记载项目。其他麦区如有上述问题时,亦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目内的特殊情况,也要补充记载。 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两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 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需要数量化。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沿用三级制的一些性状,为了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 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由匐匍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抗病性由强到弱;熟相由好到差;壳色、粒色由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瘪。 生育期、株高、生育动态、每穗粒数、千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 株高、有效分蘖和越冬百分率,统一略去小数点后的数字。 一、田间记载 (一)物候期 1、出苗期:全区的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时为出苗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剑叶,或棍棒型 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即为抽穗期。 3、成熟期: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时为成熟的日期。 4、全生育期:冬麦区为播种至成熟的日数(播后造墒的注明出苗期),春麦区为出苗至成熟的日数。

(二)形态特征 1、幼苗习性: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 (1)匍匐 (3)半匍匐 (5)直立 2、株高: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2)顶芒穗项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 (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 (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型穗子两头尖,中部销大。 (2)椭圆型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 (3)长方型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 (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 状。 (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两级,分别1、5表示。 (1)白壳(包括淡黄色)。 (2)红壳(包括淡红色)。 (三)生育动态 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调查生育动态。 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在小区内选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条播查全行基本苗,并选两个出苗均匀的重复,每重复定一个一米样段。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数有效穗数,方法与要求同基本苗。

2016-2017年云南省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2016-2017年云南省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省内外各育种单位新育成或引进的小麦品种在我省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我省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农作物品种(小麦)区域试验技术规程》,制定本年度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 本年度试验设田麦、地麦各一组。 二、组织形式 1、试验主持单位:云南省种子管理站。 2、承试单位(见表1) 三、参试品种和参试单位(见表2-表7) 四、试验设计 1,区域试验:试验采用实名滚动方式进行。本年度参试品种分别来自上年度各组区域试验推荐品种、省内外各育种单位新育成或引进的小麦品种。参试品种随机区组排列(TMJ-I区域面积测量仪),重复三次,小区面积10平方米,全区收获计产,田麦组、地麦组均以云麦56作为统一对照。小区长方形,小区长边应与试验田实际肥力梯度方向平行。试验地四周设置保护行,保护行宽1米以上。区组间、小区间及小区与保护行间留操作道。区组间走道宽以50厘米为宜,区组内小区间、小区与保护行间走道宽以40厘米为宜。 2,生产试验:试验采用实名方式进行。参试种来自上年度区域试验保留品种。参试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00平方米,全区收获, 田麦组、地麦组均以云麦56作为统一对照。在两块田或以上进行的,每一田块均需设置对照品种,试验品种与同一田块对照品种比较。 五、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指定单位

1,抗病鉴定:由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承担。 2,品质分析:由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承担。 六、记载项目和标准(可从“云南农业信息网→农业资讯→行业资讯→种子管理栏目”自行下载。 七、试验要求 1,各试验承担单位要确定有工作责任心的专人负责搞好试验工作,严格观察记载,认真统计汇总,及时报送试验总结。 2,供种。供种单位要按照试验方案规定的参试品种(含对照)提供以下用种。 (1)对照用种:每试点每个对照品种供种量1千克,田、地麦组对照统一由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提供。供种单位于9月底前将种子寄送到各试验承担单位。对照用种要求用布袋或编织袋包装完好,附有内外标签,并注明品种名称、供种单位及种子发芽率、千粒重等试验数据。相关费用由主持单位补助。 (2)试验用种:包括区域试验用种和生产试验用种,由各参试单位提供。区域试验用种每试点每品种供种量1千克,生产试验用种每试点每品种供种量3千克。供种单位于9月底前将种子分别寄送到各承试单位。试验用种要求用布袋或编织袋包装完好,附有内外标签,并注明品种名称、供种单位及种子发芽率、千粒重等试验数据。各承试单位播种前应对试验用种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各参试单位或试验主持单位联系解决。 (3)抗病鉴定用种: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第一年同时进行抗病鉴定。试验用种由各参试单位提供。供种单位于9月底前将种子(每品种0.5千克)寄送到试验主持单位统一组织人工接种条锈病鉴定。鉴定用种要求用布袋或编织袋包装完好,附有内外标签,并注明品种名称、供种单位。 (4)品质分析用种:由相应试点提供。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第一年同时进行品质分析,田麦组由临沧市农科所、大理州农科所及德宏州农科所供样,地麦组由蒙自县种子管理站、会泽县农业技术中心及易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供样。要求适时取样、晾晒、脱粒和保管,确保品质分析种子质量。以90-95%的籽粒黄熟为适宜的样品收获时期,要求成熟一个收一个。试验结束后,每品种(要求含水量≤13.5%)称取2千克(包括对照种),于2017年6月10日前邮寄到试验主持单位指定的品质测试单位。测试费用由主持单位统一

2019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附件 2015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一、主推技术(53项) (一)小麦技术(6项) 1.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2.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3.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4.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5.小麦深松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 6.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省肥高产高效技术 (二)玉米技术(5项) 1.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2.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3.夏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4.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 5.夏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三)水稻技术(2项) 1.水稻盘育机插秧技术 2.水稻旱育稀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四)大豆技术(1项) 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五)花生技术(3项)

1.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2.花生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 3.夏直播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六)棉花技术(3项) 1.棉花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 2.抗虫棉超高产栽培技术 3.棉田套作高效种植技术 (七)蔬菜技术(10项) 1.蔬菜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 2.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3.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和肥料化利用关键技术 4.早春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覆盖栽培技术 5.葱、姜、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6.韭菜优质安全栽培关键技术 7.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技术 8.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 9.食用菌夏季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10.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八)果茶技术(10项) 1.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技术 2.果园壁蜂授粉技术 3.甜樱桃防霜避雨栽培技术

4.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 5.甜樱桃矮化栽培技术 6.名优桃品质提升技术 7.苹果氮肥总量控制追肥后移技术 8.茶树越冬防护技术 9.名优茶生产加工技术 10.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九)其他技术(11项)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新型包膜控释肥施用技术 3.水肥一体化技术 4.园艺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5.玉米“一防双减”技术 6.农田节水与旱作农业技术 7.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8.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 9.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10.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 11.菜田土壤消毒技术 (十)应急技术(2项) 1.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