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meigaoyisheng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meigaoyisheng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meigaoyisheng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meigaoyisheng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补体C4的浓度。

1.1包装规格

a)试剂1:1×50ml,试剂2:1×10ml;

b) 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c) 试剂1:4×50ml,试剂2:4×10ml;

d)试剂1:2×200ml ,试剂2:2×40ml;

e) 试剂1:12×20ml,试剂2:12×4ml;

f) 试剂1:1×25ml,试剂2:1×5ml;

g)试剂1:2×45ml,试剂2:2×9ml。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1主要组份:

Tris缓冲液(pH 6.0-9.0) 12mmol/L

试剂2主要组份:

抗人C4抗血清适量

2.1 外观和性状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1.2 试剂1应为无色透明溶液;试剂2应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

2.2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3 试剂空白

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3。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60 mg/d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25。

2.5 准确性

回收率,应在80%~120% 范围内。

2.6 重复性

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5%。

2.7 线性

2.7.1 在[2.0,80.0]mg/dl范围内,线性回归的确定系数应不低于0.990;

2.7.2[15,80.0]mg/dl范围内,相对偏差≤15%;[2,15)mg/dl范围内,绝对偏差≤2mg/dl。

2.8 批间差

对同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偏差<10%

2.9 稳定性

该产品在2℃~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18个月,取效期末的产品进行检测,应符合2.1、2.2、2.3、2.4、2.5、2.6、2.7之规定。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免疫比浊法绘制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本小组检测的为IgG样品) 二、实验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原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反应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敏感性。影响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2.免疫比浊法:合适比例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PEG作用下形成微粒,使样品浊度发生变化。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根据光的强度改变可测得微粒浓度。 分类:①透射比浊法(Transmission tubidimetry)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过量),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特点)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时间较长。②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光线通过检测溶液时,被其中所含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折射而部分偏转,产生散射光,其强度与复合物的数量和散射夹角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特点)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采用透射法。 3.聚乙二醇PEG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3~4%的聚乙二醇,可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靠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三、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PEG],试剂2[羊抗人IgA, IgG])(1管/每组)免疫球蛋白A, G(IgA,IgG)校准品,蒸馏水,血清样本(1管)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四、实验步骤 1.在7个EP管中各加250μL IgG试剂1(PEG)。 2.7管分别加入蒸馏水、校准品原液、1:2校准品、1:4校准品、1:8校准品、1:16校准品、样本各2μL。 3.混匀后37℃水浴5min。 4.7管各加入85μL IgG试剂2(羊抗人IgG)。 5.混匀后37℃水浴10min。 6.分别吸取200μL至96孔酶标板中,用酶标仪在700nm处读取OD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2.标准曲线

17α—羟孕酮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mairui

1 性能指标 2.1外观和性状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包装标签应清晰,准确、牢固;Ra 组分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液体,无板结、无絮状物。Rb 和Rc 组分应为清澈透明的液体,无沉淀、无悬浮物、无絮状物; 校准品应为清澈透明液体,无沉淀、无悬浮物、无絮状物。分装瓶应为透明塑料管,盖有塑料外盖。 2.2装量 应不少于试剂的标示装量值。 2.3准确度 对具有溯源性的两个浓度水平的正确度控制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标定浓度的相对偏差在±10%范围内。 2.4最低检测限 应不大于0.05 ng/mL。 2.5线性 试剂盒在0.05 ng/mL ~30 ng/mL 区间内,其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0。 2.6重复性 变异系数CV 应≤ 5%。 2.7批间差 变异系数CV 应≤ 10%。 2.8校准品均一性 2.8.1校准品瓶内均一性 C0 的标准差(SD)应不大于0.05 ng/mL,C1 和C2 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0%。 2.8.2校准品瓶间均一性 C0 的标准差(SD)应不大于0.05 ng/mL,C1 和C2 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0%。

2.9生物安全性 使用国家权威管理机构认可的、且不低于我国法定用于血源筛查体外诊断试剂灵敏度的检测试剂,对校准品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I 型和HIV-II 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应为阴性。 2.10稳定性

2~8℃避光保存,试剂盒有效期为365 天。到有效期后90 天内的试剂盒应符合2.1、2.3、2.4、2.5、2.6、2.8 的要求。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补体C4的浓度。 1.1规格 试剂1:1×60mL,试剂2:1×12mL; 试剂1:1×60mL,试剂2:1×15mL; 试剂1:1×60mL,试剂2:1×20mL; 试剂1:3×40mL,试剂2:3×20mL; 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试剂1:1×45mL,试剂2:1×9mL; 试剂1:1×5L,试剂2:1×1L; 试剂1:2×5L,试剂2:1×2L。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1主要组分: 试剂2主要组分: 2.1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2 外观 试剂1应为无色或浅色液体,试剂2应为无色或浅色液体。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3 试剂空白 在340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1.7。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40mg/d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06。 2.5 准确度 参照EP9-A2的方法,用比对试剂盒同时测试40例线性区间内的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其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每个浓度点在[1,10)mg/m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1.2mg/mL;[10,80]mg/m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2%。 2.6 重复性 批内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10%。 2.7 线性 2.7.1在[1,80] mg/dL 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 2.7.2[1,9.6)mg/d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1.2 mg/dL;[9.6,80]mg/d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2%。 2.8 批间差 对同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极差≤12%。 2.9 空白限 空白限为0.51mg/dL。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附录ⅨK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本法系采用免疫溶血反应作指示系统,根据供试品消耗补体所反映出的溶血率变化,测定供试品的抗补体活性。 试剂(1)镁-钙贮备液取氯化钙1.103g、氯化镁(MgCl2·6H2O)5.08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ml。 (2)巴比妥缓冲液贮备液取氯化钠41.5g、巴比妥钠5.1g,加水800ml溶解。用1mol/L 盐酸溶液调pH值至7.3,加镁-钙贮备液2.5ml,加水稀释至1000ml,用0.22μm膜滤过,4℃保存备用。 (3)明胶巴比妥缓冲液(GVB)取明胶0.625g,加水30ml煮沸使溶解,加巴比妥缓冲液贮备液100ml,再加水稀释至500ml,新鲜制备,当天使用。 (4)阿氏液(Alsever’s液)取枸橼酸0.5g、枸橼酸钠8.0g、葡萄糖20.5g、氯化钠4.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pH6.2左右)。根据一次采羊血需要量将该溶液分装于采血瓶中,116℃蒸汽灭菌10分钟(灭菌后,尽快释放蒸汽)。放冷后置4℃冰箱保存备用。 (5)绵羊红细胞由绵羊颈静脉无菌采集全血适量,与等体积的阿氏液混合,无菌分装,4℃保存一周后方可使用。 (6)溶血素兔抗羊红细胞血清。 (7)豚鼠血清(补体)取10只以上豚鼠血清,混合,4℃离心除去血细胞,分装,-70℃保存,也可冻干保存。豚鼠血清每1ml中的补体总活性应不低于100CH50。 5%羊红细胞悬液制备取绵羊红细胞适量,用明胶巴比妥缓冲液至少洗3次后,悬浮于适量明胶巴比妥缓冲液中。取0.2ml红细胞悬液,加至2.8ml水中,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A)在波长541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下列公式,将该溶液的吸光度调节至0.62±0.01(每1ml红细胞悬液含红细胞1×109个)。 V f = V i×A ———— 0.62 式中Vi 为稀释前红细胞悬液体积,ml; A为稀释前红细胞溶解液吸光度; V f为稀释后红细胞悬液体积,ml。 溶血素滴定按表1稀释溶血素。从1∶75稀释的溶血素开始,1.0ml不同稀释度的溶血素分别与5%羊红细胞悬液1.0ml混合,37℃放置30分钟后,取0.2ml,加明胶巴比妥缓冲液1.10ml,稀释的豚鼠补体溶液(如150倍稀释补体)0.2ml,37℃放置60分钟后,以每分钟2000转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 A)于波长541nm处测定各管吸光度。每个稀释度做2管。同时再做3管未溶血对照管(明胶巴比妥缓冲液1.4ml,加5%羊红细胞悬液0.1ml),3管全溶血管(水1.4ml加5%羊红细胞0.1ml),同法操作。按下式计算各管溶血率(Y),以Y值为纵坐标,以不同溶血素稀释度为横坐标作图,从而确定敏化羊红细胞所用的溶血素的稀释度。选择增加溶血素的量也不影响Y值的溶血素的稀释度,为每1ml含1个最小溶血单位(即每1ml含1MHU)。最大溶血率应在

甘胆酸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baiding

甘胆酸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甘胆酸的含量。 1.1规格 校准品(选配):1×1mL; 质控品(选配):1×1mL。 1.2组成

注:校准品靶值、质控品质控范围详见包装标签。 2.1 外观 2.1.1试剂1: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无浑浊,无未溶解物。 2.1.2试剂2:乳白色液体。 2.1.3校准品: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4质控品: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1.5包装外观应整洁,标签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1.5。 2.4 分析灵敏度 样本浓度为20 mg/L时,△A≥0.003。

2.5 线性区间 在[0.7,8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测试浓度在[0.7,10] mg/L时,绝对偏差不超过±1.0 mg/L,测试浓度在(10,80] mg/L时,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 批內精密度 用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测试试剂盒,各重复测试10次,其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2.6.2批间差 用样本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每个批次测试3次,其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 2.7 准确度 回收率在85%-115%范围内。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检测结果在质控范围内。 2.9 瓶内均匀性 校准品和质控品瓶内均匀性(CV)应不大于10%。 2.10 量值溯源 校准品量值溯源至公司内部工作校准品,并与北京世纪沃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甘胆酸测试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比对验证。 2.11 稳定性 2.11.1校准品开瓶稳定性

第三章 补体系统

第三章补体系统 学习指导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新鲜血清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它包括多种因子,故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由补体组分的11种蛋白质、旁路途径组分、攻膜复合体及调节因子等近30多种不同的血清蛋白所组成。参与经典途径的补体组分用“C”表示,分别称为C1、C2……C9。其中Cl由C1q、C1r、C1s三个亚单位组成。参与替代途径的组分和调节因子中某些成分以大写英文字母或英文缩写符号表示,如B、D、P因子及CR等。补体激活后在其代号或数字上方加一横线,如C 1、C 3、B等。裂解后产生的碎片,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如C3a、C3b等。血清中补体蛋白约占血清球蛋白的10%,含量相对稳定,化学成份为糖蛋白,多数是β球蛋白,少数是γ和α球蛋白。补体的性质很不稳定,许多理化因素均可破坏补体,因此在使用补体时应采用新鲜血清。 二、补体系统的活化 补体系统在体液中以非活性状态存在,当其被激活物激活后,发生连锁的酶促反应,表现出其生物活性。补体有两条激活途径:①经典途径②替代途径。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抗原抗体(IgG1、IgG2、IgG3、IgM)复合物。参加成分是C1到C9各组分。激活过程分识别、活化和膜攻击三个阶段。替代途径激活时没有Cl、C2、及C4参加,C3首先被活化,然后完成C5~C9激活的连锁反应,故又称旁路途径或C3途径。本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是脂多糖、酵母多糖及凝集的IgA、IgG4等。参与成分主要是C3、B因子、D因子和P因子,以及攻膜复合体组分。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见表3一1)。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其主要作用如下:①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另外,革兰阴性细菌脂多糖是良好的旁路途径激活物,这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导致自身细胞的溶解破坏。②促进中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地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如RNA肿瘤病毒等。③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以C3b/C4b为中间“桥梁”,通过其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菌及其它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通过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其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C4b后,若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结合,则可以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容易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称为免疫粘附作用。④炎症介质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3a、C5a、C5b67,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 四、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及其作用(见表3—2) 补体系统激活时对机体既有保护作用,又可产生损伤作用,正常情况下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控制补体的激活,以防止补体过度消耗和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表3—2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调节因子作用 Cl酯酶抑制物(C1INH) 抑制C1酯酶活性 C4结合蛋白(C4bP) 抑制C4b与C2b的结合 H因子(C3b灭活促进因子) 促进I因子对C3b的灭活或从C3bBb置换Bb,限制C3bBb的形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Mediated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 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 Assays of Complement 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1.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黏附试验。 2.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是 A.37℃、30min B.4℃、30min C.37℃、15min D.40℃、30min E.56℃、30min 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 A.C5b6789 B.C4b2a3b C.C4b2b D.C3bBb E.C3b4b 3. 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 A.CH试验 B.CDC试验 C.溶血空斑试验 D.ADCC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 A.马血清 B.绵羊新鲜血清 C.豚鼠新鲜血清 D.大白鼠新鲜血清 E.山羊新鲜血清

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 A.CDC式验 B.CH50试验 C.血清C3含量测定 D.血清Cl含量测定 E.C4溶血活性试验 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A.Mg2+离子 B.Ca2+离子 C.zn2+离子 D.Fe3+离子 E.P3+离子 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A.C1 B.C2 C.C4 D.C5 E.C3 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 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 A.CHs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抗补体试验 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激活物是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细菌脂多糖 E、酵母多糖 11.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低的是 A.C1q B. C5aR C. C1rR D.Df E.C1INH 12.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 A.C1 B.C2 C.C3

北京联众泰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结构组成: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ACTH-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见下表: 预期用途: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1.0pg/mL。 2.3 准确度 将已知浓度的ACTH标准溶液加入到血清中,其回收率应在(85%~115%)范围内。 2.4 线性 在[3.00,2000.0]p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重复性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差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测定高、低两个水平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7 溯源性 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定标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定标品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铁蛋白(FER)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sainuopu

铁蛋白(FER)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中的铁蛋白的含量。 1.1试剂盒包装规格 试剂1:1×20ml,试剂2:1×10ml;试剂1:2×36ml,试剂2:2×18ml; 试剂1:1×400ml,试剂2:1×200ml。 校准品(可选):4×0.5ml(四水平),4×1ml(四水平)。 1.2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 液体双试剂:试剂1无色澄清液体;试剂2 乳白色悬浊液。 校准品:浅黄至棕红色液体。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37℃、66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2.0。 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浓度为400ng/ml样本时,吸光度变化绝对值(|ΔA|)应不小于0.03。2.5 线性范围 在(6,450)n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6,在(50,450)ng/ml 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大于±15%,(6,50]ng/m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大于±7.5ng/ml。 2.6 重复性 重复测试两份高低浓度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7 批间差 不同批号试剂测试同一份样本,测定结果的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 2.8 准确度 相对偏差: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9 校准品溯源性 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校准品溯源至NIBSC生产的有证参考物质(WHO 94/572)。

2.10 稳定性 效期稳定性:试剂盒在2℃~8℃下有效期为12个月。取失效期的试剂盒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满足2.3、2.4、2.5、2.6、2.8的要求。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四章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19世纪人们在新鲜免疫血清中加入相应的细菌,无论进行体内或体外实验,均可以发现细菌的溶解,称之为免疫溶菌现象,如将免疫血清加热60℃,30min则可丧失溶菌能力。证明免疫血清中含有二种物质与溶菌现象有关。一种对热稳定的抗体,另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称为补体,单独的抗体或补体均不能引起细菌的溶解现象。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补体分子的组分和理化性质 补体分子是分别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均为多糖蛋白,大多数电泳迁移率属α、γ球蛋白。 补体系统是由将近20多种血清蛋白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它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活化途径,其生物学意义不仅是抗体分子的辅助和增强因子,也具有独立的生物学作用,对机体的防御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以及免疫病理过程都发挥重要意义。 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其进行了统一命名, 分别以C1-C9命名。1981年对新发现的成分和因子也进行了统一命名。 如C1, C2, C3┅┅C9,其中C1又分为3个亚单位,分别为C1q, C1r, C1s。 1.每一分子的酶解片段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C3a; C3b。 2.具有酶活性的可在其上面划一横线,如C1。 3.对灭活的补体成分加i表示,如C2ai。 4.对具有酶活性的复合物则应用其片段表 5.补体系统的其他因子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 P因 子等。示,如C3转化酶,可以用C4b,2a表示。

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理化性质 补体成分分子量 (KD) 电泳区 带 血清含量 (μg/ml) 裂解 片段 产生部位 第一组 C1q C1r C1s 390 95 85 γ2 β α 70 35 35 小肠上皮细胞, 脾, 巨噬细胞 C2117 β130 C1aC 2b 巨噬细胞C3190 β11300 C3aC 3b C3cC 3d 巨噬细胞,肝 C4(A因 子) 180 β2430 C4aC 4b C4cC 4d 巨噬细胞,肝 C5190 β175 C5a, C5b 巨噬细胞C6128 β260 肝 C7120 β255 ? C8163 γ155 肝 C979 α200 肝 第二组B因子 D因子 P因子 95 25 220 β α γ2 240 2 25 Ba, Bb 巨噬细胞,肝 巨噬细胞,血小板 巨噬细胞 第三组C1INH C4bp I因子 H因子 S蛋白 105 1100 93 150 80 α β β α 180 250 50 400 500 噬细胞 噬细胞 噬细胞,细小板 血清中:C3含量最高1300μg/ml,其次为C4,S蛋白,H因子各约C3,含量的1/3,其他成分仅为C3的1/10以下。

免疫透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一、原理 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这一方法早于1959年Schultre和Schuick 等报道应用于血浆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导致浊度的改变,再进行透射比浊测定,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形成量的多少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的方法。在介质溶液中,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复合物,一定的条件包括:①对抗体的要求,作为体液或组织中蛋白质种类很多,若要快速特异检测,要求有单价特异抗体才能与抗原形成复合物。某一种蛋白质,有其特异抗体才能与该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行定量,若抗体不纯混杂有另一种或两种少量的抗体,这种免疫复合物就不是单一复合物而是大杂烩,结果偏高;②抗原抗体比例适当,因免疫复合物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合物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阶段是复合物交联成大的网格状结构;第三阶段是复合物聚合产生絮状沉淀。只有在抗原与抗体等价时即无过剩抗体,此时,复合物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平衡状态,其混浊程度达高峰。在抗体过量时,随抗原量的增加而复合物形成也增加,其测定只能在反应曲线的左侧进行(见图18-4);③一般要求溶液中有非离子性亲水多聚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如聚二乙醇6000等。溶液pH为6.5~8.0之间为宜。载脂蛋白有形成两性螺旋片(amphipathic helix)的特性,对脂质(特别是磷脂)有高度亲和力,与脂质结合后有时会掩盖抗原位点或构象改变,可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抗血清的特异反应。为此,载脂蛋白检测过程中有必要先暴露抗原位点,所用试剂有表面活性剂,尿素,盐酸胍和吐温等解离蛋白剂,或用四甲基脲脱脂或有机溶剂脱脂等暴露抗原决定簇等方法,血清脂蛋白颗粒中的载脂蛋白,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量;④抗原不能过量,因为抗原过量,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少,光散射或光吸收减少,检测结果反而偏低。

补体检测及其应用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球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成分,而是由补体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以及补体受体共同组成的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具有介导细胞溶解、调理吞噬、免疫黏附以及参与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免疫损伤等作用,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免疫效应和放大系统。 补体系统由30多种活性成分组成,按其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 ③结合补体片段或调节补体生物学效应的补体受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由于由于补体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复杂性,其命名较为复杂,一般有以下规律可循:参与补体经典邀活途径的固有成份,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命名为C1、C2、……C9,其中Cl由Clq、Clr、Cls三种亚单位组成;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l抑制物、C4结合蛋白和膜协同因子蛋白等;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Ci、C—3bB—b等;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或某些添加剂等理化因素均可能破坏补体。在0-10℃补体活性可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 min即被灭活,所以补体活性检测标本应尽快进行测定。 补体多为糖蛋白,且多属于B球蛋白,少数为7球蛋白或a球蛋白,其中Clq分子量最大,D因子最小。正常血清中补体各组分含量相差较大,以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二、补体活化途径 补体系统各组分通常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在某些活化物的作用下,补体各组分便产生连锁酶促反应,又称级联反应,才表现出生

免疫球蛋白M(IgM)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baiaotaikang

免疫球蛋白M(IgM)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该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的浓度。 1.1 产品规格

1.2组成成分 该试剂盒由试剂1(R1)、试剂2(R2)、校准品(选配)和质控品(选配)组成。 1.2.1试剂组成 试剂1:Tris缓冲液≥20.0mmol/L PEG6000 ≥2.5% 试剂2:羊抗人免疫球蛋白M抗体 1.2.2 校准品组成 牛血清 免疫球蛋白M抗原目标浓度:500mg/dL 该校准品为牛血清基质液体校准品 1.2.3 质控品组成 水平1: 牛血清 免疫球蛋白M抗原目标浓度:80mg/dL 水平2: 牛血清 免疫球蛋白M抗原目标浓度:160mg/dL 该质控品为牛血清基质液体质控品 2.1 外观 a) R1应为无色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b) R2应为无色至淡黄色溶液。

c) 校准品应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d)质控品应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2 净含量 液体组分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 2.3.1试剂空白吸光度 应不大于0.500。 2.4 分析灵敏度 IgM试剂盒测定浓度250mg/d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差值(ΔA)应不小于0.070。 2.5 准确度 测定参考物质,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超过±20%。 2.6 精密度 2.6.1重复性 变异系数应不大于5%。 2.6.2批间差 批间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10%。 2.7 线性 在[40,500]mg/dL范围内,IgM试剂盒的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0;在[40,200]范围内绝对偏差应不超过30mg/dL,在(200,500]范围内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 2.8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测定值在质控靶值范围内。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 我国对抗肿瘤中草药进行了大量筛选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了许多中草药具有抗癌作用,某些药物临床应用取得了与动物实验相一致的效果。随着对中药在机体内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在中医整体观的思想指导下,开始探讨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人按照肿瘤细胞增殖过程和药物作用机理,将抗癌中草药分为四型八类,四型为细胞毒型、调节代谢型、促免疫型和活血化瘀型;八类为作用于细胞周期类、破坏细胞膜类、抑制细胞呼吸类、调节癌细胞代谢类、调整整体代谢类、植物血凝素类、促特异性免疫类、促非特异免疫类。中药的分类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有价值的。从肿瘤免疫角度研究中药,研究最多的是补益扶正类中药,对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药及动物类药也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分述如下: 1、补益扶正类: 这类中药免疫作用有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变态反应的影响,肾上腺皮质及激素的影响,抗炎及调节作用,环核苷酸的影响。结合肿瘤免疫进行研究的这类中草药主要有人参、党参、黄芪、天冬、刺五加、补骨脂、女贞子、薏苡仁、枸

杞子、龟板、鳖甲、核桃树枝、冬虫夏草等。 人参、刺五加、女贞子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人参中分离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因子,称为Prostisol,这一成份含有多种人参甙,动物试验证明这种成份可促进宿主蛋白质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人参皂甙有抗癌作用,可使癌细胞逆转。肿瘤晚期病人或手术、放化疗后身体较虚弱的患者适当服用人参确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体质,但一定要辨证用药。 黄芪、女贞子可增强白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病毒性感染作用,黄芪在小白鼠体内可诱生干扰素。从黄芪中提取的一种多糖体注射小白鼠可使脾脏增大,浆细胞增生,有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材料证实,将病人淋巴细胞经黄芪、女贞子处理,则抑制淋巴细胞(Ts)的活性增强。党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如抗缺氧、抗放射损伤、抗低温等,调节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及机体免疫功能,对造血功能也有促进。 茯苓、猪苓多糖作为免疫促进剂应用于临床已证明具有提高

总甲状腺素(TT4)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lztk

总甲状腺素(TT4)测定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总甲状腺素(TT4)的含量。 1.1产品型号/规格:100人份/盒、200人份/盒。 1.2主要组成 试剂盒由磁分离试剂(M)、试剂a(Ra)、试剂b(Rb)和定标品(TT4-Cal)(选配)组成。组成及含量如下: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应为棕色含固体微粒的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无絮状物; 2.1.3 其它液体组分应澄清,无异物,沉淀物或絮状物; 2.1.4 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损、易识别。 2.2 空白限 应不大于0.420μg/dL 。 2.3 准确度 用T4国家标准品(150551)进行检测,实测值与理论值之比应在0.850-1.150之间。 2.4 线性 在[1.0,24.86]μg/d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应不小于0.9900。 2.5 精密度 2.5.1 分析内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浓度为(5.0±1.0μg/dL)和(20.0±4.0μg/d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8%。 2.5.2 批间精密度 在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检测浓度为(5.0±1.0μg/dL)和(20.0±4.0μg/dL)的样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2.6 特异性 2.6.1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测定浓度不低于500ng/mL的T3样品,其测定结果应不高于1.5μg/dL; 2.6.2 与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 测定浓度不低于50ng/mL的rT3样品,其测定结果应不高于1.5μg/dL。 2.7 效期末稳定性 本产品效期为15个月,试剂盒在2~8℃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3、2.4、2.5.1的要求。 2.8 溯源性 依据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校准品溯源至国家标准品(编号150551)。

血清补体C3测定

血清补体C3测定 1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原理 样品中补体C3与试剂中相应的抗体在溶液中相结合,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形成一定浊度。该浊度的高低在一定量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通过与同样处理的校准液比较,计算未知样品中的补体C3浓度。 3标本要求 3.1使用新鲜血清,不使用血浆. 3.2在采集血液后2h分离血清. 3.38h内不能及时测定血清可存放于2-80C冰箱保存,3天后测定的血清置―150C――200C 冰冻保存,但冰冻血清只能复融一次. 3.4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试剂

4.1本科使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限公司的试剂盒. (浙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384号 YZB/浙 2314-40-2014)4.1.1试剂盒组成如下: R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0mmol/L,聚乙二醇40g/L R2抗体试剂:羊抗人补体C3抗体适量,叠氮钠0.95g/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稳定剂,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和毒性,请勿直接接触皮肤及眼睛。一旦接触,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请勿吞服。 4.2 校准品:使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限公司提供的C3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迪迈

补体C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补体C4浓度。 1.1 包装规格 试剂1:1×30ml;试剂2:1×10ml 试剂1:2×30ml;试剂2:1×20ml 试剂1:1×60ml;试剂2:1×20ml 试剂1:3×80ml;试剂2:4×20ml 试剂1:4×60ml;试剂2:4×20ml 试剂1:2×60ml;试剂2:2×20ml 试剂1:2×30ml;试剂2:2×10ml 试剂1:6×60ml;试剂2:2×60ml 2.1 外观 试剂1、试剂2应澄清、无异物。 2.2 净含量 试剂的净含量不少于标称装量。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用生理盐水作为样本加入试剂测试时,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40A。 2.4 分析灵敏度 C4含量为0.6g/L时,测定吸光度差值的绝对值应>0.005△A。 2.5 线性区间 试剂(盒)线性在[0.05,1.2]g/L区间内: 2.5.1 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 2.5.2 [0.05,0.3]g/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0.1g/L;(0.3,1.2]g/L 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 重复性 用相同批号试剂盒测试两个水平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10%。 2.6.2 批间差 用3个不同批号试剂盒测试两个水平的样本,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应<10%。

2.7 准确度 与已上市的同类产品比对,用40个在[0.05,1.2]g/L区间内不同浓度的人源样本,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两组结果的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 [0.05,0.3]g/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0.1g/L;(0.3,1.2]g/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8 稳定性 试剂盒于2℃~8℃避光环境中密封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取到效期后的试剂检测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线性区间、重复性、准确度应分别符合2.3、2.4、2.5、2.6.1、2.7的要求。

免疫球蛋白G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baiding

免疫球蛋白G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 1.1产品型号 1×40mL 1×50mL 1×36mL 4×60mL 12×60mL 4×80mL 8×80mL 2×50mL (2×200tests) 36×4.5mL (400tests) 校准品(单水平,选配):1×1mL 产品组成: 试剂成分实验浓度 咪唑缓冲液,pH7.5 0.1mol/L 试剂 羊抗人IgG抗体≥1mg/L

防腐剂0.95g/L 校准品(单水 平,选配)人血清基质免疫球蛋白G 靶值范围 28g /L-36g /L,靶值批特 异,详见瓶标签 2.1 外观 2.1.1 试剂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2.1.2 校准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2.1.3 标签内容清晰,字迹牢固不易脱落。 2.2 试剂装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A≤0.10(光径1.0cm,540nm±20nm 波长)。 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5g/L样本,吸光度变化在0.02~0.20范围内。 2.5 线性区间 2.5.1 [0.02,35]g/L。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测定值与样本浓度值的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 2.5.2 [0.02,0.50]g/L范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0.05g/L; (0.50,35]g/L范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 重复性 变异系数CV≤6.0%。 2.6.2 批间差 批间相对极差≤8.0%。 2.7 准确度 相对偏差在±10%范围内(测定国际参考物质ERM-DA470k(IFCC))。 2.8 稳定性 原装试剂2℃~8℃保存,有效期12个月,有效期满后2个月内测定结果应应符合2.1、2.3、2.4、2.5、2.6.1、和2.7要求。

补体C3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lepu

补体C3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补体C3的浓度。 1.1规格 试剂1:1×60mL,试剂2:1×12mL; 试剂1:1×60mL,试剂2:1×15mL; 试剂1:1×60mL,试剂2:1×20mL; 试剂1:3×40mL,试剂2:3×20mL; 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试剂1:1×45mL,试剂2:1×9mL; 试剂1:1×5L,试剂2:1×1L; 试剂1:2×5L,试剂2:1×2L。 1.2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1主要组分: 试剂2主要组分:

2.1 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2 外观 试剂1应为无色或浅色液体,试剂2应为无色或浅色液体。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3 试剂空白 在340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1.5。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50 mg/d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06。 2.5 准确度 参照EP9-A2的方法,用比对试剂盒同时测试40例线性区间内的不同浓度的血清样本。其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每个浓度点在[1,48)mg/d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5.8mg/dL;[48,400]mg/d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2%。 2.6 重复性 批内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10%。 2.7 线性 2.7.1在[1,400]mg/dL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 2.7.2 [1,48)mg/d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5.8 mg/dL;[48,400] mg/d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2%。 2.8 批间差 对同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极差≤12%。 2.9 空白限

免疫球蛋白M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jiuqiang

免疫球蛋白M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1.1 包装规格 表1 包装规格 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试剂1:4×50ml、试剂2:2×20ml 试剂1:30×4.3ml、试剂2:6×4.3ml 试剂1:30×3.8ml、试剂2:6×3.8ml 试剂1:1×60ml、试剂2:1×12ml 试剂1:1×25ml、试剂2:1×5ml 480测试/盒(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600测试/盒(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720测试/盒(试剂1:2×50ml、试剂2:2×10ml) 校准品(液体,1水平):1×1ml 质控品(液体,水平1):3×1ml;1×1ml 质控品(液体,水平2):3×1ml;1×1ml 质控品(液体,水平3):3×1ml;1×1ml 1.2 主要组成成分 表2 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成分浓度试剂1:18.16 mmol/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pH7.6 氯化钠 聚乙二醇 防腐剂 123.20 mmol/L 试剂2: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pH7.6 IgM抗体 防腐剂 18.16mmol/L 校准品: 人血清基质 免疫球蛋白M ≥50% 180~300 mg/dl 质控品: 人血清基质 免疫球蛋白M ≥50% 水平1:40~150 mg/dl 水平2:120~250 mg/dl 水平3:200~400 mg/dl 2.1 外观 试剂1为无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 试剂2为无色到淡黄色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 校准品为无色或浅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质控品为无色或浅黄色澄清液体,目测不得有任何沉淀及絮状悬浮物;试剂盒标签标识清晰,外包装完整无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