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稿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简析

初稿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简析

初稿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简析
初稿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简析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中的羊群效应

概述

羊群效应(herd instinct;herd behaviour),亦称从众效应,指追从大众的想法与行为,缺乏自我个性和主见的投资状态,也称作“群居本能”---投资者随波逐流、追涨杀跌的心态特征。本文中主要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存在盲目模仿现象,“人云亦云”,一味效仿别人,从而致使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买进、卖出相同的股票。羊群心理(群居本能)原因是缺乏自我主见从而导致的思维或行为方式。特别是在经济过热、市场充满泡沫时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什么是羊群效应

(一)、羊群效应的具体定义及具体事例

1.具体定义:羊群行为亦可称为群体心理,社会压力,传染等,最初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证券指投资者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行为,“有样学样”,一味盲目效仿别人,因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同向交易相同的股票在一个羊群前面横放一只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如果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没有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的“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在羊群效应作用下,证券投资者往往会追随大众的观点,自己并不去独立思考事件的意义。“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在经济学里经常用到“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及行为。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无序的组织,平时在一起时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只要有一只头羊动起来了,其余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立即一哄而上,全然不会顾忌前面可能有狼或还是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用来形容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导致容易盲从,而盲从往往让参与者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羊群效应一般会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并且这个行

1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业往往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强势地位,后果是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效仿它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效仿者也去哪里“淘金”。

2.事例:(1)<<市场领导者约束>>的热销

1995年,两位研究管理的美国专家迈克尔.特里西(Michael Treacy)和弗雷德.威尔塞莫(Fred Wiersema)出版了一本研究管理方面的著作<<市场领导者的约束>>(The Discipline Of Market Leders )在该书刚刚出版之后,这两个人偷偷的在美国各地的书店购买了近50000册该书.他们购买该书的书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书店各种书的销售量是被官方监测的,这些监测数据用来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提供有效统计数据。最终,虽然评论家与读者对该书的评价并不高,这本书还是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两位作者之所以会这么做显然是因为他们知道,畅销书排行榜肯定会提高该书的销售量,因为消费者常常是依据前面的消费者的行为来做出自己的选择的。当然若是消费者知道该书之所以能够登上排行榜是其作者的操纵,那么作者的做法就不会起作用。但是,通常说来,读者可以合理的认为像这两位作者一样操纵自己著作销售量的基本不可能,因此,读者会相信该书之所以能够畅销,是因为读过该书的读者都觉着他又值得一读子之处。

(2)“成功当选的秘密”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政治家们早就注意到前面选民投票的意向很容易会影响到后面选民投票方向。

早在1976年美国选举争夺总统候选人资格让的预选中,在当时并不知名的民主党派人士吉米.卡特经精力集中放在最先开始投票的州:衣阿华州。结果他赢得民主党党内提名资格。对美国选举制的预选机制的批评其中之一就是先进行预选投票的选民的影响力会超过晚投票选民的影响力,为了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美国南方的各州决定在事先约定好的同一天进行投票。在西班牙,从开始投票进行前五天起,政府当局禁止发表民意调查的任何结果。还有学者认为,因为过早公布投票情况可能会影响尚未投票的选民的意向,即影响他们将把票投给谁或者影响他们是否参与投票。

(3)“松毛虫实验”

科学家让约翰?法伯(法国)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松毛虫实验。他将若干松毛虫放在同一只花盆的边缘,并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同时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特别喜欢吃的松叶,此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

2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圈爬行。这一走就是七日七夜,饥饿伴随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然而可悲的是,只要他们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爬行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通过上述几个小材料具体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在传统观念中,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这些教条却紧紧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当然,任何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羊群效应并不见得肯定就一无是处。这是大自然的优选法则,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条件下,看别人怎么做确实是风险系数比较低的(博弈论、纳什均衡中有说明)。羊群效应所产生示的范学习作用及聚集协同作用,这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成长方面是很有帮助的。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表现出的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完全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二)、羊群效应模型

1、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

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由Banerjee在1992年提出的。在这个模型中,投资者是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和其它个体的决策过程中依次获取决策信息的,这类决策最大特征决策的序列性。但是在现实中要区分投资者顺序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假设在实际金融市场操作中缺乏有效支持。非序列型则论证无论模仿倾向强或弱,都无法得到现代金融理论中的关于股票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特征。

行为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模型就是羊群效应模型。实际上,羊群行为也是由模仿造成的。Scharfstein and Stein (1990)指出,在一些情况下,经营者简单地仿效其他经营者的投资决策,忽略独立的个人信息,虽然从社会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无效的,但是对于关心自己在劳动市场声誉的经营者的人而言却是合理的。Banerjee (1992)提出的序列决策模型分析羊群行为,在此模型中,每个独立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都会不自主的观察其前面的决策者做出的决策,对他们而言,这种行为是合理的,因为其前面的决策们者可能会拥有一些重要的信息,因而他才会模仿别人的决策而不使用自己的信息,由此产生的均衡是无效的。Banerjee序列决策模型假定了投资者的决策次序,投资者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决策的信息,这种依

3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次决策的过程导致市场中的“信息流”。

2、非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

和Banerjee序列决策模型相对应的是非序列羊群行为模型。该模型也是由贝叶斯法则下得出的。模型假设任意两个投资主体之间的模仿倾向是固定相同的,当模仿倾向较弱时,市场主体的表现是收益服从高斯分布,而当模仿倾向较强时,市场主体的表现是市场崩溃。此外,Rajan(1994)、Maug & Naik(1996)、Devenow & Welch(1996)分别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机构运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方面、和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角度研究羊群行为内在的产生机制。

二、羊群效应在股票市场中的表现

表1-1 股票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急涨急跌

在资本市场上中“羊群效应”指的是在某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仿效同类证券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们入时买入自己也买入,在他们出时自己也卖出。导致“羊群效应”出现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某些证券投资者可能会不自觉的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相对更具有信息优势。“羊群效应”亦有可能可能是由系统机制引发。比如,当某资产价格突然大幅度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满足证券监管者当局追加保证金的要求或遵守交易规则的限制,这些投资者不得不将其持有的资产进行割仓卖出。又如在投资股票积极性大增的

4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情况下,个人投资者迅速积聚,特别容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致,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引起连锁反应,证券投资者纷纷恐慌出逃,这样大盘跳水时量能聚集放大也很正常。只不过是在这时容易将股票价格杀在地板价上。这就是牛市大盘慢涨快跌,而在杀跌时股价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但我们需牢记的是,一般情况下急速杀跌时不是我们应该出局的时候。

当前羊群效应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的非常明显。当股价指数从1000多点涨到4000多点时,大批中小证券投资者蜂拥而人,然而在这些新股民中很多人对股票都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是由于看到周围人都在股市中赚钱了,自己便也盲目投入了进来。由于很多人缺乏关于股票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其在炒股过程中就会效仿别人的行动而采取行动,从而产生从众行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三、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

关于羊群行为的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解释。哲学家认为这是由于是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的从众心理造成的,社会学家认为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导致的结果,而经济学家则从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等角度来解释羊群行为。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经济学方面来分析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

(一)、个人投资者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

1、研究能力不强,对专家的盲从。个人投资者缺乏关于证券投资方面的专业的知识和训练,对证券市场研究能力相对较弱,而专业的证券投资者一般都对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进行过系统学习并且投资经验丰富,他们得到的信息也比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得到的要多,因此他们能够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股票市场的整体运行趋势以及上市公司的将来发展前景进行比较全面深刻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一般会认为专家做出的判断相对更准确一些,因此个人投资者在对风险比较大的证券进行投资时,更容易把专家的分析和判断当作投资决策的依据。往往是依据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上财经评论员、证券分析师等专家的建议,从而采取行动。因此,这些专家就在证券市场中扮演着头羊的“角色”,个人投资者也就扮演着跟随头羊的“羊群”。

5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群体内部相互影响。在传统经济学中认为人是理性的,而在行为金融学中认为人是非理性的,认为投资者所做出的决策并不完全源于其理性的分析,并且更容易受情绪、心态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样在投资者处在投资群体当中时很容易受到同类投资者的影响,进而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投资选择。同时也导致了搭便车的行为的产生,既然周围的专家和投资者对证券进行了相对充分的研究,那么自己就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投资分析,只需要效仿别人的操作就可以了。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去个体化行为思想的倾向,个体的自我判断、自我意识变弱,更容易采取与其他人相同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以使个体获得一种思想上的安全感。当个体投资者做出的决策与其余人不一致的时候,个体投资者很容易怀疑自己的判断错误进而改变自己的选择,选择与其他人一致的投资方向。心理学家阿什所进行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生活中普遍认为,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正确的。这样,存在于投资者群体内部的互相影响就引发了“羊群效应”。

3、有效信息缺乏。在证券市场中充斥着大量关于证券市场的各类信息,但是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完全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去筛选和判断有效的信息,何况有一些真正有效的信息并没有即使在证券市场中及时公布出来,要获取这些信息需要付出很高的经济代价和时间成本。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因为资金和人才的相对优势往往能更快更多的获取真是有效的信息。这样,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难免不会认为机构投资者会拥有更多的有效信息,因此机构投资者作出的投资决策将更可靠。于是个人投资者会更加倾向于模仿机构投资者的决策,特别是市场中一些过往业绩较好、市场声誉较高的投资机构,比如明星基金。当市场中个体投资者发现明星基金投资一只股票时,个人投资者往往会蜂拥而入,这样就产生了“羊群效应”。

(二)、机构投资者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

1、出于对报酬及名誉的考虑。基金经理作为在金融行业中顶端的职业,其报酬相对是是很可观的。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与职业名誉对他的职业生涯和薪金报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基金的投资者一般都会通过对基金经理者的过往业绩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若某个基金经理采取与其他大多数基金经理人不同的投资决策,这名基金经理就会面临声誉成本。当一名

6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基金经理采取的投资策略与其他大多数基金经理采取的投资决策不同却又没有取得超出业界平均水平的成绩时,那么他的职业声誉将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将阻碍他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基金经理人通常会采用和其他基金经理相同的证券投资决策以避免因投资失误所引起的被解雇风险,这就产生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彼得·林奇美国著名基金经理曾说过:“如果基金经理买IBM 的股票亏损了,那么投资人会将责任归咎于IBM公司。而如果一名基金经理因为投资了不知名的股票而亏损,投资人将会把责任归咎于该基金经理。”因为早美国股市中IBM是著名的蓝筹股,美国高科技的象征,是大多数基金机构持有的品种。出于对自己声誉和报酬的长期考虑,基金经理自然会更倾向于选择这些大多数基金机构都持有的股票。所以基金经理出于对报酬和名誉的考虑,导致了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效应”的产生。

2、投资理念不够成熟。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至今只有仅近二十年的历史,所以基金机构的经理的从业时间都比较短,缺乏长期有效投资的理念。而且由于基金持有人的投资理念也不够成熟,从而导致了对基金经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这就使得很多基金经理会更加注重投资的中短期收益。现实中很多基金经理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充分利用基金公司的研究力量从而对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从而进行长期投资,反而是经常参与证券市场中热点的投机性炒作,原因是在这种投机性的炒作中,如果取得成功的话基金获取收益的速度要大于长期投资的速度。通常来说,一段时期内证券市场的热点就集中在一两个板块上,因而适合基金投资的股票表现的很集中,所以产生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3、证券市场本身制度的不完善(1).信息披露制度的问题。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很多的时候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及时,经常在股价发生剧烈波动之后上市公司才开始公布消息的事件。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市场中就会莫名其妙的产生关于一些这家上市公司的小道消息。众多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判断、分析能力,很容易就去相信这些小道消息。在一个证券投资群体中一旦有几个人是根据这些小道消息进行投资操作的话,很容易传染其他人产生同样的行为,这样就产生了“羊群效应”。(2).缺乏做空机制。我国的股指期货在2010年4月16日才开始正式交易,在之前的十多年里证券市场中缺乏做空的手段。投资者如若要想获得收益除了等待上市公司的分红外也不得不选择做多,即买入更多的证券等待升值,以赚取低买高卖的差价。这就造

7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成了在大势向好时投资者纷纷大量买入证券,而当大势不好时都纷纷大量卖出。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之中做空机制是比较完善的,投资者们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股票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工具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的风险。同时做空机制也大大的增加了可供投资者选择策略的余地,削弱了羊群效应。

(三)羊群效应中的博弈分析

羊群效应的产生源于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其本身利益的考虑,因此,我们用博弈论的方法可以更深刻的了“解羊群效应”的产生原因。

1.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之间的博弈分析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智猪博弈的另外一种变形,首先我们假设机构投资者与和人投资者都同时投资于股市,作为机构投资者资本较大,如果依据正确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可以得到10000的利益,而个人投资依据正确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只可以得到500的利益,其次双方都可以选择收集并分析信息,由此操作而产生的费用为2000,简单的只收集对方的行动信息而效仿,这样产生的费用为100,如若双方都放弃收集信息,那么产生效用为零。如果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均采取收集并分析信息的行为,那么机构投资者得到的效益为(10000-2000=8000),个人投资者则可以得到(500-2000=-1500),若只有机构投资者收集市场信息,个人投资者选择跟随,产生的利益为:机构投资者(10000-2000=8000),个人投资者(500-100=400),如反之,则利益分别为-1500 9900,由此产生利益矩阵:

表2-1 投资者的收益矩阵

个人投资者

搜集信息不搜集信息

机构投资者

搜集信息(-)1500 8000 400 8000

不搜集信息(-)1500 9900 0 0

在这个博弈模型中,个人投资者相当于智猪博弈里的小猪,他具有严优策略——不收集信息而反坐享其成,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机构投资者不去收集与分析

8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9

市场信息,那最后的结果是大家的收益都是零。而若机构投资者主动去收集并分析市场信息,这样做虽然会让个人投资者占到了一些便宜,但是毕竟有所收益,因此在这个博弈中的累次严优解是:机构投资者收集并分析市场信息,个人投资者只需要分析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并效仿。因此也就产生了个人投资者对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2.经理人之间的博弈

经理人之间的博弈情况比较复杂,但我们可以借助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型对它进行大致的分析,在这里假设有两位互相竞争的经理人,他们两人对于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某一经理人证券投资行为,都有两种选择,跟随或者不跟随,并且我们假设此投资策略成功率P=0.5,如若成功的话将得到100的收益;失败,则会产生的损失为100,他们同时也可以选择不跟随这一投资行为,利用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投资分析决策,这样成功率P2=0.7,收益状况不会变。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的计算各个策略的收益期望值跟随的收益期望I 1=100*0.5+(-100)

*0.5=0不跟随的收益期望为:I 2=100*0.7+(-100)*0.3=40最后通过博弈得到

一个最优解,它同时也是一个有效解,就是不跟随-不跟随,而这两者实际上基于一个相当的理想化的假设,即对于经理人来说,效用=收益。其收益矩阵可表示为

表2-2 投资者期望收益矩阵 甲投资者

乙投资者

跟随 不跟随 跟随

0 0 40 0 不跟随

0 40 40 40

在上述收益期望矩阵之中,并没有反映上文所讲的的对经理人名誉与报酬的考虑,然而我们可以充分断定对于所有经理人来说,他们与其他投资者一起决策失误与单独决策失误,相比之下其损失是不可能一样的。与跟随行为相比不跟随行为所产生的决策错误,除了基金金钱上的损失,更还有名誉方面的风险,很可能被认为是愚蠢的投资经理,因而带来失去工作的可能。而职业经理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0

人对于名誉与工作机会的担忧,很难不会对其决策立场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用经理人效用矩阵去代替收益的期望矩阵,对于经理人来讲,由于其不跟随而产生的决策失误,其损失可表示为为:帐面损失+经理人个人名誉及报酬损失=100+200=300,

表2-3 投资者的效用矩阵 甲投资者

乙投资者

跟随 不跟随

跟随

0 0 (-) 20 0 不跟随

0 (-)20 (-)20 (-)20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得出:选择跟随的效用期望为u 1=100*0.5+(-100)*0.5=0

选择不跟随的效用期望为u 2=100*0.7+(-300)*0.3=-20,在这种情况下,跟随

-不跟随是一种博弈的均衡解,这也证明了羊群效应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在很多情况下,职业基金经理人通常会舍弃自己相对正确的信息与投资策略,而去盲目跟随一个未知的投资策略,以此达到他本人职业的相对稳定与名誉的提高。 四、羊群效应的影响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对散户投资者的影响

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散户交易量占到80%,而散户投资者又往往具有三大心理特征:一是过分的自信,经常过高估计自己对证券市场的判断能力而做出短线投资行为;二是规避市场风险意识差,散户投资者内心往往对风险惧怕和模糊;三是从众行为和追求时尚的心理特征,这三种心理特征所引发的实际投资行为表现为,投资者情绪化、偏离经典金融理论最优决策。一旦遇到由于“羊群效应”引起股价大幅度下跌时,那么他们将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社会整体稳定。

(二)对股市的影响

1.对价格股票价格稳定的影响

11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因为“羊群行为”者往往是抛弃自己收集的信息去盲目追随别人,这样导致了市场信息传递链的易中断。但这一情况的影响是两方面的:第一,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证券价格走势的作用。当投资基金存在“羊群行为”时,投资基金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股票,这种买卖带来的压力会超过市场最大程度上所能够提供的流动性,短时间内股票的超额需求对股价涨跌具有重要影响,当基金机构同时净卖出相同种类股票时,这些股票的价格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当基金机构净买入相同种类股票时,则使这些股票在当季度出现大幅上涨。从而导致了股价的不连续性和大幅变动,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第二,如果“羊群行为”是由于投资者对相同的基础信息作出了迅速反应而引起的,在此情况下,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则加快了股价对市场信息的吸收速度,促使市场变得更为有效。

2.对危机的加深

当“羊群行为”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它将诱发另一个重要的证券市场现象一一过度反应现象的出现。在整体价格趋势上升的市场中(牛市),盲目的从众追涨越过价值的承受限度,带来的只能是制造泡沫;在整体价格趋势下降的市场中(熊市),盲目的从众杀跌,那么带来的只能是危机的加深。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造成了市场整体股价的较大波动,这样降低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

3.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所有“羊群行为”的发生基础都是源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证券市场的信息状态发生变化,如新信息的传播,“羊群行为”就会逐渐瓦解。这时由于“羊群行为”而造成的股价大幅波动,就会随之停止,甚至还会出现向相反的方向过度回归的现象。这意味着“羊群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一点也导致了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和脆弱性。

五对羊群行为的控制策略

“羊群效应”很大程度上是根源于证券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和心理,因此彻底消灭“羊群效应”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对制度的完善、环境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羊群效应”及其影响,这样就可以增加证券市场的稳定

12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性。

(一)从投资者角度

对于证券投资者而言,由于羊群行为、从众、缺乏创新思想是联系在一起的,参与羊群行为的证券投资者一般会持有一种保本不亏就可以的心态,这些投资者最多只能获得不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收益率。所以,对于这类投资者而言,要想获得超过平均收益水平的收益率,必须在“人云亦云”的市场格局中保持独立、创新精神。要维持独立和创新的心态,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投资的资产,不可轻信传闻,在证券市场极度不稳定和信息极端不确定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

(二)从监管者角度

从监管部门角度来分析,羊群行为对证券市场稳定性具有负面作用,证券市场大范围的羊群行为还很可能会引发深层次的金融动荡。总而言之,要减少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产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

(2)降低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交易成本以及在组织方面的限制;

(3)优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金报酬结构,在衡量他们业绩时还要衡量更多方面的能力,如考虑创新性、设置新薪金报酬水平下限、对赢利者进行额外奖赏。这种做法对于基于声誉产生的羊群行为将会十分有效。我国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机构由于对于基金管理人员的报酬标准单一化,因而导致了各种基金机构投资风格的趋同性,因此使得大部分基金在大市上涨时,均采取增长型的投资策略,反而平衡型的投资策略在市场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然而一旦市场反转,这种羊群策略的投资基金将陷入极大的市场风险之中。如果适当地将报酬结构进行修正,鼓励基金投资风格多元化,就会降低了基金整体的风险。

(三)从政府的角度

1.消除投资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减少对投资市场的政策干预。

我国证券投资市场上还存在很多的制度性缺陷,纠正弥补虽然这些缺陷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是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产品价格的变化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业绩的变动方向,并引导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政府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投资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健全法律制

13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度、规范投资市场操作,而不是过多地进行价格干预。从干预者转变为守门人。

2.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投资者对未来投资市场形成稳定预期

通过健全立法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经营者管理者的不当行为,促使被投资公司规范运作、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使证券投资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有效信息;严厉打击庄家操纵市场价格行为,并不断规范投资专家的各种推荐活动,净化市场投资环境,从而使证券投资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独立判断形成稳定预期,减少“羊群效应”。

3.不断开展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独立投资能力。

进行投资者教育是克服投资心理因素、投资认知偏差的有效方式,通过不断的投资者教育可以提高投资者独立识别市场风险的能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认知偏差,起到减少羊群效应和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引导证券投资者形成成熟的投资理念。由于我国的散户投资者财力比较薄弱,投资理念不够成熟,大部分散户投资者都“输不起”或“见好就收”。因此大部分散户投资者做的是短期投资,很少去“放长线”做中长期投资。再加上各种股市评论和媒体评论的推波助澜,所以当市场稍微出现波动时,投资者就容易受股评和媒体信息的影响,从而造成散户投资者的盲目跟随,加剧市场价格波动,使得投资的投资策略趋同,这样一来“羊群效应”反而成了市场的常态。因此,应教育投资者树市正确投资的理念,更多的学习证券投资知识与技能,从而可以更有效的获取市场交易信息,做出独立、理性的投资判断和选择。

4.加强管理层的监管力度

目前资本市场面临着严重的信任与道德危机。近年来,因为资本市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庄家的严厉打击,暴露出许多被投资公司虚假包装上市与包装利润、信息披露失真、序家操纵股市的问题,他们造成了很多人为的“羊群效应”。随着东方电子等经典高增长绩优股的土崩瓦解在很大程度上摧毁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管理层的监管力度。

六结论和启示

投资者的盲目从众—“羊群效应”,在股市一片大好时,会表现出其好的一面。但是,一旦股市整体下跌,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中国股市向来就有有“政策市”的说法,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采用更多的市场调

14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控的手段,而不是采用行政手段来直接股市。因此,“政策市”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股市平稳上涨,而不是暴涨暴跌,那么证券广大投资者就能够分享到我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成果。中小证券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投资中处于劣势地位,、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充分,专业知识、防风险经验意识也不到位,所以在从事股票交易活动中要牢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证券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在市场操作中,投资者应时刻牢记羊群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在进行投资时,要独立地做出分析、判断杜绝盲目从众。同时,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未来走势,合理的搭配投资工具。在股票风险比较大时,可以选择基金、保险等其他投资手段,多元化投资,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不断加强自己的心理修养和证券市场投资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这样,证券投资者才能在投资市场的各种风险与机会中,适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15

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文献综述

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文献综述 一理论说明 羊群行为本义指动物成群移动、觅食。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以后,这个概念被经济学家借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 目前,关于羊群行为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的定义如下: Banerjee(1992)定义:在自己私人信息和其他人决策的基础上,个人决策者模仿 或追随其他人的决定而不管自身的私人信息。 Bikhchandani(2000)定义: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和模仿现象,从而导致 他们在某段时间内买入和卖出相同的股票。 IMFWorkingPaper (2000) 定义:当个人决策者在了解其他人的决策后,改变自己 的决策,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决策。 二国外股市羊群行为实证研究 由于羊群行为对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国学者、投资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纷纷围绕本国金融市场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当前国外股市羊群行为实证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是以特定类型的投 资基金为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交易情况来检验其交易行为中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由于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受到监管而必须定期公开持仓和交易信息,因此研究人员经常是以这类机构投资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另一类就是根据公开的市场数据,例如个股和市场收益率等,研究股市价格波动时股市整体是否存在羊群行为。 2.1 特定类型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 这里的特定类型投资者主要指的是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分析他们的投资组合变动和交易情况来检验其是,Lakonishok是型模 验检证实的性表代有较比中。其为行群羊在存否. Shieifer和Vishny (1992)提出的LSV模型和Wermers(1995)提出的PCM模型。 (1)LSV模型 Lakonishok,Shieifer和Vishny (1992)(以下简称LSV)在研究美国免税权 益基金时提出LSV方法,他们使用一组基金经理同时买(卖)特定股票的一般倾向来测度羊群行为。 Lakonishoketal(1992)研究发现基金羊群行为不明显,但是他们同时发现在小公司股票中的羊群行为要比大公司股票更加明显,原因可能是小公司股票信息披露相对较少,因而基金经理在进行决策时特别留意其他机构的投资行为。 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运用LSV模型检验了1974年末至1984年末274家共同基金组成的投资组合数据,同样没有发现明显的羊群行为,但是发现基金经理在买入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时的羊群行为倾向要比卖出过去表现 不佳的股票时更加明显。该结论与其他研究成果一致,即基金一般都是动量交易投资者。 在此基础上,Wermers( 1994) 在研究美国股市共同基金交易方式的规律性时,

隐喻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15877866.html, 隐喻的应用 作者:王昱之 来源:《祖国》2017年第09期 摘要:隐喻是一种常用的语言现象。本文对隐喻进行了举例、研讨和分析。主要包括隐喻的概述和研究历史、生活中的隐喻使用和隐喻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词:隐喻应用产生原因 语言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曾说,人们时刻都在运用隐喻,不使用隐喻,就不可能流畅连贯地说上三句话。由此可见,隐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甚至许多时候人们在运用时都不自知。同时,隐喻作为当下语言学最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所具备的不同文化,包含了认知上的区别,对于隐喻的研究有利于开发第二语言教学。本文就隐喻的使用方面做了阐述,并提出了可能的产生原因。 一、隐喻的概述与研究历史 隐喻的英文单词为“metaphor”,它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意义为从此到彼,以一个事物来说另外一个事物。汉语修辞中,分别将两个事物称为“喻体”和“本体”;还有其他人称它们为“载体”和“话题”等等。隐喻的研究起源于西方,从古至今,人们对隐喻的探究已经从纯粹的诗文层面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语言方面,从将隐喻看成单纯的修辞层次到思维运转的层次。国内对隐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处处可见的隐喻 隐喻并不单单仅限于文学,而是存在于我们的整个生活中,在我们不知不觉时占领了我们的语言。 (一)文学 人们最早认识的隐喻就是文学领域中的隐喻。好的隐喻会让人眼前一亮,使得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或是让情感更甚,深富感染力,比如: 1.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2.上了白漆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物的腿……REVUE似地,把擦满了粉的大腿交叉地伸出来的姑娘们……(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3. On any person who desires such queer prizes, New York will bestow the gift of loneliness and the gift of privacy.( Here is New York, by E.B.White)

股市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与惊慌心理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羊群行为也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

息优势。“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例如,当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或者遵守交易规则的限制,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将其持有的资产割仓卖出。在目前投资股票积极性大增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致,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应,纷纷恐慌出逃,这样跳水时量能放大也属正常。只是在这时容易将股票杀在地板价上。这就是为什么牛市中慢涨快跌,而杀跌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但,一般情况下急速杀跌不是出局的时候。 在股市中,有买就有卖,永远存在多空双方,有人看多就必然会有人看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有些投资者一到市场上就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没有了主意,随大流而行。见别人纷纷买入,深恐自己落后,也不管是否是自己熟悉的股票,盲目跟着买入;反过来,见别人都在抛出某种股票时,也不问缘由,跟着出售。这种盲目从众、随大流的心理在广大散户中是最为普遍的。通过研究中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我们发现,从众行为是深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潜意识行为。表现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的从众行为,则是完全非理性的跟风,追涨杀跌或者无所适从。股价受社会心理,尤其是投资者潮流的广泛影响。投资者潮流不但影响到投机性强的市场狂热情形,也影响到相对正常、平缓的市场运行。这在中国股市中表现十分明显。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齐涨齐跌”特征,投资者

关于生活的隐喻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人生在有志者眼里是登山的运动。这诚然说明,人总在努力,总在攀登,但卢梭更想说的是,这种攀登是没有终点的,当人们到达一座山峰的顶点,那时才会发现,更高的山更远的路还在前边。这还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按照李宗盛《山丘》里的意思,就算越過一座又一座山丘,才发现,当初为了谁去登山,那谁已经不再等候。总是在攀登。总是望不到边,好不容易越过山丘,见到别样的风景,也没有谁懂得分享。 但是根据另一种看法,不管人怎么折腾,其实走的都是下坡路。斯威夫特有言:“人活一世。不过一柄长把扫帚而已。”原本生机勃勃的一棵树,枝叶蓬勃在上,树干支撑在下,及至被制成长把扫帚,便失去了青叶,颠倒了上下,杆在上,枝在下。他好像想说,人之初生,本来完整,活过人世一遭,没有得到,只有失去。失去了什么呢?除了青翠、性灵,还有秩序。 在西方文明中,人生被看作一系列的克服和战斗。17世纪德国诗人格羽菲乌斯在《夜晚》中写道:“这生活在我面前展开,犹如一条跑道。”只有在浪漫主义那里,事情才颠倒过来。人生的最高形式成为佛教式的无所作为。于是,最高贵的生命是植物一般静止的。施莱格尔在《卢琴德》中说:“最高、最完善的生活无非是一种纯粹的植物化。”一切对立都被遗忘,一切奋争都得到了止息。 最后一组可以对比的感觉是钩子和坑的不同。它们表达的都是一种人生的不平整感,不是凸出来,就是凹下去。据说塞尚后来把自己身边的人称作“钩子”,好像活着的基本感觉就是被牵扯住。这是一种古老的感觉,在佛经里会经常见到,比如被欲念牵扯住。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嗨”和“坑”,也都有典可依。在明代冯惟敏《河西六娘子·笑园六咏》中的第二咏写有“每日笑胎嗨”,其六写过“处处赚人坑,只落得山翁笑了一生”。

羊群效应的初步研究

羊群效应的初步研究 08051045 投资一班徐天一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综合使用CSSD和CSAD两个个股收益率偏离度指标建模分别对沪、深股市的羊群效应进行了独立和联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及中国股市整体上都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且市场下降时的羊群效应比市场上升时强。股市系统风险较大是诱发羊群效应的重要因素。最后我们为消除非理性羊群效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行为金融学;规模效应;系统风险 引言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Herd effect; herd behavior; herding) 是近年来金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金融管理当局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随着人们对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不断深入的认识,再加上蓬勃发展的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引发的对于投资者行为模式的深层次思考,使得对金融市场中羊群效应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我们把它定义为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 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羊群行为是在证券交易中极其普遍的行为,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更为多见。过度的羊群行为可能会导致巨大的股价泡沫, 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 增大市场系统风险。本文基于此推断运用CCK模型对沪市股指进行回归分析。 一、文献综述 目前很多学者都对证券市场中羊群效应进行了研究。Scharfstein和Stein(1990),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提出了解释基金羊群行为的声誉羊群模型,指出两个风险中立的基金经理先后投资于两个相同的投资项目。聪明的基金经理有更高的概率得到正确的信号,判断项目的好坏。平庸的基金经理只能得到噪音信号,没能力判断投资项目的好坏。平庸的基金经理为了不被投资者发现就会跟随聪明的基金经理的决策,这就产生了羊群效应。蒋学雷、陈敏和吴国富(2003)利用沪深两市公开的价格数据建立ARCH模型,通过检验个股截面收益的绝对偏差(CSAD)与市场收益的非线性关系证明了沪深两市存在着羊群效应。梅国平和聂

我国股市羊群效应存在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股市羊群效应存在性的实证分析 ■梅国平,聂高辉 本文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构建了方差AR(p)和标准差AR(p)两个波动模型,同时,基于上证指数日收盘价的数据,采用Eviews软件对两模型做了估计和检验。结果成功地证明了我国股市存在羊群效应,进而说明了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性。为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降低股市的主观风险,本文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存在性;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69X(2009)9-0048-03 梅国平,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数学与经济计量;聂高辉,江西财经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数学与经济计量。(江西南昌330013) 一、引言 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增长与高度易变的投资有着重要的关联,而投资很大程度上又受到资本市场的约束。作为资本市场之一的股票市场,其波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冲击作用。因此,股票市场波动行为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问题。认识股票市场的波动和股市的风险客观性对投资双方以及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对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对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已有不少文献,Nelson(1989)利用EGARCH模型分析了时间序列Standard90指数日收益率的波动性;刘金全等(2006)使用多种非对称性GARCH模型检验了沪市股票日收益率序列,发现条件波动性和波动中的条件非对称性;Fornari和Mele(1993)利用漂移GARCH模型对一些国家的股票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国家的股票市场存在条件异方差性,这种异方差的波动呈现非对称性。 股票市场存在很大的风险,但因其本身报酬结构的特点,收益也是颇丰的。正是源于此,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出现聚集现象,表现为上扬“慎追”,下跌“慌逃”的行为,即所谓的“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又称羊群效应。近年来,Wermers(1995);Christie和Huang(1995);Chang等(2000)等应用LSV、PCM、CH以及CSAD等方法对羊群效应进行了实证与检验;宋军、吴冲锋(2001)运用CASD模型得出我国股市存在羊群效应;孙培源、施东晖(2002)使用CAPM模型发现我国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用ARCH模型做羊群效应检验的文献国内并不多,蒋学雷等(2003)借用截面收益偏差(CSAD)构建ARCH(3)模型发现中国股市存在羊群效应;杨洋、支晓津(2006)使用截面收益标准差构建ARCH模型对沪深两个股市做了计量经济分析,得出我国股市存在羊群效应,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资产收益率,并未针对上证指数日收盘价做出分析。 因此,本文用2004年2月2日至2008年10月10日上证指数日收盘价的数据进行描述并提出方差AR(p)和标准差AR(p)模型;利用数据对模型做出估计并检验其结果;最后对结论做些分析。 二、数据描述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描述 为了对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是否存在做出检验,我们采用了2002年2月2日至2008年10月10日上证指数日收盘价的数据。这样做一是为了便利,二是上海股市不仅具有高市值的特征,而且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所具有的历史特性致使市场更敏于各种冲击的反映。现用{szp t}表示2002年2月2日至2008年10月10日上证 F INANCE AND ECONOMY 金融与经济2009.9 48 JRYJJ

浅谈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浅谈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的现象。现在,在管理学上,通常用它来描述企业的一些市场行为现象。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曾经有一只兔子听到“咕咚”声响,大叫“不好了,咕咚来了”,结果,动物们都恐慌地跟着跑起来。动物如此,人也不见的有多高明。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原因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结果,人越来越多,最后连交通也堵塞了。甚至连后面的人也停下了脚步,努力地抬头向人群里观望……从2003年的“非典”时期的疯抢“板蓝根”到前段时间发生核泄露后的“盐荒”,从全民炒股到今天的房价问题,都真实的反映出“羊群效应”随处可见。 有学者曾经进行过一项有关从众心理的实验,结果发现在被测试的人群中仅有1/4~1/3的人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可见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 摘要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种异象,它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在国外的研究中,信息不对称、经理人之间名声与报酬的竞争是羊群行为的主要原因,文章对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理论、博弈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揭示这一异象的原因与影响。 关键词行为金融羊群效应投资者行为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鄄haviors)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是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投资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1 羊群效应的原因研究 关于羊群行为的形成有以下几种解释。哲学家认为是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的从众心理,社会学家认为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而经济学家则从信息不完全、委托代理等角度来解释羊群行为,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1由于信息相似性产生的类羊群效应 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指出,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他们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

利预警或证券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作出相似反应,在交易活动中则表现为羊群行为。 1.2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羊群效应 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投资者获得准确、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可以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在现实市场中,信息的获得需要支付经济成本,不同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各不相同,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的规模优势,个体投资者在信息成本的支付上远远不能同机构投资者相比。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个体投资者在获取有效信息和获得投资收益时处于不利地位。个体投资者为了趋利避险、获得更多的真实经济信号,将可能四处打探庄家的“内幕消息”,或是津津乐道于“莫须有”的空穴来风,在更大程度上助长了市场的追风倾向。 而实际上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拥有某个股票的私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己研究的结果或是通过私下渠道所获得;另一方面,即使与该股票有关的公开信息已经完全披露,投资者还是不能确定这些信息的质量。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无法直接获得别人的私有信息,但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买卖行为来推测其私有信息时,就容易产生羊群行为。尽管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处于信息强势,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相互之间更多地了解同行的买卖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信息推断能力,他们反倒比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发生羊群行

隐喻的发展

1、传统隐喻理论 隐喻是什么?修辞学家说,隐喻就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辞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隐喻性的。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隐喻本质的认识较之传统的隐喻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论述的是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和《诗学》中的多处,他从隐喻的活动方式角度描述其特征。亚氏对隐喻的定义是:“就是把一个事物的名称转用于另一个事物,要么从种转向类或由类转向种,要么根据模拟关系从种转向种”(《诗学》)。根据这个定义,亚里斯多德又将隐喻的本质概括为词汇的替代:“隐喻是用一个陌生的名词替换,或者以属代种,或者以种代属,或者通过类推,即比较。”他说的替代的几种情况是:(1)以属代种,或以上代下,即用上义词代下义词。如There lies my ship (我的船躺在那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解释,lie是属,lie at anchor是种(抛锚停泊),前者所指范围更广,其语义涵盖后者,但在这个句子里前者的语义等于后者。(2)以种代属,或以下代上,以下义词代上义词。如Truly ten thousand noble deeds hath Odysseus done(Odysseus做了足足一万个伟大业绩)。ten thousand (一万)这个数字在语义上属于“a large number ”,因为“大量”可以是上百、上千,也可以是数十万、数百万。因此,前者是种,后者是属,但前者实际上要表述的是大量的意思,因而是以种代属。(3)以种代种,或互代,是一个分类学上同一级的词代替另一个词。如With blade of bronze drew away the life /Cutting off the water with unwearied bronze/To draw aw ay(从中抽出)用来代替“to cleave”(裂开),cutting off 则用来指“to draw away”之意,两者都是“taking away”之意,在同一层次,可谓以种代种。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四类隐喻中,真正重要的是通过比例关系所作的“类推”(analogy),也可叫“proportional metaphor”(比例性比喻)。他也为此举了例子。 亚氏提到了明喻,认为是隐喻的一种。明喻指对两个基本上不相同的事物作比较,特别是这种比较因使用了引导词like或as使语义清晰显现,实质是替代或比较。 束定芳认为,亚氏定义的最大优点是发现了隐喻是一种意义转换的形式,隐喻涉及至少两个词或事物,其中一个在构成隐喻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变化。其定义的最大局限是将隐喻限制在名词上,排斥了其它词用作隐喻的可能性,因此也排斥了揭示隐喻的话语特性的可能性。因为承认动词和形容词等也可以用作隐喻,就必须承认只有在词语的组合过程中才可能生成隐喻的事实,同时,这一定义也无法将隐喻与相关的语言使用现象,如换喻、提喻等区别开来。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对亚氏的隐喻观作了总结:我们把隐喻定义为名词意义的转换,其特点有:第一,隐喻是一种借用;第二,借用的意义与本义相对应,也就是说,它原本属于其它单词;第三,我们求助于隐喻来填充语义的空白;第四,借用词取代了并未出现的本义词,如果这种词存在的话。 传统修辞学中另一个对传统隐喻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是法国修辞学家方达尼尔。在《话语的辞格》中,他把隐喻作为一种典型的辞格来分析。他指出,喻格不是关系本身,而是建立在关系之上的一种理据。比喻发生的关系是概念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借词的原始意义,另一方面是它被新赋予的意义。在他看来,喻格虽然由一个词组成,但发生在两个概念之间,通过两者之间的转移构成。因此,喻格建立在一种双重性的基础上。他还指出,由于相似与事物的特征有关,因此可以把这一特征转移到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的领域。隐喻可以取自我们周围的任何事物,真实的或想象的、思想的、道德的以及物理的实体,而且它们都可以用于所有的思想的实体。方达尼尔以“有生命的”(inanimate)为标准,把隐喻分成五类:属于某一有生命事物的特征向另一有生命的事物转移的隐喻;某一无生命但具物理性的事物的特

浅谈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浅谈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的现象。现在,在管理学上,通常用它来描述企业的一些市场行为现象。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曾经有一只兔子听到“咕咚”声响,大叫“不好了,咕咚来了”,结果,动物们都恐慌地跟着跑起来。动物如此,人也不见的有多高明。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原因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这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兴湘学院 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 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 “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 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 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 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 言。 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1、兄弟们,生命不息。(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意思是代 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兄弟们,生命不息。”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 ,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 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那么,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如何预防羊群效应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的研究进入金融领域,行为金融学理论在对一系列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设的异常现象的研究中不断发 展壮大;其中羊群行为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备受学者关注。羊群行为是股票市场异象之一,它难以用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合理解释。它的概念动物界,意指动物们群居生活、成群移动等行为;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思考、感官和行动,采取跟大多数人一致的策略,以期降低决策失败的风险,减少行动成本,尽可能地增加收益。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进一步引人金融市场,用以表达在信息不确定下,投资者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出现“羊群效应”、“聚集效应”,导致股票价格就出现系统性的偏差。本文主要针对股票市场上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探讨。 1羊群效应的概念及特征 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有限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

己得到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把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 作用。羊群行为的特征包括:(1)先做出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对后面 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常常会导致投资 者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3)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从而开始新一轮方向相反的从众。从羊群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条件:首先,别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否则无法模仿;其次,所有决策并 不是同时做出的,而是有先后次序发生的。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偏差的系统分析来描述羊群行为的。当证券市场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心理因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会不知不觉地主宰着投资者的行为。每一个投资者开始总是试图进行理性投资,并希望规避风险。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2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 机构投资者的特点是既有个体的行为特征又有群体的行为特征。在股票市场中,一方面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主要由基金经理做出,因而基金的投资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行为特征;另一 方面,投资基金由于是群体性的研究,其信息比一般个体投资者要广

“跟风”现象中的羊群效应探析

“跟风”现象中的“羊群效应”探析 摘要:“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羊群效应也被称为“从众效应”,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跟风”现象在本质上是与群体行动有关,在参照群体行动的基础上,个人丧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而选择服从群体行动和思想,容易遭遇失败和危险。如何规避“羊群效应”带来的风险,需要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从媒介因素、传统观念等方面来探讨,分析心理层面、社会学层面的原因,达到辩证看待“跟风”现象,从而正确的决定个人行为策略。本文列举了突发事件、日常行为、商业活动、消费行为中的“羊群效应”,并通过社会学层面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找到规避“羊群效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从众心理网络改编媒介宣传消费行为辩证 引言:当下“跟风”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掀起的各种各样的抢购热潮;2015年的电视电影网络小说改编热,荧屏上相亲节目、真人秀节目、选秀节目席卷荧幕;此外还有买房热、股票基金、养生热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跟风”现象到底是理性的,还是盲从,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据某网站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时下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跟风现象也有越演越烈之势。如何客观辩证的看待“跟风”现象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跟风现象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本文力求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学理论知识,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并找到正确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跟风现象的方法。 突发事件中的“羊群效应” 面对突发事件时,人们往往容易三人成虎,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非典时抢购板蓝根,日本核危机时抢购食盐,甲流时期抢购大蒜等抢购风暴如出一辙,都是由从众心理而引发的消费行为,在思考这些行为的非理性下,我们看出的是大众媒介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舆论导向作用的缺位。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造成核泄漏,民间盛传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大家盲目抢购囤积碘盐,而作为大众媒介却没有及时的引导,以致谣言滋生,群众只有通过小道消息来确保的自身利益。而事实上,食盐对防辐射根本没什么作用,而我们的食用盐90%是矿盐,每年出产的盐量远远大于国人需要的,担心食盐短缺也是毫无必要的,大众媒介没有第一时间来辟谣,是抢购热爆发的原因之一。人们抢购另一原因则是群体的示范效应,人数多无疑是一种说服力,相信很少有人还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大家都说日本核泄漏会污染中国近海的食盐,食盐可以防辐射,及时使是明白食盐不能防辐射的人也肯定会担心食盐短缺,而这些食盐的成本也不高,趋利避害是人本性,当然会为了规避风险去抢购。在抢购热的背后是人们面对现实不确定因素时,为了规避风险,而采取相对保险的做法。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人们就如无意识的羊一样一拥而上,因此闹了不少笑话,大众媒介此时应当肩负起舆论导向的职责,及时传播正确的信息,传播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知识和科学处理的方法,才能有效避免“羊群效应”。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

中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的行为金融解释 摘要: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从理论模型对羊群效应形成进行基础分析,接着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国内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完全引起有限合理性行为。进而,发现国外金融市场在进行投资时存在典型的羊群效应;同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 关键词:羊群效应机构投资者卖出羊群行为度 Abstract:The "herd behavior"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a special kind of irrational behavior,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market efficiency,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also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From theoretical model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erd behaviour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al financ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the securities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caused by incomplete information limited rationality. In turn, found that when the market to invest in foreign financial exist typical herd behaviour; To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vestment funds in China studies the herd behavior in stock trading, found that the herd behavior between the investment fund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KeyWord: Herd behaviou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elling herding behavior 引言 凯恩斯在“空中楼阁理论”(1936)[1]中认为证券市场的波动主要决定于投资者心里预期所形成的合力。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的交易者,在市场中观察是他们交易行为中的唯一依据,假设其他交易者的行为受到未来市场的利好消息的影响,当投机者看到相当多得交易者购买相同的证券时,他们更倾向于跟风。这些投资者的预期形成依赖于其他交易者的的行为或者预期。这是证券价格的波动不与基本因素相关,而取决于市场的内在动力,当主体行为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量,就产生羊群效应[2]。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过度度投机的不理性行为。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是往往具有时尚与从众心理或回避损失或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等特点。而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中坚作用,其中存在的羊群效应比如我国各基金投资行为中,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大市值的蓝筹股,买入卖出的方向十分相像,这种羊群效应与投资者普遍采用的动量交易一起,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反应过度。 1理论分析 1.1羊群效应的形成 无法获得基本信息的交易投资者从市场中观察,获取观察信息即其他交易者的预期或行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兴湘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 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 网住的鱼儿 上岸就当助教,然后 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 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 ”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 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言。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1、兄弟们,生命不息。(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意思是代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兄弟们,生命不息。”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了隐喻的意象与思维。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

投资基金羊群效应分析

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指众多投资基金相互模仿,对同种或同类证券采取相同的投资交易策略,即许多不同的投资基金在同时买人或卖出同种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如投资基金管理层对于自身利益和职业生涯的关注,基金经理具有相同的外部信息来源,以及投资基金自身的发展等。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与投资者的利益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捐资本市场中投资基金相互模仿的一种群体行为及其效应,即投资基金在对投资对象的分析、选择、交易行为方面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和趋同性。例如同时买入或卖出同一证券。随着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与地位越来越重要,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投资基金羊群效应产生的动因分析 投资基金经理在对投资对象的预测、分析、选择、交易策略方面表现出的趋同性是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的微观人性化基础。通过对投资基金经理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产生动因。对于基金经理羊群效应的分析主要有两个角度:非理性分析与理性分析。非理性分析主要从人类的模仿本能与心理的视角来进行,而理性分析则是影响较大、更主要的一种分析方法。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基金经理羊群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有: 一、现代投资基金中委托代理机制的设计使得很多投资基金经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而在投资行为中产生羊群效应(judith chevalier&glenn ellison,1998)。 在现代投资机构中,存在种种委托代理机制的设计方式以对经理层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并提高基金的业绩。例如:有的基金采用benchmark标准(starks,1987),即设定一个关于基金业绩的固定标准,如果在考察期内业绩达到并超过该标准就给予经理层一定奖励,反之则给予惩罚。许多对冲基金所采用的bonus plan奖励方式(starks,1987),即是根据对冲基金的业绩来决定经理层的业绩提成。但是,随着基金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直接对基金经理进行评估存在许多困难,所以在对投资基金经理的评价过程中将经理互相比较以决定经理的收入的倾向有所增强。因此如果在一些投资前景不明显的情况下,追随其他投资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不追求基金最优回报以避免自身收人损失风险的增大将会成为许多投资基金经理的最优选择。 二、基金经理人对于职业生涯的关注与对自身信誉风险的规避是造成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david s.scharfstein&jeremy c.stein,1990)。 除了内部委托代理机制,发达的经理人市场中众多现实与潜在的替代者也从投资机构外部对投资基金的经理层产生外部约束。投资基金经理在经理人市场中的职业声誉是影响其职业生涯和从业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对较年轻的投资基金经理影响很明显。年轻的基金经理如果与其他名誉卓著的经理人采取差别明显的投资策略,可能给自身的职业声誉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阻碍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追随投资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将是年轻的经理们的明智选择。 除了年轻的基金经理,即将面临退休期的基金经理也会对职业声誉给予相对较高的关注。这是因为即将退休的基金经理一旦因为采取与其他经理人明显不同的投资策略并遭到失败,那么在较短的剩余职业生涯中挽回自身的声誉的可能性将相对较小。同时,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积累起的声誉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到基金经理们的退休金收入。因此对自身信誉风险的规避成为经理人模仿其他经理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相同的信息来源渠道是投资基金经理层中存在羊群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kenneth a.froot&david s.scharfsteln&jeremy c.stein 1992)。 投资基金经理在对投资对象进行选择调查分析时,需要一定的信息支持其决策。由于许多投资基金具有相同的信息来源,特别是在行业中有一些基金经理被认为具有较灵通的消息因而成为其他基金经理的信息来源,所以基金经理在依照相同的信息进行决策时不可避免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